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教案20篇春天来了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09118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0.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语言教案20篇春天来了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大班语言教案20篇春天来了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大班语言教案20篇春天来了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大班语言教案20篇春天来了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大班语言教案20篇春天来了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大班语言教案20篇春天来了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大班语言教案20篇春天来了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大班语言教案20篇春天来了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大班语言教案20篇春天来了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大班语言教案20篇春天来了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大班语言教案20篇春天来了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大班语言教案20篇春天来了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大班语言教案20篇春天来了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大班语言教案20篇春天来了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大班语言教案20篇春天来了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大班语言教案20篇春天来了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大班语言教案20篇春天来了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大班语言教案20篇春天来了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大班语言教案20篇春天来了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大班语言教案20篇春天来了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班语言教案20篇春天来了Word下载.docx

《大班语言教案20篇春天来了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语言教案20篇春天来了Word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班语言教案20篇春天来了Word下载.docx

  逐一出示小动物角色图片,配上儿歌。

  教师提问:

  ――“刚才有哪些小动物在迎接春节?

  “小动物分别是怎样过春节的?

  教师帮助幼儿用儿歌的话语来小结。

  集体朗诵儿歌。

  (3)共同表演儿歌:

  师生共同听儿歌录音磁带。

  请部分幼儿分别扮演儿歌中的角色,进行表演。

  幼儿自由结伴进行表演。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打破了以往的语言教学模式,让幼儿在欣赏中发现,在讨论中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充分的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良好的师幼互动不仅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提高了幼儿的相互合作能力。

第2篇、大班语言活动说颠倒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练习说意义相反的词,锻炼逆向思维和灵活的反应能力。

  2.体验颠倒儿歌诙谐、幽默的语言特点,感受语言颠倒带来的快乐。

  3.能与同伴合作创编各种形式的颠倒话儿歌,增强活动的趣味性。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1.事先丰富幼儿幼儿反义词的相关知识,生活环节播放颠倒儿歌。

  2.《太阳西起往东落》《老鼠抓个猫》语言CD(盒带)。

  活动过程

  1.教师设计游戏情境“反话王国”,带领幼儿学习反义词,说出常见的反义词,锻炼逆向思维和灵活的反应能力。

  

(1)(出示皮球)看这是什么?

他们一样吗?

(不一样,一个大一个小)大和小就是一对意思相反的词,我们叫它反义词。

  

(2)(出示两本书)看这两本书有什么不同?

(一本新的、大的、厚的,另一本旧的、小的、薄的)大和小、新和旧、厚和薄意思是差不多的还是相反的?

(是相反的)他们也是反义词。

  (3)教师说词语,幼儿答反义词。

如:

教师说“上”幼儿回答“下”。

练习“左-右、前-后、高-低、胖-瘦、里-外”等反义词。

  2.带领幼儿听颠倒儿歌《太阳西起往东落》,分析儿歌中的颠倒之处,巩固其中涉及内容的基本知识。

  3.请幼儿一起跟录音朗诵,感受儿歌语言有趣、幽默的特点。

  4.引导幼儿仿编多种形式的颠倒语,增强活动的趣味性。

  

(1)两人一组,练习词语颠倒,如一个说“灯亮了”,另一个说“亮灯了”;

或者一个说“猫抓老鼠”,另一个说“老鼠抓猫”)

  (两人一组,练习简短句子颠倒,如我登台,我台登(灯);

我拖地,地拖我。

让幼儿感受颠倒带来的快乐。

  (3)以组为单位,仿编事物颠倒歌,如“小鱼飞到天空里,小鸟游在大海中,小兔尾巴长又长,松鼠尾巴短又细。

  5.请幼儿画一幅关于颠倒方面的画,看谁画的画里面的颠倒词最多。

  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继续练习说相反对的词。

  附颠倒儿歌:

  太阳西起往东落

  太阳西起往东落,听我唱首颠倒歌。

  天上打雷没有响,地上石头滚上坡。

  江里骆驼会下蛋,山上鲤鱼搭成窝。

  腊月酷热直流汗,六月爆冷打哆嗦。

  老鼠抓个猫

  黄昏后,做早操,看见老鼠抓个猫。

  狗吃草,马长角,吓得板凳满街跑。

  吃牛奶,喝面包,背着汽车上书包。

  你说颠倒不颠倒。

  活动反思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

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

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第3篇、大班语言活动我几岁教案反思

  1、学念儿歌,体会儿歌段落停顿与压韵的感觉。

  2、知道一年中有12个月的含义,初步获得年与月的概念。

  3、知道自己的年龄,并能用相似的数来表征。

  4、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挂图一张

  1、幼儿看挂图,提问:

  

(1)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

  

(2)有没有看见这些小朋友有共同的动作?

  小结:

这些小朋友的五根指头排排站。

  2、师用轻快的语调念“儿歌:

《我几岁》”听一听,你在儿歌中听见了什么?

  3、问问幼儿几岁。

请幼儿学念时,根据各自的年龄做出手势。

  4、大家一起念儿歌,把手举高,看看大家是几岁(鼓励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不同的内容)。

  5、请幼儿上来朗诵。

  在培养幼儿的语言时,要把握每个幼儿的实际,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那么,幼儿的语言一定会健康的发展。

第4篇、大班儿歌清明教案反思

  一、设计思路

  诗歌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在幼儿园课程中不乏诗歌教学,但孩子是否能真正理解诗歌中的内容,是否能真正体会诗歌的意境,不得而知。

于是我们班从一开学就让他们接触古诗词,幼儿对年代久远,与他们生活毫无关系的古诗词从一无所知到饶有兴趣。

慢慢的我开始尝试将语言教育与音乐教育融合在一起,让幼儿随着音乐吟诵了古诗词,使幼儿大胆地,富有创造性地表现自我的认识与想像。

本次教学活动利用我国的传统节日加上音乐的力量,使幼儿能更好的把握和理解《清明》所带给我们的意境。

  二、活动目标

  1、体验音乐与古诗词的意境,学习在音乐的伴奏声中有节奏地吟诵古诗词,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作品。

  2、探索用动作表现音乐内容,愿意与同伴一起参与音乐活动进行表演。

  3、尝试根据古诗情境进行绘画。

  三、活动准备

  1、幼儿在语言活动中已经会吟诵《清明》这首诗歌,并对清明节有一定的认识。

  2、材料准备:

《清明》图片,音乐,纸,颜料等

  四、活动过程

  1、在情境中创编动作,初步用动作表现诗歌《清明》

  师:

你们知道古诗里描绘的是哪个季节吗?

猜猜诗人杜牧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评:

古诗对幼儿来说是比较难以领会的,因此我决定用音乐,动作来帮助幼儿更好的体会古诗的含义)

  2、按节奏吟诵《清明》

  

(1)教师朗诵《清明》,同时出示图片,幼儿欣赏。

在第一个环节中大部分使用听觉帮助幼儿理解,而在这个环节中我追加了视觉,运用图片帮助幼儿,更上一层楼。

  

(2)教师再次示范朗诵歌词,并以稳定拍的节奏配合拍手,幼儿跟随教师按稳定拍的节奏拍手。

稳定的节奏帮助幼儿稳,准地熟悉古诗。

  (3)引导幼儿结合稳定拍,进行歌词的朗诵,注意重拍的运用。

  (4)教师用动作提示,与幼儿进行歌词的对答,教师说前半句,幼儿对下半句。

如,教师说“清明时节”,幼儿接“雨纷纷”,以此类推。

以不同的方式帮助幼儿重复学习,记住古诗)

  (5)幼儿跟着音乐完整地朗诵,吟唱歌词。

  3、根据理解绘制图画

  幼儿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画出他们想象中的《清明》图

这个环节是自主性比较强的,希望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意愿,用画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4、交流欣赏

  幼儿介绍和欣赏小朋友的图画,加深对《清明》的理解。

  五、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古诗: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教学反思:

  很多幼儿对“清明节”也有了初步的认识,懂得不仅要学习先烈们的精神,同时也意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让幼儿不仅在思想上以先烈们为榜样,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更重要的是要付诸于行动,从点滴小事做起,从小做起。

第5篇、大班语言活动雷公公敲门教案反思

  1.理解儿歌内容,初步认读汉字“游、跳、爬、钻”,并通过身体动作感知动物出洞姿态。

  2.鼓励幼儿尝试仿编动物出洞姿态的句子。

  3.能在集体中用身体动作表现各种动物出洞的样子。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1.图片及头饰:

雷公公、太阳、青蛙、水蛇、小熊、蚯蚓。

  2.雷声的录音,汉字卡。

  1.复习诗歌《春天》,引出“春雷”。

  

(1)教师:

“小朋友,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

春天是怎样的呢?

我们一起来念一念诗歌《春天》好吗?

小朋友听到诗歌里都有什么声音  呢?

  

(2)教师:

“下面请小朋友再听一段录音(老师放打雷的声音)听这是什么声音呢?

  (3)教师:

“轰隆隆,轰隆隆,雷公公来了,我们平时听到雷声会怎样啊?

你们猜小动物们会怎么样呢?

我们一起来欣赏儿歌《雷公公敲门》。

  2.学习儿歌《雷公公敲门》

“轰隆隆,轰隆隆,雷公公在干什么?

它是怎么敲门的呢?

它说了什么?

“听到雷公公的话,哪些小动物出洞了?

(青蛙听见是怎样出洞的?

水蛇听见是怎么出洞的?

小熊听见是怎样出洞的?

蚯蚓听见是怎样出洞的?

)春天的太阳是怎样的?

晒得大地怎么样?

”请幼儿用动作表演动物出洞的姿态,幼儿边学边随老师念儿歌。

  (3)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出示相应的图片并排成一列。

  (4)教师:

“这首儿歌叫什么名字?

  (5)教师带领幼儿学习儿歌。

  (6)教师:

“儿歌里为什么说天上跑着雷公公?

雷公公为什么要叫醒这些小动物呢?

  3.初步感知动词“跳”、“游”、“钻”、“爬”。

  

(1)教师在青蛙的旁边出示汉字卡片“跳”,并提示幼儿这个字表示青蛙出洞的动作。

教师请幼儿猜一猜这是什么字,引导幼儿看青蛙图片的“跳”字,念句子“青蛙听见跳出洞”并做相应的动作。

  

(2)采用同样的方法,启发幼儿学习感知其他三个动词:

“游”、“钻”、“爬”。

  4.引导幼儿重点观察动词,了解汉字组成的基本规律。

  

(1)教师指着汉字“跳”左边的“足”字旁,告诉幼儿偏旁的名称,鼓励幼儿想一想:

“足”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跳”字有一个足字旁?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游”、“爬”和“钻”。

(方法基本同上,使幼儿知道,“游”是在水里游,因此有三点水旁;

“爬”要用手或爪子,因此有爪字旁等。

  5.猜字游戏。

  6.猜字游戏《捉迷藏》

  教师带领幼儿采用对话的方式进行猜动物和猜汉字游戏。

  

(1)、教师先请幼儿闭上眼睛,然后拿走藏起来,再请幼儿睁开眼睛。

  教师藏起一张小熊卡片:

捉迷藏,捉迷藏,哪个动物藏起来?

幼儿:

我来猜,我来猜,小熊藏起来。

教师:

对、对、对,小熊藏起来。

(教师拿起图片放回原处)

  结束部分:

儿歌表演《雷公公敲门》。

  师扮演雷公公,小朋友们扮演雷公公的孩子们,你们愿意吗?

今天呀!

我想请小朋友们来我家做客,我给大家都带来了一件礼物(头饰)(幼儿从椅子下面拿出动物头饰)为了感谢我,你们呀都要把它带上,然后我们一起去雷公公家。

但是我们怎么去雷公公家呢?

我为你们准备了小火车,但雷公公说了一节车厢里要坐着相同的小伙伴。

(拿到青蛙头饰的小朋友,站成一排,边做动作边走。

)(水蛇、小熊、蚯蚓头饰同下)

  《雷公公敲门》这首儿歌生动有趣,符合幼儿的天性,贴近幼儿的生活,幼儿很感兴趣。

我提供了多媒体课件,让幼儿在欣赏画面的时候感受儿歌的意境。

为了了解幼儿是否能理解儿歌的内容、掌握其中的汉字规律,我特别把“跳、游、爬、钻”几个汉字用不同的颜色标记出来,这样幼儿在后面的游戏环节时就很好地表现出不同动物的动作特征。

整个活动气氛活跃,活动效果较好。

第6篇、大班语言活动大家来运动教案反思

  1、学习身体各部位的名称及相应的动作。

  2、运用做动作和念儿歌相结合的方式,让幼儿体会运动的快乐。

  3、让幼儿通过学儿歌掌握相应词语。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1、儿歌《大家来运动》及相应字卡

  2、学生课本《一起来运动》

(一)及相应静电贴

  1、导入:

  

(1)身体各个部位的名称是什么?

教师手指着膝盖,请幼儿说出名称。

  

(2)身体该部位可以做些什么动作?

(如果幼儿能说出儿歌内容之外的动作,教师也应予以肯定)

  2、欣赏儿歌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来念儿歌中的句子,并学习关键词。

  3、边做动作边念儿歌

  4、在学生课本上的相应地方贴上静电贴儿歌:

大家来运动手腕摇一摇,颈部转一转;

肩膀耸一耸,手臂来伸展;

手肘抬一抬,臀部撅一撅;

小腿踢一踢,腰部扭一扭;

膝盖弯一弯,脚踝转一转;

脚趾动一动,再来个大跳跃。

大家来运动,宝宝更健康!

第7篇、大班语言十二生肖歌教案反思

  一、设计背景

  在年初的班级主题环境创设时,我班主题活动是围绕《新年》这一主题而展开的,为了丰富孩子们的知识,我们收集了许多关于新年的资料,当给孩子们说道今年是虎年,今年生的孩子都属虎,孩子们听后对生肖很感兴趣,常常在一起讨论有关问题。

记得有一次,有几个孩子正在讨论各自的属相,有一个孩子很热情地问我:

"

老师,你属什么的呀?

于是,好几个孩子也都新奇地凑了过来。

也有的孩子问我:

老师,十二生肖是什么呀?

十二生肖是怎么排列的?

--为了满足孩子们的求知欲望,让孩子们对十二生肖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我设计了该活动,让孩子们在学习儿歌的基础上,了解十二生肖是由十二种小动物组成的,并初步感知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

  二、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以语言领域中的儿歌为主,引导幼儿通过看图,学习儿歌,并乐意参与儿歌的表演,知道十二生肖是中国特有的民族文化。

  难点:

知道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

  三、片段分析

  片段一:

教师提问,引出活动。

  1、教师:

这是什么?

这是老师的生肖。

小朋友,你知道你是属什么的吗?

  2、教师:

你知道你的爸爸、妈妈属什么吗?

你还知道哪些生肖?

  3、教师总结:

十二生肖代表属相,它是中国特有的传统习俗。

每年以一种小动物作为代表,一共有十二种动物,称为十二生肖。

  分析:

由于前期的准备充分,幼儿已了解了家庭中成员的属相,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都有一股想说的欲望,此时教师给幼儿留下一个说的空间,让孩子畅所欲言,满足了幼儿倾诉的欲望又有利于消除一些幼儿的紧张感,就连平时不大敢说,或者不爱说的幼儿在这轻松自由的氛围中也都能变的爱说,想说,敢说了,为接下来的儿歌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片段二:

引导幼儿看图学念儿歌。

瞧!

十二生肖排队走来了,请小朋友说一说,它们是什么动物?

  2、引导幼儿朗诵儿歌。

有趣的十二生肖卡通形象的出现,吸引了幼儿浓厚的兴趣,为儿歌的进行做好了铺垫,在出示一个又一个生肖图片时,也加深了幼儿对十二生肖顺序的印象,此环节承上启下,是为下一个环节打基础的,也是发散幼儿思维的一个环节。

幼儿在这个环节中估计会表现得活跃一些,进一步提高幼儿兴趣。

  片段三:

通过游戏了解十二生肖的顺序。

  1、游戏"

十二生肖的房子"

新年快要来了,十二生肖为了庆祝新年的到来,它们高高兴兴的到树林里去玩,玩的可高兴了,它们玩得忘记了回家,天越来越黑了,他们看到树林里有一幢小房子,可是怎么住进去呢,你们帮他们想一个好办法,好不好啊?

(幼儿讨论)你们猜猜看,第一间房子里住着谁呀?

(老鼠)第二间呢?

……

  2、游戏"

捉迷藏"

十二生肖已经住进了自己的房子里,它们可顽皮了,要和我们玩个"

的游戏。

教师介绍游戏的玩法:

请小朋友闭起眼睛,教师拿走一个动物,然后请小朋友睁开眼睛,看看哪个动物藏起来了。

教师带领幼儿开展游戏活动。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是自己的主人,可以自主能动的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

因此在这节活动中为了帮助幼儿掌握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我设计了两个游戏,游戏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还可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通过这两个游戏,孩子们基本掌握了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

  片段四:

儿歌表演。

小朋友们,刚才玩的开心吗?

让我们一起来做运动吧!

(教师和幼儿一起边念儿歌边表演)

这个环节让孩子们体会与十二生肖动物在一起做游戏的快乐,加深幼儿对十二生肖儿歌的印象,也使孩子们的思维发散开来,自由想象动作。

  片段五、结束活动:

大家一起去拜年。

放火车鸣笛音乐,吸引幼儿注意。

小朋友们听,谁来了呀?

我们一起坐上"

小火车"

去拜年吧!

伴随着《喜洋洋》音乐,"

开出教室。

伴随着《喜洋洋》的音乐,以"

开火车去拜年"

的形式结尾,把孩子们的情绪推向了又一个高潮,整个活动让孩子们感觉意犹未尽。

  四、活动反思

  儿歌是幼儿园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形式。

它以短小活泼、语言单纯简明、韵律响亮而被幼儿接受。

  《十二生肖歌》这个活动,主要是让幼儿在记忆儿歌内容的基础上知道十二生肖的先后次序。

并有效提高幼儿的观察、想象、表述、表现能力。

本想在活动教案中,加入创编环节,但在试讲时,我班幼儿表现不是很好,所以我决定对这一环节进行删改。

将整个活动的环节进行了调整和删减,分为:

谈话导入--学习儿歌--游戏--拜年四部分。

这样一来,活动环节比较紧凑,同时目标指向性更加明确,教学活动也更具实效。

  在本次活动中,我的教学准备比较多。

十二生肖的大图片一份以及与幼儿人数相等的十二生肖小图片若干。

在活动中,孩子们认真地听讲、想问题、回答问题。

几乎每个孩子都发了言。

我觉的比试讲时要好多了。

它让我觉得,一次成功的教学活动一定要有充分的课堂准备,教师一定要对活动目标有正确的定位以及扎实的基本功,只有老师认真得对待每一节课,这样付出的辛劳才会得到回报,才可以构成一次让孩子快乐学习的活动。

活动结束时,我用开火车去拜年的方式来结束活动,使幼儿的情绪达到高潮。

整个活动中,幼儿都表现得很好。

但由于活动前的前期准备过于充分,对本次活动目标的提出就显得稍低,幼儿都能达到活动的目标,并完成很好,没有太大难度。

本次活动的环节设计过度自然,环环相扣。

我相信,幼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应该是真实、快乐、有效的。

  五、不足之处

  但在本次活动中,我同样感到了一些不足之处。

在幼儿进行游戏之前,我没有明确地提出了活动的要求;

另外在进行第一个游戏时,当我出示"

大房子"

,应该让幼儿自己来给十二生肖安排小房间,等孩子们安排完后,再带领幼儿一起改错进行调整,这样更加加深了孩子们对十二生肖排序的认识。

这些不足是我必须注意的。

  这节活动给了我很多的启示,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认真对待每一节活动,多进行锻炼,帮助自身提高。

  附儿歌:

一是老鼠吱吱叫,

  二是牛儿尾巴摇,

  三是老虎威风到,

  四是兔子蹦蹦跳,

  五是飞龙像座桥,

  六是蛇儿圈圈绕,

  七是马儿最会跑,

  八是羊儿吃青草,

  九是猴儿树上跳,

  十是公鸡喔喔叫,

  十一是狗看门好,

  十二是猪睡懒觉。

第8篇、大班语言活动孙悟空打妖怪教案反思

  1.理解儿歌内容,能有节奏地朗诵儿歌。

  2.感受中国传统儿歌连锁调的形式特点。

  3.懂得不轻易相信陌生人,对人、对事要分好恶。

  4.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1.图夹文、面具

  2.已经对《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有所了解。

  一、谈话引出课题

  1.上次老师给你们讲了《三打白骨精》的故事?

那个故事里有谁?

  2.谁上当了?

唐僧、八戒为什么会上当?

  二、感知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