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有后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77230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53 大小:173.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有后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3页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有后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3页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有后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3页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有后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3页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有后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3页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有后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3页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有后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3页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有后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3页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有后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3页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有后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3页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有后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3页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有后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3页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有后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3页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有后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3页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有后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3页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有后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3页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有后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3页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有后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3页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有后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3页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有后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3页
亲,该文档总共2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有后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有后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有后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5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有后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组织学生讨论:

怎样列竖式计算可以方便一些?

用竖式计算类似的题目时,通过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能使笔算方便一些。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读题,指名说题意。

提问:

要求算出每种水果各卖了多少元,就是要算出总价,总价是怎样计算的?

(板书:

数量×

单价=总价)

学生列式计算,写在作业本上。

学生作业反馈:

错误率还是很高的,不是笔算方法的错误,多在进位上的错误,督促学生多练习,注意平时口算能力的提高。

个人修改

 

说出错在第几步,应该怎么做?

它怎么做了?

正确答案应该是多少?

提醒大家该注意些什么地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2)

教材第2-3页

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并能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提高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进一步熟悉中间有0的乘法。

昨天我们学习的三位数乘两位数,主要错误有两种:

一是进位问题,二是乘数中间有0

分别板书845×

37604×

28

第一题:

(师生共同完成)这题的数都比较大,多次需要进位,大家在做的时候,有的不知道进位该写在什么地方?

我们可以把每次的进位有序地写在旁边(边算边示范,其他学生照样子写)算完后,指出:

这样记一记,就可以更清楚了。

补充:

如果算式是要算37×

845,你觉得竖式可以怎么写?

为什么?

通过两个竖式的对比,使学生清楚原来的写发只要乘2次,后面的算法要乘3次,还是前面的算法比较简便。

三位数和两位数乘的时候,为了计算的简便,我们更习惯于把位数多的乘数写在上面。

第2题,先让学生算,算完后分别说说两次乘得的结果。

问:

这里都需要和0乘,为什么一个结果中有0,而另一个结果中没有0呢?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白:

当个位上需要进位时,这个0就被进上来的数取代了;

当个位上乘的结果不需要进位时,0还是有的。

二、、口算练习

“想想做做”第5题

比一比谁做得又快又准确。

(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

指名学生口答。

交流:

这些题你算的时候有什么窍门么?

(可以先不考虑后面的0,算出结果后再添上几个0)

第一组题下面2题为什么得数会一样呢?

三、解决实际问题:

1、“想想做做”第7题:

读题,问:

你有疑问么?

(可能会有学生提出为什么汽车的速度慢但需要的时间还少呢?

)可让别的学生帮忙解答这个疑问。

(说明:

虽然都是从北京到上海,但实际路程的长度是不同的)

分别列式算出两条路的长度。

交流后明确:

“速度×

时间=路程”

2、第8题

读题,解读“人均月收入”和“人均年收入”的含义

学生选择必要的信息解决问题。

3、第9题:

读题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准备如何解答?

(可以分别用乘和减两种方法,这里可能更多的会考虑用乘法)

学生列式解答,在交流的时候主要要让学生说完整的解答过程。

4、第10题:

学生读题看图了解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及要解决的问题。

帮助学生理解:

“已卖出的”要按“每个16元”计算,而“剩下的”要按“每个13元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学生回答,说说解题思路。

四、思考题

学生尝试练习,交流探讨思考过程,最后的出结果。

五、课堂作业

p.2第6题

进上去的数字应该比原来竖式上的数字小一些

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材第4-5页

这部分教材创设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绿色环保生活情境,提出了需要用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利用已有的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笔算经验,尝试着独立列竖式计算,并通过交流,帮助学生掌握两个乘数末尾都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简便笔算方法。

1、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的简便算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初步感知积的变化规律,初步体会简便算法的依据。

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两个乘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的依据。

一、检查作业:

1、交流口算本上的得数。

这些口算题有什么特点?

(都是末尾有0的乘法)

末尾有0的乘法怎么口算?

(先不看0,乘完后再数两个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添上几个0)

板书其中一题:

200×

43

这题的得数是多少?

怎么算的?

现在请你用竖式来计算,行么?

(板书竖式,强调0先不要对齐)

看板书:

43=8600,问:

谁能根据这个算式很快地编得数也是8600的乘法题?

(2×

4300,20×

430)

为什么这三个算式的得数都一样呢?

(先不看0,都是2×

43;

再添上0,两个乘数末尾合起来都是有2个0,所以都要添上2个0)

2、哪些同学昨天已经预习了数学课本?

知道今天要学什么吗?

(要学习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二、学习例题:

1、出示图,提问:

从图上知道哪几个信息?

要求“每天大约能释放出氧气多少克”哪个条件是多余的?

算式怎么列式?

指名学生回答,板书:

850×

15=

2、尝试练习,解决问题:

15=?

,用竖式怎样算,请同学们在自备本上试一试。

指名板演,(可能出现的情况):

(1)、按照原来的方法笔算

(2)、0先不对齐,但在前面乘的时候,0也参与了

(3)、交换了两个乘数的位置

(4)在第2步乘的时候,没有把积的末尾和十位对齐

……

讲评这几种做法:

第一种方法:

是正确的

(重点讲)第二种方法:

为什么开始列竖式的时候0没有对齐某个数位?

(先不考虑,可以使计算更简便)

既然是先不考虑,所以在这两次乘的时候,0也不要考虑。

(擦去多余的0)

最后加完之后,这个0要补上。

比较第一、二种竖式,指出:

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我们可以像这样写,比较简便。

3、完成“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

讲评。

三、巩固提高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说说得数。

2、第3题。

学生独立分组口算。

算完后指名交流每组算的时候有什么特点?

四、布置作业:

第2、4题。

学生作业出现漏写0的不好习惯,特别有第一个乘数末尾一个0,第二个乘数末尾一个0。

写成竖式时又正好两个0对齐时,学生往往就只写一个0了。

强调:

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那么积的末尾最少就有几个0。

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练习课

教材第6页

1、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的简便算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一、完成“想想做做”6、7、9、10题

第6题

要求学生一组一组对比着计算。

指名学生回答,交流每组题的不同点,使学生认识到:

几十几乘几百,几百几十乘几十都可转化成几十几乘几十来计算。

第7题

以卡片形式出现,指名口算。

怎样口算比较简便?

小结:

不看乘数末尾的0,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数数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得后面添几个0。

第9题

指名读题,了解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及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列式解答。

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交流提问并解答。

第10题

答案不唯一,通过练习,学生进一步体会乘数末尾0的个数和积末尾0的个数的关系。

二、课堂作业

1、第8题

2、第9题的第二个问题:

提出两个问题并解答。

第9题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与第一个结合起来:

某废品回收站上个月回收废纸36吨,能节省化工原料多少千克?

能节约电多少千瓦时?

能节约水多少千克?

课题:

练习一(2课时)

教科书7、8、9页。

教学要求:

1、进一步熟练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2、通过估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重、难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主要教学方法:

练习法

教具、学具准备:

小黑板准备习题

教学过程(第1课时)

一、完成练习一的1—6题

1、第1题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

小黑板出示题目,指名学生回答,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谁来说一说,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口算比较简便。

乘数末尾的0先不看,把0前面的数相成,有几个0不看就在所得的积的后面添几个0。

2、第2题学生在自备本上独立做,指名学生板演。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时要注意些什么?

3、第3题小黑板出示题目每个同学选一题估计一下结果大约等于多少?

指名回答,并说说是怎样估计的?

提问:

三位数乘两位数我们一般怎样估计结果?

把接近整十整百的数看作整十、整百数。

4、第4、5、6题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让学生说说想的过程,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堂作业

笔算下面各题

35×

25367×

46554×

176

46×

34287×

46528×

434

解决问题(补充2题)

教学过程(第2课时)

一、口算练习

20×

50025×

100210×

432×

303×

12010×

46040×

80040×

20013×

300200×

7060×

900100×

50

1、学生直接说得数

2、指名学生说,选3题让学生说说口算的方法。

3、提问: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口算较简便?

二、完成练习1的7—10题

1、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要求分组做。

 

指名学生说得数

2、比较第1、2组题,说说每组两道题之间有什么联系?

3、引导学生说出:

一个数连续乘两个数就等于乘这两个数的积。

4、比较第3组题。

引导学生说出:

501个20相加,可以先算500个20是多少,再加上1个20。

5、第8题 

指名回答,集体订正,对运用第7题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的同学要给予表扬。

如:

36×

250=250×

125×

64=125×

8

6、第9题

7、读题后,帮助学生理解:

一套单人课桌椅是指一张课桌和一把椅子。

8、学生独立完成。

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9、第10题 

指导学生看懂表格。

学生选择合适的信息解决问题。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10、让学生说说想的过程。

思考题:

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试验和调整的方法寻找答案:

使乘机最大的两个数为431和52。

使乘机最小的两个数为245和13。

第12题要指导学生弄清公园对不同购票人数的购票价格的规定,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信息解决相应的问题

第二单元升和毫升

认识容量和升

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0-12页.

1、使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比较中初步认识容量的含义;

联系实际认识容量单位升;

初步形成1升大小的容量观念。

2、使学生在认识容量及其计量单位“升”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观察、比较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感受并认识容量,会比较容量的大小,认识1升。

教具准备:

演示课件、冷水壶1把、茶杯、水、饮料瓶、量杯等

一、理解容量的意义

1、认识“容器”。

师:

同学们,你们桌子上的杯子、瓶子、盆子等物体,它们有什么用途呢?

(学生回答)

师小结:

它们可以用来装水、饮料、油等物体,这些器皿都叫做“容器”。

容器)

2、教师出示(两个大小有明显区别的空杯):

这两个杯子哪一个能盛比较多的水?

学生讨论并汇报结果。

像这样,甲杯子倒的水比乙杯子多,我们也可以说成甲杯子的容量比乙杯子的容量大。

容量)

3、教师出示(两个容量差不多的杯子):

观察这两个杯子,哪个杯子的容量大一些?

学生猜测,猜测的结果不同。

怎样才能知道到底哪个杯子的容量大呢?

你有什么方法?

生:

装满水倒一倒。

学生演示。

通过倒一倒,你们发现了什么?

两个杯子的容量一样大。

4、师:

你在生活中看到过其他容器吗?

比一比,它们容量的大小?

(学生举例)

二、认识容量单位统一的必要性。

1、对话解读。

小明听说好朋友小亮家新买了一套茶具。

看对话,说说哪一句是回答水壶的容量的?

 什么颜色的?

一个冷水壶和四个茶杯

有几个?

装满水后能倒满5杯。

有多高?

淡蓝色的。

冷水壶的容量是多少吗?

15厘米。

冷水壶的容量是装满水后能到满5杯。

2、小明说:

“这个黄水壶能倒几杯呢?

随堂演示。

这个黄色水壶能倒满7杯水。

3、问:

小明的黄色水壶能倒满7杯水,小亮的蓝色水壶能倒满5杯水。

小明任务他的水壶容量比小亮的水壶容量大,你们同意他的看法吗?

学生小组讨论,发表意见。

认识到杯子可能不一样。

4、第二次演示:

教师把杯子里水倒回水壶内,重新换大一点的杯子倒一倒。

黄水壶里的水能倒满5杯。

5、师:

这个黄水壶的容量到底是几杯?

从这两次的倒水,你有什么发现?

你能说说这个水壶的容量是多少吗?

(不能)

由于杯子的大小不一样,所以倒出的杯数也不一样,得到的答案也就会不同。

为了准确测量或计算容量的多少,要用统一的容量单位。

容量单位)有谁已经知道了。

(升和毫升,出示)

三、感受统一的容量单位“升”

1、认识升。

(1)师:

你从哪里知道的?

我们在很多物品上看到它标注着这样一个单位“升”。

这就是计量容量的单位。

“升”可以用字母L来表示。

那么,同学们想想看,一般来说升是用来计量什么的?

(板书—计量容器的容量)

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用到了升,把你看到的来说一说。

(学生带的容器上可能会出现“净含量”,可以问学生是什么意思?

这里的净含量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用净含量而不用容量呢?

“净含量”是指某种容器中实际容纳物体的多少。

而容量是指这个容器能装多少,如,一瓶饮料的净含量是1升,是指瓶子里装的饮料本身有1升,但瓶子的容量可能会比1升略大,因为通常不会装的满满的。

(2)课件出示例2,说说这些容器的容量是多少?

我们看到不光是饮料,还有酒、油、洗发水或洗发液教可以用升来计量。

所以你觉得升除了可以计量容器的容量,还可以用来计量什么?

(计量液体的多少——出示)

(3)判断下面哪些物体可以用升作单位。

饮料、大米、零食、汽油

(4)小结:

日常生活中用来计量容器的容量或者液体的多少都可以用升来作单位。

2、介绍:

你知道吗?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度量衡,量器分为合、升、斗等,商鞅研制了标准量器铜方升,器壁刻铭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为一升。

不过那时单位量值每升可比现在的升要小得多。

此后均无大的变化。

1858年以后,英、法等国侵略中国,“加仑、品脱”等容量单位随之传入,我国的度量衡从此趋于混乱。

新中国成立后,度量衡逐步规范起来。

1959年6月,国务院把公制定为国家的基本制度。

升、毫升作为容量单位从而确定下来。

四、感知一升的多少。

1、初步感知“1升”。

那么1升是多少呢?

国际上规定,里面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容量是1升。

出示正方体的容器,用直尺示范量出里面长宽高都是1分米。

这个正方体容器容量是多少?

1升。

(2)我们把这个正方体容器装满水倒入量杯看看。

出示1升的量杯。

指导看量杯刻度。

1升的饮料包装。

形状虽然不同,但容量都是1升。

(3)比较 

这些饮料瓶哪个的容量比1升多?

学生操作、体验“1升”。

4、体验1升的多少。

操作:

1升的水可以装满几杯。

让学生用平时饮水的杯子倒一倒,说一说,大约这样的几杯就有一升。

教师补充饮水的常识。

(研究发现,成人一天的饮水量为1升--1.5升。

少年儿童一般在1升左右。

分多次饮用水,不要一次大量饮水。

五、应用拓展。

1、幸运一“升”:

(1)下面哪些东西是用升做单位的,是的在括号内加上「P」;

不是的加上「O」。

(2)你能估计出下面哪些容器的容量比1升大吗?

(12页第4题)

2、快乐一“升”:

下面的容器里可以盛水多少升?

想一想电饭煲、纯净水桶的容量,看谁猜得准。

(12页第3题)

电饭煲的容量是指哪里?

(学生比划,猜测。

3、节约一“升”:

一个关不紧的水龙头,20分钟就会流失1升水,一小时就浪费多少水?

一天呢?

节约用水广告欣赏(情节:

一个没关紧的水龙头 

小蚂蚁集水 

运水 

浇树 

请节约每一滴水)

小蚂蚁:

我收集的水有多少升?

小蘑菇:

这么少的水用“升”作单位合适吗?

不合适。

为了计量比较少的水,我们还需要一个比“升”更小的容量单位。

我们下节课再学。

后记:

容量和升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模糊的一个概念,缺乏生活的经验,而且容量单位的认识本身就比较抽象,需要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采取了从生活引入、直观认识、直觉感受、实验为主、回归生活的教学方法。

认识容量和升

(2)

四年级教科书13-14页

1.让学生在自制量器的过程中感受并进一步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2.让学生练习估计一些常见的容器的容量,并能对自己的估计作适当解释,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让学生练习用自制的量器测量一些液体的多少,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现实情境中提取的数学问题加以解释和说明。

4.培养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并在探索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感知1升有多少

培养学生对容量的估计能力

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引入

请同学们回忆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了解了容器的含义、认识了升;

还知道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的容量是1升)。

升可以用什么字母符号来表示?

(L)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升。

认识升)

二、自主探究,实践求知

1.谈话:

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1升的量器?

2.出示题目要求:

做一个1升的容器,并分别标出1\4升、3\2升和1\2升。

(1)让学生根据手中的材料,以组为单位讨论怎样做。

(2)每组选一人汇报讨论方案。

(3)选出可行的方案(往一个上下一样粗的瓶子里倒入1升水,在瓶上贴上纸条,在1升处记上记号。

把纸条1升处以下的部分平均分成4份,并分别做上记号)。

(4)动手制作教师加强巡视,注意个别指导。

3.提问

(1)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是怎样制作的?

(2)有没有不同的标法?

(1\2L和1\4L)它们的大小相同吗?

(一样大)

4.用自己做的1升的量器来量一量。

(1)量出1升水,试一试1升水能倒满几纸杯?

让学生在组内合作完成。

待学生做完后,提问:

1升水能倒满几纸杯?

你一天能喝这样的几纸杯水?

你喝的水够1升吗?

谈话:

同学们要注意每天多喝水,预防疾病的发生

(2)先估计桌子上放着的一碗水比1升多还是比一升少,再量一量它大约有多少升。

先让学生以前面获得的感受与经验把一碗与1升水进行比较,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估计意见。

再实际量一量,来验证估计。

三、运用新知,展示能力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让学生拿出带来的容器,例如碗、锅、盆等。

(2)用自制量器盛1升水。

(3)把水倒入自带容器里,观察水面高度。

(4)观察本组其他同学容器里水的高度。

(5)全组同学一起讨论,估计这些容器的容量各是多少升,再量一量。

看哪组估计的水平高。

2.解决第13页白菜博士提出的问题

(1)谈话:

再找几个容器,先估一估能盛多少水,再用自制量器量一量。

(2)学生估计并动手量。

(3)汇报估计和测量的结果。

四、解决问题、升华提高

1.做“想想做做”第2题

下面检验同学们的眼力怎么样。

让学生读书上的题目,指名说说容器的名称,各自作出判断,做在书上,指名说答案,全班共同校对。

2.做“想想做做”第3题

知道1升水有多少,那想不想知道1升水有多重?

想一想,怎样称出1升水的重量?

学生分组活动。

各自汇报称法和结果。

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1升水正好是1千克。

五、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这节课同学们都能积极动脑筋,与同伴合作一定收获不小吧。

谁能谈谈有什么收获?

关于容量的知识还有很多,下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学习。

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回忆(做量器、估计各种容器大约能盛多少升水,知道一升重1千克…………)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