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复旦大学传播学考研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6258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5.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997复旦大学传播学考研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1997复旦大学传播学考研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1997复旦大学传播学考研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1997复旦大学传播学考研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1997复旦大学传播学考研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1997复旦大学传播学考研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1997复旦大学传播学考研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1997复旦大学传播学考研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1997复旦大学传播学考研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1997复旦大学传播学考研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1997复旦大学传播学考研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1997复旦大学传播学考研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1997复旦大学传播学考研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1997复旦大学传播学考研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1997复旦大学传播学考研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1997复旦大学传播学考研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1997复旦大学传播学考研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1997复旦大学传播学考研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1997复旦大学传播学考研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1997复旦大学传播学考研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997复旦大学传播学考研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997复旦大学传播学考研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97复旦大学传播学考研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997复旦大学传播学考研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四、综合题

超女”、“快男”比赛如何大笔营利,有公司称只要给10万保证进前20强,给20万保证进10强。

广电总局叫停“第一次心动”、《红问号》,观众对此拍手叫好,称早就该停了,“娱乐至死”。

用传媒经济学及其他学科的有关理论,对材料进行分析,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一次心动”被停了!

用传媒经济学方面的理论,对材料进行分析,并发表自己看法

材料的意思,主要是传媒产品的特性以及导致的负面外部性,然后政府管制市场失灵之类的

2007年新闻传播学基础试题

一、名词解释(5分*8)

1.新闻本源

2.“第四种权利”

3.受众

4.新闻体制

5.创新扩散理论

6.《知新报》

7.《修正报纸条例》

8.《大众生活》

二、简答题(15分*3)

1、简述新闻传媒与社会舆论之关系。

2、简述什么是客观性报道和其原则,以及客观性报道对我国新闻媒介的实践意义。

3、简述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的三个重点。

三、论述题(第一道30分,第二道35分)

1、简述《申报》的发展历程,并评价其在我国新闻事业史上的历史地位?

2、什么是新闻事业的双重属性?

结合我国新闻传媒业的资本运营,谈谈其对我国新闻事业的影响?

2007年新闻传播学实务

一、名词解释(5×

5=25分)

1、规模经济

2、非赢利组织

3、窗口化策略

4、富媒体

5、公共商品

二、简答题(10×

2=20分)

1、简述企业内部有效的双向传播

2、简述数字技术运用于传输领域,对广播电视运营的影响

三、论述题(20×

3=60分)

1、从公共关系的实践出发,谈谈对传播扩散理论的分析,理解

2、你是如何看待网络报纸的,及你对其前景的理解

「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没有固定的答案,这对考生来说是一件好事。

考生可以把自己对问题的真实看法表达出来。

随着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报社办起了网络报纸,一方面顺应市场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探寻新的发展出路。

对网络报纸的认识可谓众说纷纭,而对其前景的判断也是各执一词。

不管从哪个角度分析,都要遵循传媒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各种探讨,都是有益的。

  「参考答案」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Internet技术的发展,传统媒介对Internet的兴趣愈来愈浓厚,对它的利用也日益增加。

报纸上网就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式。

随着网络报纸的实践,人们逐渐加深了对网络报纸的认识,许多网络报纸开始从办报思路、内容及形式等多方面进行探索,试图创造出与传统印刷报纸不同的全新的网络报纸形式。

但是从整体上来说,目前人们还没有对网络报纸与印刷报纸的关系以及网络报纸在网络中应有的地位与功能形成一致的认识,网络报纸的编辑工作也还没有进行系统的理论探索。

因此,在实践中也只能是各自为阵,摸着石头过河。

  早期的网络报纸的形成,是传统印刷报纸在因特网上建立自己的网站,将印刷版直接搬上网络。

除了版面的设计无法沿袭印刷报纸版面外,其内容基本上与母报没有区别。

这种网络报纸所起到的作用主要是扩大传统媒体的读者范围,提高其知名度与国际影响力。

但它还没有充分发挥网络传播的优势,设计比较单调死板。

  中期的网络报纸已开始自觉地利用网络传播的特点来进行内容与形式的取舍。

因此,这时的网络报纸在内容上已与其印刷版有了较大区别,例如《今日美国》,它的网络版上有80%左右的内容是其母报没有的。

同样,31%的美国上网的报纸与杂志,其网络版的内容中有半数以上是原印刷版所没有的。

新增加的内容主要是针对网络读者对象的特点和利用网络优势开设的新的服务项目。

从形式上看,网络报纸的设计开始注重网络传播的特点,例如,注重追求时效性,开始建立有关的数据库,对关键字或有关背景建立超链接,以方便读者查阅相关信息。

目前网上存在的大多数报纸都处于这一阶段。

  第三个阶段,是网络报纸进一步发展的阶段。

一方面,它完全摆脱编辑传统报纸时的思维方式与制作方式的影响,成为专门为网络制作的新闻站点。

这时称其为网络报纸也许不再名符其实,因为它已综合了多种媒体形式,即声音、图像、影像、动画等。

另一方面,它的功能也将不再局限于报纸的传统功能,而会向着信息的深度加工处理发展,像ICP(Internet内容提供商)一样,成为一个综合性的信息服务者,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商业、娱乐、网上社区等等其它产业或服务手段。

现在已在一些报纸开始了这方面的努力,如《人民日报》。

  网络报纸是从传统印刷报纸中衍生出来的。

无论未来网络传播是否会代替传统媒介,在现阶段,传统报纸上网的目的都不是为自己培养掘墓人,而是要在网络上为自己开辟一块新战场,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扩大影响力、提高竞争力,也就是说,报纸现阶段的网络版是作为传统印刷版的一个补充手段出现的。

报纸的版面空间有限,限制了报纸可容纳信息的数量,不少网络爱好者是在电视媒体中成长起来的,他们的行为方式受电视媒体的影响更大,印刷报纸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相对来说不是很重要。

3、政府应该在什么情况下对市场失灵的现象进行干预,以及在干预时应注意的问题

四综合题(45分)

默多克于2006年11月12日离开其全资公司星空卫视设在上海的办事处,前往北京拜见了中央政治局常委刘琪,刘云山.接着与中国移动董事长(谁谁不重要)一起举办新闻发布会,表示一起合作开发无线增殖服务.不单此,,默多克还将自己的凤凰卫视的19%股权交于中国移动,自己则退居第三位.另外他高聘了前微软大中华去总裁高耀群担任默的什么什么公司的总裁,与前任CEO不同的是高耀群没有媒体管理的经验,但却有IT和投资界的背景

默多克以美元5.6亿收购了美国最大的交友网MYSPACE,并打算打造中文版的MYSPACE

请根据扩张优势理论谈谈默多克的战略的动因、策略和前景。

2006年新闻传播学基础试题

一、名词解释(4题×

5分,共20分)

1、《钦定报律》

——1908年3月,清廷颁布《大清报律》,对报刊创办及禁载事项进行了严格规定。

1910年,清政府民政部对其进行修订,1911年1月改名为《钦定报律》,共有38章,另有四个附件,保存了原《报律》的主要内容。

它规定:

报纸创办实行注册加保证金制,实行市前检查制;

禁止登诋毁宫廷、政体、扰乱治安的言论;

禁止刊未经发布的谕旨、奏章;

在国外出版者违反上述规定由海关没收销毁。

2、新闻选择

——新闻选择就是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实加以鉴别,选出新闻媒介值得传播的事实。

它仅仅是对事实的选择,使新闻学全部知识、新闻工作经验和其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新闻选择的标准有四个:

新闻定义、新闻价值、宣传价值和新闻法规。

3、传播模式

——所谓传播模式,就是一种旨在再现现实的传播理论的简化形式。

传统的线性模式,如拉斯韦尔的5W(who-sayswhat-inwhatchannel-towhom-withwhateffects)和申农、韦弗的信息论模式都认为,传播就是信息的单向流动。

后来,德弗勒的控制论模式和奥斯古德—施拉姆的控制论模式引入了反馈的概念,认为传播是一个双向性、循环性的过程。

再后来,赖利夫妇的社会系统模式和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模式,把传播现象放到更加宏大的社会环境中去考察,指出了社会系统对传播的影响和作用。

可见,传播模式是随着传播实践的不断发展而趋向完善,并对传播理论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奥斯邦

——1931年1月,上海“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开播,是中国境内的第一座广播电台。

它由美国商人奥斯邦创办,呼号为XRO,发射功率为50瓦。

播出内容有《大公报》提供的新闻,主要播放娱乐节目。

因未经北洋政府登记批准,于同年4月停办。

二、简答题(3题×

20分,共60分)

1、简述我国新闻媒介的运行模式及其理论依据。

  答:

当前,我国新闻媒介的运作模式主要是“事业性质,企业管理”,即新闻事业的性质决定它不能像一般企业那样可以自由出入市场,可以作为“无主观企业”,可以自定方针,而必须服从党和政府领导。

但在管理上采取企业方法,新闻媒介是独立法人,在经济上必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纳税。

或者说新闻媒介在政治上必须恪守党性原则,在经济上必须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则运行。

其依据主要是我国新闻媒介的性质和新闻事业的体制。

在我国,新闻媒介既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又是人民的喉舌。

具有“双重属性”,即新闻事业具有形而上的上层建筑属性和形而下的信息产业属性。

在新闻事业得体制上,我国采用完全国有的有限商业运作体制。

在这种体制之下,电视台的所有权完全属于国有,电视台是党和政府的宣传机构,即党和政府的喉舌。

电视台义不容辞地承担着宣传党和政府的重大理论、方针、政策的职责。

在满足其社会效益的同时,广播电视台可以进行有限的商业经营,开始按照市场的规律进行运作。

2、试论美国“议程设置”和我国“舆论导向”之不同。

上世纪70年代,美国传播学者麦克姆斯和肖提出了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认为传播媒介报道的重点与受众脑海中的重要题材之间高度相关;

媒介所强化报道的题材与事件,会引起人们的重视。

即大众传媒有建构社会现实的功能。

议程设置研究在知晓层面上肯定了媒介的效果,从而为效果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地。

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物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舆论导向”是我国新闻媒介所肩负的特殊任务,即新闻媒介要坚持社会主义立场,积极引导社会舆论使之健康发展。

两者主要有以下几点不同:

第一、从性质上看,前者是新闻媒介对新闻信息的优先次序进行设置,以引导受众对信息重要性的认知,其性质是中性的;

而舆论引导是我国媒体对公众舆论所进行的积极的引导,强调必须是正确引导。

第二、从载体上看,前者是着眼于信息,期望通过对信息进行排序来影响人们的认知;

后者则是着眼于舆论,通过采用新闻、评论等方式引导社会舆论,以影响人们的态度。

第三、从渠道上看,前者主要是通过新闻来实现事实的选择和呈现,后者除了通过新闻外,更主要的是依靠评论等形式,表明鲜明的观点。

3、简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确立的中共党报理论的基本内容。

1942年以《解放日报》改版为代表的新闻改革为我党新闻思想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解放日报》以社论的形式发表了《党与党报》、《政治与技术》、《本报创刊一千期》、《提高一步》和陆定一的《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等文章,从新闻的定义和本源、新闻事业的性质和体制、报纸的功能和办报的方针等方面全面阐释了党报理论。

一是批判了“同人办报”的观点,树立了“全党办报”的思想和方针,党报是党的一个工作部门,必须服从党的领导;

二是批判了记者是“无冕之王”的资产阶级记者观,树立了记者是“人民公仆”的记者观;

三是批判了“技术第一,政治第二”的观点,树立了“政治第一,技术第二”的原则。

四是确立了唯物主义新闻观,认为新闻的本源是事实,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

五是明确了报纸的功能就是迅速及时地传达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并报告人民群众的想法和建议。

另外,新闻改革加强了党的新闻队伍的建设,经过整风,提高了新闻工作者对世界观改造的自觉性,主动与工农兵结合,形成了一支团结战斗、朝气蓬勃的无产阶级新闻队伍。

三、论述题(2题×

35分,共70分)

1、“食品安全”是近年来的报道热点,比如金华毒火腿事件、阜阳婴儿奶粉事件、“苏丹红”事件、啤酒甲醛事件等等。

请选择其中两个(或两个以上)个案,运用新闻传播学理论对媒介报道做对比分析,并阐述你对大众媒介的社会角色、社会责任的认识。

“记者就像站在船头的瞭望者一样,随时监视着海上的风浪。

”普利策的这句名言不仅仅是一种新闻理想的表达,更是新闻媒介社会责任的真实写照,即新闻媒介有监督社会、预警危机的责任和功能。

新闻媒介的本职是提供信息,检测环境,但新闻媒介不是一个信息提供的机器,它要有自己的社会责任感,要有自己的良知和追求,要有自己的立场和敏锐。

尤其是处在社会转型期中的我国新闻媒介,除了为大众提供信息之外,更重要的是监测社会的变化,及时对潜藏的危机进行预警。

食品安全是关乎民众生命的大事,亦是人民生活中时时刻刻都离不开的一个领域。

安徽假奶粉事件中,商家为了敛财不惜造假欺骗群众,但更令人气愤地是当地的有关政府部门对这种造假视若无睹,甚至进行庇护。

这背后的利益勾结即透露出对食品监管制度的缺失和漏洞,更透露出政府有关工作人员对人民生命的漠然。

媒介的介入终于使事情慢慢浮出水面,但在展现受害者的无辜和惨状的同时,更应该追问和深思的是造成这种悲剧的原因何在。

媒介不应成为统管一切的“县官”,也不应成为主持公道的“包青天”,但媒介可以负责任地利用人民的信任来展现真相,质问政府。

“苏丹红”事件再次展现了媒介的监督功能,一般民众很难觉察食品安全的隐患,相关商家为了自身的利益又会极力掩盖,唯有政府和媒介有能力更有责任扛起维护人民生命生活安全的大旗,向那些企图以牺牲民众安全来换取商业利益的商家发起质问。

也许媒介不能直接促成事件的解决或危机的消除,但媒介的重要责任和功能就在于告知公众真相,唤起公众对公共问题的关注,对公权力的质疑。

综上所述,新闻媒介是我们这个社会中的监督者和瞭望者,它就像一个探照灯一样将光明照向任何黑暗的角落。

食品安全是一个永恒的问题,新闻媒介固然可以呐喊,可以追问,可以去探寻真相,但作为人民所重托的政府,更应有所作为。

2、试述中国近代报业(自1815年至1911年)发展的基本脉络,并举出各个发展阶段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报刊。

  答:

自1815年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诞生至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中国报业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外报在华崛起。

中国近代报纸起源于外国传教士在华的办报活动,1815年,《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在马六甲创办,成为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

1833年,《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载广州创办,成为中国境内的第一家中文近代报刊。

另外,像《万国公报》、《申报》等著名商业性报纸也纷纷诞生。

在此期间,外报在华逐渐崛起,其办报思想都有明确的宗旨;

办报目的主要是传递教义,宣传西方文明;

在机构设置、专业分工、版式和内容上都与中国古代的邸报有着本职区别,初具中国近代报刊的雏形。

虽然他们为日后帝国主义的侵华行动作了思想上的准备,但客观上也为中国近代报刊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第二阶段,国人办报的开端。

以王韬、郑观应、洪仁玕等为代表的中国有识之士不忍看到中国报业为外人所掌控,开始提出一系列办报思想,并付诸一定的行动。

最有名的就是王韬的《循环日报》,它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

全国一些大城市和省会城市也开始创办报刊,品种众多。

此间,办报的主要目的是运用报刊宣传变法自强,介绍新知识,发挥了一定的启蒙作用,打破了外报一统天下的局面。

第三阶段,第一次国人办报**的兴起。

随着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倡导变法图强,报刊也成为他们的一个主要工具。

有代表性的是康有为的《万国公报》(后改为《中外纪闻》)、梁启超的《时务报》、《清议报》《新民丛刊》、谭嗣同的《湘报》等。

政党报刊开始兴起,报刊不仅仅是启发民众的工具,还是宣传维新派变法思想的主要阵地。

此间,中国近代报刊思想渐趋成熟,提出了一系列近代报刊观念,如梁启超的“喉舌论”、报刊的两大功能、办报的四个标准、关于舆论的论述等等,为后来的中国报刊也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另外,报刊文风也大有不同,“时务体”的风行开创了近代中文报刊问题的变革。

第四阶段,第二次国人办报**的兴起。

期间,以《中国日报》、《民报》、“竖三民”报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报纸也开始兴起,他们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报纸围绕中国的出路进行了声势浩大的论战,有力地推动了民众的思想解放,为辛亥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和群众基础。

期间,政党报刊走向成熟;

政论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办报地区、读者对象逐渐扩大;

以革命文艺作品味主的报纸副刊开始增多。

2006年新闻传播学实务

1、范围经济

2、媒体斜向扩张

3、艾维"

4、阿瑟"

W"

佩奇原则

5、NII计划

二、简答题(3×

10=30)

1、数字传输方式对平面传媒发行有哪些影响?

2、在中国实施杂志细分战略,应注意哪些问题?

3、什么是公共关系的开放式系统模式?

三、论述题(2×

25=50)

1、试从传播学角度,阐述当代发达国家传媒所有权集中的问题。

2、在公共关系活动中,应如何与媒介建立良好关系?

试结合实例论述。

四、综合题(1×

50=50)

请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公安部等部委开展手机违法短信息治理工作

据新华社日前报道,公安部、信息产业部、中国银行业监督委员会联合发出通知决定,从2005年11月1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开展手机违法短信息治理工作。

这次手机违法短信息治理工作的重点是广大人民群众接触多、影响大、反映强烈的违法发送手机短信息的行为,具体包括假冒银行或银联名义发送手机违法短信息进行诈骗或者敲诈勒索公私财物的;

散步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内容或者教唆犯罪、传授犯罪方法的;

非法销售枪支、弹药、爆炸物、走私车、毒品、迷魂药、淫秽物品、假钞、假发票或者明知是犯罪所得脏物的;

发布假中奖、假婚介、假招聘,或者引诱、介绍他人卖淫嫖娼的;

多次发送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以及含有其他违法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禁止性规定的内容的。

公安部、信息产业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要求,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举报电话喝举报网站,积极发动群众,即使获取利用手机违法短信息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线索。

由公安机关110报警服务台直接受理群众对手机违法短信息的举报,对其中涉嫌违法犯罪的线索要坚决依法查处,并根据情况通过有关部门对涉案手机停止服务;

对涉案银行帐户予以冻结,同时依据违法犯罪行为的性质、情节及造成的社会危害程度,依法追究有关涉案人员的责任。

(摘自新华网)

问题一:

你认为整治违法短信的难点在哪里?

对于如何整理有害短信,你有什么建议?

(20分)

问题二:

结合我国当前实际,以网络及多媒体时代的传播伦理建设为主题,撰写一篇评论。

(不少于800字)(30分)

2005年新闻传播学基础试题与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信息

【参考答案】

作为一个科学概念,信息最早出现于通信领域。

信息科学认为,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它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而是对物质系统运动状态的表述。

信息能够有效地消除熵,通过掌握信息,人们可以减少或消除对某事物的不确定性。

一般而言,信息可以分为三类,即物理信息、生物信息和社会信息。

其中的社会信息,是指余人的社会活动相关的一切信息。

新闻传播的信息属于社会信息的范畴。

2、舆论

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对社会发展及有关事态的进程产生影响,其中混杂着理智和非理智的成分。

通过意见评价的方式,以特定的价值观念、意愿和理想这些主体的“内在尺度”干预现实,影响社会生活,是舆论的基本功能。

3、《大清报律》

光绪三十三年(1907)十二月十三日,清政府颁布《大清报律》。

该报律是由清商部、民政部、巡警部和法部共同起草,经宪政编查馆议复后,奉旨颁行的。

早在光绪三十二年(1906),清商部、巡警部等部门就曾拟定了《大清印刷物专律》和《报章应守规则》,对有反清倾向的报纸、杂志的出版加以限制。

《大清报律》共有四十五款,其中主要规定为:

报纸创办前必须向有关机关办理登记手续,并交纳保证金;

每期出版前必须送交地方行政机关或警察机关审查;

禁止刊载“诋毁宫庭”、“淆乱政休”、“扰乱公安”的言论,违者“永远禁止发行”;

禁止刊载“未经官报、阁钞发布的谕旨章奏”,违者处两年以下徒刑及二百元以下罚款;

国外出版的报刊违反上述规定者禁止入境,出海关没收后入官销毁。

4、《中国报学史》

我国著名报学家、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戈公振先生的《中国报学史》,是一部研究新闻学和我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的开山名著,国内外新闻界誉之为中国首部新闻史学权威著作。

该书于1927年11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曾多次重印,日本学者小林保将该书译成日文在日本出版。

《中国报学史》首次全面、系统地叙述了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历史,被公认为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奠基之作,对后世新闻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5、《我们关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

1943年9月1日,陆定一在《解放日报》上发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

这篇文献论述了两个方面的问题,即“新闻的本源”和“新闻如何能真实”。

《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从哲学根本观点上划清了唯物主义新闻观和唯心主义新闻观的界限,明确指出:

“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的本源是事实”。

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

因此,唯物主义的新闻工作者必须尊重事实。

该文对其后的中国新闻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谈谈你对新闻娱乐化的理解。

(1)新闻娱乐化的表现:

在内容上偏向软新闻或尽力使硬性新闻软化,即所谓“硬新闻软着陆”。

娱乐性节目比例大量增加,严肃新闻节目的比例下降,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

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

三点特征:

一是内容上注重软性新闻,二是着力挖掘硬新闻中的娱乐性因素,三是形式上强调吸引力。

(2)成因:

社会转型期的躁动、激烈的市场竞争、利润最大化的追求、媒体职业道德的缺失、受众的心理需求、跨文化传播的冲击。

(3)评价:

从新闻的传播功能角度来看,新闻娱乐化是对新闻娱乐功能的异化,即:

它扩张了娱乐性在整个媒介新闻中的地位,放大了新闻的人情味、趣味性因素,因而偏离了新闻娱乐功能的初衷。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新闻娱乐化充分迎合受众的心理需求,它是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机制的产物。

但是新闻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与人类生存关系密切的信息。

这并不排斥新闻事业的其他功能,比如教育功能、娱乐功能,但它们不是主要功能。

新闻娱乐化如果过分地强调了新闻的娱乐功能,那么娱乐功能的过分张显必然会影响到其他功能的发挥,如果新闻仅仅成为人们娱乐的工具的话,新闻无疑就走入了歧途。

应该承认,市场经济初期新闻娱乐化的某些作法有其合理性,它在一定程度上使新闻媒介走向市场、走向大众,贴近生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传媒。

但物极必反,新闻事业的发展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

如果对当前新闻娱乐化日益泛滥的现象不加防范,听之任之,则新闻很容易走向低俗化,甚至成为垃圾文化。

2、分析新闻传播的社会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