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4297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43 大小:4.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3页
最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3页
最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3页
最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3页
最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3页
最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3页
最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3页
最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3页
最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3页
最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3页
最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3页
最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3页
最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3页
最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3页
最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43页
最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43页
最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43页
最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43页
最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43页
最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43页
亲,该文档总共1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Word文档格式.docx

《最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Word文档格式.docx(1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Word文档格式.docx

8.认识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一些常见的简单机械,了解这些简单机械的组成、特点工作原理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懂得完成特定的任务需要特定的工具。

9.生产生活中的能量形式多种多样,有声、光、电、热、磁等,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换,并储存在一些物质中。

10.亲历奥斯特实验、电磁铁搬运大头针实验、改变电磁铁南北极实验、电磁铁磁性强弱对比实验、小电动机工作原理探索实验等,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体悟科学探究中各个要素的特征。

11.学习磁能和电能,了解磁能和电能的相互转换,知道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性质。

12.体会合理利用能源,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2.学习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特点,懂得地球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现象,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影响着生物的生长与生活。

3.懂得技术是人们改造周围环境的方法,是人类能力的延伸,重大的发明和技术会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和变化。

4.认识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一些常见的简单机械,了解这些简单机械的组成、特点工作原理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懂得完成特定的任务需要特定的工具。

5.生产生活中的能量形式多种多样,有声、光、电、热、磁等,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换,并储存在一些物质中。

6.体会合理利用能源,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措施

1.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2.根据科学学科的特点和高年级学生的特点,科学学科课依然要加强直观教学,重视课本上的图画和实践操纵。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5.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6.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教学时间安排

周次

单元

课题

课时

备注

1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1.1.放大镜

机动1课时

2

1.2.怎样放得更大

1.3.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3

1.4.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1.5.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

4

1.6.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

1.7.微生物与健康

5

单元复习与检测

6

第二单元

地球的运动

2.1.我们的地球模型

2.2.昼夜交替现象

7

2.3.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2.4.谁先迎来黎明

8

2.5.影长的四季变化

2.6.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

9

2.7.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9-10

10-11

阶段复习

阶段复习与检测

11

第三单元

工具与技术

3.1.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

12

3.2.斜面

3.3.不简单的杠杆

13

3.4.改变运输的车轮

3.5.灵活巧妙的剪刀

14

3.6.推动社会发展的印刷术

3.7.信息的交流传播

15

16

第四单元

能量

4.1.各种形式的能量

4.2.调查家中使用的能量

17

4.3.电和磁

4.4.电能和磁能

18

4.5.电磁铁

4.6.神奇的小电动机

19

4.7.能量从哪里来

19-20

20-21

期末复习

总复习与检测

2021最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一、单元概述

“微小世界”对学生来说是一个神奇的未知世界。

它的神奇之处,就在于让学生看到了很多日常生活中未曾关注或不易观察到的微小物体,这个陌生的微小世界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生的视野从宏观的物体及现象拓宽到微观的细胞、微生物等,认识世界的视野不断扩大和深入,探索科学的道路越来越有挑战性。

本单元按人类观察工具的不断发展和观察视野的不断扩大这条线索编写,引导学生利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身边的微小物体,从而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和进步历程,以及在探索微观世界进看中出现的卓越人物和研究成果。

学生通过亲自观察微小物体、查阅微小世界相关资料等形式,开阔了视野,丰富了认知,同时体会到观察工具的重要作用。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涉及光学、生物、物质的结构、科学发展史等多个方面。

教学时要把握单元学习主线,紧紧围绕利用工具观察各种微小物体的探究活动,串联起多领域的学习内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在观察多种多样的微小物体的过程中,感悟使用工具观察的好处,深切体会到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促进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同时,本单元也是一个比较开放的单元,课堂上的学习只是一个开端,希望学生能把观察延续到课外,继续利用观察工具,拓展到更多方面。

特别要指出的是,由于观察条件和学生理解水平的限制,本单元不涉及分子、原子和电子及其以下尺度,将重点介绍利用放大镜和光学显微镜能观察到的微小物体,如较小的昆虫及其器官、生物细胞和常见的微小生物等。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来自课程标准中5-6年级的下列相关学习内容。

7.4说出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

7.5.1知道蘑菇和木耳是生活中可以直接看到的微生物。

5.2知道感冒、痢疾是由肉眼难以观察到的微生物引起的。

本单元共7课。

第1课“放大镜”,学生在这一单元起始课中将通过观察比较,进一步了解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为后续学习观察工具的演变奠定基础。

第2课“怎样放得更大”,学生将在经历组合凸透镜观察微小物体的过程中了解显微镜的来龙去脉,认识到显微镜的发明及不断改进,使人类观察到越来越小和越来越精细的物体及结构,至此将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第3课“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这一课学生将通过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对比观察微小物体,知道观察工具的发展和进步,使人类的视野越来越开阔,初步感知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

第4课“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让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结构,认识洋葱表皮细胞。

本课既是对学生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技能训练,也是对新奇生物细胞的初次探索,能够激发学生去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了解生命的多姿多彩。

第5课“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标本,在教师的引导和资料的支持下,发现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

第6课“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将带领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了解这些微小的生物也具有生物的特征,进一步认识生物体是由细胞组成的,同时了解人类用显微镜探索生命世界所取得的成果。

第7课“微生物与健康”,是本单元的拓展和总结课。

学生将在查阅资料和研讨交流中,了解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密切关系,以及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诸多成果。

本课还将对本单元的学习进行回顾和总结,对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以及观察祝野的拓展进行梳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一步探索微小世界。

二、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放大镜和显微镜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放大镜又叫凸透镜,镜片是透明的,中央厚边缘薄。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

工具的发明和进步,使人类的祝野不断扩大和深入,发现更多的自然奥秘。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生物细胞是多种多样的。

在水中生活着形态各异的微小生物,它们也具有生物的特征。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它们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科学探究目标

能够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生物和微生物。

学习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和微小生物。

运用绘画、文字、讨论等形式记录、交流观察结果。

通过资料收集、调查研究,交流分享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方面取得的成果。

科学态度目标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微小世界的探索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实事求是地记录观察结果,善于与他人交流、分享观察信息。

养成积极参与观察讨论、选择吸纳信息的良好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促进观察工具的不断进步,观察工具的不断进步对促进科学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解当前微小世界的研究成果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体会到科学知识可以用于解决目常生活中的问题。

单元词汇

放大镜:

用来观察物体微小细节的简单光学器件。

它是一个焦距较小的凸透镜,具有放大、聚光、成像的功能。

放大镜的焦距越小(曲率越大,凸度也越大),放大率越大。

光学显微镜:

由一个或多个透镜组合构成的、用于放大微小物体使人眼能看到的一种光学仪器。

除了光学显微镜,还有放大和分辨能力更高的X射线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等。

细胞:

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除病毒等少数种类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玻片标本:

经过一定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后的、固定在载玻片上的整体或局部生物组织或细胞,用于显微观测的标本,也指为显微镜观察所制作的生物和矿物标本。

微生物:

通常将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统称为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古菌、真菌和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类生物群体。

微生物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广泛涉及食品、医药、工农业、环保、体育等领域。

材料清单(视学生人数和分组情况确定数量)

观察工具:

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普通玻璃片、近视眼镜的镜片(凹透镜)、手持式显微镜、光学显微镜。

观察对象:

昆虫或昆虫器官(昆虫的足、翅、触角等)标本、花粉、灰尘、洋葱表皮细胞、植物、动物、人体的细胞装片、水中的微小生物(例如草履虫、鼓藻、变形虫、钟形虫、线虫、新月藻、衣藻等。

其他工具或材料:

滴管、载玻片、玻璃杯、烧杯、薄膜、铁丝、标有竖直刻度的卡纸(或者纵切出一条缝的塑料管且标有竖直刻度)、洋葱、镊子、碘酒、吸水纸、盖玻片、培养皿、脱脂棉。

图片:

多种生物细胞和细胞作用图片、科学家(罗伯特·

胡克、简·

施旺麦丹、安东尼·

列文虎克、袁隆平)图片、电子显微镜图片。

眼睛是人体从外界获取信息最多的感觉器官,但人的最高视力只能看清楚约01毫米的微小物体。

自人类有文字记录以来,发明一种能看到更小物体的工具一直是人类的不断追求。

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将透明水晶或宝石磨成“透镜”,发明了放大镜放大图像。

今天,放大镜在我们的生活、生产、学习和科研工作中被广泛使用。

学生对放大镜并不陌生,从一年级起放大镜就伴随着他们的科学学习,但是他们对人类发明放大镜的意义、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及相互关系并不了解。

本课鼓励学生带着新的问題,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发现放大镜的结构、功能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学习和了解一些关于放大镜的简单光学知识。

1.知道人们在生产、生活、学习和科研中经常要用到放大镜帮助观察。

2.通过观察比较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的镜片,了解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

3.通过实践操作,了解放大镜不同放大倍数的镜片有什么不一样,知道镜片的放大倍数与镜片中心突出的弧度有关,和镜片大小无关。

4.能够根据放大镜镜片的特点,动手制作一个放大镜。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放大镜的镜片,了解放大镜镜片的特点,知道镜片的放大倍数与镜片中心突出的弧度有关,与镜片大小无关。

教学难点

了解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探索不同放大镜倍数的镜片有什么不一样,了解镜片的放大倍数跟什么有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放大镜、玻璃片、近视眼镜、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镜片、学生活动手册、制作放大镜的所需材料等等。

教学过程

一、单元导入

1.教师引导:

在我们的世界里,有无数大大小小的动植物和各种各样的物体,这些物体有的很大很大,有的却很小很小,甚至用我们的眼睛都无法看到。

据科学家研究,在我们的感觉器官中,眼睛能收集到比其他感觉更丰富的信息,尽管如此,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约0.1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

2.那么我们用肉眼看不到的微小世界是什么样的呢?

他们能告诉我们哪些自然界的奥秘?

他们与我们的生活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3.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与同学们一起走进微小世界,探索微小世界的奥秘。

4.这一课我们先学习第1课,了解放大镜的有关知识。

5.板书课题:

二、聚焦

1.出示放大镜,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了解放大镜的外形特点。

2.教师引导:

人们在生产、生活、学习和科研中,经常要用到放大镜帮助观察,那么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呢?

三、探索

活动一:

观察比较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的镜片

1.出示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的镜片,引导学生看一看。

提出要求:

2.观察比较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的镜片,了解他们的不同之处,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预设:

相同之处:

他们都是由玻璃制成,都是透明的。

不同之处:

放大镜的镜片是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物体,玻璃片是中央和边缘一样厚薄的透明物体,近视眼镜是中央薄边缘厚的透明物体。

3.出示资料

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物体能把图像放大,显现人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早在1000多年前,人们就发现了这一点,并发明制作了放大镜。

放大镜的镜片又叫凸透镜,目前凸透镜广泛使用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

活动二:

放大镜不同放大倍数的镜片有什么不同

放大镜具有将图像放大的作用,那么是不是所有的放大镜都能够将图像放的一样大呢?

显然不是的,不同放大倍数的镜片将图像放大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2.教师分别出示两倍放大镜、四倍放大镜以及六倍放大镜,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三种放大镜的镜片,看一看不同放大倍数的镜片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3.学生分小组观察,体会不同放大倍数的镜片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并且记录下来。

4.全班交流,预设:

放大镜倍数越高,中间越厚,两边则不变,但形状是一样的,都是圆形的。

六倍的放大镜中间比四倍的放大镜中间要厚,四倍放大镜要比二倍放大镜中间要厚一些。

两边都是一样的,而且形状也都是圆形的。

5.教师引导:

镜片的放大倍数跟什么有关系呢?

放大镜镜片的放大倍数与镜片中心突出的弧度有关,和镜片大小无关。

中心厚度越大的放大镜,其放大倍数越大,中心厚度越小的放大镜,其放大倍数越小。

6.学生再次观察二倍放大镜、四倍放大镜和六倍放大镜的镜片,进一步感受不同放大倍数的镜片的不同之处,了解放大镜的镜片放大倍数与什么有关?

四、研讨

刚刚我们观察了放大镜,了解了放大镜的镜片特点,下面我们来探讨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1:

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

放大镜的镜片是由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玻璃制作而成。

问题2:

不同放大倍数的镜片有什么不同?

放大倍数越高的镜片,中间越厚;

放大倍数越低的镜片,中间越薄。

问题3:

镜片的放大倍数跟什么有关?

放大镜是运用了凸透镜的原理,放大倍数和镜片中心突出的弧度有关,中心厚度越大,其放大倍数越大;

中心厚度越小,其放大倍数越小。

五、拓展

我们刚刚了解了放大镜镜片的特点,其实我们可以运用适当的材料根据放大镜镜片的特点,自己动手制作一个放大镜。

全班交流

2.制作放大镜的时候,我们要选择什么材料?

塑料杯子、热熔胶枪、注射器、水等等。

3.利用这些材料怎样制作放大镜呢?

制作方法:

①从塑料杯壁上裁剪两片凹陷的塑料片。

②用热熔胶枪将两片塑料片粘在一起,使之呈现中间凸起、四周扁平的形状。

③然后用注射器往里面灌满水,再密封,一个简易的放大镜就制作成功了。

4.制作成功的放大镜是否具有放大的功能呢?

我们还要对其进行检验。

5.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选择恰当的材料,运用恰当的方法,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易的放大镜,并且检验一下自己制作的放大镜是否具有放大的作用。

在使用放大镜的过程中,学生都希望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更多倍数,以便把物体看得更清楚,甚至看到肉眼都不可见的微小物体,这也是在显微镜发明之前人们一直努力追求的目标。

在17世纪以前,即便磨制镜片的技术已达到一定的高度,但是因为标准焦距的限制,单片放大镜做到放大30倍已是近乎极限,所以人们一直无法使观察的视角进入到一个更小的领域。

直到17世纪,人们发现用两个透镜组合起来可以有效地提高放大倍数,从而发明了显微镜,至此,这个目标才得以实现怎样放得更大?

用两个凸透镜组合在一起观察物体,这是学生能想到的方法,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本课将指导学生用两个放大镜组合来制作组合凸透镜(简易显微镜),旨在让学生体验显微镜发明的历程,并尝试用自制的显微镜进行观察,感受技术的进步对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

1.知道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而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就能够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这就是显微镜的制作原理。

2.了解显微镜的历史及其作用。

3.学生动手组合凸透镜,使图像放得更大。

4.观察学校实验室使用的显微镜的结构组成,了解显微镜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有哪些作用。

学生动手组合凸透镜,使图像放得更大,并且懂得显微镜的制作原理及组成结构。

学生动手组合凸透镜,初步了解显微镜的制作原理及组成结构。

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凸透镜片、放大镜、显微镜、学生活动手册等等。

一、聚焦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放大镜镜片的特点,谁来说一说放大镜镜片的特点。

放大镜的镜片特点是中央厚,边缘薄。

2.放大镜镜片的放大倍数跟什么有关?

放大镜镜片的放大倍与镜片中心突出的弧度有关,中心厚度越大,其放大倍数越大;

3.大家都知道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呢?

4.出示课本第4页放大的人体皮肤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将图像放得更大之后的样子。

5.我们怎样做才能将图片放大到这个样子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6.板书课题:

二、探索

教师引导:

怎样才能使图像放得更大呢,我们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看看能否把物体放得更大?

用一个放大镜观察书本上的文字

1.提出要求:

请同学们用一个放大镜观察书上较小的文字,在保证图像清晰的前提下,看看能放多大。

2.学生按照要求进行活动,看一看一个放大镜究竟能将书上的文字放到多大?

3.教师小结:

一般来讲,单镜片放大镜常见倍率在10倍以下。

我们通常用来阅读报纸、杂志、书籍等等阅读的放大镜,倍率大概在2-5倍左右,而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用于文物鉴定等方面使用的放大镜倍率在10倍到20倍之间。

使用两个放大镜观察书上的文字

1.活动要求:

在第1个放大镜下面增加一个放大镜,并且跟第1个放大镜相互平行,上下移动第2个放大镜,看看能不能使课本上文字的图像放得更大。

2.学生按照要求进行活动,看一看使用两个放大镜能不能将书本上的文字放得更大。

3.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活动操作情况并适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