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02热胀冷缩教案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3837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02热胀冷缩教案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02热胀冷缩教案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02热胀冷缩教案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02热胀冷缩教案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02热胀冷缩教案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02热胀冷缩教案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02热胀冷缩教案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02热胀冷缩教案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02热胀冷缩教案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02热胀冷缩教案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02热胀冷缩教案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02热胀冷缩教案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02热胀冷缩教案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02热胀冷缩教案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02热胀冷缩教案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02热胀冷缩教案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02热胀冷缩教案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02热胀冷缩教案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02热胀冷缩教案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02热胀冷缩教案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02热胀冷缩教案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02热胀冷缩教案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02热胀冷缩教案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

3.学生预测。

出示课本第4页下面的一幅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进一步了解本次实验所需的材料、方法以及实验注意点。

4.全班交流

实验材料:

中间插有空心管的胶塞和配套的瓶子、红颜色的水、水槽、热水、冷水等等。

实验方法:

①准备一个中间插有空心管的胶塞和配套的瓶子。

②往瓶里加满染了颜色的水,用胶塞塞紧瓶口。

③把瓶子放入水槽中,记下空心管里水面的位置。

④往水槽里加热水,观察空心管里水面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⑤把瓶子放入冷水水槽中,观察空心管里水面的位置又有什么变化。

实验注意点:

玻璃管的粗细是影响实验效果的重要因素,玻璃管越细,液柱高度的变化越明显。

要用加入色素的水做这个实验,便于学生观察。

在使用热水时注意安全。

在这个实验中,有时实验现象不太明显,因此大家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力要集中,观察要仔细。

5.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并相机进行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填写好实验报告。

6.全班交流,各小组汇报本小组的实验情况,说一说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及得出的实验结论。

预设:

实验现象:

放入热水中,玻璃管内液面上升,放入冷水中,玻璃管内液面下降。

实验结论:

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

活动二:

研究气体受热和受冷时体积的变化

我们刚刚探究了水在受热和受冷时体积变化的规律,下面我们来探究一下气体受热和受冷时体积的变化情况。

空气在受热和受冷时,体积会有什么变化?

3.引导:

请同学们针对这个问题做出自己的推测。

学生预设:

空气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受冷时体积会缩小。

下面我们也来通过实验验证一下我们的预测。

4.出示课本第5页上面两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上面的实验设计,了解本次实验所需的材料、方法步骤以及注意点。

全班交流

烧瓶、水槽、热水、冷水、气球等等。

①把气球嘴套在玻璃瓶口。

②将瓶子放入热水中,观察气球的变化。

③再将瓶子放入冷水中,观察气球的变化。

做完受热实验后,立即将烧瓶放入冷水中做受热实验,这样实验的现象会明显一些。

同样本次实验要填写好实验报告。

5.学生分小组进行本次实验,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并做适当的提醒。

6.全班交流,说一说本小组的实验情况及得出的实验结论。

放入热水中,气球鼓起来了,放入冷水中,气球变瘪了。

气体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

活动三:

研究固体受热和冷却后体积的变化

刚刚我们研究了液体和气体受冷和受热时体积的变化,我们发现无论是气体还是液体,受热时体积都会膨胀,受冷时体积都会缩小。

那么固体受冷和受热时,体积会有怎样的变化呢?

2.出示一个小铜球,引导:

下面我们就通过这只小铜球来探究一下,固体受热和受冷时体积会有怎样的变化?

3.出示问题:

铜球在受热和冷却后,体积会有什么变化?

4.同样的。

下面先请同学们针对这个问题提出自己的预测。

学生预测:

铜球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后体积会缩小。

小铜球在受热和冷却后,体积究竟会有怎样的变化?

我们仍然要通过实验来验证。

5.出示课本第5页最下面的有关铜球实验的文字和图片,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并读一读相应的文字,了解本次实验的材料、方法以及注意点。

小铜球、铁圈、酒精灯、水槽、冷水等等。

①观察常温下铜球通过铁圈的情况。

②给铜球加热后,观察铜球是否能通过。

③将铜球放入水中冷却后,再试着让它通过铁圈。

6.教师指导并强调酒精灯的使用。

出示酒精灯,引导学生认识酒精灯,了解酒精灯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

出示课本第6页上面有关酒精灯使用方法的图片和文字,学生仔细观察这4幅插图,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初步了解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①打开灯帽,将灯帽竖放在灯旁。

②用点着的火柴从灯芯下端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

③把被加热物体放在火焰的外焰上加热。

④加热完成后,用灯帽自灯芯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然后取下灯帽再盖一次。

教师和学生一同学习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一步强化学生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意识。

教师演示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一边演示一边强调使用注意点,各小组同学在小组内按照步骤练习使用酒精灯,确保每位同学都能安全使用酒精灯。

教师引导:

此项实验,要求我们认真细致做好每一个实验环节,才能完满的完成实验,得出实验结论。

7.教师进行演示实验,边演示边强调实验方法和注意点。

8.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并且做适当的指导。

9.全班交流,各小组汇报本小组的实验情况,说一说看到的实验现象以及得出的实验结论。

加热铜球,铜球不能通过铁圈,冷却铜球,铜球又能通过铁圈了。

固体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

10.实验总结

同学们,刚刚我们一连做了三次实验,分别探究了液体、气体和固体在受热和遇冷时体积的变化情况。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在实验中得出的结论。

11.学生回顾实验,并且说一说三个实验中得出的实验结论。

12.出示课本第6页的一段文字

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

遇冷时,体积会收缩。

这种现象叫作热胀冷缩。

读一读这段文字,初步了解固体、液体、气体在遇冷和受热时,体积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了解什么是热胀冷缩。

13.教师强调这段话中的“绝大多数”4个字能否去掉?

“绝大多数”这4个字是不能去掉的,绝大多数表明并非所有的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特点,也有一些特别的物体没有热胀冷缩的特点。

因此我们在科学中语言表达要注意严谨。

活动四:

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在生活中的运用

1.同学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些现象。

2.出示课本第6页下面三幅图片,学生仔细观察,了解图中三幅图片的内容。

轮胎在夏天容易爆胎。

瘪了的乒乓球放到热水里能够复原。

夏天架电线时,电线不能拉得太紧。

3.同学们,这些生活现象我们能够用今天学到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解释吗?

夏天温度高,轮胎内的气体受热膨胀,容易爆胎。

把瘪了的乒乓球放到热水里,乒乓球内气体受热膨胀,可使瘪的乒乓球重新鼓起来。

如果夏天架电线时拉得太紧,到了冬天电线遇冷收缩,就会绷断。

4.无论是轮胎在夏天容易爆胎,瘪了的乒乓球放到热水里能够复原,还是夏天夏电线时电线不能拉得太紧,都是因为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除了我们书上提到的这三种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之外,你还知道有哪些现象与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有关?

温度计就是利用热胀冷缩最简单的例子。

因为水银的膨胀系数比较大,变化较明显。

人们就把水银或酒精,导入密封的玻璃管,用来测量温度。

铁路专家研究发现,钢轨温度每升降1℃,每1米钢轨就会伸缩0.0118毫米。

所以,钢轨之间都预留了缝隙,中国铁路的铁轨接头之间的缝隙在18毫米之内。

人行道的地砖每块之间还留有空缝。

有的门在夏天很紧,开关不方便。

三、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三个实验分别探究了液体、气体和固体在受热和受冷时体积的变化,明白了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都会膨胀,遇冷时体积都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同时我们还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体现了热胀冷缩的现象。

课后,请同学们留心观察我们的生活,看看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出现了热胀冷缩的现象。

一、选择题

1.一杯水在变凉的过程中,降温速度是( 

 

 

)。

A. 

均匀的 

B. 

先快后慢的 

C. 

先慢后快的 

D. 

没有规律的

2.在夏天的烈日下,很多物体摸上去很烫这是太阳的( 

)造成的。

传导 

对流 

辐射 

散热

3.冬季,有时水缸、自来水管会被冻裂,这是因为( 

水缸或自来水管里的水结冰时,体积膨胀,把水缸或自来水管胀破了

水缸里的水结冰时都凝聚到一起了,这样把水缸或自来水管冻裂了

水缸或自来水管本身遇冷就会破裂

4.下列不属于鸟类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的繁殖行为的是( 

占窝、筑巢 

求偶、交配 

胎生、哺乳

5.下列植物中,( 

)是靠水流传播种子的。

苍耳 

莲蓬 

野果

6.番茄散播种子的方式是()

自体传播 

动物传播 

风传播

7.下列植物中利用动物传播种子的是( 

)。

椰子、油菜花 

蒲公英、苍耳 

苍耳、鬼针草

8.下列动物中和蝴蝶生殖方式相同的是( 

兔子 

青蛙 

熊猫

9.在蚕成长的过程中,要经过( 

)次蜕皮

4

10.蚕宝宝吐丝结茧需要( 

)天时间。

15 

5—7 

10 

2—3

11.剪开的蚕茧后,蛹的变化( 

外面的温度太低,蛹会被冻死 

正常发育 

不会发生变化

12.我们知道昆虫利用气管呼吸,蚕的气管在( 

口部 

触角的顶端 

胸部和腹部两侧 

头部

13.关于缫丝,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要将蚕茧放入开水中浸泡一小时左右 

可以在水中加入配好的小苏打

用小炊帚轻轻搅动找出丝头,进行抽丝 

缫丝前要先将蚕茧表面的乱丝去掉。

14.关于蚕蛾翅、脚的说法正确的是( 

它有一对翅、六只脚 

它有两对翅、八只脚 

它有两对翅、六只脚

15.对于蚕蛾的描述,下面正确的是( 

蚕蛾有口器,也吃东西 

蚕蛾有口器,但不吃东西 

蚕蛾没有口器,所以不能吃东西

二、填空题

16.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________。

17.热总是从________处向________处传递。

18.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________,不要碰到容器的________。

19.要想尽快的冲一杯糖水,应该用________。

(填“热水”或“冷水”)

20.糖受热会熔化成________,冷却后又会凝结成________。

21.1603年意大利科学家________制造出________。

22.许多动植物在繁殖方式上具有相似性,植物的花和动物的卵都要经过________后才能产生新的生命。

23.蚕茧的形状是________的,大约________厘米长,________厘米宽,一只茧的重量约________克。

24.剪开茧子后的蛹还能________。

25.养蚕时,我们要从蚕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来考虑。

26.刚产下的蚕卵颜色是________的,以后颜色会逐渐变成________,蚕卵的样子像________。

27.最早的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是________。

28.________是世界上最先种桑养蚕的国家。

29.我国西汉时候的张骞打开了通往西域各国的贸易通道,这条通道称为________。

30.蚕蛾是从________羽化出来的。

蚕蛾有________对翅膀,________只脚。

三、判断题

31.人们根据需要制成不同用途的温度计。

( 

32.云、雾、雨、雪、霜都是空气中的水凝结成的.( 

33.蜡加热以后会体积会膨胀。

( 

34.所有的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

35.胎生动物又称为哺乳动物。

()

36.蚕蛾不会飞,又是家养的,所以不属于昆虫。

37.蚕茧都是白色的。

38.吃了桑叶的蚕吐的丝质量会好些。

39.蚕卵在孵化过程中,我们用放大镜观察它的样子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40.蚕丝是高级的纺织原料,被称为“纤维皇后”“第二肌肤”的美称。

四、解答题

41.在做水和油的吸热和散热性能的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

42.在杂深色和浅色的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的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

43.为什么沙漠地区的人喜欢穿白色而宽大的衣服?

44.说说蚕蛾的形态。

45.写一种和蚕属于同类动物的昆虫?

46. 

认真阅读下列表格中的辨认方法,了解辨认蚕蛾的方法。

性别

特征

雄蚕蛾

雌蚕蛾

触角

腹部

翅膀振动情况

其它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1.B

解析:

B

【解析】【解答】热水变凉的规律是:

先快后慢,逐渐稳定。

故选B。

【分析】本题考查热水变凉的规律。

2.C

C

【解析】【解答】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

故选C。

【分析】本题考查辐射的存在。

3.A

A

【解析】【解答】冬季,有时水缸、自来水管会被冻裂,这是因为水缸或自来水管里的水结冰时,体积膨胀,把水缸或自来水管胀破了。

【分析】本题考查冷却后的变化。

4.C

【解析】【解答】胎生、哺乳是繁殖后的行为,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分析】鸟类繁殖过程有:

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产卵。

5.B

【解析】【解答】A、苍耳利用动物传播的,不符合题意。

B、莲蓬利用水流传播的,符合题意。

C、野果也是利用动物传播的,不符合题意。

B。

【分析】植物的种子都有自己的传播方法:

油菜的果实在成熟时会突然炸裂,在炸裂的同时就将种子弹射出去,称为弹射传播,像油菜种子一样弹射传播的植物还有:

绿豆、大豆、豌豆、芝麻、凤仙花、喷瓜等;

蒲公英是利用风力传播种子的,利用风力传播种子的还有:

芦苇、杨柳、槭树、枫树等,它们的种子都具有轻、带翅或绒毛等特点;

莲蓬、椰子的种子是利用水流传播的;

苍耳的种子是利用动物传播的。

6.B

B

【解析】【解答】番茄成熟后掉到地上,遇到牛羊等踩烂后带到附件的草地上,遇到适宜的温度、湿度就会发芽,属于动物传播。

【分析】本题考查番茄散播种子的方式。

7.C

C

【解析】【解答】油菜花属于弹射传播,椰子属于水传播,蒲公英属于风传播,故而选C。

【分析】本题考查动物传播的具体种类。

8.B

【解析】【解答】青蛙和蝴蝶一样是卵生,而兔子和熊猫是胎生。

【分析】本题考查卵生、胎生。

9.C

【解析】【解答】在蚕成长的过程中,要经过4次蜕皮。

C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分析】蚕龄:

又称龄期,表示蚕宝宝处于某一个发育阶段。

从蚁蚕到第一次蜕皮为第一龄;

眠起后进入第二龄;

再次蜕皮后进入第三龄;

第三次蜕皮后进入第四龄,第四次蜕皮又称大眠。

大眠后就进入第五龄,五龄的蚕宝宝长得极快,体长可达6~7cm,体重可达蚁蚕重量的1万倍左右。

10.D

D

【解析】【解答】蚕宝宝吐丝结茧需要2—3天。

【分析】本题考查蚕宝宝吐丝结茧时间。

11.B

【解析】【解答】剪开的蚕茧后,蛹仍然会正常发育。

【分析】本题考查蛹的变化。

12.C

【解析】【解答】蚕的气管在胸部和腹部两侧。

【分析】本题考查蚕的气管位置。

13.A

【解析】【解答】抽丝时,先把蚕茧表面的乱丝摘掉。

把蚕茧放在水中浸泡10—15分钟。

再用竹丝刷等搅动,把蚕丝的头儿找到,然后就开始抽丝。

故选A。

【分析】本题考查抽丝的过程。

14.C

【解析】【解答】蚕蛾有2对翅膀,6只脚,身子大,翅膀小,飞不起来。

【分析】本题考查蚕蛾的身体。

15.C

【解析】【解答】蚕蛾没有口器,所以不能吃东西。

16.对流

【解析】【解答】液体和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互相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

【分析】本题考查对流的定义。

对流

17.高温;

低温

【解析】【解答】热的传递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分析】本题考查热的传递。

高温;

18.完全浸没在液体中;

底和侧壁

【解析】【解答】温度计可以准确测量出物体的温度。

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分析】本题考查温度计的使用。

完全浸没在液体中;

19.热水

【解析】【解答】要想尽快的冲一杯糖水,应该用热水,加速溶解。

【分析】本题考查热水的作用。

热水

20.液体;

固体

【解析】【解答】受热会熔化成液体,冷却后又会凝结成固体。

【分析】本题考查熔化和凝结。

液体;

21.伽利略;

空气温度计

【解析】【解答】1603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制造出空气温度计。

1714年德国物理学家华兰海特发明了华氏温标,1742年瑞典天文学家摄尔修斯提出了(摄氏温度)用(℃)表示。

伽利略;

【分析】本题考查科学家的发明。

22.受精

【解析】【解答】受精过的花和卵才能开始新的生命。

【分析】大多数植物生命都是从种子开始的,动物的生命都是从受精卵开始的。

受精

23.椭圆形;

5;

3;

1.5-2.5

【解析】【解答】蚕茧的形状是椭圆形的,大约5厘米长,3厘米宽,一只茧的重量约1.5~2.5克。

【分析】蚕茧是指桑蚕的茧。

桑蚕蛹期的囊形保护层,内含蛹体。

椭圆形;

茧层可以缫丝,茧衣及缫制后的废丝可作丝棉和绢纺原料。

呈长椭圆形、椭圆束腰形、球形或纺锤形等不同形状,或中部稍缢缩,茧有白、黄、淡绿、肉红等颜色,长约3~4厘米,直径1.7~2.1厘米,表面白色,有不规则皱纹,并有附着的蚕丝,呈绒毛状。

24.正常发育

【解析】【解答】剪开茧子后的蛹还能正常发育。

【分析】如果气候适宜,一般蛹都会蜕变成蚕蛾的,所以即使剪破蚕茧,只要蛹不受伤,就可以正常发育。

正常发育

25.食;

宿;

呼吸;

保健;

安全

【解析】【解答】蚕是变态类昆虫,最常见的是桑蚕,又称家蚕,以桑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

桑蚕起源于中国,其发育温度是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