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6816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文档格式.docx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文档格式.docx

所以他们不会与社会正面对抗,其生活态度往往是消极的逃避,成为“多余人”。

35.“威塞克斯小说”

1哈代最重要的长篇小说都属于“人物和环境小说”。

这类都以他的故乡多塞特郡,即小说中的威塞克斯农村地区为背景,所统称“威塞克斯小说”。

哈代的第一部“人物和环境的小说”是《绿荫下》。

其他长篇小说还有《远离尘嚣》、《还乡》、《卡斯特桥市长》、《德伯家的苔丝》(最优秀)、《无名的裘德》(最后一部)。

36.“战壕真实派”

“战壕真实派”:

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诞生于苏联的一个文学流派。

由亲身参加过卫国战争的一些青年作家组成。

战后,这些曾经从火线鏖战中归来的军人,根据自身的经历和感受,用自己的方式来认识、分析和描写这场战争,表现了一些被称为“写战壕真实”的作品(大都为中篇小说),

其中主要的代表作有:

巴克拉诺夫的《一寸土》、邦达列夫的《最后的炮轰》、贝科夫的《第三颗信号弹》。

上述三位作家就成为“战壕真实派”的代表作家。

37.俳句

1. 

对偶的诗句。

2. 

日本的一种古典短诗,以三句十七音为一首,首句五音,次句七音,末句五音。

3.集中表现对事物的瞬间印象或感受,含蓄凝练,淡雅清寂。

代表作家松尾芭蕉成为“俳圣”。

33.人文主义

1.宣扬人性,反对神性神权

2.提倡科学,反对蒙昧主义

3.以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

4.主张统一,反对封建割据

34.《吝啬鬼》

1.法国作家莫里哀的喜剧作品;

2.塑造了贪婪吝啬的高利贷者阿巴贡的形象;

3.揭示了拜金主义的罪恶感,揭露了被金钱扭曲的人性

35.“心灵辩证法”

1.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

2.托尔斯泰在小说中常用的心里描写方法

3.不仅注意心理描写的变化,而且注意表现心理变化的全过程

36.“硬汉子”形象

1.海明威塑造的系列男性主人公形象;

2.其特征是坚韧刚强,不惧苦难与死亡;

肉体可以被打败,精神上绝不可被击垮。

3.《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是其代表

37.白桦派

1.日本近代文学流派;

2.由同人文艺刊物《白桦》周围作家组成;

3.早期有理想主义倾向,以表现自我、肯定自我为主;

4.后期人道主义思想加强,强调人的尊严和意志。

33.“七星诗社”

1.16世纪出现在法国的诗人团体,由七位诗人组成。

2.主张采用名族语言创作诗歌。

3.强调向古希腊学习。

4.代表诗人龙沙。

34.“三一律”

1.古典主义戏剧的重要创作规则。

2.要求一部剧本只能有一个情节线索。

3.剧情只能发生在同一地点。

4.时间不超过一昼夜,即24小时。

35.“小人物”

1.19世纪俄国文学中创作的一系列典型。

2.他们是性格懦弱、胆小怕事的被欺凌与被侮辱者。

3.通过这类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

36.“迷惘的一代”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文坛出现的作家群。

2.他们消极沉闷、生活空虚,被人称为“迷茫的一代”。

3.代表作家是海明威等。

37.《旧约》

1.犹太教的经典、也是希伯来民族文学和历史的文化总集。

2.贡39卷,分为律法书、历史书、先知书和诗文集四个部分。

33.唯美主义文学

唯美主义文学是19世纪中期起源于法国,后兴盛于英国的文学流派。

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因而它认为艺术不应反映生活,无须顾及道德。

要追求的只有诉诸感觉、印象的形式。

作品多以爱情和欢乐为基本主题,重视静物的描写,以造成视觉和听觉的美感。

34.“拜伦式英雄”

1这些英雄大多出自于拜伦的《东方叙事诗》里。

2他们个个热情勇敢、意志坚强、骄傲孤独、心怀人间悲哀而不惜同命运抗争,最后还是以失败、死亡告终

35.文艺复兴

1.14—17世纪初欧洲一系列新兴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的总称

2实质是反对封建观念、摆脱中世纪宗教教义和封建思想的桎梏,建立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思想新文化。

是西方近代文化的开端。

3它的指导思想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

36.“黑色幽默”

是一种荒诞的、变态的、病态的文学流派,把痛苦与欢笑、荒谬的事实与平静得不相称

37.俳句

1.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33.骑士文学

骑士文学(世俗封建主义文学)兴盛地:

法国

宣传骑士道“忠君、护教、行侠”的骑士精神,反映大量骑士与贵妇间的“典雅的爱情”肯定对现世生活和幸福的追求,这是对基督教禁欲主义、来世主义极大的冲击。

34.感伤主义文学

文学是18世纪后期欧洲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中产生的一种文艺思潮。

发源地在英国,因英国作家劳伦斯·

斯泰恩的小说《感伤旅行》(1768)而得名。

35.“自然派”

果戈里继承了并发展了普希金开创的现实主义传统,在40年代形成了俄国文学史上的自然派——俄国现实主义的别称。

真实地描写和批判农奴制社会的黑暗面,以下层社会的人物为作品的主人公,反映人民的疾苦,表达了劳动人民要求变革社会的愿望。

36.意识流小说

1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期起于西方,以表现人们的意识流动、展示恍惚迷离的心灵世界为主的小说。

2它以象征暗示、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等意识流的创作方法为主要特征,在本世纪20—30年代英、美、法等国形成一个颇为壮观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

37.《古兰经》

阿拉伯文学史上第一部成文的散文巨著是《古兰经》。

它包含有信仰,礼仪,风俗习惯,教法教规与教义原则是多方面的丰富内容。

它实际是伊斯兰教的神圣经典,是穆斯林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体现,是阿拉伯人思想的一面旗帜。

33.文艺复兴:

(1)14至16世纪发生在欧洲的一场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2分)

(2)以人文主义为中心思想,借助于谷希腊文化和自然科学,以世俗的形式反对封建制度和宗教势力。

(2分) 

34.“狂飙突进”运动:

(1)德国启蒙运动达到高峰的标志(1分) 

(2)主张个性解放,崇尚感情,提出“返回自然”,提倡民主意识。

(3)青年歌德和席勒是代表。

(1分)

35.“社会问题剧”

答案:

(1)易卜生创作的一系列戏剧作品(1分) 

(2)以日常生活为素材,从多方面剖析社会会问题,层层揭开,使矛盾突出,启发观众思考,从而引导人们起来改革社会弊端(2分) 

(3)代表作品是《玩偶之家》(1分)

它主要有两种表现手法。

1)追溯法。

在戏剧开幕之前,矛盾已经发展了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已经接近总爆发的时刻。

作者通过追溯的办法把矛盾的原因交代出来。

使剧本结构十分集中、紧凑和精炼。

2)讨论的手法。

剧情的发展过程,也是讨论展开的过程。

36.“冰山原则”:

1海明威在他的作品《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提出了文学创作的“冰山”原则。

他说:

“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

”所谓“冰山”原则,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并把作者自己的感受和思想藏在形象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

让读者通过对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

2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是构成“冰山原则”的四大要素,从而也成为海明威的基本创作风格。

(1)海明威在《死在午后》中提出的创作主张:

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

(2)创作风格简约、含蓄、凝练。

(2分)

37.《亡灵书》

古埃及人十分重视尸体的保存和死后生活的指导,把死者的尸体制成木乃伊,并在古埃及所特有的纸草上,写下许多诗歌,置于石棺和陵墓中,指导死者对付地下王国的种种磨难。

这些指导死者生活的诗歌编辑成集,题名为《亡灵书》。

(1)又翻译为《死者之书》,古埃及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2)反映了古埃及人企图将生命的荣华富贵延续到后世的幻想。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33."

流浪汉小说"

是欧洲近代小说的一种类型。

取材于城市平民生活,主人公大多为无业游民,以主人公的活动为线索安排各种生活场景。

最著名的是《小癞子》。

34."

湖畔派"

是英国早期浪漫主义的一个派别,包括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

他们厌恶城市文明,隐居在英国西北部的昆布兰湖区,缅怀中世纪,赞美宗法制农村生活。

35."

人物再现法"

是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独创的一种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即同一人物在不同的作品中反复出现,以表现他们的性格发展和不同生活阶段:

并使多部作品联结成一个艺术整体。

36."

魔幻现实主义"

是20世纪上半期拉丁美洲的一个文学流派。

通过带有原始色彩的魔幻般的知觉感

受,表现生活现实。

代表作家有加两亚·

马尔克斯等。

37.《万叶集》

是日本的第一部和1歌总集。

为了与汉诗相区别,日本人将用大利文写的诗歌称为和歌。

著名诗人有山上忆良等。

33.“大学才子派”

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一批戏剧作家。

他们出身于中产阶级,受过大学教育,具有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和进步的人文主义思想倾向。

他们的戏剧创作不仅继承了前人的成果,而且在内容和艺术形式上颇有创新,促进了伊丽莎白时代戏剧的发展和繁荣,为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和演出奠定了基础。

其代表人物是马洛。

34.唯美主义文学

1.19世纪中期起源于法国,后兴盛于英国的文学流派。

2.具有明显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倾向

3以大胆的“奇谈怪论”来惊世骇俗,以强烈的抗俗精神反对社会的庸俗生活、拜金主义,尤其是它对于文学艺术自身内部规律的探讨,表明文学已开始进入它的“自觉时代”。

王尔德是唯美主义文学的倡导者,作品有《道林·

格雷的画像》

35.“含泪的笑”

果戈里文学创作将喜剧性因素和悲剧性因素糅合在一起,以夸张、幽默甚至荒诞的艺术方法表现了深刻的悲剧内涵,让读者在笑声中哭泣,在诙谐中沉郁,别林斯基把他的艺术风格命名为“含泪的微笑”,这种艺术风格对契诃夫、欧亨利等后世作家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现在“含泪的微笑”主要指欧亨利小说的创作风格,是作品喜剧形式和悲剧内涵的有机结合."

微笑"

是其喜剧形式.诙谐的语言,轻松的叙述,巧妙的情节.幽默讽刺甚至玩世不恭的语调,夸张,嘲讽,双关等手法的运用,都让读者忍俊不禁;

“含泪”是其悲剧内涵,欧亨利小说轻松的文字背后是内心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作品多揭示现实的不合理,表现小人物在残酷的社会中承受心灵的创伤,寄寓他们深深的同情。

36.荒诞派戏剧

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法国的反传统戏剧流派。

荒诞派戏剧家提倡纯粹戏剧性、通过直喻把握世界,他们放弃了形象塑造与戏剧冲突,运用支离破碎的舞台直观场景、奇特怪异的道具、颠三倒四的对话、混乱不堪的思维,表现现实的丑恶与恐怖、人生的痛苦与绝望,达到一种抽象的荒诞效果。

代表作家有尤奈斯库、贝克特等人。

37.“悬诗”

阿拉伯早期诗歌的代表。

6世纪时阿拉伯人在麦加附近的欧卡兹举行赛诗活动,获胜者的作品用金汁书于麻布上,悬挂于卡尔白神庙,供后人观赏模仿,史称悬诗。

1.市民文学

是随着城市的出现和市民阶级的形成而产生的文学。

大多是民间创作,直接取

材于现实,反映市民的审美情趣。

主要体裁有韵文故事、讽刺故事诗、抒情诗和市民戏剧。

2.“三一律”

“三一律”:

是古典主义戏剧创作的规则。

要求一个剧本只能有一个情节线索,剧情只能

发生在同一地点,时间不准超过一昼夜,即24小时。

3.“多余人”

“多余人”:

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

他们大多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厌倦上流社会的生活,但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缺乏行动的能力和勇气。

代表人物有奥涅金、毕巧林等。

4.“战壕真实派”

作家根据自己的切身体验描绘普通士兵和下级军官们在战场上的遭遇和真实感受,尽力突出战壕真实。

代表作家有邦达列夫等。

5.新感觉派

新感觉派:

是日本现代文坛上的一个文学流派。

其创作在相当程度上接受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企图以新感觉、新认识、新表现来革新文学。

代表作家有横光利一、川端康成等。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33.骑士文学

1.是西欧封建骑士制度的产物,以描写骑士爱情和冒险故事为基本内容,包括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两种。

2.抒情诗产生于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有破晓歌、牧歌、怨歌等。

3.叙事诗又称骑士传奇,重要作品有《特里斯丹和伊瑟》等。

34.狂飙突进运动

18世纪70——80年代发生在德国的一场文学运动。

一大群文学青年,在英法启蒙思想的影响下,强烈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和压抑,要求个性解放。

他们崇崇天才和叛逆,推崇自然和自我,提倡民族风格。

他们的理论旗手是赫尔德尔,代表作品有席勒的《强盗》、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等。

这一名称源于克林格尔的同名剧本《狂飙突进》。

35.《一千零一夜》

1.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被称为“民间艺术的一座丰碑”。

2.法国人迦兰将其译成法文时的名称。

3故事来源,波斯及印度、伊拉克、埃及。

33.社会问题剧

(1)是易卜生所创造的现代戏剧。

(2)触及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宗教、道德、家庭、妇女、教育、法律等多方面的问题,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

34.音乐小说

(1)是指罗曼·

罗兰的小说《约翰·

克利斯朵夫》,它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有浓郁的音乐色彩。

(2)它的结构是按交响乐的结构方式设计的。

(3)在作品的主要人物关系上体现了音乐中的“调性”。

35.吠陀

(1)是“知识”和“学问”的意思。

(2)是印度最古老的诗歌总集。

(3)包括《梨俱吠陀》、《阿闼婆吠陀》、《娑摩吠陀》、《夜柔吠陀》。

33.“美丑对照原则”

是法国作家雨果在《〈克伦威尔〉序言》中所提出的创作与审美原则,其主要内容是:

大自然中美与丑并存,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优美,粗俗藏在崇高背后,“恶善并存,黑暗光明相共”。

因此,艺术家在创作时应同时表现丑,不应像古典主义那样只写崇高、优美。

肯定和强调“丑”在艺术创作中的地位作用,提高“丑”的审美意义。

“丑”在艺术创作中具有衬托和提升“美”的作用。

强烈的美丑对照,美丑并列,可以通过否定丑达到对美的肯定,就可以使艺术取得更好的效果。

34.荒诞派戏剧

35.《源氏物语》

《源氏物语》是日本的一部古典文学名著,对于日本文学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被誉为日本文学的高峰。

成书约在1001年至1008年间,因此可以说,《源氏物语》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一定的地位。

小说描写了宫中的斗争,反映了当时妇女的无权地位和苦难生活,被称为日本的“国宝”“源氏”是小说前半部男主人公的姓,“物语”意为“讲述”,是日本古典文学中的一种体裁,类似于我国唐代的“传奇”。

《源氏物语》在日本开启了“物哀”的时代,在这以后,日本的小说中明显带有一种淡淡的悲伤。

而“物哀”也成为日本一种全国性的民族意识,随着一代又一代的诗人、散文家、物语作者流传了下来。

33.自然派

(1)自然派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别称。

(2)该派以果戈理的创作为楷模,极力忠实“自然”即现实,抨击反动腐朽的农奴制度和专制制度,同情小人物的悲惨命运,呼吁妇女解放。

34.象征主义

(1)象征主义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运动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

(2)具有鲜明的特征:

创造病态的“美”;

表现内心的“最高真实”;

运用象征暗示在幻觉中构筑意象用音乐来增加冥想效应。

(3)代表人物有瓦莱里、里尔克、庞德、叶芝、艾略特等。

35.《吉尔伽美什》

(1)代表了古巴比伦文学的最搞成就。

(2)是目前已经发现的世界文学中最早的完整史诗。

(3)在表现吉尔伽美什为民建立功勋的英雄行为时,也描绘了他敢于违抗神意的探索精神。

33.“一寸土文学”

(20世纪)60年代前后有一些重视细节真实、描写卫国战争的作品问世,在战争题材的创作上取得了新的突破。

这类作品以前线的“一寸土”、“弹丸之地”为背景,刻画在战争岁月中普通战士细腻的内心世界,感染力极强。

这些小说大都描写普通士兵感受,描写范围较小,用他们的话说就是“一寸土文学”。

又称“战壕真实派”。

34.魔幻现实主义

魔幻现实主义是本世纪五十年代前后在拉丁美洲兴盛起来的一种文学流派。

这一流派的作家,执意于把现实投放到虚幻的环境和气氛中,给以客观,详尽的描绘,使现实披上一层光怪陆离的魔幻的外衣,既在作品中坚持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原则,又在创作方法上运用欧美现代派的手法,插入许多神奇,怪诞的幻景,使整个画面呈现出似真非真、似假非假、虚虚实实、真假难辨的风格。

这种把现实与幻景溶为一体的创作方法,拉丁美洲的评论家称它为“魔幻现实主义”。

从内容上说,魔幻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取材于拉丁美洲各国的现实生活,抨击军事独裁的统治和外国资本的掠夺,谴责大资本家、大庄园主的罪恶,反映了本大陆地区广大人民的贫困和落后状况,具有反帝、反霸、反殖、反封建的倾向,在现阶段有它一定的进步意义。

但是,这类作品在抨击社会弊病时,又找不到根治的办法,揭露了独裁政权,又不能指出光明正确的道路,不满于拉莱贫困和落后的现状,又感到束手无策。

因而常常流露出虚无主义的观点和消极、悲观、绝望的情绪。

在艺术上,魔幻现实主义颇具特色。

它采用多种方法将残酷的现实与奇异的幻景结合起来。

有时变现实为神话,有时变现实为梦幻,有时变现实为荒诞。

作品中出场的人物仿佛是梦中人,他们来之蹊跷,去之迷离,作品中常常出现死人复活,鬼魂与世人对话,天降花雨,旅客们扛着火车车厢越过山涧,男修士用枷锁拉塌监狱,带上镣铐飞越大西洋等一类荒诞怪异的情节。

在语言表达方面,它还广泛地吸收了古代印第安的神话传说,大量使用本民族的方言俗语,乃至不见书面记载的粗犷的土语,因而具有浓烈的地方色彩。

35.《古兰经》

伊斯兰教最基本的法典。

也是阿拉伯文学上成文的第一部散文巨著。

它包含了历史、文学、风俗、习惯、教规、教理、教义等丰富的内容,对阿拉伯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十分显著的影响,其积极因素是巨大的。

但限制了人们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消极的抑制因素也是巨大的。

33.“布莱希特体系”

布莱希特(1898—1956年)因其独特的戏剧理论和创作而著称。

他与夫人一起创办柏林剧团。

他革新了亚里士多德以来的戏剧模式,创立了“布莱希特体系”。

他受中国戏曲的影响,认为要发挥戏剧对人心灵的震憾,就必须追求一种“陌生化效果”,摆脱情境交融状态,时刻保持清醒理性的意识,领悟剧中的哲理。

其代表作是《伽利略传》《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四川一好人》等。

34.黑色幽默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风行美国的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

“黑色幽默”是一种用喜剧的形式来表现悲剧的内容文学方法。

“黑色”是指可怕而又滑稽的客观现实;

“幽默”指的是有目的的有意志的个性对这种现实所采取的嘲讽态度。

“黑色幽默”在艺术上的特征是:

“黑色幽默”是一种哭笑不得的幽默;

“反英雄”式的人物;

“反小说”的叙事结构法,小说具有寓言性。

约瑟夫·

海勒被认为是“黑色幽默”的一面旗帜。

35.《旧约》

旧约全书是基督宗教的启示性经典文献,内容和希伯来圣经一致,但编排不同。

主要包括摩西五经、历史书、诗歌智慧书、大先知书、小先知书,总共39卷。

33.荷马史诗

古希腊的史诗,《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是古希腊最早的两部史诗,一般认为是吟诵诗人荷马所作,故称荷马史诗。

34.意识流小说

意识流小说是二十世纪初期兴起于西方,以表现人们的意识流动、展示恍惚迷离的心灵世界为主的小说。

它以象征暗示、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等意识流的创作方法为主要特征,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英、美、法等国形成一个颇为壮观的现代主义的文学流派。

35.叙美派

“叙美派”又称“施美派”,是旅居美洲的阿拉伯国家所组成的文学流派。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是此派的重要作家,其代表作品是散文诗集《先知》。

三、名词解释

33.古典主义

(1)17世纪在法国出现的以拥护王权、崇尚理性、模仿古代、遵从规律(如三一律)为特征的文学思潮。

(2)因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故称古典主义。

34.人间喜剧

(1)巴尔扎克创造的总产,包括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分析研究三部分,共90余部。

(2)主要用现实主义手法,通过资产者的发家、贵族的没落、金钱的万能来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金钱社会。

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