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养小母牛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4207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52.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饲养小母牛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饲养小母牛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饲养小母牛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饲养小母牛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饲养小母牛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饲养小母牛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饲养小母牛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饲养小母牛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饲养小母牛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饲养小母牛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饲养小母牛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饲养小母牛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饲养小母牛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饲养小母牛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饲养小母牛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饲养小母牛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饲养小母牛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饲养小母牛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饲养小母牛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饲养小母牛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饲养小母牛文档格式.docx

《饲养小母牛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饲养小母牛文档格式.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饲养小母牛文档格式.docx

2.2

11.3

13.6

27.1

1.5

微量元素(千克)

0.45

10.0

11.0

21.0

0.8

代乳品(千克)

18.0

1、以干草(含15%粗蛋白)和玉米青储(含8%粗蛋白)作为粗饲料。

2、玉米或谷物颗粒。

3、大豆或其他蛋白含量高的饲料。

4、二价钙或磷添加剂(含24%钙和18%磷)。

5、若小母牛饲养期超过24个月,可以推迟谷物颗粒饲料的饲喂期。

饲喂小母牛的总费用还受其他管理因素的影响,我们将在本章后面讨论这些影响:

1、维持畜群一定规模所需要的后备小母牛的数量。

2、小母牛淘汰率(饲养额外小母牛以及出售额外小母牛)。

3、死亡率。

4、饲养时间(是22-24月龄还是36月龄产仔)。

投资回报

由于消耗资源拉长,饲养小母牛费用升高(主要是饲料方面的开销);

推迟泌乳时间。

泌乳是奶牛场回收饲养小母牛投资的主要方面。

在美国管理条件最好的牛场也需要1-1.5个泌乳期才能完全收回对小母牛饲养的总花费。

产头胎推迟6个月意味着需要2个泌乳期才能收回对小母牛的投资。

小母牛可以发挥的生长潜力

有时为了缩减开支,有些牛场采取减少对小母牛的管理费用和措施。

然而,这种减少短期费用的做法可能会造成长期经济效益的影响和损失。

例如,饲喂不足、畜舍不足以及卫生条件差对整个畜群的盈利会有直接的副作用。

因为:

1、未得到正常生长发育的小母牛可能会影响其未来的产奶损失。

2、生长缓慢的小母牛饲养期延长、投胎产仔时间推迟,结果生产费用(开支)增加。

3、发育不良的小母牛产头胎发生难产的几率增加。

另外小母牛得不到适当的照料的原因是小母牛生长期变化很大。

小母牛出生、断奶、配种以及产头胎期间都是非常关键的时刻。

因此小母牛的整个生长过程都需要良好的管理和照料才能保证饲喂适当、生长发育充分和健康状况良好。

成功饲养小母牛计划的标准

评价小母牛饲养计划好坏的标准不只一条。

只有达到下列所以条件才能算是打倒小母牛饲养管理成功:

1、小牛及小母牛的总死亡率低于5%。

2、产头胎时小母牛的生长发育以及体重均达到合适标准。

3、产头胎的平均年龄为24个月。

第一次泌乳表现性能通常作为评价小母牛饲养成功与否的标准。

但是,母牛整个生产寿命期间的生产性能应当比第一次泌乳性能更重要。

如果小母牛发育不足并在22-24月龄产头胎就会增加难产的危险性并降低产奶量。

生长发育充分并在22-24月龄产仔有下列优点:

1、减少难产发生率。

2、增加奶牛整个生产寿命的产奶量(泌乳天数增加,产奶量增加)。

3、减少饲养费用(包括饲料和劳力).

4、维持畜群规模所需要的小母牛数量少。

小牛死亡率低于5%

评价小母牛饲养管理成功的第一个基本标准是看小牛的死亡率。

一般来讲,出生2个月内小牛死亡率最高,随年龄的增长死亡率降低。

死亡率低说明小牛饲养措施得当。

这也有助于增加盈利和加速畜群的遗产改进。

产头胎时小母牛生长发育充足且体重达到要求

饲喂小母牛的成功与否取决小母牛是否获得了理想的生长速度。

小母牛的生长速率影响他的配种时间、产仔年龄、产仔难易度以及整个一生的产奶量。

各品种奶牛的理想生长率有一定差异。

生长太快和太慢都不好。

1、生长太慢会推迟青春期、配种时间及产仔年龄,对经济效益影响极大。

2、生长率太快,特别时在青春期之前(9-10月龄)会对产奶潜力产生副作用。

小母牛的体重比年龄对繁殖能力(泌乳性能)的影响更大。

无论年龄多大,当小母牛达到其完全成熟时体重的40%时就进入了青春期。

一般来讲,若小母牛体重达到其完全成熟体重的60%就应当配种。

头胎分娩后几天母牛体重应当达到其成熟时体重的80-85%,产前几天头胎怀孕母牛的体重应当时其完全成熟时体重的85-90%。

上述条件应用于3不同品种和环境条件,因为小母牛的体重只与其生理状态相关而与其特殊的环境条件无关。

换句话说,当小母牛的体重达到其成熟时体重的80-85就适合产第一胎,原因是:

1、小母牛已经发育完全,产仔时发生难产的危险性极低。

2、达到这一体重的小母牛采食能力已经可以适应第一次泌乳时发挥最大泌乳潜力的需要。

母牛最后的15-20%体重是在以后的2-3个泌乳期中逐渐获得的。

实际上奶牛要到5.5-60周岁(即第四次泌乳)时才能达到完全成熟时的体重。

成熟时体重(千克)品种

650-700荷兰黑白花

650-701瑞士褐牛

600-650短角奶牛

525-575爱尔夏牛

400-450泽西牛

24月龄产第一胎

从出生到第一次产仔的年龄为小母牛的生长期。

小母牛饲养是否成功还不完全有小母牛产第一胎时的年龄所决定,也由产投胎时的年龄和发育状况共同决定。

产头胎年龄推迟会减少奶牛场的总盈利,而且会使下列三方面的费用增加:

1、增加额外饲养月份的费用。

2、增加不产奶天数从而使一生的总产奶量下降。

3、为维持畜群规模增加饲养小母牛的费用。

小母牛和奶牛畜群结构多样化

将畜群至少划分为下列三个组

(1)后备母牛组。

(2)产奶母牛组;

(3)干奶期母牛组。

畜群中小母牛总数取决于供给(产仔率、小母牛头数、产仔间隔和新生小牛性别比例)和因各种原因离开畜群的小牛数(死亡、淘汰和产头胎时母牛年龄)之间的差值。

每一种还可以根据不同年龄和管理需要进一步划分为更小的组别:

1、小母牛的管理应当侧重于健康和生长方面;

2、泌乳奶牛侧重于奶产量和繁殖方面;

3、干奶期奶牛的管理应当侧重于如何顺利过度倒下一个泌乳期。

畜群典型结构

表1-3列出了不同规模奶牛场畜群的组别结构。

母牛头数

40

75

100

250

产奶母牛

泌乳早期(1-91天)

10

19

25

63

泌乳中期(92-243天)

16

30

41

103

泌乳晚期(244-305天)

7

13

17

42

产乳牛总数

33

62

83

208

干奶期母牛(306-365)

母牛头数

250

后备小母牛

0-2月龄(新生的)

3

6

7

18

3-4月龄(断奶小牛)

5-8月龄(青春期前母牛)

11

15

37

9-12月龄(青春期小母牛)

6

11

不到一岁的小母牛总数

44

110

13-15月龄(发情期小牛)

4

8

28

16-24月龄(妊娠小母牛)

13

33

83

1-2周岁小母牛总数

17

111

后备小母牛总数

35

77

88

221

每组中奶牛头数根据下列假设条件计算得出平均值:

(1)产仔间隔为12个月;

(2)产仔季节按四季平均分布;

(3)50%的新生小牛时小公牛并在出生后出售,另外50%的新生小牛是小母牛;

(4)从出生到24月龄,小母牛的死亡率为10%;

(5)10%的小母牛在产头胎前出售;

(6)产头胎是小母牛的平均年龄为25个月;

(7)母牛淘汰率为36%。

决定畜群中小母牛的总头数以及每年头胎母牛头数

饲养头胎小母牛的目的是替补畜群中被淘汰的奶牛,因此,了解影响畜群中小小母牛数量的各种因素以及提供多少头胎小母牛非常重要。

畜群中小母牛出生的数量取决于:

1、小牛出生率(母牛头数及产仔间隔);

2、公母性别比例。

离开畜群的小母牛数目取决于:

1、小牛死亡率(从出生到产头胎)

2、淘汰率

---被动淘汰(由于外伤、疾病等原因而出售);

---主动淘汰(额外小母牛外售)。

3、产头胎时的年龄。

表1-4计算畜群规模为100头奶牛的饲养场所有的后备小母牛头数

因素

例子

公式

计算结果

(A)后备母牛群中小母牛总数

时间段

畜群规模

产仔间隔

性别比例

小牛死亡率

产头胎时年龄

13个月

50%

10%

25月龄

2年

×

小母牛数

12/产仔间隔

小母牛数/新生小牛数

【1-(小牛死亡头数/100)】

产头胎时的年龄/24

2

12/13

0.5

(1—0。

1)

25/24

0.923

0.90

1.042

=86

(B)每年后备小母牛中能产头胎的小母牛头数

1年

24/产头胎时的年龄

1

24/25

0.96

=40

注:

计算后备牛群中小母牛数是以2年(24个月)为时间段,而产头胎小母牛的时间段为一年。

产仔间隔以月数表示。

小母牛的供给主要取决于小牛出生率,也就是:

母牛头数×

12

产仔间隔(月数)

上述公式可以计算当产仔间隔为12个月时畜群中小牛的头数。

如果产仔间隔增加,每年所预期的小牛头数减少。

如果产仔间隔从2个月增加到18个月,拥有100头牛的畜群中可提供的小牛数量将从96头下降到73头,而每年的头胎母牛头数也从43头降到29头。

规模为100头奶牛的畜群,产仔间隔每缩短一个月(必须大于12个月)就会多出2~3头可产头胎的小母牛。

新生小牛的雌雄性别比例与畜群中小母牛数量密切相关,生物繁殖的自然选择使得性别比例维持在50%左右。

小牛死亡率和被动淘汰

小牛死亡率和被动淘汰率是指那些在饲养场中出生,但由于疾病或外伤等原因在产头胎之前就死亡或出售造成的。

小牛生长后期也有可能发生被动淘汰的情况,原因是:

1、严重寄生虫感染(特别是放牧饲养的小母牛);

2、产头胎时发生严重难产。

以一百头奶牛的畜群规模为例,如果小母牛的死亡率有0%增加到24%,能够得到的产头胎小母牛头数将从44头下降到34头。

规模为100头奶牛的畜群,小牛死亡率每下降10%就会多出3~5头可产头胎的小母牛。

产投胎时小母牛的年龄

如果产投胎时小母牛的年龄超过24月龄,那么饲养小母牛的开支就会因下列因素而增加:

1、畜群中小母牛头数比正常要高;

2、每年能够拥有的头胎小母牛减少。

较长的产仔间隔和较高的死亡率会使饲养场的小母牛总头数减少。

然而,小母牛产头胎的年龄增高会有相反的影响。

超过24月龄财产投胎会延长饲养后备牛的时间。

例如36月产头胎比24月龄产头胎的小母牛要多饲养12个月,换句话说这类母牛在畜群中要多养50%的时间。

规模为100头奶牛的畜群,产头胎年龄每减少一个月(必须大于24月龄)就会多出约两头可产头胎的小母牛。

此外,推迟产头胎年龄会使每年的到的头胎小母牛头数减少。

如果24月龄产头胎。

那么每年后备小母牛组将有50%的母牛开始产仔泌乳。

然而,若产头胎时年龄增加到36月龄,这一比例将下降到22%。

后备小母牛总数以及头胎小母牛的需求数量

后备小母牛的数量由下列因素:

1、母牛淘汰率(包括主动淘汰和被动淘汰);

2、畜群规模扩大速率;

3、理想的小母牛主动淘汰率。

多数情况下牛场里大多数的新生小牛是作为后备母牛保存下来的。

为了维持畜群规模,小母牛和成年母牛的淘汰率需要经常的调整。

生产者应当提前计划和估算每年可以得到的头胎小母牛供求量。

表1-6100头奶牛规模的畜群,不同淘汰率和死亡率对后备小母牛头数的影响

出生小母牛

小母牛死亡率%

可利用小母牛数

根据下列淘汰率估计多余小母牛数

20%

30%

35%

40%

2.5

5

20

43

38

36

34

24

23

16

14

9

-1

-2

-4

-6

奶牛淘汰率低将对下列各方面产生影响:

1、后备母牛的需求量减少,饲养后备小母牛的费用下降;

2、奶牛在畜群中保留的时间延长,所以奶牛一生的总产奶量增加;

3、然而,不能使畜群的遗产获得速率达到最高。

表1-7奶牛淘汰率和泌乳奶牛平均泌乳次数之间的关系

母牛淘汰率%

30

平均泌乳次数

6.6

5.0

4.0

3.3

2.9

小结:

1、小母牛的死亡率应当控制在5%以下,而且小母牛应在2周岁时产头胎,产头胎后小母牛应达到成年体重的80-85%。

2、最大限度的提高每年后备母牛头数。

第二章饲喂初乳的重要性

初乳是什么

初乳是奶牛分娩后最开始挤出的浓稠、奶油状、黄色的牛奶。

严格的来讲,分娩后第一次第一次挤出的奶才能称为初乳。

分娩后第二次至第八次(即分娩后4天)挤出的奶叫过渡奶,因为这个时候的奶逐渐接近正常乳。

初乳的营养价值和免疫价值

初乳、过渡乳、常乳的组成成分不同(表2-1),初乳是富含免疫蛋白(即抗体又称免疫球蛋白)的牛奶。

此外初乳又比过渡乳和全奶含有更高的脂肪、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

脂肪是初乳中主要的能量来源,初乳中的乳糖含量相对全奶要低,因而会降低腹泻的发生率。

初乳富含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A,维生素D和维生素E,因为这些维生素在新生小牛体内储存极为有限,故对小牛健康极为有益。

初乳除营养价值高外,还为新生小牛提供抗体起免疫保护作用,这些抗体为小牛出生几天后为免受腹泻以及其他疾病的感染起关键作用。

给新生小牛饲喂初乳是增强小牛健康和提高小牛成活率的最重要措施之一。

表2-1牛乳与初乳的组成成分

组成

挤奶次数

初乳

过渡奶

全奶

总固体(%)

23.9

17.9

14.1

13.9

12.5

脂(%)

6.7

5.4

3.9

3.7

3.5

3.2

蛋白质(%)

14.0

8.4

5.1

4.2

4.1

抗体(%)

6.0

2.4

0.2

0.1

0.09

乳糖(%)

2.7

4.4

4.6

4.7

4.9

矿物质(%)

1.11

0.95

0.87

0.82

0.74

维生素A(微克/100毫升)

295.0

--

113.0

74.0

34.0

蛋白质量也包括下一行的抗体。

抗体是什么

抗体或免疫球蛋白白通常存在于动物的血液中。

这些蛋白质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抗体帮助鉴别和消除细菌以及其他外来侵入物质。

但是,新生小牛的血液中不含抗体。

若喂给小牛高质量的初乳。

抗体克通过小牛肠壁吸收进入体内。

这些抗体帮助小牛抵抗感染从而帮助提高新生小牛的存活率。

只有在分娩前几天内,母牛血液中的抗体才会输送到乳腺并随牛奶分泌出来。

初乳中抗体浓度平均为6%(100克牛奶中含6克抗体)其变化范围在2%-23%。

相反,全奶中抗体浓度只有0.1%。

抗体从母体传递给小牛的过程

出生前,胎儿是生活在子宫无氧环境中,因此,不会被许多传染性疾病感染。

有些动物,母体在妊娠期间可以将抗体通过胎盘传递给胎儿(如人类),然而,奶牛没有这种功能,由于母牛的抗体不能通过胎盘产地给小牛,新生小牛很容易受到各种传染性微生物的感染。

因此新生小牛获得抗体最好的方法是饮食高质量的初乳。

·

初乳中的抗体可以使母牛的免疫能力被动的传递给易受感染的新生小牛。

这种免疫传递也称被动免疫,这是因为新生小牛血液中的抗体不是有小牛自己免疫系统合成的。

研究表明若小牛血液中没有足够的抗体,刚出生几天到几周的死亡率会明显增加。

抗体如何抵抗感染

初乳中含有很多类型抗体(表2-2),这些抗体通过下列途径帮助小牛抵抗感染。

类型占总免疫球蛋白(Ig)%

功用

IgG

80~85

消灭进入血液的微生物(系统感染)

IgA

8`~10

保护各种器官粘膜,特别是小肠粘膜,并阻止微生物进入血液

IgM

5~12

与IgG作用相同

1、与细菌和其他抗原结合江这些入侵者粘在一起以便免疫系统的吞噬(即吞噬作用)

2、激活复杂的化学反应从而帮助消除细菌(又称补体作用)

3、中和毒素作用;

4、阻止细菌和病毒黏附在健康组织上(固定外来入侵物质)

初乳中抗体对防止肠道感染效果极好,然而要想维持小肠细胞壁的完整及有效的防止细菌黏附在小肠上皮细胞上,应当在小牛肠道细菌群落建立之前就喂给初乳。

如果再喂给之前细菌已经建立,那么就极容易使小肠上皮细胞的完整性受到破坏而引起腹泻,严重情况下细菌进入血液引起小牛败血症死亡。

抗体在小肠内的吸收

刚出生的小牛只能部分分解蛋白质,但是小肠可以吸收大分子物质(包括抗体)而且效率非常高。

因此,初乳中的抗体可以完全被小牛吸收到血液中。

小牛刚出生时抗体的吸收率平均为20%,变化范围为6~45%。

出生后几小时,小牛消化率极强,小肠对抗体的通透性下降,出生后24小时小牛不再具有吸收抗体的能力(又称小肠关闭)。

小牛出生后24小时没有喂给初乳就很难获得足够的抗体来帮助抵抗感染。

出入还具有轻泻作用并刺激消化道正常作用。

出生后较短时间内喂给初乳可以帮助小肠早期关闭,并且帮助吸收初乳的能力。

相反,出生24小时后才喂给初乳将会有50%的小牛其小肠关闭会延迟到32小时。

此外,50%的小牛不再吸收任何抗体。

这种小牛没有获得被动免疫,因而死亡率很高。

小牛抵抗疾病的能力直接与血液中的抗体浓度有关。

吸收入体内的抗体可以在体内各部分消除感染。

抗体发挥作用后被消除,这是血液中的抗体浓度以恒定速率下降。

在3-4周龄时,小牛自身的免疫系统开始产生抗体(称为主动免疫)。

因此,血液中所含初乳抗体的浓度不足与小牛死亡率明显升高有关。

如何评价初乳质量

初乳中的抗体浓度和初乳中总干物质比例呈正比。

因此肉眼观察出入可以大体判断初乳的质量水平。

奶油状、浓稠的初乳富含抗体。

与之相反。

稀薄如水的初乳质量水平一般。

质量好的初乳密度高于1.056,相比之下全奶的密度在1.032水的为1.00.

抗体含量

如果分娩后9小时内都不给母牛挤奶,初乳中的抗体浓度就会下降,随着挤奶次数或小牛吸奶次数的不断增加,牛奶中的抗体浓度急剧下降。

根据第一次挤奶是否完全挤尽初乳,第二次挤出的过渡奶中抗体浓度的变化为60~70%,抗体被新合成的牛奶稀释。

与经产母牛相比,头胎母牛过渡奶中的抗体浓度下降的更快。

此外初乳和过渡乳中抗体浓度还受下列许多因素影响:

1、干奶期不够长(少于4周)或早产均可降低初乳中的抗体浓度;

2、分娩前挤奶或初乳漏奶也会导致初乳中抗体浓度下降;

3、奶牛年龄:

经产奶牛初乳比头胎母牛初乳含抗体量高(表2-3),而且所含抗体的种类也多,因而抗病能力比较广,这主要是因为母牛生活时间长接触免疫源广的缘故;

4、奶牛品种:

通常黑白花奶牛的初乳比其它品种奶牛初乳中抗体浓度含量要低。

产仔次数对初乳中抗体浓度的影响

第几次产仔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5.9

6.3

8.2

7.5

奶牛品种对初乳中抗体浓度的影响

奶牛品种

爱尔夏牛

瑞士褐牛

梗塞牛

黑白花牛

8.1

8.6

5.6

抗体的类型

质量好的初乳所含抗体的种类多,因而有广谱的抗菌作用。

通常母牛初乳的免疫能力和抗体种类的多少是由母牛所接触过的病原体广度和种类决定的。

因此,在某一饲养场出生长大的成年母牛所产的出入对保护统一饲养场内的新升小牛是最理想的。

然而,如怀孕后期的妊娠小母牛或成年母牛外售到其他饲养场,这些母牛需要一段时间适应新环境并建立新的抗体类型才能抵抗新环境的传染源。

因此,新购入饲养场的奶牛所产的初乳免疫价值有限。

为了保证每头新生小牛都获得足够的抗体,应当将本饲养场的成年母牛产的额外的初乳冷冻保存以便饲喂新生小牛。

冷冻初乳不会破坏初乳中的抗体功能。

若母牛分泌的初乳的免疫力差或质量不能保证就可以使用冷冻初乳饲喂小牛。

冷冻初乳精解冻后再加热喂给小牛。

上述做法适用于下列情况:

1、分娩母牛的初乳稀薄如水样;

2、分娩母牛的初乳内含有血;

3、分娩母牛患有乳房炎而且初乳可能来自感染区;

4、分娩母牛是刚刚从其他地区购入的或分娩母牛是头胎产仔的小母牛;

5、分娩母牛在产前刚刚挤过奶或产前发生严重初乳遗漏。

喂给新生小牛初乳

初乳饲喂量和饲喂时间

小牛出生后初乳的饲喂量和饲喂时间对小牛的成活率影响极大(表2-5)

表2-5出生后12小时内初乳饲喂量对小牛死亡率的影响

饲喂量(千克)

死亡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