九华山导游词3分钟范文3篇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3136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华山导游词3分钟范文3篇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九华山导游词3分钟范文3篇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九华山导游词3分钟范文3篇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九华山导游词3分钟范文3篇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九华山导游词3分钟范文3篇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九华山导游词3分钟范文3篇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九华山导游词3分钟范文3篇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华山导游词3分钟范文3篇Word格式.docx

《九华山导游词3分钟范文3篇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华山导游词3分钟范文3篇Word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华山导游词3分钟范文3篇Word格式.docx

  境内清溪萦绕,山西五条溪流汇于六泉口,经五溪河、九华河汇入长江;

山南三溪和山东两溪分别流经三溪河、陵阳河汇入太平湖。

  山间遍布深沟峡谷,垂涧渊潭,流泉飞瀑,气象万千。

  “江边一幅王维画,石上千年李白诗。

  九华山是一幅清新自然的山水画卷。

  九华山处处有景,移步换景,清代概括有九华十景。

  对外开放后,新辟八大景区,百余处新景点。

  新老景点交相辉映,自然秀色与人文景观相互融和,加之四季分明的时景和日出、晚霞、云海、雾凇、雪霰、佛光等天象奇观,美不胜收,令人留连忘返。

  2.地藏道场,佛教名山九华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著名地藏菩萨道场。

  它的开创人为新罗僧地藏。

  公元7世纪,在中国唐朝与朝鲜半岛频繁交往的大背景下,新罗国王子金乔觉航海东来,遍访名山,卓锡九华,苦修数十载,圆寂后被认为地藏菩萨灵迹示现,因其俗姓金,故称金地藏。

  从此九华山被辟为地藏菩萨道场。

  唐时九华山有寺院20余座,宋代发展到40余座,至明代更有长足的发展,主刹化城寺成为拥有数十座寮房的总丛林,全山寺院达100余座,香火兴旺为“东南诸山之冠。

  于是九华山便同五台、峨眉、普陀共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

  清代九华山寺院达150余座,由总丛林化城寺分衍出祇园寺、东崖寺、百岁宫、甘露寺等四大丛林,在四大佛山中以香火甲天下而闻名于世。

  20世纪70年代末对外开放后,古老的佛山沐浴盛世朝阳,活力再现,旧貌重辉。

  现有各类寺院90余座,其中国家重点寺院9座,省级重点寺院30座;

僧侣600余人,各类佛像万余尊,各种佛教文物2000余件。

  寺院普遍得到维修,佛事活动正常开展,对外交往活动频繁,九华山佛教与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泰国以及香港、台湾地区等佛教团体友好交往不断,先后有百余名僧侣出境访问。

  在当今我国佛教道场中,九华山以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国际性佛教道场、香火旺盛、僧俗融和受到广泛赞誉,成为特色鲜明和有重要影响的佛教圣地。

  3.历史悠久,文化名山宗教文化与山水文化相融,大量的历史人文活动,使九华山成为一座历史悠久、积淀丰厚的文化名山。

  2000多年前,九华山就有道家驻足,《福地考》称九华为“三十九福地,至今留有道教人物活动遗迹和道观遗址20余处。

  东晋隆安五年(401)天竺僧杯渡在九华创建茅庵,佛教开始传入九华山。

  唐时新罗僧创建地藏道场,“胜境巍巍,普放大光;

至明清香火极盛,成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经久不衰。

  道教福地与佛教圣地使得九华山声名大振,吸引了无数名流骚人纷至沓来。

  自李白之后,许多文人学者接踵而至,他们在九华或隐居山庄,著书立说;

或创立书:

,聚众讲学;

或出入烟霞,参学访道;

寄情山水,吟诗作画。

  九华山有太白书堂、阳明书:

、甘泉书:

等20余处书:

遗址。

  九华山又为民歌之乡,汇集有儿童歌谣、劳动歌谣、仪式歌谣达300余首,很多带有佛教色彩,生动表达了劳动人民思想感情和生活情趣。

  历代朝廷也垂青九华,明神宗敕谕、赐银,清康熙、乾隆御书九华圣境、芬陀普教,九华山先后有50多座寺院受朝廷赐额。

  大量历史人文的活动,遗有丰富的历史文物,九华山有历史文物2000余件,其中珍贵文物近百件。

  对外开放后,重视文化资源的开发,着力挖掘整理佛教文化,成立金地藏研究会和佛教文化研究会,创办佛学院,开办文物馆,文化资源得到初步开发,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这里的儒释道文化、鬼文化、建筑文化、石刻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茶文化和肉身文化等,异彩纷呈,令人惊叹。

  九华山是一座底蕴深厚的文化名山。

  4.环境优美,生态名山九华山是一座芙蓉竞秀的莲花佛国,又是一座如诗如画的生态佳园。

  赵朴初写词赞美:

“影静心苏山色里,是何意态雍容。

  朝霞暮霭映群峰,神光离合处,秀出九芙蓉。

  因为九华山主体由花岗岩构成,形成了山地错落、险峰插云、怪石嵯峨、幽谷深邃、涧溪纵横的奇特地貌景观。

  九华山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气候凉爽,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夏雨集中,梅雨显著。

  九华山土质肥沃,以黄红壤、山地黄棕壤为主。

  优越的自然和气候条件,有利于动植物繁衍和生长。

  又因为九华山是千余年佛教名山,长期禁伐林木,禁杀生灵,所以九华山生态环境特别好。

  1998年九华山闵园村荣获安徽百佳生态村称号。

  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面积17400公顷,九华山风景区森林覆盖率达75%,现有高等植物1463种,有凤凰松、迎客松、金钱树、香果、银杏、三尖杉等名树古木数百株。

  有两栖类动物13种、爬行类动物24种、鸟类168种、兽类48种。

  具有生物多样性的九华山,充满了生机。

  对外开放后,九华山加强了生态园林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防污染、防噪音、防三害的防治措施,进一步优化了生态环境。

  现在的九华山,经过文明创建的洗礼和抬升,山青水绿,空气清新,山花烂漫,万木荫浓,街容整洁,民风纯朴,管理规范,服务优良。

  2000年荣获国家AAA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称号。

  九华山地处池州,池州是“千载诗人地,1996年国家环保局正式批准池州地区为中国第一个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

  九华山是池州的窗口,是绿色池州的生态佳园。

  目前,九华山正以安徽省“两山一湖旅游区发展规划的要求,将管理机构逐步迁入柯村新区;

以建设世界级旅游胜地和国际性佛教道场为目标,实施“二次开发工程。

  柯村新区建设、大铜像建设工程、九华老街改造,闵园、花台景区开发,文化、交通、生态和市场等建设项目,正在有计划启动和全面实施,各项工作都取得了相应的新进展。

  九华山将以崭新的面貌进入国际旅游大舞台。

  九华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登上九华山后,对其赞叹不已,认为天下名山均不能与九华山争长。

  李白曾三上九华山。

  九华山的特点是山奇峰秀,佛寺众多。

  早在东晋年间(401年),山上就开始建寺庙,以后历代都增建、扩建,形成“三里一小庙,五里一大庙,庙宇遍布全山,据说兴盛时期多达300余座,僧众四五千人。

  现在保存完整的寺庙尚有五六十座。

  游九华山,首先到九华街,这里海拔600多米,是九华山的中心,寺庙也主要集中在这里,因此有“莲花佛国之称。

  这里实际上是一个山上的村镇,除了庙宇外,还有商店、学校、旅店、农舍,游人可以在这里住宿,并以此为起点,游览山上的名胜。

  九华街上的化城寺,是九华山历史最悠久的晋代古寺,也是九华山的主寺,寺的建筑依山势布局,反映了高超的建筑设计艺术。

  寺内有一口高一丈有余,重约2000斤的古钟,铸造精美,声音洪亮,用槌撞击,凝重清扬的钟声,在山谷回荡,往往使人有超凡脱俗之感。

  “化城晚钟遂成为“九华十景之一。

  从九华街往东走不远,有一建在悬崖上的殿堂,就是著名的“百岁宫。

  其匾额上书有“钦赐百岁宫,护国万年寺十个金字。

  据说,在明朝万历年间,有个叫无暇的和尚,26岁来到九华山,在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里苦修了100年。

  死后3年,人们才在洞中发现他的肉身。

  山上和尚认为他是活佛转世,遂将尸体装金供奉。

  明崇祯皇帝知道后封他为“应身菩萨。

  于是供奉他的小庙香火日旺,寺庙扩展,成为九华山四大丛林之一。

  游人可以在寺里的肉身殿看到这具头戴僧帽,身披红色袈裟,端坐莲台之上的无暇和尚的装金肉身。

  九华胜景在天台。

  天台峰是九华山的主峰,海拔1300多米。

  有“不登天台,等于没来的说法。

  从九华街上天台,约15华里山路,沿路经过很多风景点。

  当你气喘吁吁,到达天台正顶,眼前的景色,将使你胸襟开阔,疲劳顿消。

  四周群山匍伏,远望九华街,只有巴掌那么大了。

  极目远眺,天地浑然一体,长江如练隐隐可见。

  清冽的山风送来阵阵松涛、竹喧,令人陶醉。

  周围的岩石,奇形怪状,多呈黝黑色。

  有一巨石上刻“非人间三字。

  此时此刻,真使人有身临蓬莱仙境之感。

  在天台上看日出,据说其瑰丽景色不亚于在泰山日观峰看日出。

  因此“天台晓日被列为“九华十景之一。

  九华山是令人神往的莲花佛国。

  它以灿烂的佛教文化和奇丽的自然景观为特色,是游览、观赏和开展科学文化活动的山岳型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改革开放以来,古老的佛山沐浴盛世朝阳,新姿焕发,活力再现,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九华山坐落在池州市东南境,她是池州旅游业的品牌,是池州人民的骄傲,是安徽两山一湖风景区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为使名山披锦绣,更快地跻身于国际旅游先进行列,九华山风景区管委会指导、组织有关部门编写了这本九华山导游词。

  九华山佛教文化研究会的同志,尤其是几位老同志退而不休,辛勤笔耕,在很短时间就完成了编撰任务。

  这种精神是很可贵的,我向他们表示诚挚的敬意。

  这本书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图文并茂,以模拟导游撰文,准确、鲜明、生动,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颇适合导游人员学习和使用,也可供广大游客阅读和欣赏。

  我相信,这本书的问世将会把你带进九华山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美妙神奇的境界。

  我在池州工作多年,深深热爱九华山。

  我衷心祝贺此书的出版,并乐之为序。

  “九华天下神,这是当代诗人严阵今年7月重游九华山时留下的感慨,悠久的佛教历史,秀丽的自然风光,神秘的肉身现象,奇特的地域文化,使千秋名山异彩纷呈,独具魅力。

  导游词与名山胜景,犹如画龙的点睛之笔,面对九华山这样一座千古名山,一篇好的导游词可以帮助你倾听它历史的回音,追寻它文化的源流,聆听它美妙的传说;

可以引领你寻访名士的踪迹,体味佛门的幽深,感受肉身的传奇、、、、、、。

  总之,,好的导游词就像窗口和桥梁,通过它,可以增强你的游兴,引导你走进九华山去观光、探胜。

  然而,长期以来,九华山的导游词花样繁多,层出不穷,有时关于同一个景点的介绍出现几种不同的“版本,弄得游人、香客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更有甚者,对九华山的历史掌故信手拈来,随意“发挥,以讹传误,以致于影响了九华山的形象。

  为正本清源,两年前,在我上九华山工作之初,省旅游局高蔚青局长嘱我组织编写一本规范化的导游词。

  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九华山佛教文化研究会的几位同志,特别是退休的老同志不辞辛劳,笔耕不笔耕不辍,终于使《九华山导游词》得以问世。

  在此,我谨向各位作者表示深深的谢意。

  《九华山导游词》约14万字,旁征博引,史料翔实,既阐幽发微,又浅显易懂,同时模拟导游,琅琅上口,引人入胜,融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于一体,是一篇创新之作。

  相信此书的出版,可以正本清源,去芜存菁,将会推动九华山导游讲解的统一和规范,为九华山加强对外宣传,提升影响力发挥作用。

  九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是一篇导游词所能概括的,有待于世人共同发掘整理。

  组织编写导游词,是我们在景区文化建设上的一次尝试,难免有疏漏之处,欢迎大家指教。

  朋友们:

我是九华山(某某)旅行社的导游,热忱欢迎各位来安徽九华山旅游观光。

  下面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九华山的概况。

  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是安徽“两山一湖黄金旅游区的主要景区,这里景色秀丽,古刹林立,与四川峨眉山,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并称我国的四大佛教名山。

  九华山原来并不叫九华山,在唐朝的时候叫做九子山,因为九华山山峰秀丽,高出云层的山峰有九座,因此九座九子山。

  唐天宝年间,诗仙李白曾两次到过此地,先后写下“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等千古佳句,九华山因此而得名,并且一直沿用到今天。

  九华山宗教活动历史悠久,道教最先在九华山发展,佛教更加兴盛。

  在唐开元年间,新罗国王子金乔觉航海东来,遍访名山,最后选在我们的九华山修行。

  夜间露宿在山上的山洞里,渴了就喝山上的山泉水,饿了就吃山上的野生植物。

  最后在他99岁的时候圆寂。

  佛教界认为他生前苦修,圆寂后与佛经里所记载的地藏菩萨相合,尊为地藏菩萨应化,因他在未出家的时候姓金,因此又称为金地藏。

  九华山也就自此被辟为地藏菩萨的道场。

  唐代后,九华山佛教声明渐著,经过历朝历代的修葺,到清代全山寺院已经有150多座了,祇园寺、东崖寺、百岁宫、甘露寺四大丛林,香火之盛甲天下。

  下面我们首先进入的是九华街景区,首先看到的是一座石门坊。

  它是大理石雕刻而成,高9米,是仿清的徽派建筑。

  横额上镌刻着康熙皇帝御书的“九华胜境四个大字。

  中门两柱南北下方雕有石狮。

  门仿端庄典雅,过了门坊大家看到的就是迎仙桥了,这座桥修建于乾隆年间,是一座单孔石拱桥,下面就请大家随我一起踏上这座古桥,一起步入仙境之中吧!

大家看,过了桥正面就是祇园寺的大殿。

  祇园寺是国家重点寺院,规模是九华山四大丛林里最大的了,由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客堂、讲堂和藏经楼等十余座单体建筑组成,是典型的组合式建筑,它的山门偏离了大殿中轴线,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因为啊,歪置山门是颇有讲究的,一来是为了辟邪,二来是门向朝着开山祖寺化城寺。

  大雄宝殿琉璃碧瓦,飞檐翘角,地位十分突出。

  在寺庙的前院墙上有一条石刻,上面“泰山石敢当5个大字十分醒目,大家来猜猜这是做什么用的?

其实这个是祇园寺独有的,是用来辟邪镇妖的。

  进入山门,就是灵官殿,进门登殿,只见神龛里站立着的却是赤面红须、双目圆睁、高举铁鞭的王灵官。

  王灵官是道教的护法神,怎么到此护起佛法了呢?

原来传说佛教的护法韦驮犯了“杀生的错误,被地藏菩萨“解聘,让王灵官顶了班,这反映了佛道“合作的天王殿意思,在全国恐怕是仅此一处了。

  从灵官殿过一小庭院,有一座亭阁式的方形重檐殿堂,歇山顶,内供四大天王像,称天王殿。

  中间龛内端坐着“笑口常开,大肚包容的弥勒佛。

  “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行,是他的两句偈语。

  两侧为四座天王塑像。

  灵官殿和天王殿在同一台基上,而再高一层的台基上则筑有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内,正面立着高约12米的三世佛,座下是碧绿莲花座,下有须弥座(又叫金刚台),雕刻精细。

  供桌正面横刻着“唐僧取经故事的大面浮雕。

  佛像前,为主持法会的和尚礼佛跑拜处。

  好,游完祇园寺,我们现在来到的便是九华街的中心位置,大家看到的便是九华山开山祖寺化城寺了。

  佛经有指地化城之说。

  化城寺位于九华山化城峰西南,化城盆地中心,因此得名化城寺。

  化城寺历史悠久,它修建于晋代,也是九华山的主寺,寺的建筑依山势布局,反映了高超的建筑设计艺术。

  古寺历经兴废,在岁月长河中依然耸立。

  现存四进民居式殿宇,前三进为清代建筑:

一进灵官殿,二进天王殿,三进大雄宝殿。

  二、三进之间有一巨大四落水天井,意为四水归明堂。

  大雄宝殿全木窗门,门楣上刻有冰纹窗棂。

  顶中大藻井九龙盘珠浮雕为艺术珍品。

  四进藏经楼为九华山惟一明代建筑,近期按原貌修复。

  化城寺依地形渐次升高,结构严谨,古朴典雅,基本保存了开山祖寺原有风貌。

  化城寺石阶下有宋代石狮一对,一雌一雄,古拙浑厚。

  前有放生池,月牙形,据传是金地藏率众徒修建化城寺时开挖的,既为寺院防火,又为僧侣和香客放生之用。

  池前是平整、开阔的化城广场,广场中有一用石条垒成的娘娘塔基,是纪念金地藏母亲的。

  据传金地藏母亲得知金地藏卓锡九华后,万里跋涉来山寻儿回归,长时间思儿心切,加之一路风霜,眼睛快要失明。

  金地藏用广场边一口井中泉水为母洗眼,治好了母亲眼疾,此井后人称明眼泉。

  金地藏用心侍候母亲,并向她细说佛教因缘,母被感悟,终于留山助儿护佛,后人在广场建塔纪念,称娘娘塔。

  但是,九华山也有人称娘娘塔是纪念金地藏出家前的妻子的。

  不论是母亲还是妻子,娘娘塔的传说都是美丽的。

  好了,我们九华山的游览到此就告一段落了,感谢各位对小王工作的支持与配合,希望以后还有机会继续为大家服务,祝大家一路顺风!

谢谢!

看了“九华山导游词3分钟范文的人还看了:

1.关于安徽九华山导游词2.九华山导游词400字3篇3.安徽紫薇洞导游词3篇4.安徽铜陵导游词3篇5.马鞍山采石矶导游词3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