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2688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3.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Word下载.docx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Word下载.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Word下载.docx

在你家附近选择一棵大树,自己确定观察内容,进行观察。

教学反思

本节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大树,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并体验情感。

校园的大树

第二课时

继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大树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

在观察活动中培养情感。

教学重点

用简便的方法描述树的形状、粗细、高矮等。

教学难点

鼓励学生用各种渠道丰富自己的知识。

学生拓展树皮用的白纸若干,几张放大树的照片。

教学过程

、引入。

1.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观察了一棵大树,你能不能告诉我,你观察到的那棵树是怎么样的?

2、用简便的方法描述树的形状、粗细和高矮。

用动作比划你看到的树冠的形状。

用手比划你的大树的树干有多粗。

用比较的方法告诉别人,你的大树有多高。

3、观察、描述树的其他方法

画一画,你所观察到的树的叶子,大树。

展示一下你捡来的树的果实。

你看到的树皮是怎样的呢?

你用什么办法把树皮给同学展示一下。

教师教学生拓印树皮的方法,学生到校园内拓树皮。

4、对记录、描述作用的理解

大家都能对大树进行描述或记录,那你是否能根据别人的描述知道是哪一棵树?

出示一份观察记录,让学生猜猜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

教师将落叶、树皮拓片分发给学生每人1份,让学生到校园去寻找大树。

画出眼中的大树拓印树皮记录

写一份树的观察记录。

1.树的整体形态的认识,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

做好较为详细的观察记录,找出不同树木的相同与不同。

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2.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并描述一棵树。

用简图描画树的整体形态。

用拓印树皮的方法观察树干。

3.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反思

用画画,拓印做记录,搜集实物标本等方法,都是我们观察,描述大树时可以使用的方法。

大树和小草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2、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

3、大树和小草都有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

1、用简图画出小草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2、情感、态度、价值观:

3、体会到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具有爱护小草,不践踏不草的意识。

找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体会陆生植物生命体的特征。

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分组材料:

几种常见的小草,最好有三叶草(黄花酢浆草)和狗尾草;

一条樟树枝和它的果实、叶片。

教学过程:

一、认识常见的小草

1.师生交流:

在校园里不仅有高大的树木,还有低矮的小草。

我们认识这些小草吗?

这些小草长在校园的哪些地方?

2.教师指导:

对不知名的小草怎么认识?

提供认识的方法及资料。

二、观察记录狗尾草

1.教师引导:

在校园、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为什么叫狗尾草?

是呀,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

它是一年生杂草,各地都有分布。

2.观察记录要求:

运用前面学过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记录方法来观察记录一株狗尾草。

3.小组学生活动:

观察狗尾草,我们用简图把它的样子画下来。

上台描述互相补)(能把狗尾草的主要特征根茎叶果实大致画下来即可。

这是我们观察的狗尾草。

充:

4.组间活动:

比较不同的草,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启发引导:

从植物器官及生存环境、生长年限、生长变化规律等方面比较)不同的小草千姿百态,各有差异,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多共同特征,说说你对小草的想法,是呀,小草虽小,但也十分可爱,我们应当呵护它们。

三、比较樟树和狗尾草

1.引导讨论:

可以从哪些方面比较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比较完成对比表格:

比樟狗尾

颜软

形状

气味

果实

大小

交流汇报:

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

引导学生了解:

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3.(让学生在汇报中能使用这些词语即可,不木质茎,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

要求对概念进行背诵,以下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例同。

)四、作业比较汇报内容:

总结大树和小草的不同之处,记录在下面圈图的非交叉位置中。

1.2.全班讨论:

大树和小草有哪些相同之处,记录在下面圈图的交叉框内。

五、板书

区别小草大树

叶茎根常见的植物.

从以上唯恩图的表达内容中我知道了树和草的共同点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基本形态结构相同);

都长在土壤中,需要阳光、水分等(基本生活环境和生活需要相同),我还知道了树和草的寿命不同,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他们的具体结构特征也各有不同。

(唯恩图的作用是梳理学生的观察比较结果,形成比较明确的概念,并显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

比较相同点就是为了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植物生命体的特征,从而指向本单元的核心概念。

对概念内涵的梳理还得从学生实际出发。

观察水生植物

第四课时

1、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2、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

1、用简图画出水生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2、在观察中提出问题,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

3、培养研究水生植物的兴趣,体会到水生植物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利用维恩图总结水生陆生植物作为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探究水生植物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特点。

几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其中最好有水葫芦和金鱼藻,一个水槽,一张记录纸。

一、认识常见的水生植物

1.陆地上生长着许多植物水中也生长着许多植物。

出示实物或图片,这就是两种你课外调查到的水生植物有哪些?

你曾经看到过常见的水生植物水葫芦和金鱼藻。

哪些水生植物?

(补充认识水花生、浮萍、莲、菱、菖蒲、茭白等。

二、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

1.观察记录:

塑料袋中装有水葫芦和金鱼藻,分发给各小组,要求放入水槽中(为了使金鱼藻能沉在水底有利于观察和简图记录,可在其底部粘橡皮泥),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样子,并用简图把它们画下来。

2.思考:

把橡皮泥去掉,比较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在水中有什么共同之处?

对,都能浮在水面上,会有什么秘密呢?

3.探究:

尝试剖开水葫芦的叶柄,我们会有什么发现?

这种海绵状气囊结构很轻,所以能浮在水面上(适应水生植物的环境)。

其它水生植物是不是也有相似的结构?

请课外继续探究。

比较水葫芦和金鱼藻

水葫芦和金鱼藻有哪些相似之处?

(除了形态结构特征外,还可以稍作拓展,如它们都会繁殖后代,都会死亡等。

)它们是水生植物,它们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

比较水葫芦和狗尾草

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狗尾草等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与前堂课学生总结的陆生植物的唯恩图进行比较,再次填写维恩图,完成对植物生命体特征的梳理。

(都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都短、都是草本植物,都需要阳光、水分和空气等)

板书

简图水葫芦与狗尾草比较不同

作业

培养研究水生植物的兴趣,体会到水生植物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通过对比观察两种植物的不同,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植物生命体的特征,从而指向本单元的核心概念。

学生本堂课在观察中培养了对科学的学习兴趣。

植物的叶

第五课时

、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功特征。

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3、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过程与方法:

统计捡到的树叶的数量和树叶的种数;

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的树叶,发展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

开展观察叶生命现象的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的科学概念。

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

学生自备材料

捡一些落叶。

分组材料

同一种植物的新鲜叶和落叶。

教师准备:

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树枝。

一、统计收集到的树叶

课前大家分别从不同的地方收集到了各种树叶,说说你是怎么收集树叶的。

是呀,树木是我们的朋友,他们是有生命的,所以我们不能随意摘树叶。

现在把树叶放在桌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

我捡了几片落叶?

这里面有几种树叶?

二、观察比较树叶

1、质疑:

我们小组共有几种树叶?

这些叶子是同一种叶吗?

2、讨论:

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是同一种叶?

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不是同一种叶?

同一种叶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呢?

3、比较:

同时观察所有完整的叶,我们能发现不同种叶有什么相同的结构吗?

是呀,大部分叶具有叶柄、叶片结构,叶片上还有叶脉。

三、观察叶的生命特征

1、观察:

比较新鲜的叶与落叶,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思考:

长在树上的新鲜叶与落叶的最大的不同表现在哪里?

是呀,新鲜的叶是活的,而落叶是死的。

2、描述:

观察一种植物的叶,我们能从中看出叶的生长变化过程吗?

能找到这条树枝上有几种不同的生长阶段的树叶吗?

(如叶芽、小叶片、嫩叶、成熟的叶、.

老叶、将枯的叶等)能从几张叶的不同生长阶段去推测一片叶的生长过程吗?

搜集树叶生命特征

寻找不同的树叶进行观察

本节课对树叶进行研究,叶也是有生命的,它从叶芽长成小小的嫩叶,又慢慢地长大,变老。

许多植物的叶从春天长出来,到秋天枯黄死去,完成了叶的一生。

有些树木虽然秋天不落叶,但它们的叶同样也有生长和衰老的完整过程。

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

1、植物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有些变化比较明显,有些变化不太明显。

2、植物的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3、植物的变化是生命体的特征之一。

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关注周围植物的变化,坚持记录完成一棵植物的变化记录表。

观察记录描述植物的变化。

坚持记录完成一棵植物的变化记录表。

一把尺子,4张不同大小的叶片,记录表。

教师准备

一些树木四季变化的图片,带花苞的菊花,狗尾草。

怎样观察植物的变化一、.

我们知道,春暖花开的季节,许多植物很快地进入生长期,发芽、长大、开花结果。

秋天里,从开学到现在,好几个星期过去了,校园里的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可结合第2课的课外作业及学生的精彩发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讨论:

我们可以观察植物的哪些变化?

我们怎样观察?

首先得测量树干是否变粗了,我们得在树干的同一高度连续测量三次,取接近值(三年级孩子尚未接触过平均值的数学解法);

过一个阶段再同样测量进行记录。

能不能看出树干的变化呢?

数数每天有多少落叶。

菊花的花苞长得怎么样了?

狗尾草会枯死吗?

樟树的果实又是怎样变化的呢?

二、观察叶的生长变化

可以测量一条树枝上的最大叶子、最小叶子和中间大小的叶子的长度或宽度,并做好记录,看一个阶段后它们分别有什么变化?

还可以观察树叶的其他变化。

一棵树的树叶大小不同、软硬不同中,我们知道了什么?

从一片树叶的颜色变化过程中,我们又知道了什么?

三、实地观察记录植物的茎、叶

1、活动:

根据讨论的结果,我们分小组按计划到校园内进行观察,记录下第一手资料。

2、交流:

汇报我们的观察数据,思考这些数据能说明什么问题?

落叶的数量说明什么问题?

一条树枝上有大小不同的树叶,说明什么问题?

如果以后测量得到的数据变化很大,说明什么?

如果变化不大,又怎样理解?

四、记录一种植物的变化情况

我们还可以同时观察田野、路边和家里的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就这样一直观察你所选择的那棵树或草,观察它们在秋冬季的变化,一个月观察一次,把观察的结果记录在表中,你能做到吗?

我的树叶记录表

月日树干

树冠月日

叶子月日

其他月日粗细月日树皮月日.

落叶月颜月月大形月

这样坚持下去,我还可以知道大树一年四季中的变化板书设计记录我的树叶调查表作业寻找一种喜欢的植物进行研究,完成植物调查表。

反思通过研究植物一年四季根、茎、叶的变化,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能

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

跳动起来会怎样

第七课时

1、人体运动需要氧气,肺的气体交换作用将氧气吸收进血液,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2、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也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以吸收进更多的氧气。

3、经常锻炼身体,可以加大身体的肺活量,这样有利于身体健康。

1、合理使用实验记录单,能够测量单位时间内心跳与呼吸的次数,并进行数据分析。

2、能够结合实验现象、相关信息资料,作出对呼吸次数加快原因的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愿意与同学相互交流,能够在合作中完成实验活动。

2、能够耐心、细致的完成心跳和呼吸次数的测量活动。

教学重点.

以学生很容易感受到的身体活动后的变化为线索,将呼吸和循环系统引入学生的视野,并展现出这两大系统在支持人体活动上的作用与联系。

秒表、听诊器、塑料袋、吸管、肺活量测量仪

活动过程

(一)引入

当我们跳动的时候,骨骼、关节和肌肉都参与了运动,发生了变化,我们的身体里还发生了什么变化?

(二)测量心跳和呼吸

(1)播放一段有关运动的录像。

(播放学生跑步后的体征表现,如流汗、气喘、疲惫的视频资料)

(2)汇报交流:

运动后身体发生哪些变化?

(呼吸加快、流汗、心跳加快等)

(3)提出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应?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我们的身体在运动后究竟会发生哪些变化。

2、探究运动前后呼吸次数的变化

(1)测试运动前的呼吸次数

①一分钟自己的呼吸为几次?

(一呼一吸算呼吸一次).

②讨论交流掌握测试呼吸次数的方法。

③学生测平静时的呼吸次数并做好记录。

④汇报统计发现:

平静时大多数同学的每分钟呼吸次数在20-40次左右。

(3)测试运动后的心跳和呼吸次数

①根据我们上课的这个环境,你能不能设计一个运动量比较大运动项目?

②学生设计并交流室内运动。

③强调运动时注意事项后做运动,测试运动后的心跳和呼吸的次数并做好记录。

④汇报交流:

运动后的呼吸次数。

⑤对比运动前后呼吸次数的数据,分析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

呼吸加快)⑥发现:

运动后人体的呼吸次数明显加快了。

(板书:

运动.

(三)呼吸为什么加快

1、提出问题:

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呼吸,伴随着运动量的增加,每分钟呼吸的次数也会增加,那么运动与呼吸有什么关系呢?

2、体验活动:

反复呼吸塑料袋里的空气,有什么感觉?

试着解释为什么会这样。

学生猜测。

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将会采集人体在平静、一定量的运动以及运动后几段时间内的每分钟心跳与呼吸次数的数据。

并引出问题“呼吸为什么会加快”。

验证活动:

比较三瓶不同的气体。

借助资料,认识到呼吸是气体的交换过程。

3、对运动和呼吸之间的关系做出解释。

通过测量跳动后的心跳与呼吸次数的变化,研究呼吸为什么会加快,将呼吸、心跳与人体活动的关系引入学生的研究视野之内。

知道运动要消耗氧气,而呼吸的功能就是在进行氧气与二氧化碳气的交换。

课的延伸

每天坚持跑步锻炼,如果我们的呼吸量增加了,说明我们的身体得到了锻炼。

测量跳绳50次心跳的次数,100次心跳次数。

板书设计

呼吸心跳

氧气氮气二氧化碳

呼吸量

课后反思

本节课以学生很容易感受到的身体活动后的变化为线索,将呼吸和循环系统引入学生的视野,并展现出这两大系统在支持人体活动上的作用与联系,课堂效果很好。

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

1、人体需要的氧气又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在排出体外。

2、人体运动量的增加,需要血液运输更多的氧气,心脏跳动速度的增加可以加大运输血液的数量。

3、锻炼身体可以增强心脏的力量,有利于身体健康。

1、能够通过实验的方式,了解到心脏工作强度和工作量。

2、愿意与同学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完成实验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人体呼吸与循环过程中,身体各个器官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合作的过程,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

了解在人体活动过程中,当肺完成气体交换后,心脏所要完成的输送血液的功能。

吸耳球、水槽2个、水、心脏模型

1、激活已有经验提出探究问题

(呼吸加快、流汗、心跳加快等)回顾:

运动后呼吸为什么会加快?

心跳为什么会加快?

、探究运动前后心跳次数的变化2.

(1)认识心脏和心跳

①(出示心脏模型)了解人的心脏是什么样子的?

讲解心脏的位置和大小。

②看书了解心脏不停跳动是在干什么?

③(播放视频)讲解:

我们的心跳就是心脏在跳动,也就是心脏在收缩和舒张。

心跳心脏收缩和舒张)心脏收缩和舒张一个过程就是我们常说的心跳一次。

④(播放视频)认识心脏在收缩和舒张使血液在人体循环的过程。

血液循环)

(2)测试运动前的心跳次数

①心脏跳动可有规律了,你们知道平静时自己每分钟心跳几次?

②交流:

你有什么方法能测试自己的心脏一分钟跳动几次。

(摸脉搏)

③强调测试时注意事项。

④学生测平静时心跳次数并做好记录。

⑤汇报并统计。

发现:

平静时大多数同学的每分钟心跳次数在70-90次左右。

(3)测试运动后的心跳次数

③强调运动时注意事项后做运动,测试运动后的心跳的次数并做好记录。

运动后的心跳次数。

⑤对比运动前后心跳次数的数据,分析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

⑥发现:

运动后人体的心跳次数明显加快了。

运动心跳加快)

3、认识剧烈运动后心跳加快的原因

(1)提出疑问:

剧烈运动后我们的呼吸和心跳会加快,这是为什么?

(2)心脏不停跳动使血液循环过程有什么作用?

(播放一段视频)

用一个洗耳球和塑料管来体验(模拟)心脏收缩与舒张过程中的用力以及血液运输的形式。

(3)谈话:

心跳使血液在人体内不停地循环,血液向人体各处不断输送氧气和养分,同时又将身体内产生的废气通过肺部排出体外。

那么,心跳加快使人体内的血液循环发生了什么变化?

(心跳加快使人体内的血液循环加快。

(三)总结提炼课题,体验收获喜悦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

有哪些收获?

)提炼课题:

运动与健康。

(板书)2(.

)总结:

同学们,身体健康是第一,增强体质靠运动。

我们要积极响应党3(的号召,让我们走向操场、走进”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让我们的心肺功能更强,实现健康工,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年,幸福快乐一辈子。

希望你们成为身心健康、充满活力的新一代接班人。

作50作业查阅资料,完成老师以下问题:

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会怎样?

②不锻炼或少锻炼的人又会怎样?

跳动起来会怎样

(二)

心跳次数

血液循环

输送排出体外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学习了运动对人身心的影响,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讨论。

探访蚂蚁

第九课时

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蚂蚁的身体特点。

让学生能够在观察过程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观察的方法,解决观察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引导学生爱护小动物,珍惜生命。

小组或个人观察用的装在玻璃瓶里的蚂蚁,白纸、放大镜、小盆子、小瓶盖或小木块,搭桥用的小纸条,记录用的纸和笔。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观察过蚂蚁吗?

蚂蚁是怎样的?

能画一只大蚂蚁吗?

让我们仔细观察观察蚂蚁吧!

二、观察哪一只蚂蚁。

1.选择观察瓶里的蚂蚁,还是放在白纸上的蚂蚁?

2.选择瓶里的蚂蚁观察,有利与不利的地方;

选择白纸上爬的蚂蚁观察,有利与不利的地方;

三、把蚂蚁放在什么地方好一些?

1.把蚂蚁放在什么地方观察,既能看清楚,又不会到处乱爬?

2.用什么办法可以看得更清楚?

用什么办法可以使蚂蚁不乱爬?

3.在盆子里倒一点水,水中央放一个小瓶盖或小木块,让一只蚂蚁爬到瓶盖上。

蚂蚁只能停留在瓶盖上,不能到处乱爬了。

不过,用什么办法让蚂蚁爬到瓶盖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