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人管理要求.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461084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营人管理要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运营人管理要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运营人管理要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运营人管理要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运营人管理要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运营人管理要求.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运营人管理要求.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运营人管理要求.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运营人管理要求.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运营人管理要求.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运营人管理要求.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运营人管理要求.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运营人管理要求.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运营人管理要求.doc

《运营人管理要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营人管理要求.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运营人管理要求.doc

中国3000万经理人首选培训网站

运营人管理要求

1.目的

本要求为运营人建立和实施安全管理体系提供一个统一的要求。

2.范围及适用性

1)本要求适用于运营人建立和实施安全管理体系。

a)本要求用于运行及其支持过程和活动相关的航空安全,而不是职业健康安全、环境保护或服务质量。

b)运营人对外包的服务或产品的安全负有责任。

2)本要求制定的是可接受的最低要求。

3.备用

4.策划

4.1总要求

1)安全管理应融入运营人的整个体系内,包括:

a)飞行运行;

b)运行控制;

c)维修;

d)客舱安全;

e)地面服务;

f)货运;

g)训练;

h)其他,如人事、财务等。

2)安全管理体系过程应被:

a)形成文件;

b)监控;

c)测量;

d)分析。

3)安全管理体系输出应被:

a)记录;

b)监控;

c)测量;

d)分析。

4)运营人应促进积极安全文化的建设(见4.2和7.1)。

4.2安全政策

1)总经理应确定运营人的安全政策。

2)安全政策应:

a)包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综合治理的承诺;

b)包括实施安全管理体系的承诺;

c)包括持续改进安全水平的承诺;

d)包括进行风险管理的承诺;

e)包括遵守适用的法规要求的承诺;

f)包括建立飞行安全文件系统的承诺;

g)包括鼓励员工进行安全问题报告且不受到报复的承诺;

h)包括不安全事件调查时注重识别系统和组织缺陷的承诺;

i)包括所有的安全信息用于提高航空安全,而不被不当使用的承诺;

j)建立清晰的可接受行为标准;

k)提供制定安全目标的框架;

l)提供评审安全目标的框架;

m)被形成正式文件;

n)与全体员工和责任方进行沟通;

o)定期评审,以确保政策与运营人的相关性和适宜性;

p)明确管理层和员工在安全绩效方面的责任。

4.3安全目标

1)运营人应制定本单位的安全目标。

2)安全目标应:

a)不低于局方的要求;

b)适合本单位的类型、规模和安全水平;

c)是切实可行的;

d)是可测量的。

4.4安全计划

运营人应建立、保持安全管理计划以实现安全目标。

4.5组织机构及职责

4.5.1总经理

1)总经理应是安全管理体系的最终负责人。

2)总经理应提供实施、保持安全管理体系的必要资源。

4.5.2安全总监

总经理应任命一名独立于运行及其支持过程的安全总监,其应具备下列职责和权限:

1)确保建立、实施、保持安全管理体系需要的过程;

2)直接向总经理报告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和改进需求;

3)确保提高整个公司内的安全意识。

4.5.3影响安全的岗位

影响安全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1)应是明确规定的;

2)应是文件化的;

3)应在整个公司内的相关人员中得到沟通。

4.6与法规、规范性文件和其他要求的符合性

1)安全管理体系应与安全相关的法规、规范性文件的要求相符合。

2)运营人应建立并保持程序以识别和获得适用法规、规范性文件和其他相关要求。

4.7程序与控制

1)运营人应建立并保持含有测量标准的各种程序以便实现安全政策。

2)运营人应建立并保持过程控制措施,以确保与安全相关的运行和其他活动始终遵守程序。

4.8应急响应

运营人应建立程序以:

1)识别潜在的事故和事件;

2)协调、计划运营人对潜在的事故和事件的响应;

3)定期对运营人的响应进行演练。

4.9文件及记录

4.9.1总则

运营人应将下列内容形成文件并保持:

1)安全政策;

2)安全目标;

3)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4)安全相关程序和过程;

5)安全相关程序和过程的职责和权限;

6)安全相关程序和过程间的相互作用和接口;

7)安全管理体系输出。

4.9.2文件管理

1)文件应是:

(a)清晰的;

(b)有日期标识的(包含修订日期);

(c)易于识别的;

(d)有序保存的;

(e)按运营人规定的期限进行保留,适用时,期限应经监管机构批准。

2)运营人应建立并保持程序,控制本要求所要求的文件,以确保:

(a)文件易于查找;

(b)文件:

(1)被定期评审;

(2)必要时进行修订;

(3)取得被授权人员适用性批准。

(c)相关文件的现行版本可在所有使用场所获得,以便有效执行安全管理体系;

(d)过期文件应立即从所有正在使用的场所中收回,或采取其它措施,以防误用。

4.9.3记录管理

1)对于安全管理体系记录,运营人应建立并保持如下程序:

(a)标识;

(b)维护;

(c)处置。

2)安全管理体系记录应是:

(a)清晰的;

(b)可识别的;

(c)可追溯到实际相关活动的。

3)安全管理体系记录应按下列方式保持:

(a)易找到的;

(b)被保护的,以防:

(1)损坏;

(2)变质;

(3)丢失。

4)记录的保存期限应有文件化规定。

5.风险管理

1)风险管理应包括下列过程:

a)系统和工作分析;

b)危险源识别;

c)风险分析;

d)风险评价;

e)风险控制。

2)风险管理过程应被用于:

a)系统、组织和产品的初始设计;

b)建立运行程序;

c)安全保证功能(如本要求第6部分所述)中识别出的危险源;

d)对系统和运行过程的主动变更,以识别与这些变更相关的危险源。

3)运营人应利用安全保证功能进行闭环管理,以评估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4)运营人应确定风险可接受标准。

a)应建立下列方面的描述:

(1)严重性等级;

(2)可能性等级。

b)运营人应明确各管理层对风险可接受决策的权限范围;

c)运营人在制定和实施风险控制或缓解计划时,应明确可接受的短期内存在的风险。

5)在以下操作进行前,应确定其风险是可接受的:

a)新的系统设计;

b)现存系统设计的更改;

c)新的操作或程序;

d)操作或程序的更改。

6)风险管理过程不应妨碍运营人采取缓解现存风险的临时应急措施。

5.1系统和工作分析

1)系统和工作分析应详细到足以识别危险源的程度。

2)系统和工作分析应考虑以下方面:

a)本系统与其他系统(如机场、空管等)间的相互作用;

b)本要求4.11)条中的各领域的系统功能;

c)为完成本要求5.12)b)条中功能的员工工作;

d)在下列系统中人的因素的重要性:

(1)运行;

(2)维修;

e)系统的硬件部分;

f)系统的软件部分;

g)为系统运行和使用提供指南的相关程序;

h)外在环境;

i)运行环境;

j)维修环境;

k)已外包的产品和服务;

l)上面本要求5.12)条的b)-j)各项的相互影响;

m)有关下列内容的任何假设:

(1)系统;

(2)系统的相互影响;

(3)现存的风险控制措施。

5.2危险源识别

1)危险源应:

a)根据以上的系统和工作分析,在整个系统范围内进行识别;

b)被形成文件。

2)危险源信息应是:

a)可追溯的;

b)在整个风险管理过程中都被管理。

5.3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过程应包括:

1)现存的风险控制措施;

2)启动机制;

3)现存危险源的可能风险,包括对下列方面的估计:

a)可能性;

b)严重性。

5.4风险评价

1)应使用本要求第5部分的4)条中描述的风险可接受标准,对各危险源的风险可接受性进行评价。

2)应明确各管理层对风险可接受决策的权限范围。

5.5风险控制

1)运营人应为每个具有不可接受风险的危险源确定风险控制措施;

2)风险控制措施应:

a)明确描述;

b)经评估以确保符合要求;

c)适用于运行环境;

d)文件化。

3)应对风险控制措施带来的衍生风险进行评估。

6.安全保证

6.1总则

6.1.1一般要求

运营人应监控其各系统和运行以:

1)识别新风险;

2)测量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3)确保符合规章要求。

6.1.2安全保证方案

运营人应建立、策划并实施一个综合的安全保证方案,其包括下列过程的实施方案、程序或方法等:

1)信息获取;

2)数据分析;

3)系统评价;

4)预防纠正措施;

5)管理评审。

6.2系统描述

安全保证功能应基于本要求5.1条描述的综合性系统。

6.3信息获取

运营人应收集证明以下方面有效性的必要数据:

1)运行过程;

2)安全管理体系。

6.3.1持续监控

1)运营人应监控运行数据(如:

飞行记录器、值班日志、机组报告、工作卡、处理表单)以:

a)评价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与策划的符合性(如本要求第5部分中所描述的);

b)测量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如本要求第5部分中所描述的);

c)评价系统绩效;

d)识别危险源。

2)运营人应监控来自外包方的产品和服务。

6.3.2生产运行部门内部审计

1)生产运行部门经理应确保对各运行过程的安全相关功能进行定期的内部审计,此职责应延伸至完成这些功能所涉及的任何外包方。

2)生产运行部门经理应确保实施定期审计以:

a)确定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与策划的符合性;

b)评价风险控制措施的绩效。

3)审计计划应考虑:

a)被审计过程的安全重要性;

b)以前的审计结果。

4)审计方案应包括:

a)审计的:

(1)标准;

(2)范围;

(3)频次;

(4)方法。

b)选择审计员的过程;

c)个人不能审计自己的工作的要求;

d)形成文件的程序,程序中包括:

(1)职责;

(2)对下列内容的要求:

(a)审计计划;

(b)审计实施;

(c)结果报告;

(d)记录保存。

e)对外包方、供应方的审计。

6.3.3内部评估

1)运营人应按策划的时间间隔对各运行过程和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内部评估,以确保安全管理体系符合要求。

2)评估计划应考虑:

a)被审计过程的安全重要性;

b)以前的审计结果。

3)评估应包括:

a)评估的:

(1)标准;

(2)范围;

(3)频次;

(4)方法。

b)选择审计员的过程;

c)审计员不能审计自己工作的要求;

d)形成文件的程序,程序中包括:

(1)职责;

(2)对下列内容要求:

(a)审计计划;

(b)审计实施;

(c)结果报告;

(d)记录保存。

e)对外包方、供应方的审计。

4)评估应在总经理或安全总监的指导下进行。

5)评估应包括对本要求6.3.2条中要求的项目进行评估。

6)对各运行过程实施评估的个人或组织必须功能上独立于被评估部门。

6.3.4安全管理体系外部审计

运营人应将外部审计方的安全管理体系审计结果纳入本要求6.4条的数据分析中。

6.3.5调查

1)运营人应收集以下方面的数据:

a)事故、事故征候;

b)其他不安全事件。

2)运营人应建立程序以:

a)参与调查事故、事故征候;

b)调查其他不安全事件;

c)调查潜在的不遵守规章的安全问题。

6.3.6员工安全报告和反馈系统

1)运营人应建立并保持一个为报告人保密的员工安全报告和反馈系统(如7.15)中所述)。

2)应鼓励员工使用员工安全报告和反馈系统(如本要求4.22)g)条所述)。

3)应监控来自员工安全报告和反馈系统的数据,以识别显露出的危险源。

4)员工安全报告和反馈系统中收集的数据应纳入本要求6.4条的数据分析中。

6.4数据分析

1)运营人应分析本要求6.3条所获得的数据,以证明以下方面的有效性:

a)运行过程中的风险控制措施;

b)安全管理体系。

2)通过数据分析,运营人应评估在何处可对公司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a)运行过程;

b)安全管理体系。

6.5系统评价

1)运营人应评价以下绩效:

a)运行过程的安全相关功能是否符合要求;

b)安全管理体系是否满足要求。

2)系统评价应得出下列结论:

a)与已制定的风险控制措施及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包括规章要求)符合;

b)与已制定的风险控制措施及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包括规章要求)不符合;

c)发现的新危险源。

3)当评价发现有下列情况时,应启动风险管理过程:

a)识别出新风险;

b)需要对系统进行改变。

4)运营人应按本要求4.9条的要求,保存评价记录。

6.6预防措施和纠正措施

1)适当时,运营人应制定并分轻重缓急实施:

a)对识别出的不符合风险控制措施的问题的纠正措施;

b)对识别出的潜在不符合风险控制措施的问题的预防措施。

2)在开展以下措施时,应考虑安全经验教训:

a)纠正措施;

b)预防措施。

3)运营人应对各个调查发现的问题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

4)运营人应确定轻重缓急并及时实施纠正措施。

5)运营人应确定轻重缓急并及时实施预防措施。

6)应依据已建立的记录管理办法,对预防纠正措施实施状况进行记录并保存。

6.7管理评审

1)总经理应对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定期评审,包括:

a)风险管理的输出(本要求第5部分);

b)安全保证的输出(本要求第6部分);

c)经验教训(本要求第7.5条)。

2)管理评审应包括评价并确定运营人以下方面的改进需求,包括:

a)运行过程;

b)安全管理体系。

6.8持续改进

运营人应通过使用安全政策、目标、审计结果、数据分析、预防纠正措施、管理评审等,持续改进安全管理体系和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7.安全促进

7.1安全文化

总经理应通过以下方式,积极改进安全文化:

1)向全体员工发布高层管理者安全方面的承诺;

2)高层管理者履行安全管理体系承诺的明显案例;

3)安全职责的有效沟通;

4)与全体员工就安全政策、目标、标准和绩效进行清晰、定期的沟通;

5)有效的为报告人保密的员工安全报告和反馈系统;

6)使用可供相关人员进行有效查找信息的安全信息系统;

7)配置实施和保持安全管理体系所必要的资源。

7.2沟通与意识

1)适当时,运营人应向员工沟通安全管理体系输出。

2)运营人应依据法律法规或协议的要求,向监察机构提供获得其安全管理体系输出的渠道。

7.3人员能力要求

1)运营人应将本要求4.5.3条中岗位的人员能力要求形成文件。

2)运营人应确保本要求4.5.3条中岗位的人员符合能力要求。

7.4培训

应针对本要求4.5.3条中岗位的人员进行培训。

1)培训应包括:

a)初始培训;

b)复训。

2)员工应接受与他们的下列方面相对应的培训:

a)责任的等级;

b)对运营人的产品或服务的安全影响。

3)为保证培训的有效性,培训应:

a)定期评审;

b)适用时更新。

7.5安全经验教训

1)运营人应整理安全经验教训。

2)安全经验教训应被用于促进安全的持续改进。

3)运营人应沟通安全经验教训。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

好好学习社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