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中词义偏离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36230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翻译中词义偏离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翻译中词义偏离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翻译中词义偏离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翻译中词义偏离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翻译中词义偏离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翻译中词义偏离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翻译中词义偏离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翻译中词义偏离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翻译中词义偏离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翻译中词义偏离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翻译中词义偏离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翻译中词义偏离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翻译中词义偏离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翻译中词义偏离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翻译中词义偏离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翻译中词义偏离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翻译中词义偏离Word下载.docx

《翻译中词义偏离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翻译中词义偏离Word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翻译中词义偏离Word下载.docx

  当代国际信息交流中,翻译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

由于翻译的过程并不是两种语言间单纯的信息转换过程,而是在诸如文化、历史、传统、意识形态等因素参与下的综合信息调和与转换的过程,因此,翻译中绝对的意义对等是不可能存在的,况且在建构作为翻译对象的话语的过程中,作者要调动各方面的认知知识,把社会心理、社会政治心理以及民族心理等综合在内,因而他所建构的话语通常充斥着民族偏见、政治偏见和意识形态上的歪曲。

而在翻译的过程中,由于作者和译者在文化以及社会认知等方面的差异,在译入语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意义偏离。

译者在多个可选词语中做出取舍的过程,实际上是他对原文加以理解、并引入个人认知经验在社会认知的干涉下重新编码的过程。

  从语言形式转换的角度来说,翻译本身就是对源语系统的整体偏离。

从翻译自身的特征和规律而言,词语偏离是指预期的词语形式,无论是表层的或者是潜在的,在目的语中未能出现。

实际上,由于语言结构、文化背景等的差别,考虑到目的语读者的接受能力,翻译中的偏离是难以避免的,而且有时候还是必要的。

当然,超出一定范围而造成误解的偏离是有害的。

  2.范畴制约的意义偏离

  2.1基于文化差异的偏离

  根据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人类的认知过程和认知方法是相同的,在不同的语言中可以发现一些相似性。

这是不同语言的民族可以进行交流的基础。

例如,在英语中有headofamatch,headofanarrow,headofabed,在汉语中和它们相对应的是“火柴头”,“箭头”,“床头”。

除此之外,也有一些目的语中的句子和源语的形式一模一样。

正由于此,有些人对直译情有独衷,认为这样能够保留原文的风格。

而事实上,形式对等的译文风格并不一定能够保证产生对等的意义,而遣词造句中与原文功能对等的适当偏离则会使译文更具有可读性。

  这是因为语言的深层意义与基本意义之间往往有一定的差异,也就是说,通常存在着折射性的转向或隐喻化过程。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通常使用文化移入模式。

请看下面的例子:

  

(1)KissingerfeltthemassivebombingwouldstraightenthePresident’shandinChina.(基辛格觉得这场大规模的轰炸会使总统在中国的腰杆子硬一些。

  

(2)Capitalismhascarriedoverandgreatlyintensifiedthisfeudalisticdog2eat2dogelementinsocialrelationship.(资本主义把封建社会中那种人吃人的关系保留下而且大大加强了它。

  (3)亚洲四小龙:

经济发展以及全球政治经济。

(TheFourAsianTigers:

EconomicDevelopmentandtheGlobalPoliticalEconomy.)

  以上例句中的偏离现象可以从下面的图形中清楚地表现出来:

  图1      图2      图3以上例句中的译文均有不同程度的错位,实际上,即使在原文中也同样存在错位,也就是说能指并不指称原来的所指,在隐喻化的过程中,能指和所指之间已经发生了偏离,但是在目的语中与之对应的词汇意义的偏离方向可能不一致。

因此,要找到与之意义相一致的字眼,不可避免地就要与原词发生偏离。

这种偏离反映了语言的异质性和语言形式的无限变异,而这些变异是语言实体化过程中思维形式变异的反映。

  2.2基于语言差异的词性偏离

  就词汇形式来讲,汉语常常被认为是缺乏形态变化的。

郭绍虞认为汉语的重点在实词或名词上,结果就造成形态变异的缺乏。

而如果一种语言重点在动词上,那么形态变异将是其语法的主要特征。

与其他语言不同,英语的一个词根可以产生许多变异形式。

在这种情况下,翻译中要找到一个一一对应的词是比较困难的。

因此,在英译汉的过程中,一些词的词性或功能就要作适当的调整,例如:

  (4)Todosowouldbeseenasasignthatthedemonstrationsarenolongerofficiallyconsideredananti2governmentrebellionthatneededtobecrushed.(这样做就会被看作一个信号,即官方已经不再把示威看作是需要镇压的反zhengfu暴乱。

  (5)TheTimestodayeditoriallyrejectedSmith’sproposalthat...(今日时代报在其社论中驳斥史密斯所提之建议。

  (6)TheAmericandecisionofApril30thtosupportBritainwasaturning2pointinourfortunes.(4月30日我们时来运转,美国决定支持英国。

  (7)ThemagazineReader’sDigestisabetterguidetotheAmericantemperthantheeastcoastdailies.(读者文摘杂志比东海岸的各大日报更能说明美国人的情绪。

  在(4),(5)源文中,officially和editorially均为副词,翻译新手常常想方设法要在汉语中找到一个对应的字眼,结果却还是找不到,因为压根就没有这么个副词。

要表达这个意思,必须借助于偏离。

下面这个图则解释了偏离的必要性:

More:

Edit:

英语培训More:

yypxjgwk

  officialnofficialadjofficiallyadv

  官方n官方(的)adj□①adv

        图4

  editorialneditorialadjeditoriallyadv

  社论n社论(的)adj□adv

        图5

  “英语倾向于运用常用名词来表达某些在汉语中常以动词表达的概念”(陈定安,1991:

11)。

(6)和(7)的原文中deci2sion和guide均是名词,而为了适应汉语的特点,英语的名词变成了汉语的动词。

  3.语境制约的意义偏离

  3.1所指意义的偏离

  在翻译中,忠实于原文当然是首先要遵循的标准。

但要保证翻译中的绝对忠实却是不大可能的。

词义是人类认知的反映,也可能是人类情感的反映;

可能与语言的外部世界相联系,也可能与语言内部功能相联系(许余龙,1992:

110)。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人类一般认知活动的结果,其结构与功能是人类经验的产物(赵艳芳,2001:

33)。

即使在同一种语言的交际中,误会也是司空见惯的,更不要说不同语言之间的交际了。

一个翻译者所能做到的就是尽可能地接近零偏离。

  所指意义是大多数词汇存在的基础,也是人类了解客观世界的纽带。

既然客观世界是一样的,人们可能会认为,与同一客观对象所对应的词语在不同的语言中也是一样的。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这样就给译者制造了很大的麻烦。

在翻译诗歌的时候,为了追求原文的艺术效果,译者有更广阔的调整自由。

但是在新闻或科技文体中,情况就不同了。

在下面的例子中,译者均作了一些调整,只是有的很准确地表达了原文,而有的却调整程度过大以致于在某种程度上扭曲了原文的意思。

  (8)GovernmentDraftsplantoDealwithFinancialCri2sis.(应付财政危机,政府已拟就对策。

  (9)TherewasnodoubtthathehadthemindandspirittobeatruesuccessortoBeck.(无疑,他的品德和才干都足以无愧为贝克的继承人。

  (10)CriedtheDailyHerald,summingupU.S.treat2mentofBritain:

“Sueztoskybolt,ithasbeenaprettyrottenroad.”(每日论坛报总结了美国对待英国的态度,大声疾呼:

“从苏伊士运河事件到霹雳导弹,美国的态度越来越坏了。

”)

  在例(8)中,plan在汉语中对应的词是计划,但译者把它翻译成了对策,因为这里的plan是处理一件事情的计划,译为对策可以说恰倒好处。

在(9)中,把译文与双语字典中的释义作一下对比,还以为译者译错了呢。

在汉-英词典中,mind一词的意思有:

1)头脑;

2)智力,知识;

3)有才智的人;

4)理智,健全的心志;

5)心,精神;

6)心情,情绪;

7)想法找不到品德这个词或者和这个词相近的,同时也找不到对应于spirit的才干。

汉语中的品德强调道德方面,而英语中的mind则强调智力方面,从下图可以看出,二者意义交叉的部分要远远小于差异的部分,如图6所示:

  图6    

  在汉文化的价值观中,强调道德,而在英语价值观中则强调智力。

考虑到目的语的这些判断标准,译者便在某种程度上牺牲准确性,对译文进行调整,以适应汉文化传统,使译文对目的语的读者更具有可读性。

对spirit这个词的处理也是这样。

  在例(10)中,译者似乎有点太过分了,我们从中找不出一点原文的痕迹。

译者完全放弃了原文的隐喻,只译出了隐含的意义。

因此分开来看,原文和译文中的这些词的意义,找不出一点意义交叉的部分。

译者以为他表达的是原文的隐含意义。

  虽然译者的这种做法不无道理,但却是很危险的,因为译者实际上是在随心所欲地翻译,对自己的理解过于自信了。

翻译被称作“戴着脚镣跳舞”,若译者太随心所欲,或是与原文相去甚远,那就不算是翻译,而是重写了。

  3.2贬损义偏离

  语言是一种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而思想则包含着思维活动的各个方面。

在叙述某一事件的时候,通常不可避免地要做出评价性的判断。

在选择具有评价意义的词汇时,作者期望这些词汇所投射的意义在读者的脑海中激起个人的判断,因为在社会语境中,内涵意义和这些词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在新闻文体中,作者担心影响所谓的真实性,在选择这类词时,通常会特别小心。

但是他们的态度还是会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

  在报道中美飞机相撞事故的时候,许多美国记者用了“spyplane”而没有用“reconnaissanceplane”,这种写法曾让军方大为不满。

这不过是个文字游戏罢了,不管用什么词,指的却是一回事。

翻译的主要目的是传达意义,特别是意义的细微差别。

请看下列例子:

  (11)TodaytheAmericansarebitterthattheBritishhaveletthemdownbynotsupportingthem.(现在美国人则十分埋怨英国人不仗义。

  (12)“EverytimewetrustedDemocrats,”saysHouseRepublicanWhipNewtGingrich,“theycheated.”Suchkindergartencomplimentswerehappilyreturned.(“每次我们只要一信任民主党人,”众议院共和党领袖金里奇声言,“他们准使诈。

”这种幼稚的攻讦迅即遭到了猛烈的反击。

  (13)Tothecontrary,whatwehaveseenisaredoublingofSaddamHussein’seffortstodestroycompletelyKuwaitanditspeople.(相反,我们所看到的是萨达姆·

侯赛因变本加厉地要全部摧毁科威特及其人民。

  在例(11),“letdown”的意思是“tofailtosupport;

tofallshortoftheexpectationsof.”这里的贬损意义是很微弱的或者说接近中性,而在译文中,译者用“不仗义”,意思是“不忠实”,其贬损意义很容易被觉察到。

这个单词的贬损意义的偏离可以用下面的图7来说明:

  图7         图8

  在例(12)中,从字面上可以看出这两个词具有褒奖义,然而稍加斟酌,却发现并非如此。

从上下文看,compliments和happily在深层结构中投射的是讽刺意义,因为其常规意义显然与上下文不相符合。

译成目标语时,这种讽刺意义必须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否则作者的意图就无法实现。

在这种情况下,译者要把隐含的意义用明晰的方式表达出来,其褒奖意义也就转向了反面。

happily的意义也至少降格为中性意义词,即使它不算作贬损的话。

compliments的偏离过程可用图8表示。

  在例(13)中,“aredoublingof...efforts”是一个具有中性评价意义的词组,而译文中“变本加厉”是一个典型的具有贬损意义的词语。

这里本该由读者做出的评价却被译者越俎代庖了。

  这种偏离中,译者的目的首先是帮助不同文化中的读者理解原文,在此之前,首先要搞明白,读者是否能够理解作者的独特风格所表达的意思。

如果译者选择牺牲原文曲径通幽的文风,而采用更直接的表达方法,说明他试图帮助读者清除理解上的障碍。

这种做法起码在有些文体的翻译中是必要的,因为有时候读者所渴望了解的主要是内容而不是欣赏文风。

  3.3褒奖义偏离

  如果说贬损性偏离是出于对读者的考虑,那么褒奖义的偏离则在多数情况下反映译者对一件事情的肯定态度。

译者或者认同作者和读者的价值观,或者试图假借原作者的名义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读者。

这样就产生了这样几种结果:

第一,作者和读者的评价观点与译者一致。

这种情况下,交际的效果就达到了,对意义没有损害;

第二,原作者的中立立场给读者留下了自由判断的广阔空间,而译者的这种做法却超越了他的职能,干涉到了读者的事务,而这样就损害了原作者的意图;

第三,原作者的意思被译者表达成了另一个意思,要么是故意要么是出于无知。

在同一文化环境中,其成员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通常拥有共同的伦理价值观。

对(14)的翻译,从中国人的角度看,译者的做法不但是无可指责的,也是值得仿效的。

  (14)ThenewChineseambassadortotheUnitedStateshasurgedtheAmericanstoconsidertheBritishagreementtoreturnHongKongtoChinaasanexampleforTaiwan.(中国新任驻美国大使力劝美国以英国将香港主权交还给中国的协定为榜样,来解决台湾问题。

  (15)NextstopwasthestoriedportcityofShanghai,750milestotheeast.(游程的下一站将是750英里以东名闻遐迩的港口城市——上海。

  在英语中,example的意思是“onethatserversasapatterntobeimitatedornottobeimitated,suchas‘agoodexample’,‘abadexample’”,而在汉语中,榜样这个词,仅指可以学习的榜样。

这样,汉语译文中就渗透了一种道德因素在里面,这在原文中是没有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译文和原文不是对等的。

在例(15)中,其偏离与(14)很类似,storied这个字,意思是“havinganinterestinghistory;

celebratedinstoryorhis2tory”,与“著名的”很接近,但其赞赏的程度却远不及“名闻遐迩的”。

  3.4情感义偏离

  作为有不同情感的生灵,人类的行为和思想都受到情感诉求的影响。

所以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中认为情感诉求是三种劝说方式之一。

在很多情况下,作者需要通过情感诉求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翻译中,译者处于一个中继站的位置,是作者和读者的中间环节。

在阅读译作时,作者的情感诉求会作用于读者并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这种反应可能与阅读原文的读者是不同的。

当译者用目标语来重构意义的时候,他可能把自己的情感反应融入译作,从而使译作的情感色彩强于或弱于原文,请看下面的例句:

  (16)IntheHouseofCommons,aTorymemberthun2deredthat“theBritishpeoplearetiredofbeingpushedaround.”(下议院一位保守议员愤然吼道:

“英国人再也不愿任人摆布了。

  (17)SirWinstonChurchill’stasteforcigarsisnotorious.

  (温斯顿·

丘吉尔嗜好雪茄是出了名的。

  (18)...ofaskingwhatAmericancandofortheEuroperatherthanwhatEuropecandoforAmerica.(?

一味逼问美国能为欧洲做什么,却从来不问欧洲能为美国做什么。

  (19)ItwasacharacteristicpictureofthemadNanjingsceneofthelastfewdays.(这是几天来南京惨遭蹂躏中的一个典型画面。

  可能有人会想当然地认为,在理想的翻译中,作者的情感应该和译者的情感对等,而且作者的情感应该被译者一丝不差地传递出来。

如前文所述,译者也要把读者考虑进去。

奈达认为,优秀译者所追求的是功能对等,因而情感偏离必须分别对待。

在(16)中,译者把隐含的意义搬到了表层:

议员thun2dered因为他发怒了。

在(17)中,作者用notorious是为了产生一种诙谐的效果。

但是,译者却放弃了原文的风格,仅仅保留了起码的意思而已。

如果幽默诙谐是作品的主导基调,那么这个翻译显然是失败的。

(18)句则强化了该句的语气,而(19)句中概括性的词mad译成了一个具体的词,帮助读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而这恰恰是原作者的目的所在。

  4.结论

  在提及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时,奈达(1993:

2)曾说:

比喻性语言的运用是普遍的,但是一种语言中具体的比喻很难在另一语言中找到匹配。

正因为如此,翻译中的偏离是不可避免的。

从另一方面来说,风格是作品的灵魂。

“然而,风格不是蛋糕上的糖霜,而是语际交际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奈达,1993:

2)。

假如风格被彻底改变了,那么作者所期待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从这个意义上说,译者须仔细权衡,偏离究竟应该达到何种程度。

翻译中的偏离是一个值得好好研究的问题。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无论是什么样的偏离,译者都应该尽可能地综合考虑读者的

要求和作者的意图,而不能过于自以为是。

注释:

①“□”在本文中指词汇空缺。

参考文献

[1]Nida,EugeneA.,andJandeWaard.FromOneLanguagetoAn2

other[M].Nashville:

ThomasNelson,1986.

[2]Nida,EugeneA.Language,CultureandTranslating[M].

Shanghai:

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1993.

[3]Newmark,Peter.ATextbookofTranslation[M].NewYork:

PrenticeHall,1987.

[4]陈定安.英汉比较与翻译[M].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5.

[5]陈忠诚.词语翻译丛谈[M].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3.

[6]陈中绳.汉英词语翻译漫谈[M].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

[7]戴树乔.英美报刊文选[C].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6.

[8]胡壮麟.理论文体学[M].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9]贾文波.汉英时文翻译[M].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10]刘宓庆.文体与翻译[M].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8.

[11]彭启良.比较与翻译[M].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0.

[12]王守元.英语文体学要略[M].济南:

山东大学出版社,2000.

[13]许余龙.对比语言学概论[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2.

[14]张 今.文学翻译原理[M].开封:

河南大学出版社,198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