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息烽县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8846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45.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息烽县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贵州省息烽县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贵州省息烽县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贵州省息烽县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贵州省息烽县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贵州省息烽县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贵州省息烽县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贵州省息烽县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贵州省息烽县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贵州省息烽县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贵州省息烽县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贵州省息烽县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贵州省息烽县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贵州省息烽县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贵州省息烽县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贵州省息烽县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贵州省息烽县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贵州省息烽县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贵州省息烽县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贵州省息烽县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省息烽县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贵州省息烽县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息烽县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贵州省息烽县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则原混合溶液中钾离子的浓度为

A.mol·

L-1B.mol·

L-1

C.mol·

L-1D.mol·

选项为:

A.(b-a)/VB.(2b-a)/VC.2(2b-a)/VD.2(b-a)/V

一份加入含amolNaOH的溶液,恰好使镁离子完全沉淀为氢氧化镁,那么Mg2+就有a/2mol,硫酸镁也就是a/2mol。

另一份加入含bmolBaCl2的溶液,恰好使硫酸根离子完全沉淀为硫酸钡,那么硫酸根离子有bmol。

所以硫酸钾有b-a/2mol,钾离子就有2(b-a/2)mol=2b-amol。

浓度就是

mol/L,即2(2b-a)/Vmol·

L-1故答案为C

5.下列选项中,与物质体积大小无关的因素是

A.粒子数目B.粒子大小

C.粒子之间的距离D.粒子的化学性质

【详解】A.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有粒子数目、微粒之间的距离和粒子的大小,选项A不选;

B.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有粒子数目、微粒之间的距离和粒子的大小,选项B不选;

C.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有粒子数目、微粒之间的距离和粒子的大小,选项C不选;

D.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有粒子数目、微粒之间的距离和粒子的大小,与粒子的化学性质无关,选项D可选;

6.已知:

2Fe2++Cl2=2Cl﹣+2Fe3+,2Br﹣+Cl2=Br2+2Cl﹣,2Fe2++Br2=2Br﹣+2Fe3+。

在bLFeBr2溶液中通入amolCl2时,使溶液中50%的Br﹣氧化为Br2,则原FeBr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a/bmol•L﹣1B.2a/bmol•L﹣1C.3a/bmol•L﹣1D.5a/bmol•L﹣1

由方程式可知,还原性Fe2+>Br-,故氯气先氧化Fe2+,而溶液中50%的Br-氧化为Br2,说明Fe2+完全氧化,设FeBr2的物质的量为x,则n(Fe2+)=xmol,n(Br-)=2xmol,参加反应的n(Br-)=2xmol×

50%=x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列方程计算x值,再根据c=

来计算作答。

【详解】由方程式可知,还原性Fe2+>Br-,故氯气先氧化Fe2+,而溶液中50%的Br-氧化为Br2,说明Fe2+完全氧化,设FeBr2的物质的量为x,则n(Fe2+)=xmol,n(Br-)=2xmol,参加反应的n(Br-)=2xmol×

50%=x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有xmol×

1+xmol×

1=amol×

2,解得x=amol,所以原FeBr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

mol/L,故答案选A。

【点睛】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同一个溶液中,存在多种具有还原性的离子时,要遵循先后顺序,由于氧化剂的量不同,导致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也不尽相同。

7.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加热蒸发饱和食盐水有氯化钠析出

B.硫酸溶液加热蒸发时,硫酸的浓度增大

C.加热蒸发硫酸钠溶液不一定有晶体析出

D.加热蒸发饱和硫酸铜溶液析出无水硫酸铜

A.根据饱和溶液的定义可知,加热蒸发饱和食盐水,水分蒸发;

B.硫酸溶液加热蒸发时,溶液中溶剂水减少;

C.加热蒸发硫酸钠溶液,若为过饱和溶液则有晶体析出,若仍为不饱和溶液或刚好为饱和溶液则无晶体析出;

D.加热蒸发饱和硫酸铜溶液析出的是,带结晶水的硫酸铜,即五水硫酸铜。

【详解】A.根据饱和溶液的定义可知,加热蒸发饱和食盐水,因水分蒸发,所以有氯化钠析出,故A项正确;

B.硫酸溶液加热蒸发时,溶液中溶剂水减少,则硫酸的浓度增大,故B项正确;

C.加热蒸发硫酸钠溶液,若为过饱和溶液则有晶体析出,若仍为不饱和溶液或刚好为饱和溶液则无晶体析出,故C项正确;

D.加热蒸发饱和硫酸铜溶液析出的是,带结晶水的硫酸铜,即五水硫酸铜,故D项错误;

8.120mL浓度为1mol·

L-1的Na2SO3溶液,恰好与100mL浓度为0.4mol·

L-1的K2Cr2O7溶液完全反应,在还原产物中Cr元素的化合价

A.+3B.+1C.+4D.+2

n(Na2SO3)=0.012L×

1mol/L=0.012mol,n(K2Cr2O7)=0.01L×

0.4mol/L=0.004mol,根据氧化剂和还原剂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设Cr元素化合价降低为+x价,则有:

0.012mol×

(6-4)=0.004mol×

(6-x),x=3,故选A。

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

9.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硫单质在过量氧气中燃烧产生NA个SO3分子

B.标准状况下,22.4LSO3中含有氧原子数为3NA

C.标准状况下,18gH2O中含有氧原子数为NA

D.5.4g铝单质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6NA

【答案】CD

A.硫单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是二氧化硫;

B.标准状况下三氧化硫的状态不是气体;

C.根据n=

计算出水的物质的量,再结合水分子的分子构成得出结论;

D.铝为+3价金属,根据n=

计算出铝的物质的量,然后计算出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

【详解】A.1mol硫单质在过量氧气中燃烧产生1mol二氧化硫,产生NA个SO2分子,不会生成三氧化硫,故A项错误;

B.标准状况下SO3不是气体,不能使用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故B项错误;

C.18g水的物质的量为n=

=1mol,因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原子,所以1mol水中所含的氧原子物质的量为1mol,即氧原子个数为NA,故C项正确;

D.5.4g铝的物质的量为:

n=

=0.2mol,0.2molAl与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生成偏铝酸根,失去0.6mol电子,因此转移电子数为0.6NA,故D项正确;

答案选CD。

【点睛】与阿伏加德罗常数NA相关的化学计量的选择题是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对化学计量的理解与应用。

本题B项是学生的易错点,要特别注意气体摩尔体积为22.4L/mol适用的对象和条件,题设陷阱经常误将“常温常压”当作“标准状况”、或者误把标准状态下的固体、液体当成气体,学生做题时只要善于辨析,便可识破陷阱,排除选项。

10.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A.胶粒直径小于1nmB.胶粒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

C.胶粒带正电荷D.胶粒不能通过半透膜

【答案】C

【详解】A.胶体中分散质的微粒大小为1-100nm,,故A错误;

B.胶体中的粒子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但不是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故B错误;

C.胶体不带电,氢氧化铁胶粒带正电,因为都带同种电荷,胶粒之间是相排斥的,不

易聚集成大颗粒,达不到100nm以上就沉不下来,故C正确;

D.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故D错误;

故选C。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阳离子只有氧化性,阴离子只有还原性

B.失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一定强

C.得到电子越多的氧化剂,其氧化性就越强

D.要实现Fe2+→Fe3+的转化,必须加入氧化剂

A.阳离子可以有还原性如Fe2+,阴离子可以有氧化性如ClO-,故A错误;

B.失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不一定强,如稀有气体既难失去电子,又难得到电子,故B错误;

C.氧化性强弱与得到电子多少没有关系,故C错误;

D.Fe2+到Fe3+的转化属于氧化反应,必须加入氧化剂,故D正确。

故选D。

12.完全沉淀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MgCl2、AlCl3溶液中的Cl﹣,消耗等物质的量浓度的AgNO3溶液的体积比为1∶1∶1,则上述溶液的体积比为

A.1∶1∶1B.6∶3∶2C.3∶2∶1D.9∶3∶1

【答案】B

设物质的量浓度均是cmol/L,需要溶液的体积分别是xL、yL、zL,根据Ag++Cl-=AgCl↓结合化学式可知xc=2yc=3zc,解得x:

y:

z=6:

3:

2,答案选A。

13.下列物质中导电性能最差的是

A.石墨棒B.固体氧化钾

C.盐酸D.熔融氢氧化钠

根据是否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或电子来分析物质的导电性,导电能力最差的应是离子浓度最小,或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等情况。

【详解】固体氧化钾中的离子不自由移动,固体氧化钾不能导电;

而盐酸和熔融的氢氧化钠都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都能导电;

在石墨分子结构中层与层之间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则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所以固体氧化钾导电性能最差;

答案选B。

【点睛】分析清楚物质导电的原因是解题的关键点,学生要特别注意,电解质与能导电的物质的概念的区别,不能片面地认为能导电的物质就是电解质。

14.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钠和冷水反应:

Na+2H2O=Na++2OH﹣+H2↑

B.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H+=CO2↑+H2O

C.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Al3++3OH﹣=Al(OH)3↓

D.三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

Fe3++Fe=2Fe2+

A.电子、电荷不守恒;

B.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

C.一水合氨在离子反应中保留化学式;

D.电子、电荷不守恒。

【详解】A.钠和冷水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故A项错误;

B.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HCO3-+H+═CO2↑+H2O,故B项正确;

C.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Al3++3NH3·

H2O═Al(OH)3↓+3NH4+,故C项错误;

D.三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Fe3++Fe═3Fe2+,故D项错误;

【点睛】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误判断是高频考点,要求学生熟练书写高中化学基本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同时,掌握其正误判断的方法也是解题的突破口,一般规律可归纳为:

1.是否符合客观事实,如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是亚铁离子而不是铁离子;

2.是否遵循电荷守恒与质量守恒定律,必须同时遵循,否则书写错误,如D选项中的离子方程式Fe3++Fe=2Fe2+,显然不遵循电荷守恒定律;

3.观察化学式是否可拆,不该拆的多余拆成离子,或该拆成离子的没有拆分,都是错误的书写;

4.分析反应物用量,要遵循以少定多的原则书写正确的离子方程式;

5.观察能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总之,掌握离子反应的实质,是正确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并学会判断其书写正误的有效途径。

15.下列有关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胶体是纯净物

B.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别是有丁达尔效应

C.将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稀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热,可得氢氧化铁胶体

D.胶体属于介稳体系

A.根据混合物的概念:

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如果是由分子构成时由多种分子构成的是混合物;

B.胶体的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是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所在;

C.饱和氯化铁溶液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产氢氧化铁沉淀;

D.胶体是一种均一、介稳定的分散系。

【详解】A.因为分散质粒子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就是胶体,胶体属于混合物,故A项错误;

B.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是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不是有丁达尔效应,故B项错误;

C.将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稀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热,可得氢氧化铁沉淀,故C项错误;

D.胶体较稳定,静置不容易产生沉淀,属于介稳体系,故D项正确。

【点睛】胶体的介稳性是学生难理解的地方。

做题时需要注意,胶体之所以具有介稳性,主要是因为胶体粒子可以通过吸附作用而带有电荷。

同种胶体粒子的电性相同,在通常情况下,它们之间的互相排斥阻碍了胶体粒子变大,使它们不易聚集。

此外,胶体粒子所作的布朗运动也使得它们不容易聚集成质量较大的颗粒而沉降下来。

16.下列溶液中,氯离子浓度最大的是

A.100mL1mol·

L-1的NaCl溶液

B.150mL1mol·

L-1的MgCl2溶液

C.200mL1mol·

L-1的HCl溶液

D.10mL1mol·

L-1的AlCl3溶液

A、100mL1mol/L的NaCl溶液中氯离子的浓度为1mol/L;

B、150mL1mol/L的MgCl2溶液中氯离子的浓度为(1×

2)mol/L=2mol/L;

C、200mL1mol/L的HCl溶液中氯离子的浓度为=1mol/L;

D、10mL1mol/L的AlCl3溶液中氯离子的浓度为(1×

3)mol/L=3mol/L。

所以氯离子浓度最大的是10mL1mol/L的AlCl3溶液。

17.金属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下列各组物质的转化关系中不全部是通过一步反应完成的是()

A.Na→NaOH→Na2CO3→NaClB.Al→Al2O3→Al(OH)3→AlCl3

C.Mg→MgCl2→Mg(OH)2→MgSO4D.Fe→FeCl2→Fe(OH)2→Fe(OH)3

A.Na与水反应生成NaOH,NaOH与CO2反应生成Na2CO3和水,碳酸钠和BaCl2反应生成碳酸钡和NaCl,故A不选;

B.铝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氧化铝无法通过一步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故B选;

C.Mg与盐酸反应生成MgCl2,MgCl2和NaOH反应生成Mg(OH)2白色沉淀,氢氧化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故C不选;

D.铁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2,FeCl2与NaOH反应生成Fe(OH)2,氢氧化亚铁和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故D不选;

故选B。

18.某氯化镁溶液的密度为1.18g/cm3,其中镁离子的质量分数为5.1%,300mL该溶液中Cl-离子的物质的量约等于()

A.0.37molB.0.63molC.0.74molD.1.5mol

300ml溶液的质量是300ml×

1.18g/ml=354g,含有镁离子是354g×

0.051÷

24=0.75mol,所以氯离子是1.5mol,答案选D。

19.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质量是国际单位制(SI)的七个基本单位之一

B.电流是国际单位制中安培(A)衡量的物理量

C.物质的量是含有一定数目粒子集合体的物理量

D.物质的量常用符号n表示,其单位是摩尔(mol)

质量的计量单位“千克(公斤)”是国际单位制(SI)的7个基本单位之一;

电流是国际单位制(SI)的七个基本单位之一安培(A)衡量的物理量;

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它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集合体,符号为n,其单位是摩尔(mol),简称摩。

【详解】A.质量的计量单位“千克(公斤)”是国际单位制(SI)的7个基本单位之一,故A项错误;

B.电流是国际单位制(SI)中安培(A)衡量的物理量,故B项正确;

C.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它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集合体,故C项正确;

D.物质的量常用符号n表示,其单位是摩尔(mol),简称摩,故D项正确;

答案选A。

20.物质在反应中可表现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等,下面方程式中划线的物质,能在同一反应中同时表现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的有(  )

①Cu+2H2SO4(浓)===CuSO4+SO2↑+2H2O

②C+2H2SO4(浓)===CO2↑+2SO2↑+2H2O

③8NH3+3Cl2===6NH4Cl+N2

④3NO2+H2O===2HNO3+NO

A.①②B.①④C.③④D.全部

【详解】①Cu+2H2SO4(浓)=CuSO4+SO2↑+2H2O,硫酸中硫元素化合价降低生成SO2,同时生成硫酸铜,所以硫酸表现氧化性和酸性,故符合题意;

②C+2H2SO4(浓)===CO2↑+2SO2↑+2H2O,C元素的化合价升高,S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所以硫酸只表现氧化性,故不符合题意;

③8NH3+3Cl2===6NH4Cl+N2,氯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所以氯气只体现氧化性,故不符合题意;

④3NO2+H2O===2HNO3+NO,二氧化氮中N元素部分得电子化合价降低,部分失电子化合价升高,所以二氧化氮既表现了氧化性又表现了还原性,故符合题意;

本题答案为B。

【点睛】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电子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具有还原性,得电子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具有氧化性。

21.常温常压下,用等质量的CH4、CO2、O2、SO2四种气体分别吹出四个气球,其中气体为CH4的是()。

A.

B.

C.

D.

可知,等质量时,M越小,则体积越大,CH4、CO2、O2、SO2四种气体的摩尔质量分别为16g/mol、44g/mol、32g/mol、64g/mol,则甲烷的体积最大,答案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计算,把握质量、物质的量、体积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计算能力的考查,注意摩尔质量的应用以及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条件和范围。

22.四种金属在稀盐酸中的反应现象分别如下图所示,其中为金属铜的是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来判断金属与稀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再结合图中现象分析作答。

【详解】Cu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H的后面,Cu与稀盐酸不反应,由图可知,D表示金属在盐酸中无气泡产生,与盐酸不反应,为金属铜。

23.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澄清石灰水与过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

+Ca2++OH﹣=CaCO3↓+H2O

B.硫酸氢钠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中性:

H++

+Ba2++OH﹣=BaSO4↓+2H2O

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足量CO2:

2OH﹣+CO2=

+H2O

D.向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过量硫酸:

2H++

+Ba2++2OH﹣=BaSO4↓+2H2O

A.碳酸氢钠过量,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碳酸钠,反应产物中有碳酸根离子;

B.反应后溶液呈中性,则硫酸氢钠与氢氧化钡按照物质的量2:

1反应;

C.二氧化碳足量,反应生成碳酸氢钠;

D.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

【详解】A.澄清石灰水与过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按照氢氧化钙的化学式组成书写,

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2HCO3-+Ca2++2OH−═CO32-+CaCO3↓+2H2O,故A项错误;

B.硫酸氢钠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中性,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2H++SO42-+Ba2++2OH−═BaSO4↓+2H2O,故B项错误;

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足量CO2,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OH−+CO2═HCO3-,故C项错误;

D.向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过量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H++SO42-+Ba2++2OH−═BaSO4↓+2H2O,故D项正确;

24.在常温下发生下列反应:

(1)16H++10Z-+2XO-4===2X2++5Z2+8H2O

(2)2A2十+B2==2A3++2B-(3)2B-+Z2==B2+2Z-根据上述反应,判断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溶液中可能发生:

Z2+2A2+==2A3++2Z-B.Z2在①、③反应中均为氧化剂

C.氧化性强弱顺序为:

XO-4>

Z2>

B2>

A3+D.X2+是XO-4的还原产物

反应①中Z-是还原剂,Z2是氧化产物,反应③中Z2是氧化剂,所以选项B不正确。

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可知,选项ACD都是正确的,答案选B。

25.分离下列混合物,按溶解、过滤、蒸发顺序进行的是

A.碳酸钙、木炭B.氧化铜、硝酸钾

C.乙醇、碘D.硝酸钾、氯化钠

按溶解、过滤、蒸发顺序分离混合物,则其中一种不溶于水,一种可溶于水,结合物质的溶解性来解答。

【详解】A.二者均不溶于水,过滤不能分离,故A项不符合题意;

B.CuO不溶于水,硝酸钾溶于水,则可按溶解、过滤、蒸发顺序分离,故B项符合题意;

C.碘溶于乙醇,加水后得混合液,不能过滤分离,故C项不符合题意;

D.二者均溶于水,不能过滤分离,故D项不符合题意;

26.某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

NH4+、Cl-、Mg2+、Ba2+、K+、CO32-、SO42-,现取三份100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第一份加入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