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说课稿3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8051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说课稿3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地理说课稿3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地理说课稿3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地理说课稿3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地理说课稿3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地理说课稿3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地理说课稿3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地理说课稿3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说课稿3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地理说课稿3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说课稿3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理说课稿3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3、归纳推导法。

通过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完成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

  三、说学法

  

(1)读图分析法。

学生通过读图分析掌握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同时能加强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2)自学法。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3)讨论法。

通过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相互交流学习,得出结论。

  四、教学程序设计

  

(一)、导入新课:

问题导入,通过提问:

“进入秋季了,昼夜长短和前段时间有什么变化?

”等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二)、新课教学

  1、昼夜长短的变化

  

(1)首先让学生观看在北半球任取的一地点P随地球自转一周的动画,比较P点位于昼半球和夜半球的时间长短,通过这一动画演示来使学生掌握判断一地昼夜长短的方法,即只要判断所求地昼弧与夜弧的长短即可。

  

(2)用多媒体展示图组“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光照图”,让学生读图分析二分二至日全球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情况,为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我将通过提问来督促促使。

分析完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后,播放全球昼夜长短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变化的动画,让学生观察动画分析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最后归纳总结出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并补充昼长、夜长的计算方法及日出、日落时间的计算方法。

之后展示几个相关的练习题叫学生课堂上完成,做到当堂训练,及时反馈,便于学生自查和教师了解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情况。

  (3)讲完这部分内容后布置一个探究活动,即南极圈内地区与北极圈内地区相比,其同纬度地区的极昼、极夜天数是否一样长,为什么?

  (4)由于课本上没有昼夜长短的动态变化图,为便于学生课后复习,可以演示动画留下课件。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首先通过提问“一天中有几个太阳高度?

何时太阳高度最大?

”来帮助学生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

然后展示图组“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和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动态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分布规律及随季节的变化规律,然后归纳总结出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2)补充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之后展示几个练习让学生当堂训练加以巩固。

  (3)补充正午太阳高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热水器安装问题、建楼楼距问题等。

  3、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由于此部分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可以自学完成目标,为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加强知识的体系性我设计了下面几个问题:

  

(1)四季的划分依据是什么?

若黄赤交角不存在还有四季吗?

  

(2)五带的划分界限和划分依据是什么?

若黄赤交角增大或减小3度,五带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4、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可以利用知识结构图(图见板书设计)把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黄赤交角到四季五带形成复述一遍,这样既可以把前面所学的知识纳入知识体系中,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四季与五带形成的根源所在。

  五、板书设计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昼夜长短的判断

  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二、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4、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三、四季、五带的划分

  1、四季的划分

  2、五带的划分

地理说课稿篇2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了解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来表示地理位置的意义,掌握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的方法;

(2)、能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适当的比例尺;

(3)、知道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绘制区域内一些地点分布情况基本过程。

2、数学思考通过学习如何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能从多个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思想。

3、解决问题

  能结合具体情境灵活运用坐标确定地理位置。

  4、情感态度

  通过用坐标系表示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地理位置,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初步形成认真参与、积极交流的主体意识,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根据具体情境灵活选用直角坐标系,用坐标表示地点。

教学难点:

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选取简便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春天到了,在风和日丽的时候,大家最想去干什么?

  不管出差办事,还是出去旅游,人们都愿意带上一副地图,它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这是武威城区地图的一部分,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几个地方走走。

  二、探究新课

  2、活动1:

  根据以下条件画一幅示意图,标出学校和小刚家、小强家、小敏家的位置。

小刚家:

出校门向东走1500m,再向北走20__m。

  小强家:

出校门向西走20__米,再向北走3500米,最后向东走500米。

小敏家:

出校门向南走1000米,再向东走3000米,再向南走750米。

问题:

如何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呢?

以何参照点为原点?

如何确定x轴、y轴?

如何选比例尺来绘制区域内地点分布情况平面图?

  小刚家、小强家、小敏家的位置均是以学校为参照物来描述的,故选学校位置为原点、根据描述,可以以正东方向为x轴,以正北方向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取比例尺1:

10000(即图中1cm相当于实际中10000cm,即100米)、

  由学生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标出学校的位置,即(0,0)、引导学生一同完成示意图、

  问题:

选取学校所在位置为原点,并以正东、正北方向为x轴、y轴的正方向有什么优点?

(可以很容易地写出三位同学家的位置、)

  3、活动2:

归纳利用平面直角绘制区域内一些地点分布情况平面图的过程、经过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当引导后得出结论:

  

(1)建立坐标系,选择一个适当的参照点为原点,确定x轴、y轴的正方向;

  

(2)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适当的比例尺,在坐标轴上标出单位长度;

  (3)在坐标平面内画出这些点,写出各点的坐标和各个地点的名称、应注意的问题:

  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时,一是要注意选择适当的位置为坐标原点,这里所说的适当,通常要么是比较有名的地点,要么是所要绘制的区域内较居中的位置;

二是坐标轴的方向通常是以正北为纵轴的正方向,这样可以使东西南北的方向与地理位置的方向一致;

三是要注意标明比例尺和坐标轴上的单位长度、

  4、练习:

小试身手完成练习题,进一步明确确定位置首先要确定原点。

  5、活动3进一步理解如何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春天到了,初一

(1)班组织同学到人民公园春游,张明、王立两位同学和其他同学走散了,同学们已经到了中心广场,而他们仍在牡丹园赏花,他们对着景区示意图在电话中向老师报告了他们的位置。

  张明:

“我这里的坐标是(300,300)”

  王立:

“我这里的坐标是(100,500)”

  他们所说的位置都是正确的,你知道这两位同学是如何建立的坐标系吗?

让学生分别画出直角坐标系,标出其他景点的位置、

  6、看棋谱说坐标:

  仕所在位置的坐标为(—1,—2),相所

  在位置的坐标为(2,—2),那么炮所在的位置的坐标为(

  在一次“寻宝”游戏中,寻宝人已经找到了坐标为(3,2)和(3,—2)的两个标志点,并且知道藏宝地点的坐标为(4,4),除此之外不知道其他信息,如何确定直角坐标系找到“宝藏”?

请跟同伴交流。

  7、寻找宝藏:

  8、学看经纬度:

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

  杭州西湖桂林漓江

  武威雷台北纬37°

,东经102°

  三、小结:

  让学生说说本节你学到了哪些新知?

  四、课后作业:

  1、必做题:

  习题7。

2的第5题、第12题;

  2、课外拓展题:

  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绘制学校内一些建筑物分布情况的平面图。

地理说课稿篇3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本节的内容是这样安排的:

首先展示大量不同地形区的景观图片,并设计了认识山脉网格中地形区位置分布的活动帮助学生总结“地形复杂多样”的特征;

最后通过学生阅读扇形统计图表,计算得出“山区面积广大”。

接着通过活动来认识“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学生从地形剖面图上可以形象地看出来;

符合学生由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本节的知识点有三个:

分别是地形种类与分布,地形特点及影响,地势特点及影响。

  2.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国情。

在这个基础上学习__中国的自然环境就顺理成章了,教材把本节作为中国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来讲,充分体现了本节的重要性。

它是学习第二节气候、第三节河流的基础。

同时为今后学习高中自然地理打下了基础。

  3.三维目标

  知识技能:

  

(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特征。

  

(2)尝试分析说明我国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

  (3)学会运用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4)阅读统计图表,总结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分析山区开发、利用有利和不利条件。

  过程与方法:

  

(1)增强通过地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并对信息加工提取的能力。

  

(2)通过讨论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以及对生产生活影响的过程。

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2)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观念;

  (3)通过认知地势、地形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加强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4.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运用地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地形特点。

  2、认识不同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不同影响,以及人类如何利用和改造地理环境。

  难点:

  1、地形剖面图的判读;

  2、地势、地形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

  我的设计指导思想是:

创设一个民主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协作、动手、动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努力培养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

在这种指导思想下,我教学的策略是:

  1、以问题情景为主线,丰富的学生活动为主体。

这样做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参与,引导学生在交流合作中学习。

  2、多媒体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可以展示更多资料,使教学更生动更直观。

  3、注重地图教学。

  三、说学情、学法

  因为初二学生年龄偏小,对一些日常生活和所经历的现象不能很好的与理论知识相连接,因此对于这些问题需要老师进行指导,从而让学生能够总结出来。

学生需要课前收集资料,课上有动手、思考、合作、竞争、交流,分享成果等全方位参与体验学习过程的机会,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有效性。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及课程标准,我设计本节的内容分三课时教学:

第一课时为地形呈阶梯状分布,第二课时为地形复杂多样,第三课时为山区面积广大。

下面我就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进行说明

  1、情境导入;

首先在导课上,我采用的是过渡法。

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中国多民族、多人口),这么多的人口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呢?

用这样一句话,从我国的人文环境学习导入到自然环境的学习上。

引发学生思考中国地形地势到底有何特征?

对人们生产、生活会产生哪些影响?

从而顺利导入新课。

  2、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我国的地势特征,是本节课的重点,如何突出重点呢?

我主要运用了四步:

  第一步:

引出地势的概念,让学生明白地势的内涵。

  第二步:

基于感性认识是认知的基础,我从学生耳熟能详的古诗“一江春水向东流”入手,提出问题:

为什么大江、大河水会“向东流”?

这些诗学生都会背,只是从文学的角度去欣赏,没有从地理的角度去深入想过,经过学生的思考、讨论,他们就能得出结论:

我国地势是西高东低。

  这只是从经验上得到出的结论,那么我国的地势是否就是西高东低呢?

  第三步:

用地理的手法去求证。

这是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册P10-11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提出“你能参照陆高海深表总结中国地势的特征吗?

”接着让学生参照课本图2.1我国沿北纬32°

地形剖面图,(以上两个图老师利用投影进行比较)帮助学生建立地势西高东低的模型。

这种由形象、直观的颜色到地势高低,由平面到立体的认知过程设计完全符合初中学生认知心理特点。

  这是我国地势的第一个特征,还有一个“呈阶梯状分布”如何引出呢?

  第四步:

我采用的是图示对比法。

用课本图2.9和图2.10两张我国地势变化示意图,让学生通过讨论判断,得出结论:

呈三级阶梯分布。

  三个阶梯有哪些不同的特征呢?

这是本节的难点,如何突破呢?

我采用多媒体投影(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图)并结合列表比较法。

通过对三个阶梯的范围、海拔、地形的对比,加深学生的印象。

让学生标明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分别是什么?

让学生动手完成课本28页的活动第一题,并且要求边做边记忆,把知识落实到地图上,培养学生的识图、用图能力。

  3、知识拓展应用

  我根据课本第28页活动2、3二道题,让学生就我国的地势展开讨论,分析我国地势的利弊,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精神,又让学生了解我国的自然环境,熟悉国情。

  最后,根据泉州的地形、地势具体情况,让学生讨论对泉州气候和河流有什么影响?

学习生活中的地理,从自己身边的事物出发,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4、巩固小结

  通过多媒体对整节内容的知识网络进行小结

  总之这节课中,我是以“什么是地势——我国地势的特征——我国地势的划分——我国地势的利弊——如何利用地势”这一主线展开的。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想”、“说”、“做”自己得出结论。

并把所学知识内化为能力,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