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专项技术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432829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04.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风专项技术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通风专项技术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通风专项技术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通风专项技术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通风专项技术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通风专项技术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通风专项技术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通风专项技术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通风专项技术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通风专项技术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通风专项技术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通风专项技术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通风专项技术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通风专项技术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通风专项技术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通风专项技术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通风专项技术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通风专项技术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

《通风专项技术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风专项技术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通风专项技术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

以上拐弯设钢性负压风筒;

异径风筒有变节;

风筒接头必须严密。

风筒无破口、无缺环、掉环;

工作面备用风筒都不少于于两个整节、两个半节。

10、建立测风制度,每10天必须由通风队组织一次全面测风,因井下风量调整或主要通风机的工况变化等原因井下风流、风量发生较大的变化时,由项目部通风队汇报到矿通风科,由矿通风科领导安排进行配风。

11、一台局部通风机不能同时向两个地点供风,压入式局部通风机放在进风巷道中,且距回风不得小于10m,全风压供给该局部通风机的风量必须大于其吸入风量,防止出现循环风。

12、喷浆作业时,应逐环解下作业结束时再重新吊挂好。

13、各掘进工作面必须在其巷道回风口附近设置,备有栅栏和“禁止入内”警标。

15、每一入井职工必须爱护通风设施,发现损坏及时汇报和处理,对损坏的一经查处从严处理。

16、巷道贯通必须编制通风系统调整安全技术措施。

二、监测监控

 

1、监控和监视系统由矿通风科监测队主管,机电科和各掘进队配合。

2、必须绘制监控系统图,监控技术资料定期保存,对井下事故记录长期保存。

3、监测系统必须经常维护,确保灵敏可靠,传感器每10天调校一次。

4、距工作面小于5m的位置安装1个瓦斯传感T1,悬挂在掘进工作面风筒出口另一侧;

距回风口10~15m安装1个瓦斯传感T2和1个粉尘传感器;

在局部通风机风筒末端安装1个风筒传感器;

主副局扇分别安装1个开停传感器、 

1个馈电传感器,实行瓦斯电闭锁和风电闭锁。

在皮带滚筒下风侧10~15m范围内安装CO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各一个。

5、按照西山晋兴能源公司斜沟煤矿“一通三防”预警制度规定,即在《煤矿安全规程》和行业标准要求的基础上,

将所有地点的瓦斯报警值全部0.8%,采掘工作面及采煤面上隅角的瓦斯传感器报警浓度设为0.8%,断电浓度设为0.8%;

采掘面回风流、采区回风巷、采掘机组上的瓦斯传感器报警浓度和断电浓度设为0.8%;

便携式瓦斯报警仪报警浓度设为1%;

一翼回风巷和总回风巷瓦斯传感器超限报警浓度设为0.5%;

串联通风瓦斯传感器超限报警浓度设为0.5%。

6、井下分站及电源箱应安设在便于人员观察、调试、检验及支护良好、无滴水、无杂物的进风巷道或硐室中,安设时应加垫支架或吊挂在巷道中,使其距巷道底板不小于300 

mm。

三、防治瓦斯措施

1、加强通风,确保各作业地点有合理的风量和风速使瓦斯浓度及其他有害气体浓度降低到《规程》规定的浓度以下。

2、矿领导、管理人员、掘进队长、通风队长、工程技术人员、班长、流动电钳工下井时必须佩带便携式甲烷检测仪。

瓦斯检查工必须佩带便携式

3、严格《煤矿安全规程》要求配备专职瓦斯检查工的地点配齐专职瓦斯检查工,并保证煤矿井下其他作业地点和容易积聚瓦斯的地点,定人、定时进行瓦斯巡回检查。

4、瓦斯检查员必须持证上岗,瓦斯检查员做到井下记录牌板、瓦斯检查手册、瓦斯台账三对口。

5、掘进工作面瓦斯、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气体每班检查3次,瓦斯检查员将测量的结果汇报到项目部通风队和矿调度。

瓦斯检查员在井下指定地点交接班,并有记录可查;

无空班漏检,无虚报瓦斯。

6、瓦斯浓度超过规程有关条文时,瓦斯检查员有权责令现场人员停止工作,并撤离到安全地点。

7、严禁无计划停风,因检修、停电等原因停风时,要办理好停电、停风手续,并撤出人员、切断电源。

8、瓦斯检查员发现瓦斯积聚或瓦斯超限时要查明原因及时汇报通风调度,并通知超限地区的人员停止工作,切断电源,撤出险区,然后在通往超限区的所有入口处设置栅栏,揭示警标。

当班不能够排除瓦斯时,瓦斯检查员要在现场交接班。

9、瓦斯排放及密闭启封,必须有矿技术负责人批准的专项措施,严格贯彻执行,有记录可查。

临时停风地点,要立即停止作业、切断电源、撤出人员、设置栅栏、揭示警标;

长期停风区必须24小时内封闭完毕。

听工区内的瓦斯或二氧化碳浓度达到3.0%或其他有害气体浓度超过《规程》规定不能处理时,必须在24小时内予以封闭,并切断封闭区的电源管路和其他导电体。

10、巷道工作面有体积大于0.5m³

的空间,局部积聚瓦斯浓度达到2%时,附近20米范围内停止工作,切断电源,撤出人员并进行处理。

11、加强工作面瓦斯断电仪的使用和管理,按规定每10天进行一次校正和断电实验,确保CH4浓度超限时能实现电气设备的断电。

12、其他严格执行机电防爆管理制度。

四、综合防尘措施 

1、配备足够的测尘仪器和经过培训合格的测尘人员,按公司《矿井粉尘测定实施细则》进行粉尘浓度测定工作。

井下测尘点每旬测定一次,测尘时要同时测定全尘和呼吸粉尘浓度。

2、专用防尘管路要有明显标志(管身用绿色油漆粉刷,法兰盘用银色粉刷,螺丝帽用红色粉刷),严禁采用专用防尘管路排水;

3、洒水管路必须采用Φ108水管,巷道施工中每隔50m设一个洒水“三通阀门”,阀门上要装有快速接头,以便进行冲洗巷道,所有“三通阀门”必须使用高压软管将洒水阀门引至行人侧,并进行挂牌编号设专人管理,洒水三通统一朝上,统一编号管理。

4、管路要求敷设平直,吊挂坚固,接头严密不漏水,铺设皮带、刮板输送机的巷道每隔50m、其它巷道每隔100m设一个“三通阀门”,且三通阀门要统一朝上安装,并且要进行编号管理,采用100mm×

100mm反光白底硬质牌板,粘贴高70mm的红色黑体字编号。

5、皮带巷的洒水管路安装在非行人侧的,要将洒水三通用统一长度和统一直径的软管沿顶板或底板从非行人侧布置在行人侧。

6、转载点:

要保证降尘设施雾化好,灵敏可靠,使用正常;

皮带转载点要采用专用高效喷嘴,利用皮带动力在皮带有煤及运行两个条件具备时实现自动喷雾,提高降尘效率。

7、净化风流

掘进巷道距工作面30m内设置2道风流净化水幕(炮掘工作面须15米内设置第一道水幕)50m处设置第3道风流净化水幕、回风口50m范围内设置第4道风净化水幕;

水幕开关统一设置在行人侧,水幕喷嘴角度为迎风-45°

,全断面覆盖,要求雾化效果良好,能喷洒在防尘网上。

水幕长度不小于巷道宽度的80%,喷嘴数以保证水雾覆盖巷道全断面为宜(4-6个),保证雾化效果好,不漏水、灵敏可靠、使用正常,水幕前加设捕尘网。

8、巷道冲洗

采掘进巷道距工作面300米以内每班进行冲洗,300米以外巷道(包括临近中切贯眼巷道)每周至少冲洗一次。

井下不得有厚度超过2mm,连续长度大于5m的煤尘堆积。

9、打眼放炮作业防尘:

打眼必须采取湿式作业,放炮必须使用水炮泥,现场有水针。

放炮前后必须对工作面30m范围内的巷道周壁进行冲洗,出煤时洒水。

放炮时距工作面15m内安设采用声控或感应放炮冲击波技术实现自动喷雾降尘,喷雾时间不少于10min,雾化好,封闭全断面,能喷到迎头。

10、防尘用水系统中,必须安装过滤装置,保证水的清洁;

末端安装水压表。

11、喷浆作业时,拌料前要洒水预湿,喷料达到手捏成团,手开即散,嘴吹无灰。

12、所有井下作业人员必须佩戴防尘口罩,不佩戴口罩者严禁入井。

五、隔爆设施

1、巷道超过100米时,应安设隔爆水棚,隔爆水棚应设置在直线巷道内,与巷道交叉口、转弯处的距离必须保持50-75m,与风门的距离应大于25m,巷道开口50m吊挂一组,隔爆水棚每200m

安设一组。

2、水槽(袋)吊挂标准:

每组吊挂袋数符合设计要求,水袋上缘离顶板200 

mm,并规范吊挂,挂钩钩尖相对),逐排逐个编号管理,采用200 

200 

mm反光白底硬质牌版编号,吊挂在巷道左帮距顶板200 

mm处,每组隔爆水袋(槽)横竖均成一条直线。

爆水袋(槽)的说明牌要标明安设地点、水棚类型、棚区长度、巷道断面、水槽(袋)数量、水槽(袋)容量、设计水量、实际水量、管理单位、管理人员。

3、隔爆设施采用40L隔爆水槽,根据实际巷道断面200L/㎡计算;

隔爆水槽成排成线,逐排编号管理,并用标准件吊挂,排距

1.2m。

4、槽内水量充足,并定期对隔爆水槽进行冲洗,保持干净整洁。

5、每班至少检查1次隔爆煤尘设施的安装地点、数量、水量及安装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七、防灭火措施

我矿现开采1#、9#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均为Ⅱ类,均属自燃煤层;

另外,矿井电气设备多,为进一步加强矿井防灭火管理,特制定本管措施。

1、外因火灾防治

1.1、矿井必须按《规程》的要求设计和建立消防供水系统,并保证送到用水点时,管中水压不低于4kg/cm2;

水量不小于0.6m3/min。

消防洒水管路按规定设置三通和阀门,井下消防管路水源总控阀门应接在进风巷,井下进风口10米范围应设置三通阀门。

消防水源、水池及管路系统要满足防灭火要求。

1.2、皮带运输机应装设皮带火灾报警装置和自动洒水灭火装置。

1.3、建立健全明火管理制度,井下严禁使用电炉、灯泡取暖,井下电焊、气焊作业必须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进行,如果必须进行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工作,每次都必须制订安全措施,经矿长批准,并由矿长指定专人在场检查和监督,还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206条规定要求。

严禁使用产生火焰的爆炸器材的爆破工艺。

1.4、井筒、平硐与各水平的连接处及主要运输巷、主要回风巷的连接处、井下机电硐室主要巷道内带式输送机机头前后两端各20米范围内,都必须用不燃性材料支护。

在井下和井口房,严禁采用可燃性材料搭设临时操作间、休息间。

1.5、矿井每季度应对井上下消防管路系统、防火门、消防材料库和消防器材的设置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1.6、严格实行可燃物管制,建立健全井下可燃物管理制度。

(1)严格限制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下井,确属井下需要者,必须符合规定,并办理相关手续。

(2)井下严禁存放汽油、煤油、变压器油。

井下使用的棉纱、布头、纸和润滑油等必须存放在盖严的铁筒内,严禁扔、洒在井巷、硐室和采空区内;

(3)在井下清洗工具必须在专用硐室内进行;

(4)井下必须采用抗静电、阻燃风筒,风筒吊挂悬挂采用Φ

6mm钢绞线,电缆吊挂在巷道的非风筒侧。

(5)回风巷、硐室回风道、联络巷等地点浮煤、电缆皮等可燃物必须明确责任单位管理,定期检查,及时清理干净。

(6)掘进工作面必须设置油脂库,并按要求配置2个8kg灭火器、消防砂箱等消防器材。

1.7、非防爆摄影、摄像器材严禁入井,防爆摄影器材下井必须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履行相关审批手续。

1.8、采用滚筒驱动带式输送机运输时,必须使用阻燃输送带。

带式输送机托辊的非金属材料零部件和包胶滚筒的胶料,其阻燃性和抗静电性必须符合有关规定。

2、内因火灾防治

2.1、当发现水温和气温比平时有明显升高(超过2℃)或人体感觉不适、有火灾气味等可疑变化时,由矿总工程师负责组织有关部门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2、要注意对自然发火的早期识别,重视井巷中出现的雾气、井壁出汗、火灾气味(煤油、汽油、松节油或煤焦油的恶臭味)、空气与煤壁温度骤增、水温升高、人体不适(如头痛、闷热、精神疲乏等),这些都是自然发火的初期征兆。

2.3、生产矿井延伸新水平和采区开采新煤层时,必须对所开采的煤层的自燃倾向性进行鉴定。

有自然倾向性的煤层在采掘作业规程中必须有专项防自然发火的安全措施,并严格执行。

2.4、合理布置通风系统,加强工程设施管理。

采空区密闭必须定期检查气体及温度变化情况,检查工程设施质量完好情况,采空区密闭由于地压作用和年久失修,造成质量下降或漏风时,应及时进行处理。

2.5、采区回风巷、一翼回风巷、总回风巷必须设置一氧化碳传感器,在采掘工作面必须至少设置一个一氧化碳传感器,带式输送机滚筒下风侧10-15米处设置一氧化碳传感器,自燃发火观测点、封闭火区防火墙栅栏外也要设置一氧化碳传感器。

2.6、井下瓦斯检查员在检查各检查点瓦斯浓度的同时必须检查温度、CO浓度。

2.7、掘进工作面必须放置5个4kg灭火器和一盘不少于20米的软管,预防工作面着火。

疑似有发火预兆的地点,增加抽采气样化验的频率,加强防灭火措施。

3、井下灭火

3.1、任何人发现井下火灾时,应视火灾性质、灾区通风和瓦斯情况,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灭火,控制火势,并迅速报告项目部调度和矿调度室。

项目部调度室立即通知项目部经理、技术副经理和通风队,同时向处报告。

项目部调度室应立即按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通知有关人员组织抢救灾区人员和实施灭火工作。

项目部技术副经理应及时组织通风队和矿救护队迅速查明火情。

项目部要立即成立以矿长为总指挥的灭火救灾领导组,研究灭火方案,组织灭火工作。

3.2、矿井所有人员都要掌握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和熟悉自己工作区域内的灭火器材的放置地点。

每季由项目部技术经理组织有关人员对矿井消防供水系统和消防器材设置点等等进行一次大检查。

3.3、电气设备着火时应首先切断电源。

在电源切断前,只准使用不导电的灭火器材进行灭火。

3.4、用水灭火时应从外围灭火,后灭火源。

禁止向高温火源直接用水灭火,用水灭火时应注意发生水煤气爆炸。

3.5、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应首先考虑直接灭火,不能直接灭火时,采取封闭措施,封闭火区时,必须制定专门方案及措施,应尽量缩小封闭范围,并必须指定专人检查瓦斯有、氧气、一氧化碳、煤尘以及其他有害气体和风向、风量的变化,还必须采取防止瓦斯、煤尘爆炸和人员中毒的安全措施。

水城县阿戛镇

禹举明煤矿

“一通三防”专项措施

编制:

郭光贤

审核:

总工:

矿长:

日期:

2014年3月

14

会审签字栏

预案名称

会审时间

会审地点

主持人

会审意见

审核签字栏

生产技术科:

调度室:

通风科:

防突队长:

通风副总:

机电矿长:

地测副总:

机电矿长:

生产矿长:

安全矿长:

总工程师:

矿长:

措施贯彻签字表

贯彻人

地点

时间

被贯彻人签字

签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