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用的个方剂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3759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常用的个方剂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临床常用的个方剂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临床常用的个方剂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临床常用的个方剂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临床常用的个方剂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临床常用的个方剂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临床常用的个方剂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临床常用的个方剂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临床常用的个方剂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临床常用的个方剂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临床常用的个方剂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临床常用的个方剂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临床常用的个方剂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临床常用的个方剂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临床常用的个方剂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临床常用的个方剂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临床常用的个方剂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临床常用的个方剂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床常用的个方剂Word格式.docx

《临床常用的个方剂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常用的个方剂Word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临床常用的个方剂Word格式.docx

五苓散-组成

桂枝9g猪苓9g;

泽泻15g;

白术9g;

茯苓9g;

桂枝6g

五苓散-用法

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6g),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

五苓散-歌诀:

五苓散治太阳府,泽泻白术与二苓;

温阳化气添桂枝,利便解表治水停。

五苓散-功用

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五苓散-病机

太阳表邪未解,内传太阳膀胱之腑。

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

是通阳利水的经典方,用于水代谢障碍。

用药指证为:

口渴、吐水、水样性腹泻、小便不利等与水有关的症状。

现代人五苓散证的形成,多与过用抗生素、激素、化疗药以及饮食太油腻有关。

另外,味精等食品添加剂过多,也常常出现本方证。

5.【半夏厚朴汤】半夏厚朴汤概述

  〖方剂别名〗厚朴汤、大七气汤、四七汤、厚朴半夏汤、七气汤、四七饮

  〖方源〗《金匮要略》卷下。

  〖组成〗半夏一升(130g)厚朴三两(45g)茯苓四两(60g)生姜五两(75g)苏叶二两(30g)

  〖方歌〗半夏厚朴痰气疏,茯苓生姜共紫苏,加枣同煎名四七,痰凝气滞皆能除。

  〖主治〗妇人咽中如有炙脔;

喜、怒、悲、思,忧、恐、惊之气结成痰涎,状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之间,咯不出,咽不下,此七气所为也;

或中脘痞满,气不舒快,或痰涎壅盛,上气喘急,或因痰饮中结,呕逆恶心。

舌苔白润或白腻,脉弦缓或弦滑。

  〖功效〗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用法〗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

[注:

这个方子出自张仲景,是汉代以前的计量单位,1升水=200毫升,1升半夏=130克、一两=15克]

  〖附注〗厚朴汤(《圣济总录》卷一二四)、大七气汤(《三因》卷八)、四七汤、厚朴半夏汤(《易简方》)、七气汤(《直指》卷五)、四七饮(《杏苑》卷四)。

半夏、厚朴、茯苓、苏叶、生姜。

古代用于治疗“梅核气”。

其病位多在咽喉,病性多为自觉异常。

大冢敬节说“突然心脏如揪“的感觉,多是本方证,一时难以理解,是否可以把它理解为敏感、胆小的自觉症状?

或是咽喉不适的延伸?

本方合四逆散为解郁汤,合栀子连翘汤+黄芩为除烦汤。

本方证多以精神上的不舒为主,其体质上往往相对较好。

6.【芍药甘草汤】

芍药甘草汤-异名戊己汤(《症因脉治》卷四)。

组成芍药12克甘草12克

用法上二味,用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温再服。

功用调和肝脾,缓急止痛。

主治:

伤寒伤阴,筋脉失濡,腿脚挛急,心烦,微恶寒,肝脾不和,脘腹疼痛。

现用于血虚津伤所致的腓肠肌痉挛、肋间神经痛、胃痉挛、胃痛、腹痛、坐骨神经痛、妇科炎性腹痛、痛经;

以及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急性乳腺炎、颈椎综合征等属阴血亏虚,肝脾失调者。

方论

本方主治津液受损,阴血不足,筋脉失濡所致诸证。

方中芍药酸寒,养血敛阴,柔肝止痛;

甘草甘温,健脾益气,缓急止痛。

二药相伍,酸甘化阴,调和肝脾,有柔筋止痛之效。

芍药甘草汤-实验研究

解痉、止痛、抗炎作用安徽医学院《急腹症资料》1977:

74,本方对病变异常兴奋状态有强力的抑制、镇静作用。

其中芍药对疼痛中枢和脊髓性反射弓的兴奋有镇静作用,故能治疗中枢性或末梢性的筋系挛急,以及因挛急而引起的疼痛。

芍药、甘草中的成分有镇静、镇痛、解热、抗炎、松弛平滑肌的作用,二药合用后,这些作用确能显着增强。

又名去杖汤,可治疗抽筋和一切痉挛性疼痛。

还可治疗老年性便秘,大便干结如栗者。

甚至可以治疗肝硬化(患者大便干结、腿易抽筋)。

本方除可以独立使用以外,更多的是作为方根存在于很多经方之中。

如桂枝汤、四逆散、小建中汤、小青龙汤、当归四逆汤、葛根汤、黄芩汤、温经汤、薯蓣丸、大黄蛰虫丸、乌头汤、奔豚汤、芎归胶艾汤、麻黄升麻汤、甘遂半夏汤、王不留行散、芍药甘草附子汤。

7.【小青龙汤】

青龙汤-基本简介

〖方源〗《伤寒论》“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组成〗麻黄去节,三两[9g]  芍药三两[9g]  细辛三两[6g] 干姜三两[6g]甘草三两,炙[6g] 桂枝去皮,三两[9g] 半夏半升,洗[9g] 五味子半升[6g]

〖用法〗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配方特点:

散收并用,表里双解。

临证加减表证不明显者,可去桂枝,改用炙麻黄。

病机:

风寒外束,水饮内停。

辩证要点:

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清稀,苔白滑。

小青龙汤-配方介绍

小青龙逐水以散阴寒,犹龙之翻波逐浪而归江海。

乃麻黄汤去杏仁加芍药、细辛、干姜、五味子和半夏而成,其药物组成为:

麻黄(去节)、芍药各9g,细辛、干姜、甘草(炙)各6g,桂枝(去皮)9g,五味子6g,半夏9g(洗),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小青龙汤-主治功效

功效:

解表散寒,温肺蠲饮。

风寒客表,水饮内停证。

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或痰饮咳喘,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1)用于风寒感冒。

本品味辛发散,性温散寒,主入肺与膀胱经,功能开腠理,透毛窍,发汗解表以散风寒,为辛温解表要药,故多用于外感风寒,恶寒无汗,发热头痛,脉浮而紧的感冒重证,即风寒表实证,每与桂枝相须为用,如麻黄汤。

(2)用于咳嗽气喘。

本品辛散苦泄,温通宣畅,人肺经,外能发散风寒,内能开宣肺气,有良好的宣肺平喘之功,适用于风寒外束,肺气壅遏的喘咳实证,常配伍杏仁、甘草同用,如三拗汤。

此外,本品配伍细辛、干姜、半夏等,还可治寒痰停饮,咳嗽气喘,痰多清稀,如小青龙汤。

若肺热壅盛,高热喘急者,每与石膏、杏仁、甘草配用,以清肺平喘,如麻杏石甘汤。

(3)用于风水水肿。

本品上开肺气,下输膀胱,为宣肺利尿之要药。

对风邪袭表,肺失宣降的水肿、小便不利兼有表证的风水证,每与甘草同用,即甘草麻黄汤;

若兼见内热及脾虚者,可配伍石膏、生姜、甘草及白术等药。

(4)此外,取麻黄散寒通滞作用,用治风寒痹证,阴疽,痰核。

《神农本草经》:

麻黄味苦,温。

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症坚积聚。

《名医别录》:

微温,无毒。

主治[1]

小青龙汤-小青龙汤的来源

小青龙汤来源于汉代张仲景所着《伤寒论》,功效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感风寒,内停水饮。

《伤寒论》第40条: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或咳,或噎,或喘,小青龙汤主之。

”第41条:

“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

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小青龙汤主治太阳表里俱寒,名日青龙,取东方木神伏邪之义。

龙兴则云升雨降品物咸亨。

主治外寒内饮。

寒性咳喘,有水样的清涕,泡沫痰,舌苔白滑、水润。

大冢敬节认为被称为溢饮的疾病中包括现代的类风湿关节炎等,并用小青龙汤或小青龙加石膏汤成功治愈多例膝关节、肘关节、腕关节肿胀和积液的病人。

青龙既能治水,也可伤人,本方不宜久服,一般用苓甘剂善后。

8.【小柴胡汤】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小柴胡汤

处方:

柴胡(三钱)人参(二钱)黄芩(二钱)半夏(一钱半)甘草(一钱)

功能主治:

治伤寒,寒热如疟,胸膈满痛,小便不利,大便涩。

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红枣二枚,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

明?

方贤着《奇效良方》《伤寒论》:

处方

柴胡12克黄芩9克人参6克半夏(洗)9克甘草(炙)5克生姜(切)9克大枣(擘)4枚

和解少阳。

治伤寒少阳证。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

妇人伤寒,热入血室;

疟疾、黄疸与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用法用量

上药七味,以水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煎取300毫升,分两次温服。

若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楼实1枚;

若渴,去半夏,人参加至9克,栝楼根12克;

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9克;

若胁下痞梗,去大枣,加牡蛎12克;

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12克;

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6克,温覆微汗愈;

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5克,干姜5克。

备注

方中柴胡清透少阳半表之邪,从外而解为君;

黄芩清泄少阳半里之热为臣;

人参、甘草益气扶正,半夏降逆和中为佐;

生姜助半夏和胃,大枣助参、草益气,姜、枣合用,又可调和营卫为使。

诸药合用,共奏和解少阳之功。

本方是和解剂的代表方剂,治疗少阳病。

“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和“默默不欲饮食”是小柴胡汤的四大主证,其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可治疗肝炎、胆囊炎、腮腺炎、淋巴结节、神经性厌食症、无名长期低热等等。

大冢敬节凭胸胁苦满为依据用本方加牡蛎成功治愈一“鬼剃头”,头发生长如初。

本方亦可作为改善体质的药物来使用。

正确使用本方的关键是判断患者是否是“柴胡体质”,是否有“柴胡证”。

9.【桂枝茯苓丸】

方剂名称:

桂枝茯苓丸(别名:

夺命丸、牡丹丸、夺命丹、仙传保命丹、安禳丸)

药物组成:

  桂枝、茯苓、牡丹(去心)、桃仁(去皮尖,熬)、芍药各等分。

处方来源

  《金匮》卷下。

方剂主治(《金匮要略*妇女妊娠病》原文)

  妇人宿有症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症痼害。

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

下血者,后断三月杯也。

所以血不止者,其症不去故也,当下其症,桂枝茯苓丸主之。

  桂枝茯苓丸方

  桂枝茯苓牡丹(去心)桃仁(去皮尖,熬)芍药各等分

  上五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

不知,加至三丸。

方剂功效

  下其症。

化瘀生新,调和气血。

  方歌金匮桂枝茯苓丸,桃仁芍药和牡丹,等分为末蜜丸服,缓消症块胎可安。

主要功效

活血,化瘀,消症。

用于妇人宿有症块,或血瘀经闭,行经腹痛,产后恶露不尽

主治功能:

活血,化瘀,消症。

用于妇人宿有症块,或血瘀经闭,行经腹痛,产后恶露不尽。

清热解毒,消炎止带,调经止痛。

用于热毒瘀滞所致的经期腹痛,经血色暗,血块,赤白带下,量多气臭,阴部瘙痒灼热。

解表,去湿,和中。

用于腹痛腹泻,噎食嗳酸,恶心呕吐,肠胃不适,消化不良,舟车晕浪,四时感冒,发热头痛。

本方是活血化瘀的代表方。

可用本方的患者一般面部、腹部、腿部有比较明显的变化。

面色多红或暗红,眼圈发黑,唇色暗红、舌质暗紫暗淡等;

下腹充实,触之有抵抗,主诉大多伴有压痛;

皮肤干燥易起鳞屑,特别是下肢皮肤更为明显,膝盖以下发凉,易生冻疮,足底龟裂、鸡眼。

腿证的诊断意义最大,是一个必见的指征。

 

10.【桃核承气汤】

桃核承气汤-组成

桃核50个(去皮、尖),桂枝6克(去皮),大黄12克,甘草6克(炙),芒消6克

桃核承气汤-用法

上五味,以水700毫升,煮前四味,取300毫升,去滓,纳芒消,更上火微沸,下火,空腹时温服100毫升,日三服。

当微利。

桃核承气汤-病机

太阳之邪化热传腑,与血相搏,结于下焦。

桃核承气汤-辩证要点

少腹急结,小便自利,脉沉实或涩。

桃核承气汤-现代运用

急性盆腔炎,胎盘滞留,肠梗阻等属瘀热互结下焦者。

桃核承气汤-配伍特点

逐瘀与泄热并用

桃核承气汤-功用

破血下瘀。

桃核承气汤-主治

瘀热蓄于下焦,少腹急结,大便色黑,小便自利,甚则谵语烦渴,其人如狂,至夜发热,及血瘀经闭、痛经,产后恶霹不下,脉沉实或涩。

桃核承气汤-方歌

桃核承气用硝黄,桂枝甘草合成方;

下焦蓄血急煎服,解除夜热烦如狂。

桃核承气汤-方论

力中桃核破血行瘀,大黄下瘀泄热,二药合用,以逐下焦瘀热,是为君药;

桂枝活血通络,芒消泄热软坚,是为臣药;

炙甘草甘平和中,缓和消、黄峻攻之性,为佐使药。

诸药相配,共奏破血下瘀之效。

本方是驱淤血的代表方剂,用于实热淤血之上冲者。

左下腹压痛明显者兼有烦躁不安、谵语等类似精神错乱的状态,使用本方最为贴切。

配方由调味承气汤加桃仁、桂枝而成。

桃仁+桂枝+大黄是下淤血三剑客。

11.【当归芍药散】

【组成】当归9克芍药30克茯苓12克白术12克泽泻15克川芎9克 

【异名】改为丸剂“六气经纬丸”(见《元和纪用经》);

改为片剂,名“当归芍药片”(见《重庆市中药成方制剂标准》) 

【来源】《金匮要略》卷下

【功效】疏肝健脾,活血化瘀,健脾利湿。

【主治】妇人妊娠,肝郁气滞,脾虚湿胜,腹中疠痛。

现用于妇女功能性水肿、慢性盆腔炎、功能性子宫出血、痛经、妊娠阑尾炎,以及慢性肾炎、肝硬化腹水、脾功能亢进等属脾虚肝郁者。

  

【用法】上六味,杵为散。

每服6克,温酒送下,一日三次。

(水煎服)

【附注】本方主治妇人肝虚气郁,脾虚血少,肝脾不和之证,重用芍药以敛肝止痛,白术、茯苓健脾益气,合泽泻淡渗利湿,佐当归、川芎调肝养血。

诸药合用,共奏肝脾两调,补虚渗湿之功。

【不良反应】长期服用本方,少数患者可出现口舌生疮、口干咽燥、胃脘不适等不良反应。

本方用于治疗虚证妇科病,与实证的桂枝茯苓丸、桃核承气汤相对,患者下腹部疼痛(喜按喜热),面色黄白无血色,浮肿貌或面部色斑。

在日本,本方被誉为“妇人的圣药”。

本方由三味血药与三味水药组成,针对血液的运行失调和由此引发的水液停留。

妇人易于下血过多,故而血虚是本,血不利则为水,故水停是标。

本方即是以归芍芎调血,以苓术泻利水,标本同治。

12.【芎归胶艾汤】

芎归胶艾汤-来源《金匮要略》卷下。

芎归胶艾汤-异名:

胶艾汤(《金匮要略》卷下)、胶艾四物汤(《医学入门》卷八)。

芎归胶艾汤-组成:

芎藭阿胶甘草各6克艾叶当归各9克芍药12克干地黄18克

芎归胶艾汤-用法:

上七味,除阿胶外,以水1升、清酒600毫升合煮,取600毫升,去滓,入阿胶溶化,每服200毫升,日三服;

不愈更作。

芎归胶艾汤-功用:

养血止血,调经安胎。

芎归胶艾汤-主治妇人冲任虚损,崩漏下血,月经过多,淋漓不止;

产后或流产损伤冲任,下血不绝;

或妊娠胞阻,胎漏下血,腹中疼痛。

现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先兆流产、不全流产、产后子宫复旧不全等出血属于血虚者。

芎归胶艾汤-方论

方中阿胶补血滋阴,安胎止血,艾叶温经止血,安胎止痛,共为君药;

当归、芍药、地黄、芎藭即后世之四物汤,养血和血,调补冲任,均为臣佐药;

甘草健脾和中,配芍药缓急止痛,合阿胶善于止血。

诸药配合,以养血止血为主,兼能调经安胎。

主治崩漏、下血。

方药组成:

当归、川芎、艾叶、阿胶、生地、芍药、甘草。

但据日本学者考证,其原方应为芎归胶艾四味药,并通过实验认为四味临床疗效高于七味。

费维光先生认为四味方为止血剂之王,他用此方治下血症从未见无效者。

13.【温经汤】

温经汤-异名:

千金调经散(《万病回春》卷六)。

温经汤-组成:

吴茱萸9克,当归9克,芍药6克,川芎6克,人参6克,桂枝6克,阿胶9克,牡丹皮(去心)6克,生姜6克,甘草6克,半夏6克,麦门冬(去心)9克。

温经汤-用法

上十二味,以水l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二次温服。

温经汤-病机

冲任虚寒,淤血阻滞胞宫。

温经汤-辩证要点

月经不调,少腹冷痛,经有瘀块,时发烦热。

温经汤-配伍特点

温清消补并用,但以温、消为主。

温经汤-现代运用

功能性子宫出血,慢性盆腔炎,痛经,不孕症等属冲任虚寒,淤血阻滞者。

温经汤-功用

温经散寒,养血祛瘀。

温经汤-主治

冲任虚寒,瘀血阻滞,月经不调,或前或后,或逾期不止,或一月再行,或经停不至,傍晚发热,手心烦热,唇口干燥;

或小腹冷痛,久不受孕者。

本方是女性的调理方、美容方。

适合人群:

偏瘦或消瘦,皮肤干燥缺乏光泽;

口唇干燥干瘪而不红润;

毛发干枯、发黄易于折断;

小腹部拘急、疼痛或腹胀感;

手脚掌干燥,容易裂口或有毛刺,或有发热感。

月经周期紊乱或闭经,或难以怀孕,或易于流产;

容易失眠、烦躁等。

本方可制成膏方长期使用。

14.【麦门冬汤】麦门冬汤-组成

麦门冬60克半夏9克人参6克甘草4克粳米6克大枣12枚

麦门冬汤-用法

上六味药,以水升,煮取600毫升,分三次温服。

麦门冬汤-功用

滋养肺胃,降逆和中

麦门冬汤-主治

虚热肺痿

咳嗽气喘,咽喉不利,咯痰不爽,或咳唾涎沫,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虚数。

胃阴不足证

呕吐,纳少,呃逆,口渴咽干,舌红少苔,脉虚数。

麦门冬汤-病机

胃阴不足,虚火上炎,灼伤肺阴,虚气上逆。

麦门冬汤-配伍特点

甘润剂中少佐辛燥之品;

培土生金。

麦门冬汤-辩证要点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慢性咽喉炎,或慢性萎缩性胃炎属胃阴不足,气逆呕吐者

本方传统用于治疗肺胃阴虚,咳逆上气、干咳无痰者。

原方麦冬独大,麦冬与半夏的比例为7:

1。

《本经》说麦冬治“羸瘦短气”,胃阴虚则不纳食,久则肌肉萎缩而羸瘦,故黄煌先生用本方治疗以羸瘦、肌肉萎缩为特征的疾病。

如食道癌、贲门癌患者,证见纳减消瘦、大便干结,即以本方治之。

15.【厚朴麻黄汤】

厚朴麻黄汤-异名:

厚朴石膏汤(《圣济总录》卷六十七)。

厚朴麻黄汤-组成:

厚朴5两,麻黄4两,石膏如鸡子大,杏仁半升,半夏半升,干姜2两,细辛2两,小麦1升,五味子半升。

厚朴麻黄汤-用法

上九味,以水升,先煮小麦熟,去滓,纳诸药,煎取700毫升,温服100毫升,一日三次。

厚朴麻黄汤-主治:

咳而脉浮者。

厚朴麻黄汤-临床应用

咳嗽:

朱某,病患咳嗽,恶寒头疼,胸满气急,口燥烦渴、尿短色黄,脉浮而小弱。

以《金匮》厚朴麻黄汤服药三剂,喘满得平,外邪解,烦渴止。

再二剂,诸恙如失。

本方在《金匮》中记述极为简略,故用此方的医案并不多见。

而费维光先生通过临床事实认为,本方对呼吸困难的咳喘患者有特效。

可治疗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证见气喘嘘嘘、呼吸困难,必服氨茶碱方能缓解的病人,疗效非常好。

16.【苓桂术甘汤】

苓桂术甘汤-用法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现代用法:

水煎服)。

苓桂术甘汤-功效

温阳化饮,健脾利湿。

苓桂术甘汤-主治

中阳不足之痰饮。

胸胁支满,目眩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或沉紧。

主要用于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眩晕,慢支,哮喘,充血性心力衰竭,溃疡病,神经性呕吐,胃肠神经官能症,慢性肾炎,关节炎等疾病。

苓桂术甘汤-病症分析

脾阳不足,健运失职,则湿滞而为痰为饮。

而痰饮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停于胸胁,则见胸胁支满;

阻滞中焦,清阳不升,则见头晕目眩;

上凌心肺,则致心悸、短气而咳;

舌苔白滑、脉沉滑或沉紧皆为痰饮内停之征。

苓桂术甘汤-方解

本方所治之痰饮病,乃中阳不足,脾运失职,气不化水,聚湿而成,故治宜温化利水。

方中茯苓健脾渗淡利湿;

桂枝温阳降逆,并助茯苓气化以行水;

白术健脾燥湿,使中焦健运,则水湿自除;

炙甘草,健脾补中,调和诸药。

本方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应用广泛,可治疗眩晕、短气、心悸、慢性胃病等。

本方所主眩晕具有明显的体位性特征,起立时身体动眩,平卧时则缓解。

对于玩一会就要深吸一口气的小而短气,本方有佳效。

胃中停水常引发眼疾,陆渊雷先生用本方加车前子治疗眼睛赤痛多眵泪者有奇效。

17【排脓散】

排脓散-异名:

四味排脓散(《景岳全书》卷六十四)。

排脓散-组成

黄耆(盐水拌,炒)白芷五味子(研,炒)人参各等分

排脓散-用法

上为细末。

每服9克,食后用蜜水调下。

排脓散-功用

益气排脓。

排脓散-主治

肺痈吐脓,壅闷咳嗽,五心烦热。

本方用于排脓。

可治化脓性肿物,且有疼痛,气血凝滞,患部紧张、坚硬且炎性浸润严重之疾患。

本方服法为:

枳实、桔梗、芍药共为细末,加鸡蛋黄搅匀,白开水送服。

本方如作汤剂,和排脓汤合方使用效果更佳。

18.【甘麦大枣汤】出处:

《金匮要略》

组成:

甘麦大枣汤主要由炙甘草9克,小麦30克,大枣10枚等成分配制而成。

用法:

上三味加水适量,小火煎煮,取煎液二次,混匀。

早晚温服。

有养心安神,柔肝缓急的功效,可以养心安神,补脾和中。

心阴受损,肝气失和之脏燥。

精神恍惚,悲伤欲哭,不能自主,心中烦乱,睡眠不安,甚至言行失常,哈欠频作,舌淡红苔少,脉细微数。

临症灵活加减。

如心烦严重者加麦冬12克、鲜竹叶芯30条、丹参12克;

心悸怔忪严重者加丹参12克、茯神15克、潞党参25克(或用汤药送服中成药归脾丸);

易怒烦热者加香附12克、素磬花克、川楝子15克。

现代运用:

本方主要用于神经官能症、癔病、抑郁症、更年期综合症等属心阴不足,肝气失和者。

歌诀:

金匮甘麦大枣汤,妇人脏燥喜悲伤;

精神恍惚常欲哭,养心安神效力彰。

甘麦大枣汤-方论

清?

徐彬:

小麦能和肝阴之客热,而养心液,且有消烦利溲止汗之功,故以为君;

甘草泻心火而和胃,故以为臣;

大枣调胃,而利其上壅之燥,故以为佐。

盖病本于血,必为血主,肝之子也,心火泻而土气和,则胃气下达。

肺脏润,肝气调,燥止而病自除也。

补脾气者,火为土之母,心得所养,则火能生土也。

(《金匮要略论注》)

尤怡:

小麦为肝之谷,而善养心气;

甘草、大枣甘润生阴,所以滋脏气而止其躁也。

(《金匮要略心典》)

王子接:

小麦,苦谷也。

中医经言心病宜食麦者,以苦补之也。

心系急则悲,甘草、大枣甘以缓其急也,缓急则云泻心。

然立方之义,苦生甘是生法,而非制法,故仍属补心。

(《绛雪园古方选注》)

陈念祖:

此为妇人脏躁而出其方治也。

麦者,肝之谷也,其色赤,得火色而入心;

其气寒,秉水气而入肾;

其味甘,具土味而归脾胃。

又合之甘草、大枣之甘,妙能联上下水火之气而交会于中土也。

(《金匮要略浅注》)

莫枚士:

此为诸清心方之祖,不独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