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中等职业教育质量doc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8282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献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中等职业教育质量doc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献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中等职业教育质量doc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献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中等职业教育质量doc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献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中等职业教育质量doc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献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中等职业教育质量doc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献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中等职业教育质量doc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献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中等职业教育质量doc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献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中等职业教育质量doc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献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中等职业教育质量doc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献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中等职业教育质量doc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献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中等职业教育质量doc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献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中等职业教育质量doc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献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中等职业教育质量doc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献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中等职业教育质量doc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献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中等职业教育质量doc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献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中等职业教育质量doc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献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中等职业教育质量doc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献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中等职业教育质量doc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献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中等职业教育质量doc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献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中等职业教育质量doc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献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中等职业教育质量docWord格式.docx

《献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中等职业教育质量doc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献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中等职业教育质量docWord格式.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献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中等职业教育质量docWord格式.docx

836

全日制招生人数

全日制招生人数中应届初中毕业生人数

全日制招生人数中往届初中毕业生人数

全日制招生人数中应届高中毕业生人数

8

40

全日制招生人数中往届高中毕业生人数

1.2.2、在校生规模及结构

2016年在校生人数1124人,2017年在校生1555人,全部为中职教学班,相较而言,在校生人数开始呈现上升趋势。

2017年我校与沧州职技学院等院校联合办学五年制大专班2个,在校学生136人。

1.2.3、毕业生规模

2016年学校共有毕业生113人。

2017年学校共有毕业生199人。

献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2016-2017在校生情况比对表

年份

2016年

2017年

学生结构

全日制

非全日制

短训

招生规模

1097

136

1184

在校生规模

1124

1555

毕业生规模

113

199

巩固率

99.80%

99.80%

99.79%

1.3教师队伍

2016年,学校专任教师76人,专业课教师30人,基础课教师70人,生师比为11:

1,双师型”教师28人;

2017年,学校专任教师102人,生师比为12:

1,“双师型”教师32个,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为90%,硕士以上学历比例0.7%,专任教师高级职称比例为30%。

献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2016-2017教师情况比对表

专任教师数

76

102

兼职教师数

生师比(X:

1)

11:

1

12:

“双师型”教师数

28

32

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人数

74

98

专任教师硕士以上学历人数

专任教师高级职称教师人数

37

38

2017年度献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师资队伍结构情况表:

年度

生师比

“双师型”比

兼职教师比

本科以上占比

硕士以上占比

高级职称占比

25%

90%

0.7%

30%

1.4设施设备

学校固定资产购置的专项资金逐年增长,主要用于各专业教学设备的添置。

2016年学校教学仪器设备值105.16万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935元;

实习实训工位数400个,生均实习实训工位数0.2个;

纸质图书9.6万多册,纸质期刊140多种,生均纸质图书85册;

学校截止到2017年,教学设施设备充足。

教学仪器设备值473.67万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3046元;

实习实训工位数420个,生均实习实训工位数0.21个;

纸质图书9.6万多册,纸质期刊150多种,生均纸质图书61册。

2016与2017我校教学设施设备对比表

指标

教学仪器设备值

105.16

473.67

万元

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

935

3046

实习工位数

400

420

生均实习工位数

0.2

0.21

纸质图书

96000

纸质期刊

140

150

生均纸质图书

85

61.7

.学生发展

2.1学生素质

一直以来,学校注重强抓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领青年学生思想素质、能力素质和职业素养全面发展。

1、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主阵地作用。

学校结合实际,有针对性的做好青年学生思想工作。

按照主管部门要求,细化条件,认真开展贫困生认定工作,按不错发、不漏发的要求,做好助学金审核发放工作。

通过开展每周一升国旗仪式等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加强对青年学生“三观”、“三热爱”教育;

通过开展志愿活动等活动,引领青年学生践行奉献精神,不断提升思想素质;

通过开展“诚信”主题教育等活动,引领青年学生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成才基础。

2、加强品德教育,促进学习能力发展。

引领青年学生加强对学习能力的培养,促使认知,完善知识结构,夯实基础,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开展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先进班级、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优秀团支部等一系列评选活动。

通过树典型、彰先进,激励青年学生刻苦学习,努力成才。

3、发挥校园文化育人作用,引领学生健康发展。

关注青年学生的发展空间,积极发挥校园文化在育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让青年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找到存在感、认同感和成就感。

通过举办学校运动会、篮球赛、元旦晚会等主题活动,丰富青年学生课余文化生活,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提升了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校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引领青年学生健康、积极发展,不断加强品德教育、养成教育和诚信教育,积极加强学习能力、实践技能等方面的培养,注重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为社会培养一定素质的人才。

学校德育处负责根据学生现实表现进行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对学生的政治态度、思想品德作出全面鉴定,2016年,思想政治方面存在问题的在校生占比为0.073%。

今年应届毕业生中,文化课合格率95%、专业技能合格率96%、体质测评合格率100%、毕业率100%,2017年,思想政治方面存在问题的在校生占比为0.064%。

今年应届毕业生中,文化课合格率97%、专业技能合格率97%、体质测评合格率100%、毕业率100%,各项数据明显优于上年度。

献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2016-2017学生素质情况比对表

违纪受处分人次占比

文化课合格率

专业技能合格率

体质测评合格率

毕业率

0.04%

95%

96%

100%

0.03%

97%

2.2在校体验

1、毕业生对学校生活满意度。

经调查,2016届毕业生对学校生活总体上感觉“满意”、“非常满意”所占比例达到96%,“不满意”的占4%。

2017届毕业生对学校生活总体上感觉“满意”、“非常满意”所占比例达到98%,“不满意”的占2%。

(见下图)。

2、毕业生对学校总体满意度。

经调查,2016届毕业生对学校总体上感觉“满意”、“非常满意”所占比例达到100%。

2017届毕业生对学校总体上感觉“满意”、“非常满意”所占比例达到100%(见下图)。

2.3资助情况

落实国家资助工作政策,学校每年都按照上级要求严格执行学生免学费及助学金补助,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形成了完善的国家免学费、国家助学金、学校助学金等完整资助体系。

2016年,共有1807名学生获得国家免学费总金额为14.45万元,244人获得国家助学金落实金额为24.4万;

2017年,共有2609名学生获得国家免学费总金额为125.23万元,334人获得国家助学金落实金额为20.04万。

2016与2017年资助情况对比表

免学费落实人数及金额

个,万元

1807、14.456

2609、125.23

助学金落实人数及金额

244、24.4

344、20.04

2.4就业质量与评价

学校本着“满足地方经济发展人才需求”的原则,以“创新办学模式,提升服务效能”为工作主线,努力加强“学校与工厂对接、专业与市场对接、课程与岗位对接、课堂与车间对接、校长与企业负责人对接、就业与行业对接”,瞄准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优势与企业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订单培养班由2016年的2增长到2017年的4个,人数由90人增长到200人,开展定向培训,为企业“订单”培养输送生产一线所需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2.4.1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与双证率

2016年,学校应届毕业生113人,升入高一级院校就学40人,升学比重为35%;

进入社会73人,顺利就业71人,就业率61%;

本地区内就业60人,本地区内就业比重为85%。

2017年,学校应届毕业生199人,升入高一级院校就学72人,升学比重为36%;

进入社会127人,顺利就业120人,就业率60%,本地区内就业100人,本地区内就业比重为80%。

2.4.2求人倍率及应届毕业生平均月薪

2017年,用人单位给我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100个,求人倍率为102.17%,相较2016年的98%,上升4个百分点;

毕业生平均月薪2100元。

2.4.3企业与毕业生满意度

根据学校对3个用人单位的100名2017届毕业生的抽样调查,企业对我校毕业生表示满意的98人,不满意的2人,满意度达到98%;

毕业生对就业表示满意的97人,不满意的3人,就业满意度97%,与2016届毕业生的抽样调查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全日制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表

项目

增长数

增长率

毕业生数

86

43%

就业人数

70

125

55

44%

就业率

0.1%

本地区就业人数

60

100

40%

本地区就业比重

85%

80%

-0.5%

升学人数

30

0.42%

升学比例

35%

求人倍率

98%

102.17%

4.17%

毕业生平均月薪(元)

2100

雇主满意度(抽样)

96.7%

1.3%

毕业生就业满意度(抽样)

93.2%

3.8%

2.5职业发展

学校将企业文化引入校园,强化对学生文化融入能力的熏陶。

积极开展就创业教育、培训、指导和实践工作,强化对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和创业能力的熏陶。

学生总体学习氛围浓厚,绝大多数学生积极认真、重视专业课程学习,能够较好地掌握了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学会新知识比例由2016年的75%上升到2017年的80%,岗位适应比例由2016年的81%上升到2017年的85%,岗位迁移适应比例由2016年的65%上升到2017年的70%,调研考核结果总体令人满意。

课程教学效果良好,专业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16与2017年学生职业发展情况对比

学会新知识比例

81%

岗位适应比例

45%

46%

岗位迁移适应比例

32%

学校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努力架设展示学生综合能力的平台,促进中高职有效衔接,着力培育并全力帮助学生实现人生梦想。

2017年截止到11月,我校学生在各级技能大赛中取得很好的成绩,获奖57人次,其中市团体二等奖7个,市团体三等奖6个,与2016年省市中职学生技能比赛获奖人数相比均有提高。

通过比赛使学生学到了知识,增长了经验,认识到了差距,在今后的学习中有了努力的方向。

2016与2017献县职教市技能比赛获奖情况对比表

市二等奖

6

7

市团体奖

4

三.质量保障措施

3.1专业动态调整

学校解放思想,开拓思路,进一步推动学校走向市场,服务县域经济,以地方特色产业为依托,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契机,打造特色专业”的专业建设方向,学校紧紧抓住“承接产业转移”的有利条件,不断调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进行专业结构调整。

对部分建设水平不高、与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不太相匹配且招生难就业难的一些专业进行停招或专业改造。

学校派专人进行了市场和各高校调研,2017年我校与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开办五年一贯制专科;

与沧州师范学院联合开办函授大专班;

与天津商务职业学院联合新开办电子商务、学前教育本科班;

与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合作招收航空服务、乘铁服务大专班,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方向。

改革教学模式,积极探索任务驱动教学法和分层教学法,改变教与学的状态,使各专业根据教学任务与学生实际分别确定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更新、完善。

职业高中围绕考试大纲开展教学工作,中专各专业根据社会需求与工作实际,制定独具特色的量化可行的教学目标,最终实现宏观计划指导下的微观目标,做到“周周有目标,天天有任务”。

教师由传授知识转为调动学生,学生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倡导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同时,鼓励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和学科特点,在采用分层教学方法,真正的使学生们参与到教学中来,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同时,采用以“德育考核、基础知识、岗位技能、职业素质”为综合的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建立由教师、学生、家长、企业和就业管理部门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

经过专业建设与改造,学校的专业设置更加贴近市场与企业,职教内涵得以丰富,教学质量得以提升,办学特色更加凸显。

2016--2017年学校开设专业情况表:

专业

备注

学前教育

重点建设专业

计算机应用

会计电算化

现代林业

电子商务

数控技术应用

汽车运用与维修

航空、铁轨服务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

财会

新增专业数量

2

停招专业数量

撤销专业数量

在校生增幅排前三专业及人数

计算机118、

会计90、

学前156

电子商务64、

汽修93

学前262

在校生降幅排前三专业及人数

电工48、计算机6

第一产业类专业在校生数

16

第二产业类专业在校生数

93

第三产业类专业在校生数

274

374

学校围绕“思想与品德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职业素养教育、心理素质培养和专业基本素质培养”等内涵,按照学生成长特点分阶段实施,对文化课和专业课进行合理安排。

从原来的重文化轻思想、重理论轻技能向文化与德育并进、理论与实践并重转变。

(2)学校文化课专业理论课、实践课周课时变动情况表

高一

高二

高三

文化课

德育、美育、健

专业理论

专业实践

15

5

12

3

11

14

各专业略有变化

第二学期安排2个月的企业实习

3.2教育教学改革

1、公共课及课程建设

完善了领导、教师随堂听课制度,增强听课的透明度,参与对授课教师的评价交流环节,及时交流听课情况,促进形式向实质的进一步深化,使听评课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理念在听评课过程中都能有所受益,有所提高;

继续完善任课教师听、评课制度,要求同一专业、同一学科每学期相互听课不少于8节,不同专业、不同学科每学期相互听课不得少于4节。

全体听课人员均要求做好听课记录,并及时评课,相互促进提高。

还通过公开课、实验课、示范课、观摩课等多种形式促进教学研究,努力探讨教学规律与教学方法,共开展公开课30节,示范课30节,制作课件100多件,完成教师论文100篇,并对公开课、实验课、示范课,观摩课进行评析,促进教学改革发展。

学校将课程建设作为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核心内容,不断强化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内容建设。

2、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本地区多个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与泛美集团公司、北汽公司就相关专业开展校企合作,学生在学校就读2年后分期分批进行现代学徒制培养,安排学生实习,并推荐工作。

3、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校际交流等多种形式来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缓解专业课师资严重不足问题,带动了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充分用好、用活职业院校的“国培”、“省培”师资计划,把相关学科的专业课教师送到对应的培训院校和工厂去深造、锻炼,培养他们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这些派出进修的教师也都非常珍惜培训的机会,认真学习和受训,力争多学专业知识,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回校后能学以致用,成为所任教学科的骨干教师和带头人;

聘请汇硕集团翟广福厂长传授机加工相关知识及管理经验,转变教学理念,选派教师参加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召开的教研会和学校的“开放日”活动,开展教师“优质课”业务比武,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课堂教学艺术。

这些办法和措施有力促进了学校教师教学的规范化,一专多能的教师大量涌现,教师的教学水平普遍得到提高,师资队伍建设硕果累累。

一大批教师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

专任教师身心健康,师德高尚,教学、科研、实践能力强,对学校的认同感、幸福感高;

专兼职教师数量、结构满足教学需要,专任教师大多都有企业实践经历。

4、信息化教学

学校在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基础上,推动信息化教学改革并取得显著成效。

所有教师现在都具有运用信息化教学的能力,90%的教师经常利用互联网获取教学资源,并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对知识进行传授。

信息化教学极大的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教学效果良好。

2016年在沧州市教师信息化说课大赛中,我校4名教师参赛,其中2人获二等奖;

在2016省级比赛中我校4名教师参赛,4人获得省级奖励。

2017年在沧州市教师信息化说课大赛中,我校4名参赛教师中2人获三等奖,2人获得优秀奖;

2017省级教师大赛中,我校18名教师参赛,其中14人获省级以上奖励。

献县职教2016与2017年度教师省级比赛参赛及获奖对比表

技能竞赛参赛教师人数

18

技能竞赛参赛教师获省级以上奖人次

10

5、教学资源及教材使用

教学资源建设方面,除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外,学校成立了由专业课老师和计算机专业人员组成的教学资源建设团队,正在建设资源共享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库。

2016年数字化专业课程数5门,制作或积累了多媒体数字化教学资源5.6T,2017年数字化专业课程数已达6门,已制作或积累了多媒体数字化教学资源13T,网络课程数已达4门,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课程比例已达85%,每个专业都有符合专业特点的习题库和检测题库。

学校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全部选用国家中职规划教材,并通过教育局指定的供书商新华书店提供教材,教材完全正版,教材内容适合中等学生使用。

6、实训基地配备及使用情况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宗旨和办学目标,学校开设多个专业并建设与之相配套的实习实训室,如钢琴房2个,语音室1个,舞蹈房2个,电子电工实训室3个,维修电器实训室4个,焊接实训室2个,数控实训车间1个,美术室1个,,汽车维修实训车间1个,2个标准化计算机机房。

3.3教师培养培训

学校要发展,必须有一支爱岗敬业,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

学校把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提升办学水平的基础,学校制订了《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德育能手”评选条例》等一系列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的规划制度,通过专业培训、企业实践、技能竞赛、教学评比、学历进修、教育科研六大途径打造一支精简高效的学校管理队伍、具有专业前沿知识和现代职教理念的专业骨干队伍、具备教改理念与生本精神的教师队伍。

同时,聘请高校教授、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专家等担任学校各专业的兼职教师,形成比例恰当、优势互补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学校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充分用好、用活国家和省级关于职业院校师资的“国培”、“省培”政策和培养计划。

同时,我校还把相关学科的专业课教师送到有关院校和工厂去培训、锻炼和深造,培养他们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

这些派出进修的教师也都非常珍惜培训机会,力争多学专业知识,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回校后能学以致用,成为所任教学科的骨干教师和带头人,有效地缓解专业课师资严重不足问题。

学校还鼓励教师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积极参加远程教育培训;

立足于校本培训,在校内,每年都要开展教师“优质课”业务比武,开展帮扶“结对”活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课堂教学艺术。

学校还非常重视教师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经常选派教师参加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召开的教研会和学校的“开放日”活动,切磋交流教学艺术,相互借鉴,大大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2016年参加培训教师为3名,2017年,我校又选派了12教师参加了不同专业的中职学校教师省级培训,收获颇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