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中考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86648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出师表》中考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出师表》中考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出师表》中考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出师表》中考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出师表》中考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出师表》中考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出师表》中考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出师表》中考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出师表》中考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出师表》中考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出师表》中考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出师表》中考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出师表》中考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出师表》中考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出师表》中考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出师表》中考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出师表》中考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出师表》中考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3.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乘风破浪三顾茅庐、鞠躬尽瘁(各说一个即可)

(三)2011年广东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与臣论此事

B.亲贤臣,远小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D.不宜偏私/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8.从选文中看出诸葛亮对后主有两方面的担忧:

一是刑赏偏私,使“口口口口”;

二是“口口口,口口口”。

(用原文词句回答)(3分)

9.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执法方面,诸葛亮主张惩罚“作奸犯科者”,奖赏“为忠善者”。

B.作者列举宫中府中的事例,突出郭攸之等人的忠诚,希望后主广开言路。

C.选文提及先帝“痛恨于桓、灵”,意在劝勉后主亲贤远佞,使汉室兴隆。

D.作者在文末叙写个人经历,是为了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表明自己的忠心。

(四)2011年苏州阅读《出师表》

【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 

) 

(2分)

A臣本布衣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愚公移山》)

B先帝不以臣卑鄙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鱼我所欲也》)

C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捕蛇者说》)

D还于旧都 

欲有求于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7.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的画线句。

(4分)

先主曰:

“君与俱来。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出师表》能流传千古,原因之一是其言辞质朴,情真意切。

请以“遂许先帝以驱驰”为例,结合选文内容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针对文中画线句有人提出了这样的看法:

诸葛亮写《出师表》时刘备已经去世,那么,即使出师未果,也不会对“先帝之明”造成影响,所以诸葛亮的担心是多余的。

对此,你有怎样的见解?

(3分)

(四)6.(2分)A7.(4分)译文:

刘备说:

“您和他一起来。

”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

8.(3分)“许”是答应、许诺的意思。

诸葛亮为报答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遂许先帝以驱驰”,而一“许”便是二十一年。

在历经了无数“危难”后,如今又要“出师”,继续为刘备的遗志“北定中原”而“驱驰”,这仍然是对“许”的践行。

一个简单的“许”字,让我们读出了诸葛亮对刘氏父子的一份真情、一片忠心,也使我们感受到了他信守承诺、一诺千金的高尚人格。

9.(3分)诸葛亮的担心不是多余的。

刘备把国家大事都托付给诸葛亮,这是对诸葛亮的信任。

如果诸葛亮辜负了这份信任,也就等于说刘备有眼无珠、看错了人,那“先帝之明”当然受损,甚至就不能成立了。

从诸葛亮的“恐”可以看出他把这份信任看得很重,努力维护着刘备的明君形象。

“恐”也是诸葛亮为报答刘备知遇之恩而鞠躬尽瘁的真切内心写照。

(五)2010年贵州安顺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4分)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②以光先帝遗德()

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④悉以咨之()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2.古之贤者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家兴衰之理。

作者深情地回顾先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有什么意图?

(2分)

13.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

”足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

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出三点即可)(3分)

14.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挚诚,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用毕生心血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

请结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在重视责任意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将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

(3分)

.○1卑鄙:

出身卑微○2光:

发扬光大○3简拔:

选择提拔○4咨:

询问11.○1这实在是万分危急(关系到我们国家)生死存亡的时刻啊。

○2今天正当将要远离陛下的时候,面对着所写的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道说了些什么。

12.围绕“借先帝之意,告诫后主(刘禅)要亲贤远佞”回答即可。

(围绕“亲贤臣,有利于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回答也可以得满分。

或围绕“亲贤臣,远小人,有利于国家强盛发展”回答也可得满分。

或围绕“亲贤远佞,才能治理好国家”回答亦可得满分)

13.①积极献言,提岀三项建议。

(或答“提岀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②积极荐贤,安排内政、军事人才。

(或回答“推荐人才”)③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岀师北伐。

④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准备。

14.围绕“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作好分内的事”来回答即可。

9.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

(1)卑鄙____________

(2)悉

10、下列例句中与“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B.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C.咨臣以当世之事D.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11.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2.由(乙)文中诸葛亮的一番肺腑之言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质?

你知道后人对诸葛亮有何评价吗?

举出一例即可。

(五)10

(六)答案:

9.

(1)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2)全部

10.D

11.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12.围绕“勤俭,清廉”答题即可。

评价:

陆游: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杜甫: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潮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七)09辽宁省锦州市

11.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

(1)躬耕于南阳      躬:

  

(2)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3)由是先主遂诣亮    诣:

  (4)此人可就见      就:

12.翻译下列句子。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将军宜枉驾顾之。

13.根据甲乙两选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对诸葛亮其人作出评价。

(七)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10分)

  11.躬:

亲自,自身。

卑鄙:

低微鄙陋。

诣:

拜访。

就:

接近。

(每词1分)

  12.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难的时候奉命出使。

  将军应该委屈自己亲自去拜访他。

(每句2分)

13.出身卑微,少有大志,知恩图报,鞠躬尽瘁。

(答出两点即可)。

(八)09江西省南昌市

10.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臣不胜受恩感激

1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含义。

躬()损()零()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遂许先帝以驱驰。

(2)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13.下列与“咨臣以当世之事”句子结构相同的一项是()。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B.此三子者,皆布衣之世也

C.遂率子孙荷担着三夫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4.结合选文概括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原因。

(八)答案:

10、臣/不胜受恩感激(1分)

11、⑴亲自⑵除去⑶落下,降落(3分,每小题1分)

12、⑴于是答应先帝奔走效劳;

⑵征询治国的好道理,明察和接受正直的进言。

13、A。

14、⑴报先帝,忠陛下;

⑵南方已定,兵甲以足。

13.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B.愿陛下亲之/信之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D.皆若空游无所/依

1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译文:

(2)先帝不以臣卑鄙译文:

15.从选文中找出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

16.诸葛亮出师北伐的战略目标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你心目中的诸葛亮是怎样的一个人?

(4分)

(九)答案:

12.

(1)答应;

(2)长,这里指身高;

(3)护城河;

(4)通“邀”,邀请。

(任选两小题,多选按顺序评卷,2分)

13.A

14.

(1)亲近贤臣,远避(疏远)小人,这是汉朝前期所以能够兴盛的原因。

(2)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共4分,意思接近即可,如关键词语漏掉或错译,酌情扣分)

15.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分)

16.

(1)目标:

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答出两点即可得2分)

(2)宁静淡泊,知恩图报,谨慎细致;

对先主刘备忠心耿耿,竭力辅佐后主刘禅;

为建立蜀国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智慧的化身等。

(言之有理即可,2分)

(十)09湖南省邵阳市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躬耕于南阳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③约己爱民④悉仰于官

22.翻译下列句子。

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23.选出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B.咨臣/以当世之事

C.提拔隐逸/以进贤良D.臣身/在外

24.甲、乙两文体现了诸葛亮的哪些可贵品质?

25.甲、乙两文中诸葛亮反复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一条什么建议?

这条建议在当今有何现实意义?

(十)答案:

21.①躬:

亲自,亲身②卑鄙:

出生卑微,身份低贱

③约:

克制④悉:

全部,都

22.我将来去世的时候,不允许家人收受财物,在外有盈余的钱财,而辜负了陛下的恩德啊。

23.D

2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忠心耿耿,尽职尽责,公正廉洁

25.亲贤臣,远小人,选贤任能

对于当今的领导干部来讲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只有选拔有才能的人,善于听取意见,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百姓办实事,如果只是一味任人唯亲或量“财”而用,那只会祸国殃民,违法乱纪,被人民所唾骂,成为国家的罪人。

(十一)答案:

14.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王室的兴盛,就时间(十一)湘潭市(09湖南省)

13.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危急存亡之秋()

(2)悉以咨之()

14.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5.上文中很多词语已成为现代汉语中常用的成语,请写出其中的一个。

(1分)

16.对上文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

A.诸葛亮分析蜀汉的危急形势,意在引起后主刘禅的高度重视。

B.诸葛亮指出,蜀汉的有利条件是一些忠臣志士因感念先帝之恩而愿报效后主。

C.诸葛亮提议后主刘禅应和“有司”一起处理赏罚之事,以显示公正严明。

D.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广开言路、严明赏罚和亲贤远佞的建议。

(十二)09四川省资阳市

2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先帝不以臣卑鄙( 

将军宜枉驾顾之(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由是先主遂诣亮( 

24.甲文中带线句子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 

(2分)

25.甲文中与乙文所叙的事情相关的句子是 

(3分)

26.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27.阅读成都武侯祠内的一副对联,回答后边的问题。

对联中“两表”指的是,“一对”指的是。

不远了。

15.妄自菲薄作奸犯科

16.c【解析】本题较易。

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c项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汉“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应交给“有司”判定他们受罚还是受赏,来显示公正严明。

并非要“刘禅应和“有司”起处理赏罚之事”。

其他三项分别从分析形势和提出建议方面,准确表达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十二)答案:

23.卑鄙:

低微鄙陋 

顾:

拜访 

以:

把 

由是:

因此(2分,正确一处0.5分)24.效忠刘氏父子的一片赤胆忠心。

25.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26.①我本来是个平民,亲自在南阳耕地,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自己,不想在诸侯中扬名做官。

②(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都不认同他。

(4分,每小题2分,如“躬、于、闻、达、遂、许、驱驰、每”以及宾语前置等词语、句式落实不够,酌情扣分。

27.《出师表》《后出师表》《隆中对》(2分,每空1分。

如将《出师表》写成《前出师表》也给分。

2009年《出师表》中考题一网打尽(7题)

11黄石市(09湖北省)

[甲]出师表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诸葛亮,言家事

初,亮自表后主曰:

"

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及卒,如其所言。

--《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

10、下列例句中与"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中的"

以"

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C.咨臣以当世之事D.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答案:

12.围绕"

勤俭,清廉"

答题即可。

12锦州市(09辽宁省)

(一)阅读甲、乙两选文,回答11--13题。

(10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

"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君与俱来。

庶曰: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11.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

  

(1)躬耕于南阳      躬:

  (3)由是先主遂诣亮    诣:

  12.翻译下列句子。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将军宜枉驾顾之。

  13.根据甲乙两选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对诸葛亮其人作出评价。

  13.出身卑微,少有大志,知恩图报,鞠躬尽瘁。

13南昌市(09江西省)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10-14题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复之言,则责攸之、依、允等之咎,以彰其慢。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云。

10.用"

∕"

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13.下列与"

咨臣以当世之事"

句子结构相同的一项是()。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B.此三子者,皆布衣之世也

C.遂率子孙荷担着三夫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4青海省(09) 

(二)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12~16题。

(14分)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任选两小题)(2分)

(1)遂许先帝以驱驰()

(2)邹忌修八尺有余()

(3)池非不深也()(4)便要还家()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译文:

(2)先帝不以臣卑鄙

(4)通"

邀"

,邀请。

(2)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15邵阳市(09湖南省)

文言文阅读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节选自《出师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