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资料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89529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399.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资料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资料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资料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资料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资料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资料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资料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资料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资料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资料Word下载.docx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资料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资料Word下载.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资料Word下载.docx

这三点密不可分。

可能民主和公平是个很巨大的时代课题,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我四十岁时写过的十二个字:

捍卫常识,建设理性,寻找信仰。

对于个体来说要有自我约束,在这个没有宗教基础的国度里,人要慢慢建立敬畏。

“敬”就是什么是最好的,你要去实现;

“畏”就是你害怕什么,不能突破底线。

现在所有乱象都跟“无敬无畏”有关,这需要从个体去建立起来。

所以,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民主公平都是一个历史过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公民在做什么,恐怕要从捍卫常识,建设理性,寻找信仰,拥有敬畏开始。

我们也要强化和成长我们自己,否则我们往哪走?

这个时代非常让人担心。

民主经常被提到,我们让内心的民主意识理念足够成熟了么?

每个人都会得出自己的答案,要快速地向前走。

(采访/张凌凌)

权力对一个人品质的考验是最彻底的。

权利可以使一个人变得严谨、高尚、博大,也可以使一个人变得智昏、贪婪、卑劣。

非权力影响力是一种文化力;

是一种品质力;

是一种人格力;

是一种凝聚力;

是一种协调力;

是一种智慧力;

是一种决策力;

是一种意志力;

是一种师范力。

权力和道德结合,才能够产生真正的力量。

2011年10月10日,我们将迎来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

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尤兰田在论坛上致辞表示,今天我们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回顾辛亥革命先驱的奋斗历程,就是要继承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辛亥革命先烈的遗志,为“振兴中华、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就是要学习辛亥革命先驱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伟大精神,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反对“台独”及一切分裂行径,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捍卫中华民族的核心利益;

就是要促进两岸同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共同的民族大义、承担共同的历史使命,倍加珍惜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良好局面,齐心开拓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美好前景。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

——毛泽东

∙主义扬中外;

精灵炳日月。

——蒋介石

∙在孙中山的一生中,他的革命精神永远是在前进的。

——朱德

∙为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为国家的统一和富强贡献了毕生精力。

——胡锦涛

∙孙中山留下的文字、解释、教条、主义,尤其三民主义,太粗糙了。

——李敖

∙他是一个矢志不渝地投身于唯一事业———他的祖国的政治改良的人。

——美韦慕庭

∙孙中山是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

——杨天石

∙举国尽苏联,赤化不如陈独秀;

满朝皆义子,碧云应继魏忠贤。

——章太炎

∙占据了革命者头脑的思想是以权力和武力统一的思想。

——黄卧云

提起革命者,你会想到什么?

刑场上的毫无惧意?

威逼利诱时的云淡风轻?

腥风血雨下的不改其志?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的豪迈?

事实上“为理想而执着,因理想而无所畏惧”是拥有“革命者”这一称号的特定人群的公共特性,而且毋庸置疑革命者这一特殊人群在我们的历史中都是以道德楷模甚至半神面目出现的。

这无关政党宣传,不过是身为凡人的我们对执着理想的“半神”致敬罢了。

但当我们心理上克服对革命者,对执着理想者的敬畏后,我们会发现革命者们的这种执着竟与现实中不那么特别道德的政治决断纠缠不清,我们不禁迷茫了,我们不禁思考了:

难道真的是目的正义决定手段的正义?

难道不崇高的手段能最后可以使得我们到达“崇高”的彼岸?

思考了,迷茫了,为了这思考后的迷茫我们需要重读孙中山,因为他是近代中国所有革命者的导师,他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

核心提示 

 

在共和制度代替封建帝制的历史进程中,孙中山投身其中,挟十次起义的经历成为共和元勋,可以说,他与新生的民国息息相关,但若是反过来,逻辑却就未必通畅了。

毕竟他仅仅是同盟会的领袖之一,能有如此的结局,除了理想聚合之外,靠得还是他不一般的筹款能力和知名度。

黄花岗起义遗址

孙中山赴法筹款抵达巴黎留影

孙中山与日本黑龙会友人

为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孙中山借钱革命借遍世界

从现时的观点来回顾过去的历史,人们会认为,孙博士对债权人的某些许诺似乎是鲁莽大胆的,甚至是丧失原则的。

对于提供特权、地位和租界一事,也许孙中山毫无内疚不安之感。

因为,他的注意力集中于一个伟大的目标:

推翻可恶的清王朝,建立有利于中华民族的进步政权。

只要有利于这个伟大的目标,孙中山什么都能谈,什么都敢答应。

【查看详情】

精神感动日本豪强黑龙会帮助孙中山组建同盟会

孙中山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就连日本人都被感动了。

日本民间政治组织黑龙会就在孙中山革命精神的感召下全力帮助孙中山整合反清力量,组建同盟会。

具有重大历史意义中国同盟会成立筹备会就是于7月30日在东京黑龙会领袖内田良平家中召开的,而内山良平本人也加入了中国同盟会。

日后大名鼎鼎的北一辉也在此时加入了中国同盟会。

【查看详情】

革命并非一帆风顺同盟会内部频繁质疑孙中山

孙中山等人固然已避免了同盟会出现如洪、杨式的内讧,但没有避免同盟会的涣散。

黄兴力拒章太炎等人的改选建议,不曾从根本上扭转同盟会组织一盘散沙的局面。

自从孙章之争发生后,同盟会组织就已开始形同虚设,孙、章等人都在自谋发展。

个中局面,严重地影响了武昌起义后的革命党人同袁世凯、黎元洪等旧式官僚作斗争的政治力量。

没有孙中山领导的十次武装起义就没有武昌起义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他青年时代,曾经幻想过以改良的手段来挽救中国。

1894年6月,他曾上书清廷直隶总督李鸿章,陈述“治国之大经,强国之大本”,遭李鸿章拒绝。

上书的失败,才使孙中山“要求之念愈切,积渐而知和平之手段不得不稍易强迫。

”在这之后,至1911年武昌起义推翻清朝统治之前,孙中山领导了十次武装起义。

您对孙中山以往的看法是:

43759

名副其实

16163

名不符实

窗体顶端

您怎么评价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前的所作所为?

空有热情,没有规划,推迟了清朝灭亡

百折不饶的努力加快了清朝的灭亡

推翻清朝当然是好的,可和黑龙会混在一起,似乎不妥

说不清

窗体底端

二次革命前后,是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与袁世凯的北洋集团两个团体首次真真正正的较量。

这里面曾经被赋予了民主与独裁交锋的历史意义,但事实如何,怕也说不得如此神圣。

毕竟从程序正义的角度来说,民主没有在议会里,独裁也没有先动刀动枪。

武昌枪响光复中华

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二次革命”历史转折

为制衡袁世凯孙中山含泪逼迫议员改变投票结果

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高风亮节的坦然卸下临时大总统的职务。

不过为了制衡袁世凯,不让袁世凯有机会破坏民国的民主制度,孙中山强调一定要定都南京。

可是此时临时政府的议员们不成熟,看不透孙中山定都南京的苦心,在投票选择中竟然高票选择了北京。

孙中山面对临时议员们这种不明是非的选择,毅然逼迫议员改变投票结果。

民国大选孙中山使袁世凯不怕战争怕选举

大选是一场尖锐的斗争,它虽然是和平的,却包含激烈的夺权性质。

孙中山、宋教仁等民生派,无不为大选胜利而欢欣鼓舞;

作为北洋首领的袁世凯就向杨度透露过他的心事:

“我现在不怕民党以暴力夺取政权,就怕他们以合法手段取得政权,把我摆在无权无勇的位置上。

”可惜在这个时候发生了宋教仁被刺案以及随之而来的“二次革命”。

为民国孙中山力排众议坚决与袁世凯兵戎相见

宋教仁被刺杀后,社会各界以及蔡锷,黄兴等人并未看清袁世凯本质,仍幻想通过法律解决。

而此时孙中山表现出了一个革命者的睿智与远见,他力排众议坚决与袁世凯兵戎相见。

尽管行动遭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反对,尽管有人指斥孙中山以反袁为借口,实质上为权力,尽管有人骂孙中山用革命的名义绑架全国人民,二次革命不是革命……【查看详情】

军阀猖狂为挽救民国孙中山创建中华革命党

1914年7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将国民党改组为中华革命党,当时,他采取了一个意乎寻常的措施:

要求所有中华革命党的党员,都必须履行一个向他个人表示忠诚的手续:

宣誓绝对服从他的领导,并按一个手膜印,以志矢忠,表示对此誓言负责。

孙中山的道理非常中肯:

要想为中国自由民主而奋斗,那么革命的同志必须绝对服从革命的领袖。

弱国的内部斗争,若说没有强国的影子,根本是痴人说梦,自20世纪初开始,世界格局即以确定了这一结局,孙中山自然也没有能力对抗这一现实。

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可能确实理解不了当时的情状,但当时的中国却实在没有哪家势力能够离开外援做成大事的,尤其是在北洋集团瓦解后,便连遮遮掩掩也求之不得了。

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流亡日本

孙中山与日本友人

“孙中山与梅屋庄吉”剧照

为临时政府筹措经费孙中山与日本政府商议借款

孙中山等革命者在由于武昌起义而骤然被推到领导全国性的推翻清王朝运动的政治舞台前列之际,他们作为革命领袖的地位并不能在南方绅商社会中获得认同;

问题的要害并不在于中日合办汉冶萍借款案的正确与否,而在于此案恰恰触犯了二十世纪初以来南方绅商社会反应最激烈的所谓“出卖利权”问题,南方士绅不能明白孙中山的苦心。

为揭露袁世凯真面目孙中山刻意联络日本

宋案发生以后,孙中山高瞻远瞩的认为“日助我则我胜,日助袁则袁胜。

”孙中山与袁世凯都不惜代价,争取日本的支持。

日本政府根据当时孙中山与袁世凯的实力对比并未答应孙中山的要求,转而支持袁世凯,但日本政府与袁世凯的谈判由于孙中山的介入使得袁世凯最后被迫答应苛刻的二十一条,在全国人民面前暴露了他的狼子野心。

为再造共和孙中山忍痛提出租让东三省给日本

1912年1月上旬,孙中山为了再造共和,挽救民主组织了六路军队北伐,但是,各路均无很大进展,其原因之一就在于缺少经费。

因此孙中山与日本商议出租东三省以换取经费。

29日,南京临时政府所辖各军在清江浦召开军事会议,部署北伐。

与森恪的谈判正是在这一情况下举行的,它表现了孙中山为取得北伐经费而作出的巨大牺牲和努力。

为国家长远利益孙中山认为暂时的牺牲是必须的

纵观孙中山在辛亥革命以后到获得苏联援助之前,一直在试图获得日本的支持。

看上去孙中山似乎与袁世凯一样,不惜牺牲国家的利益来换取外国支持;

但应该看到孙中山所做的一切并非为了一己私利,而是为了让中国真正实现民主、自由。

而袁世凯完全是为了个人私利,是否为了一己之私则是判断一个人是爱国者与卖国者的关键所在。

曾经发动过护法战争的孙中山,在落脚广东后,却放弃了《约法》,一门心思地用武力解决军阀分立的问题,而他依靠的也是一家家的军阀,但现实总比教科书复杂,军阀并非都是愚蠢的独裁者,也有心向民主的人物。

但当民主和革命发生冲突时,孙中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革命。

孙中山就任大元帅

位于广东的军政府

背叛孙中山的陈炯明

孙中山就任大元帅用革命的独裁对抗军阀的独裁

孙中山提出“除尽假共和”的问题。

他说:

“今天北方起兵讨贼之人,又是昔日赞成复辟之人,是非混乱,……今日反对复辟是假的,争后来之势力是真的,势力在手,又主张帝制,主张复辟的。

”“我们万不能相信的……要除尽假共和,才有真共和出现,才有幸福可享,国家才得永远太平。

”孙中山的讲话可以看作他对革命独裁的一个解释。

陈炯明地方主义思想严重最终背叛孙中山

“炯明与中山之构和,责任不在炯明,炯明受乡人托,出维持秩序,绝非受北方命令。

炯明秉联省自治主义而奋斗,冀实行此主义以救国;

中山赞成联省自治,则我听其令,若仍效北方军阀,作武力统一迷梦者,则我虽助中山,而粤人不谅我也。

”陈炯明的自述充分表明了他不明世界大势,近代中国历史证明孙中山所选择的政治道路正确。

陈炯明反孙因为他不理解孙中山“训政”苦心

陈炯明和一般军阀不同的地方,在于他具有民主思想,反对军治、党制,提倡民治。

这就未必为国民党人以至孙中山所同意。

孙中山的理想是成立一个正式的中央政府,领导全国革命,他把国民革命分为军政、训政、宪政三个时期,在中国人民经过一定时间素质培养后再还政于民。

而观民国成立后的乱象不难明白在这个问题上谁对谁错了。

军阀毁法谈孙中山革命独裁的合法性与民主性

孙中山留名青史不仅仅有他结合中西文化的三民主义,有他推翻满清的历史功绩,还有他不屈不挠反对军阀割据追求国家统一的护法运动,也有他体现着中国优秀文化的人格修养和越挫越奋的精神。

在军阀以选举制度为玩具的时代,中国需要强力的革命的政党来为人民守护民主,培养素质。

因此孙中山的独裁非但是合法的,而且还是民主的。

国共合作是孙中山革命经历的新篇章。

共产党的加入,除了给国民党带来众多的战将、人才之外,还为彷徨无计的孙中山带来了同样受到封锁的苏俄的橄榄枝。

当苏联的枪炮、教官与中共的新鲜血液同时流入的时刻,执掌中国对于孙中山只是时间问题了。

只是未来并不确定究竟属于谁。

苏联驻华全权代表越飞

孙中山任命鲍罗廷为首席顾问

黄埔军校

在革命危机关头孙中山联合苏联反对北方军阀

当孙中山还在广州率海军舰艇抵抗叛军之际,他就迫不及待地写信给苏俄外交人民委员契切林,明言苏俄“是我唯一的朋友”。

这再清楚不过地反映出,严重受挫的孙中山这时对苏俄的援助会抱以怎样一种期望。

一方面想得到苏俄的援助,另一方面从列宁开始,一直到共产国际代表都再三提议国共合作,孙中山当然明白这里面的轻重关系。

苏联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奠定国民党百年基础

孙中山在国民党“一大”致开幕词:

“此次国民党改组,有两件事:

第一件是改组国民党,要把国民党再来组织成一个有力量具体的政党。

第二件就是用政党的力量去改造国家。

……我们对于改组党和改造国家之外,另外有一件事要大家注意:

就是从前本党不够巩固的地方,……常生出无谓的误解。

全党的团结力涣散,革命常因此失败。

”【查看详情】

孙中山“以俄为师”建黄埔军校影响历史走向

黄埔建军,是孙中山先生在晚年作出的最重要的决策。

没有一支可靠的革命军,革命不会取得成功。

建军过程中,当时的苏联政府在人力物力上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向中国派出了一大批非常优秀的军政顾问。

革命军的崛起与发展,在中国的苏联顾问们起到了关键性的影响和作用。

而从黄埔军校走出的学生成为了近代中国史上当然的主角。

双赢的选择——苏联与孙中山的政治结盟

十月革命后,苏俄政府为了打破外交上的孤立局面,积极地在中国寻求合作伙伴,同时锁定了孙中山和吴佩孚两个对象。

由于在蒙古问题上的立场不同,苏俄政府最终放弃了吴佩孚,与孙中山确立了合作伙伴关系。

对于苏俄政府和孙中山领导的广东革命政府来说,这是一次双赢的选择,是一次政治博弈的结果。

国民党也因此能武力统一全国。

如果我们将孙中山当作道德的完人,政治上的纯洁者,那么,我们根本无法解释他在近现代中国政坛上如何取得如此崇高的地位,毫无疑问,政治的角逐并不是道德天平所能决定,只有现实主义的选择,实实在在的力量才能让他与众多对手对局。

否则,我们就不是在歌颂孙中山,而是在侮辱近现代史上诸多枭雄人物的智慧了。

孙中山本人能够以一介布衣成为影响至今的历史人物,岂只是“豪杰”二字可以概括得了的?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与世长辞

保存至今唯一记录孙中山辞世的号外

吴伯雄谒陵

毛泽东:

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

在毛泽东的《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高度地评价了孙中山先生的一生。

孙中山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强调纪念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

纪念他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丰功伟绩。

他在政治方面给我们留下许多有益的东西。

”“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马英九缅怀孙中山:

“总理”永垂不朽

马英九指出,孙中山对台湾很有感情,来过台湾3次,台湾仕绅还曾帮孙中山募款。

孙中山逝世之后,在台湾也引起很大震动,除蒋渭水等人发表悼文外,当时在全台各地也举办了追悼大会。

他说,吴伯雄随后访问大陆,他特别托吴伯雄到南京谒陵时,向孙中山禀告一定会奉行总理遗志。

谈到这段过程,马英九也不禁激动哽咽,一度无法言语。

美国人眼中的孙中山:

矢志不渝的政治改良家

我对于孙博士研究的最强烈的印象是:

他是一个矢志不渝地投身于唯一事业———他的祖国的政治改良的人。

改良是他终其一生的抱负,是他采取不同手段用以达到的目的。

诚然,他也曾似乎是这样的一个人:

被坚定的信念所掌握,这种信念,只有他独自认为是正确无误的,也必须由他独自指引这个政治改革的航程到达指定的终点。

得失成败需重审:

研究学者们眼中的孙中山

在邓小平解除国人的思想禁锢后,对孙中山的研究逐渐回归学术本身。

党史学者金冲及呼吁“进一步加强孙中山的研究工作”,研究孙构筑自己学说体系的思想资源,研究各派人物对三民主义的各种解释。

近年,更多的学者从政治学角度研究孙中山的治国、治党方略,反思他的得失。

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重新解读“国父”与革命者孙中山。

∙孙中山故居:

不拘一格违背建筑规则

(1)

∙孙中山不受婚姻束缚婚后三月离乡求学

(2)

∙中法战争中国受辱孙中山意欲革命救国(3)

∙孙中山上书遭拒决心革命创兴中会(4)

∙在孙中山身后14年的“红颜知己”(5)

∙孙中山伦敦被捕上千市民抗议(6)

∙陈粹芬随孙文颠沛流离信物珍藏一生(7)

∙孙中山的民主思想中有武断成分(8)

∙苏俄是孙中山晚年的救命稻草(9)

∙袁世凯孙中山:

谁对中国历史的贡献大(10)

究竟是程序正义重要,还是结果正义重要?

乍一看这不是一个选择题,因为无论何种程序,何种过程,人类的终结追求都是结果的正义。

但仔细思考一下,我们又会觉得这应该是一个选择题。

因为在程序正义缺失或受损的前提下,我们能得到结果的正义吗?

具象到孙中山的一生,他终生致力于维护国家共和民主的制度,反对军阀独裁,为民生艰难而叹息,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这是何等波澜壮阔,荡气回肠令人肃然起敬的人生啊!

可在这一过程中,他为了维护共和民主制度选择了以党治国,他为了推翻军阀独裁而选择了革命独裁,他为民生艰难而叹息却也使得广东人民不堪重负。

他的理想与他现实选择竟然全部截然相反。

为了崇高理想而采取现实而市侩的政治决断真能实现那崇高的理想吗?

政治蓝图真的比国民的幸福还重要吗?

这一切值得吗?

我们没有答案,您有答案吗?

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专论)

2011年09月07日04:

02

来源:

人民日报

一百年前的中国正处于清王朝末期统治之下,政治腐朽,经济凋敝,帝国主义列强肆无忌惮强取豪夺,这个昔日的东方大国日益衰败,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

面对这种岌岌可危的局面,在孙中山先生的领导下,无数爱国青年、仁人志士满怀革命激情和梦想,为了民族之觉醒、国家之兴亡,在武昌打响了推翻清朝统治的第一枪。

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它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是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斗争的伟大里程碑,标志着神州大地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代。

此后经过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便进入崭新的阶段;

1949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和百年前相比,今天的中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经济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二,进出口规模世界第二,利用外资规模均跃居世界前列,实现了人民生活由贫困到总体小康的历史跨越,正向全面小康目标迈进。

香港、澳门已经顺利回归祖国,并保持了繁荣稳定。

中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空前提高。

历史表明,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不懈地实行改革开放,才能使“振兴中华”的理想得以实现。

孙中山先生曾说过: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这句话在今时今日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因为两岸至今尚未统一,这是中华民族的最大伤痛。

邱震海:

今天的中国是巨大的成绩和巨大的问题在赛跑

凤凰卫视9月2日《时事开讲》,以下为文字实录:

到底有没有“中国模式”?

鲁韬:

紧贴时事,现在开讲,我是鲁韬。

今年应该算是一个大十之年,在过去的几个月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