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常用文言文实词详析与练1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42408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常用文言文实词详析与练1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常用文言文实词详析与练1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常用文言文实词详析与练1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常用文言文实词详析与练1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常用文言文实词详析与练1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考常用文言文实词详析与练1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考常用文言文实词详析与练1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考常用文言文实词详析与练1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考常用文言文实词详析与练1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考常用文言文实词详析与练1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考常用文言文实词详析与练1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考常用文言文实词详析与练1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考常用文言文实词详析与练1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考常用文言文实词详析与练1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常用文言文实词详析与练1Word下载.docx

《高考常用文言文实词详析与练1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常用文言文实词详析与练1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常用文言文实词详析与练1Word下载.docx

(《陈情表》)

——先前一个叫逵的太守考查并推荐我为孝廉。

(2)形容词,精明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东方朔《答客难》)

——水清澈到了极点,就没有鱼了;

人精明到了极点,就没有朋友。

【助记小故事】

郡守察〔观察)李密孝德之事,告于帝,左右以为不能察(明察),然帝以为李密品之察察(洁净的样子),乃众人之范,于是令其郡守察(推举)孝廉,足见帝之察(明智)。

【课堂小练习】

解释各句中的“察”字:

(1)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________(《童趣》)

(2)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________(《陈情表》)

(3)虽不能察,必以情________(《曹刿论战》)

(4)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________(《离骚》)

(5)咨诹善道,察纳雅言________(《出师表》)

(6)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________(《寡人之于国也》)

答案 

(1)仔细看,观察 

(2)察举 (3)了解,弄清楚 (4)体察 (5)辨别清楚 (6)考察

10、朝 

【造字本义】月落将尽、红日初升的大清早。

【推导提示】“朝”本义为“早晨”,读zhāo;

古代臣在早晨需拜见君主,故有“朝见”之义;

由“朝见”而有“朝廷、朝代”之义;

“朝见”其使动义即为“使朝见”。

朝不虑夕:

早晨不能知道晚上会变成什么样子或发生什么情况。

形容形势危急,难以预料。

《陈情表》: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枵(xiāo)腹终朝(chá

o):

指终日饿着肚子。

读音一:

chá

o

(1)动词,

①朝见,朝拜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过秦论》)

――强国主动表示屈服,弱国(按时)入秦朝拜。

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招致八州的列国诸侯来朝拜自己,已有一百多年历史;

②拜见、拜访

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项羽本纪》)

――项羽早晨去参见上将军宋义

(2)名词

①朝廷

于是入朝见威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

——于是入朝拜见威王。

②朝代,指整个王朝,也指某一皇帝的一代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蜀相》)

——当年刘备三顾茅庐,多次向诸葛亮询问天下大计,辅助两代君主,足见老臣心意。

③对,向,表示动作针对的方向

坐南朝北

读音二:

zhāo

名词,早晨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三峡》)

——有的时候,早上从白帝城出发,晚上就能到达江陵。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阿房宫赋》)

――早上唱歌,晚上弹琴,成为秦皇的宫人。

邹忌旦日朝(早晨)服衣冠,于朝(朝廷)谏齐王。

齐王纳其谏。

其后,齐国日盛,弱国来朝(朝见),经数年之久。

邹忌闻名天下,为历朝(朝代)谋臣所景仰。

解释各句中的“朝”字:

(1)朝服衣冠________(《邹忌讽齐王纳谏》)

(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

(3)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________(《项脊轩志》)

(4)强国请服,弱国入朝________(《过秦论》)

(5)逮奉圣朝,沐浴清化________(《陈情表》)

(6)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________(《秋词》)

答案 

(1)朝(zhāo),早晨 

(2)上朝 (3)上朝 (4)朝拜 (5)朝代 (6)时光

二组

11、曾 

【造字本义】一种炊具

【推导提示】隔两代的亲属叫“曾”;

后借为“增”义。

虚化为“曾经”(念cé

ng)

曾母投杼:

指曾参的母亲听到“曾参杀人”的传闻接连三次,便信以为真,投杼(织布机的梭子)而走。

谓流言可畏。

曾经沧海:

同“曾将沧海难为水”。

意思是曾经见过大海的人,别的水都难以吸引他了。

后用来比喻见识广博,经验丰富的人很难看得上一般的人或事物。

《孟子·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ng

副词,表时间的过去,曾经,已经,才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白居易《忆江南》)

——江南好,那里的风景我过去曾经很熟悉。

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

――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

曾zēng

(1)名词,指与自己隔着两代的亲属

如:

曾祖父、曾祖母

(2)动词,通“增”,增加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用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忍,增长他的才干。

(3)副词,表意外,竟然,居然,简直或表语气增强,与“不”连用,译为“连……都”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赤壁赋》)

――要是从那变化的方面去看它,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连一眨眼的时间都不曾保持过原状;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你思想太顽固,顽固得不开窍,连个寡妇、孤儿都比不上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凭你的力气,连像魁父那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

愚公自曾(指自己相隔现代的亲属)祖起居于太行、王屋山下。

因太行、王屋二山阻隔,出入不便,愚公全家曾(曾经)齐议移山.于是率妻子移山,几度春秋,山不加少。

愚公之邻人智叟望山上曾(通“层”)云,笑之。

愚公笑曰:

“何曾(竟)不若孩儿?

世代移山,终有竟日。

” 

解释各句中的“曾”字:

(1)曾不若孀妻弱子________(《愚公移山》)

(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________(《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3)曾益其所不能________(《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答案 

(1)竟然 

(2)曾经 (3)通“增”,增加

12、乘 

【造字本义】登上高处

【推导提示】“乘”本义是“驾车、乘车”;

由这一意义引申出“乘船”之义;

“乘车”必先“登”车,故有此义;

上了车,人与车相接,故有“连接”义;

人上了车,人便有了“凭借”。

做名词时指“兵车”,后又作量词以计算车马,一“乘”计有一车四马,故又有“四”之义

乘坚策肥:

坚,坚固的车子;

策,鞭打;

肥,肥壮的马。

坐牢固的车,驾肥壮的马。

形容生活豪华。

衣轻乘肥:

衣,穿。

轻,轻暖的裘衣;

穿着贵重的衣服,驾驭肥壮的马。

形容生活奢侈豪华。

乘舆播越:

指天子流亡在外。

ché

①升,登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氓》)

――我登上那倒塌的墙垣,遥望复关。

②驾,坐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

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③冒着

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

《登泰山记》)

——从京城冒着风雪,来到泰安。

④凭恃、依仗

乘风破浪

⑤趁着,凭借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凭借着这种有利的形势,任意割取天下的土地,划分诸侯的山河。

shè

(1)名词,一车四马的总称

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然而秦国凭借着很小的一块土地,取得了拥有万乘兵车的国势。

(2)量词,辆

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

(《信陵君窃符救赵》)

——就约请宾客,准备一百多辆兵车。

陶渊明手握《左传》,乘(登)彼桅垣,阅至“公与之乘(乘坐)"

感慨古代帝王虽善因利乘(凭借)便,终而亡,顿生归家之心,一路冒风乘(冒着)雪,至家,心乃定,居家乘(顺应)化以归尽。

解释各句中的“乘”字:

(1)因利乘便,宰割天下________(《过秦论》)

(2)乘彼垝垣,以望复关________(《诗经·

氓》)

(3)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________(《黄鹤楼》)

(4)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________(《游山西村》)

(5)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________(《水调歌头》)

(6)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________(《行路难》)

答案 

(1)趁着,凭借 

(2)登上 (3)乘坐 (4)趁着 (5)坐,驾 (6)乘坐

13、诚

【造字本义】真心实意

【推导提示】“诚”本义是指“真心,不诡诈”,故引申出“真实的”;

进一步虚化为副词“实在,的确”“果真”等义。

心悦诚服:

悦,愉快,高兴;

诚,确实。

自己由衷地高兴,真心地服气。

指真心地服气或服从。

朴讷诚笃:

为人朴实敦厚,不善言词。

殚诚毕虑:

指竭尽忠诚与思虑。

(1)名词,诚心诚意,真诚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愚公移山》)

——天帝被他的真诚的心意所感动,便派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这两座山。

(2)副词,表肯定,确实,的确

诚有百姓者。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孟子梁惠王上》)

――确实有这样的百姓。

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我确实知道自己(长得)不如徐公漂亮。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六国论》)

――而且燕赵两国正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快要消灭干净的时候,可以说(他们的)智谋和力量都很单薄,战败了而亡国,确实是不得已的事。

(3)连词,表假设推论,果真,如果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隆中对》)

——如果能这样,那么,霸业就可以成功,汉室就可以中兴了。

蔺相如携和氏璧至秦,足见赵国之诚(诚意),而秦王佯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诚(确实)无意,乃遣从者怀璧于赵,后秦诚(果真)如此。

解释各句中的“诚”字:

(1)诚知其如此……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________(《祭十二郎文》)

(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________(《六国论》)

(3)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________(《谏太宗十思疏》)

(4)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________(《陈涉世家》)

(5)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________(《出师表》)

答案 

(1)如果 

(2)实在,的确 (3)果真,如果 (4)如果 (5)实在,确实

14、除,chú

【造字本义】屋舍门前的台阶

【推导提示】“除”本义为“台阶”。

又特“宫殿上的台阶”;

“任命、授职、不正是在“宫殿上的台阶”下进行的吗?

“台阶”要经常打扫,故又引申出“清除、去掉”之义;

岁月

“去掉”,则是岁月“流逝、过去”了。

1本义:

名词,屋前的台阶(苔痕上阶绿);

--2动词:

在皇宫的台阶上拜官授职(初除之官)[词义引申];

--3动词:

去掉、删去、排斥[反向引申]

1、除拜:

授官。

2、除服:

守孝期满,除去孝服。

3、除籍:

除去名籍,指免官。

4、除用:

任用。

5、西除东荡:

到处征剿。

形容身经百战。

6、除狼得虎:

比喻除去一害又来一害。

7、除疾遗类:

谓既欲治病,又留下病根。

比喻去患不彻底,留下祸根。

(1)名词,台阶

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

(《苏武传》)

——跟随皇帝到了雍棫阳宫,扶着御辇下台阶。

(2)动词

①去掉,除去。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出师表》)

――铲除邪恶势力,复兴汉朝天下

②修治,清理

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五人墓碑记》)

——就清理了魏忠贤的废祠旧址,来安葬他们。

③拜官授职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陈情表》)

――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洗马。

荆轲以义闻天下,燕太子使人召之。

荆轲始不愿,太子以诚待,三顾其舍,亲除(除掉)其东屋之除〔台阶)尘,引荆轲之车,荆轲感之应允,与太子归。

太子除(授予官职)其官职,令其刺秦王。

荆轲曰:

“除(除非)吾死,不然事定成!

解释各句中的“除”字:

(1)攘除奸凶,兴复汉室________(《出师表》)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________(《荆轲刺秦王》)

(3)寻蒙国恩,除臣洗马________(《陈情表》)

(4)扶辇下除,触柱折辕________(《苏武传》)

(5)服孝将除了也________(《窦娥冤》)

(6)除了外百事不知________(《窦娥冤》)

答案 

(1)铲除,消灭 

(2)消除 (3)拜官授职 (4)台阶 (5)解除,脱下 (6)副词,除外

15、辞

【造字本义】治罪过程中的供词

【推导提示】“辞”在古代有两种基本义(写法也不同):

一是“口供”,一是“不受”。

由“口供”引申为一般的“话、言辞”。

既是“话”,一种可能成为“借口”,落下“口实”;

一种则因为“言之成文”是富有文采的“文辞”,也就自然成为“一种文体”(如“楚辞”)

辞辩:

①能言善辩;

②言辞辩说。

辞服:

认罪屈服。

辞决:

诀别。

假人辞色:

指好言好语、和颜悦色地待人。

卑辞厚币:

指言辞谦恭,礼物丰厚。

一辞莫赞:

没有一句妥贴的赞美话能表达。

形容诗文写得极好。

大放厥辞:

原指极力铺陈词藻。

现指夸夸其谈,大发议论,有轻视之意。

以文害辞:

指拘于文字而误解整个语句的意义。

(1)名词

①供词,口供

听其狱讼,察其辞(《周礼乡土》)

――听他呈堂证供观察他的言辞和脸色

②言辞,文辞

皆好辞以赋见称

――皆好辞以赋见称:

都爱好擅长文辞,凭着辞赋好而被人称道。

(《屈原列传》)

③托辞,借口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季氏将伐颛臾》)

——君子厌恶那些不说自己想要得到却要为自己找借口的人。

④命令

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

(《赤壁之战》)

——近来奉了皇帝的命令讨伐有罪的人,军旗向南一指,刘琮就投降了。

⑤一种文体

《楚辞》《归去来兮辞》

①告别,辞别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鸿门宴》)

——现在出来,没有告辞,怎么办呢?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阿房宫赋》)

――辞别了故国的宫殿阁楼,乘坐辇车来到秦国。

②推辞,不接受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我死尚且不怕,一怀酒哪里值得推辞。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臣下因为没有人照顾我祖母,就都推辞掉了,没有遵命。

③计较

大礼不辞小让。

——行大礼的人不必计较小的谦让。

屈原德高,作《楚辞(古代的一种文体)》,其辞(文辞)美,子兰欲以叛国之辞(借口)除之。

屈原曰:

“死且不辞(推辞),何惧之有?

”后为楚王所逐,辞(辞别)亲戚,见放楚之汨罗。

解释各句中的“辞”字:

(1)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________(《荆轲刺秦王》)

(2)辞曰: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________(《烛之武退秦师》)

(3)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________(《鸿门宴》)

(4)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________(《孔雀东南飞》)

(5)大礼不辞小让________(《鸿门宴》)

(6)臣等不肖,请辞去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

(7)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

(8)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________(《苏武传》)

答案 

(1)辞别,告别 

(2)推托,推辞 (3)推辞 (4)告别 (5)讲究,计较 (6)辞别 (7)辞谢,婉言道歉 (8)审讯

16、从

【造字本义】两人相随而行。

【推导提示】“从”的本义是“跟随”,引申出“归顺”、“参与”、“随从”等义。

“追赶”正是紧紧“跟随”敌人的形象。

“随从”乃是较亲密之人,引申出“次于最亲的人”也是顺理成章。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从,顺随。

顺随善良就像登天一样艰难,顺随恶行就像山崩地裂一样迅速坠落。

比喻学好很难,学坏极容易。

云合景从:

如云聚合,如影随形。

比喻随从者之多。

从令如流:

从令:

服从命令;

如流:

好像流水向下,形容迅速。

形容绝对服从命令。

①跟随,使……跟随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狼》)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了下来,另一只狼仍然跟随在后面。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

――沛公第二天带领了一百多人马跟从他来拜见项王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天下人祥云一样汇集在他们身边,像山中回声般立即应和,背着粮食如同影子一般跟随着他。

②依顺,听从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廉颇蔺相如列传》)

——我听从了他的计策,幸好您也赦免了我。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谏太宗十思疏》)

――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们,选择好的意见采纳它

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述而》

――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

③参与,参加

弟走从军阿姨死。

(《琵琶行》)

——弟弟参军走了,养母也死去了。

④追赶

佯北勿从。

(《孙子·

军争》)

——假装败退的敌人不要追赶。

⑤依傍,紧挨着

樊哙从良坐。

《鸿门宴》)

——樊哙紧挨着张良坐下。

(2)介词,由,自(表起点);

向(表对象)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小石潭记》)

——由小山包向西走一百二十步。

从余问古事(《项脊轩志》)

――向我询问一些古往的事

名词

①指堂房亲属。

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活板》)

——毕升死去之后,那些印版被我的侄子们得到。

②通“纵”,南北方向,也特指合纵的盟约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于是合纵的盟约被破坏了,(六国)又争着割地贿赂秦国。

樊哙从(参加)军,从(跟随)刘邦征伐。

后项羽设宴于鸿门,欲杀刘邦,张良见势急,至军门见樊哙,樊哙从(听从)良计,斥项王。

项王不识此人,问所从(由,自)来,欲杀之,樊哙不顾。

项王感其勇猛,命其从(挨着)良坐。

解释各句中的“从”字:

(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________(《鸿门宴》)

(2)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

(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________(《师说》)

(4)樊哙从良坐________(《鸿门宴》)

(5)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________(《鸿门宴》)

(6)弟走从军阿姨死________(《琵琶行》)

(7)合从缔交,相与为一________(《过秦论》)

答案 

(1)使……跟随,使……随从 

(2)听从,顺从 (3)向……学习 (4)依傍 (5)由,自 (6)投身 (7)通“纵”,合纵之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