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惠州一中教育集团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及解析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64570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00.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惠州市惠州一中教育集团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及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州一中教育集团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及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州一中教育集团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及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州一中教育集团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及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州一中教育集团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及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州一中教育集团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及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州一中教育集团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及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州一中教育集团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及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州一中教育集团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及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州一中教育集团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及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州一中教育集团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及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州一中教育集团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及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州一中教育集团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及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州一中教育集团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及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州一中教育集团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及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州一中教育集团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及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州一中教育集团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及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州一中教育集团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及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州一中教育集团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及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州一中教育集团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及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惠州市惠州一中教育集团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及解析文档格式.docx

《广东省惠州市惠州一中教育集团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及解析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惠州市惠州一中教育集团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及解析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惠州市惠州一中教育集团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及解析文档格式.docx

A.“真金不怕火炼”是说黄金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

B.“满架蔷薇一院香”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松叶堪为酒,春米酿几多?

”指清香的美酒来自于粮食缓慢氧化

D.“众人拾柴火焰高”是指可燃物越多,着火点越低

【答案】D

【详解】A、“真金不怕火炼”是说黄金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该选项说法正确;

B、“满架蔷薇一院香”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该选项说法正确;

C、“松叶堪为酒,春米酿几多?

”指清香的美酒来自于粮食缓慢氧化,该选项说法正确;

D、着火点与可燃物多少无关,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点睛】着火点是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最低温度。

3.垃圾分类从身边做起。

废弃的铝制饮料易拉罐属于

A.

B.

C.

D.

【详解】废弃的铝制饮料易拉罐属于可回收物。

4.从安全的角度考虑,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氢氧化钠溶液

B.霉变的大米经洗净、高温蒸煮后也不能食用

C.误食重金属盐,可服用豆浆、牛奶等解毒,并及时就医

D.遇到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现场

【答案】A

A、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使用氢氧化钠溶液,符合题意;

B、霉变大米中含有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耐高温,霉变的大米经洗净、高温蒸煮后也不能食用,不符合题意;

C、重金属盐能破坏人体的蛋白质结构,牛奶中含有蛋白质,服用牛奶,可防止人体本身的蛋白质被破坏,能用于解毒,不符合题意;

D、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的功能,可防止吸入有毒气体或烟尘;

有毒气体的密度受热会变小,会聚集在上方,逃生时应底下身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打开浓盐酸、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口都看到白雾

B.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C.实验室电解水,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

1

D.灼烧羊毛蚕丝制品,产生烧焦羽毛的特殊气味

【详解】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都看到白雾,但浓硫酸没有挥发性,不能看到白雾产生,故选项错误;

B、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选项错误;

C、实验室电解水,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氧气与氢气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

2,故选项错误;

D、灼烧羊毛蚕丝制品,产生烧焦羽毛的特殊气味,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6.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铁B.二氧化碳C.氯化钠D.金刚石

A.铁是由原子构成的。

B.二氧化碳是由分子构成的。

C.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

D.金刚石是由原子构成的。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微观构成。

7.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A.4个氮原子:

N4B.铁离子:

Fe2+

C.硫酸铝:

AlSO4D.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

【详解】A、4个氮原子表示为4N,故A不正确;

B、铁离子表示为Fe3+,故B不正确;

C、硫酸铝的化学式为Al2(SO4)3,故C不正确;

D、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碳元素的化合价为x,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则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表示为

,故D正确。

8.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水银、冰水混合物、生铁B.液氧、氯化镁、粗盐

C.水、小苏打、海水D.钢、氧化铜、碘酒

【分析】

单质是指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详解】A、水银是金属汞,是单质;

冰水混合物是由一种物质水组成的,水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故是氧化物,生铁是铁的合金,是混合物,符合题意;

B、液氧是单质,氯化镁是化合物,不含有氧元素,不是氧化物,粗盐是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C、水是化合物,小苏打是碳酸氢钠,是盐,不是氧化物,海水是混合物,故不符合题意;

D、钢是铁的合金,是混合物,氧化铜是氧化物,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是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9.在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滤液仍为蓝色,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滤渣中一定有银、没有铜和锌B.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锌,可能有铜

C.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硝酸银D.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可能有硝酸银

【详解】A、锌先与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硝酸锌与银,所以滤渣中一定有银,反应后的滤液显蓝色,表明滤液中仍含有硝酸铜,锌可能与部分硝酸铜反应,也有可能没有与硝酸铜反应,所以滤渣中可能含有铜,也可能不含铜,滤渣中一定没有锌,否则会继续和硝酸铜反应,选项错误;

B、锌先与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所以滤渣中一定有银,滤液仍为蓝色,表明滤液中有硝酸铜的剩余,说明锌可能与部分硝酸铜反应,有可能没有与硝酸铜反应,所以滤渣中可能含有铜,滤液仍为蓝色还说明滤渣中一定没有锌,否则锌还会继续和硝酸铜反应,选项错误;

C、锌先和硝酸银发生了置换反应,且反应后的溶液显蓝色,所以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铜和硝酸锌,锌也可能反应了少量的硝酸银,也可能将硝酸银全部反应完,所以滤液中可能含有硝酸银,选项错误;

D、锌先和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溶液显蓝色,所以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铜和硝酸锌,锌也可能反应了少量的硝酸银,也可能将硝酸银全部反应完,所以滤液中可能含有硝酸银,选项正确,故选D。

【点睛】金属放入盐的混合溶液中,总是把金属活动性最弱的金属最先置换完,再按金属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将金属逐一进行置换。

10.我国首艘国产航母的合金材料中含有合金钪(Sc),相同条件下,取相同状态的金属钪和锌分别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钪产生气泡的速率明显更快,由此推断不正确的是()

A.Sc比Zn更活泼B.将Sc投入CuSO4溶液中,有红色固体生成

C.单质钪比合金钪更耐腐蚀D.用Fe(NO3)2溶液和Sc能验证Sc和Fe的活动性强弱

【答案】C

取相同状态的金属钪和锌分别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钪产生气泡的速率明显更快,说明钪的金属活泼性大于锌;

【详解】A、钪

金属活泼性大于锌,钪比锌更活泼;

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将钪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能发生置换反应,有红色固体铜析出;

C、单质钪的活泼性强,容易被腐蚀,而合金钪具有抗腐蚀性;

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D、钪能与硝酸亚铁溶液反应置换反应,则用硝酸亚铁溶液和抗能验证钪和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C。

11.下列问题的研究中,没有利用对比实验方法的是()

研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B.

研究燃烧的条件

研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里D.

研究分子的运动

【详解】A、干燥的石蕊纸花与湿润的石蕊纸花形成对比;

B、红磷和白色形成对比,探究不同物质的着火点温度不同;

水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白磷形成对比,探究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C、红磷在密闭装置中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没有对比方案;

D、大烧杯中同时放置酚酞溶液和浓氨水,与烧杯外的酚酞溶液形成对比,验证分子运动;

12.A、B、C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当温度为t2℃时,三者溶解度关系为A>B>C

B.若A中混有少量B杂质,可在较高温度下配成饱和溶液,再降温结晶

C.t1℃时,把A、C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有晶体析出的为C

D.t1℃时将40g

B物质放入60g水中,所形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0%

【详解】A、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

当温度为t2℃时,三者溶解度关系为A>B>C;

B、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加大,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若A中混有少量B杂质,可在较高温度下配成饱和溶液,再降温结晶;

C、C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低,t1℃时,把A、C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有晶体析出的为C;

D、t1℃时,B的溶解度为40g,将40g的B物质放入60g水中,固体不能全部溶解,形成饱和溶液,则该溶液的分数为=

13.下列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A.制备:

用加热KCl和MnO2混合物的方法制O2

B.鉴别:

用稀盐酸鉴别铁粉、木炭粉和氧化铜粉末

C.除杂:

用溶解、蒸发的方法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D.检验:

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甲烷燃烧的火焰上方,检验有水生成

A、氯化钾不含氧元素,不能分解产生氧气,用加热KCl和MnO2混合物的方法不能制O2,错误;

B、铁粉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木炭粉和稀盐酸不反应,氧化铜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可以鉴别,正确;

C、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得到精盐的过程,错误;

D、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甲烷燃烧的火焰上方,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能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不能检验有水生成,错误。

14.某食盐的标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包食盐能提供20mg碘元素

B.KIO3中钾元素、碘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9:

127:

16

C.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5

D.使用该食盐勿长时间加热,是为了防止NaCl挥发

【答案】

C

【详解】A、1包食盐能提供碘元素的质量=0.5kg×

20mg/kg=10mg;

故选项错误;

B、KIO3中钾元素、碘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9:

(16×

3)=39:

127:

48;

C、KIO3中钾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则碘元素的化合价为+5;

故选项正确;

D、使用该食盐勿长时间加热,是为了防止碘酸钾分解,氯化钠没有挥发性;

15.已知CO2+H2O+CaCO3═Ca(HCO3)2,下列图象表示将二氧化碳气体缓缓通入到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某些量随通入二氧化碳质量的变化趋势,其中不正确的是()

【详解】A、将二氧化碳气体缓缓通入到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二氧化碳先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待氢氧化钙完全反应后,再发生如下反应:

,故溶质的质量先逐渐减小,待氢氧化钙完全反应时,减小至零,后逐渐增大,待碳酸钙完全反应时,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

B、将二氧化碳气体缓缓通入到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二氧化碳先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待氢氧化钙完全反应后,二氧化碳会继续与碳酸钙沉淀、水反应,故沉淀的质量先逐渐增加,后逐渐减小至零,不符合题意;

C、将二氧化碳气体缓缓通入到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一开始无碳酸氢钙生成,后碳酸氢钙的质量逐渐增加,碳酸氢钙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加,待碳酸钙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

D、将二氧化碳气体缓缓通入到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一开始生成碳酸钙沉淀,溶液的质量逐渐减小至零,后生成碳酸氢钙,溶液质量又逐渐增加,符合题意。

二、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共15分)

16.联合国认为提升化学的全球认知至关重要,并将距离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150周年的2019年定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

(1)我国科学家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的钢等多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已成为国际标准。

根据下图完成下列内容。

①铟属于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其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

②铟的化学性质与铝的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____________;

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_____周期。

(2)铟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铟的微观过程如下:

①请将B框中的信息补充完整____________,你这样补充的理由是_________;

②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金属

(2).114.8(3).最外层电子数相同(4).五或5(5).

(6).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一个氯分子由两个氯原子构成;

(质量守恒定律)(7).化合反应

【详解】

(1)①铟元素含有“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14.8;

②铟的化学性质与铝的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3个电子;

铟元素的原子结构中含有5层电子,电子数=周期数,则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五周期。

(2)铟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铟的微观过程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①2个铟原子与3个氯气分子反应产生2个氯化铟;

,补充的理由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一个氯分子由两个氯原子构成;

②该反应符合“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

17.化学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请用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某学校食堂

早餐提供:

鸡蛋、小米粥、鲜肉包及面条,请你从均衡营养的角度建议食堂增加含___________的食物(填字母);

A蛋白质B油脂C糖类D维生素

(2)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

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_____________;

(3)用来包装食品的塑料是________________(填“聚乙烯”或“聚氯乙烯”);

(4)燃气灶具的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时,应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灶具的进风口;

(5)家中所用水硬度偏大,可用____________(填“过滤”或“煮沸”)降低水的硬度;

(6)炒菜时,油锅着火了,可以用锅盖盖灭,原理是______________;

(7)市售“自热米饭”的加热原理:

饭盒夹层中的水与生石灰接触,反应放出大量热。

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答案】

(1).D

(2).天然气(3).聚乙烯(4).增大(5).煮沸(6).隔绝空气/氧气(7).CaO+H2O=Ca(OH)2

(1)某学校食堂的早餐提供:

鸡蛋(富含蛋白质)、小米粥(富含糖类)、鲜肉包(富含蛋白质和糖类)及面条(富含糖类),从均衡营养的角度建议食堂增加蔬菜,蔬菜中富含维生素;

(2)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

(3)用来包装食品的塑料是聚乙烯材料;

(4)燃气灶具的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时,应增大灶具的进风口,使天然气充分燃烧;

(5)家中所用水硬度偏大,可用加热、煮沸降低水的硬度;

煮沸过程中钙离子和镁离子会成形成,使其硬度降低;

(6)炒菜时,油锅着火了,可以用锅盖盖灭,原理是:

隔绝空气,达到灭火效果;

水和氧化钙反应产生氢氧化钙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O=Ca(OH)2。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2小题,共20分)

18.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仪器。

请根据要求填空:

(1)若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应选用图1中的仪器是__________(填序号),还缺少的一种用品是_____________;

(2)若想要在实验室制取一瓶H2并得到平稳的气流,应选用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3)通常情况下,乙烯(化学式为C2H4)是一种无色、难溶于水、密度与空气接近的气体。

用40%的乙烯利溶液和氢氧化钠固体,在常温下反应可制取乙烯,其发生装置与制取H2的发生装置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应用排水法收集乙烯,不选择另一种方法收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要用

(2)制得的H2(含有水蒸气)干燥后来还原CuO,并检验产物中是否有H2O生成,他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

请你将他设计的装置补画完整__________。

图中试剂a是__________,试剂b是__________。

【答案】

(1).2KMnO4

K2MnO4+MnO2+O2↑

(2).①⑤⑥⑩(3).棉花(4).②④⑦⑧(或②④⑥⑨)(5).相同(6).乙烯的密度与空气接近,用排空气法收集会不纯(7).

(8).浓硫酸(9).无水硫酸铜

(1)若用高锰酸钾加热产生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

K2MnO4+MnO2+O2↑,应选用图1中的仪器是①固体加热装置、⑤单孔塞(带玻璃导管)、⑥直角玻璃导管、⑩集气瓶,还缺少的一种用品是:

棉花,防止加热过程中,高锰酸钾粉末进入玻璃导管;

(2)若想要在实验室制取一瓶H2并得到平稳的气流,应选用固液发生装置中,氢气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或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用向下排空气法猴急,应选的仪器是②④⑦⑧或②④⑥⑨;

分液漏斗可以控制计入稀硫酸的质量,从而控制速率,获得平稳的气流;

用40%的乙烯溶液和氢氧化钠固体,在常温下反应可制取乙烯,其发生装置与制取H2的发生装置相同,都属于固液发生装置,不需要加热。

应用排水法收集乙烯,不选择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原因是:

乙烯的密度与空气接近,用排空气法收集会不纯;

(4)某同学要用

(2)制得的H2干燥后来还原CuO,并检验产物中是否有H2O生成,他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

A装置应该进行干燥气体,气体应“长管进、短管出”如图:

图中试剂a是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干燥氢气,试剂b是:

无水硫酸铜,与水蒸气变蓝色,可以确定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是否产生水蒸气。

19.氢氧化钡与氢氧化钙同属于碱类物质,其化学性质相似吗?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此进行探究。

序号

操作

现象

结论

实验一

向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入_____试剂

溶液变红

氢氧化钡溶液呈碱性

实验二

向实验一的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产生_____,红色消失

氢氧化钡溶液能与CO2反应

实验三

另取氢氧化钡溶液,滴入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氢氧化钡溶液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1)写出实验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同学们将上述三个实验中反应后的废液都倒入一个烧杯中,过滤后,得到白色沉淀和红色滤液,他们决定对沉淀和滤液进行探究。

探究一:

【提出问题】沉淀能否与酸发生反应?

【实验探究】向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最终沉淀________(填“消失”或“不消失”)。

探究二:

【提出问题】滤液中除指示剂外,还有哪些溶质?

【作出猜想】①氢氧化钠,②氢氧化钠、碳酸钠,③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

实验四

取滤液样品于试管中,加入几滴稀盐酸

没有明显现象

猜想②不成立

实验五

取滤液样品于试管中,加入几滴碳酸钠溶液

产生沉淀

猜想_____成立

(2)有同学提出:

实验四的操作存在问题,导致结论不准确,请你改正:

___________;

(3)小组同学讨论后发现,只用一种溶液做一次实验,就可以验证猜想,该溶液

(4)向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溶液的导电能力随着硫酸铜溶液的加入发生如图的变化关系。

当溶液处于B点时,所得溶液含有的微粒是_________(填微粒符号)。

【答案】

(1).无色酚酞

(2).白色沉淀(3).Ba(OH)2+Na2CO3═BaCO3↓+2NaOH(4).不消失(5).氢氧化钠、氢氧化钡(6).③(7).加入过量稀盐酸(8).稀硫酸(9).Ba2+、OH-、H2O

【详解】实验一:

向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入酚酞试剂,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说明氢氧化钡溶液呈碱性;

实验二:

向实验一的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钡反应产生碳酸钡沉淀和水)产生白色沉淀,红色消失,说明氢氧化钡溶液能与二氧化碳气体反应;

(1)实验三:

氢氧化钡与碳酸钠反应产生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的化学方程式:

Ba(OH)2+Na2CO3═BaCO3↓+2NaOH;

向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碳酸钡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钡溶液和二氧化碳)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最终沉淀消失。

作出猜想:

①氢氧化钠,②氢氧化钠、碳酸钠,③若氢氧化钡过量,则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

氢氧化钠、氢氧化钡;

实验五:

取滤液样品于试管中,加入几滴碳酸钠溶液(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钡反应产生碳酸钡沉淀)若产生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钡,猜想③成立;

实验四的操作存在问题,加入稀盐酸的量太少,稀盐酸先与氢氧根反应产生水,被消耗完,没有与碳酸钠反应,导致结论不准确,改正:

加入过量稀盐酸;

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来确定是否有碳酸钠;

(3)小组同学讨论后发现,只用一种溶液做一次实验,就可以验证猜想,该溶液是稀硫酸;

稀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