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战略思考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86528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战略思考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战略思考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战略思考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战略思考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战略思考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战略思考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战略思考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战略思考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战略思考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战略思考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战略思考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战略思考文档格式.docx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战略思考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战略思考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战略思考文档格式.docx

只有当一国的文化与价值观,在国际社会广为流行并得到普遍认同时,其软实力才算是真正提升了。

文化创意产业以其极强的传播力、渗透力和影响力,日渐成为增强国家软实力的主要支撑性产业。

经过改革开放30年来的高速发展,今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中国不仅要给世界生产价廉物美的物质产品,更要为世界提供优秀的文化和精神产品,展示出可供世人向往的文化财富和精神力量,这才符合中国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大国形象。

一项调查显示,中国的文化影响力指数在全世界排名第七,居于美、德、英、法、意、西之后;

而中国文化竞争力却仅居世界第二十四位。

这与中国现在的国际地位不相适应,更与我国五千年文明积淀的文化资源不相适应。

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对于提高我国的文化产业竞争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通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开发中国丰富的、独特的、优秀的文化资源,创造大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提高文化产业自身的竞争能力,增强我国文化贸易竞争力,增加文化商品和服务的贸易输出,并为制造业和服务业增加可观的文化附加值,提升其它产业竞争力,进而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实力。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繁荣能使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对一个国家产生精神层面上的认同感。

在文化产品、文化资源、文化消费、文化市场全球化过程中,不断提高中华文化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提高国际社会对中华文化的认知与认同,提升文化“软实力”,在争取广泛的国际认同与合作中,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消除对中国迅速崛起的担忧,树立中国和平崛起、愿意承担国际责任的大国形象。

2.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发展有助于挖掘中国文化精华和提高国际传播能力

中国拥有世界上惟一未被中断的五千年传统文化,拥有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际经验表明,优秀民族特色文化是文化创意产业原创力的重要来源,如日本、韩国依托自身民族文化和民族创作风格,以原创为主发展动漫产业,成为世界动漫强国。

以中国文化为创作题材的文化创意产品成为国际文化创意精品,如迪士尼版的《花木兰》、《功夫熊猫》等的成功,说明中国文化独特性与其中蕴涵的普世价值在今天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但它需要挖掘、需要新的阐释,而且更需要通过创新形式加以表现。

即,寻找中国文化的国际化‘表述’。

全球化进程是一个多元文化不断融合的过程,这种融合并非简单的文化叠加,而是各民族文化之间相互渗透。

民族文化要在全球化中生存、发展、光大,就必须保持本民族的文化命脉,弘扬本民族的文化传统,维护本民族的文化个性。

塑造文化认同是振兴文化产业的潜在目的。

创意产业以文化为基础。

每个创意者都是在植根文化的基础上将个人对产品的理解和创意倾注于创作中,正因为与本土或历史文化有关,创意的文化属性才导致各个国家、地区产生不同特色的创意产业。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可以丰富和创新文化传承与传播的途径和手段。

当前,文化传播呈现新的形态,不再是主要以图书、艺术品、文艺表演等传统方式体现,而是呈现出多元化的表现形态,如动漫、网络、影视、时尚等,一个国家的文化通过多种形式向全世界传播。

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国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达程度直接影响到该国文化传播的力度、强度、深度和广度。

3.扩大文化贸易,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

20多年来,文化贸易的迅速发展以及文化贸易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各国对文化服务贸易的重视。

并且由于文化贸易所具有的经济和文化的双重属性,使一国在国际文化贸易中的地位对一国在世界经济、文化中的发展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各国在国际贸易中积极竞争的新领域。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跻身世界经济大国行列,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日本,世界排名第三,进出口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与德国。

但是,文化贸易一直处于巨大的逆差状态。

文化软实力与经济硬实力远远不相匹配。

中国要在21世纪和平崛起,必须要求文化的崛起,必然要求成为文化贸易的大国和强国。

导致文化贸易逆差的最突出和深层的原因是缺乏能够吸引人的、能够占领国际市场的文化产品,尤其是文化品牌。

中国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但是这并不等于能够转化为文化贸易产品,并不意味中国必然拥有大量的、被世界广为接受的文化品牌。

从文化资源到文化产品,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发展创意产业可以极大地提高文化资源的开发能力,提升文化产品的原创力,进而提高文化产品的贸易竞争力。

创意产业具有两个最重要特点:

一是原创性;

创意本身并不能量化,它的价值是通过每次交易中的两个互相补充的价值来体现:

通过无形的知识产权价值或有形的载体创意产品价值来体现;

二是规模经济效应。

创意经济等式:

CE(创意经济)=CP(创意产品价值)*T(交易次数)说明,对原创作品进行不断地开发再创造,使之形成较大的批量和较长的产业链,带来规模经济效应是创意产业做大做强的必要条件。

美国、日本创意产业的巨大财富效应就在于它的全球化规模。

因此,从战略上来讲,要充分调动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等多方面的力量,大力实施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发展战略,积极参与国际文化创意产业竞争,不断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扩大文化产品和服务输出,缩小文化贸易逆差,逐步提高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4.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有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经济结构升级

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促使我们对原来的发展模式进行彻底反思,传统产业对中国经济的带动作用已经有限,而且面临资源环境的巨大压力,“中国制造”“美国消费”的发展模式必须转向致力于知识技术力量的培育与成长、依靠创意、创新驱动的“中国创造”的经济发展模式。

目前,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正如美国学者沃尔夫所言,“文化、娱乐——而不是那些看上去更实在的汽车制造、钢铁、金融服务业——正在迅速成为新的全球经济增长的驱动轮”。

创意产业在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作用巨大。

新创意会衍生出无穷的新产品、新市场和财富创造的新机会。

产业结构升级不完全等同于资本密集度的提高,产业升级更意味着知识技术和产业附加值的上升。

在今天,文化和创意成为提高产品附加值的重要途径。

文化创意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新兴产业,具有高知识性、高附加值和强融合性特征,成为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一个重要力量。

创意产业以其独特的产业价值取向、广泛的覆盖领域、高渗透性和快速的成长方式,成为一个国家及城市在未来发展和市场竞争中的制胜法宝。

5.创意产业的繁荣发展有助于提升北京国际大都市的地位

文化是国际大都市的一张最有魅力的名片。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就是能否培育更多的创意能力。

纵观全球,那些国际上有影响的大城市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创意产业最集中和最发达的地区,也以富有特色的创意产业而名闻遐尔。

创意产业作为源于个人创造力、技能与才华的活动,成了创意时代大城市特别是国际大都市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今天,国际大都市的地位与创意产业的繁荣发展的联系是如此紧密。

伦敦、纽约、巴黎等国际大都市地位的强化无不是得益于他们发达的创意产业。

进入经济全球化时代后,国家之间乃至城市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基于创造力的创意产业正符合了当今国际大都市之间激烈竞争的特性;

国际大都市一方面土地资源有限,商务成本很高,高成本要求高产出;

同时,国际大都市真正的优势在于人的活力,集中了各种有创造力、有才华的人,以及完备的并且通过工业制造、金融体系、政策扶持、市场传播等配套体系,把人的创意转化成巨大的社会财富。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为发挥北京资源优势、提高国际地位、打造世界级文化名城的提供了难得的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机遇。

可以说,文化创意产业是继高科技产业之后,北京找到的与自己资源优势结合最为紧密的新兴产业了。

与国际其他大都市比较,北京文化创意产业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已经显示出其旺盛的活力和巨大的潜力,成为中国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领先发展的城市。

作为中国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依托我国和世界之间联系交流的枢纽地位,北京将通过不断吸收国际上的新创意、新理念、新思潮,借鉴发达国际先进经验,吸收世界各地的文化精华,打造国际性大都市的文化精品,将建设国际性城市与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同步推进。

二、北京具备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条件

北京是我国的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完全有基础、有条件发展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国际名城。

1.北京的城市定位决定了国际化应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目标

“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城市功能定位以及全球华语文化中心地位共同决定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肩负重任。

北京是全国的文化中心,也是中国最具文化气质和活力的城市,同时还是一个比较开放、包容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来自天南海北的人们汇聚在此,使北京成为了中国最大的移民城市,多元文化的会萃之城。

为此,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担负着为北京市民以及国内外游客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责任;

担负着融合两岸四地产业资源、引领产业发展潮流、向市场提供具有充分竞争力的高端文化创意产品、推动国内文化创意产业不断创新的责任;

担负着积极参与全球主要国家间的文化贸易竞争,开拓全球文化市场,向全球提供富有创意的中国优质文化产品,不断扩大中国在全球文化贸易中地位的责任。

自2005年以来,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年均增长幅度保持两位数,国民经济贡献率不断提高。

在新的时期,面对更加艰巨的历史责任,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必须寻求到更加优势、快速的发展模式。

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发展无疑为未来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

在全球化进程中,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将更有利于向世界展示北京开放发展的形象,同时,更有利于弘扬中国文化传统的核心价值,促进多元文化融合发展,提升中国文化的影响力。

2.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是近年新崛起的新兴产业,虽然起步不久,已经显示出加速发展的态势,成为北京最具活力和增长潜力的产业。

2008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保持高速增长,增速达到19.4%,高于同期北京地区生产总值12.3%的增速。

其中,2008年1至11月,全市规模以上单位文化创意产业实现收入4773.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4%,高于全市第三产业两个百分点;

从业人员66.4万,同比增长6.6%,占全市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18%;

上缴税金201.1亿元,同比增长19.5%。

截至2007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0.6%,已超过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支柱产业的地位逐步确立,并形成了动漫游戏、出版发行和版权贸易、广播影视等一批重点优势行业。

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首都经济发展的新亮点、社会进步的新引擎和城市形象的新符号。

3.富有特色的创意产业初步形成

北京发展文化产业的最大优势就是文化资源和科技力量。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文化、科技和经济深度融合的产物,北京创意产业体现高文化含量和高技术含量的特点,原创性较强。

目前,动漫网游产业、广播影视产业和版权产业在北京发展迅速、富有特色,创新创意能力增强,品牌优势进一步显现。

依托丰富的动漫画创作资源和较强的软件业发展基础,北京动漫游戏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2007年,北京动漫游戏产业实现产值32.6亿元,是2006年的4.8倍;

实现运营收入32.6亿元,已初步形成以网络游戏为核心,动漫形象授权、漫画图书报刊、动画影视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

目前,北京地区有动漫企业500余家。

数据显示,2007年北京市动漫运营收入为10.1亿元,其中动漫形象授权收入为5.1亿元,动画影视收入为1.8亿元,漫画图书报刊收入为2.4亿元,动漫舞台剧等新兴动漫产品收入也将近1亿元。

北京广播影视发展成就斐然。

到2008年11月,北京地区累计注册广播影视制作机构725家。

据了解,30年来,北京电视节目套数增长了25倍,节目播出能力增长了65倍;

广播节目制作能力增长28倍,电视节目制作能力增长了169倍;

广播影视财政投入增长131倍,创收收入增长3141倍,固定资产总值增长685倍。

目前,北京地区年出品电视剧数量占全国年生产总量的近四分之一,出品电影占全国总量的二分之一,电视剧投资额、创作数量、节目销售额均位居各省区市排名第一。

版权产业已经成为首都经济新的增长点。

到2007年底,北京地区已有图书、报纸、期刊、音像、电子和互联网各类出版单位3537家,各类作品传播机构3000多家,文艺团体及演出场所近2000个,出版物发行单位6000多家,网站13万家,专业创作设计人员超过40万人。

2007年北京地区共出版图书12.5412万种,占全国40.1%;

期刊2809种,占全国34.32%;

出版音像制品10915种、电子产品6196种,占全国59.31%;

引进版权6613种,占全国59.57%;

输出版权1529种,占全国58.97%。

4.北京的资源条件决定了文化创意产业能够实现国际化发展

从国际经验来看,文化创意产业发达的地区往往集中在那些经济发达、科技领先、文化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如英国的伦敦、美国的纽约、法国的巴黎和日本的东京。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发展最具特点和优势的资源是文化和科技。

作为一个有着3000年建城史、850多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北京市拥有底蕴深厚文化资源,完善的文化设施和丰富的科技和人才资源。

这些资源条件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北京是多元文化的汇聚地。

在悠久的历史进程中,北京积淀了丰富璀璨的文化遗产,各个历史朝代的文物古迹达3500多处。

同时,北京又是一个开放程度较高的城市,与国外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频繁。

近年来,国际音乐节、艺术节、设计展等各种大型国际文化活动为北京带来了世界各地的新创意、新思潮、新理念。

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而形成的深厚独特、宽容开放的社会文化环境能不断地激发创意人才和艺术家的创新灵感。

北京拥有首屈一指的文化市场和文化设施。

北京出版、音像品种占全国总数的1/3,会展业收入占全国总数的1/3,各类演出团体、经纪公司数量居全国之首。

北京是一个媒介发达的城市,互联网上网用户达398万,普及率居全国首位;

北京还是国内拥有现代化文化设施最多的城市,国家级广播电(视)台、各大要报、新闻机构、国家大剧院、展览馆、博物馆以及奥运场馆均可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媒体平台,便于创意信息的吸收与传播。

北京具有较强的科技资源优势和人才资源优势。

丰富的科技资源、强劲的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北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优势之一。

2008年,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

D)经费支出610.9亿元,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5.8%;

科技活动人员47.6万人;

全市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分别为4.4万件和1.8万件,是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最高的区域之一。

文化名城与首都的优势地位、宽松宽容的文化氛围,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文化创意人才。

各类专业人才聚集北京,不断开展各种创意、创新活动,不断推出新作品、新观念,使得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充满活力,蓬勃发展,始终走在全国的领先行列。

北京还是企业总部和品牌资源的集中地。

文化能激发创意,许多跨国公司,比方微软,纷纷在中国和印度设研究中心,目的是要利用这两个文明古国的脑力资源和文化资源,开发新的产品。

国际经验表明,创意活动往往活跃于具有全球联系的城市高科技产业集群中。

目前,北京既是国内外著名企业(集团)总部分布最集中的城市,同时也是各大知名品牌汇集地。

具有国际性多元化背景的企业与品牌交织、碰撞、融合催生出富有个性色彩、又极具包容意味的新思想、新文化和新创意,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三、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发展初现端倪

随着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产业国际化程度也逐步加深,聚集了一大批国际性创意人才,部分创意产品和龙头企业开始走向国际市场,产业国际竞争力逐步提升。

国际化发展取得初步效果,并呈现以下特点:

1.北京是中国文化贸易最重要的地区,优势行业出口规模居全国前列

目前,北京创意产业已经形成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新闻出版,设计服务和广播、电视、电影等四大优势行业。

2007年,四大行业实现的增加值占全市文化创意产业的比重高达78.4%。

近几年,北京实施一系列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尤其是奥运会的申办,带动了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对外贸易。

北京文化创意产品出口快速增长,规模日益扩大,软件、图书、影视等北京优势行业的产品和服务出口规模居全国前列。

2007年,北京软件出口额4.6亿美元,是2001年的6.6倍,占全国软件出口总值的41.8%;

北京地区图书版权输出1529项,同比增长40%,占全国输出图书版权总量的59.5%。

在影视行业,中外合拍电影数量不断上升,本地电影参加国际影展以及获奖数量不断增多,本地影片的海外收益日益增多。

2007年,北京电影音像服务贸易额占全国82%,其中,出口2.67亿美元,同比增长1.8倍。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以及自主创新的加快,北京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出口将快速增加。

2.形成若干具有一定的国际知名度和鲜明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北京各类创意资源高度集聚,逐步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国际知名度和鲜明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目前北京21个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涉及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艺术品交易、设计服务等9大行业,覆盖13个区县。

2008年,21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实现营业收入占全市文化创意产业营业收入的比例在50%以上,从业人员超过30万人,集聚区文化创意企业总数超过1万家。

其中,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798文化艺术区、南锣鼓巷特色街区等已经成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特色品牌。

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位于北京中关村地区,是中国知识经济的策源地,这里高新技术产业发达、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发展创意经济,打造创意产业的良好基础。

创意产业需要的科技与文化相结合的智力型人才在这里已形成群体优势。

这里有包括亚洲最大的国家图书馆在内的各类图书馆305个;

艺术团体、创意研究机构众多,集聚了北大、清华、人大及国家许多部委的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机构;

聚集了新浪、XX、腾讯、华旗资讯、联众、光线传媒等百余家创意企业。

2006年基地文化创意产业产值超过了40亿元,目前基地内已经形成了互联网、软件、游戏、创意设计、动漫画、数字内容、出版传媒等产业集群,是中国最具创新能力和辐射力的创意集聚区。

798艺术区是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发展的重要窗口之一,也是北京最具特色和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从2002年开始,不同风格的艺术家纷至沓来,北京798艺术区逐步成为雕塑、绘画、摄影等独立艺术工作室、画廊、艺术书店、时装店、广告设计、环境设计、精品家居设计、餐饮、酒吧等各种文化艺术空间汇集的聚集区。

798艺术区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最有文化标志性的22个城市艺术中心之一。

由于798的原因,北京分别于入选《新闻周刊》2003年度12大世界城市,于2004年被列入美国《财富》杂志一年一度评选的世界有发展性的20个城市之一。

798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

目前入驻北京798的文化艺术类机构近300家,这里已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集散地,吸引了国内外知名艺术家及艺术机构的入驻。

据不完全统计,聚集在798的画廊有70多家,艺术工作室40多家。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798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获得大幅度提升。

南锣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也是北京规划中的25片旧城保护区之一。

南锣鼓巷最近两年声名雀起发展如此之快,与该区小剧场的发展密不可分。

据统计,该区共有5个小剧场,分别是帽儿胡同的中国国家话剧院剧场、菊儿胡同的安徒生剧场、秦老胡同的涵珍园国际酒店的小剧场、北兵马司胡同的中央戏剧学院北剧场和东棉花胡同的中央戏剧学院实验剧场。

小剧场的发展为南锣鼓巷聚敛了大量的人气,吸引了不同国籍和不同年龄层的观众来到这里。

中国国家话剧院戏剧俱乐部理事长表示,南锣鼓巷的发展离不开中央戏剧学院的依托,南锣鼓巷里的酒吧都属于静吧,非常适合休闲和学习,吸引了很多学生。

另外,南锣鼓巷里的一些小剧场也为这里聚敛了大量的人气,尤其是中央戏剧学院的两个剧场,吸引了更多年轻人。

现在,这里已成为继三里屯、什刹海之后,北京又一条酒吧街;

成为许多时尚杂志报道的热点和电视剧拍摄的取景地,许多国外旅行者也将其列为在北京的必游景点。

3.创意产业融资多样化、日益国际化

由于文化创意企业成长往往具有不确定性,投资回报难以预测,投资不足已成为影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

越来越多的北京文化创意企业放眼国际资本市场。

2004年底,北青传媒在香港上市成功,融资额达到10.4亿港元,为北京文化企业利用国际资本市场融资积累了重要经验。

2007年7月,北京完美时空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在纳斯达克的上市,标志着中国文化将伴随着网络游戏走向世界。

2009年4月2日,搜狐畅游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这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概念股在美国主流证券市场首次IPO。

首个交易日涨幅高达25.12%。

这说明国际投资者看好中国经济未来发展前景、看好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前景。

一批北京的文化创意企业成功在香港、纳斯达克或纽交所上市,实现从国际资本市场上募集资金,支持企业发展壮大。

如今,海外上市已经不再只是融资需要,而是企业谋求国际化发展的需要,使企业的经营管理真正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北京市对文化创意产业与金融资本的有效对接进行了积极探索,广泛吸收国际通行的融资模式,为企业发展解决资金不足问题。

目前,北京在电视剧制作行业首次采用国际通行的影视行业融资模式,将一批项目打包,以版权质押的方式融资,这在国内并不多见。

2008年5月,华谊兄弟从北京银行拿到了1亿元的电视剧多个项目打包贷款,用于华谊今年开拍的所有剧目,这也是国际通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