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嵊泗中学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4439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2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嵊泗中学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浙江省嵊泗中学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浙江省嵊泗中学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浙江省嵊泗中学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浙江省嵊泗中学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浙江省嵊泗中学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浙江省嵊泗中学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浙江省嵊泗中学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浙江省嵊泗中学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浙江省嵊泗中学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浙江省嵊泗中学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浙江省嵊泗中学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浙江省嵊泗中学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浙江省嵊泗中学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浙江省嵊泗中学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嵊泗中学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浙江省嵊泗中学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嵊泗中学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嵊泗中学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①《禹贡》主要以山脉、河流和海洋为自然分界,把所描述的地区分为九州,不受当时诸侯割据形势的局限,把广大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分别阐述九州的山川、湖泽、土壤、物产等,是自然区划思想的萌芽。

  ②此后,主要论述疆域、政区建制沿革的著作不断涌现,除正史有地理志外,各省、府、州、县也多编有地方志。

  ③《山经》以山为纲,综述远及黄河和长江流域之外的广大地区的自然条件。

  ④班固所著《汉书•地理志》是中国第一部疆域地理著作。

  ⑤中国最早的区域地理著作是战国前后出现的《山经》和《禹贡》。

A.⑤③①④② 

B.⑤③①②④C.④②③⑤① 

D.④②③①⑤

6.下面是电视剧《潜伏》中的一句台词,它揭示了“我们现在的撤退并非失败,将赢得以后全局的主动并取得最终胜利,敌人暂时的占领则进退两难步步被动,会导致最终失败”的深刻含义,请仿照其特点另写一个句子。

(4分)

台词:

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

仿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高三的生活就要结束了,从我们离开高考考场的那一刻起,我们便只能怀念我们曾经拥有的生活。

在我们还在享受校园生活的时候,给亲爱的老师写几句寄语吧。

(要求:

选择两个学科的老师来写,结合老师学科特点,感情真挚,不允许出现老师真实姓名。

示例:

送给英语老师的话——您拥有勤奋的过去时、精彩的现在时,相信您也一定会拥有无比幸福的将来时。

送给(学科)老师的话—

二、现代文阅读(29分)

(一)说明文(9分,每小题3分)

“博弈论”是运筹学的一个分支,它是研究个体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相互影响中得出最合理的策略的一种理论。

“博弈”这一说法是从棋弈、扑克和战争等带有竞赛、对抗和决策性质的问题中借用的术语,听上去有点玄奥,实际上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博弈论大师看经济社会问题犹如棋局,常常寓深刻道理于游戏之中。

所以,博弈论多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凡人小事入手,娓娓道来,并不乏味。

在博弈论中,有一个著名的“囚徒困境”博弈模型。

假设一位富翁在家中被杀,财物被盗。

警方抓到两个犯罪嫌疑人,并从他们的住处搜出赃物。

但是,他们矢口否认曾杀过人。

于是警方将两人隔离后进行审讯。

检察官给出如下条件:

由于你们的偷盗罪已有确凿的证据,所以可以判你们一年刑期。

但是,如果你单独坦白杀人的罪行,我只判你三个月的监禁,但你的同伙要被判十年刑。

如果你拒不坦白,而被同伙检举,那么你就将被判十年刑,他只判三个月的监禁。

但是,如果你们两人都坦白交代,那么,你们都要被判五年刑。

两个囚犯面临着两难的选择——坦白或抵赖。

显然最好的策略是双方都抵赖,结果是大家都只被判一年。

但是由于两人在隔离的情况下无法串供,所以,每一个人都从利己的目的出发,选择坦白交代这一最佳策略。

因为坦白交代可以期望得到最短的监禁,但前提是同伙抵赖,这显然比自己抵赖坐十年牢要好。

这种策略是损人利己的策略。

不仅如此,坦白还有更多的好处。

如果对方坦白了而自己抵赖了,那自己就得坐十年牢。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还是应该选择坦白交代,即使两人同时坦白,至多也只判五年。

所以,两人合理的选择是坦白,原本对双方都有利的策略(抵赖)和结局(被判一年刑)就不会出现。

在这个“囚徒困境”中,每个局中人选择了自己的最优策略,从而使自己利益最大化。

所有局中人的策略构成了一个最优的策略组合,没有人有足够理由打破这种均衡。

这种由所有局中人(也称当事人、参与者)的最佳策略构成的战略组合,被称为“非合作博弈均衡”,也叫“纳什均衡”①。

“纳什均衡”有着广泛而深刻的意义。

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各人追求利己行为而导致的最终结局是一个“纳什均衡”,也是对所有人都不利的结局。

从“纳什均衡”我们引出了一条真理:

从利己目的出发,结果损人不利己,既不利己也不利他。

两个囚徒的命运就是如此,合作是有利的“利己策略”。

从“纳什均衡”的普遍意义中我们可以深刻领悟司空见惯的经济贸易、国防政治和日常生活中的博弈现象,博弈双方在决策时都以自己的最大利益为目标,结果是无法实现最大利益,甚至导致对各方都最不利的结局,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在市场竞争、环境问题、公共资源开发利用中屡见不鲜。

因此,博弈论不仅仅存在于数学的运筹学中,也正在经济学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注】①纳什:

世界著名博弈学大师。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博弈论研究的是个体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相互影响中采取策略。

B.博弈论是研究棋弈、扑克这类对抗性质问题的一种理论,也是研究“囚

徒困境”中陷入两难选择的策略问题的一门科学。

C.“纳什均衡”是每个局中人自己选择的最优策略,是各人追求利己行为而导致的最终结局。

D.“纳什均衡”由所有局中人的最佳策略组合构成,为了使自己获得最大利益,没有人会主动改变自己的策略。

从实质上说,“纳什均衡”是一种非合作博弈状态。

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造成两位嫌疑犯陷入“囚徒困境”原因的一项是()

A.两个囚犯处于隔离的情况而无法串供。

B.两个囚犯面临着两难的选择——坦白或抵赖

C.检察官给出了一个特定的条件。

D.两个囚犯都想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10.下列关于“纳什均衡”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实力相当、棋风相似的棋手们相互揣摩、相互牵制,彼此争赢,他们下出的变化多端的棋局,是一个“纳什均衡”。

B.企业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宁愿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也绝不会主动增加环保设备投资。

最终政府加强污染管制,企业采取低污染策略,使企业利益与环境保护互相平衡,从而进入“纳什均衡”。

C.每年的五一、国庆都是商家盈利的黄金周,为了在七天长假里取得可观的收益,商家们无不使出浑身解数,降价促销甚至亏本销售,不惜打出“跳楼价”,“血本甩卖”的字眼。

价格大战的结局就是一个“纳什均衡”。

D.任何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都面临着保持贸易自由与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两难选择。

X国试图对Y国进行进口贸易限制,比如提高关税;

Y国必然会进行反击,也提高关税。

谁都没有捞到好处的结局就是一个“纳什均衡”。

(二)小说阅读

免费的午餐

刘心武

父亲在世时,曾向我讲述过他年轻时所获得过的一次免费午餐。

那是20世纪20年代初,父亲才十七八岁,因为祖父远行,而后祖母对他极为吝啬,所以他离开了家庭,一个人在社会上闯荡。

那时他的维生手段之一,是代人投考名牌大学,他也实在是有应考的才能与气数,竟每回都能高中。

但是他从那些私雇他冒考的少爷手里,每回也得不到几个钱,用不上多久便又一筹莫展。

父亲本人何尝不想进入名牌大学,但纵使他让自己考取了头一名,也没钱缴纳学费。

就算学校爱才如渴,准许他减免学费,他也无法应付食宿等方面的开支,而勤工俭学,路子也不是那么好找;

惟一的办法,便是设法贷到一笔款,毕业后尽早归还。

谁能贷给他款呢?

想来想去,有这种实力并可能情愿的,应在祖父所交往的伯叔辈中。

父亲在那一年的夏天为自己去应考,以优异成绩被协和医学院放榜录取,这令他万分兴奋,当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既是祖父对他的期望也是他自己的夙愿,于是筹措入学读书的费用便成了当务之急。

他经过一番盘算,决定向自己的一位老友求助,该人当时在社会上已享有很大的名气,经济状况极佳,并且从小看着他长大。

父亲找到了那位名人,住在一所很堂皇的四合院里。

该人见了父亲,不待父亲发话,便感慨万端地说了很多同情的话。

父亲听了非常感动,原来这位伯伯很了解情况,并关爱着自己,于是便倾诉起自己的具体窘境和祈盼来。

名人没听完便有电话打来,一连接听打出了几个电话后,名人便蔼然可亲地对父亲说,中午有个饭局,无妨一同去,席间可以继续聊。

父亲跟着那位名人,乘坐当时仍颇时髦的弹簧马车,到了前门外的“撷英番菜馆”,这是当时显贵名流们才有财力与雅兴去消费的一家最著名的西餐馆。

祖父在北京时不曾带父亲吃过这么高档的西餐,想到这一点父亲便更加感激那位伯伯的厚待。

而这一切都还并不是主要的,更令父亲念念不忘的,是那天在席间出现的,几乎都是后来进入历史的人物,有的是社会活动家,有的是艺术家,有的是学者、教授。

刚进入餐厅时父亲惶恐不安,非常自卑。

但那位名人牵着他的手引他入席,并向大家介绍说他是祖父的公子,显然祖父在众人心目中也是有相当分量的,父亲发现席间的名流们对他都很友善,于是也就慢慢放松下来?

那是父亲青年时代所享用到的一次高档、丰美、雅致的免费午餐,令我听来也不禁神往。

父亲没有详细地向我讲述这顿免费午餐的结局,但有一点那是交代得很清楚的:

他没能从那位名流伯伯那里得到另外的帮助。

我问父亲:

“您饭都吃了,为什么不能要求他借给您钱呢?

父亲说:

“他们一直聊得很欢,我简直没有办法插进话去。

我再问:

“吃完饭,您可以单独向他提出呀?

“饭局一散,我发现他们都忙极了,各人都有自己的下一站。

我实际上也没有办法找到一个单独的机会,人们都纷纷礼貌地,甚至可以说是带有爱怜之情地跟我握手告别。

我还问:

“那么,您可以再到他家里找他呀?

“也曾有过那样的念头,不过,没有去。

我说:

“是因为觉得他太虚伪了吧?

父亲正色道:

“不!

怎么能怪人家虚伪呢?

那顿午餐,人家让我一起去,是出于真心真意的!

“可是,他到头来没有借给您钱呀!

“这就是我讲这件事给你听,要你悟出来的:

别人不该你不欠你!

在你一生中,你应该尽量去帮助别人,可是却一定不要有依赖别人的想法!

别人可能会向你提供一顿免费午餐,但你自己一生的餐饭事业,还是需要你自己去挣出来!

我正琢磨这话,父亲又说:

“其实,后来我成家立业以后,也曾无意中这样对待过别人。

我可以请他一餐饭,听他诉苦,给他些安慰。

可是,要我付出相当的代价帮助他,往往还是下不了决心。

也许,除非是你那时不帮他,他马上活不下去。

人际之间,还是这样为好——可以给一顿免费午餐,却还是希望每个人自己想办法,去安身立命!

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祖父的朋友表达了对父亲的理解,又带父亲吃了一顿丰盛的午餐,但最终也没有给予父亲想要的帮助。

父亲起初也有一些抱怨,但随着年龄的长大,渐渐悟出了其中的道理。

B.起初,“父亲”代人投考,并不是他自己不想上大学,而是他知道即使考了第一名,他也没钱交学费和生活费,所以,只能把替别人考试作为谋生手段之一。

C.这篇小说以“免费午餐”作为题目,因为“免费午餐”既是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同时又是行文线索。

D.小说最后“父亲”说“也曾无意中拒绝过别人的求助”,这里表现了父亲淡淡的悔恨。

E.父亲给“我”讲他的故事的目的是希望“我”能成为像名流伯伯那样被别人求助的人,而不要成为向别人求助的人,即希望“我”成为一名成功人士。

12、请概括小说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简要分析该段在文中的作用。

(4分) 

答:

13、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父亲”这一人物形象。

(6分)

14、小说中通过写“父亲”叙述自己的经历以及“父亲”与“我”的对话,能让你悟出哪些生活道理?

三、古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

少南渡,依姊夫邓当。

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

归以告蒙母,母恚欲罚之,蒙曰:

“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

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母哀而舍之。

时当职吏以蒙年小轻之,曰:

“彼竖子何能为?

此欲以肉喂虎耳。

”他日与蒙会,又蚩辱之。

蒙大怒,引刀杀吏,出走,逃邑子郑长家。

出因校尉袁雄自首,承间为言,策召见奇之,引置左右。

数岁,邓当死,张昭荐蒙代当,拜别部司马。

权统事,料诸小将兵少而用薄者,欲并合之。

蒙阴赊贳,为兵作绛衣行滕,及简日,陈列赫然,兵人练习,权见之大悦,增其兵。

从讨丹杨,所向有功,拜平北都尉,领广德长。

从征黄祖,祖令都督陈就逆以水军。

蒙勒前锋,亲枭就首,将士乘胜,进攻其城。

祖闻就死,委城走,兵追禽之。

权曰:

“事之克,由陈就先获也。

”以蒙为横野中郎将,赐钱千万。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

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

“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

”遂往诣蒙。

酒酣,蒙问肃曰:

“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

”肃造次应曰:

“临时施宜。

”蒙曰:

“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

计安可不豫定?

”因为肃画五策。

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

“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乃至于此也。

”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蒙少不修书传,每陈大事,常口占为笺疏。

常以部曲事为江夏太守蔡遗所白,蒙无恨意。

及豫章太守顾邵卒,权问所用,蒙因荐遗奉职佳吏,权笑曰:

“君欲为祁奚邪?

”于是用之。

甘宁粗暴好杀,既常失蒙意,又时违权令,权怒之,蒙辄陈请:

“天下未定,斗将如宁难得,宜容忍之。

”权遂厚宁,卒得其用。

(本文选自《三国志·

吕蒙传》)

1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祖令都督陈就逆以水军出战        逆:

迎击

B.事之克,由陈就先获也          克:

征服

C.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     故意:

特意

D.蒙少不修书传              修:

整修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时当职吏以蒙年小轻之      木欣欣以向荣

B.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北山愚公,年且九十

C.料诸小将兵少而用薄者      不患寡而患不均

D.蒙因荐遗奉职佳吏,       因为肃画五策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吕蒙出身于贫寒家境,年少时也没有很好地学习过文化,但他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想通过从军立功来得到富贵。

B.孙权想对年轻将领统率的军队进行调整合并,吕蒙却暗地里借钱装备队伍,使自己的部队得到了孙权的赏识。

C.有人告诉鲁肃说,吕蒙功名日显应该去看望他。

鲁肃因而非常尊重吕蒙,与他结成朋友。

D.吕蒙年少时曾因愤怒而杀人,长大后却胸襟开阔,即使是别人对他不好,他也能以德报怨。

18.翻译上文中划线的句子。

(9分)

  ①祖闻就死,委城走,兵追禽之。

(3分)

  ②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乃至于此也。

(2分)

③常以部曲事为江夏太守蔡遗所白,蒙无恨意。

19.给下面一段文言文中划线句子断句: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二)古诗词赏析(12分)

浪淘沙令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20、词中三处运用对比,联系作者经历,分别说明对比的内容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山行即事王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

荷雨洒衣湿,旗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

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①。

注:

①酲:

ché

ng,酒后神志不清,诗中指困惫状态。

21

(1)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此诗的第三联有两个字用得生动、传神,请你指出这两个字并简要赏析。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2默写(8分)

(1),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

(2)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3)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4)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六、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毛遂自荐”,是主动推荐自己,从而脱颖而出;

“负荆请罪”,是主动承认错误,终于化解矛盾;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是主动追求,以达到更高的目标……是啊,生活中许多事情,只要我们主动一些,往往会出现新的局面。

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以“主动”为题,写—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角度自选;

②立意自定;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

1C2B(“吉人自有天相”意思是说幸运的人常常有上天帮助,“相”,扶持,帮助。

“问候”中的“候”是指其后,天气冷暖,问这些表示对人的关心,不是问官位。

“粗制滥造”是指写文章或做东西马虎草率,只求数量,不顾质量。

“滥”过多,不加节制,不是胡乱的制造。

)3A4D5B(按总分结构排序。

6.答案示例:

有一种残缺叫完美,又一种圆满叫遗憾。

有一种激动叫浮躁,有一种沉稳叫冷漠有一种爱护叫毁灭,有一种愤恨叫成全有一种良药叫谏言;

有一种毒药叫密语。

有一种坚持叫痛苦;

有一种放弃叫快乐。

(该台词的特点:

①运用两个“有一种……叫……”句式构成宽对和对比,结构简单,句式整齐。

②近义词和反义词对应且前后相连、首尾呼应,措辞质朴,简明中蕴涵哲理,平淡中不乏睿智;

③以低沉反衬出高昂,表现出自信、沉稳、坚定、深厚的精神风貌)

7.参考答案:

送给历史老师的话——您一直不知疲倦地带领我们在历史的长河里遨游,这本身就是在书写您的历史。

(符合老师身份特点,语句顺畅,富有文采,感情真挚,内容积极,每句3分)

8.D(A.原文说“博弈论”是研究个体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相互影响中得出最合理的策略的一种理论。

B.“博弈”这一说法是从棋弈、扑克和战争等带有竞赛、对抗和决策性质的问题中借用的术语。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中一个著名的博弈模型。

C.由所有局中人的最佳策略构成的战略组合,被称为“非合作博弈均衡”,也叫“纳什均衡”。

9.B(“坦白或抵赖”是两个囚徒面临的两难状况,是困境的具体表现,并非原因。

10.B(竞争双方的利益冲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冲突,各人追求利己行为而导致的最终结局都是一个“纳什均衡”,也是对所有人都不利的结局。

(2分)(共6分)

13①天资聪颖,替别人考试,每次都能考中;

②性格坚强,祖父远行,后祖母对“父亲”很吝啬,但他毅然离开家庭,独自到社会上去闯荡;

③自尊心强,祖父的朋友对“父亲”说了一些理解的话,却通过接电话,带父亲和名流吃饭等做法委婉地拒绝了父亲,父亲也便没有提出自己的要求,明白了美好的生活要靠自己去创造,而不是依靠别人;

④善于自我剖析,小说最后“父亲”说“也曾无意中拒绝过别人的求助”,每个人在要付出代价时,往往下不了决心,这里又表现了“父亲”勇于自我剖析的可贵品格。

(答出三点给6分)

14①我们对他人的真诚不可妄加揣度,对人家的帮助要知足,心存感激;

②不可过于祈求并依赖他人物资上的施予;

③自己一生的餐饭事业要靠自己挣;

④要尽可能地去帮助他人,但不到万不得已,不付出相当代价,要让人家自己想办法安身立命。

(每点2分,共8分)

15A(克:

成功)16D17C18.①黄祖听说陈就被杀了,就弃城逃跑,兵士们追击捉到了他。

 ②吕子明,我不知道你的才华谋略竟然达到了这样的地步。

③常常因为自己部下的事被江夏太守蔡遗弹劾,吕蒙也无怨恨之意。

【参考译文】吕蒙字子明,祖籍汝南富陂。

年少时去南方,依附姐夫邓当。

吕蒙十五六岁时,偷偷

情请求说:

“天下还没有安定,战将像甘宁这样的人难得,应对他宽容忍耐。

”孙权于是厚待甘宁,最终还是得到重任。

20、梦境与现实对比:

表现对昔日“贪欢”的怀念和今天囚居的愁怨;

“别”易见“难”的对比:

表现破国被囚转眼之间,而故土故人消逝的无限悲哀;

天上与人间的对比:

表现由帝王沦为囚徒的厄运不可逆转的惨痛。

21.

(1)这两个字是“喧”和“狎”字。

(仅指出“喧”与“狎”而无分析,不得分。

)鹊声“喧”为“喧闹、喧哗”之意,借喜鹊的呜叫表达对“日出”的喜悦。

(1分)“狎”是“亲热、游戏”之意,雨霁天晴,波平如镜,鸥鸟尽情嬉戏。

(1分)这两个字写出了动物在雨洗日照后的山中自由、欢快的情景。

(1分)

(2)表达了作者对怡人山色的喜爱之情。

(1分)首联用拟人化手法写浮云在碧空里来来往往,忙忙碌碌地“议”天阴天晴。

颔联描绘了夏日山中雨后凉爽惬意的景象,“荷雨”、“撩风”说明风雨不大,让人舒服。

颈联写喜鹊喜晴,鸥鸟嬉戏的情景。

尾联写经过雨洗日照后的明净秀丽的山色能使人神清气爽,困意全消。

此处运用拟人化手法加强艺术感染力。

(4分,一联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