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表格数据的图形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3333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6.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信息技术表格数据的图形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信息技术表格数据的图形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信息技术表格数据的图形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信息技术表格数据的图形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信息技术表格数据的图形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高中信息技术表格数据的图形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高中信息技术表格数据的图形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高中信息技术表格数据的图形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高中信息技术表格数据的图形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信息技术表格数据的图形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docx

《高中信息技术表格数据的图形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信息技术表格数据的图形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信息技术表格数据的图形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docx

体验表格信息加工的基本过程,了解表格信息加工的思想和方法;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观念,感悟信息技术蕴涵的文化内涵。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表格数据的图表制作方法及步骤。

教学难点:

图表类型、数据源的选择;

图表数据分析。

二、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自主独立完成一定要求的学习任务。

并且刚刚学习了“表格数据的处理”,这为本节课教学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与学法指导

信息技术课是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为实现该教学目标,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究为主线,本节课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个别指导法来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并且自主地投入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养成勇于发现创新的思维习惯的最终目标。

四、教学资源与环境

硬件准备:

电子教室,多媒体投影仪

软件准备:

任务清单、学习结果评价表

五、课堂设计过程

本节课主要分为实践操作和理论提升两部分,主要从以下几个环节达成本课教学目标。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3分钟)

用PPT展示两张图片,一张是中国代表团历届奥运会获奖情况的excel表格,一张是获奖情况的图表,通过对比,利用问题导入本节课的内容——表格数据的图形化。

在强大求知欲的驱使下,学生们必然会对本节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课堂任务设计采用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的方式为李小明高一5次考试成绩数据分析进而制定选择文理科的方案,这一主题设计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

导入问题:

根据中国代表团历届奥运会获奖情况(数据表和图表版两种方式),同学们你能迅速找出哪届奥运会哪种奖牌数最多吗?

图1获奖情况的excel表格

图2获奖情况的图表

设计意图:

通过两种方式的分析,学生能直观的认识到图表这种表达方式的重要性,进而导入图表的概念——图表是以图形的方式描述工作表中的数据,它可以更加直观、形象地展现数据及数据之间的关系,从而增强数据的可读性,使我们更容易理解和比较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明确任务(3分钟)

老师演示示范任务获取方式和任务的使用方式。

学生打开下发的任务文件夹中“各个小组的任务分工.doc”和每个任务所对应的“原始表格数据文件.xls”,同时打开“excel图表制作微视频.mp4”,明确操作任务。

在新课学习环节我将通过一个演示环节,两个任务探究环节和“比一比,赛一赛”环节来达成教学目标。

在演示环节学生将学习制作图表和分析图表的方法,而如何引导学生将学会的方法用于实践,才是关键所在,所以设置了两个探究任务——学以致用环节,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最后通过“比一比,赛一赛”环节进一步巩固本节所学内容。

任务探究一

结合自己实际,利用表格信息加工与表达的知识,根据以上所学制作图表和分析图表的方法,为李小明同学选择高考科目做决策。

(1)为了从整体上了解李小明同学各科成绩的优势和劣势,李小明同学给出他高一五次考试的各科的成绩表。

为了更清楚的表达出各科的成绩,并能直观地从整体上反映出各科成绩的差异,应该采用什么样的图表呢?

图3李小明高一五次各科成绩表

(2)我们不仅要了解李小明现阶段各科的成绩,还需要知道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李小明同学在哪些科目上有比较好的发展潜力,你会用什么图表说明问题呢?

表格数据见上图3。

(3)即使在李小明某一科的成绩发展趋势较好的情况下,是否就说明李小明这科的成绩不错呢?

这是否还跟每次的试题难易程度有关,所谓“知已知彼”才能“百战不殆”也就是要看跟其他同学的相对的发展趋势,你觉得用什么图表说明问题呢?

图4李小明高一五次各科相对成绩表

任务探究二

明年学校想奖励每个年级前20名的同学到西藏拉萨旅游,学校给出了“拉萨各月节日个数”、“拉萨12个月平均每月气温”“拉萨各月平均降水量”三张表格,让同学们生成合适的图表并进行分析,谈一谈你认为什么时候去拉萨旅游比较合适。

图5拉萨各月节日个数

图6拉萨平均每月气温

图7拉萨平均各月降水量

这2个任务的设置是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更好的应用于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了知识的联系,调动学生探究和创新的积极性。

2.探究新知(12分钟)

本环节以任务驱动式展开分层教学。

作为操作练习,每位同学遇到的难点可能是不同的,在独立完成本小组的任务之后,学生打开作品“评价标准表.doc”给自己的作品评价打分,学生自己会清楚的认识到本节课自己的难点是哪个知识点,然后针对性地突破难点。

3.小组合作,攻克难关(10分钟)

在上述操作完成之后,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讨论,合作交流,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设计意图:

学生虽有任务说明书参考,但基于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的参差不齐与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不同,故采用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能够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4.课堂展示,教师重难点讲解(8分钟)

操作步骤和数据分析让各小组代表展示,学生创意比较好的地方小组加分,评分标准见上作品评价标准表;

对于小组没有解决的问题,教师进行重点讲解。

(四)当堂测试,夯实基础(8分钟)

利用“比一比,赛一赛”环节中的题目当堂检测,通过及时的反馈把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夯实。

这一环节完成后,统计学生本节课的表现,统计贯穿本节课的始终,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小组协作意识。

(五)总结反馈,布置课下作业(4分钟)

回顾本节学习内容,带领学生进行总结。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过文字处理软件Word和表格数据处理软件Excel的基本功能,具有一定的操作基础和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环节让学生小组合作自主完成任务,同时避免出现学生只重视操作而忽略了技术对于实际生活的意义,在教学中还尽量设问,让学生思考不同图表之间的特点及应用,以及如何通过图表分析数据背后的规律、意义等。

效果分析

这节课总体上还是比较成功的,课堂的节奏、学生的反应及掌握程度都不错。

整个教学环节中演示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讲授法相互协助,贯穿始终。

在本课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究,并设置了一些探索性的问题,分组讨论,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教学过程中,以解决实际问题“如何结合自己实际选择高考科目”为轴,变“学”软件为“用”软件,锻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节课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4.2.2《表格数据的图形化》节要求学生理解运用图表表达表格数据的意义,从而能将把表格中的数据转换成合适的图表样式,并能掌握利用图表加工信息和表达内容的方法;

用图表来形象表示数据,是表格加工的重点和亮点。

Excel提供了多种图表类型,每一种都具有多种组合及变换。

根据数据和使用要求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图表,这为扩展教学留下了空间。

评测练习

1、下表是几名学生在某一科目的六次测试中的成绩,阅读此表完成以下题目。

 

2、下表呈现的是某届奥运会金牌榜,阅读此表完成以下问题。

如果想要用图表来表示各国金牌榜,下面应选择的范围与应采用的图表类型是( )。

A.C17:

D25柱形图B.C17:

G27 折线图C.C18:

D25条形图D.C17:

G25饼图

《表格数据的图形化》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教学目标明确,三维目标定位合理。

2.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明显,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小组协作精神得到充分发挥。

3.整个教学规范、结构完整、紧凑有序、衔接自然,教学过程层次分明、任务递进、体现了学生不断探索进取的过程

4.(亮点一)将微课教学法运用到教学实践中,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

在教学中将课程的主要内容及难点录制成微视频,让学生利用课前及课堂探究的时间边看边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增加了。

节省了课堂授课时间。

5.(亮点二)大胆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活动方式,让学生学会分析、研究和思考问题。

在教学中整合研究性学习的方式,通过对相关研究问题的思考讨论、小组合作分析解决,形成结论报告,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会合作、学会用信息技术的手段和研学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善于发现事物的性质及变化规律,明显渗透“统计是为决策服务”的思想。

6.(亮点三)在教学中巧妙渗透德育,紧密贴近现实生活,引发学生思考。

教师利用合作探究课题任务环节,让学生对不同课题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老师就在课题内容上做文章,从中巧妙地渗透德育思想和人文内涵,抓住一些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调查课题,让学生学会用信息技术的手段和研学方式解决问题,学以致用,唤起内心思考,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健康阳光的行为,以及良好的班级团队荣誉感等,并进一步体会信息技术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7.学生有充分展现和表达的机会,关注了从细节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

采取多元评价策略,让学生懂得欣赏、学会交往和自省,真正获得学习幸福感。

【不足与提高】

1.分层教学思想有体现,但任务本身内容的难易程度设置上分层性不够突出,可以尝试将任务细化分解,深入提高来解决。

2.教师引用了学生身边的数据进行分组研究,虽避免了课堂成为数据录入课,主题也能贴近学生生活,但提供的调查数据略显单薄,可考虑为学生真实调查的结果。

【再教改进设计】

1.课前在各班安排分组任务,分别对相关问题进行调查和初步统计,获取一些真实可靠的数据,作为本节课数据分析的数据源。

2.为解决层次差异带来的问题,真正地让每位学生都动起来,都有收获。

首先,采取在组内进行再分工的办法,如数据调查、统计、分析、汇报、评价等工作都分工到位,让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

其次,操作任务的布置上同样进行分层处理,基本探究任务、提高探究任务、合作探究任务,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完成,尽力而为。

课标分析

掌握利用表格软件处理数据,并结合图形化表示,揭示事物的性质、特点及变化规律。

学会从不同角度挖掘表格数据所蕴含的信息,学生不仅能够制作图表,而且能够选择合适的图表。

在教师引导下,学会自主去体会、对比不同图表类型,分析数据,总结归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