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期末复习试题包含考试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26660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93.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法制史期末复习试题包含考试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国法制史期末复习试题包含考试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国法制史期末复习试题包含考试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国法制史期末复习试题包含考试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国法制史期末复习试题包含考试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中国法制史期末复习试题包含考试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中国法制史期末复习试题包含考试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中国法制史期末复习试题包含考试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中国法制史期末复习试题包含考试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中国法制史期末复习试题包含考试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中国法制史期末复习试题包含考试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中国法制史期末复习试题包含考试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法制史期末复习试题包含考试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国法制史期末复习试题包含考试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法制史期末复习试题包含考试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法制史期末复习试题包含考试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7.清雍正年间在全国推广的赋役改革是( 

A.两税法 

B.一条鞭法

C.地丁合一 

D.什一而税

18.清末修订的最重要的一部法律是( 

A.《公司律》 

B.《大清新刑律》

C.《法院编制法》 

D.《大清民律草案》

19.中国历史上公布的第一部正式宪法是( 

D)。

A.《钦定宪法大纲》 

B.《临时约法》

C.袁记约法 

D.贿选宪法

20.南京国民政府“训政”的核心是(A 

A.以党治国 

B.五权宪法

C.民有、民治、民享 

D.三民主义

21.南京国民政府制定民法的原则是( 

A.民商法分立 

B.民商法合一

C.民刑法分离 

D.民刑法合一

22抗日战争时期,各抗日根据地土地立法的中心内容是( 

B)。

A.没收地主土地 

B.减租减息

C.废除封建性土地制度 

D.平均地权

23.解放战争时期,揭开土地改革运动序幕的文件是( 

A.《中国土地法大纲》 

B.《五四指示》

C.《华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针》 

D.《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

24.中国古代法律的起源( 

A.法律和国家一起出现 

 

B.原始社会就存在法律 

C.在原始社会法律和道德是不可分的 

D.先有法律,后有习惯法

25.以下哪个是对《法经》的正确描述:

( 

A.保护奴隶主阶级的私有财产和人身安全。

 

B.《法经》共有五篇。

C.《法经》体现了“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的思想。

D.具律部分类似于现代刑法分则。

26.汉朝的法律形式有( 

A.律、令、比、式 

B.律、令、科、比

C.律、令、式、课、程 

D.律、令、格、式

27.汉《九章律》是在《法经》六篇的基础上增加了《户律》、《兴律》和( 

A.《具律》 

B.《盗律》 

C.《杂律》 

D.《厩律》

28.秦朝强制男性犯人服筑城一类的劳役,女性犯人服舂米的劳役,此种刑罚称作(B)。

A.隶臣妾B.城旦舂

C.司寇、作如司寇D.鬼薪、白粲

29.汉代在刑罚适用原则上(B)

A.以身高区分责任能力 

B.老幼减免刑罚

C.不得自言 

D.准五服以制罪

30.将《刑名》与《法例》两篇合为《名例》律的是( 

A.《九章律》 

B.《晋律》 

C.《北魏律》 

D.《北齐律》

31.唐律规定,不同国家侨居中国的外国人相犯,处理的原则是适用(B)

A.当时国际通例B.唐朝的法律

C.各族外国的法律D.按具体情况分别论处

32.下列所列罪名中,哪个不是唐律的六脏罪:

(A)

A.盗窃B.窃盗

C.受财枉法D.受所监临

33.达到礼法合一的高度结合的律典是( 

A.《开皇律》 

B.《泰始律》 

C.《永徽律》 

D.《大业律》

34.下列选项中,将奴隶制五刑由轻至重排列正确的是(C)

A.大辟、宫、剕、劓、墨B.墨、劓、剕、大辟、宫

C.墨、劓、剕、宫、大辟D.剕、大辟、宫、墨、劓

35.宋朝关于犯人推翻原口供、司法机关重新派人审理的制度为( A  )

A.翻异别推制 

B.上谳制

C.申诉制 

D.录囚制

37.明初立法指导思想是是( D  )

A.德主刑辅 

B.明德慎罚

C.德刑并用 

D.重点治吏

38.《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于(  B )

A.袁世凯统治时期 

B.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时期

C.曹锟任总统时期 

D.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39.配有律疏的法律是(D)。

 A.《大中刑律统类》B.《贞观律》

C.《唐六典》D.《永徽律》

40.汉代曾发生这样一件事情:

齐太仓令获罪当处墨刑,其女缇萦上书请求将自己没为官奴,替父赎罪。

这一事件导致了下列哪一项法律制度改革?

(B)

 A.汉高祖规定“上请”制度

B.汉文帝废除肉刑

 C.汉文帝确立“官当”制度

D.汉景帝规定“八议”制度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分别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

1.汉武帝时,有甲、乙二人争言相斗,乙以佩刀刺甲,甲之子丙慌忙以杖击乙,却误伤甲。

有人认为丙“殴父也,当枭首。

”董仲舒引用《春秋》事例,主张“论心定罪”,认为丙“非律所谓殴父,不当坐”。

关于此案的下列哪种评论是正确的?

(ABDE)

A.“论心定罪”是儒家思想在刑事司法领域的运用

B.以《春秋》经义决狱的主张是旨在建立一种司法原则

C.“论心定罪”仅为一家之言,历史上不曾被采用

D.“论心定罪”有可能导致官吏审判案件的随意性

E.“论心定罪”主要是关注行为人的主观动机是否合乎儒家教义

2.“三不去”是指已婚妇女在三种情况下可不被夫家休弃,即(BCE)

A.别籍异财,不去

B.有所取无所归,不去

C.与更三年丧,不去

D.恶疾,不去

E.前贫贱后富贵,不去

3.明代增设的刑罚有(  ABC   )

A.充军B.枷号刑

C.廷杖刑D.凌迟

E.宫刑

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制度较秦汉时期有了较大的发展,其中确立于这一时期并对后世影响较大的制度是(BCD)

A.春秋决狱B.准五服以制罪

C.八议D.死刑复奏制度

5.《大清新刑律》的特点有(BCD )

A.是一部诸法合体的法典

B.采用西方刑法典的结构

C.确立新的刑法制度及西方刑法原则

D.抛弃了以往的传统旧律结构

6.中国早期法制的特点有(CD)

 A.成文法B.公开

C.不成文D.不公开

7.西周婚姻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ABCD)

A.“父母之命,媒妁之言”B.“六礼”

C.“七出”、“三不去”D.“同姓不婚”

8.属于汉朝法律形式的有(BC)。

A.法律答问B.律

C.决事比D.廷行事 

 

9.下列哪几位律学家为《晋律》做注,经晋武帝批准,“诏颁天下”,与《晋律》具有同等效力?

(AC)

A.张斐B.王植

C.杜预D.董仲舒

10.《唐律疏议》又称《永徽律疏》,是唐高宗永徽年间完成的一部极为重要的法典。

下列关于《唐律疏议》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BC)

 A.《唐律疏议》是由张斐、杜预完成的法律注释

 B.《唐律疏议》引用儒家经典作为律文的理论依据

 C.《唐律疏议》奠定了中华法系的传统

 D.《唐律疏议》对唐代的《武德律》等法典有很深的影响 

11.明代的法律指导思想有(CD)

 A.礼法合一

B.德主刑辅

C.明刑弼教

D.重典治国  

12.《大清现行刑律》的特点有(ABC)

 A.改律名为“刑律”

B.取消《大清律例》中的六律总目

 C.纯属民事性质的条款不再科刑

D.删除妨害国交罪

13.下列选项中,关于中国早期社会政治法律观的正确表述有(ABC)。

 A.“天讨”、“天罚”是最基本的官方政治法律思想

 B.“天讨”、“天罚”直接构成早期神权政治法律理论的基础

 C.以天意来解释行使权力、实施法律和刑罚的终极依据,以增强政权和国家法律的威慑力量

 D.以德配天,明德慎罚

14.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内容的主要变化包括( 

ABCDE 

A.首创“八议”、“官当”制 

B.确立“准五服以制罪”

C.确立“重罪十条” 

D.初步形成封建五刑制

E.区别律与令的不同

15.唐代的“三司推事”中的“三司”是指( 

ABE 

A.大理寺 

B.刑部

C.尚书省 

D.门下省

E.御史台

16.属于唐朝刑法适用原则的有(ABCD)

 A.类推B.自首

C.累犯加重D.同居相为隐

17.下列选项中,对《明大诰》的正确表述有(ABCD)。

 A.明太祖朱元璋亲自主持编纂

 B.以判例形式出现

 C.是带有特别法性质的重刑法令,是律外之法

 D.共四编,处刑多重于明律,处刑残忍

18.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内容的主要变化包括( 

B.确立“准五服以制罪”

19.秋审处理的结果分为( 

ABCD 

A.情实 

B.缓决

C.可矜 

D.留养承祀

20.清末修律“礼法之争”的“法理派”代表人物是( 

AD 

A.沈家本 

B.劳乃宣

C.张之洞 

D.伍庭芳

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包括( 

BCD 

A.依靠贫农 

B.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

C.没收垄断资本 

D.保护民族工商业

E.团结中农

二、任选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分别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西汉末年,某地一男子偷盗他人一头牛并贩卖到外乡,回家后将此事告诉了妻子。

其妻隐瞒未向官府举报。

案发后,该男子受到惩处。

依照汉代法律,其妻的行为应如何处理?

  A.完全不负刑事责任

  B.按包庇罪论处

  C.与其丈夫同罪

  D.按其丈夫之罪减一等处罚

2.秦律规定:

凡携带所借公物外逃,主动自首者,不以盗窃论处,而以逃亡论处。

如隶臣妾在服刑期间逃亡后又自首,只笞五十,补足期限。

这一规定体现了秦律的哪一刑罚适用原则?

(C)

A.区分故意与过失的原则

B.累犯加重原则

c.自首减轻处罚原则

D.区分公、私罪原则

3.关于《法经》的叙述有:

①《法经》的作者是郑国子产;

②《法经》中的《具法》概括了盗、贼以外的各种犯罪行为和刑罚;

③《法经》是一部“诸法合体”而以刑为主的法典;

④《杂法》、《捕法》多属于诉讼法的范围;

⑤《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

其中正确的有:

(CD)

A.①

B.①②④

c.⑤

D.③

4.春秋决狱是法律儒家化在司法领域的反映。

下列关于春秋决狱的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C)

A.依据儒家经典——《春秋》等著作中提倡的精神原则审判案件,而不是仅仅依据汉律审案

B.实行“论心定罪”的原则,根据犯罪人主观动机是否符合儒家“忠”、“孝”的精神,来决定犯罪人应当承担的刑事责任

C.以《春秋》经义决狱的原则在汉代已经代替了传统的司法和审判

D.春秋决狱与司法擅断存在一定的联系

5.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法制思想和法律制度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BC)

  A.“礼法结合”为中国古代法制的基本特征

  B.夏商时代的法律制度明显受到神权观念的影响

  C.西周的“以德配天、明德慎罚”思想到汉代中期以后被儒家发挥成为“德主刑辅、礼刑并用”的策略

D.清末修律使中华法系“依伦理而轻重其刑”的特点没有受到冲击

6.下列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哪些是直接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而形成的?

(ACD)

A.汉代的《春秋》决狱

B.明代的“九卿会审”

C.《魏律》规定的“八议”制度

D.《晋律》和《北齐律》确立的“准五服制罪”制度

7.下列有关我国唐宋时期法制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ABCD)

  A.《永徽律疏》不仅是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也是中国封建法制的最高成就

  B.《宋刑统》不仅是一部具有统括性和综合性的法典,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刊印颁行的法典

  C.自首、类推、化外人、区分公罪与私罪等原则都是唐律中重要的刑罚原则

D.唐代和宋代在中央司法机构的设置上是一致的,即在皇帝以下设置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三大司法机构,分掌中央司法审判职权

8.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发生了许多发展变化,对后世法律具有重要影响。

下列哪些表述正确揭示了这些发展变化?

(ABD)

  A.《北齐律》共12篇,首先将刑名与法例律合为名例律一篇

  B.《魏律》以《周礼》“八辟”为依据,正式规定了“八议”制度

  C.《北周律》首次规定了“重罪十条”

D.《北魏律》与《陈律》正式确立了“官当”制度

9.清末外国在华领事裁判权制度中设有一种特殊的审判机构,即“会审公廨”。

下列关于这一机构的表述哪些是不正确的?

  A.会审公廨是1864年清廷与欧洲列强协议建立的

  B.在会审公廨中,凡涉及外国人案件,必须有领事官员参加会审

  C.在会审公廨中,凡中国人与外国人间诉讼案,由本国领事裁判或陪审

D.会审公廨设在租界内

10.中国南宋规定户绝指家无男子承继。

按照南宋的继承制度,若出现户绝,立继承人的方式有哪些?

(AD)

A.“立继”B.“祖继”

C.“嗣继”D.“命继”

11.三宥之法指的是(ABC)。

  A.过失B.弗知

  C.遗忘D.故意

12.西周时期将审理案件称为(AB)。

  A.断狱B.听讼

  C.定分D.止争

13.西汉武帝时期确立的立法指导思想是(D)。

  A.与民休息B.宽省刑罚

  C.礼法并用D.德主刑辅

14.正式规定官当制度的法典分别是(AC)。

  A.《北魏律》B.《北齐律》

  C.《陈律》D.《晋律》

15.唐律的特点是(ABCD)。

  A.“礼法合一”B.科条简要,宽简适中

  C.立法技术完善D.中华法系形成的标志

16.唐律将“十恶”按照性质划分为(ABC)。

  A.威胁、损害皇帝人身、权力、尊严的犯罪

B.严重危害他人生命安全的手段残忍的犯罪

  C.破坏封建伦常关系的犯罪

  D.破坏社会经济秩序的犯罪

17.下列选项中,对《明大诰》的正确表述有(ABCD)。

  A.明太祖朱元璋亲自主持编纂B.以判例形式出现

  C.是带有特别法性质的重刑法令,是律外之法

  D.共四编,处刑多重于明律,处刑残忍

18.下列选项中,有关《大清新刑律》的正确表述是(ABCD)。

  A.受到张之洞、劳乃宣为代表的礼教派的反对

  B.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专门刑法典

  C.分为总则和分则两编

  D.由此引发了“礼法之争”,展示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西方法律文化的巨大差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