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进制数字频带传输系统设计2ASK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45892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进制数字频带传输系统设计2ASK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二进制数字频带传输系统设计2ASK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二进制数字频带传输系统设计2ASK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二进制数字频带传输系统设计2ASK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二进制数字频带传输系统设计2ASK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二进制数字频带传输系统设计2ASK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二进制数字频带传输系统设计2ASK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二进制数字频带传输系统设计2ASK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二进制数字频带传输系统设计2ASK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二进制数字频带传输系统设计2ASK文档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二进制数字频带传输系统设计2ASK文档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二进制数字频带传输系统设计2ASK文档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二进制数字频带传输系统设计2ASK文档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二进制数字频带传输系统设计2ASK文档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二进制数字频带传输系统设计2ASK文档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二进制数字频带传输系统设计2ASK文档格式.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二进制数字频带传输系统设计2ASK文档格式.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二进制数字频带传输系统设计2ASK文档格式.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二进制数字频带传输系统设计2ASK文档格式.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进制数字频带传输系统设计2ASK文档格式.doc

《二进制数字频带传输系统设计2ASK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进制数字频带传输系统设计2ASK文档格式.doc(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进制数字频带传输系统设计2ASK文档格式.doc

二进制数字频带传输系统设计

——2ASK系统

1技术要求

设计一个2ASK数字调制系统,要求:

(1)设计出规定的数字通信系统的结构;

(2)根据通信原理,设计出各个模块的参数(例如码速率,滤波器的截止频率等);

(3)用Matlab或SystemView实现该数字通信系统;

(4)观察仿真并进行波形分析;

(5)系统的性能评价。

2基本原理

2.12ASK定义

振幅键控是正弦载波的幅度随着数字基带信号而变化的数字调制,当数字基带信号为二进制时,则为二进制振幅键控.。

设发送的二进制符号序列由0、1序列组成,发送0符号的概率为P,发送1符号的概率为1-P,且相互独立。

该二进制符号序列可表示S(t)=

其中:

Ts是二进制基带信号时间间隔,g(t)是持续时间为Ts的矩形脉冲:



则二进制振幅键控信号可表示为:

二进制振幅键控信号时间波型如图2-1所示,可以看出2ASK信号的时间波形S2ASK(t)随二进制基带信号s(t)通断变化,所以又称为通断键控信号(OOK信号)。

图2-12ASK信号时域波形

2.22ASK的调制

二进制振幅键控信号的产生方法有两种。

第一种,2ASK信号可视为S(t)与载波的乘积,故用模拟乘法器实现其调制,成为“乘积法”。

第二种,2ASK信号的特征是对载波的“通—断键控”,用一个模拟开关作为调制载波的输出通/断控制门,由二进制序列S(t)控制门的通断:

S(t)=1时开关导通,S(t)=0时开关截止,这种调制方法成为“通—断键控法”。

2ASK“乘积法”调制的原理框图如图2-2所示,“通—断键控法”调制的原理框图如图2-3所示。

图2-22ASK调制乘积法

图2-32ASK调制通断键控法

2.32ASK的解调

由图2-1可以看出2ASK信号与模拟调制中的AM信号类似,所以对2ASK信号也能够采用非相干解调(包络检波法)和相干解调(同步检测法)。

2ASK非相干解调原理框图与相干解调原理框图分别如下图2-4、图2-5所示:

图2-42ASK信号非相干解调原理框图

图2-52ASK信号相干解调原理框图

2.42ASK功率谱密度

由于二进制序列一般为随机序列,其频域分析的对象应为信号功率谱密度。

设为归一化矩形脉冲,若的傅氏变换为,则为二进制随机单极性矩形脉冲序列,且任意码元为0的概率为P,则的功率谱密度表达式为:

式中,;

Hz,并与二进制序列的码元速率Rs在数值上相等。

可以看出,单极性矩形脉冲随机序列含有直流分量。

2ASK信号的双边功率谱密度表达式为:

表明,2ASK信号的功率谱密度由两个部分组成:

(1)由经线性幅度调制所形成的双边带连续谱;

(2)由被调载波分量确定的载频离散谱。

图2-6为2ASK信号的单边功率谱示意图。

图2-6二进制振幅键控信号的功率谱密度

对信号进行频域分析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确定信号的带宽。

在不同应用场合,信号带宽有多种度量定义,但最常用和最简单的带宽定义是以功率谱主瓣宽度为度量的“谱零点带宽”,这种带宽定义特别适用于功率谱主瓣包含信号大部分功率的信号。

显然,2ASK信号的谱零点带宽为:

(Hz)

式中,Rs为二进制序列的码元速率,它与二进制序列的信息率(比特率)Rb(bit/s)在数值上相等。

2.5眼图

眼图是指利用实验的方法估计和改善(通过调整)传输系统性能时在示波器上观察到的一种图形。

观察眼图的方法是:

用一个示波器跨接在接收滤波器的输出端,然后调整示波器扫描周期,使示波器水平扫描周期与接收码元的周期同步,这时示波器屏幕上看到的图形像人的眼睛,故称为“眼图”。

从“眼图”上可以观察出码间串扰和噪声的影响,从而估计系统优劣程度。

另外,也可以用此图形对接收滤波器的特性加以调整,以减小码间串扰和改善系统的传输性能。

一般而言,眼皮越厚,则噪声与ISI越严重,系统的误码率越高。

3建立模型描述

3.1SystemView方案

1)非相干解调(包络检波法)

调制部分:

采用模拟(乘积法)调制,包含的元件序号有0、1、2;

解调部分:

采用非相干解调法,包含的元件序号有3、4、5、6、7;

图3-1非相干解调法的总体模型

模块说明:

0为二进制随机NRZ信号,1为乘法器,2为正弦载波,3和5为低通滤波器,4为半波整流器,6为电压比较器,7为位同步信号,14为比特误码仪。

2)相干解调(同步检测法)

采用相干解调法,包含的元件序号有3、4、5、6、7、8;

图3-2相干解调法的总体模型

0为二进制随机NRZ信号,1和4为乘法器,2和5为正弦载波,3和6为低通滤波器,7为电压比较器,8为位同步信号,16为比特误码仪。

3.2Simulink方案

调制部分采用的是乘积法,解调部分采用的是相干解调法。

图3-3基于Simulink的2ASK系统仿真总体框图

1)二进制基带信号:

图3-4二进制基带信号

2)正弦载波发生器:

图3-5正弦载波发生器

3)带通滤波器:

图3-6带通滤波器

4)低通滤波器:

图3-7低通滤波器

4功能模块分析或源程序代码

4.1SystemView功能模块分析

1)非相干解调模块

Token0是产生二进制的随机基带信号,选用的是SourceLibrary里的PNSeg,其参数为:

Amp=1V,Offset=1V,Rate=10Hz,Levels=2,Phase=0deg。

如图4-1:

图4-1Token0参数设置

Token1是乘法器,将载波和基带信号相乘,产生调制信号。

选用的是Multiplier,默认没有参数可以设置。

Token2是正弦载波产生器,选用的是SourceLibrary里的Sinusoid,其参数为:

Amp=1V,Freq=50Hz,Phase=0deg,output0=Sinet1。

如图4-2所示:

图4-2Token2参数设置

Token3是低通滤波器,滤除有效信号以外的噪声,选用的是OperatorLibrary里的LinerSysFilters。

它的详细的参数设置如图4-3所示:

图4-3Token3参数设置

Token4是半波整流器,作用是将2ASK信号的下半部分载波翻转到正半轴,选用的是FunctionLibrary里的HalfRctfy,参数为ZeroPoint=0V,MaxRate=500Hz。

Token5是低通滤波器,滤除有效信号以外的噪声,选用的是OperatorLibrary里的LinerSysFilters。

它的详细的参数设置如图4-4所示:

图4-4Token5参数设置

Token6是电压比较器,起到的作用是抽样判决器。

选用的是OperatorLibrary的子目录Logic里的Compare,其详细参数为:

a>

=b,TrueOutput=1V。

如图4-5所示:

图4-5Token6参数设置

Token7是位同步信号,选用的是SourceLibrary子目录Aperiodic里的StepFct,其参数为Amplitude=200e-3V,StartTime=0sec,Offset=0V。

如图4-6所示:

图4-6Token7参数设置

Token14是比特误码仪,显示二进制移相键控数字调制与解调系统的比特误码率,参数设置为No.trials(bits)=100,Threshold=0.5,Offset=0。

2)相干解调模块

Token0是产生二进制的随机基带信号,选用的是SourceLibrary里的PNSeg,其参数为:

Token1和Token4是乘法器,将载波和基带信号相乘,产生调制信号。

Token2和Token5是正弦载波产生器,选用的是SourceLibrary里的Sinusoid,其参数为:

Token3和Token6是低通滤波器,滤除有效信号以外的噪声,选用的是OperatorLibrary里的LinerSysFilters。

它们的参数设置同图4-3和图4-4。

Token7是电压比较器,起到的作用是抽样判决器。

Token8是位同步信号,选用的是SourceLibrary子目录Aperiodic里的StepFct,其参数为Amplitude=200e-3V,StartTime=0sec,Offset=0V。

Token16是比特误码仪,显示二进制移相键控数字调制与解调系统的比特误码率,参数设置为No.trials(bits)=100,Threshold=0.5,Offset=0。

4.2Simulink功能模块分析

原始二进制基带信号采用的是BernoulliBinaryGenerator,参数如图4-7所示。

图4-7BernoulliBinaryGenerator参数

带通滤波器采用的是AnalogFilterDesign,参数如图4-8所示。

图4-8带通滤波器参数

低通滤波器的参数如图4-9所示。

图4-9低通滤波器参数

5调试过程及结论

5.1SystemView调试过程及结论

Systemview非相干解原理框图(如图5-1所示)

图5-1非相干解调

调试过程中各点的波形如下列各图所示:

图5-2NRZ信号波形

图5-32ASK信号波形

图5-4经带通滤波器后信号波形

图5-5经半波整流器后信号波形

图5-6经包络检波器后输出波形

图5-7经抽样判决器后输出波形

图5-82ASK调制信号与解调信号波形比较

波形分析和结论:

二进制的基带信号和正弦载波经过乘法模拟器得到调制信号,即为2ASK信号。

已调信号经过信道时,受到不同噪声的干扰,导致在解调接收端出现的已调信号中混入了噪声,该已调信号经过半波整流器和抽样判决器后会输出二进制基带信号。

此外,采用相干解调法所用模块要多一些,相应的实现电路也复杂一点,但二者实现的效果基本一致。

由图中的结果比较可知,发送端的二进制基带信号和接收端解调出的信号除了在时间上有少量的延迟,其它参量基本一致,故该包络检波解调系统能够实现正确地解调。

因此,设计的2ASK数字信号载波传输系统能够正常地工作。

以上2ASK调制信号功率谱与频谱波形图如5-8所示:

图5-9功率谱与频谱

以上2ASK调制解调系统眼图如5-10所示:

图5-10眼图

以上2ASK调制解调系统误码率如图5-11所示:

图5-11误码率

5.2Simulink调试过程及结论

Simulink调制过程中各点的波形如下列各图所示:

图5-12原始二进制基带信号

图5-13经过调制的2ASK信号

图5-14经过带通滤波器后的信号波形

图5-15经过相干解调后的信号波形

图5-16经过低通滤波器后的信号波形

图5-17解调后接收端的波形

结果分析:

Simulink仿真采用的是相干解调法,各个模块的输出波形和SystemView仿真的结果基本一致。

已调信号经过信道时,受到不同噪声的干扰,导致在解调接收端出现的已调信号中混入了噪声,该已调信号经过乘法器、低通滤波器和抽样判决器后输出二进制基带信号。

最后的接收端的解调输出波形和原始NRZ信号相比,有约1/3码元时间的延迟,其它参量是一致的。

表明该系统可以实现2ASK数字调制系统的调制,传输和解调功能,符合设计要求。

6心得体会

经过两周的通信原理的课程设计,我完成了2ASK数字信号频带传输系统的设计。

在设计的过中仍然遇到了很多问题,但最后通过自己的思考,我成功的完成了整体设计要求。

通过前期自己查资料,思考课题,我学到了很多课外的知识。

经过几天的修改,我完成了要求的设计方案,画出了设计原理框图。

接下来我根据所画的原理框图运用SystemView和Simulink软件完成了原理图的设计,画完原理框图后用了一段时间对波形进行仿真调试。

在调试的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刚开始并不能正确输出所有的波形,经过错误分析与不断修改,最后解决了问题,能够正确运行并输出正确的仿真波形。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Systemview软件和Simulink软件的应用有了很多的学习,但是还是有很多地方不能熟练运用,在以后的学习中应该多锻炼,争取掌握的更好。

这次课程设计,大大地提高了我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我根据课程设计题目所给定的总题要求,独立设计、分析,在面对问题时,能够耐心思考,解决了很多问题,从中也学到了很多书面上所没有讲明的问题。

总之,这次课程设计,让我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对我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与提高。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深刻地认识到学好专业知识的重要性,也理解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含义,并且检验了自己的学习成果。

设计的整个过程,锻炼了我们的思考与运用的知识能力,并且学习到做研究的耐心与专注力,要有一丝不苟的态度,科学不可有半点马虎。

这次设计,让我认识到自己对于知识的运用和衔接还不够熟练,我将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不断完善,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7参考文献

[1]樊昌信,张甫翊,徐炳祥,吴成珂.通信原理.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

[2]青松,程岱松,武建华.数字通信系统SystemView仿真与分析.北京:

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1

[3]郭阳宽,王正林.基于MATLAB/Simulink过程控制工程及仿真.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