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二中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历史三月第二次模拟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0614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25.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兴业二中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历史三月第二次模拟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兴业二中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历史三月第二次模拟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兴业二中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历史三月第二次模拟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兴业二中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历史三月第二次模拟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兴业二中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历史三月第二次模拟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兴业二中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历史三月第二次模拟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兴业二中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历史三月第二次模拟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兴业二中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历史三月第二次模拟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兴业二中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历史三月第二次模拟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兴业二中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历史三月第二次模拟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兴业二中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历史三月第二次模拟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兴业二中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历史三月第二次模拟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兴业二中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历史三月第二次模拟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兴业二中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历史三月第二次模拟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兴业二中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历史三月第二次模拟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兴业二中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历史三月第二次模拟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兴业二中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历史三月第二次模拟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兴业二中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历史三月第二次模拟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兴业二中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历史三月第二次模拟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兴业二中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历史三月第二次模拟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兴业二中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历史三月第二次模拟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70年代初,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美、日与中国大致处于同一纬度,故C项正确;

1955年,有共同遭遇的亚非29个国家的政府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举行国际会议,不是“70年代初”,故D项错误。

4.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世界近代史上发生的两大思想解放运动。

由于它们发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产生的影响有所不同,对其评价也不同。

下列针对文艺复兴的评价是()

A.否定了王权的至高无上,从根本上否定了宗教神权

B.成就表现在政治、文学等各方面,但最突出的是政治方面

C.否定神的绝对权威,强调发展人的“人性”、价值和力量

D.批判封建专制制度,描绘了未来“理性王国”的蓝图

【解析】A、D都是启蒙运动的内容,B是宗教改革的表现,C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内涵。

5.1949年,毛泽东充满激情地预言:

“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

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

”下列促进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文化建设高潮”出现的是()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贯彻

B.“大跃进运动”的发展

C.“上山下乡”运动的开展

D.“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提出

【答案】A

【解析】“双百”方针是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提出,促进了文化建设高潮的到来,A项正确;

BC项带来的教育事业发展的挫折,排除;

“二为”方针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邓小平提出的,排除D项。

6.《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报道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

“莫斯科:

是巨大的机会吗?

”、“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

由此判断,该时期是()

A.赫鲁晓夫执政时期

B.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

C.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

D.普京执政时期

【解析】此题是情景再现题,干扰项主要在于D,根据评论可知该时期苏联与西方关系改善,思想活跃,反映了戈尔巴乔夫新思维外交和民主社会主义代替科学社会主义的执政理念和影响。

根据使苏联实行改造和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等信息说明是发生在巨变前。

7.下表反映出西方社会思想文化发展的趋势是()

A.由理性主义到人文主义

B.社会思想呈现宗教化趋势

C.社会思想呈现世俗化趋势

D.由人本主义到神本主义

【解析】观察表中事件及体现的意义,迁移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可判断西方思想文化呈现理性化趋势,故排除A、B、D,选C。

8.下图是北京主府井大街“四联”理发馆的场景图。

图中对联是“剪刀不留情专截牛仔裤,推子要革命去你阿飞头。

横批:

兴无灭资”。

这说明()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存在障碍

B.阶级斗争影响到人们日常生活

C.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

D.“文革”期间仍存在个体私营

【解析】对联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无关,故A项错误;

“兴无灭资”即鼓励无产阶级的发展,消灭资产阶级,理发馆“推子要革命去你阿飞头”说明,只是一个小小的理发动作,都与革命挂钩,阶级斗争影响到人们日常生活,故B项正确;

材料与民主法治遭到践踏无关,故C项错误;

材料无法说明“四联”理发馆是个体经营,故D项错误。

9.有人认为英国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在位)之所以享有盛誉,不是因为她做出了什么轰动的事业,而是因为她什么都不做。

由此可见,国王在英国()

A.无所事事

B.“统而不治”

C.掌控议会

D.领导内阁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她什么都不做”和女王在位的时间“1837~1901年”,此时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已确立,议会权力至上,国王“统而不治”。

10.中国工程院于1994年成立。

据统计,首批院士96人中留学归国的有46名,占总数的48%;

199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23名是归国学者。

这最能说明()

A.教育被摆到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B.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

C.留学教育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人才

D.留学教育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解析】整个材料介绍的是留学归国的学子为现代化建设作出的重大贡献,选择C项。

11.国学大师章太炎作了一首喁词:

“地狱沉沉二百年,忽遇天王洪秀全;

满人逃往热河边,曾国藩来做汉奸……”他对洪、曾二人的历史评价不同,主要着眼于()

A.阶级观,洪代表农民阶级,曾代表地主阶级

B.民族观,洪排满革命,曾效力满族

C.性别观,洪提倡男女平等,曾主张男尊女卑

D.学术观,洪破除迷信,曾尊孔扬孟

【解析】抓住“汉奸”一词思考,可知B项正确。

12.《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使用“自由世界”和“西方”两个词汇的情况统计如下。

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两家报纸不再受“冷战”影响

B.西方国家数量增加

C.冷战结束、两极对峙格局瓦解

D.资本主义阵营瓦解

【解析】A项表述太绝对,冷战思维仍然一定程度上影响世界,故A项错误;

从材料中的数据不能看出西方国家的数量增加,故B项错误;

冷战时期,文化意识形态领域的对峙也异常激烈,因此,1988年词汇“自由世界”出现频率高,1991年苏联解体后,冷战结束,两极对峙格局瓦解,词汇“自由世界”出现频率降低,词汇“西方”出现频率增加,故C项正确;

资本主义阵营的建立是1949年北约的建立,至今北约仍然存在,故D项错误。

13.《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

结合所学判断,该书()

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

B.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

C.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

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解析】《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故A项错误;

“西业”、“里勃里先好司”、“勃列西领”等词汇体现出西方的代议制度,《海国图志》中涉及这些外来词汇,反映出它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故B项正确;

早期维新派最早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海国图志》作者魏源属于地主阶级抵抗派,故C项错误;

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的是康梁维新思想,故D项错误。

14.近代英国崛起的动力在哪里?

一位学者比较研究近代英法两国时发现:

“英国正在走向自由主义、国会统治和进步;

而法国则不断加强贵族政治,‘封建主义’以及浪费――简言之,加强旧制度”“英国是宪法国家而且相对自由一些,而法国却是专制主义和独裁主义的国家。

”这位学者进而得出的结论是()

A.自由主义是英国崛起的前提

B.国会统治和进步是英国崛起的主要原因

C.宪法为英国崛起奠定了基础

D.制度变革是崛起的主要动力之一

【答案】D

【解析】近代英国崛起的动力在材料中的学者看来是英国的自由主义,国会地位的上升,是宪法国家,而法国加强贵族统治,是专制主义的独裁国家,通过英法的对比,说明英国的崛起是因为其实行资本主义统治,而法国则是封建专制统治,即英国崛起的原因之一是制度的创新,D项正确。

自由主义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出现的思想,当时英国已经崛起,排除A项;

B项属于表面现象,其实质说明的是制度创新;

为英国崛起奠定基础的是资本主义统治的确立,C项错误。

故选D项。

15.1930年,美国通过了极端贸易保护主义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

该法案提高了890种商品的进口税率,一经实施即有33个国家提出抗议,随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幅度增加关税,引发了全面的贸易战。

当时这种措施()

①体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 ②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下滑 ③诱发了国际自由贸易体系的崩溃 ④推动了本国经济的恢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C对:

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危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幅度提高关税,引发全面的贸易战,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下滑,故②正确。

各国采取贸易保护主义,造成世界经济秩序的混乱,引发了国际自由贸易体系的崩溃,故③正确。

A、B错: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指私人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密切结合,美国通过极端贸易保护主义法案,并没有体现两者的结合,故①错误。

D错:

在世界已经联成一个整体的时代背景下,这种措施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加深了已经非常严重的危机,不利于各国经济的恢复,故④错误。

16.“民生主义和资本主义根本上不同的地方,就是资本主义是以赚钱为目的,民生主义是以养民为目的。

有了这种以养民为目的的好主义,从前不好的资本制度便可以打破。

但是我们实行民生主义来解决中国的吃饭问题,对于资本制度只可以逐渐改良,不能够马上推翻。

”该段材料表明孙中山()

A.揭示了资本主义不公平的根源

B.放弃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信念

C.主张用民生主义改造资本主义

D.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

【解析】孙中山只认识到资本主义的弊端,并没有揭示其根源,排除A;

B、D两项说法错误;

从“对于资本制度只可以逐渐改良,不能够马上推翻”可知孙中山主张用民生主义改造资本主义,C项正确。

17.英国人麦考利1830年说:

“如今我们国家比1790年还穷吗?

我们坚决相信,尽管统治者有种种管理不当之处,但英国一直在变得越来越富。

有时略有停顿,有时暂时倒退,但总的趋势是不容置疑的。

”这一说法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A.国际局势平稳发展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工业革命成效显著

D.西方殖民主义体系确立

【解析】注意时间:

1830年。

英国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了工业革命的进程,至19世纪上半叶,工业革命基本完成,因而才有题中“英国一直在变得越来越富”的说法。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及西方殖民主义体系的确立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

18.《红军不怕远征难·

突破封锁线》中唱道:

“三十昼夜飞行军,突破四道封锁墙……全军想念毛主席,迷雾途中盼太阳。

”这里的“迷雾”是指()

A.右倾机会主义

B.“左”倾错误

C.蒋介石对红军的第五次“围剿”

D.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解析】 结合诗中“全军想念毛主席”以及“盼太阳”等信息分析,他们“盼太阳”是想念毛泽东,“迷雾途中盼太阳”是因为当时出现了错误的指导,导致革命遭受了极大损失,错误指导是“左”倾错误。

19.某中学史学社团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论文评比,一位同学收集了以下图片素材撰写历史论文,请给这位同学的论文加上最贴切的主题()

A.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B.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C.美国是当今世界经济的霸主

D.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

【解析】题干四幅图处分别是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等组织。

反映的是区域经济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故B项正确;

A、C项无法体现,故A、C项错误;

D项仅是述及一个方面,故D项错误。

20.毛泽东在1920年给蔡和森的信中说:

“新民学会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方针,正与我平日的主张相合,并且我料到是与多数会友的主张相合的。

以我的接洽和观察,我们多数的会友,都倾向于世界主义。

这种世界主义,就是四海同胞主义,就是愿意自己好也愿意别人好的主义,也就是所谓社会主义。

”这表明()

A.改造中国与世界唯一可以选择的方法是改良

B.在党的筹建时期党的早期积极分子理论上尚不是很成熟

C.党的早期积极分子深刻认识到了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

D.党的早期积极分子认识到要改造中国必须进行暴力革命

【解析】本题只提到了改造世界的目的,并未涉及改造世界的具体方法,故排除AD;

从材料中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可以看出党的早期积极分子并未深刻理解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对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上尚未成熟。

故进一步排除C。

正确选项为B。

21.中央红军未能打破第五次反革命“围剿”、被迫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是()

A.国民党军队实力强大

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基础薄弱

C.红军的武器装备落后

D.博古、李德的“左”倾错误指挥

【解析】 A、B、C三项都是军事行动的客观因素,并且在前三次粉碎敌人“围剿”的过程中就存在,因此不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决定因素。

D项是红军指导思想和作战方针方面的根本错误,应对失败负责。

22.孟德斯鸠认为,共和政体是全体人民或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的政体;

君主政体是由单独一个人遵照固定的和确立了的法律执政;

专制政体是按一个人的意志行使权力。

他主张实行的政体是()

A.民主共和

B.贵族共和

C.君主立宪

D.君主专制

【解析】本题以孟德斯鸠的政治主张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考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根据题干信息“共和政体……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的政体”和“专制政体是按一个人的意志行使权力”的语义色彩,结合所学知识,我们不难判断孟德斯鸠是反对这两种政体形式的,故排除A、D两项。

贵族共和政体是少数贵族的“集体”统治,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B项。

根据题干信息:

“君主政体是由单独一个人遵照固定的和确立了的法律执政”,这符合孟德斯鸠“依法治国”的根本理念,再结合所学知识判断,C项正确。

23.1882年4月19日,达尔文因病去世,人们为了表达对他的敬仰,把他葬在牛顿的墓旁。

下面表达当中最能说明这一做法的是()

A.进化论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要远大于牛顿经典力学的影响

B.牛顿把造物主从无生命的现象中驱逐出去,而达尔文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

C.他和牛顿一样,在科学上有着惊人的洞察力和坚韧的探究精神

D.达尔文继承和发展了牛顿的经典力学,使牛顿的力学体系成为近代最具影响力的力学体系

【解析】本题为最佳型选择题,须选择最恰当的一项。

关键信息:

人们为了表达对他的敬仰,把他葬在牛顿的墓旁。

题干反映人们对达尔文的敬仰、达尔文地位。

达尔文对人类社会的杰出贡献为进化化。

A项“要远大于”说法错误;

B项是对两者科学理论的意义的描述是正确的,B项正确。

C项说法正确,但不是最恰当的。

达尔文进化论是生物学成就,牛顿的经典力学是物理学成就,D项对两者的关系说法错误。

24.下图为外国在华铁路直接投资估计表,据此可知()

A.甲午战后外国加强了对华商品输出

B.甲午战后外国对华铁路投资是为了巩固在华势力范围

C.甲午战后外国对华铁路投资是为了帮助中国发展经济

D.甲午战后外国侵华以修筑铁路为主

【解析】甲午战争之后列强对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故A项错误;

列强在华修筑铁路主要是为了控制对华统治,故B项正确;

“甲午战后外国对华铁路投资是为了帮助中国发展经济”说法明显错误,故C项错误;

材料显示的内容不能说甲午战后列强侵华以此为主,故D项错误。

25.1726~1729年,伏尔泰避居英国,潜心考察英国的政治制度、哲学和文艺,回国后发表《哲学书简》(又名《英国书简》),宣扬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成就,抨击法国的专制政体。

据此可知()

A.伏尔泰主张用暴力推翻法国专制政体

B.伏尔泰提倡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鼓舞了法国大革命

D.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人物

【解析】由题干中的“潜心考察英国的政治制度”和“宣扬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成就”可知,伏尔泰希望法国仿效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即说明伏尔泰赞成君主立宪制,B项为正确。

伏尔泰主张改良反对革命,A项错误;

C、D两项不能从材料中得以体现。

二、非选择题(共5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26.保障经济发展活力离不开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仅在实施新的头一年,就有一万家企业租了出去,其中大部分都转到了私人手上。

按其规模说,这都是些工人不超过5人的小作坊;

它们通常利用本地的原料,生产日用必需品。

……和新经济政策以前时期相较,对照是令人惊讶的,因为在苏雏埃政权的初年私人贸易是被禁止的,而对工人的剥削是绝对不允许的。

      ——B.C.列利丘克著《苏联工业化:

历史、经验、问题》

材料二实施整个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全面发展的计划,牵涉到7个州,要求所有有关州、县、市、镇当局及各种各样机构协调合作,国家是实施这一计划的最适宜机构;

而且,根据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法的规定,虽然该局应向美国财政部上缴纯收益,并向亚拉巴马与田纳西两州缴纳部分出售电力收入,但该局的主要任务是改变田纳西河流域的贫穷落后面貌,消除阻遏整个美国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降低全国电价,普及电力使用,以促进生产发展与改善人民生活。

这是私营公司不愿干的。

……因此,“它(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像力的设计。

……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

一旦开始运作,它将指挥自己的经营活动,偿还国会投资,并将其‘利润’投入进一步开发工作。

它的逐年的经费筹措(与管理)既不依靠州议会,也不依靠国会。

这乃是政府企业经营活动的一般特点。

——刘绪贻《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的性质、成就及其意义》

材料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一方面对苏联的路子进行了历史性的分析,一方面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改革开放的理论,这无疑是对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延伸和发展,并具有一定的超越性……列宁从俄国农民的实际情况出发,推行新经济政策,培育农贸市场,逐步引导农民走合作社的道路。

邓小平沿着列宁的思想,首先在农村推行了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商品经济,从而初步构筑了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新经济体制框架。

这样,把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结合起来……带来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性巨变。

      ——刘秀红《列宁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说明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真正新颖而富于想像力的”体制创新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邓小平沿着列宁的思想在农村“延伸和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改革开放对列宁新经济政策“具有一定的超越性”的体现。

(4)综合以上材料,你有何启示?

 

【答案】

(1)特点:

利用市场货币关系、利用资本主义发展工业;

允许商品贸易、允许存在剥削。

(2)特点:

政府投资设立国营公司;

政府放权经营,公司市场化独立运作;

地区性综合治理与改善民生、发展经济相结合。

(3)表现: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

实行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体现:

对外开放,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对内深化改革,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启示:

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创新要结合本国国情;

不同国家的经济政策可以相互借鉴。

【解析】第

(1)问,此题考查对材料特点的概括。

以省略号为界限,前面介绍的是政府出租大量中小企业,成为资本主义企业;

后面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比较,可以得出允许自由贸易,承认剥削。

(2)问,此题仍然考查材料的归纳。

要概括体制创新的特点,应关注省略号,第一个省略号前面强调了田纳西流域管理局的国家性,通过国家实现各级政府的协作;

同时该局规定表明除了上缴部分收益外,要重点改变该流域的落后面貌和改善民生、发展经济;

第二个省略号后强调该局的独立性、市场化运作。

第(3)问,第一小问邓小平沿列宁新经济政策在农村“延伸和发展”的表现可以从材料概括,主要包括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结合三大表现;

第二小问改革开放对新经济政策的超越,应对比改革开放和新经济政策在农业、工业、商业和分配上的差异,从中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在开放和市场经济的程度上有很大的进步。

第(4)问,经济体制的创新首先要符合国情,材料还体现了不同社会性质的国家的经济政策的相互借鉴。

27.世界经济大危机动摇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信心,而罗斯福勇敢地面对这场危机,开辟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其经验教训令人深思。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也许更重要的差别是罗斯福的个人风格——他灿烂的微笑、他技艺高超的口才、他生动感人的智慧——都使他赢得了人们的广泛喜爱,而与施政计划的具体内容没有太大关系。

……罗斯福成功的许多因素应归结于他的人性魅力。

从就职演说开始(他告诉美国人“我们唯一应该畏惧的应该是‘畏惧’本身”),他就向不断增长的绝望氛围中注入了强大的乐观情绪。

他是美国第一个充分利用广播、利用“炉边谈话”的方式向人们阐释其施政方针并充分赢得民众信任的总统。

——(美)布林克利《美国史》

材料三到1935年初,新政成为公众激烈抨击或热情支持的焦点,当时美国社会各派别持有多种认识:

请回答:

(1)运用统计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数量分析,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观察材料一曲线图,列举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影响美国失业率变化的重大事件。

(2)材料二认为罗斯福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材料二以人物心理活动的哪种表现来说明罗斯福让人们重拾信心的?

与其他研究方法相比,材料二的研究视角有何新意?

(3)据材料三表格中的内容提示,结合所学知识,在表格中①与②位置,各举出一个史实,所举史实要能印证表格前一栏的观点。

(4)多角度论述是对历史事实进行立体因素考察,并对事实尝试做出不同侧面的多层次解释,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