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六上复习资料汇 29页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67060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52.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上复习资料汇 29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上复习资料汇 29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上复习资料汇 29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上复习资料汇 29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上复习资料汇 29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上复习资料汇 29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上复习资料汇 29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上复习资料汇 29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上复习资料汇 29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上复习资料汇 29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上复习资料汇 29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上复习资料汇 29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上复习资料汇 29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上复习资料汇 29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上复习资料汇 29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上复习资料汇 29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上复习资料汇 29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上复习资料汇 29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上复习资料汇 29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上复习资料汇 29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上复习资料汇 29页Word文档格式.docx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上复习资料汇 29页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语文六上复习资料汇 29页Word文档格式.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上复习资料汇 29页Word文档格式.docx

第六单元

巴金郭小娟原谅羡慕钱学森前额

富裕诚恳贡献眺望詹天佑轻蔑

嘲笑讥笑泥浆岔道口居庸关八达岭

竣工藐视争夺争持杰出林肯

尴尬羞辱鞋匠卑微静默开怀不已

争先恐后老老实实平平凡凡广阔无垠劈波斩浪水天一色

屈指一算魂牵梦绕赴美留学勘测线路开凿隧道攀山越岭

高山深涧悬崖峭壁狂风怒号赞叹不已毫不犹豫名门望族

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法竖井开凿法“人”字形线路

第七单元

沈括哥白尼金钥匙铺路石奥秘翱翔

殿堂翅膀耸立预兆砧状云石灰石花岗石上瘾佳肴习惯徘徊鉴别

不懈探求稀奇古怪相辅相成无影无踪五彩缤纷日新月异

瞬息万变能者为师勤学好问强健有力小熊星座九霄云外

惊天动地回肠荡气形形色色五花八门层出不穷开阔视野

陶冶性情良师益友乐趣无穷息息相通

【二、要求背诵的课文汇总】

课文

签字

1

1、《我们爱你啊,中国》全诗

2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第二自然段

3

4、《古诗两首》及诗意

4

7、《船长》第25—30自然段

5

12、《姥姥的剪纸》第12、13自然段

6

14、《安塞腰鼓》第12—16自然段

7

15、《青海高原一株柳》第9自然段

8

16、《草原》第1、2自然段

9

22、《古诗两首》

10

P45:

《我不期望回报》(汪国真)

11

P84:

俗语5条

12

P104:

《秋》(沙白)

13

P125:

《大风歌》(刘邦)

14

P142:

鲁迅的四句名言、《古今贤文》

 

【三、课文及练习的知识要点】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不懂就问2、勤于搜集资料

第一单元——爱国单元

(1《我们爱你啊,中国》2《郑成功》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4《古诗两首》)

1、我们爱你啊,中国

一、字词

1、部首:

脊(月)瓷(瓦)

2、读音:

脊(jǐ)梁

带点字解释:

浓妆淡抹:

化妆。

波澜壮阔:

大波浪。

天工巧夺:

胜过。

银装素裹:

缠绕,包扎。

二、课文内容

1、这首诗作者以饱含感情的笔墨赞美祖国的美丽富饶以及悠久的历史、光辉的成就,抒发了对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2、课文按总分总的结构,先歌颂祖国幅员辽阔,总写对祖国的热爱,接着从五个方面歌颂祖国壮丽的山河、丰富的物产、多样的民族、光辉的历史和伟大的成就,最后总结全文,表达了誓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的坚定决心。

三、写作特点

1、总分总结构。

2、首尾呼应。

3、以“我们爱你——”为主线,统领全诗。

4、定语后置。

四、品味语段

1、第一节

答:

从这小节中我感受到了祖国幅员辽阔,景色秀美神奇,作者对它充满热爱之情。

五、仿写

我们爱你——我们爱你——

长城的蜿蜒起伏,北京烤鸭的皮香肉嫩,

故宫的金碧辉煌,无锡水蜜桃的香甜可口,

兵马俑的惟妙惟肖,新疆羊肉串的香飘十里,

莫高窟壁画的宏伟瑰丽。

天津狗不理包子的鲜美多汁。

六、拓展

1、赞美祖国的成语:

江山如画、幅员辽阔、锦绣河山、地大物博、山清水秀

2、描写祖国山河的诗句: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2、郑成功

兽(口)犁(牛)

瞭望(lià

o)载(zà

i)歌载舞犁耙(bà

3、带点字解释:

惊恐万状:

害怕;

样子。

载歌载舞:

又,且。

喜出望外:

希望。

负隅顽抗:

依仗,依靠;

角落。

风帆蔽空:

挡住。

1、这是一篇历史故事,记叙了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史实,歌颂了郑成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2、“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

”这句话在全文中起总结全文、突出中心的作用

3、课文重点写了收复台湾的经过,其中着重描写了郑军官兵与荷兰侵略者作战的情景。

4、人物形象:

郑成功:

热爱祖国、具有民族气节

1、详略得当。

2、结尾总结全文,突出中心。

3、抓住语言、动作刻画人物。

四、品味句段

1、郑成功慷慨激昂地说: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绝不允许侵略者横行霸道。

我们一定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

从这句话中的“慷慨激昂”、“绝不允许”、“一定要收复”我感受到了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决心很坚定,他有一颗爱国心。

2、英勇的郑军官兵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驾着舰船向敌军舰队冲去。

他们将敌舰团团围住,使敌人的大炮失去了威力。

从这段话中的“冒着”、“冲去”、“团团围住”我感受到了作战的激烈与艰难,郑军官兵的机智与英勇。

五、拓展

1、民族英雄:

郑成功、文天祥、岳飞、林则徐、戚继光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一、字词

肖()黎()卡()

眼眶(kuà

ng)薄薄(bá

o)的雾霭

3、带点字解释

悲愤欲绝:

将要;

气息中止,死亡。

与世长辞:

告别。

异国他乡:

另外的,别的。

疾驰而去:

急速。

弥留之际:

病危快要死;

时候。

三、课文内容

1、课文讲述了波兰音乐家肖邦身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对祖国强烈的爱。

2、人物形象:

肖邦:

热爱祖国

3、肖邦:

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作品有《革命练习曲》《悲伤》。

四、写作特点

1、时间顺序。

2、以热爱祖国的情感作主线贯穿全文。

“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是肖邦弥留之际的请求,是他灵魂深处的呐喊,是他爱国情怀的充分表现。

这是贯串全文的情感主线。

五、品味语句

1、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

“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

埃斯内尔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为的是让肖邦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

2、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

“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弥留之际”指病危将死的时候。

肖邦对姐姐说的话,表现了他至死不忘祖国,要与祖国永远在一起的强烈爱国之情。

3、肖邦日夜思念着祖国。

他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

他勉励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

他常常把自己关在幽暗的房间里,点上一支蜡烛,彻夜地作曲、弹琴。

时间在流逝,可是他已根本没有了时间的概念。

这段话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进行叙述。

“日夜思念”“全部倾注”“彻夜”等词语表达了肖邦忘我工作的精神及思念祖国的情怀。

1、表现爱国情怀的词语:

赤胆忠心、忧国忧民、碧血丹心、精忠报国、以身殉国、一心为国

2、爱国名言:

爱祖国高于一切。

——肖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邓小平

3、中外爱国音乐家有:

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冼星海、聂耳。

4、古诗两首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一、字义

1、闻:

听到。

2、收:

收复。

3、剑外:

剑门关以南的地方。

4、涕泪:

眼泪。

5、却看:

回过头来看。

6、妻子:

妻子和孩子。

7、漫:

随意、胡乱。

8、漫卷:

随意地卷起来。

9、欲:

将要。

10、喜欲狂:

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11、白日:

白天。

12、纵酒:

纵情饮酒。

13、青春:

明丽的春天。

14、即:

立即。

15、下:

顺流而下。

二、诗意

剑南一带忽然传来官军收复蓟北的喜讯,刚刚听到这个喜讯,激动的泪水就洒满了衣裳。

再看看妻子和孩子,他们的忧愁不知哪里去了;

我胡乱地把诗稿和书籍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在白天里我放声歌唱,纵情饮酒,有明媚的春光作伴,正好可以启程回乡。

我们要立刻乘船从巴峡启程,穿过巫峡,顺流直下到达襄阳,再从襄阳北上,直奔故乡洛阳。

三、中心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它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记叙了诗人杜甫携妻儿流落四川时,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喜讯后,不禁欣喜若狂、归心似箭的情景。

写出了诗人听到失地收复的喜讯后极度的喜悦和急切还乡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示儿

1、示:

显示。

2、示儿:

给儿女看。

3、元:

同“原”,本来。

4、元知:

本来就知道。

5、万事空:

什么事都没有了。

6、但:

只。

7、九州:

中国。

8、同:

统一。

9、九州同:

全国统一。

10、王师:

南宋军队。

11、定:

平定,收复。

12、北定:

收复北方。

13、家祭:

祭祀祖先。

14、无:

同“勿”,不要。

15、乃:

你的,你们的。

16、翁:

父亲。

我本来知道人一死就什么都不知道了,只是不能看见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当南宋的军队向北进军,收复了中原失地,你们在祭祀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把这个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写诗人临终前的牵挂,念念不忘的是没有见到祖国的统一,表达了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因为陆游一直将驱逐金兵、收复失地作为自己的生平志愿,这也是他一生念念不忘的事,虽然他不能亲眼看见祖国统一,但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会平定中原,收复失地,所以叮嘱儿子们“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体现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爱国之情。

★相同点:

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

★不同点: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通过“喜”表达的,渲染了诗人听到失地收复的喜讯后极度的喜悦和急切还乡的心情,从“初闻涕泪满衣裳”、“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却看妻子愁何在”等词句可以体会到诗人因听到军队收复失地而欣喜。

而《示儿》是通过“悲”表达的,叙述了诗人临终前的牵挂,他念念不忘的是没有见到“九州同”。

★爱国诗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

练习1

1、《爱我中华》这首诗是著名词作家乔羽为第4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所写的会歌,这支歌真切地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爱我中华”的思想感情及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和建设伟大祖国的豪情。

2、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56个民族,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如蒙古族(那达慕)、回族(古尔邦节、开斋节、圣经节)、藏族(沐浴节)。

第二单元——感动单元

(5《负荆请罪》6《最后的姿势》7《船长》8《爱之链》)

5、负荆请罪

韩()唇()

负荆请罪(jīng)上卿(qīng)

二、带点字解释:

若有所悟:

好像;

了解,领会。

负荆请罪:

背着。

1、这篇历史小话剧通过人物对话,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军廉颇向遭受其侮辱不与之计较的上卿蔺相如负荆请罪的故事,赞扬了蔺相如为国家利益而不计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品质。

2、“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背着荆条去请罪,表示愿受责罚,也表示主动向人认错赔罪。

3、课文是根据《史记》改编的,与之相关的成语故事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

4、剧本共分为两幕;

第一幕侧重写的人物是蔺相如,第二部分侧重写的人物是廉颇。

剧本开头先写明时间、地点和人物。

剧中的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及人物活动情况;

剧中的内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

5、人物形象:

蔺相如:

顾全大局、深明大义、宽容大度

廉颇:

知错就改(迷途知返、痛改前非)

(共同点:

一心为国)

韩勃:

忠诚直爽

四、拓展

1、出自《史记》的成语:

完璧归赵、纸上谈兵、怒发冲冠、负荆请罪、背水一战、四面楚歌、指鹿为马

6、最后的姿势

凹()释()

2、带点字解释:

绘声绘色:

描绘。

生死攸关:

所。

1、课文记叙了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他恪尽职守,一心为学生的无私大爱。

2、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

人们赞颂他:

“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3、写作顺序:

课文先写5月12日谭千秋老师像平常一样早早地赶到学校上班,接着写谭老师在地震来临时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四个学生的经过,然后写地震后,救援人员、获救学生和老师的感受,最后写人们对谭老师的深情赞颂。

谭千秋:

恪尽职守、关爱学生最后姿势: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

1、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

四、品味语句

1、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这句话中的“拉、撑、护”三个动词刻画出谭老师在危急关头,奋不顾身,誓死护卫学生的光辉形象,表现了谭老师对学生的无私大爱。

2、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是谭老师逝世时的姿势,正是这一姿势挽救了四个学生的生命,体现了谭老师在危难之际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以学生的安危为重,恪尽职守,充满无私大爱的高尚品质;

正是这一姿势,让人们深受感动,对谭老师产生崇高的敬意。

3、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

谭千秋奋不顾身保护学生的感人壮举,是爱生如命的崇高师德的体现,他用生命捍卫了为人师表的道德准则,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1、描写人物优秀品质的成语:

忠于职守、舍己救人、临危不惧、舍生忘死、见义勇为

2、表现情况危急的成语:

千钧一发、燃眉之急、危在旦夕、一触即发、十万火急、迫在眉睫

7、船长

曼(日)

薄雾(bó

阴森可怖:

害怕。

井然有序:

秩序。

1、这篇课文是短篇小说。

课文讲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巨轮猛烈撞击后即将沉没时,镇定自若地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坚守在船长岗位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

遇险——自救——牺牲。

先写“诺曼底”号客轮遇险,接着写船长哈尔威指挥自救,最后写哈尔威船长以身殉职。

3、课文作者是维克多·

雨果,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的世界》《笑面人》等。

哈尔威船长:

忠于职守、舍己为人、(临危不乱、镇定自若、沉着镇定)

1、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表现人物的品质。

黑暗中那段简短有力的对话,突出了船长的沉着、镇定、机智。

读时语速应急促,语调应凝重有力。

2、运用对比,揭示人物品质。

人群的混乱与哈尔威船长的镇定形成对比;

遇难时哈尔威船长想到的是60人的安全,唯独没有想到自己,这是60与1的对比。

通过对比,揭示了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品质。

3、在叙述过程中融入议论。

1、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上空。

人们被哈尔威船长尊重妇女、保护儿童的人性美和舍己为人的品德所感动,没有一个人再违反他的命令,全部听从他的指挥,有秩序地开展自救。

这句话蕴含着对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宇、舍己救人崇高品格的讴歌与赞美。

2、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面对死亡的威胁,哈尔威船长作出了以身殉职的选择,这句话是对他一生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的赞颂。

3、人们透过阴森可怖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手法,把哈尔威船长入海时的形象比作一尊黑色的雕像,表现出哈尔威船长视死如归、犹如铁铸一般的高大形象,表达出对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精神的赞颂之情。

1、形容秩序混乱的词语:

一窝蜂、一锅粥、一团糟、一拥而上、乱作一团

8、爱之链

乔()餐()

脚腕(wà

n)蹭(cè

ng)破粗糙(cāo)餐(cān)馆亲吻(wěn)

1、《爱之链》是一首爱的赞歌。

课文描写了在一个严寒的冬夜,下岗的乔依无偿帮老妇人修好汽车,老妇人在用餐时又得到了乔依妻子的悉心照顾,也受到了爱的感染,留下一些钱,悄悄地走了。

课文赞颂了人间的友爱互助,告诉人们:

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伸出援助的手。

2、写作顺序:

课文先写乔依热情地无偿帮助老妇人修车,接着写老妇人受到爱的感染,留下一些钱帮助女店主,最后写女店主就是乔依的妻子,她得到帮助后,心中充满了爱的暖流。

3、课文用“爱之链”作题目是因为:

文中乔依无私地帮助老妇人,老妇人又默默帮助乔依妻子,他们都在传递着爱,作者希望每个人都能像他们一样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的手,让爱一直传递下去。

3、乔依:

助人为乐、无私奉献

1运用细节(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品质。

1、乔依让她坐进车里,自己爬进她的车底下找了一块地方放置千斤顶。

因为外面很冷,乔依怕老妇人受凉,所以让她坐进车里,从中可以看出乔依一心为他人着想的无私品质。

2、她轻轻地亲吻着丈夫那粗糙的脸颊,喃喃地说: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亲爱的,乔依……”

从女店主的动作中,我读出了他们夫妻情深,互敬互爱。

从女店主的话中,我读懂了:

这句话既是对乔依找不到工作的宽慰,又是对人间真情的赞扬,女店主对今后的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1、有关“爱”的名言:

爱是美德的种子。

——但丁

人生是花,而爱便是花的蜜。

——雨果

“给”,永远比“拿”愉快。

——高尔基

练习2

1、《我不期望回报》作者汪国真。

诗中的深刻哲理:

尽量多地不求索取地为社会,为他人做一些事情,努力使自己的心灵变得充实、美丽。

2、学了课文《爱之链》,使我想起了汪国真写的《我不期望回报》这首诗中的一句话:

人,不一定能使人伟大,但一定可以使自己崇高;

也使我想到了一句歌词: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第三单元——品质单元

(9《小草和大树》10《轮椅上的霍金》11《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

9、小草和大树

毅()

撇(piē)下 

权衡(hé

ng) 

脱颖(yǐng)而出 

要强好(hà

o)胜 

惴惴(zhuì

)不安 

大名鼎鼎(dǐng) 

寥寥(liá

o)无几 

节衣缩食(suō)

嗷嗷待哺(bǔ)孜孜(zī)不倦

嗷嗷待哺:

哀鸣声;

等待;

喂。

要强好胜:

喜欢。

节衣缩食:

节省;

减少。

脱颖而出:

尖子。

寥寥无几:

形容数量少。

惴惴不安:

忧惧的样子。

孜孜不倦:

勤勉,不懈怠。

大名鼎鼎:

盛大的样子。

1、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出生于贫困家庭的夏洛蒂•勃朗特在沉重的生活压力下,坚持学习,尝试写作。

当她满怀希望得到大诗人指点时,却遭到了巨大的打击。

但她没有失去信心,而是从羞惭与痛苦中昂起头来,与两个妹妹一起奋发努力,改变方向,继续写作。

三姐妹终于脱颖而出,成为震动英国乃至世界文坛的作家。

2、课文告诉我们:

在逆境中只有具备坚强意志和顽强毅力的人才可能拥有精

彩的人生。

3、《简﹒爱》写了一个“灰姑娘”的奋斗史,是夏洛蒂•勃朗特以自己为原型创作的长篇小说。

夏洛蒂•勃朗特:

不屈不挠、坚持不懈

1、全文贯穿着两条线索:

一是夏洛蒂•勃朗特的成长经历:

贫苦中奋斗——写作中受挫——思考中转型——努力中成功。

这条线索展示了勃朗特姐妹不屈的奋斗历程,表现她们坚强的意志。

二是与保守和偏见相抗争的线索。

1、她的生命艰辛而又壮丽,像一朵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夏洛蒂•勃朗特比作“仙人掌花”,突出了她不屈的精神和在恶劣环境中茁壮成长的顽强生命力,从中可以看出她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

2、她们硬是用钢铁般的意志,敲开了文学圣殿的大门,硬是用汗水和心血把“小草”浇灌成“大树”。

从两个“硬是”可以感受到夏洛蒂•勃朗特姐妹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从“用钢铁般的意志,敲开了文学圣殿的大门”、“用汗水和心血把‘小草’浇灌成‘大树’”这些比喻中可以体会到夏洛蒂•勃朗特姐妹付出的艰辛努力和坚韧不屈的意志,她们的成功是来之不易的。

1、描写勤奋的词语:

孜孜不倦、学而不厌 

、废寝忘食、闻鸡起舞、悬梁刺股、牛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