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才是真教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0203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3.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尊重才是真教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尊重才是真教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尊重才是真教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尊重才是真教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尊重才是真教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尊重才是真教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尊重才是真教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尊重才是真教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尊重才是真教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尊重才是真教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尊重才是真教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尊重才是真教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尊重才是真教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尊重才是真教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尊重才是真教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尊重才是真教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尊重才是真教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尊重才是真教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尊重才是真教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尊重才是真教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尊重才是真教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尊重才是真教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尊重才是真教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尊重才是真教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于是,这么“大”的事,也不来找你了。

“老师,我想请假……”“制度是这样的,……”你可知道,学生真的愿意找你请假吗?

就如同你好意思向你领导请不太好意思的假一样。

所以,请慎重使用你的“否定”和“依律而行”。

如果一个学生当你的助理,就不要让他在学生组织中任职,比如说担任部长,主席。

否则,两样都不好干,两样都干不好,两样都受埋怨。

信息是值钱的,如果你周边的学生干部开始传不该说的话,你就到该管管他们的时候了。

你告诉学生,你去做吧,未来我会给你XX。

说这话之前想清楚,你真的能给学生“什么”吗?

你要学生在雨中军训,美其名曰这是磨练意志,而自己躲在伞下。

说实话,我要是学生,我恨不得抽你!

有你这丫的“老师”?

我们在太阳下晒着,你就在阴凉地乐呵呵地“陪”着我们,还告诉我们说其实不用陪的,你这是主动来陪的。

说实话,你还是别陪了,越陪越让我有点瞧你不起!

你绷起脸来说:

这是制度,你要遵守。

然后你面对着领导一样的脸,被一样地说:

这是制度,你不听不行!

你听不下去的,就不要讲给学生。

如果你不爱听领导们长篇大论不知所云的“讲话”,你就不要强加给学生们。

学生骂你不一定是不尊重你,而学生不骂你——这个老师不具备学生们起码的关注,这老师也就完了。

选人的时候注意,有争议的人物有时候需要打击一下,也有时候需要保护——你看哪个成功的人物没有争议!

所以,别遇到某个人有几句非议就轻易给人贴上不行的标签!

你极力想说服的时候,就是学生极力反驳的时候,只是他在心里说罢了。

你不经意的一句话,反而成了一个学生一辈子的力量。

我时常在想,当你全心去爱学生的时候,他们怎么会不爱你呢?

把大学生当成小孩子看,是相当愚蠢的行为。

以为他们是可欺之人吗?

那叫自欺欺人。

其实学生们什么都懂,问题在于我们这些老师,是引导出了他们懂事的一面,还是非得让学生表现叛逆的一面。

如果学生是懂事的,但他却不懂事了,就在我们身上找点原因。

学生们可爱的时候可是会让人很感动的,如果我们不能调动孩子内部的动力,我们口口声声所说的“教育”就是失败的代名词。

我从来不觉得好孩子是教出来的,我不相信成功是“赋予”的。

孩子们本身具备素质,孩子是被引导出来的,激发他内部的“小宇宙”,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潜力,这才是一个老师的成功之处。

一个孩子怒气冲冲,满肚子是理,憋着一股子劲,什么都不畏惧,就是要找你大声理论,连结果都不考虑的时候,最愚蠢的方式是发生正面冲突——因为你未必说得过准备充分的学生。

最聪明的方法是,一把椅子,一杯水,一句“请坐”,一个微笑,然后问“怎么样,现在在想什么?

说说看。

”,这小小的温柔拥有着摧毁一切的力量,刹那间孩子的怒气就泄的无影无踪。

别老干浪费人时间的事情,学生的时间也是宝贵的,正如我们自己怕被领导浪费时间一样。

昨天晚上,已经毕业的一个学生从张家口赶来,一家子开着车,专程跑到我家送了两箱宣化酿葡萄美酒用的牛奶葡萄。

我在想,是什么样的一种力量让学生能这样呢?

其实学生们心里面充满了很多美好的感情,即使你骂过他们,待时间冲洗过后,他们记得的还是你的好。

我说亲爱的老师们啊,你可知道这份尊重有多么珍贵,你又有多么幸福!

学生说你好的话可能是假话,但学生的掌声却不会骗人。

学生给你鼓过掌吗,那感觉简直爽到骨子里,因为这是一个老师价值最直接的体现。

你爱你的学生吗,先别轻易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一做起事来,“爱”并不是一个轻易能举起来的重量。

唠叨对于老师来说,绝不是个贬义词。

最唠叨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不过学生当时会把你来调侃。

但日后回忆起来的时候,你的唠叨就是他们最大的感动和记忆。

如果说有求必应是最好老师的特点,我并不赞成。

拒绝也是一种教育,但学会合理的拒绝,却并不容易!

不要轻易去评价学生的品德,因为,上下嘴唇一碰,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

你确实不该随便发火,但是如果有必要,发火也好,因为你得让学生知道你的喜怒哀乐。

学生把“老师”两个字当成神,觉得老师就理所应当做很多事。

而我们把“老师”两个字的含义重新说给学生:

“老师就是一个被赋予了神圣职业的家伙,但自己却未必神圣,因为老师也只是个人。

最笨的老师,才会当众和学生争吵。

聪明的老师,一定懂得单独解决问题这个基本道理。

学生又犯懒了,怎么办?

不怎么办,因为学生本来就是这样子。

别老是重复同一种批评教育的话,至少也得换点词吧?

如果一个老师完美得没有瑕疵,那一定是伪君子。

真正的老师,一定有着种种的缺点,也因此而可爱。

与其掩盖缺点,不如发挥优点——因为学生尊重的本来就是你的那么一点点的优点,你的缺点他们本来就在包容着,你是在没有必要去掩盖大家都知道的事。

不知道你可曾有被学生气哭的经历,如果有,你的教育生涯也就更加完备了一点,这是一种做老师的心理体验。

最气人的学生,可能是最有成就的学生。

对待这种孩子,得用不同于大众的方法,去“收服”而不是“教育”。

别把尊重当成换取利益的等价物,尊重是无价的:

一方面无价是不可限量的数。

但一旦被打破,无价的概念就直接变成0。

教育是道选择题,你永远在一种不知道对错的选项前徘徊。

如果你有这种感觉,恭喜你,入门了,因为你的教育不再单薄,真正的教育,就是一种在两难之间的取舍。

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只有对于我们认为正确答案的解释方式,直到找到一种适合自己风格的“取舍”而已。

你要给学生的,是你学生时代最渴望过的。

时代不同,但年龄段的特点特征是相同的,一定要给80后,85后,90后,95后的标签都是无聊的而且是无能的表现,其实在这个年龄段的人都是一样的,你掌握不了,只能说自己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别轻易把问题推到学生们身上。

90后不愿意被贴标签,正如当初我们不愿被贴标签一样。

如果你的语言不丰富,就要丰富起来,嘴可是老师吃饭的家伙。

同样一件事情,如果别人做到而你做不到——你就是承认了的好,因为这样你不必为掩盖错误而劳神,你可以用更多的时间考虑如何最终做到。

最准确的赞美,可以立刻改变一个孩子。

但如果你赞美基本不对头,立刻能让学生以为你好糊弄,说话不专心。

别轻易言说“教育”,教育是个很大的词。

你的活琐碎不堪,因为这就是你工作的本质。

工作越忙,越要知道你该做什么。

事务性的事永远做不完,而该做的事却没人催你——所以,到底怎么做,更需要好好琢磨考虑。

不该是学生们做的事情让学生做了,这是不应该的,这老师有点懒。

该让学生做的事情却替他们做了,也不应该,这让学生们理所应当地学着变懒。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常的时候,授人以渔的成本还要更大些,因为“教会”的这个过程可能不容易。

于是遇到事情的时候很多老师直接“授人以鱼”,其实,当时是轻松了,但后面遇到同样的事情,就更麻烦了。

先干重要紧急的,后干不重要不紧急的,这道理简单至极,却似乎又很遥远。

到底哪里错了?

你的眼界,决定了学生的眼界。

不入流的老师不懂得讲眼界,二流的老师能讲出眼界,一流的老师带着大家达到自己的眼界,超一流的老师让学生在学生时代就超过老师的眼界,这才是老师最大的荣耀。

永远知道个人的提高永无止境,永远知道高贵的生命源于执着。

我们总能碰到一点不懂人情事故的孩子,遇到他们,该怎么办?

这些孩子,一定是环境的原因,他们从小就不懂得,你指望现在批评一次就能懂得吗?

而且,他们比起平常孩子来,更加脆弱,更加敏感,寻常的劝慰,在我们看来本无所谓,对于他们来说可能就是伤及自尊的批评。

所以,我们宁愿多花一点时间,多容忍一点无礼,多几次哭笑不得,也要维护一个孩子的自尊心。

一点心理上的宽容,可能会让一个孩子感激一辈子。

很多农村出来的孩子,第一次面对整个城市,眼睛都是花的,头脑中很多东西跟不上,却又有着极强的参与意识。

他们很可能会和城里孩子产生距离,他们觉得城里孩子不够真诚,实在,就如同城里孩子看他们无病呻吟,大惊小怪一样。

融合的过程是缓慢的,这个时候,我们要努力让学生们学会相互容忍,理解。

彼此的世界或许太遥远,但是,相互理解,相互容忍,相互合作,却是能做到的,值得我们为此而努力。

再好的东西,你放到一个学生面前,他也未必喜欢。

他只喜欢他喜欢的,所以当老师的还得考虑把一些东西怎么样变成他喜欢的。

不过,学生的意思也用不着一直去“附庸”,有时候,“调动”又是另一种策略,即在了解学生脾气特点的基础上,一方面是顺学生的意思,另一方面又有一种让学生“不得不”的“迫切”(不是强迫,逼迫,是调动学生在两难之间选择的“迫切”)。

有时候,多说多讲是学生喜欢的。

但也有时候,静静地听着更是一种教育。

永远用不着和学生恼起来,其实能惹恼你的学生就那么几个,能惹恼你的事情就那么几件,如果你还是被惹恼了,只能说明你的教育经历还不够完整。

当老师的,万不可小气。

你小气一点,学生会放大万倍。

如果你不小气呢,学生反而会觉得不好意思。

和学生一起吃饭并不是个太过敏感的话题,没必要人为地上升到一个非常高的高度。

我和学生一起吃饭的次数不少,但有两个小的原则:

第一,不管是哪个学生和我吃饭,尤其是第一次,肯定是我掏钱,这个没商量,其中大有妙处。

第二,不喝酒,因为我珍重自己在学生面前的样子,喝了酒的那个我可能就不是我了。

这两点之外,还有一个算是我的风格。

我当时带的学生一般来说不太容易叫得动我,但一旦我不带这个学生了,他就很容易叫动。

如果毕业生来了,我是基本上都到。

因为如果毕业生能找你,证明这个人心中真正“敬”着你这个老师,一起吃个饭聊聊天,那是很惬意的事情。

昨天,从北京回来的一个学生一定要请我吃饭,我打心眼里愿意去。

因为这小子今年刚毕业,从我们这样一个并不知名的院校毕业却就职于IBM中国总部,相当给我长脸。

你的学生能用自己的能力去一家大公司就职,这不是很高兴的事情吗?

现在也算是“荣归”,我没有任何道理不去。

我让这小子给90后新生来个座谈会,其实就是聊天吧,新生最爱听这个,也最有榜样的力量。

但心里是有点打鼓的,一是担心这小子不说正面的,先教大家怎么玩,教坏了师弟师妹,不过这还是其次。

二其实是最担心的,这也是一点点私心,我生怕这小子讲不出东西来——打心眼里来说,我的金字招牌建立起来并不容易,实在担心他给我弄砸了,毕竟是我推荐的人嘛,所荐者不力,推荐人跟着也不好看。

结果呢,他一口气聊了两个半小时,一般来说,能聊上一个小时学生们不烦就很难得了,聊上一个半小时就算成功,聊两个小时的就能把学生聊走一多半。

我实在不知道他怎么弄的,聊了两个半小时,要不是我打了第三个电话催他,真不知道他能做出什么。

其实我知道,他之所以吸引学生,绝对没有按照事先我给他说定的“只讲正面的”,肯定是红的白的黑的一块来,说话带有点东北人的幽默和狡猾。

但我也知道,他的导向绝对不会弄错,他在告诉师弟师妹们要向着一条大道而去。

有时候难得糊涂一下也不坏,虽然他极力告诉我他讲的是正面的,我只是莞尔微笑。

以为我不知道你的营生嘛,都是那会(学生时代)过来的,你所做的,其实和我当年所作的一样,只是我不语罢了。

其实,到现在为止我仍然固执地认为我带的第一届学生是不成功的,虽然当他们毕业的时候,一批批来看我,很多学生记得的还是我的好(我只带了他们一年的时间)。

不过,老师的幸福感是一样的:

当他们取得荣誉的时候,我仍然从心里为他们高兴,就像自己取得了什么荣誉似的,这种感觉也是极爽的。

这些天,又先后有几个今年毕业的学生来看我。

他们不约而同地告诉我:

贾老师,当年觉不出什么,现在觉得你还这不赖。

其实,我自己都觉得自己当年有些地方很过分,我唯一能心安的,我虽然做了不少折腾学生的事情,但出于一种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爱护。

现在我看到很多年轻辅导员也在走我的路,他们绝不是不想带好学生,只是年轻人意气太旺,好心却爱办错事而已。

不过,他们不仅自己不自知,即使你去告诉他们,他们还是不知道。

看来,这一过程非得走过才能理解啊。

几个毕业学生说得最让我捧腹又温馨的一句话:

贾老师,没有你的唠叨,我现在找不着北了~~~~

五 

一个班主任(辅导员)的权威,绝不是在任用干部上体现的。

这是等级很低的权威,不具备稳定性。

学生们的民主意识很强,虽然他们从内心中需要个评判者,但在他们还没有认识到内心真正的渴望之前,我们不要轻易地做这个所谓的“评判”,即,要把学生所要求的民主权力交还给学生自身。

学生的“民主”是个很有意思的的东西,通常他们自己选的人,最终常常自己又想否定——这个时候,才需要我们站出来做评判者。

让学生们自己去选自己的干部,绝不是坏事。

有的班主任总是担心民选的干部不听自己的,其实这纯粹多余——不管是怎样选的干部,他们终究还是愿意在老师处获得认同。

反过来说,自己选中的干部就真的“听话”吗?

我看未必,其实有时候越是自己选的,越是不给自己“长脸”。

与此同时,本应该学生内部消解的矛盾一下转移到老师的身上——瞧瞧,这就是你选干部给你带来的大麻烦!

任何一门管理学,缺乏实际经验的印证,都是一堆考试书——考试有用,之后立刻贬值。

只有又有知识,又是经验,才是必胜法,才能相互印证,提高水平。

有些老师自己觉得肚子中墨水很多,殊不知墨水再多,但缺乏经过千锤百炼过的钢笔尖,也写不出好看的字来。

有时候,在学生面前示弱并不是坏事,一个真实的你自己才更容易让学生信赖。

有些事情,虽然我们会同情,但必须做出表态。

我们做出表态,是因为我们的身份,但我们的同情,则是因为发自本心。

我们必须有这样的过程:

坚持立场和本心同情。

如果一件事情既有发自本心的同情,又被冰冷的制度所辖制,我们最好能“权变”一点,虽然这太不容易掌握。

举个例子俩说,比如说学生作弊:

我们的态度坚决要反对,但是,当学生真的作弊,我们就能站在至高无上的审判台上吗?

我不这样认为。

因为,我们也在某种腐败的体系中,做着某些比作弊还无耻的事情。

但当我们抓到学生作弊的时候,就好像我们自己漂白了似的,吵嚷着给学生一个最终的审判,这个时候,究竟谁更可耻?

虚假论文,学术腐败,面子工程,谎报数字,这是不是我们的“作弊”?

我坚决反对作弊,这算是个原则问题。

但是,我更坚决反对作弊的学生一棍子打死。

很多人都知错了,一个悔改的机会都不给吗?

其实,这就是吴思先生所说的“合法伤害权”,有的人,把这种权力当成寻租的手段而已,以此来告诉别人:

我有何等的权力,我有怎样的本事。

你,必须向我低头!

如此的结果就是,在“作弊就取消学位”的虎皮下,很多无权无势的学生,就彻底失去学位,连为了重新做人哭一下的机会都没有。

可与此同时呢,却有一些作弊的学生仍然得到了学位——这是谁在糊弄谁?

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是个社会问题,甚至再上升一点,人类行为的模式本来就是如此。

我们什么都做不了,我们无法向学生告知一个“最优化”的世界,我们更不是这个世界在世俗生活中的代言人。

好在我们的世界也不是“最糟糕的世界”,在“次优化的世界中”,我们在执行一些不得不执行的东西的时候,别太把自己当成个冷眼旁观者,至少我们需要一点点羞耻心,同时冷静地知道:

那件事情可能在我的身上也能发生!

如此讨论,已经是个形而上甚至理念的问题了。

那么在具体生活中,我们究竟该怎么做?

我的看法很简单,不高明,而且很“理想化”:

比如作弊这件事情来说:

第一,当然要坚决反对作弊,这是底线。

第二,一定要鲜明表达我们的态度,造出声势,也算是和学生的约定,“这是不能触动的红线”,告诉学生们触犯约定就要有糟糕的结果。

第三,但同时一定知道,学生们一定会有作弊的,这不可避免——只是面对这样的学生,甄别分析,不能一棍子打死,要给学生们一个机会。

第四,一般来说,只要有个机会,学生们会对你感恩戴德,也体验了什么叫做真正的“教育”,但是,如果学生仍然一意孤行继续作弊——仁心已尽,这是学生自己的选择,他既然自己选择了,后果自己承担,那个时候,我们虽然无能为力,我们最起码在道义上,算是对的起“教育”两个字。

作弊只是一个直观的例子,在生活中,类似的选择有很多。

总之,宽容一些,允许犯错,因为,他们毕竟是学生,或者更准确的说,他们只是些孩子!

其实对他们宽容,就是对我们自己的宽容。

因为,很多事情横加于身的时候,我们如果连后悔的权利都被剥夺了,那这个世界无可救药!

说白了就是“情”“理”“法”,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们应该有多种刻度和层次,应该有多种的经验和积累,应该有对自己不断的反思。

从这个角度来说,教育确实不容易!

作家易卜生说:

如果你夺取了一个普通人说谎的权利,就剥夺了他的幸福。

所以——面对学生们经常会说的小谎——有些时候,难得糊涂一下也不坏。

该精明得糊涂的时候糊涂,该糊涂得精明的时候精明,都是当好老师的基本功。

其实,当好一个老师,必须学会装糊涂的本事。

就如同当年我们会因躲过一次老师的调查而兴高采烈一样,装糊涂有时候是一种给学生机会的好方法。

不过大事上,原则上的事情,不能装糊涂,更不该装糊涂,否则,学生们会以为你真糊涂了。

看来,关于糊涂不糊涂问题,归根结底也是个“度”的问题。

笑着面对学生们的小慌,等他们快毕业的时候和他们说说——这主意妙极。

现代的孩子,所谓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趋近于零,所谓的“心理教育”,只是治标不治本,所谓的“权威”完全被他们藐视。

真正想让现代的孩子尊重,就要在老师的身份下,和孩子们交上真诚的朋友。

这个时候,你会突然发现他们可爱了,而他们内心的大门也才真正向你打开。

和学生们交朋友的方法是:

别为了当老师而装老师,别因为年龄大几岁就爱教训人,别去探听学生不想告诉你的秘密,更别把学生们当成可以糊弄的小孩或者笨蛋——谁糊弄学生,必被学生糊弄。

别滥用学生对你的一份信任,一旦失去了,这东西找回来的可能性基本为零。

学生愿意和你交朋友,这本身就是一种尊敬,并不会因此而“降低”了你老师的身份。

我所说的“敬”,并不是单方面的。

这既包括老师对学生的尊敬,这是一种老师的素质。

更包括学生对老师的尊敬,这是老师品行换来的尊重。

做一个老师的好处是:

敬不需要畏,即老师可以获得不通过使人畏惧而换来的尊敬。

如果能做到“不怒自威,亲而难犯”,那就更难能可贵了。

我知道,有些孩子我们改变不了,无能为力。

但是,只要不是这种极特殊的孩子,我们总能有一种方法,让他们显示出懂事的一面。

所以,我信奉一句话:

我们所做的,绝不是“教”孩子什么,而是帮助他们挖掘他们自己还都没有发现的潜力。

我想,我们很多人都有把学生说哭的经历——第一,不要简单认为这是你的能力,因为很有可能只是某句话触动了学生的伤心事而已。

第二,如果你确实具备这种能力,不要轻易使用,拨动孩子们心灵底线的能力需要用在最紧迫的事情上。

第三,孩子哭了,也不一定是心灵防线彻底溃败。

即使是这一次心灵彻底失守,下一次的大门会关得更紧。

当然,如果你是柔和的温暖心灵的话语,学生们会在哭泣的时候静静地聆听——那么你才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内心深处。

如果孩子是被你骂哭的,那么你这个老师——最好还是改行吧。

我们手捧温暖,传递给一群特别的孩子。

他们不像大多数的孩子那么幸运,他们是学生的极少数,他们更需要我们的关心——但是平时,我们总“爱”看不见他们,这是我们的过错。

我们最高兴的时候,也不要肆无忌惮地表达自己的快乐,也不要强行把自己的快乐加给所有学生。

因为,有那么一批不幸的孩子,他们的境况,还不能消受我们的快乐,甚至我们快乐的本身对他们就是一种折磨。

他们虽然是小众,但教育并不是只针对大众,而是全部。

有时候,大众之外的小众,反而更需要我们的关心,尤其关心他们不同的不幸。

幸福的人都是一样的,但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

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尽力而为吧。

如果因为我们的存在,能帮助他们跳出不幸,那是我们莫大的成就和荣耀。

如果我们做不到,我们只要做到无愧于心,大可不必内疚自责——人生变幻,世事无常,我们又改变得了多少?

我们本身就是是一粒粒渺小的微尘啊!

有些事情的后果,学生自己是没法承担的。

如果我们发现学生在向着一个危险的方向前行,那前面是万丈深渊,我们需要阻止他,即使学生们非常不理解——这算是一个师者的良心。

我们明明为一个学生好,可他自己不理解,我们该怎么办?

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在每个学生的人生路上,我们都只是一个小小的过客,也许他们会记得,也许他们会忘却。

但是,在我们扮演学生老师的角色时候,我们就要做得像个老师,谁让我们本来就是老师,不理解也要办!

漫长的岁月中,有一天学生会把你记起,让那个时候的他们感激,让他们再去评价我们的功过是非吧。

有时候,我们确实需要一种承受不理解的勇气,“让我来承受所有的罪吧”,请注意,是“有时候”。

做学生不理解的好事有个限度——在关键的事情上,我们宁愿冒风险去做这样的事,评价的关键词就是“关键”。

不能每天做得都是学生们理解的事,这可能相当失民心。

和学生一起劳动其实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既增进感情,又锻炼身体,还可趁机轻松幽默一下。

和学生一起观看比赛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我们不必自矜身份,不好意思加油。

和学生们一起喊一喊,鼓鼓掌,大声喝彩,学生们觉得你就更可爱了。

观看打球,尤其是对抗激烈的足球,篮球,最小心的就是学生打架。

孩子们都在意气风发的年龄,一言不合大打出手,在他们的世界再正常不过了,我们只能加倍小心。

现场看球的时候,如果赢了,和学生们拥抱一下,好好夸奖一下,都会让学生们美到骨子里。

现场看球的时候,如果输球了,如果确实因为裁判不公输球了,我们可以去找裁判理论,绝不能放任学生去找。

其实结果是一样的,一个有心偏袒的裁判不会因为你的抗议而改变,至多是有所收敛。

至此,我们面对学生,不要继续挑拨孩子们的怒火,还是要安慰的——这很无奈,但必须做。

另外,必须教会学生一件事:

输了就是输了,不管怎么输的。

因为未来社会的模式就是如此,不要去拥着所谓的“公平平等”紧握不放,那根本不存在,而最后的结果只能更糟。

我做辅导员的时候,只要有时间,常去观看学生的比赛。

和学生们一起喊,一起闹,伤心的时候鼓励,开心的时候分享,这绝不是什么累活,相反感觉妙不可言。

讲课是一件很有“权力”的事情,因为在这个模式下,学生们必须听,因此讲课本来就是不对等的。

因为“权力”而“讲课”,无疑是失败的。

因为“吸引”而“听课”,才是成功。

对于所谓的讲课设计,我是反感的不行,可能我天生就是随心所欲的性格,不喜欢受约束。

我的讲课,即使是同一门课,但两个不同课时的学生听到的都是不一样的,因为讲课在我这里是一种创造。

我自己讲课的原则:

1、不说重复话,不说大家都知道的废话。

2、信息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