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考训练题怎样想新点子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8646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2.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思考训练题怎样想新点子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创新思考训练题怎样想新点子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创新思考训练题怎样想新点子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创新思考训练题怎样想新点子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创新思考训练题怎样想新点子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创新思考训练题怎样想新点子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创新思考训练题怎样想新点子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创新思考训练题怎样想新点子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创新思考训练题怎样想新点子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创新思考训练题怎样想新点子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创新思考训练题怎样想新点子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创新思考训练题怎样想新点子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新思考训练题怎样想新点子Word格式.docx

《创新思考训练题怎样想新点子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思考训练题怎样想新点子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创新思考训练题怎样想新点子Word格式.docx

没过一会,小孙孙把老祖母的毛线拉扯得一团糟。

老祖母想:

要不让他把毛线拉扯乱,只有把他圈起来。

可是老祖母刚把小孙孙放进围栏里,他就大哭大闹,不管怎么哄他,都不能使他安静下来,后来,老祖母想到一个办法:

自己坐进围栏里,而让小孙孙在围栏外面玩。

这样一来,祖孙二人各得其所,也就彼此相安无事了。

老祖母最初想出的把小孙孙围起来的作法,其思考过程有什么缺陷?

老祖母最初采取的做法所针对的目标是什么。

老祖母想出把小孙孙围起来的作法,其思考过程的缺陷是:

没有恰当地对准问题的目标。

老祖母为了达到不让小孙孙把毛线拉扯乱的目的,她的思考活动应当对准的目标是:

使小孙孙同毛线隔开。

而她最初采取的作法所针对的目标是:

不让小孙孙自由活动。

虽然二者有联系,实现了后一目标,也就实现了前一目标,但对于正常情况下的绝大多数幼儿来说,老祖母针对不让小孙孙自由活动的目标而采取把小孙孙围起来的作法,显然不明智。

第3题 

有这么一种细菌:

一分钟时间内,一个会分裂成两个,再过一分钟,又会分裂成四个。

把这样的细菌放在空瓶子里让它分裂,只需60分钟,细菌就会充满整个瓶子。

现在将两个这样的细菌放入空瓶中让它分裂,一直到充满整个瓶子为止。

需要多少分钟?

请检查一下,你在思考此题的过程中,是否有什么想法干扰你得出正确答案。

59分钟

很多人都会这样计算:

既然从一个细菌开始分裂,60分钟就能充满整个瓶子,那么,从两个细菌开始分裂,充满整个瓶子就只需要60分钟的一半时间,也就是只需要30分钟。

这样计算是不对的,因为由两个细菌开始分裂,直到充满整个瓶子为止,同由一个细菌开始分裂相比较,只不过少分裂了一次而已。

分裂一次要一分钟,少分裂一次,也就只能是减少一分钟,因此,正确的答案应当是:

59分钟。

造成以上这样的错误计算,是因为受到了一种“自我干扰”。

它来自从类似事例中所总结出来的“经验”:

既然从一个细菌开始分裂要60分钟,现在从两个细菌开始分裂,那么,按1/2“照减”就是了。

第4题 

有5只猫能在5分钟内捉住5只老鼠。

按照这种捕鼠效率,要求在100分钟内捉住100只老鼠。

需要多少只猫?

请检查一下,你在思考此题的过程中,是否有什么想法干扰你得出正确的答案。

5只猫。

5只猫在5分钟内能捉住5只老鼠,那么,要在100分钟内捉住100只老鼠,自然就需要100只猫。

这样计算是不对的。

按5只猫在5分钟内能捉住5只老鼠来计算,5只猫的捕鼠效率是:

1分钟能捉住1只老鼠。

照此计算,5只猫在10分钟内就能捉住10只老鼠,在100分钟内就能捉住100只老鼠。

可见,要在100分钟内捉住100只老鼠,并不需要有100只猫,依然是只需要有5只猫就能完成这一“任务”(此题不需考虑各种各样的具体的实际情况)。

造成以上这样的错误计算,也是因为受到了一种“自我干扰”。

它也是来自类似事例中所总结出来的“经验”:

既然在5分钟内捉住5只老鼠需要5只猫,那么,在100分钟内捉住100只老鼠所需要的猫,按1分钟捉一只老鼠就需要一只猫“照加”就是了。

第二节《跳出框框想》

第1题 

宋朝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在他所著的《归田录》一书中,记述了他在洛阳任职时亲眼见到的以下这样一件事。

富有的钱思公生性节俭,除了节日或其他什么特殊的原因,子女们一个钱也不能从他那里得到。

钱思公有一个珊瑚笔架,是他最大心爱的东西,平时最心爱东西,平时总是把它放在书桌上观赏。

他的几个儿子,如果谁想得到钱,谁就会偷偷地把笔架藏起来,当钱思公一发现笔架不见了,马上便会垂头丧气,萎靡不振,于是便会在家用中悬赏一万杖钱寻找笔架。

一两天后,总是会有他的某个儿子假装在外面找到了笔架给他送回来。

过上一段时间,如果再有哪个儿子想有钱花,就又会把笔架偷走,钱思公又会悬赏一万杖钱寻找笔架。

一年之中,这样的事总要发生六、七次。

欧阳修常和他的同僚们谈起:

钱思公纯洁无瑕的品德令人赞叹,可惜他常被不肖的儿子们所愚弄。

钱思公为什么会常被他的不肖的儿子们所愚弄?

钱思公头脑中存在着什么思维现象,使他总是弄不清楚珊瑚笔架被窃的真相。

钱思公头脑中形成的思维定势,使他看不清楚珊瑚笔架被窃的真相,以致常被他不肖的儿子们所愚弄:

钱思公对一次又一次珊瑚笔架遗失的事“习焉而不察”,这样就会在他的头脑中逐步形成一种“总是被外贼所盗,又总是能由某个儿子找回来”的思维定势,而且这种思维定势会日益加强。

日子长了,钱思公便会在同一类问题上完全被它所左右,而不会去审查它的存在是否合理。

这样也就造成了钱思公总是看不清珊瑚笔架被窃的真相,以致常被他的不肖儿子们所愚弄。

第2题 

下图被称为“魔术方阵”,据说是法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笛卡尔设计的。

图上的9个数字,纵、横、斜相加,其和都是15。

要求变动这9个数字中的一个,一些或全部,而将纵、横、斜相加之和都变为16。

6+7+2

+

1+5+9

8+3+4

该怎么办?

如你感到难以办到,请检查一下,是否有什么“常规看法”在影响和束缚你的思考。

在每一数字上都加一个1/3。

如下图:

61/3 

71/3 

21/3

11/3 

51/3 

91/3

81/3 

31/3 

41/3

很多人经过多种尝试之后都会认为不可能,其根据是:

如果这9个数都各加上“1”,那么纵、横、斜行的3个数加起来就都会超过16。

如果只是对其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数加“1”,那么,照顾到了这几行,另几行之和则又会超过16,解这道题的障碍在哪里呢?

在于人们一提到“加一个数”,自然就会按照“常规看法”而只想到加一个“整数”,很少会想到也可以是加一个“分数”。

只要突破了“一般说的数都是指整数”这一常规看法,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第三节《朝四面八方想》

有一条水很深,江面很宽的河,要设法到河那边去,朝四面八方想,你能想出哪些办法?

①游过去②乘船过去③架桥过去④沿河向上或向下找河窄、水浅的地方涉水过去⑤骑在牛一类的动物的身上过去⑥乘竹筏、木桶之类的东西划过去⑦乘汽球过去⑧乘直升机过去⑨修水下隧道过去⑩绕地球一周过去……

一个快要干枯的水塘里有许多小蝌蚪,要求把水塘里的水舀干,舀上来的水不能有蝌蚪,朝四面八方想,你能想出哪些方法?

①先用纱网、漏瓢或竹篮,捞光蝌蚪,再舀水。

②把竹篮放入水中,在竹篮里舀水

③先在水塘里放入鸭子之类的蝌蚪的天敌,让它们吃完蝌蚪后再舀水④用某种药剂杀灭蝌蚪后再舀水。

⑤先撒入小虫,把蝌蚪吸引到一边去以后,再舀水。

⑥用纱网罩在舀水的瓢上再舀水。

⑦用某种工具将蝌蚪撇在一边以后,再舀水。

⑧用一个倒圆锥形的纱网插在水塘中,从纱网的开口处舀水。

⑨等小蝌蚪长成表蛙后再舀水。

第四节《倒过来想》

按照败者淘汰制进行乒乓球单打比赛,有131人参加。

至少要赛多少场才能产生出冠军?

思考如何解答这个问题,除了列出算式计算之外,还有没有什么其他的可以很快就得出答案的思路。

131人参加单打比赛,就有130要被淘汰,一场一个人被淘汰,所以要赛130场。

对这样的问题,一般都是一轮比赛比一轮比赛地思考和计算。

第一轮赛多少场呢?

单打比赛,一对一,131个人第一轮赛65场,有一个人要靠边休息。

第二轮呢?

淘汰了65人,获胜的65人,加上第一轮比赛轮空的那个人,第二轮刚好赛33场。

第三轮呢?

33个获胜者比赛,赛16场,又有一个人轮空。

第四轮赛8场,一人轮空。

第五轮赛4场,一个轮空。

第六轮赛2场,一人轮空。

第七轮赛1场,一人轮空。

第七轮的获胜者,再与最后轮空的那个人赛1场。

可列算式为:

65+33+16+8+4+2+1+1=130

这样的题倒过来思考和计算,则会变得十分简单,很快就能得到答案。

按上面那样的算法,思考和计算的对象是比赛的胜者。

即:

计算一轮比赛有多少胜者,再根据这一轮比赛的胜者数来计算下一轮比赛的场数。

依此类推,而倒过来想,则是以比赛的败者作为思考和计算的对象。

倒过来思考和计算,问题的解答就能变得象得出上面的答案那样十分简单而快捷!

某县城的一条街上,有一家饭店门前贴出一条广告:

“本店厨师的烹调技术全城第一”。

不久,这条街上第二家饭店开始营业,门前也贴出了一则广告:

“本店厨师的烹调技术全专区第一”。

过了一段时间,这条街上又有第三家饭店开张,这家饭店的门前写的是:

“本店厨师烹调技术全省第一”。

后来,这条街上又再开了第四家饭店,这家饭店的老板叫人在门前写的是:

“本店厨师的烹调技术全国第一”。

紧接着,这条街上又有人再开了第五家饭店。

要超过前四家饭店,这第五家饭店对该店厨师的烹调技术该怎么说?

这第五家饭店的广告能否换一个思路来写。

“本店厨师的烹调技术全街第一”。

很多人都会认为,要超过前四家饭店,这第五家饭店的门前应当写:

“本店厨师的烹调技术全世界第一”。

这恰当吗?

从全世界范围看,不仅有一般所说的“中餐”与“西餐”的区别,而且许多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菜肴。

说“烹调技术全世界第一21;

,只能让人感到荒唐可笑。

第五家饭店的广告词不宜再按照前四家的思路——不断扩大范围去想,而需要倒过来,从另一头——缩小范围来想。

说“本街第一”听起来似乎“口气不大”、“气魄不够”,但它却能让顾客更实在地感到这第五家“超过了”前四家。

有个老妇人天天都在哭一场。

有一天,一个老和尚问她为什么天天都要哭?

老妇人回答说:

“我的大儿子卖布鞋的,小儿子是卖雨伞的。

雨天,我愁大儿子的布鞋没人买,晴天和阴天我又担心小儿子的雨伞卖不出去。

”老和尚听了以后对她说:

“你这样想是不对的,我来教你该怎么想。

”老和尚教了她该怎么想以后,老妇人从此便再也不“天天哭”,而变成了“天天笑”了。

老和尚是怎样教老妇人的?

老和尚给老妇人出的点子体现了一种什么思路。

“雨天,你应该想到你小儿子的雨伞很好卖,这样你就会高兴;

晴天和阴天,你应该想到你大儿子的布鞋很好卖,这样你也会高兴。

按老妇人的思路去想,与按和尚的相反的思路去想,反映的是同一客观事实,但起的作用却迥然不同。

第五节《换个角度想》

有四位酒友为一个装了半瓶酒的酒瓶争论起来。

甲说:

“这是一个半空的酒瓶。

乙说:

“这是一个半满的酒瓶。

丙说:

“你们俩说的意思是一样的。

半空的酒瓶和半满的酒瓶是相等的。

丁说:

“半空的酒瓶怎么会和半满的酒瓶相等?

如果它们相等的话,那么,把它们都乘以2,岂不是就成了1只空的酒瓶等于1只装满了酒的酒瓶了吗?

这场争论是怎样造成的?

对同一现象为什么会有如此悬殊的不同看法。

这场争论是由于从不同角度看同一现象造成的。

甲和乙的分歧在于,甲是从“酒瓶空不空”的角度看,因而认为它半空。

乙是从“酒瓶满不满”的角度看,因而认为它半满。

丙和丁的分歧在于,丙说的半空的酒瓶和半满的酒瓶“相等”,意思是说二者是一回事。

丁则把丙说的相等理解成了数学上的相等。

如果按照丁的理解来“计算”,那么,所谓“半空的酒瓶乘2”,这实际上把“半满”给漏掉了,而只是把“半空”加了一倍。

所谓“半满的酒瓶乘2”,这实际上又把“半空”给漏掉了,而只是把“半满”加了一倍,所以便得出了“1只空的酒瓶等于1只装满了酒的酒瓶”这样荒唐可笑的结论。

有一位理发师说:

“我宁可给10个瘦子理发,也不愿只给1个胖子理发。

这位理发师为什么什么这样说?

一般人听了这位理发师的话都会感到奇怪,原因何在?

给10个瘦子理发可以得到10份理发费,给1个胖子理发只能得1份理发费,理发师自然愿意给10个瘦子理发,而不愿只给一个胖子理发。

很多人都会对这位理发师的话感到想不通:

“胖子和瘦子的脑袋的大小差不多呀,难道为1个胖子理发还会比为10个瘦子理发更费事吗?

”人们之所以会这样想,那是因为都着眼于“给胖子理发更费事。

还是给瘦子理发更费事”这个角度在想问题。

如果从另一个角度,从“得多少理发费”这一角度去想,问题的答案就明显而简单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艘载满军用物资的货轮,秘密地从日本某港口出发,经上海、福州、广州,再经马六甲海峡,准备驶向泰国,最后去缅甸支援那里的日军。

这艘船装的是从我国东北三省掠去的大豆。

我抗日工作者得知此事后,指示我方几名特工人员伺机将此船炸沉在大海中。

我方特工人员混入敌方货轮后,他们想出了一个既不使用炸药,也不动一枪一弹去惊动日军,而只是在大豆上做文章,就将敌船炸沉在大海中的巧妙做法。

我方特工人员在大豆上做文章,想出了一个什么炸沉敌船的巧妙办法?

他们是运用本章所讲的什么创新思考方法想出来的。

偷偷地向日军货轮的货舱内大量灌水。

1粒大豆膨胀后的体积可以超过一般干大豆体积的3倍,装满大豆的底舱,在大量灌水后就会承受不了舱内不断加大的巨大压力而爆裂。

从思考方法来看,我方抗日特工人员是着眼于“条件变换”而想出以上的办法来的(即:

改变底舱内“大豆存放”的条件)。

桌上有6个酒杯排成一排。

左边3个杯子装满了酒。

右边3个杯子是空的。

它们的排列情况是:

“酒酒酒空空空”。

现在要求只变动一个酒杯,而使杯子的排列成为“酒空酒空酒空”。

该怎样变动?

能否将变动酒杯转换为变动其他什么。

将第二个酒杯里的酒倒入第五个酒杯里。

要通过变动一个酒杯的位置,而将“酒酒酒空空空”排列成为“酒空酒空酒空”,那是难以办到的;

而将“变动酒杯的位置”,转换为“变动酒杯里酒的位置”,问题的解决就容易了。

第5题 

一个有几百名职工的工厂,在正式开始开会前,要求能很快查明缺席者的姓名。

有什么好办法?

能否将查明姓名转换为查明其他什么。

将每个职工都编上号码。

一个有几百职工的工厂,用点名的办法查明缺席的姓名是很费时间的,而如果事先将职工从“1”开始按顺序都编上号码,那么,开会前大家只需依次报一下自己的编号就行了,采用这样的办法,也就是将“查缺席者的姓名”,转换为“查缺席者的号数”。

第六节《拐个弯想》

我国西汉时期,陈平是刘邦的谋士,而他原来是在项羽手下做官。

他从项羽那里逃出来后,在一次渡江时,一条小船的船主见他一副贵人财主的打扮,估计他身上会有不少钱,于是便起了谋财害命之意。

陈平看出了这一点,但他既怕被船主杀害、又不能直接向船主说明自己身上没钱,因为那样会激怒船主,同样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他想了一下,很快就想出了一个为船主“效劳”,间接地表明自己身上没钱,而使船主打消杀人夺财念头的巧妙办法。

陈平想出了一个什么巧妙的办法?

陈平要想出这样的办法来,非按特殊的思路思考不可。

脱光身上的衣服帮助船主划船。

陈平要向船主表明自己身上没钱,以打消船主谋财害命的念头,可是又不能直接说出来,他是按照“间接中的”的思路,想出了脱光身上的衣服帮助船主划船的办法。

美国的哈利被誉为促销奇才。

他年轻时曾在一家马戏团负责向观众出售饮料。

有一次演出时,观众不多,购买饮料的人更是极少。

为了保住“饭碗”,这时他突然想到一个招揽顾客的办法:

买来一些炒花生来,加上一些盐,包成一些小包免费赠给观众。

花生米包好后,他站在马戏团演出场地的入口处高声大叫:

“快来!

快来!

每个观众我们都赠送一包又香又脆的花生米!

”经他这么一吆喝,人们纷纷购票入场。

大家一边开心地观看马戏表演,一边吃着又香又脆的炒花生米。

马戏演出快散场时,哈利的饮料也差不多快卖完了。

哈利想的这个办法为什么能达到促进饮料销售的目的?

哈利想出这样的办法遵循了一条什么思路。

观众吃了哈利赠送的又香、又脆、又咸的炒花生米,都需要喝水,自然也就都要去购买哈利出售的饮料。

哈利为了达到卖饮料的目的,他没有采取大声吆喝、或减价优惠一类的直接促销的手段,而是遵循“间接中的”的思路,想出了“向观众赠送炒花生米”的怪点子。

我国古时候有个叫赵豫的人曾任松江知府。

每当有人来告状,不管告状的人多么着急,他总是回答说:

“你明日再来。

”老百姓给他编了一句顺口溜:

“松江知府明日来。

”日子长了以后,人们慢慢悟出了这位知府大人这一做法的用意。

在告状的人当中,有很多都是出于一时的气忿,往往睡上一夜,或经人劝导一番,第二天便会怒气全消,便会觉得没有必要去告状。

至于那些必须诉诸官府的案件,告状者自然第二天还会再去。

松江知府赵豫想出“明日来”这一招,其用意何在?

赵豫是根据什么思路想出这一招来的。

松江知府赵豫想出“明日来”这一招,既是为了大大减少民众对簿公堂的诉讼纠纷,也是为了给自己省去许多麻烦。

赵豫不去问一个个前来告状的人是否真有必要打官司,也不去劝那些不必打官司的人自动撤诉,更没有对那些逞一时之气的人大加斥责,而却是一律叫他们“明日再来”。

这样便使老百姓既能节省大量用于打官司的时间和金钱,又能避免许多本来就可能避免的相互怨恨与仇视。

赵豫的“明日再来”这一做法终于深得人心。

他的这一招也是根据“迂回绕道”的思路想出来的。

1945年,美国一家小工厂的厂长威尔逊,看准了蓬勃发展的各类信息事业对新的复印技术的渴求,他重金聘请专家潜心研究,终于发明了一种当时最先进的高质量的复印机。

在获得专利后,他交由赛罗克斯公司负责生产。

当时美国社会尚未出现复印机租赁业务,这一服务项目还不完全合法。

威尔逊把他的成本只需2400美元的新式复印机定价为2.95万元,高出成本11倍。

美国政府有关部门认为定价过高,禁止其出售。

人们听说此事后也纷纷指责他贪得无厌,其实威尔逊明知这样的定价会被禁止出售。

而他在复印机被禁止出售后,便获批准了开展复印机的租赁业务,并大大受到广大用户的欢迎。

威尔逊从复印机的租赁服务中实际获得的利润,比他当时如果出售复印机所可能获得的利润,高出了数十倍之多。

威尔逊为什么要故意将出售复印机的价格定格得那么高?

威尔逊这一经营策略的思路是什么。

威尔逊估计到,美国政府有关部门禁止其高价出售新式复印机后,便会允许其经营复印机的租赁业务。

威尔逊的这一经营策略,从表面上看是为了“进”——大大提高复印机的销售价格,实际上却是为了“退”——不出售复印机,而只经营复印机的租赁业务,其思路仍是“以进为退”。

第七节《傻乎乎地想》

有一则笑话说,一个人有一天在家里不停地蹦跳,一会儿往上纵,一会儿又左右摇晃。

家里的人大为惊诧,问他:

“你这是什么毛病?

”他回答说:

“我刚喝了药,医生叫我喝药以前要把药瓶上下左右摇晃几下,我刚才忘了,喝完药以后才想起来,现在再摇药瓶已不起作用,我只好这样摇摇自己的身子了。

”这够荒唐,也真够愚蠢了!

可有位医学家听说这个笑话后却受到了启发。

他想到:

农村常有人为了要自杀而喝进大量的卤水,也许可以从这个笑话中挖掘出一种抢救这种病人的十分简便的新办法。

这位医学家想到了一种什么十分简便的新方法?

笑话中的病人用自己的肚子作为把药水摇匀的工具,医生是否也可以将自杀者的肚子作为抢救自杀者本人的工具。

在抢救喝卤水的自杀者时,可以考虑从自杀者口中灌入一定数量的豆浆,使豆浆在自杀者肚子里与卤水起化学作用而成为对人无害的豆腐。

这位医学家从病从把肚子当作摇匀药水的工具受到启发,他认为也可以把喝卤水自杀者的肚子作为点豆腐的工具,这样,使卤水在自杀者的肚子里与豆浆发生化学变化而成为豆腐后,自杀者也就不再有生命危险,而能通过消化吸收和解大小便逐步排出体外。

果能如此,这岂不是抢救喝卤水自杀者的一种十分简便有效的新的抢救方法吗?

有一则笑话说:

有一个江湖医生为病人拔牙。

他用一根绳子,一头绑在病人的病牙上,另一头绑在一张桌子的桌腿上,然后叫病人去点燃一个大鞭炮。

当鞭炮一点燃,“叭”的一声,病人吓得蹦起一尺多高,当这位病人火冒三丈,正想把这位江湖医生痛打一顿的时候,他无意中摸了一个自己的下巴,奇怪!

那颗病牙竟然在他不知不觉中已经掉下来了!

有一位牙科医生听说这个笑话后受到启发,他认为可以据此而创造出一种具有诸多优点的新的拔牙方法。

有可能创造出一种什么具有诸多优点的新的拔牙方法?

病牙在人不知不觉中就能掉下来,这是否意味着也是一种优点?

有可能创造出以点燃鞭炮为手段的拔牙新方法。

这种新方法的优点是:

1、自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