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带答案和答题纸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2401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4.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七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带答案和答题纸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部编七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带答案和答题纸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部编七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带答案和答题纸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部编七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带答案和答题纸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部编七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带答案和答题纸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部编七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带答案和答题纸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部编七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带答案和答题纸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部编七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带答案和答题纸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部编七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带答案和答题纸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部编七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带答案和答题纸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部编七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带答案和答题纸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部编七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带答案和答题纸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部编七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带答案和答题纸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部编七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带答案和答题纸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七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带答案和答题纸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部编七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带答案和答题纸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七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带答案和答题纸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七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带答案和答题纸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古人常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②而它的起点“修身”当然不能缺少对身体的包装行为

③即必须首先从外表塑造出具有儒家风范的形象

④因为在礼仪之邦,衣是脸面、包装,是身份的体现

⑤这是士人儒生的人生信念与行为准则

A.①②⑤④③ B.③⑤④①② C.④①⑤②③ D.④①③②⑤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骄傲?

--我始终想不清楚。

B.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射到有史以前

C.“我的朋友们啊,”他说:

“我--我--”

D.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作者捕捉了鲁迅先生日常生活的一些琐事,包括日常起居、会见朋友、与家人相处等,烘托出一个真实的、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鲁迅形象。

B.《孙权劝学》选自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编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

C.《木兰诗》描述了我国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歌颂了女英雄木兰勤劳朴实、刚强勇敢的性格和不受功名、不慕富贵的高尚品德。

D.《黄河颂》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多处以“啊!

黄河!

……”这样的句式间接抒情,充满了雄浑豪迈之美。

7.默写

(1)谁家玉笛暗飞声,____________________。

(2)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___。

(3)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___________________?

(4)《木兰诗》中的“,”与王翰《凉州词》中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有异曲同工之妙。

(5)《木兰诗》中运用对偶写边塞夜景和军营寒苦的句子:

______,____。

(6)《木兰诗》中的《木兰诗》写征途遥远行军神速的语句是:

_____,______。

(7)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

(8)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

8.名著阅读。

(4分)

肚中有了点食,他顾得看看自己了。

身上瘦了许多,那条破裤已经脏得不能再脏。

他懒得动,可是要马上恢复他的干净利落,他不肯就这么神头鬼脸地进城去。

不过,要干净利落就得花钱,剃剃头,换换衣服,买鞋袜,都要钱。

手中的三十五元钱应当一个不动,连一个不动还离买车的数儿很远呢!

文段选自小说《》,作者是__________。

小说主人公最大的理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请再写出文中与他有关的两个人物的名字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1)诗歌鉴赏(6分)

塞下曲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诗歌的首联和颈联渲染了边塞寒冷凄凉的氛围,描述了边塞生活的单调乏味。

B.“笛中闻折柳”和“此夜曲中闻折柳”有异曲同工之妙,蕴含着戍边将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C.该诗意象雄奇壮美,意境开阔。

既言边塞生活的艰苦、思乡怀人的惆怅,又表壮志难酬的抑郁。

D.李白不仅擅长古体诗行,他的《塞下曲》《望天门山》等近体诗也有极高艺术成就。

唐文宗曾下诏:

“以(李)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可见,李白在盛唐诗坛的地位是多么崇高。

10“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一句中,把“抱”换为“枕”好不好?

说说理由。

(4分

答案:

14.①C(2分)

②(4分)不好。

“抱”字是相拥、怀抱的意思,1分;

它生动地写出了将士们无心睡眠怀抱马鞍随时应战的情形,体现将士戍边生活的艰辛,1分;

更能表现将士们心系战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1分。

而“枕”字有安逸舒适之嫌,用“枕”则不能达到这个效果,1分。

(二)文言文阅读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古代王侯的自称)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这里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4)蒙辞以军中多务(推脱)

1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B)(3分)

A.但当涉猎  锐不可当   B.大有所益  开卷有益

C.见往事耳  往事依依D.刮目相待  刮骨疗毒

13.翻译下列句子。

(1)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大有益处。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与有志向的人分别几日,就要用新的眼光看待。

14.文中哪一句话证明了吕蒙学有所成?

(2分)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15.读了本文,从孙权和吕蒙身上,你分别得到什么启示?

从孙权劝学成功这件事,我懂得了规劝他人时态度要诚恳,还要善于现身说法以使他人信服的道理;

吕蒙知错就改、勤奋好学并最终学有所成的经历也给了我人生的启发,我现在也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将来做有知识有学问的人。

(三)现代文阅读

近代“问天”第一人

①1890年,竺可桢出生于浙江绍兴东关镇的一个粮商之家。

自小秉性温和的竺可桢勤奋刻苦,聪明好学。

1910年,竺可桢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第二期庚款留学美国的名额。

②1918年,竺可桢以优异的成绩顺利完成学业,获得了美国哈佛大学气象学博士学位。

归心似箭的他拒绝了美国多所高校的邀请,满怀希望地踏上了归国的轮船。

他憧憬着用自己的所学报效祖国。

然而,他在美国留学的这些年,正值中国军阀割据时期,整个国家满目疮痍。

③摆在竺可桢眼前的现实是残酷的。

当时的中国仅香港和上海徐家汇有两座用于观测气候变化的测试测候所,而且均由外国人控制。

竺可桢很痛心,在他看来,夫制气象图,乃一国政府之事,而劳外国教会之代谋亦大可耻也。

1927年蔡元培创办中央研究院,邀请竺可桢筹建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并担任所长,这是旧中国气象科学一次重要的转机。

④竺可桢对筹建气象研究所倾注了极大的热情。

他担任所长16年,为我国近代气象事业做出了大量奠基性的工作:

他在全国范围内广泛设立测候所,远至西藏拉萨,高至峨眉山、泰山的顶部,都开展了气象观测。

气象研究所自办或合办测候所28个,协助地方兴办测候所50多个,加上接管北洋军阀时期北京、青岛的观象台,形成了我国气象观测网的雏形。

1930年之前,中国天气预报领域一直被外国人垄断,这一年,竺可桢将天气预报主权收回。

1930年元旦,中央气象研究所开始正式绘制东亚天气图,并发布天气预报和台风预报,这是中国人对自己的国土和海域,独立自主预报天气的开端,开创了中国气象预报信息的广播业务,竺可桢可谓是中国“问天”第一人。

⑤新中国成立后,满怀科技强国梦的竹可桢被推选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承担领导全国科学事业规划和发展的重任。

年近花甲的竺可桢毫不犹豫地挑起了这副重担,将下半生的全部心血都倾注到新中国的科学事业发展中。

⑥1964年,他写了一篇重要论文《论我国气候的地特点及其与粮食生产的关系》,其中分析了光、温度、降雨对粮食的影响,提出了发展农业生产的许多设想。

毛泽东看到此文非常高兴,专门请竺可桢到中南海面谈,对他说:

“你的文章写得好啊!

我们有个农业‘八字宪法’(土、肥、水、种、密、保、工、馆),只管地。

你的文章管了天,弥补了‘八字宪法’的不足。

⑦“生命不息,工作不止”这是竺可桢的承诺,他说到做到。

1970年后,80多岁高龄、身体状况不佳的竺可桢仍一直忙于他的力作《物候学》的修订工作。

《物候学》是竺可桢一生中的最后一部作品。

此书一出版,畅销一空。

有人评价此书“把我国物候学带入了新的纪元”。

⑧1973年春节刚过,竺可桢肺病复发住进医院,在医院里他仍然留心观察着天气的变化,并且记录自己的病情发展。

写日记是竺可桢多年来一直坚持的习惯,现存的竺可桢日记从1936年到1974年,连续38年,1天未断,共计800多万字。

直到他去世前一天,他还用颤抖的笔记录下了当天的气温、风力等。

1974年2月7日凌晨,这位中国近代气象科学、地理科学的奠基人溘然离世。

16.从全文看,科学家竺可桢的爱国与报国行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7.作者在记叙竺可桢的事迹时,采用了什么顺序,有什么作用?

(3分)

18.第⑥小节画线句引用毛泽东的话,有何作用?

19.透过下面句子中的大量数据,你能看出竺可桢身上具有什么闪光点?

(3分)

写日记是竺可桢多年来一直坚持的习惯,现存的竺可桢日记从1936年到1974年,连续38年,1天未断,共计800多万字。

16、①留学美国,学成后拒绝美国多所高校的邀请,毅然归国;

②担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为中国近代气象事业作了大量奠基性工作,并将天气预报“主权”从外国人手中收回;

③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将全部心血倾注到新中国的科学事业发展中;

④写出论文《论我国气候的特点及其与粮食生产的关系》,提出农业发展的设想;

⑤80多岁修订出版《物候学》,开创中国物候学研究新纪元。

(一点一分,酌情扣分)

17、时间顺序。

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清晰的介绍了竺可桢的重要事迹,使读者系统的了解他为祖国的气象事业做出的重大贡献。

18、引用毛泽东的话,体现了毛泽东对竺可桢工作的肯定,表现了竺可桢所写的论文对我国农业发展价值之大(或重要),从侧面突出了竺可桢从事的工作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酌情扣分)

19、通过具体的数字以及“坚持”“连续”等词表现他持之以恒,执着追求的特点。

(言之成理即可,酌情扣分)

(四)阅读

别了,语文课

何紫(香港)

“陈小允。

”张先生忽然叫我的名字,我心里“扑扑”地跳,站了起来。

“你回答我的问题,这一课寓言的作者是谁?

”张先生在向我提问。

唉,我虽然调到第一排,但不知为什么注意力还是不能集中,刚才虽然双眼望着课本,但是思想早就溜号了。

我张着嘴要答话,但只能“嗯嗯”地发声,眼睛四处张望,希望有谁给我一点提示。

我看见坐在侧边的叶志聪,他故意咧着牙齿,双手像要拉紧一个绳索。

他真是我的救星!

他的动作唤起我预习时的记忆,他“依”起牙齿拉绳索,对了,我急忙回答说:

“作者是伊索。

”张先生叫我坐下,我偷偷嘘一口气,回头对志聪眨眨眼睛,是对他感谢的眼色。

放学回家的时候我拉着志聪的手一起走,志聪对我扮个鬼脸说:

“你怎么搞的?

坐在最前排也听不到先生讲课?

你今天差点儿要留堂了。

“别提了!

说实在的,我不喜欢国语课,什么主题中心,什么词语解释,什么标点符号,什么文章体裁,这些东西都叫我发闷。

”这是我的心里话。

回到家里,妈妈叫我换下校服,说要带我到照相馆照相,我觉得奇怪,但妈妈催促着,我便忙着换了一套妈妈预备好的衣服——那是新年才穿的西装,还打领带,这样隆重我总觉得不寻常,到了照相馆,妈妈独个儿拍摄了半身像,接着我也拍摄了半身像。

回家的途中,妈妈才对我说了一点点儿:

“小允,我们一家要移民到中美洲去了,你喜欢吗?

我们一家坐飞机呢!

听到了要移民,我第一个念头就是以后不用再默书了。

当然,我也知道将来即使要默书恐怕也不用再默写那些艰深的中国字了。

第二天回到学校,班主任张先生又叫我。

我心里想:

“大约又要责备我默书不合格吧。

不过,我最多让她唠叨两三次,以后这里什么事也和我不关痛痒了。

果然,我看见张先生拿出我的默书薄,我低垂下头,默默地站在她身旁。

她慢慢地翻开我的默书簿:

第一页是三十分,第二页是四十分,第三页是四十五分,到了第四页,也是最近默书的一次,呀,我真不敢相信我的眼睛:

是七十五分,不但合格,而且成绩居然不错。

张先生和蔼又严肃地说:

“陈小允,这次我叫你来,不是责备你了;

你看,你的默书进步啦,这次只错了五个字,只要你上课留心听讲,回家勤恳温习,以后一定会进步更快的。

你要知道,你是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自己本国的文字也写不好,那不是笑话吗?

小允,我看见你默书进步我真高兴,我特地送你一份小小的礼物,希望你继续努力。

张先生说完了,从抽屉里拿出一本图书,书名是《怎样学好语文》。

我接过张先生的图书,双手不禁颤抖起来。

回到教室,我翻开那本图书,第一段话映入眼帘:

“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有优美的环境,长期地孕育着中国文化,使中国语言成为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之一。

从来没有一本图书的内容这样震撼我的心灵,这一段话,好像有人用丰富的感情在我的耳畔诵读着。

钟声响了,第一堂是国语。

以前我上这一门课时总是懒洋洋提不起劲,奇怪,今天我翻开国语书,另有一番滋味,我的脑子也忽然不再胡思乱想,全神贯注地听着张先生授课。

我为什么忽然会喜欢了国语课,觉得张先生每一句话都那么动听?

这一堂课好像过得特别快,一下子就听见了下课钟声。

别了,我亲爱的老师,我亲爱的同学!

我一定不会忘记中国语文,我会激励自己把中国语文自修好,像这本默书簿的成绩那样,越来越好……

20.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内容。

“我”以前不喜欢国语课,临近移民,在老师的教育下,我明白了祖国语言的美好,决心自修祖国的语言。

21.阅读画线句子,说说“这一堂课”为什么过得特别快。

因为在这堂课上,“我”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所以才会感觉过得特别快。

22.结合句子中加点词语,对下面句子作简要赏析。

大约又要责备我默书不合格吧。

“大约”“最多”“不关痛痒”这三个词语形象地刻画出“我”不再学习国语时的得意和对老师默书的不屑一顾,突出了此时“我”的不懂事。

23.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描绘了一个怎样变化的“我”?

“我”开始时调皮、天真、不爱学习国语、默书不及格;

将要移民时,开始悔恨、懊恼并逐渐喜欢上国语,下决心好好自修国语。

3、综合应用(10分)

爱是一种博大而深厚的情怀,生活的每一时刻、每一空间都有爱的存在。

为疲惫的父亲捧上一杯热茶,为风雨中的清洁工递上一把雨伞,为偏远山区的儿童献上一份爱心……而尊老爱幼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重阳节到来之际,某班将组织开展“孝亲敬老”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24.【活动设计】请你仿照示例为本次活动拟写两个活动形式。

(2分)

示例:

“孝亲敬老”社区行

(1)______

(2)______

25.【国学礼仪】询问老人的年龄应该用()。

A、贵庚B、高寿C、芳龄D、几岁

26.【交流表达】

李奶奶是孤寡老人,同学们经常去帮助她。

最近李奶奶生病了,同学们自愿捐款,买了营养品前去探望。

如果你是班长,见到李奶奶你会怎么说?

27.【国学运用】探望李奶奶回来,同学们纷纷写日记表达自己的感受,下面引入日记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参考答案:

24

(1)“孝亲敬老”主题班会;

“孝亲敬老”演讲比赛。

(2)“孝亲敬老”故事会;

“孝亲敬老”图片展。

25B

26示例:

李奶奶您好。

我们又来看您了。

听说您生病了,现在好些了吗?

我们买了一些营养品,给您补补身子。

祝您早日康复!

27A

四、写作(60分)

28.在你的人生道路上,记忆中的那一抹微笑,像灿烂的阳光,令你难忘,它点燃你的希望、启迪你的智慧、增强你的信心、传递你无穷的正能量……请以《那微笑,给了我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

1、将题目补充完整;

2、有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

3、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4、文中不能出现与自己有关的真实姓名、地名、校名。

七年级下册语文阶段测试答题纸

1、积累运用(选择题每题3分默写题每题1分)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7、

(1)

(2)

(3)

(4)

(5)

(6)

(7)

(8)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阅读理解

(一)9.()(3分)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二)11.(4分)

(1)卿今当涂掌事()

(2)孤常读书()

()(4)蒙辞以军中多务()

12.()(3分)

13.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三)(14分)1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四)(13分)

2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三、综合应用(10分)

24.

(1)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5.()(3分)

2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7.()(3分)

1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