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西格玛绿带试卷.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453908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84.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西格玛绿带试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六西格玛绿带试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六西格玛绿带试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六西格玛绿带试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六西格玛绿带试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六西格玛绿带试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六西格玛绿带试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六西格玛绿带试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六西格玛绿带试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六西格玛绿带试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六西格玛绿带试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六西格玛绿带试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六西格玛绿带试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西格玛绿带试卷.docx

《六西格玛绿带试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西格玛绿带试卷.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西格玛绿带试卷.docx

一.单选题(每题只有1个选项是最佳的,选对得分,每题2分)

1.有关田口的质量损失函数和六西格玛减少波动的理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对于同一产品质量特性,只有超出规格范围外的波动才会导致质量损失

B.对于同一产品质量特性,减少波动同时可以减少质量损失

C.对于同一产品质量特性,只要在规格范围内,减少波动与减少质量损失没有关系

D.对于同一产品质量特性,减少波动可能会增加质量损失

2.下面关于六西格玛改进DMAIC流程和六西格玛设计DFSS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C

A.DMAIC是对已有过程进行改进和优化的方法

B.DFSS是对新产品研发流程进行设计的方法

C.DFSS不需要测量,而DMAIC中测量是一个重要阶段

D.当对已有过程的测量和分析显示需要重新设计流程时,可转为应用DFSS

3.暴露问题是改善癿起点,下列过程输出中最容易暴露问题癿是(C)。

A.一次合格率B.最终合格率C.累计直通率D.报废率

4.平衡计分卡(BSC)是一种战略执行和绩效管理工具,包括四个维度指标:

财务、顾客和市场、内部过程、学习与成长。

关于这四个维度指标之间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D

A.顾客和市场是内部过程的领先性指标

B.内部过程是学习与成长的领先性指标

C.四个维度中最为领先的指标是财务,因为企业的根本价值在于盈利

D.平衡计分卡与传统目标管理相比,更强调平衡长期和短期目标,平衡各相关方利益

5.在对箱线图(Box-Plot)进行分析中,已知最小值=-3;Q1=1;Q3=4;最大值=9;则正确的说法是:

D

A.上须触线终点为:

8.5;下须触线终点为:

-3.5

B.上须触线终点为:

7;下须触线终点为:

-3

C.上须触线终点为:

7;下须触线终点为:

-3.5

D.上须触线终点为:

8.5;下须触线终点为:

-3

6.磁路胶合件的生产由多个工序组成,某企业统计发现某条产线的磁路胶合件DPU=0.6,已经确定该产品的缺陷机会数为60,那么该线的DPMO是多少?

A

A.10000

B.36

C.100000000

D.200

7.某生产线有2道工序,如下图所示,每道工序后有检验工序(用菱形表示),两道工序本身的初检合格率分别为90%和92%,A和B为返修工序,根据历史数据,进入两道返修的产品有50%能够修好,50%需要报废,假设检验能够检出所有不合格产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

工序2

工序1

A.整个生产线的直通率为91.2%

B.整个生产线的直通率为87.4%

C.整个生产线的直通率为82.8%

D.整个生产线的直通率为93.7%

8.以下对精益和六西格玛描述正确的是:

B

A.精益的核心是提高效率

B.六西格玛的核心是减小过程波动

C.两者领域不同,所以精益不能六西格玛结合使用

D.精益大于六西格玛

9.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许多企业需要紧跟客户的需求,某手机企业在改进手机设计时对顾客进行调

查,得到大量的需求信息,他们准备使用KANO模型对顾客需求进行分类,下面哪个需求可以看成是魅力

需求特性?

A

A.采用FaceID(智能面部识别)进行快速安全地解锁或支付

B.系统稳定流畅运行,在运行中很少出现死机或蓝屏现象

C.清晰地随时随地进行视频或语音通话

D.电池的工作时间

10.某企业拟购买一部关键设备,现有两个供应商(甲、乙)均可提供相同型号的设备,为了检验设备的质量,质量工程师对甲、乙两台设备进行了过程能力分析,结果发现,甲设备:

Cp=1.8,Cpk=1.3;乙设备:

Cp=1.31,Cp=1.3;假定甲乙设备价格相同,其他安装和服务也基本相同。

根据这一结果,我们可以判定:

A

A.甲设备比乙设备要好一些,因为甲设备的Cp更高一些

B.甲设备和乙设备一样,因为甲设备和乙设备的Cpk相同

C.乙设备比甲设备要好一些,因为乙设备的Cp与Cpk接近,表明目标中心与分布中心基本重合

D.以上结论都不对

11.某工厂在自动化设备生产检测过程中采用在线测试,其测试仪器是数字式自动化测量系统,其测量过程基本上不需要人员进行干预而能自动进行测试并记录结果,但仪器在测试前每次都要对初始状态进行重新设定,那么,如果以为绿带人员要对此测量过程进行分析,此过程的再现性误差是指:

D

A.被测对象不变,测量人员不变,各次独立重复测量结果之间的差异

B.同一测量人员,对各个被测对象各测一次,测量结果之间的差异

C.在此过程中不存在再现性误差,只有重复性误差

D.被测对象不变,在不同初始状态的设定下,各次测量结果之间的差异

12.在某MSA分析中发现其P/T比为40%,不满足MSA要求,黑带考虑利用重复测量降低MSA误差,以继续使用原测量系统。

请问,要将P/T比降低到20%,最少要取重复测量多少次的均值作为测量值才能达到目的:

B

A.16次

B.4次

C.8次

D.9次

13.针对产品音圈的进出口线的位置的过程能力进行研究,共收集了8天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的结果如下图所示,针对改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C

A.在进行过程能力分析前需要对数据的正态性和稳定性进行验证

B.该进出线位置的过程能力水平较低,达不到要求

C.该过程的整体波动和组内波动差异不大,能力提升重点在于减少组间的波动

D.该过程组内和子组间的波动差异性较大,组内差异远大于组间差异

14.关于假设检验中的两类错误之间的关系,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A.在5%的显著水平下,当P=0.2时,说明H0肯定是正确真实的

B.原假设与备选假设肯定是互补的假设

C.当法庭审判结果是嫌疑人无罪释放时,其含义是不能拒绝原假设,嫌疑人也有可能不清白

D.不管是单边还是双边的假设检验,原假设中一般必须包含等号

15.绿带工程师想知道自动焊接操作的平均时间是否显著地不同于设定的目标值30秒,于是他收集了部分焊接时间的数据,在已知数据服从正态分布且总体方差未知的情况下,最合适的检验方法是:

B

A.单样本单边z检验

B.单样本双边t检验

C.单样本单边t检验

D.需要知道总体方差方可检验

16.某公司想要了解所生产的产品等级是否和设备类型有关,他们选择了A和B两种设备,分别检验其生产的同种产品的一等品,二等品和次品的情况,根据数据结果显示,一等品个数为24人,二等品个数为315,三等品个数为285;A设备抽样320个,B设备抽样204个,请问应该使用什么方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C)

A.方差分析

B.双比率检验

C.列联表卡方检验

D.非参数检验

17.分别从A、B两种工艺条件下随机抽取1500片及1800片芯片,其中A种工艺条件下有340片为一等品,B种工艺条件下有350片为一等品。

在α=0.05下,检验A种工艺条件是否比B种工艺条件下有较高的一等品率,以下是假设检验的结果,针对分析结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D)

A.样本局限,根据现有数据根本无法进行判断

B.两者不存在显著差异,且A工艺的一等品率比B工艺一等品率高出3.2%

C.两者存在显著差异,且A工艺的一等品率比B工艺一等品率高出3.2%

D.两者存在显著差异,且A工艺的一等品率比B工艺一等品率至少高出0.87%

18.两家供应商A和B分别提供了测量产品推力的仪器,工程师为了验证这两种仪器测量值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性,随机从同一小批次中收集了30个样品,因为所测试的样品特性是属于破坏性质的,所以随机地各分配15个样品给这两种仪器进行测试,请问,基于这种情形,最合适的检验方式为:

B

A.配对t检验

B.双样本t检验

C.方差分析

D.非参数检验

19.某电子公司出品A、B两款电脑键盘,为了比较这两款键盘打字速度的快慢,选定录入一篇长文,按以下安排的试验方案和分析方法进行,其中最合理的安排和检验是:

C

A.随机选择6名打字员使用A键盘和另6名打字员使用B键盘,并进行两个总体的均值检验

B.随机选择6名打字员先使用A键盘后再B键盘,并进行配对t检验

C.随机选择6名打字员以随机顺序分别先后使用A、B键盘,并适当调整使得有3名打字员先使用A键盘,另外3名打字员先使用B键盘,然后进行配对t检验

D.随机选择6名打字员以随机顺序分别先后使用A、B键盘,并进行两个总体的均值检验

20.工程师的项目报告中提到,在生产过程中,当华氏度介于(70,90)之间时,产量获得率(以百分比计算)与温度(以华氏度为单位)密切相关(相关系数为0.7),而且得到了回归方程如下:

Y=0.9X+32黑带张先生希望把此公式中的温度由华氏度改为摄氏度。

他知道摄氏度(C)与华氏度(F)间的换算关系是:

C=5/9(F–32),请问换算后的相关系数和回归系数各是多少?

B

A.相关系数为0.7,回归系数为0.9

B.相关系数为0.7,回归系数为1.62

C.相关系数为0.9,回归系数为0.7

D.相关系数为0.9,回归系数为1.62

21.某工程师设计了一项试验来评估几种试验性地毯产品的耐用性。

分别将每种地毯产品中的1个样

本铺在多个家庭,并在60天后测量其耐用性。

由于要检验每种地毯耐用性的均值是否有显著性的差

异,工程师收集了数据并进行了如下的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如下说法正确的是:

C

A.共有5个家庭,所有地毯的耐用度都显著地不同

B.共有5个家庭,至少有一种地毯的耐用度显著地不同于其它地毯

C.共有4个家庭,至少有一种地毯的耐用度显著地不同于其它地毯

D.共有16个家庭,至少有一种地毯的耐用度显著地不同于其它地毯

22.某六西格玛团队在改进阶段需进行一次试验设计,现有四个因子A,B,C,D均为连续变量,分析认为所有因子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都应该得到估计,而且需要识别过程是否存在弯曲效应,因为实验时间限制,需要2天的时间才能完成所有实验,则下列哪种试验安排最合适:

A

A.24全因子试验,加中心点,引入区组

B.24-1部分因子试验,无中心点,引入区组

C.24全因子试验,加中心点

D.24-1部分因子试验,加中心点,引入区组

23.在试验设计中,我们常常要将原来对于因子设定的各水平值实行“代码化”(Coding)。

例如在2水平时,把“高”“低”二水平分别记为“+1”及“-1”。

这些说法错误的是:

(A)

A.代码化比未代码化提高了计算的精度,如某因子代码化之前不显著,但是代码化之后就可能显著

B.代码化后,可以通过直接比较各因子或因子间的交互作用的回归系数之绝对值以确定效应的大小,即回归系数之绝对值越大者该效应越显著;而未代码化时不能这样判断

C.代码化后,删除回归方程中某些不显著之项时,其它各项回归系数不变;未代码化时,在删除某些不显著之项时其它各项回归系数可能有变化

D.如果使用代码化之后的方程式来进行预测,必须将原始变量的取值转化为代码值之后才可以进行

24.在2水平4因子的全因子试验中,通过统计分析只发现因子B及交互作用A*C是显著的,而A、C、D均不显著,则回归模型中应包括:

B

A.因子B及交互作用A*C

B.因子A、B,C及交互作用A*C

C.因子A、C及交互作用A*C

D.因子A、B,C及交互作用A*C,A*B,B*C

25.相关性分析是对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的研究,而相关系数r表示出两者的线性关系强弱。

假设某位黑带研究电镀过程中镀层厚度与温度的关系,根据结果计算,相关系数r=0.81,请选出以下正确的一项叙述:

D

A.镀层厚度与温度之间没啥关系

B.其相关系数大于0.8,两者肯定存在强线性相关关系

C.镀层厚度与温度之间随着温度的增加镀层厚度减少

D.并不能得出肯定的结论

26.在一个研究影响设备寿命(望大响应)的三因子全析因实验设计中,经过分析得到A,B,C三个主效应是显著的,且二阶交互效应AC也是显著的,请根据如下的主效应图和交互效应图确定最佳的因子组合是:

B

A.A=低水平,B=低水平,C=低水平

B.A=低水平,B=高水平,C=高水平

C. A=高水平,B=高水平,C=低水平

D. A=高水平,B=高水平,C=高水平

27.六西格玛团队在研究过程改进时,大家共同确认要考虑9个因子。

经费的限制使得试验总次数应尽可能地少,并认为当前最重要的是首先确定主效应的显著性而忽略其它所有交互效应;基于此考量,并结合如下的设计表格,请问该进行多少次试验?

A

A.16次

B.32次

C.64次

D.128次

28.以下是针对某个实验设计数据的初步分析结果,从此图可知,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C

A.可以判断显著的效应项分别是主效应A,B和交互效应A*B

B.从此图可以看出共有三个二阶的交互效应项

C.无法判断这个设计是否为全因子实验设计,有可能是部分因子设计

D.进一步进行优化模型时需要将A*B*C,A*C,B*C及C项逐步从模型中剔除

29.绿带小组准备进行一个全因子试验,因子个数是4个,因子水平数都是2,考虑到实验资源限制,实验需要在2台设备上运行,且针对每个区组分别安排3个中心点,那么至少需要的总实验次数是:

A

A.22

B.19

C.35

D.38

30.为了防止试验者未知的但可能会对响应变量产生的某种系统的影响,项目小组在设计运行方案时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B) 

A.重复试验

B.随机化

C.增加中心点

D.区组化

31.某工程师拟合反应釜的收率(Y)与反应釜温度(X)之间的回归关系,根据收集的数据,它拟合

了一条y=a+bx直线,得到以下回归模型拟合结果。

为了检查模型,它还进行了模型诊断,得到下

图,根据残差图,你认为以下哪个结论是正确的:

C

回归方程为Y=-39.7+13.1X

自变量系数系数标准误TP

X13.13340.482527.220.000

S=4.17714R-Sq=97.6%R-Sq(调整)=97.5%

A.两个系数的P值小于0.05,且R-Sq=97.6%,R-Sq(调整)=97.5%,说明模型拟合很好

B.Y和X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

C.残差图表明Y与X可能存在二次的非线性关系

D.方差分析表明模型拟合非常好

32.在计算出控制图的上下控制限后,可以比较上下控制限与上下公差限的数值。

这两个限制范围的

关系是:

A

A.上下控制限的范围与上下公差限的范围不进行比较

B.上下控制限的范围一般与上下公差限的范围相同

C.上下控制限的范围一般比上下公差限的范围宽

D.上下控制限的范围一般比上下公差限的范围窄

33.某企业希望分析其加工轴棒的直径波动情况,并进行过程控制,工序要求为20±0.02mm。

在对直

径的测量时,有两种意见,一是建议用塞规,测量结果为通过/不通过,每分钟可测9根;另一种意

见是采用游标卡尺测出具体直径值,每分钟可测量3根轴。

经验表明,轴的合格率为99%左右。

若希

望进行过程控制,以下说法最合适的是:

(A)

A.如使用塞规进行测量,可以用P控制图对过程进行控制

B.如使用游标卡尺进行测量,也可以使用P控制图对过程控制

C.不管使用哪种测量方法,均可以使用XBar-R控制图对过程进行控制

D.不管使用哪种测量方法,均不可以使用XBar-R控制图对过程进行控制

34.为了针对某贵重金属零部件中的某种化学成分进行化验并监控,因为化学分析是破坏性的,那么最合适的控制图应该是:

B

A.Xbar-R(均值-极差)

B.I-MR(单值-移动极差)

C.Xbar-S(均值-标准差)

D.P(比率)

二.不定项选择题(题目答案个数不确定,全选对得分,多选与少选均无分,每题3分)

35.六西格玛管理所体现的企业文化包括:

ABCD

A.顾客驱动

B.基于事实和数据的管理

C.跨职能团队合作解决问题

D.构建学习型组织

36.针对某个计量型产品特性的测量系统进行分析后的结果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E

A.该测量系统的研究变异百分比P/V%大于30%

B.该测量系统的公差百分比P/T%大于30%

C.该测量系统的精确性不符合要求

D.该测量系统的准确定不符合要求

E.重复性比再现性对测量系统的影响要小

3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BCD

A.直方图能反映过程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B.过程处于受控状态,则该过程生产的产品一定能满足规格要求

C.根据直方图能够判断过程是否处于受控的状态

D.非正态的数据不适合使用直方图查看

38.M车间生产螺钉。

为了估计螺钉的长度,从当日成品库中随机抽取25个螺钉,测量了它们的长度,

样本均值为22.7mm。

并且求出其长度总体均值的95%置信区间为(22.5,22.9)。

下述哪些判断是不正

确的:

ABD

A.当日生产的螺钉中,有95%的螺钉的长度落入(22.5,22.9)之内

B.当日任取一个螺钉,其长度以95%的概率落入(22.5,22.9)之内

C.区间(22.5,22.9)覆盖总体均值的概率为95%

D.若再次抽取25个螺钉,样本均值以95%的概率落入(22.5,22.9)之内

39.在六西格玛管理中,对于失效模式及影响分析(FMEA),下述哪些项的描述是错误的CD

A.FMEA用于评估失效模式的严重度、发生概率以及检测失效的能力,进而计算其RPN

B.在选择优先改进项时,一般要同时考虑RPN和严重度

C.失效模式越是容易被探测到,那么探测度分数越高

D.只有当产品性能完全失效或导致产品报废时,严重度才会评9或10分

40.某团队采用DOE寻找影响平面度的显著因子并建立拟合模型,因子分别为转速,进刀速,油量;针对DOE数据的分析结果如下:

根据上述的分析结果,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D)

A、试验共进行了16次,其中安排了2个中心点

B、试验采用全因子实验设计并进行了重复(仿行)

C、三个因子的主效应显著,二阶交互效应只有转速和油量的交互项显著

D、重新拟合模型时可以把不显著的“转速*进刀速”、“进刀速*油量”一起从模型中剔除

41.关于实验设计中可能存在的混杂(混淆)现象,以下说话错误的是:

BDE

A.只要是部分因子实验就会存在混杂现象

B.混杂可以存在于交互效应之间,主效应是不可能受到影响的

C.全因子试验设计不存在混杂的现象

D.一般情况下,分辨度越大则混杂情况也越严重

E.加入多个中心点后可大大改善混杂的程度

42.如下图所示,根据现场收集的数据我们得到了某个过程下游产品特性Y和上游半成品特性X之间

的回归模型如下图所示,根据下面的图形,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BD

A.95%的预测区间说明,当在某个X上做100次试验时,那么大概有95个点应该落在该区间内

B.95%的置信区间说明,当在某个X上做100次试验时,那么大概有95个点应该落在该区间内

C.一般情况下,针对某个特定的X值,所计算出的预测区间肯定比置信区间要宽

D.在假定模型成立的情况下,图中超出置信区间的点可以当作是异常点

43.某实验考虑张力和转速两个因子对响应变量垂直度的影响,经过实验得到如下的交互效应图示,关于因子效应,如下计算正确的是:

BE

A.转速的主效应=-30

B.张力的主效应=-5

C.张力与转速的交互作用=-50

D.张力与转速的交互作用=50

E.张力与转速的交互作用=25

44.某六西格玛团队在对某关键测量设备进行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时发现,P/V%=50%,P/T%=30%,假定被测样本的选取是随机的,样本波动能代表实际生产过程的波动。

据此可以推断:

AD

A.测量系统能力不足

B.测量系统能力充分

C.过程能力不足,估计过程能力指数Cp远小于1.0

D.过程能力充分,估计过程能力指数Cp远大于1.0

45.以下属于精益七大浪费的是:

ABC

A.搬运浪费

B.库存浪费

C.动作浪费

D.人员浪费

E.移动浪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