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实验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测试语文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4527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实验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测试语文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广东省实验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测试语文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广东省实验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测试语文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广东省实验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测试语文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广东省实验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测试语文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广东省实验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测试语文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广东省实验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测试语文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广东省实验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测试语文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广东省实验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测试语文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广东省实验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测试语文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广东省实验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测试语文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广东省实验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测试语文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广东省实验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测试语文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广东省实验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测试语文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广东省实验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测试语文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广东省实验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测试语文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实验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测试语文Word格式.docx

《广东省实验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测试语文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实验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测试语文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实验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测试语文Word格式.docx

容貌,貌相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相:

帮助、辅助

D.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相:

引盲人行走的人

6.下列对加点词“谢”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阿母谢媒人谢:

感谢

B.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谢:

辞别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

道歉

D.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谢:

告诫

7.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微斯人,吾谁与归?

微:

要没有、要不是

B.书不能悉意悉:

C.望陛下亲之信之信:

信任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兴:

兴起

8.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余嘉其能行古道行:

实行,施行

B.张良出,要项伯要:

需要

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遗:

赠送、给予

D.作《师说》以贻之贻:

送给

9.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径造庐访成造:

到……去

B.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知:

了解

C.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致:

达到

D.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质:

质地、底子

10.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不效则治臣之罪治:

处理、处治

B.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质:

典当,抵押

C.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族:

灭族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绝:

断绝

11.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走:

奔向、趋向

B.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左:

古代地理上常以东为左

C.王曰:

“何坐?

”曰:

“坐盗。

”坐:

犯罪、牵连治罪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坐:

坐着

12.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爱:

形容词,心爱的

B.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爱:

动词,爱护

C.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爱:

动词,喜欢

D.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爱:

动词,喜爱、爱好

13.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本:

名词,重要的地方

B.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出于人欤?

本:

动词,推原、考察

C.此之谓失其本心本:

形容词,本来的、原来的

D.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本:

副词,本来、原来

14.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兵:

名词,士兵

B.赵亦盛设兵待秦,秦不敢动兵:

名词,军队

C.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兵:

名词,士卒

D.左右欲兵之兵:

动词,用兵器攻击、刺杀

15.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察:

动词,观察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察:

动词,明察

C.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察:

动词,了解、明白

D.前太守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察:

16.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乘:

介词,趁着,凭借

B.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乘:

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C.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乘:

动词,驾

D.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乘:

介词,凭着、趁着

17.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乃谢客就车就:

动词,上

B.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就:

动词,就着

C.臣请就汤镬就:

动词,走近、靠近

D.连辟公府不就就:

动词,赴任、就职

18.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举:

动词,攻下、占领

B.举类迩而见义远举:

动词,举起、抬起

C.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举:

动词,举行、发动

D.是以众议举宠为都督举:

动词,推举任命

19.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B.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C.项王按剑而跽曰:

“客何为者?

”D.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20.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何者?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C.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D.大王来何操?

21.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儿寒乎?

欲食乎?

B.技盖至此乎?

C.将军迎曹,欲安所归乎?

D.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2.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度我至军中,公乃入D.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23.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B.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C.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D.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24.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B.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C.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D.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25.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B.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其若是,孰能御之D.若毒之乎?

……更若役,复若赋

26.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C.某所,而母立于兹D.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27.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B.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C.身死国灭,为天下笑D.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28.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且焉置土石?

B.非再至,焉知其若此?

C.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D.谨食之,时而献焉

29.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哀吾生之须臾

B.顷之,执一象笏至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不知东方之既白

D.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30.下列加点词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的一项是

①函梁君臣之首②一夫夜呼,乱者四应③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④沛公军霸上⑤火尚足以明也⑥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⑦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⑧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⑨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⑩假舟揖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A.①②④⑥⑧B.①③④⑥⑩C.②④⑤⑥⑧D.⑤⑥⑧⑨⑩

3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几句的一项是

A.火尚足以明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C.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D.世之……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32.从句式看,以下各句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甚矣,汝之不惠②多于南亩之农夫③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④梁,吾仇也⑤身死国灭,为天下笑⑥其势弱于秦

⑦痛哉斯言⑧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A.①⑦/②⑥/③⑤/④/⑧

B.①④/②③/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⑤⑧/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33.从句式角度看,对下列两组句子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且相如素贱人。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戍卒叫,函谷举。

④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三、文言文阅读(共5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4~38题。

张纲少明经学,虽为公子,而厉布衣之节,举孝廉不就,司徒辟为侍御史。

时顺帝委纵宦官,有识危心。

纲常慨然叹曰:

“秽恶满朝,不能奋身出命扫国家之难,虽生,吾不愿也。

”汉安元年,选遣八使徇行风俗,皆耆儒知名,多历显位,唯纲年少,官次最微。

余人受命之部,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曰:

“豺狼当路,安问狐狸!

”帝虽知纲言直,终不忍用。

时,广陵贼张婴等众数万人,杀刺史、二千石,寇乱扬、徐间,积十余年,朝廷不能讨。

以纲为广陵太守。

前遣郡守,率多求兵马,纲独请单车之职。

既到,乃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垒,以慰安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

婴初大惊,既见纲诚信,乃出拜谒。

纲延置上坐,问所疾苦。

乃譬之曰:

“前后二千石多肆贪暴,故致公等怀愤相聚。

二千石信有罪矣,然为之者又非义也。

今主上仁圣,欲以文德服叛,故遣太守,思以爵禄相荣,不愿以刑罚相加,今诚转祸为福之时也。

若闻义不服,天子赫然震怒,大兵云合,岂不危乎?

若不料强弱,非明也;

充善取恶,非智也;

去顺效逆,非忠也;

身绝血嗣,非孝也;

背正从邪,非直也;

见义不为,非勇也;

六者成败之几,利害所从,公其深计之。

”婴深感悟,明日,将所部万余人与妻子面缚归降。

纲乃单车入婴垒,散遣部众,任从所之;

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

人情悦服,南州晏然天子嘉美征欲擢用纲而婴等上书乞留乃许之纲在郡一年年四十六卒百姓老幼相携诣府赴哀者不可胜数。

张婴等五百余人制服行丧,负土成坟。

张纲单骑诣贼垒,谕张婴而降之,言弭盗者侈为美谈。

然纲卒未几,婴复据郡以反,纲何尝能弭东南之盗哉!

民行为盗,无以自容,使游泳于非逆非顺之交,翱翔而终思矫翮;

抑且宠而荣之,望其悔过自惩而不萌异志,岂能得哉?

张纲者,以缓一时之祸,而不暇为国谋也,何足效哉!

(王夫之《读通鉴论》)

3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厉布衣之节厉:

劝勉。

B.征欲擢用纲擢:

提拔。

C.南州晏然晏:

安定。

D.言弭盗者侈为美谈侈:

夸耀。

3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既见纲诚信,乃出拜谒乃譬之曰

B.思以爵禄相荣婴复据郡以反

C.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征欲擢用纲,而婴等上书乞留

D.民行为盗而不暇为国谋也

36.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

今诚转祸为福之时也

A.寇乱扬、徐间,积十余年B.纲延置上坐,问所疾苦

C.帝虽知纲言直,终不忍用D.见义不为,非勇也

3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张纲年轻时就通晓经学,虽然是官宦家庭的公子,却磨砺布衣的节操,被举孝廉,他却不赴命,后来被任命为侍御史。

B.当时顺帝纵容宦官,张纲为国家命运担心,却因出言不逊,得罪了高官耆儒,也让皇帝很不高兴,于是得不到重用。

C.广陵寇乱积十多年,朝廷派张纲任太守平息寇乱。

他不像前任那样多求兵马,而是单车径至贼营,分析利弊,晓以情理,结果张婴等万人归降,广陵安定。

D.张纲在广陵任职只有一年,却深得百姓爱戴。

他去世后,百姓老幼相扶前去吊唁。

张婴等人还穿着丧服,背土筑坟。

38.断句和翻译。

(10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断句。

(4分)

天子嘉美征欲擢用纲而婴等上书乞留乃许之纲在郡一年年四十六卒百姓老幼相携诣府赴哀者不可胜数

(2)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①今主上仁圣,欲以文德服叛,故遣太守,思以爵禄相荣。

(3分)

②抑且宠而荣之,望其悔过自惩而不萌异志,岂能得哉?

39.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于嗟鸠兮,!

于嗟女兮,!

(《诗经·

卫风·

氓》)

(2)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

(《离骚》)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

(4)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斯已矣。

(《逍遥游》)

 

四、本大题1小题,60分。

40.阅读下面的内容,按要求完成作文。

教育部近日印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明确“规定”:

“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

这条新闻引起了人们的议论。

有的人表示,这条规定让人觉得有点奇怪:

难道教师批评学生的权力也需要发个文件加以确认?

或者全中国的老师都不知道自己有批评学生的责任,需要教育部来提醒?

批评教育学生不是班主任工作的题中之义吗?

还有人感到这条规定很“可笑”,言外之意是班主任批评学生在《规定》之前本不是班主任的权利。

有人甚至直呼:

班主任有权批评学生,进步还是悲哀?

此外,对于“适当”二字,也有人指出:

什么样的方式才是恰当的呢?

但也有人表示,这条规定是针对一些班主任教师不敢管学生、不敢批评教育学生、放任学生的现象而制定的,有现实意义。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于“班主任批评教育学生的权利”的有关经历或看法,自拟标题,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高三级第一次测试语文参考答案

1.B【A.力能扛(ɡānɡ)鼎;

C.怙恶不悛(quān);

D.虚与委蛇(yí

)】

2.B【A.驴唇不对马嘴:

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下不相合。

【近义词】答非所问、前言不搭后语、风马牛不相及。

名不副实:

副,相称,符合。

名声或名义和实际不相符。

指空有虚名。

【近义词】徒有虚名。

两者意思不同,故不能替换。

B.打开天窗说亮话:

比喻无须规避,公开说明。

直言不讳:

讳,避忌,隐讳。

说话坦率,毫无顾忌。

两者意思相同,故可以替换。

C.画虎不成反类犬:

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

同“画虎不成反类狗”。

画蛇添足:

画蛇时给蛇添上脚。

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D.鲤鱼跳龙门:

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

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

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脱胎换骨:

原为道教用语。

指修道者得道以后,就转凡胎为圣胎,换凡骨为仙骨。

现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

3.C(A.“15%~20%”与“左右”重复,删去“左右”;

B.“……食品安全事件对广大市民是非常熟悉的”主客体颠倒,应为“……食品安全事件对广大市民来说是非常熟悉的”;

D.句式杂糅,应改为“原因是装饰家居”或“是出于装饰家居需要”。

4.D(概括题干中提供的主要内容,横线上的句子应该是表达想象力的重要作用,所以“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放在最前面,起一个总括作用比较恰当,然后再通过比较,说明原因)

5.A(动作偏指一方,她)

6.A(谢绝)

7.B(动词,详尽叙述)

8.B(通“邀”,邀请)

9.B(主持,管理)

10.D(横渡)

11.D(介词,因为、由于)

12.C(动词,吝惜)

13.A(名词,树木之根)

14.A.【兵:

用兵策略,战略。

原句译文:

所以上等的用兵(策略)是打破(敌方的)计谋,其次是挫败(敌方的)外交。

15.D(动词,举荐)

16.A(动词,登上)

17.B(动词,担任)

18.B(举:

动词,举出、提出)

19.D(D项表因果;

A、B、C项均表修饰。

20.D(D项作宾语,前置;

A、B、C项为代词,均作谓语。

21.D(D项为助词,用于疑问句末表反诘语气,相当于”呢”;

A、B、C项均为助词,疑问语气,吗、呢。

22.B(B项为副词,表出乎意料,竟然;

A、C、D项均为副词,表顺承,就、才。

【注意:

A.副词,译为“于是,就”;

B、D项加点词为副词,译为“才”。

从意义的角度来说,A和BD项也不同。

23.D(D项活用为第一人称,其余A、B、C项均为第三人称代词,作定语。

24.D(D项为连词,表让步,尚且,还;

其余为连词,表递进,况且,再说。

25.C(C项为动词,像,好像;

其余为代词,你、你们。

26.C(C项为名词,处所;

其余为助词,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

27.A(A项为动词,是;

其余为介词,表被动,被。

28.D(D项为代词,之;

其余作状语,在哪里、从哪里。

29.D(D项前者为动词,到;

后者为代词,他。

A项均为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B项均为音节助词,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后面,凑足音节;

C均为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30.B

31.A(形容词作动词,其余为形容词作名词。

32.A(①⑦句为主谓倒装句;

②⑥句为介词短语后置句;

③⑤句为被动句,其中③句为动词本身表被动;

④句为判断句;

⑧句为宾语前置句。

33.A(①与②同为判断句,③为被动句④主谓倒装。

三、文言文阅读(共5题,共18分)

34.A(厉,磨砺,激励)

35.C(而,连词,表转折;

A,乃,副词“才”;

副词“就”B,以,介词,介凭借手段,用;

连词“来”D,为,动词“做”;

介词“替”)

36.D(D项同例句都是判断句。

A状语后置B省略句C省略句)

37.B(得不到重用不是因为得罪高官耆儒)

38.

(1)(4分)天子嘉美/征欲擢用纲/而婴等上书乞留/乃许之/纲在郡一年/年四十六卒/百姓老幼相携/诣府赴哀者不可胜数

(2)

(1)如今皇上仁慈圣明,要用文德劝服反叛之人,所以派我前来,想给你们爵禄使你们荣耀。

(关键词“叛”、“相”、“荣”各1分)

(2)况且让他受到恩宠,得到荣耀,期望他悔过自惩而不再萌生反叛的意向,怎么做得到啊?

(关键词“抑且”、“异志”、“岂......哉”各1分)

【参考译文】

张纲年轻时就通晓经学,虽然是官宦家庭的公子,却磨砺布衣的节操,被举荐孝廉,他却不赴命,后来被司徒任命为侍御史。

当时顺帝纵容宦官,有识之士都恐惧担心。

张纲慨然感叹:

“污秽丑恶之人聚满了朝廷,如果不能挺身而出献出生命,为国家扫除灾难,即使活着,也是我所不愿意的。

”汉安元年,朝廷选派八位使者巡视各地的风气民情,使者大多是年老而德高的儒者和知名人士,大多先后担任要职,只有张纲年纪轻,官位低。

其他人都奉命到位,只有张纲却在洛阳都亭停车不行,说:

“豺狼一般暴虐奸邪的人当政,怎么还要查问那些像狐狸一样奸佞狡猾的坏人!

”皇帝虽然明白张纲说话直率,但最终还是不愿意重用他。

当时,广陵的张婴等人率领数万人反叛,他们杀了刺史、太守,在扬州、徐州一带作乱已经有十多年,朝廷却一直不能讨伐征服他们。

于是,派张纲担任广陵太守。

先前派遣的郡守,大多向朝廷要求很多的兵马,唯独张纲却请求轻车简行赴命任职。

到任以后,就率领差吏兵卒十多人,径直造访张婴营垒,安抚慰问,要求与头目会见,表明国家的恩惠。

张婴起初非常吃惊,见到张纲的诚信后,才出来拜见。

张纲请他坐在上座,询问疾苦。

劝导他说:

“前任太守大多肆虐贪婪残暴,所以致使你们各位心怀愤怒聚到了一起。

太守确实有罪,然而你们这样做也是不义的。

如今皇上仁慈圣明,要以文德劝服反叛之人,所以派我前来,想以爵禄使你们荣耀,不想用刑法惩罚你们,现今实在是转祸为福的好时机啊。

如若听闻仁义却不顺服,一旦天子赫然震怒,派遣大军聚集于此,难道不危险吗?

如果不能正确估量双方力量的强弱,就是不明智;

冒充美善而趋从邪恶,就是不聪明;

放弃顺服而效仿叛逆,就是不忠诚;

自己断送了子孙的性命,就是不孝顺;

违背正道而走向邪路,就是不正直;

明白正义而没有作为,就是不勇敢;

这六方面是关系到你们成败、利害的重要因素,希望你能够仔细考虑。

”张婴被深深地感动并醒悟,第二天,率领部下万人和妻子儿女,双手反绑投降归顺。

张纲就单车进入张婴营垒,遣散了张婴的部下,让他们去自己想去的地方;

想要当差的,都召而来之。

于是人们喜悦信服,南州一片安定。

皇上给予了好评,想提拔张纲,而张婴等人上书乞求留任张纲,皇上应允了。

张纲在郡守位上一年,四十六岁时逝世。

百姓老幼相扶到张纲府邸吊唁的人多得无法计数。

张婴等五百多人穿着丧服为他操办丧事,背负泥土为他垒筑坟墓。

张纲单车独骑去到叛贼营垒,劝喻张婴并降伏了他,主张安抚盗贼的人都把这作为美谈。

然而张纲死后没多久,张婴又占领郡地而反叛,张纲哪里能使东南的盗贼止息啊!

民众一旦做了盗贼,就会无法自容于世,处在既非叛逆又非顺服的状态下,徘徊之中始终想着展翅高飞;

况且让他受到恩宠,得到荣耀,期望他悔过自惩而不再萌生反叛的意向,怎么做得到啊?

张纲这样的人,只能缓解一时的灾祸,却不能用他为国家作长期的谋划,哪里值得效仿呢!

39.

(1)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2)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四、写作

本次考试所采用的作文题的形式同2009年高考广东卷的作文题一样,并不是《考试说明》中列举的标题作文、话题作文、新材料作文这三种题型中的其中一种,而是一个给出了既没有明示“标题”,也没有标明“话题”,又与我们常见的所谓“新材料作文”的形式很不同的作文题型,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关注写作的本质,不要过于注重作文命题的形式。

这道作文题所涉及到的材料为前段时间引起较大争议的一则新闻,内容与学生学习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