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术语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1408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工术语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电工术语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电工术语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电工术语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电工术语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电工术语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电工术语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电工术语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电工术语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电工术语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电工术语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电工术语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电工术语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工术语Word文件下载.docx

《电工术语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工术语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工术语Word文件下载.docx

电气设备的一种防护型式。

它是一种通过保持内部保护气体的压力高于周围爆炸性环境压力的措施来达到安全的电气设备。

该防爆型式用字母“p”表示)

十一、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本质安全电路:

在规定试验条件下,正常工作或规定的故障条件下产生的电火花和热效应均不能点燃规定的爆炸性气体或蒸气的电路。

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全部电路为本质安全电路的电气设备。

2002.9.18摘

《建筑物的电气装置电击防护》GB/T14821.1-93内容摘

3术语

3.1电击(触电)

电流通过人体或牲畜体而引起的病理生理现象。

3.2电气设备

发电、变电、输电、配电或用电的任何项目或产品,诸如电机、变压器、电器、测量仪表、保护电器、布线系统的设备、电气用具。

3.3电气装置

为实现一个或若干特定目的且具有互相协调特性的电气设备组合。

3.4直接接触

人或牲畜与带电部分接触。

3.5间接接触

人或牲畜与与故障情况下变为带电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的接触。

3.6外部可导电部分

不是电气装置组成部分且易引入电位(通常是地电位)的导电部分。

《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12158-90内容摘

5静电危害安全界限

5.1静电放电点燃界限

5.1.1导体间的静电放电能量按式(3)计算:

1

W=---CV2

2

式中:

W放电能量,J;

C导体间的等效电容,F;

V导体间的电位差,V。

当其数值大于可燃物的最小点燃能量时,就有引燃危险。

5.1.2当两导体电极间的电位低于1.5kV时,将不会因静电放电使最小点燃能量大于或等于0.25mJ的烷烃类石油蒸气引燃。

5.1.3在接地针尖等局部空间发生的感应电晕放电不会引燃最小点燃能量大于0.2mJ的可燃气。

5.2物体带电安全管理界限

5.2.1当固体器件的表面电阻率或体电阻率分别在108Ω及106Ω·

m以下时,除了与火炸药有关情况外,一般在生产中不会因静电积累而引起危害.对某气爆炸危险程度较低的场所(如环境湿度较高、可燃物最小点燃能量较高等)在正常情况下,表面电阻率或体电阻率分别低于1011Ω和1010Ω·

m时,不会因静电积累引起危害。

附录A

A1静电放电

当带电体周围的场强超过周围介质绝缘击穿场强时,因介质产生电离而使带电体上的静电荷部分或全部消失的现象。

A2静电导体

在任何条件下,体积电阻率等于或小于1×

106Ω.m(即电阻率等于或大于1×

10-6S/m)的物料及表面电阻率等于或小于1×

107的固体表面。

A3静电亚导体

在任何条件下,体积电阻率大于1×

106Ω.m,小于1×

1010Ω.m的物料及表面电阻率大于1×

107,小于1×

1011Ω的固体表面。

A4静电非导体

在任何条件下,体积电阻率等于或大于1×

1010Ω.m(即电阻率等于或小于1×

10-10S/m)的物料及表面电阻率等于或大于1×

A7间接地

为使金属以外的物体进行静电接地,将其表面的局部或全部与接地的金属体紧密相接的一种接地方式。

2006.9.15摘

《手持电动工具的安全》GB3883.1内容摘

3.4.1基本绝缘

用于对带电部分提供触电基本保护的绝缘,但不必包括功能用途的绝缘。

3.4.2附加绝缘

为了在基本绝缘一旦失效时,防止触电而在基本绝缘之外又设置的独立绝缘。

3.4.3双重绝缘

由基本绝缘和附加绝缘两者组成的绝缘系统。

3.4.4加强绝缘

提供防止触电的保护程度与双重绝缘相当的危险带电部分的绝缘。

注:

加强绝缘的例子是不能仅当作基本绝缘或附加绝缘进行试验的单层或多层物质。

3.4.5Ⅰ类工具

指这样的一类工具:

它的防触电保护不仅依靠基本绝缘、双重绝缘或附加绝缘,而且还包含一个附加安全措施,即把易触及的导电部分与设备中固定布线的保护(接地)导线连接起来,使易触及的导电部分在基本绝缘损坏时不能变成带电体。

具有接地端子或接地连接器的双重绝缘和/或附加绝缘的工具也可认为是Ⅰ类工具。

3.4.6Ⅱ类工具

它防触电保护不仅依靠基本绝缘,而且依靠提供的附加的安全保护措施,例如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但却不提供保护接地也不依赖安装条件。

3.4.7Ⅱ类结构

指工具中依靠双重绝缘或附加绝缘作触电保护的部分。

3.4.8Ⅲ类工具

它的防止触电保护依靠安全特低电压,工具内不产生高于安全特低电压的电压。

3.4.9Ⅲ类结构

指工具中依靠安全特低电压作防触电保护的部分,并且该部分不产生高于安全特低电压的电压。

3.5.1特低电压

由工具内部的电源供电的电压,并且当工具以额定电压供电时,该电压在导体之间以及导体与地之间的各处均不大于50V。

3.5.2安全特低电压

导线之间以及导线与地之间不超过42V的电压,其空载电压不超过50V。

当安全特低电压从电网获得时,应通过一个安全隔离变压器或一个带分离绕组的转换器,此时安全隔离变压器和转换器的绝缘应符合双重绝缘或附加绝缘的要求。

3.6.1手持式工具

由电动机或电磁铁驱动的、用来做机械功的机械。

它被设计成由电动机与机械部分组成一

体、便于携带到工作场所、并能用手握持或悬挂操作的工具。

《系统的接地型式及安全技术要求》GB14050-93内容摘

4.2.3……

TN-C系统中不能装设漏电保护器,若必须装设时,应将系统接地的型式由TN-C改为TN-C-S或形成局部的TT系统.

2002.9.18摘

《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GB4064-83内容摘

2.2危险

对人的生命和健康可能可能造成的各种危害,包括由于触电、噪声、辐射、高频、过热、起火、弧光、污染和其他影响所造成的危害。

2.4安全技术措施

所有为了避免危险而采取的结构上和说明性的措施。

可以分为直接的、间接的和提示性的安全技术措施。

2.5特殊安全技术措施

只具有改进和保证安全使用设备的目的而不带其他功能的装置。

2.9带电部分

处于政正常使用电压的导体或导电部分。

2.10导电部分

能导电,但并不一定承载工作电流的部分。

2.11外露导电部分

易触及的导电部分和虽不是带电部分但在故障情况下可变为带电的部分。

2.12直接接触防护

所有防止人接触电气设备带电部分而遭受危害的措施。

2.13间接接触防护

所有防止人遭受电气设备外露导电部分上危险接触电压伤害的措施。

《电流通过人体的效应第一部分》GB/T13870.1-92

常用部分内容摘

2.1感知阈值

通过人体能引起任何感觉的最小电流值。

2.2反应阈值

通过人体能引起肌肉不自觉收缩的最小电流值。

2.3摆脱阈值

手握电极的人能自行摆脱电极的最大电流值。

2.6纵向电流

纵向流过人体躯干(如从手到脚)的电流。

2.7横向电流

横向流过人体躯干(如从手到手)的电流。

2.8向上电流

流过人体使脚处于正极的直流电流。

2.9向下电流

流过人体使脚处于负极的直流电流。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GB13955-2005宣贯教材附录二内容摘

0类设备

仅依靠基本绝缘作为电击防护的电气设备,其可触及导电部分不与电气装置的PE线相连接,如果基本绝缘失效,其安全性能只能靠环境条件来保证。

例如所在场所的地板和墙需且有足够的绝缘电阻,且不存在可同时触及的带地电位的金属物体等。

老式的具有金属外壳又不接PE线的台灯、台扇等都属这类设备。

Ⅰ类设备

具有基本绝缘和有能将外露导电部分与电气装置的PE线相连接的接线端子的设备。

这种设备在绝缘损坏发生碰金属外壳接地故障时,借接触电压的降低和电流的自动切断,而起到电击防护的作用。

例如现时广泛应用的具有金属外壳、插头带PE线插脚的落地台灯、电冰箱等电气设备都属于Ⅰ类设备。

Ⅱ类设备

具有双重绝缘(基本绝缘加附加绝缘)或加强绝缘的电气设备。

这种设备由于提高了绝缘水平,不可能发生接地故障,因此不需为防电击而接PE线和采取其他防电击措施。

例如带塑料外壳没有外露导电部分的台灯、台扇等都属于Ⅱ类设备。

Ⅲ类设备

采用特低电压供电的设备。

由于这类设备工作电压低于接触电压限值,发生碰外壳接地故障时不可能发生电击事故。

例如用特低电压供电的儿童玩具和检修用的特低电压手提灯都属Ⅲ类设备。

电击

人或动物与不同电位同时接触时,过量的电流通过人或动物的躯体,且持续时间过长引起的心室纤颤、心脏停跳、器官损伤等病态生理效应,称为电击。

2006.9.24摘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4208-93内容摘

本标准采用IEC529(199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2目的

本标准的目的如下:

a、规定电气设备下述内容的外壳防护等级:

1)防止人体接近壳内危险部件;

2)防止固体异物进入设备壳内;

3)防止由于水进入壳内对设备造成有害影响。

3.1外壳

能防止设备受到某些外部影响并在各个方向防止直接接触的设备部件。

3.2直接接触

人或家畜与带电部分的接触。

3.3防护等级

按标准规定的检验方法,外壳对接近危险部件、防止固体异物进入或水进入所提供的保护程度。

3.4IP代码

表明外壳对人接近危险部件、防止固体异物进入或水进入的防护等级以及与这些防护有关的附加信息的代码系统。

3.5危险部件

接近或接触时有危险的部件。

3.5.1危险带电部件

受到某些外部条件影响能导致触电的带电部件。

3.5.2危险机械部件

接触时有危险的运动部件。

光滑旋转轴除外。

3.6外壳对接近危险部件的防护

外壳对人体接触危险的低压带电部件、接触危险的机械部件,在外壳内部以小于足够的间隙接近危险的高压带电部件的防护。

这种防护可借助于外壳本身、借助于作为外壳一部分的隔板或借助于壳内距离来达到。

4标识

4.1IP代码的组成及含义

IP代码由代码字母IP(国际防护)、第一位特征数字、第二位特征数字、附加字母、补充

字母组成。

不要求规定特征数字时,该处由字母“X”代替(如果两个字母都省略则用“XX”表示)。

附加字母和(或)补充字母可省略,不需代替。

当使用一个以上的补充字母时,应按字母顺序排列。

当外壳采用不同安装方式提供不同的防护等级时,制造厂应在相应安装方式的说明书上表明该防护等级。

外壳的标志方法详见第9章。

IP代码的组成见表1。

详细说明见表1所标明的章节。

(表1见下页)

4.2IP代码举例

4.2.1无附加字母和补充字母的IP代码

表1IP代码的组成及含义

组成

数字或字母

对设备防护的含义

对人员防护的含义

参照章节

代码字母

IP

第一位

特征数字

防止固体异物进入

防止接近危险部件

1

2

3

4

5

6

无防护

≥φ50㎜

≥φ12.5㎜

≥φ2.5㎜

≥φ1.0㎜

防尘

尘密

手背

手指

工具

金属线

第5章

第二位

防止进水造成有害影响

7

8

垂直滴水

15°

进水

淋水

溅水

喷水

猛烈喷水

短时间浸水

连续浸水

第6章

附加字母

(可选择)

A

B

C

D

第7章

补充字母

专门补充的信息

H

M

S

W

高压设备

做防水试验时试样运行

做防水试验时试样静止

气候条件

第8章

IP34

第2位特征数字

第1位特征数字

代码字母

其中:

3--防止人手持直径不小于2.5mm的工具接近危险部件;

防止直径不小于2.5mm的固体异物进入设备外壳内。

4—防止由于在外壳各个方向溅水对设备造成有害影响。

IPX5—不要求第一位特征数字。

IP2X—不要求第二位特征数字。

IPX5/IPX7—征对不同的作用,给出防喷水和防短时间浸水的两种不同防护等级。

4.2.2使用可选择字母的IP代码

IP23CS

补充字母

附加字母

第二位特征数字

第一位特征数字

代码字母

外壳带有上述代码,意即:

2—防止人用手指接近危险部件;

防止防止直径不小于12.5mm的固体异物进入设备外壳内。

3—防止淋水造成对壳内设备的有害影响。

C—防止人手持直径不小于2.5mm,长度不超过100mm的工具接近危险部件。

S—防止进水造成有害影响的试验是在所有设备部件静止时进行。

IP20C--使用附加字母。

IPXXC—不要求两位特征数字,使用附加字母。

IPXIC--不要求第一位特征数字,使用附加字母。

IP3XD--不要求第二位特征数字,使用附加字母。

IP23S—使用补充字母。

IP21CM--使用附加字母和补充字母。

9标志

产品标准应对标志的要求做出规定。

对于下述情况,产品标准应对标志方法也做出适当规定:

a、当外壳的一部分与另一部分的防护等级不同时;

b、安装位置对防护等级影响时;

c、须说明最大潜水深度和时间时。

10试验一般要求

10.1防水防尘试验的环境条件

除非有关产品标准另有规定,试验应在规定标准环境条件下进行。

试验时,推荐的环境条件如下:

温度范围:

15-35℃

相对湿度:

25%-75%

大气压力:

86-106kPa(860=1060mbar)

书:

《电击防护知识问答》内容摘

什么是剩余电流?

.

在低压电网系统中,存在着相线对地产生的漏电电流I∑Z和人畜触及相线流过的电击电

...

流IR,二者的相量和就是剩余电流。

因I∑Z和IR都是从低压电网系统中流入大地的电流,也就

是在低压电网系统中除去正常负荷电流外的剩余产物,故称为剩余电流。

2006.9.24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