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施工图说明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6317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80.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标准施工图说明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标准施工图说明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标准施工图说明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标准施工图说明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标准施工图说明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标准施工图说明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标准施工图说明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标准施工图说明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标准施工图说明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标准施工图说明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标准施工图说明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标准施工图说明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标准施工图说明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标准施工图说明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标准施工图说明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标准施工图说明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标准施工图说明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标准施工图说明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标准施工图说明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标准施工图说明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标准施工图说明文档格式.docx

《标准施工图说明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标准施工图说明文档格式.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标准施工图说明文档格式.docx

2

0.5/0.75

0.75×

紧急停车带

13.00

/

车型横洞

4.5

人行横洞

2.0

2.5

图1-1隧道主洞建筑限界

1.4隧道规模

本合同段共有隧道两座,详细规模见表1-2。

表1-2隧道长度、桩号一览表

隧道名称

起止桩号

隧道长度

(m)

谢家梁隧道

左洞

ZK123+190~ZK124+465

1275

分离式隧道

右洞

YK123+197~YK124+491

1294

1.5设计重要执行和参照规范、规程和资料

1.5.1重要执行规范规程

(1)《公路工程技术原则》(JTGB01-)

(2)《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

(3)《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JTJ026.1-1999)

(4)《公路水泥混凝士路面设计规范》(JTGD40-)

(5)《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

(6)《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7)《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F60-)

(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

(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10)《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

(11)《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原则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某些)

(13)《公路工程质量检查评估原则》(JTGF80/1-)

(1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

(15)《四川省桃园至巴中高速公路初步设计文献》

(16)本合同段隧道《工程地质详勘报告》

(17)交通部7月3日颁发《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献编制办法》(交公路发〔〕358号)

(18)其他现行公路及其隧道工程原则、规范、规程;

1.5.2重要参照规范规程和手册

(1)《隧道》铁路工程设计技术手册;

(2)《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TB10108-);

(3)《锚固与注浆技术手册》(主编:

梁炯鋆)。

1.6对关于公路隧道强制性条文执行状况

1)《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中强制性条文共有5条(涉及第6.6.1条、第6.6.2条、第6.7.2条、第7.9.1条、第12.2.6条),本隧道涉及到4条(涉及第6.6.1条、第6.6.2条、第6.7.2条、第7.9.1条),已按条文有关规定执行。

2)《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中强制性条文共有8条(涉及第3.1.4条、第5.2.2条、第5.2.3条、第5.3.2条、第5.4.6条、第6.2.2条、第6.3.1条、第6.4.1条),本隧道涉及到3条(涉及第3.1.4条、第5.4.6条、第6.4.1条),已按条文有关规定执行。

3)《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中强制性条文共有13条(涉及第1.0.4条、第1.0.6条、第1.0.7条、第3.1.2条、第3.1.4条、第4.1.4条、第4.1.5条、第4.1.6条、第4.1.7条、第4.1.8条、第5.2.1条、第5.3.3条、第5.3.6条),本隧道涉及到5条(涉及第1.0.4条、第1.0.7条、第5.2.1条、第5.3.3条、第5.3.6条),已按条文规定内容执行。

4)《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中强制性条文共有12条(涉及第1.0.3条、第1.0.5条、第1.0.6条、第1.0.7条、第3.1.1条、第3.1.3条、第7.1.2条、第8.1.2条、第10.1.1条、第15.1.1条、第15.1.2条、第16.1.1条),本隧道12条所有涉及,已按条文规定内容执行。

5)《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JTJ026.1-1999中强制性条文共有8条(涉及第1.0.10条、第3.2.3条、第3.6.2条、第3.6.3条、第3.8.1条、第3.9.4条、第4.9.1条、第4.9.4条),本文献涉及到8条,已按条文规定内容执行。

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中强制性条文共有1条(第3.0.6条),本隧道涉及到1条,已按条文规定内容执行。

1.7对初步设计文献审查会专家组某些征询意见执行状况

1)宜补充明洞外贴式防水层,明洞外贴式防水层可采用无纺布+防水板+无纺布。

执行状况:

批准补充明洞外贴式防水层。

2)洞口复合式路面长度宜取400m。

批准洞口复合式路面长度取400m其中1500m如下隧道所有采用复合式路面,1500m以上隧道进口采400m采用复合式路面。

3)隧道内壁装饰建议由洞口300m改为400m。

批准洞口300m改为400m。

2隧道工程地质条件简述

2.1自然地理条件

2.1.1地形地貌

谢家梁隧道隧址区为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地形,为深谷梁状山地貌。

隧址区最高点为谢家梁山脊,海拔标高700m,山体大体呈东西向展布,隧道进、出口段为深谷。

隧址区最低点巴河水面,海拔标高为369m,相对高差达331m。

地形地貌受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控制,泥质岩段多形成谷地或宽缓剥蚀槽状地形,砂岩段常形成鳍脊陡坡、悬崖。

区内自然斜坡坡角普通25°

~50°

区内植被茂密,沟谷深切。

场地斜坡表层多为粉质粘土,出口段斜坡可见块石零星分布,山体基岩大片出露,在谷地、缓坡一带垦有水田、旱地,农舍多沿谷底溪沟分布。

2.1.2气象

据巴中市气象台和所属县级气象站近年观测资料,测区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冬暖夏热特性。

近年平均气温16℃,最热为7月,均温26.6℃~27.4℃,极端最高气温达40.3℃,最冷为1月,极端最低气温达-6.2℃;

近年年均降雨量为1100mm(丘陵)~1160mm(低山),降水集中在6~9月。

温湿季风环境利于植物生长和岩土物理风化。

2.1.3水文

隧址区位于巴河西岸丘陵地貌区,地势西高东低,地形高差较大,地面坡度较大,冲沟较发育,大气降雨经坡面汇入冲沟排泄到长江中。

隧址区内无长流溪沟,地表水体重要为进出口前季节性溪沟,勘察时实测流量2.23~3.52L/s,旱季常断流。

区内地形坡度较大,地表水排泄畅通,地下水补充较困难,地下水贫乏。

隧址区水文地质条件简朴。

2.2地层岩性

项目区地层属“四川盆地川北通江社区”区划,只出露有上侏罗统和下白垩统地层。

岩性较为单一,重要为河湖相沉积砂、泥岩。

地表上覆坡残积(Q4dl+el)粉质粘土。

隧址区重要发育地层较为单一,为白垩系下统白龙组(K1b)、苍溪组(K1c)地层,岩性重要为青灰色、砖红色中至厚层状砂岩、紫红、黄灰色薄至中厚层状砂质泥岩、钙质粉(细)砂岩及泥岩。

区内砂泥岩地层普遍含钙质,多为泥质、钙泥质胶结。

由于区内地层组段厚度较大(普通不不大于300m),岩层倾角较缓,区域上地层组段划分不能满足工程规定。

为此,本次勘查工作对区内地层组段根据岩性段作进一步划分。

详细划分原则是:

在地层组段基本上根据岩性再进一步划分岩性段,普通单层厚度不不大于10m岩性段均作单独划分。

如K1j1则表达白垩系下统剑门关组第一岩性段,其他岩性段表达办法与此相似。

现由新至老将各层分述如下:

(1)坡残积层(Q4dl+el):

分布于缓坡,沟床,以及地形低洼地带,多开垦为田地。

粉质粘土:

棕红色,稍湿-干燥,硬塑~可塑,岩芯呈短柱状,能直立,手捻具滑感,能搓成3~5mm土条。

含约10%小块石、角砾,颗粒母岩成分为强风化砂、泥岩。

顶部0-0.2m处含少量植物根系。

据地质调查及钻孔揭露,土层厚0.5~7.6m。

(2)剑门关组第二段第二亚段(Kj2-2)

剑门关组第二段第二亚段(Kj2-2)为剑门关组上部泥质岩段,厚度60~120m,岩性以棕红色薄至中厚层状泥岩为主,夹有砂质泥岩,泥质砂岩、砂岩等,砂岩厚度小,普通不大于5米。

(3)剑门关组第二段第一亚段(Kj2-1)

剑门关组第二段第一亚段(Kj2-1)为剑门关组砂质岩段,厚度约为40-100m。

岩性以由青灰色厚层~巨厚层状细至中粒砂岩为主,夹棕红色薄至中层状泥岩、砂质泥岩构成。

砂岩重要由长石、岩屑、石英及云母等矿物成分构成,以泥质胶结为主,偶见铁质、钙质胶结,泥岩、砂质泥岩含少量钙质。

(4)剑门关组第一段第二亚段(Kj1-2)

剑门关组第一段第二亚段(Kj1-2)为剑门关组下部泥质岩段,厚度70~90m,岩性以棕红色薄至中厚层状泥岩为主,夹有砂质泥岩,泥质砂岩、砂岩等,砂岩厚度小,普通不大于5米。

(5)剑门关组第一段第一亚段(Kj1-1)

剑门关组一段第一亚段(Kj1-1)为剑门关组第一岩性段,厚度约为60-130m。

据区域资料,剑门关组泥岩中偶含膏盐(本次勘查中未见)。

强风化(W3)砂岩厚约3~5m;

强风化(W3)泥岩厚约5~7m。

(6)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二段第二亚段(J3p2-2)

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二段第二亚段(J3p2-2),该段厚度362~651m。

岩性为紫红色薄至中厚层状泥岩、砂质泥岩夹粉砂岩、青灰色细砂岩,强风化(W3)砂岩厚约3~5m;

2.3地质构造和地震

隧址区位于南阳场背斜北翼,新华向斜南翼,属单斜构造。

岩层总体倾向为286~296°

,走向16~26°

,倾角5~15°

,产状稳定,变化小,未见次级褶皱和断层,构造简朴。

隧址区岩层节理规律性明显,重要发育三组构造节理:

①J1组节理走向55~65°

,倾向325~335°

,倾角65~75°

②J2组节理走向20°

,倾向290°

,倾角70~80°

③J3组节理走向330~340°

,倾向60~70°

,倾角75~85°

J1、J3为区内优势节理,两组节理构成一对X节理组,节理面紧闭~微张,较平直,延伸长度1~5m,节理间距泥质岩0.1~0.8m,砂岩0.5~1.5m,体积节理数泥质岩JV为15~20条/m3,砂岩JV为2~6条/m3。

场地区位于川北部弱震区,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区域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地震基本裂度为Ⅵ度,动反映谱特性周期0.35s,场地区域稳定性较好。

2.4水文地质

隧道穿越地层较为单一,为剑门关组一段第一亚段(Kj1-1)砂质岩地层。

依照隧址区地层岩性、地下水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和水力特性,可将隧址区地下水类型划分为:

松散层孔隙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两种类型。

(1)松散层孔隙水

零星分布于隧址区内沟槽、斜坡等地势低洼处第四系坡残积层中,松散层孔隙水重要接受大气降雨补给,为透水层,富水性差,水量贫乏,对隧道影响较小。

(2)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

广泛分布于隧址区剑门关组地层(Kj)砂岩地层中,由于剑门关组(Kj)地层自身是由含水层(砂岩)为主和相对隔水层(泥岩)为辅互相迭置构成。

凡岩层有一定倾角,构成径流条件时,地下水往往具备承压性质。

区内构造简朴,节理裂隙较为发育,地表多以风化节理裂隙为主,随岩体埋深增长,其完整性逐渐变好,重要接受大气降雨入渗补给及上覆含水层补给,并赋存于岩体孔隙和裂隙网络中。

由于地层中夹泥质岩类相对隔水层,使地下水补给量受到了限制,渗流排泄能力差,地下水露头及涌水量有限,流量普通为0.01~0.1L/s,具分散出露,沿沟汇集成溪特点,含水岩组富水性属弱富水~中档。

依照初勘阶段所采集地表水及地下水水质分析:

区内地表水和地下水为HCO3~C型水,地表水PH值8.15,矿化度295mg/L;

PH值7.49~7.88,矿化度325.27~350.07mg/L;

地表水、地下水均无侵蚀性CO2存在,对混凝土无腐蚀性。

2.5重要工程地质问题

隧址区未见泥石流、滑坡等其她不良地质现象及特殊性岩土。

2.6围岩级别划分

按照《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规定围岩分级办法,同步参照《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中关于规定,综合考虑隧道工程地质条件,重要是岩性特性及组合,岩层产状,裂隙发育及风化状况,岩体构造结合钻孔岩芯采用率、Vp、Kv、RQD、BQ、[BQ]指标,岩体物理力学指标及水文地质状况。

依照隧址区围岩实测物理力学指标,结合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附录F“各类围岩物理力学指标”,给定出本隧道围岩力学指标建议值,见表2-1。

隧道围岩级别长度详见隧道(地质)纵断面设计图。

表2-1围岩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

围岩级别

天然密度

(g/cm3)

弹性模量

(GPa)

泊松比

饱和抗压强度

(MPa)

内摩擦角

φ(°

粘聚力

C(MPas)

基底摩擦系数

容许承载能力

(KPa)

泥质岩

2.51

5

0.25

8.0~9.0

29.72

0.26

0.5

600~700

7.08

0.24

9.74

0.55

700~800

砂岩

2.60

16.40

0.19

37.20

31.56

0.70

0.62

1000~1500

2.7隧道工程地质评价

2.7.1隧道洞口稳定性评价

(1)隧道洞口段

谢家梁隧道入口端无不良地质体发育,坡面表层局部有厚约0~2m第四系坡残积层,基岩出露,岩性以砂岩为主偶夹薄层泥岩,泥岩厚度普通不大于5m,但影响范畴长。

岩层走向与隧道走向大角度相交。

斜坡坡体整体稳定,但受风化影响在陡坎处常用有落石,影响范畴10~50米。

该段岩石埋藏浅,且洞顶与上覆岩层(Kj1-2)泥岩厚度2~4m,层面结合普通。

此外受风化影响明显,风化节理、裂隙发育,岩体强风化段构造松散,围岩易垮塌,侧壁经常有小垮塌。

洞身潮湿、滴水。

属Ⅳ级围岩。

(2)隧道洞口段

谢家梁隧道出口斜坡坡体整体稳定。

地形等高线与隧道轴线大体呈30~50°

相交。

基岩为白垩系剑门关组(K1j1-1)砂岩,夹薄层泥岩。

该段岩石埋藏浅,受风化影响明显,风化节理、裂隙发育,岩体强风化段构造松散,围岩易垮塌,侧壁经常有小垮塌。

在出口处夹有泥岩薄层,致使砂岩岩体凌空形成危岩。

2.7.1隧道洞身稳定性评价

2.8隧道用水量预测评价

3隧道土建设计

3.1隧道平、纵面设计

隧道平面布置受路线总体方案控制,同步充分考虑隧址区工程地址条件,特别是隧道进出口地形、地质条件以及两端接线状况和工程造价等因素。

隧道纵面线形设计综合考虑了地形、地质条件、通风、排水、施工及隧道两端接线条件。

隧道平、纵指标见表2-2。

3.2横通道和洞外联系道

依照《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规定,为以便左右隧道洞内联系、维护管理以便和发生事故时救援与逃生,隧道设立了横通道。

当隧道发生火灾等事故时,左右洞互为救援和逃生通道。

按规范规定,谢家梁隧道共布置了1处车行横通道和2处人行横通道;

下两隧道共布置了2处车行横通道和3处人行横通道,横通道内均设立双向开闭防火隔离门。

表2-2隧道平纵设立一览表

序号

隧道

名称

左、右幅

隧道桩号

长度(m)

纵坡(%)

平曲线半径

备注

进口

出口

进口段

出口段

1

谢家梁

左线

ZK123+190

ZK124+465

+2.50

+2.50

4600→R

5600→R

分离式

右线

YK123+197

YK124+491

直线

3350→R

下两

ZK124+575

ZK126+245

1670

+0.499

2500→R

YK124+545

YK126+240

1695

+0.5

3.3隧道衬砌内轮廓

3.3.1分离式隧道主洞衬砌内轮廓

依照隧道建筑限界规定以及电缆沟、排水沟、隧道通风需要以及机电设施等所需空间尺寸拟定了分离式隧道主洞衬砌内轮廓断面型式。

拟定为拱高715cm,上半圆半径为553cm三心圆曲边墙构造,其净空面积(含仰拱)78.23m2,周长(含仰拱)32.29m。

隧道内轮廓适合于隧道超高±

3%状况。

隧道主洞衬砌内轮廓如图2所示。

图2分离式隧道主洞衬砌内轮廓设计图(带仰拱)

3.3.2紧急停车带内轮廓

紧急停车带衬砌内轮廓拟定:

结合停车带加宽宽度、主洞衬砌内轮廓形式拟定,设计为五心圆曲边墙构造。

3.3.3车行横通道衬砌内轮廓

车行横通道建筑限界净宽4.5m,净高5.0m;

衬砌内轮廓拟定为拱高600cm三心圆曲边墙构造。

3.3.4人行横通道衬砌内轮廓

人行横通道建筑限界净宽2m,净高2.5m;

衬砌内轮廓拟定为拱高300cm单心圆直边墙构造。

3.4洞口设计

3.4.1洞门设计原则

隧道洞口位置选定遵循“早进晚出”原则,洞口建筑遵循“安全、经济、和谐、自然”设计理念,采用“无仰坡”零开挖技术进洞,洞口周边边仰坡均采用自然生态防护,整体上突出“小洞门、大绿化”洞口效果。

洞口位置拟定尽量避开软基、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且洞口应有助于行车视线诱导。

3.4.2洞门构造设计

结合本合同段隧道洞口地形、地貌,谢家梁隧道进口采用明洞式洞门,谢家梁隧道出口和下两隧道进、出口采用端墙式洞门。

洞门外接5~30m不等路堑式明洞。

洞顶回填普通采用土石回填(环框式洞门因明洞回填长度较短,普通采用浆砌片石回填),回填坡度以尽量合用洞口地形为原则。

依照“小洞门、大绿化”洞口设计理念,本项目隧道洞口边仰坡均采用植草皮、挂网植草、种灌木等生态防护型式;

洞顶截排水沟两侧种天然矮灌木和植草遮掩,以减少其人工痕迹影响。

3.5洞身构造设计

3.5.1明洞构造设计

(1)明洞衬砌构造型式及合用条件

路堑式明洞(分离式隧道)隧道洞口段轴线与等高线接近正交,围岩级别Ⅴ~Ⅳ级,隧道中线拱顶填土高度不不不大于3m。

(2)隧道明洞衬砌支护参数见表4-1:

表4-1普通明洞衬砌支护参数(单位:

cm)

衬砌类型

拱墙衬砌

仰拱

回填坡率

路堑式明洞

60cm钢筋砼;

φ25@20

1:

4~1:

10

注:

钢筋砼采用C25砼。

3.5.2洞身构造设计

(1)洞身衬砌设计原则

按新奥法原理进行洞身构造设计,即以系统锚杆、喷砼、钢筋网、钢架构成初期支护与二次模筑砼相结合复合衬砌型式;

依照工程类比并结合构造检算成果拟定洞身衬砌支护参数。

(2)洞身衬砌构造支护参数

表4-2分离式隧道洞身衬砌支护参数表(单位:

合用条件

喷砼

锚杆

钢筋网

钢架

预留变形量

砼拱墙

砼仰拱

纵×

Ⅴ加强

1.洞口浅埋土质Ⅴ级围岩地段

24

(含仰拱) 

300

φ6.5

I18

12

50

2.洞身穿越大型断层破碎带

(50×

100)

@20

@50

钢筋砼

3.极软岩存在变形段

φ22@25

Ⅴ浅

洞口浅埋岩质Ⅴ级围岩地段及洞身穿越小断层地段

(70×

@70

φ22@20

洞身普通Ⅴ级围岩地段

24 

40

(80×

@80

φ18@20

Ⅳ加强

洞身受构造影响严重及半成岩Ⅳ级围岩地段

22

I16

8

@25

普通以软质岩为主Ⅳ级围岩地段

18

格栅

7

(100×

120)

10×

15

@100

洞身III级围岩地段

250

φ6.5局

3

35

(120×

1、每榀钢架设立4根φ25药卷锚杆作为锁脚锚杆;

2、钢筋砼采用C25砼。

(3)紧急停车带支护参数

表4-3停车带衬砌支护参数表

拱墙

(cm)

Ⅳ停

24(含仰拱)

350

(150×

150)

Ⅲ停

20

格栅12×

45

素砼

(4)车行横通道

表4-4车行横通道衬砌支护参数表

Ⅳ车、

φ8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