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练习第五单元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人教版必修二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34984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1.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练习第五单元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人教版必修二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练习第五单元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人教版必修二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练习第五单元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人教版必修二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练习第五单元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人教版必修二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练习第五单元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人教版必修二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练习第五单元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人教版必修二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练习第五单元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人教版必修二Word格式.docx

《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练习第五单元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人教版必修二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练习第五单元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人教版必修二Word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练习第五单元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人教版必修二Word格式.docx

广东学业水平测试)中国的电报电话事业始于(  )

A.明朝B.晚清

C.民国时期D.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4.2011年腾讯历史频道推出《转型中国1864—1949》系列原创策划。

策划以年份为单位,逐一梳理近代史关键命题。

下列各项中可以作为1920年年度事件的是(  )

A.国共关系由合作走向破裂

B.中国出现首个电报机房

C.无线电台开始引入中国

D.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开通

D

5.下列不属于通讯工具变迁和电讯事业发展影响的是(  )

A.信息传递快捷简便

B.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

C.阻碍了人们的感情交流

D.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6.19世纪60年代,有人写道:

“火轮船自入中国以来,天下商民称便,以是知火轮船为中国必不能废之物。

”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

A.已有新式交通工具B.组建了近代海军

C.商民反对轮船运输D.禁绝外来事物

解析:

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能力。

根据材信息“天下商民称便”可以判断B、C两项错误。

从火轮船的传入这一史实来看,中国并没有禁绝外来事物,D项错误,故选A项。

A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轮船招商局创办之后,依靠政府的支持,于1877年以220万两白银收购美国旗昌轮船公司的产业,船只由12艘增至30余艘,实力大增。

外国的轮船公司于是联合起来以削减运价来挤压招商局。

李鸿章利用政治资源采取多种措施,促使外国轮船公司不得不与上海轮船招商局达成协议,协同价格。

上海轮船招商局转危为安,在中国的航运业力压外国公司,第一次在对外国公司的商战中占得上风。

材料二 20世纪初,上海首次出现了两辆从德国引进的汽车,很多人前往观看,人群中传来这样的议论:

“想不到我泱泱大国,竟然要用这等洋玩意儿,真是有辱国格!

——保守大臣

“完了!

这东西要多起来,我就没生意咯,到时候一家人的生计可就没着没落了!

——黄包车夫

“真是了不起的奇迹啊!

要是中国人自己能制造出来就好了。

——开明人士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轮船招商局迅速发展的原因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分析汽车的传入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本题组考查材料信息获取和综合分析能力。

(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信息提炼概括,第二小问直接根据课本知识回答。

(2)问要抓住材料二中保守大臣、黄包车夫、开明人士这三种不同阶层的人对汽车的不同看法来谈汽车传入中国的影响。

(1)原因:

清政府的支持;

引进西方先进的科技。

意义:

打破了列强垄断中国水上交通的局面。

(2)影响:

极大地冲击了封建思想,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

冲击了传统交通运输业及其从业人员的谋生方式;

有利于改变中国交通落后的面貌,从而促进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素能提升

1.(2014·

北京朝阳区期末考)观察下图,据此判断它传入中国最早是在(  )

A.葡萄牙侵占澳门时期

B.鸦片战争时期

C.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D.甲午战争之后

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

图片是汽车,20世纪初汽车在上海等城市出现,故D项正确。

2.1882年,顺天(北京)乡试发榜,江南士子仅隔24小时就在《申报》上获知考试结果。

在当时最可能采用的通讯方式是(  )

A.铁路运输B.航空运输

C.驿站传递D.电报

3.有人写诗描述19世纪80年代初出现于上海的一种新事物:

“东西遥隔语言通,此器名称德律风。

沪上巨商装设广,几如面话一堂中。

”“此器”应是(  )

A.电灯B.电报

C.电话D.电视

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

根据“东西遥隔语言通”“德律风”“几如面话一堂中”等信息可以判断材料描述的是电话,故选C项。

4.下面是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表(据《上海研究资料》),该表反映了当时上海(  )

年份

人力车

马车

轿车

自行车

摩托车

汽车

公共

有轨

电车

1889

6984

544

9

11

1926

14600

3459

194

3764

172

922

①交通工具的种类增加 ②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 ③公共交通有一定的发展 ④交通工具受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5.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  )

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

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

“乘客不分男女座”体现了不分男女、等级的特点,是对封建社会男女有别的传统封建伦理道德的冲击,故选A项。

B、C两项背离材料,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6.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

这说明(  )

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

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C.清朝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

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从材料可以看出火车司机坐在慈禧太后前面开车违背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而封建等级制度又阻碍了铁路等近代交通工具的进步,故选B项。

7.(2014·

肇庆一模)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清末民国时期的整个中国,就是这样一个交通工具的博览会,在新式交通工具奔驰于大地、航行于江河、飞行于天空的同时,有更多古老的交通工具仍在城乡水陆交通线上通行。

材料二 “造出争气车,献给毛主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当第一辆凤凰轿车驶进中南海时,周恩来总理坐上去绕着中南海兜了一圈,下车后语重心长地说:

“还是水平问题啊!

材料三 城市公共交通遇到了一种尴尬……改革开放初期,非机动车(除了自行车和残疾人用车外)曾一度从城市的马路上消失。

曾几何时……下岗人员的增加,农村……劳动力也涌到城市找工作……慢慢地发展为机动三轮车满大街跑,人力三轮车也卷土重来。

——据《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等

(1)材料一描述的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以材料二汽车制造业为例,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国工业的生产状况。

为改变这一状况,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

(3)材料三中的“尴尬”指什么?

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本题组以交通工具的变迁为切入考查我国工业化历程。

(1)问紧扣“清末民国”时间段,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面来回答。

(2)问的第一小问紧扣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面临的困难分析,第二小问结合新中国20世纪50年代发展经济的史实来回答。

第(3)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三概括,第二小问结合当时的改革开放给城市发展带来的变化分析。

(1)外因:

工业革命的影响;

外国侵略者通过特权和不平等条约迫使新式交通建设的兴起和发展(列强的入侵)。

内因:

洋务运动的带动;

民国的建立;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国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

广大农村地区交通不便,阻碍了新式交通工具的使用;

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思想观念守旧。

(2)状况:

基础差,底子薄,技术落后。

措施:

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

向苏联学习;

实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发动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

(3)尴尬:

非机动车(人力三轮车)从消失到重现(或人力三轮车卷土重来)

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产生了剩余劳动力,涌到城市寻找工作;

城市实行国有企业改革,导致下岗职工增加;

城市化进程加快。

马车铁路

光绪三年(1877年),开平矿务局呈请修造唐胥铁路,几经周折,直到光绪六年(1880年),方准动工。

唐胥铁路自唐山煤井到胥各庄,全长9公里。

然而,唐胥铁路建成后,老佛爷因为火车的轰天巨响震及皇帝陵园,只准许以骡马曳引车辆,所以被世人称为“马车铁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