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除爆破施工危险源辨识与控制Word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551834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拆除爆破施工危险源辨识与控制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拆除爆破施工危险源辨识与控制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拆除爆破施工危险源辨识与控制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拆除爆破施工危险源辨识与控制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拆除爆破施工危险源辨识与控制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拆除爆破施工危险源辨识与控制Word下载.doc

《拆除爆破施工危险源辨识与控制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拆除爆破施工危险源辨识与控制Word下载.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拆除爆破施工危险源辨识与控制Word下载.doc

1引言

拆除爆破技术的应用使一大批环境、结构复杂的建、构筑物顺利安全拆除成为现实,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与人工、机械拆除等传统施工方法相比,拆除爆破具有工期短、安全可靠等显著特点。

爆破技术已日渐成为人工、机械以及其他拆除方法不可替代的技术手段。

然而,拆除爆破施工存在不少隐患,爆破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有些事故甚至危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在社会上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不仅带来严重的人员、财产损失,而且从心理上给人们带来恐慌,使人们对拆除爆破施工的安全可靠性产生疑虑,影响拆除爆破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利于拆除爆破的发展[1]。

如何控制拆除爆破中的危害并建立相关的安全评价体系,国内外学者进行了一定的研究[2],但对作为安全评价体系基础的危险源辨识未作系统而完善的分析。

本文进一步对拆除爆破危险源进行辨识,并对危险源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2危险源辨识的含义和方法

危险源辨识(Hazardidentification)是指发现、识别系统中存在哪些类型的危险因素,是安全评价的基础,是对系统危险实施有效控制的前提。

通过危险辨识,有针对性地运用系统危险分析方法,对系统中潜在危险的构成要素、危险特征、触发条件、缺陷危险状况等进行系统发掘,并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对系统危险状况有一个全面的认识[3]。

国际上开发出了许多用于系统危险源辨识的方法,每一种方法一般只适用于不同危险特征的分析对象。

因此,在具体开展危险源辨识时,应根据分析对象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系统危险源辨识方法。

常用危险源辨识方法有:

预先危险性分析(PHA)、危险度分析、故障模式影响及严重度分析(FMECA)、事故树分析(FTA)、事件树分析(ETA)等。

进行危险源辨识应重点把握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全面分析主要事故模式(潜在危险因素、触发条件及后果等);

系统了解各评价单元固有危险状况信息,包括本质安全状况及设备、设施、工艺缺陷等;

确定各危险因素被触发造成事故的危险严重度,并估计其发生频度;

确定各评价单元的管理级别[4,5]。

拆除爆破工程中包含着来自人、物、环境以及社会等方面的多种隐患,为了确保工程的安全实施,就必须分析和查找这些危险因素,及早控制和消除[6,7],因此危险源辨识是首要问题。

在拆除爆破施工中,主要采取图1所示危险源辨识程序。

结合拆除爆破施工过程,对施工中的危险源进行辨识与控制。

根据危险源辨识原理,通过对以往爆破事故分析,拆除爆破危险源无论是方案技术设计、安全管理、人和物的安全状态,还是环境的要求,都会在爆破施工中具体体现出来,因此本文结合施工流程,对危险源进行辨识与控制。

现场施工可分为六个阶段:

钻孔阶段[8]、预处理阶段[9,10]、装药阶段、联网阶段、防护阶段[11,12]、复核起爆阶段。

图2为施工各阶段对应的危险源辨识。

3拆除爆破施工危险源的控制

采取预防措施的原则:

首先是采取直接措施,即从危险源(或起因)着手;

其次则是间接措施,如隔离、个人防护等。

在拆除爆破中主要采取的控制危险源方法有:

(1)限制能量的集中与蓄积。

爆破设计的重点就是装药量和布药形式设计,遵循等能原理尽量使药量分散均匀,同时采用毫秒延时起爆方式,使顺序起爆的炸药能量恰好用于块体的破碎而无多余释放能量。

(2)隔离能量。

要求切断拆除爆破现场一切原有外来能源,防止能量意外释放,引起事故。

《爆破安全规程》规定:

工程所需的炸药和雷管必须分开运输与存放,在爆破区域周围设置安全标志,防止无关人员误人施工区。

这些措施都是将能量隔离,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3)缓冲减弱能量。

对于高大建(构)筑物的爆破拆除,应尽量采用分割折叠爆破方案,同时在建(构)筑物塌落范围内铺设一定厚度的缓冲层,以减弱因建(构)筑物倒塌触地引起的地震波强度对周围设施的影响。

(4)防止人的失误。

人的可靠性比设备要低很多,特别是情绪紧张时容易受作业环境影响,失误的可能性更大。

为了减小人的失误,应为操作人员创造安全性较强的工作条件,比如改善通风、光线状况,搭建舒适的操作平台。

由于拆除爆破安全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行为,在设计和施工中应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严格监督检查、加强安全教育,这些都是预防事故的有力措施。

根据拆除爆破大量的案例以及与危险状况有关的信息,通过系统收集与事故有关的资料和数据,对大量重现现象的数字特征进行分析,结合拆除爆破施工过程危险源分析,在控制危险源方法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如表1所示。

表l危险源辨识及控制分析

Table1Hazardidentificationandcontrolanalysis

危险因素危险辨识控制措施

1.机械伤害使用不当或机具损坏都可能引发事故每次施工前检查机具

2.高处坠落预拆除时,防护设施的缺少增加了危险

(1)对没有护栏的楼梯和楼梯口等危险区域用钢管搭设稳固护栏

(2)钻孔高度超过2m,必须搭设脚手架和配拴安全带、安全绳

3.结构坍塌上部结构失去支撑,在重力作用下坍塌

(1)先进行结构稳定性校核,得出合适的开口大小

(2)在相应的墙体上将合理的开口范围用粉笔明确标识出来

(3)对安全不确定的而又必须预处理的部位可在起爆前突击处理

4.物体打击拆除物碎块飞溅伤人

(1)划定警戒范围,设置警戒标识和派遣人员警戒

(2)在预处理时,严禁同一投影面上下多层同时预处理作业

(3)在对重量和口径大的物体作预处理前,先进行固定

5.早爆[11]器材、操作、雷电、杂散电流等

(1)选用质量好的雷管;

(2)保证良好的施工;

(3)防止雷电

(4)防止杂散电流;

(5)检查起爆器

6.主动起爆[12现场仍有人的情况下,起爆者主观认为加强警戒

人员已撤离现场而主动地起爆了网路

7.拒爆爆破器材的质量存在问题

(1)使用前,严格检查器材,精心试验或测定

起爆器材的结合部位或起爆线路连接不当

(2)严格检查线路的敷设质量

起爆网路设计错误(3)在有水或潮湿的地点爆破,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水防潮措施

在填塞或设置防护材料时,损坏了线路(4)覆盖时,要注意保护爆破网路

8.飞石爆炸瞬间产生向周围飞散的结构物碎块与

(1)爆破拆除混凝土路面,应进行全面覆盖

地面发生强烈碰撞反弹起来的结构物碎块

(2)设置防护材料应当牢固固定

(3)虽然对飞散的碎块进行了防护,爆破时仍应规定危险范围

(4)为避免产生反弹飞石,可以在水泥地面上铺一层土

9.爆破冲击波爆炸时,空气冲击波从爆炸中心传播开来

(1)划出一定的安全区域

(2)在爆源或被保护对象附近构筑障碍物

(3)可在爆源上加覆盖物

(4)一定区域内的建筑玻璃如果没有采取保护措施,应该打开

10.地震波炸药爆炸和建筑物塌落触地产生的振动

(1)选用适当的单位炸药消耗量

(2)采用延时爆破技术

(3)开挖减振沟

在进行工程爆破之前,对系统中存在的各种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和分布、出现条件和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宏观、概略分析,再进行具体危险源辨识;

根据爆破环境、爆破对象、爆破要求,确定危险等级,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按危险、有害因素导致事故和危险(危害)程度,将危险、有害因素划分为四个危险等级,如表2所示。

表2危险、有害因素分级表

Table2Classificationfordangerousandhazardfactors

级别危险程度

一级安全的,可以忽略

二级临界的,处于事故边缘状态,暂时尚不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应予排除或采取控制措施

三级危险的,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系统损坏,要立即采取措施

四级破坏性的,会造成灾难性事故,必须立即排除

4结论

(1)拆除爆破施工危害(危险)并不只是存在或产生于爆破的瞬间,在拆除爆破施工的整个过程中,包括预拆除等准备阶段,都有发生事故的可能。

(2)借用系统危险源辨识理论,对拆除爆破施工全过程分阶段进行了危险源辨识,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控制措施,为准确的安全评价提供基础.为安全施工和爆破技术发展提供平台。

(3)结合相关系统辨识方法,对具体拆除爆破工程进行全面的安全分析,为下一步的深入研究和爆破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冯叔瑜,顾毅成.安全:

爆破工程永恒的主题——2001年重大拆除爆破工程回顾[J].爆破,2002,19

(1):

1—4.

[2]练操.爆破工程中的安全问题探讨[J].地质勘探安全,2001

(2):

33—35.

[3]吴慈生.论建立我国经济建设活动中系统安全评价体系[J].中国软科学,1995(5):

99—102.

(4]吴宗之,高进东.重大危险源辨识与控制[M].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社,2001.

[5]吴新霞,张文煊.城市建(构)筑物拆除爆破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与控制[J].工程爆破,2008,14

(1):

72—74.

[6]林学圣,林吉元,王自力.工程爆破的安全问题[J].工程爆破,1996,2

(2):

62—64.

[7]吴新霞,张文煊.浅谈建筑物爆破振动安全允许标准[J].工程爆破,2008,14

(2):

80—83.

[8]王文龙.钻眼爆破[M].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1984.193~198.

[9]池恩安,温远富,魏兴.拆除爆破预处理及施工准备阶段安全管理[J].爆破,2003,20(3):

85—87.

[10]尹宝田,李志文.电力起爆系统的早爆及预防[J].爆破,1995

(2):

42—44.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12]李占军,刘玲平,郑炳旭.爆破拆除项目进度与安全管理[J].工程爆破,2007,13(4):

76—79.

摘自《工程爆破》总第62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