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雷雨中的三个女性形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4552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8.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雷雨中的三个女性形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论雷雨中的三个女性形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论雷雨中的三个女性形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论雷雨中的三个女性形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论雷雨中的三个女性形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论雷雨中的三个女性形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论雷雨中的三个女性形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论雷雨中的三个女性形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论雷雨中的三个女性形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论雷雨中的三个女性形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论雷雨中的三个女性形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论雷雨中的三个女性形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论雷雨中的三个女性形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论雷雨中的三个女性形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雷雨中的三个女性形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论雷雨中的三个女性形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雷雨中的三个女性形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论雷雨中的三个女性形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汉语言文学

学生:

xxxx签名:

指导教师:

摘要

《雷雨》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剧作,剧中通过两代人陷入爱情的悲剧故事,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本文将通过对比解析剧中的三个女性形象和她们的爱情悲剧、生命意识等,以期能够从把握人物的角度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及作者的用意。

关键字:

雷雨;

女性;

爱情;

生命意识;

对比

Title:

“Thunderstorm”inthreefemaleimageanalyses

Major:

ChineseLanguageandLiterature

Name:

xxxxSignature:

Supervisor:

xxxxSignature:

ABSTRACT

“Strom”isagreatrealisticplay,itthroughafalloftwogenerationsinwhichthetragicstoryoflove,shapedthedistinctivecharacterofmanycharacters.Tobetterunderstandthisword,thisarticlebycomparingthefilmtoresolvethethreefemalecharactersandlove,lifesense,withaviewtograspthecharacterfromtheperspectiveofmorein-depthunderstandingofthework,aswellastheauthor’sintention.

Keywords:

Thunderstorm;

Female;

Love;

LifeConsciousness;

Compare.

前言

《雷雨》是现代著名戏剧家曹禺于一九三三年创作的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剧作,它之所以具有很高的艺术魅力,就在于作者在激烈的戏剧冲突中塑造了生动的戏剧人物,其中对三个女性形象的塑造尤为突出。

蘩漪、侍萍、四凤,她们丰富的思想冲突,爱情冲突,生命意识冲突,成为《雷雨》众多冲突的精华所在。

分析这三个女性人物的爱情命运、悲剧性、生命意识,对揭示与研究《雷雨》这部作品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三个女性的爱情悲剧

蘩漪,渴望自由,追求自由和爱情;

深受“五四”思潮影响的资产阶级女性,她是那个旧时代里为数不多的个性派女性的代表,她受过先进的教育,有自己的思想,敢于做出大胆的决定,哪怕是成为封建婚姻的牺牲品后,仍敢于冲破传统礼教,大胆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

十八年前,正当她青春年少,妙龄花季时,为了门当户对,屈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训诫,带着少女尚未破灭的梦来到周公馆,嫁给了比自己大二十岁,完全可以做自己父亲的资本家周朴园。

可以想象,刚到周公馆身为第三任太太的蘩漪,其内心该藏着多么美丽的梦想。

可现实是残酷的,周朴园娶了她,但后来并不爱她,尤其是当蘩漪要求个性自由的现代美德与他所奉行的伦理发生了冲突,周朴园便视她为神经不正常之人,称她为“疯子”。

此刻,他却心安理得的戴着伦理的面具,专心致志地怀念着自己的“原配夫人”侍萍,周公馆里永远摆着代表“美好”过去的旧家具,摆放着“原本夫人”的旧照片,永远关着窗子,屋子里是挥之不去的令人窒息的空气。

长年呆在矿山的周朴园就算回家也总是在书房会客,实在无聊之时,就以压迫妻子喝“治疯病”的苦药来显示自己的关心,表面看来,他像是竭尽全力地治妻子的病,实际上则是对蘩漪的潜在仇恨和貌似合情合理的虐待。

第一幕“喝药”的戏就很典型地反映了他的这种伪善。

当蘩漪反复声明“不愿喝这种苦东西”时,他不理,蘩漪想等会儿再喝,周朴园也不依,最后更是逼着周冲力劝母亲当面喝下去,并冷峻的说:

“蘩漪,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孩子着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当替孩子做个榜样。

”他用“夫权”和“孝道”的双重伦理逼迫蘩漪绝对的服从,所以此时的喝药治病仅仅只是他的表象,其实质却是维护家庭的封建秩序和自己的家长尊严。

蘩漪在漫长的岁月中无数次地承受这种“夫爱”的结果,在周朴园的专横独断、唯我独尊的统治下,新式教育赋予她追求美好婚姻的梦想最终却如梦幻般破灭。

蘩漪对周萍说:

“你父亲是一个伪君子!

”此话正是她在痛苦婚姻生活里发出的凄怨与叹息,她敢于冲破所有的桎梏。

[1]作为周朴园的继室,得不到爱情的蘩漪不甘心于任由周朴园的摆布,在形如枯井的心底仍然跳跃着一丝如火的热情,为了让自己被压抑的情欲得到满足,又或者是对丈夫不尊重自己的一种报复,在令人窒息的周公馆里,她敢于向伦理挑战,与那些默默忍受政权、族权、夫权、神权而被奴役的妇女们完全不同,她大胆释放自己的“野性”,努力从现行的道德观念中超越出来,没有负罪感、耻辱感的爱上了周家的大少爷周萍,她把周萍当作爱情和生活的一根救命稻草,紧紧的抓着他。

她施尽一切手段破坏周萍和四凤的爱情,怂恿自己的儿子周冲去和周萍争夺四凤,她可以违心的把自己置于极端屈辱的地位,她也明白自己与周萍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在一起的,但她竭尽全力将乱伦这种不正当不道德的关系维持下去,这是因为她的无意识已覆盖了有意识,原始野性激活了她渴求爱与被爱的性本能。

所以,她甚至不在乎二女共侍一夫的局面出现,执意要周萍带她离开,但当她意识到周萍一定会带四凤而去时,他便开始了疯狂的报复,不惜玉石俱焚也要与爱同归尽。

最终爱情的幻影破灭了,蘩漪在极度痛苦的绝望中成了一个真正的“疯人”。

但是,我们不禁深思,蘩漪的爱情悲剧是如何造成的?

首先封建秩序下吃人的礼教与伦理道德对蘩漪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摧残,这在之前的论述中都有展现,她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嫁给周朴园和周朴园逼她喝药以维护他的威严。

其次,从蘩漪本身出发,她因爱而坚强又因爱而痛苦。

她的爱炽热却不切实际,她追求爱情没有错,错在她选择周萍作为爱的对象,她爱上周萍是伦理所不容的。

因此蘩漪始终在追求爱情与伦理束缚、在“母亲不像母亲,情妇不像情妇”中苦苦挣扎,以至于让她的自身心理产生极大的扭曲。

这便注定了蘩漪爱情的悲剧乃至于她命运的悲剧。

侍萍作为一个出身卑微的下层妇女,在三十年前却与一位家境甚好且接受西方教育,曾受到自由、平等、博爱等西方思想影响的周朴园相恋了。

我们用世俗的眼光来看,如此优秀的阔少爷不应该也不可能看上侍萍,但年少时还保留着西方自由思想的周朴园,在面对年轻漂亮的侍萍时,他抛开世俗的眼光不顾侍萍低微的身份,和侍萍真诚相待、相恋,他们一起度过了三年左右的美好时光,无疑那时的周朴园是爱侍萍的。

但现实生活不会出现童话也不允许童话的出现,虽然这是一桩冲破封建阶级意识的伟大爱情,是人性对自由的纯真情感的追求。

但是周朴园的阶级性决定了他们的纯真爱情必会遭到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双重压制与冲击,因为他们的思想行为违背了封建秩序的统治。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正处于社会大变革的冲击下,有西方平等、博爱、自由的先进思潮的传入,又有封建根深蒂固的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

所以接受西方思想的知识分子始终处于矛盾中,一方面追求自由主义的爱情观,一方面又不得不遵守门当户对的婚嫁规范。

如周朴园一样在重重压力下和矛盾中,周朴园同样作为一个“服从者”接受了本阶级的安排,最终成为一个捍卫封建礼教的统治者,周朴园的背叛却造成了侍萍一生的悲哀与凄凉。

侍萍在芳春妙龄之际,义无反顾地爱上了周朴园,且在没有成婚的情况下有了两个孩子,她把自己的一生都托付予周朴园,那时的她只是沉浸于爱情的甜蜜之中,忽视了他们两人固有的阶级性,更忽视了传统道德下未婚女子贞洁的重要性,在爱情的蜜罐里,侍萍付出了自己的一切,但是当这蜜罐被打破时,留予她的便是那更加冰冷的碎片。

虽然侍萍还可以做周朴园的小妾,但是侍萍强烈的自尊战胜了这一屈辱的安排。

因此戏剧最后周朴园狠心的地抛弃,让她的爱情之梦幻灭了,而这段不顾理智的恋情也随之划上了休止符。

留给侍萍的是永远的悲痛,让她在人生的道路上受尽了屈辱与苦难。

对旧时的中国女子而言,失贞是被社会所唾弃的。

本来侍萍通过婚姻可能会获得一段幸福的人生,但她的失贞却让她永远失去了追求爱的权利,也让她永远地葬送了自己的幸福。

清醒过来的侍萍充满了对爱情的绝望,于是选择投水自杀,但命运似乎要让她忍受更多的苦难,因此生命并没有终止,侍萍为了孩子又选择了坚强。

失去爱情的侍萍,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

她先后嫁了两个她并不喜欢的男人,但两次被迫选择的婚姻,没有让侍萍得到解脱,反而使她做人的尊严在一次次廉价的自卖中被践踏,鲁贵是侍萍最后所嫁的男人,他是一个整天吃喝玩乐的势利小人,但如此低下的鲁贵仍不把侍萍放在眼里,对侍萍投去的尽是鄙视的眼光,待侍萍如奴仆一般。

对此侍萍只能默默忍受。

显然这样的结合是不幸福的,而生存环境无疑加重了她的心里负荷,所以在这样没有丝毫温情的婚姻中,侍萍更加怀念与周朴园一起度过的美好幸福的恋爱时光,以致面对三十年后的周朴园她仍旧情难忘,回忆里的甜蜜爱情与现实里冰冷的婚姻形成了巨大落差,让侍萍每天饱受感情的煎熬。

四凤,出生于社会底层,地位卑微,涉世未深的少女,与她的母亲有着相似的遭遇,都在周公馆里当侍女,她纯真善良,勤劳真诚,对生活充满美好的向往,对爱情有着甜蜜的期待。

在中国现代男性叙述中,这些温柔可人的天使性女性无一例外地都陷入了受难的境遇,她们是男性爱人忠贞的同盟者,却常常要比男人们受害更深。

[2]p23四凤就是这类典型的受害者。

年轻英俊的周家大少爷的出现,四凤的那份期待有了依托,这个情窦初开的少女的心被周萍彻底占有了,不考虑任何得失的她,如三十年前她的母亲一样把自己的一生交付了周萍,憧憬着他们的未来,然而现实的残酷让她的美梦化为泡沫。

与三十年前留学归来雄心壮志的周朴园相比,四凤爱上的周萍则是一个空虚脆弱,经不起现实打击的懦夫。

但四凤却义无反顾的爱上了周萍,为了他,四凤拒绝了二少爷周冲浪漫的幻想,让单纯真诚的周冲受到伤害。

对待爱情,她只钟情于周萍,即使他风流多情、想要拿她的青春热情拯救沉溺于乱伦悲情下的灵魂。

在周萍看来,四凤外表美丽,性格开朗、善良、温顺,恰好能在精神上给他所需,而四凤的纯洁又恰能洗掉他身上因乱伦沾染的污秽,他把四凤当作带他摆脱罪恶感的唯一方式,所以他对四凤的爱算不上真诚,然而四凤却把他当作自己人生的希望。

因此从两人爱的目的来看,他们的爱一开始就是不平等,由此也就造成了在爱情的世界里四凤失去了自尊。

她除了对周萍俯首帖耳,被他的甜言密语所蛊惑后失去了贞洁外,从来没有要求周萍带给她什么。

受时代的限制,即使她生在贫困家庭,但她依然受着那个时代的风尚习俗的感染,被动的接受着那个社会的统治阶级所灌输给她的思想准则。

[3]在周公馆两年多的时间里,上流社会的奢侈与腐化侵染着四凤,如她对周公馆的奢华生活的羡慕与留恋,对周家主人们过分的尊敬和亲信等。

如果说在侍萍身上我们还可以看到做人的尊严的话,那在四凤那里却只有对爱情一味的被动承受。

四凤最终陷入家族混乱的伦理关系中,为应验咒语触电身亡,她的悲剧是下层社会劳动妇女的悲剧,而爱情的悲剧又让她的命运悲剧展示的更为浓烈。

2.三个女性的生命意识

蘩漪从一开始就是在封建礼教下,不自觉的走进了一场无爱的婚姻,和旧时代所有女性一样,在男权文化和封建制度的压抑下生活在黑暗的角落里。

然而,她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所受到的侵害,反而为生活在狭的笼里而骄傲着,以为是徜徉在自由的天地里。

[4]在物质生活上应有尽有的她,但在精神上却被禁锢在牢笼里,没有亲情,没有爱情,她生活在一个没有“人气”的封建家庭里,过着“非人”的日子。

在周家的十八年里,她没有得到女人应该得到的情和爱,反而在周公馆这口“残酷的井里”,寂寞、空虚、孤独的生活着。

周公馆里的气氛郁闷窒息阴森,要扼杀一切生机,在这里,蘩漪渐渐被磨成“石头样”的死人。

周朴园把她当作玩物和傀儡,在他的压制奴役下,受他的摆布,使得她根本没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起码的尊严,她爱与被爱的权利已被剥夺。

在封建文化环境和男权社会里,她的生命本能被压抑着,这就预示着她为改变这种命运不得不作出反抗。

由于蘩漪受过一点新教育,这不但能丰富她的感情,开阔她的精神世界,更重要的是,她能接受新思想。

五四新潮兴起,人文主义和个性解放的春风依然拂过这个牢笼中的心灵,她渴望冲破牢笼,寻找属于自己的自由和幸福。

蘩漪渐渐有了对周朴园反叛的意识,这在她的许多言行中表现出来,而且越来越尖锐,越来越激烈,最后,彻底撕破了周朴园的“尊严”,也破坏了周家的“秩序”,显示出了“雷雨”般的性格。

然而对于女性而言,打破生命禁锢最有力最直接的力量便是爱,她挣脱了一切束缚,去追求自由的爱情和个性解放。

这个时候,周萍的到来,唤醒了蘩漪身上沉睡已久的生命活力,她决定重新生活,争得做女人的权利,哪怕只有一双瘦弱的手,她也要把个性解放与反封建的意识举到最高。

[5]她不顾一切地将希望寄托在周萍身上,当她发现周萍疏远自己,爱上了卑微的四凤时,暂时“得救”的蘩漪又陷入了痛苦不堪的深渊,极端利己的她便采取无所不用的手段企图来改变这种局面,想要把周萍重新拉回自己身边。

她明明知道周萍只不过是个“美丽的空形”,但依然还是无怨无悔的爱着这个“空形”。

她想通过爱情进行生命的自我救赎,这无疑是蘩漪自我生命意识觉醒后进行的一次勇敢突围,力图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

她企图改变身为“工具”的命运,作为一个“人”而真正地活着,因此才执着地爱上一个男人,没有考虑过这个男人爱不爱她,值不值得她爱,更顾不上考虑自己所爱之人是自己名义上的继子,是人伦的禁忌。

对于爱情,正如人们所说蘩漪有着“铁一样的手腕,有着岩石一样的恒心”,她只是一味地用自己火一样的热情与一颗强悍的心,向一切的桎梏挑战,做一次困兽的斗争。

经过爱的滋润后,蘩漪那颗在磐石巨压之下的生命嫩芽,开始了曲折而又顽强的生长,奏出生命不屈的高音。

然而除了爱情,她无视一切,像一团盲目的野火,在黑暗中燃烧时,也毁灭了自己,但生命的燃烧,并未使她获得如凤凰般的涅磐重生,反而使她坠入了人生最大的痛苦,走到了“梦醒之后无路可走的困境”。

最后,蘩漪的精神在失去儿子、情人的双重打击下终于崩溃了,被送进了疯人院,也宣告了她精神生命的毁灭。

她的悲哀在于,她以为她用爱点燃的生命之火可以救她脱离封建家庭的禁锢。

然而希望的火苗终是熄灭了,并没有完成救赎,她的最后追求也就是生命在绝境中的一次突围,于是她挣脱,她反抗,然而她所作这一切没有为她实现自由和幸福起到任何作用,一定程度上却促成了她最后精神意识的毁灭。

她的悲剧性更重要的是在于,她的生命之门被爱情敲开之后,并没有向更高的精神层次提升,而仅止于爱的厮杀,欲的宣泄,在她的思想性格中,她追求爱情时和着积极和变态的因素,她迷失了自己,也迷失了一切,显示出其人性的盲目性。

一个人将自己的全部命运维系在并不可靠的所谓的爱情之上,将自己追求爱情与自由的幸福建立在牺牲别人的爱情与自由之上,追求自己的幸福,又损害了别人的幸福,毁灭了别人,也毁灭了自己,对自己的爱情观,她从来不曾反思。

总之,蘩漪在利己主义的发条上追求个性自由产生的爱情,并不是美丽的,所以它不可能使自己获得真正的幸福,她缺乏对自己灵魂的拷问,没有更高层次的追求,她的生命意识有待与从渲欲提升到自我的完善,从生命的原生态走向形而上。

与蘩漪相似的是,侍萍生命意识的唤醒同样也是从爱情开始,更加相似的是,给她们带来爱情的人同样也是最终伤害她们的人。

即使这两个女人的身份、地位、经历截然不同,但结局却是惊人的相似,面对最后的让人无法接受的事实,她们精神都彻底崩溃,被关进了疯人院。

所不同的是,二人在失去爱情之后表现出了不同的生命意识状态。

蘩漪在失去与周萍的畸态爱情之后,不择手段地去损害别人的爱情,以确保自己所爱的人能留在自己身边,其生命以扭曲的形态张扬到了极致。

而侍萍则在残酷的现实打破了爱幻之后,看似是跌入了社会生活的底层,在漫长的艰辛岁月中,生命意识不断的消退,但我们往深层次看,侍萍的生活经历告诉我们,她的生命意识一直是增长的,她在不断地努力冲破这种压抑的女性生命。

三十年前她被赶出周家,爱的权利被他人剥夺了,她选择了跳河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有人认为这是她放弃了自己的生命,在她身上有着轻视自己的悲哀,从这一刻起,她的生命意识破碎了。

然而,我们抛开现实的因素,从侍萍自身来看,这些看法却忽视了对一个女人而言,内心深处真正所看中的事物是什么。

鲁侍萍不愿意把自己置于一个妾的地位才被赶了出来,这不但是合乎当时封建的贞操观、伦理观,更重要的是,她是在为一个平等的人的地位抗争着,甚至可以说这正是她生命意识觉醒的开始。

如果侍萍仅仅满足于做一个有钱人家少爷的妾,这个悲剧是不会发生的。

[6]然而侍萍就算把自己置身于一个受苦受难的的地位,也不愿与“有钱有门第的小姐”分享他人的感情。

作为一个女人,侍萍也向往纯真专一的爱情,这充分显示了她作为一个女性主体人格的魅力,生命意识也由此得到了彰显。

侍萍跳河后偶然获救,放下过去的感情,再度嫁人与鲁贵组成家庭,婚后即使与鲁贵有了女儿,但她没有放弃自我而真正融入到鲁贵这种不知羞耻、趋炎附势的奴才生活中去,她的生命意识并没有被挤压,也没有麻木,对生活也没有一再退让。

侍萍的生存价值没有仅仅限制于生存上,而是已经提升到了一种坚强的生命力度。

“一个单身,无亲无故,带着一个孩子在外什么事都做。

讨饭,洗衣服,当老妈子,在学校里伺候人”,即便生活的如此艰辛,她也没有再回周家向周朴园求助,事实上坚强在她的意识中也占据了重要的成分。

在侍萍进入周家与蘩漪的谈话过程中,侍萍完全有机会中断谈话选择离开,但她却偏偏留了下来,不是她留恋富贵人家的生活,而是由于在她生命中隐埋了三十年的情感终于升腾了上来,随后在谈话中,面对周朴园的欲言又止,侍萍步步近逼,她的引导将周朴园陷入了怀旧中,她的鼓励里带着一种卓然的主动姿态。

从侍萍这一再的循循善诱与她自暴身份里,我们能感受到她胸中涌动的那份生命力的激流。

她生命的活力并没有随着三十年的艰辛而消磨掉,反而是遵从内心的难受,把深藏在内心深处的三十年的情感终于释放出来,这不是每个女性都有勇气做这种敢于揭开伤疤的举动,然而侍萍她做到了,这一举动无疑是她执着的生命意识的表现。

当周朴园面对侍萍说出“谁指使你来”这么狠毒的话后,周朴园自私与虚伪毫无保留的暴露出来了,她彻底地认清了周朴园的本质,她再也压制不住内心的愤怒,因而当面就开始斥责周朴园的卑鄙,依然撕毁了支票,坚定地维护了自己的人格尊严,也宣告了与周朴园彻底的决裂。

尽管周萍、四凤的乱伦关系最后给侍萍带来了无法承受的打击,但她还是强忍着内心的悲痛成全了两个孩子,此时,她仍然不甘于向命运低头,她依然在寻找一线生机,这既是母性力量的闪光,也是坚强生命力度的体现。

这个曾经被唤醒被启蒙的女性,曾经闪亮着生命的美的光华的女性,在现实的打击和重压下,生命意识依然没有淡化,她在现实生活中没有放下捍卫生命的利器,面对邪恶势力侵袭时,更是极力反抗,争取坚强。

在她遭受最后毁灭性的打击后,她疯了,与蘩漪一样被送进了疯人院,这其中有种种的社会因素,是一个女人抵抗不过社会邪恶势力的结果,并不完全是她生命意识的弱化和消退造成的。

四凤的人生,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侍萍命运的轮回,她和当年的侍萍一样,同样在周家做侍女且都与周家的少爷相爱。

尽管她地位卑微,但像天下所有怀着春梦的少女一样,都对爱情充满着美好的向往,对未来幸福生活怀着甜蜜温馨的憧憬。

可悲的是她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却陷入了兄妹乱伦的生命禁忌的漩涡。

当她最后得知一切时,脆弱的生命再也无法承受这致命的一击,她还没来得及看到爱情开花结果,甚至来不及思考人生的种种困惑,就过早地结束了自己稚嫩的生命,为自己应该爱,爱了又错了的行为付出惨重的代价。

于蘩漪的不顾一切相比,她有着对生命禁忌的敬畏;

于蘩漪的损人利己相比,她有着纯洁的心灵。

她无疑是三个女性当中最美的一朵生命之花,留给人们的是生命意识初绽时无比璀璨的光华。

但另一方面,又不能不看到她与蘩漪一样,依然没有摆脱人性的盲目和生命的困惑。

我们设想一下,假如四凤和周萍结了婚,他们会幸福吗?

悲剧就真的不会发生了吗?

他们所谓的爱情称得上真正的爱情吗?

在那个时代他们真的可以跨越阶级、文化、地位等方面的差异,冲破伦理道德的限制吗?

退一步讲,作为一个下人,她爱周萍什么,她那么轻易地委身于一个富家公子,她的内心深处,又怎么可能是平静的?

周萍又爱她什么,周萍是真的爱四凤吗?

还是为把自己拔出与蘩漪的不堪往事、救出混乱的自己,用四凤的善良纯洁来洗清自己的罪恶,以便开始新的人生呢?

周萍找不到自己的人生位置,对未来没有任何的目标,他的衣食无忧,他的软弱无能,真的能承载起另外一个人的生命吗,能带给四凤真正的幸福吗?

或许四凤身上的女性特征是最重的,完全辐射出的是一种封建贞操观念和“嫁鸡随鸡”的顺从意识。

精神上一贫如洗的四凤将会沦为封建大家庭众多“花瓶”中的一个,成为一朵枯萎的花。

在追求人生幸福的这条道路上,四凤是一个玩偶,她的存在只是为了让蘩漪嫉妒,让周冲怀春,让周萍正常,却唯独没有自己存在的生命意义。

她的那种不反抗性和没有原则的一味的“善”,导致了劳动女性自身的悲剧也助长了男权“恶”的膨胀和延续。

《雷雨》是一个张扬女性生命意识的舞台,三个女性都用生命谱写了爱情的赞歌。

在他们身上,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了生命存在的丰富和痛苦,以及在这痛苦的深渊中,三个女性永不放弃的苦苦挣扎,让人们获得了那受着压抑的女性心灵最细腻的感触,和对女性努力冲破这压抑的由衷感动。

3.曹禺对三个女性形象塑造和评价

在《雷雨》中,曹禺塑造蘩漪,侍萍,四凤三个女性形的从她们的身份、地位、经历等出发,虽各不相同,但都属于旧时代受侮辱受伤害的女性,“她们都泥鳅似的在情感的火坑里打着昏迷的滚,用心来拯救自己,但不管怎么挣扎,怎么呼唤,也难以逃脱悲剧性的命运。

”[7]p16蘩漪和侍萍虽然活着,但却精神失常,如躯壳般住进了疯人院,即寓意着她们灵魂的死亡,而四凤也因触电结束了自己年轻绚烂的生命。

曹禺对蘩漪、侍萍、四凤三人悲剧命运的阐释,虽然让人们生出了无限的同情,但悲剧命运的表象后面却折射出当时社会的腐朽和罪恶下人性的沉沦和迷失,让人们不禁对中国妇女的生存困境和生命困惑做了深度地思考,在变革中的旧中国开始对女性自我生命意识有了关注。

在曹禺塑造的众多形象中,最吸引人的莫过于蘩漪了。

她是作者满怀激情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有着强烈的反抗意识,是作者所谓的“一柄犀利的刀”,最具有“雷雨的性格”。

曹禺在序中说过:

“在《雷雨》里的八个人物,我最早想出来的是,并且也较觉得真切的是蘩漪”。

[1]曹禺喜欢这个人物,他之所以起蘩漪这个名字,是为了体现她坚强刚毅又复杂的性格,深邃而美好的内心。

剧中对于蘩漪的塑造,并不是一个传统道德规范和封建礼教要求下的女性形象,拿当时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文化思想意识的标准来衡量,作为一个女人就应本本分分地呆在家里,扮演一个贤妻良母的形象,就应严格遵守男权社会下为女性制定的一套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即三从四德等礼教。

而曹禺却以自己对女性内心的特殊关注,极大颠覆了这一标准,因此蘩漪被塑造成了一个聪明美丽却有“叛逆性”的女性,也是“五四”以及所谓解放的资产阶级女性,[8]在人格上她要求独立,在婚姻中她要求夫妻平等,不愿做附庸和奴隶,追求一种有爱的婚姻,因此她决不甘心做一个封建家庭下的服从者,所以她以自己那先进的思想意识,强烈地冲击了当时以周朴园为代表的,以男权为中心的封建思想道德观念和社会道德秩序、礼教规范。

她无视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