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36889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Word格式.docx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Word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Word格式.docx

离散傅立叶级数;

由离散傅立叶级数到离散傅立叶变换;

频率采样理论;

抽取与内插。

了解为何要引入离散傅立叶变换;

从离散傅立叶级数(DFS)或频率采样理论如何引伸出离散傅立叶变换(DFT);

熟练掌握DFT的性质。

第三章数字滤波器的结构

数字滤波器的结构特点与表示方式;

IIR滤波器的各类结构;

FIR滤波器的各类结构。

使学生深刻理解数字系统运算中的有限子长产生的误差,使数字滤波器的结构对系统运算的结果有影响。

清楚同一滤波器实现结构不同将影响到系统的精度、误差、稳固性、经济性及运算速度。

进一步掌握:

IIR和FIR滤波器的各类结构和特点。

第四章无穷长单位脉冲相应(IIR)滤波器的设计方式

IIR滤波器的设计特点;

脉冲响应不变法;

双线性变换法;

z平面变换法。

了解IIR滤波器的结构与模拟滤波器的结构相同而能够使IIR滤波器设计借用模拟滤波器的设计理论和方式;

掌握IIR滤波器的两种从原型模拟滤波器传输函数取得数字传输函数的方式:

即脉冲响应不变法和双线性变换法;

并掌握从低通原型求得相应的带通,高通滤波器的设计方式。

第五章有限长单位脉冲响应(FIR)滤波器的设计方式

有限长单位脉冲响应(FIR)滤波器的设计特点;

窗口法;

频率采样法。

了解脉冲响应有对称特性的FIR滤波器可具有线性相位及必然约束的幅度特性,掌握FIR滤波器的两种设计方式:

窗口法和频率采样法。

第六章快速傅立叶变换(FFT)

DFT运算的特点;

基数为2的幂次信号的FFT算法;

任意基数的快速算法,chip-z变换,线性卷积的FFT算法。

熟悉通太长度为2的幂次的DFT分析,快速谱分析的机理。

掌握chip-z变换的方式和如安在线性卷积中实现FFT算法。

三、实验内容

用快速傅立叶变换求信号的频谱特性。

用C++编制快速傅立叶变换的程序,加深理解傅立叶变换的性质,观察、分析用FFT进行谱分析时所产生的栅栏效应和频谱泄漏现象

二、学时分派表

章节

内容

参考学时

绪论

2

1

离散时间系统与z变换

4

离散傅立叶变换(DFT)

6

3

数字滤波器的结构

无限长单位脉冲响应(IIR)滤波器的设计方法

5

有限长单位脉冲响应(FIR)滤波器的设计方法

快速傅立叶变换(FFT)

上机

快速傅立叶变换的程序实现及谱分析

8

复习总结

《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

信息论与编码学分数:

3分

InformationTheoryandCoding

课内学时数:

60

课外学时数:

教学方式:

教学要求:

使学生掌握信息论的大体概念、分析方式、及主要结论,为未来从事信息领域的科研和工程工作打好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字之内):

一、信息与信源

信息概念与气宇,信息函数的性质,信息熵;

离散信源,时刻离散信源于持续信源概念,离散信息量的计算

二、信道

信道的物理意义及数学模型,无记忆信道与记忆信道;

互信息,信道容量的概念及物理意义,对称信道概念及其容量的计算

三、信源编码

定长编码,信源编码定理;

变长编码,Huffman编码方式

四、信道编码

分组码及其解码进程,最大似然解码准则,信息率;

二元编码,随机二元码的编码定理及其证明;

随机多元码的编码定理的证明及物理意义、应用范围

 

教材名称:

“InformationTheorandReliableCommunications”,MITPress

主要参考书:

王育民,梁传甲,“信息与编码理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傅祖芸,“信息论基础”,教育出版社

预修课程:

概率论,随机进程,通信原理

适用专业:

《运算机通信与网络》课程教学大纲

1、课程名称(中文)运算机通信与网络

(英文)ComputerCommunicationandNetworks

2、课程简介

工程硕士班的生源来自不同的专业,学习基础良莠不齐,毕业年限跨度专门大,开设运算机通信与网络课程很有必要。

运算机通信与网络是深切研究运算机通信与运算机网络的必修课程,也是工程硕士学习其它后续课程的先导性课程。

数据通信新业务的开展,网络安全防范等的实现都离不开运算机通信与网络。

本课程在强调大体的通信理论与网络概念的基础上,突出基于数理的网络协议性能分析,突出通信网中运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依存和增进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网络协议的演进与进展,Internet选择IP协议的成因,路由计算中正确性,简单性,健壮性,稳固性和公平性之间的制衡,取舍与优化等。

本课程引入新一代INTERNET网络协议IPv6及其安全部系,以Internet的原理,协议和体系结构来组织网络的互联互通。

本课程以实用的有线通信与无线通信为例,把通信网络的组织与通信业务的开展与应用贯穿始终,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掌握网络应用业务实现的主线。

3、运算机通信与网络课程教学大纲

主要内容(依照学科规范)

C.2运算机通信网络

C.2.0网络概论

数据通信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C.2.1网络体系结构与设计

线路互换网络

存储互换网络

无线通信

C.2.2网络协议

面向应用的网络协议

协议体系结构

基于数理及状态的网络协议性能分析

路由协议

C.2.3网络管理

网络管理体系结构

网络管理协议与规约

网管信息模型

C.2.5LAN简介

LAN访问策略

高速LAN(FDDI,快速以太网,光纤通信等)

Internet(TCP/IP)

网络互连

路由器结构

网络互连协议

新一代INTERNET网络协议IPv6及其安全部系

4、主要参考书目

·

InternetworkingwithTCP/IP(Principles,Protocols

andArchitecture)

作者:

Douglas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Computernetwork

作者:

AndrewS.Tanenbaum

出版社:

运算机网络原理

李增智,陈妍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运算机网络管理及系统开发

雷振甲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年

5、选课要求、预修课程

·

选课要求:

要求学生具有运算机原理,通信原理等方面的知识。

运算机原理,通信原理等

《神经网络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中文)神经网络导论

(英文)AnIntroductiontoNeuralNetworks

二、课程编号051006;

学分2

课内学时数40

六、课程主要内容

1.神经网络概述,包括它的大体原理、大体功能、研究内容等。

2.前向多层人工神经网络,主要包括单个神经元的分类学习算法,多层网络的BP算法。

3.Hopfield人工神经网络,主要包括其电路模型及能量函数,和利用Hopfield神经网络求解TSP等优化问题。

4.自组织神经网络,主要包括ART-一、ART-2两种自组织网络,和竞争学习机制和自稳学习机制。

七、选课要求、预修课程

线性代数、电路基础、微积分

八、适用专业

这是一门公共基础课,适用于全校所有理工科专业。

九、主要参考书目

1.杨行峻、郑君里,《人工神经网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ISBN7-04-003949-4/

2.殷勤业等编译,《模式识别与神经网络》,机械工业出版社,1992。

ISBN7-/

3.SimonHaykin,NeuralNetworks-Acomprehensivefoundation,SecondEdition,PrenticeHall,1999.

《光纤通信网络》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中文)光纤通信网络

(英文)OpticalFiberCommunicationNetworks

二、课程编号;

课内学时数40;

三、课程主要内容

一、绪论

光通信历史与进展、光通信系统组成简介、光通信的特点

二、光纤传输理论及其特性

光纤的结构与分类、光纤导光原理、波动理论、单模光纤、光纤的损耗、光纤的色散、光纤中信号的传输、光纤的非线性、常常利用光纤、光无源器件

3、光源与光发射机

激光器原理简介、LD工作原理,LED工作原理,光源的特性、光调制方式,光发射机组成

3、光检测器与光接收机

光检测器原理、光检测器特性、光接收机组成、光接收机信噪比,光接收机灵敏度

4、光通信线路

光通信系统组成、光通信线路设计、光通信的复用技术、光通信线路性能、光放大器

五、光通信网

SDH光通信网

SDH大体概念、复用结构、SDH设备、SDH网络

光接入网、全光通信网

电磁场与波通信原理

通信,电子等

[1]徐公权等译,《光纤通信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

[2]GerdKeiser著李玉权等译《光纤通信》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年

[3]张宝富等《现代光通信与网络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年

[4]GovindP.Agrawal,《Fiber-OpticCommunicationSystems》清华大学出版社影印版,2004年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移动通信

移动通信

MobileCommunication

学时与学分:

总学时:

40

学分:

适应对象:

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专业高年级学生及低年级研究生

先修课程:

《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置》、《通信电子线路》及

《现代通信原理》

利用教材及参考书:

[1]、郭梯云等编移动通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年

[2]、LeeCYMobileCommunication

[3]、蒋同泽现代移动通信系统电子工业出版社

课程的性质、任务及目的:

移动通信是信息工程及通信工程的一门专业课程。

课程的任务是以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为背景,讲述移动信道中的电波传播特性、移动通信系统中的调制技术、组网技术及FDMA、TDMA及CDMA等多址技术。

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现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大体原理、大体概念及大体技术。

教学内容及要求:

整个课程共分8章。

包括:

概论、调制技术、移动信道中的电波传播与分集接收、噪声与干扰、移动通信系统的组网技术、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FDMA)、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及个人通信等内容。

以下是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大体要求。

第一章概论(教学学时:

2)

主要内容:

移动通信的进展历程、现状与未来,移动通信的概念与特点,移动通信的分类,移动通信的大体技术,移动通信系统的标准化。

掌握移动通信的特点。

了解移动通信的进展历程、移动通信系统的分

类、大体技术及标准化的概念。

第二章调制技术(教学学时:

4)

调频,最小频移键控(MSK),高斯滤波最小频移键控(GMSK),

调制。

掌握最小频移键控(MSK)及高斯滤波最小频移键控(GMSK)调制技

术。

第三章移动信道中的电波传播与分集接收(教学学时:

8)

VHF、UHF电波的传播特性,移动信道的特征,陆地移动信道的场强估算,其它移动信道的传输特点,分集接收。

掌握移动信道中的电波传播特性,陆地移动信道的场强估算方式及分集接收原理。

了解其它移动信道的传输特点。

第四章噪声与干扰(教学学时:

噪声与干扰的概念与分类,邻道干扰与同频干扰,互调干扰与相容信

道组。

掌握邻道干扰与同频干扰、互调干扰与相容信道组的概念。

了解噪声与干扰的概念与分类。

第五章组网技术(教学学时:

6)

频率管理与有效利用技术,多址技术,区域覆盖与网络结构,信道的指配与选取控制、信令。

掌握频率管理与有效利用技术、多址技术、区域覆盖与网络结构及信道的指配与选取等内容。

了解移动通信系统的信令结构。

第六章模拟移动通信系统(教学学时:

4)

大区制移动通信系统,FDMA小区制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无绳电话系统,集群移动通信系统。

掌握大区制移动通信系统及FDMA小区制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结构。

了解无绳电话系统、集群移动通信系统。

第七章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教学学时:

8)

无线寻呼系统,数字无绳电话系统,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掌握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了解无线寻呼系统及数字无绳电话系统。

第八章个人通信(教学学时:

个人通信的大体概念,个人通信系统实现的途径,个人通信的国际标准,CDMA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掌握个人通信的大体概念及CDMA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了解个人通信的大体概念、个人通信系统实现的途径及个人通信的国际标准。

《时频分析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中文)时频分析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英文)Time-FrequencyAnalysisanditsApplications

本课程主要介绍联合时频分析的大体概念、原理和准则、实现方式和研究思路。

全数课程内容共分为九章:

从时域、频域到时频分析;

信号分析;

短时傅立叶变换和Gabor展开;

小波变换;

Wigner-Ville散布;

Cohen类散布;

时频散布序列;

自适应谱图;

时变滤波器。

所有教学内容均采用课内教学的方式完成。

运算机实验内容主要涉及:

一、短时傅立叶变换和Gabor展开实验;

二、Wigner-Ville散布实验;

3、Cohen类散布实验。

内容覆盖课堂教学的大体内容。

线性代数,积分变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置I、MATLAB语言或C语言编程等。

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电气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和仪器科学与技术等学科专业。

一、Shi-EQian&

DapangChen,JointTime-FrequencyAnalysis,Prentice-Hall,Inc.,1996.

2、L.Cohen,Time-FrequencyAnalysis,Prentice-Hall,1995.

3、ShieQian,IntroductiontoTime-FrequencyandWaveletTransforms,Prentice-Hall,Inc.,2002.

4、杨福生,小波变换的工程分析与应用,科学出版社,1999年2月。

《晶体的物理性质》课程教学大纲

晶体物理性质学分数:

课程名称(英文):

PHYSICALPROPERTIESOFCRYSTALS

54上机时数:

开课学期:

教学方式: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同窗掌握晶体宏观物理性质与晶体对称性的关系;

晶体的弹性及弹性波的传输;

晶体的压电性、压电方程及机电换能原理;

由相变引发的铁电、热释电、电致伸缩性质;

晶体中声、电波的耦合与传输;

晶体的线性光学性质;

晶体平衡态下宏观物理性质之间的热力学关系;

氧化物与化合物晶体的能带与电导。

课程主要内容:

(字之内)

本课论述晶体各类宏观物理性质及宏观物理性质与晶体对称性的关系。

内容分为八章:

别离介绍晶体宏观对称性的基础知识及晶体物理性质中极、轴矢量性质的预测方式;

自编讲义

一、陈纲等,晶体物理学基础,科学出版社,1992

二、,PHYSICALPROPERTIESOFCRYSTALS,CLARENDON,1985

3、孟中岩等译,晶体的物理性质,西安交大出版社,1994

4、张福学等,现代压电学,科学出版社,2002

数学物理方式,普通物理,电磁场、固体物理,电介质物理,半导体物理

适用专业

电子,通信类

《信息电子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信息电子材料学分数:

Informatic&

ElectronicMaterials

60

60

讲课,自学

掌握信息及电子材料的主要类别,相关原理,设计开发方式及新近进展趋势。

一、信息电子材料的主要类别

二、材料的热性质

3、材料的电性质

4、光电子材料

五、半导体材料

自编

电子材料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电介质物理,材料物理化学

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材料科学与技术

《信息光学》课程教学大纲

《信息光学》学分数:

InformationOptics课内学时数:

上机时数:

PPT教学

教学要求:

信息光学课程对于以信息技术为主要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十分重要。

本课程对信息光学的主要原理和应用作了较深切细致的分析和论述,并适当介绍了现代光学的进展,为此后从事与学习相关信息技术专业的理论和应用打下扎实的基础。

第1章绪论

第2章光波的数学表达及叠加原理

1.掌握光的能量和动量的表示式;

2.理解光波的数学表达,掌握用指数复函数的形式表示单色平面波、球面波及其高斯波3.掌握光程的概念和介质中光折射率的表达式;

第3章光的波动性

1.理解惠更斯—菲涅耳原理和光的衍射现象;

2.了解夫琅禾费衍射的光强散布规律,掌握光学仪器的分辨本领的计算;

3.了解光栅光谱、光栅色散和χ射线衍射;

4理解时刻相干和空间相干的概念;

5.了解迈克耳孙干与仪和法—珀干与仪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第4章菲涅耳公式与薄膜光学

1.理解菲涅耳公式的推导,掌握布儒斯特定律;

2.掌握利用菲涅耳公式计算反射率、透射率,掌握反射光相位突变的条件;

3.了解几种典型的光学薄膜;

第5章光学信息处置与全息照相

1.掌握光学信息处置的4f系统的工作原理,了解傅里叶频谱分析;

2.掌握全息照相的原理和应用;

第6章光在各向异性介质中的传播

1.理解双折射产生的原理,掌握马吕斯定律的运用;

2.掌握偏振光干与的计算及其应用;

3.了解沃拉斯顿棱镜和尼科耳棱镜的原理;

4.了解旋光的大体原理;

第7章光源与激光及光电子器件

1.理解物体发光机制,掌握自发辐射、受激辐射和受激吸收三种辐射的机理;

2.了解黑体辐射的理论;

掌握激光产生的条件和大体原理;

3.掌握横模和纵模的概念及取得单模的方式;

理解锁模和调Q的工作原理;

4.了解常常利用激光器及其特性5.了解光电探测器和光调制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光学》作者:

章志明沈元华陈惠芬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第2版

《光学教程》作者:

姚启钧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第2版。

《光学》作者:

易明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版

赵凯华钟锡华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4年第1版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

电子科学与技术等

《光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光电子技术学分数:

OptoelectronicTechnology

50上机时数:

50

课堂教学

要求学生在学习先修课程的基础上,通过预习、听讲、作业等环节,掌握激光技术、光波导技术、光调制技术、光探测与显示技术、光存储技术等方面的大体概念、大体原理和基础理论,培育有关方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光电子技术的全貌有个清楚的了解,为此后从事光通信、光信息处置、光存储、光传感等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打下基础。

课程以信息传输的各个环节为主线,系统分析和讨论了光电集系统的源—激光器、光电子系统的传输通道—光波导、光信息系统的信号加载与控制—光调制、光信息系统的终端—光的探测与显示等方面有关的原理与技术问题。

激光技术方面主要学习激光产生的原理与条件、激光器种类、各类激光技术等;

光波导技术方面主要学习平板光波导与光纤的有关技术;

光调制技术中主要讲电光调制与声光调制;

并介绍了光探测与显示技术、光存储技术等方面的有关知识。

《光电子技术》,西安交通大学,朱京平

《光电子技术基础》,彭江德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光子学基础》,周文等编,浙江大学出版社

《电磁场》,《大学物理(光学部份)》

电子与通信

《电磁场理论》课程教学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