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阅读理解入门二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54369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72.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阅读理解入门二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三年级阅读理解入门二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三年级阅读理解入门二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三年级阅读理解入门二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三年级阅读理解入门二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三年级阅读理解入门二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三年级阅读理解入门二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三年级阅读理解入门二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三年级阅读理解入门二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三年级阅读理解入门二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三年级阅读理解入门二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三年级阅读理解入门二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三年级阅读理解入门二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三年级阅读理解入门二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三年级阅读理解入门二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三年级阅读理解入门二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三年级阅读理解入门二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三年级阅读理解入门二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三年级阅读理解入门二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三年级阅读理解入门二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阅读理解入门二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三年级阅读理解入门二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阅读理解入门二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阅读理解入门二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④木匠感到十分震惊:

“太丢人了呀…要是我知道是在为自己建房子,我就不会这么做了,如果可以重来,我…”木匠懊悔地喃喃自语。

⑤人生就是一项自己做的工程,我们今天做事的态度,决定了明天住的“房子”。

1.第①段问了一个什么问题?

你觉得和后面的故事有什么联系?

一个人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学习和工作?

引起下文,同时也是对这个故事的提示和概括。

2.这个故事里的木匠开始时是怎么想的?

他是怎么做?

结果为什么出乎他的意料?

这个故事里的木匠开始时觉得这是最后一次给雇主干活了,所以他手艺退步并且偷工减料,不像以前那么仔细认真。

没想到雇主把房子送给他住。

3.你在文中找到第①段问题的答案了吗?

用“”画出来

4.你觉得第①段、第⑤段和老木匠的故事之间是什么关系?

第①段提出问题,接着介绍老木匠的故事,最后得出具体的结论,前后之间构成总分总结构。

(一)天上的云

天上的云,真是形态万干、变化无常。

没事的时候,我喜欢抬头观察天上的云。

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

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

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

有的像一床大棉被,满满地盖住了天空;

有的像山峦,像河川,像奔马。

它们有时把天空点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

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

云像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会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我觉得蓝天是一块画布,天上的云就是流动的画,偶尔,还会有小鸟、飞机、彩虹等来点缀,这幅画是一辈子也看不完、看不倦的风景。

1.这篇短文共有(3)个自然段。

主要围绕哪句话写的?

请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文中描写云形态万千的句子里,把云比作了(羽毛)(鱼鳞)(羊群)(大棉被)(山峦)(河川)(奔马)。

3.你想象一下还有什么样的云?

请仿照文中写法用“有时…有时…”句式写下来。

天上的白云像奔驰的骏马,有时像温柔的仙姑,真是千姿百态!

有时像一只美丽的蝴蝶,有时像一只饮水的小鹿,真是一幅绚丽的生态图啊!

4.文中哪些句子写了云的变化无常?

把相关的句子用“”画出。

5.你觉得本文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

(B)。

A.总分关系B.总分总关系C.分总关系

(二)会飞的蒲公英

①我喜欢大自然,喜欢到大自然里去了解、观察那些花花草草。

②初夏的一天,我和妈妈散步来到小木屋后面的山坡上。

山坡上盛开着一丛丛火红的映山红、鹅黄的迎春、淡紫的牵牛花…我快活地拍着小手,蹦蹦跳跳采摘这些五颜六色的花儿。

一会儿,妈妈轻轻地挽着我走到山坡的另一(侧则),那里开满了一朵朵白色的小花。

花儿怪逗人的:

圆圆的脑袋,白白的茸毛,风一吹,就轻盈地飞了起来。

飞呀飞,飞得老高老高的。

我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抓住一朵飞在空中的小白花。

③妈妈说:

“这是蒲公英,它最喜欢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

④“真奇妙!

”我赞叹着说,“我也要去!

⑤妈妈的话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流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⑥晚上,我梦见自己变成了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广阔的世界上空飞呀,飞呀…

1.给第③段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恰当的标点。

2.在()里恰当的词上打“√”。

3.文中写颜色的词语有火红、鹅黄、淡紫、白色、白白的。

这么多种颜色,用文中的一个四字词语可以概括,这个词是五颜六色。

4.填空。

广阔的(世界)圆圆的(脑袋)幼稚的(心灵)

5.找一找作者喜欢蒲公英的理由是什么,把答案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因为蒲公英很美,喜欢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

6.同学们,你周围一定也有你喜欢的小花,能介绍几种吗?

我最喜欢我们家院子里的百合花。

有白的和杏黄的两种。

百合花是一种很香的花,还没走进院子就能闻到阵阵清香。

我们家还有月季花。

月季花的颜色更多,白的粉的、红的……真是五颜六色。

月季花的用途很多,晒干后可以泡茶、泡澡…

7.你觉得本文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

(A)

(三)吃西瓜

①暑假里的一天,骄阳似火,没有一丝风,好像空气凝固了,热得人们直chuǎn【喘】气,连树叶也不动,像是被什么粘住了似的。

只有栖息在树上的知了,不停地yǎn【演】唱,但只能给人们zēngtiān【增添】

(烦躁烦/闷)。

唉,要是在这时候能吃上一个凉爽鲜甜的大西瓜,那该有多美啊!

②傍晚,妈妈下班回家,(居/然果然)买回来一个又圆又大的西瓜。

这下我可乐了,捧着西瓜左看右看,喜得爱不释手。

③这瓜足有七公斤重。

cuì

【翠】绿的瓜皮上镶着锯chǐ【齿】形的条纹,底部深深地凹了进去,顶端的瓜蔓又细又短。

我学着大人的样子,用手指在瓜皮上弹了弹,“嘣嘣”,声音又响又脆。

我操起菜刀切瓜,还没等用力,西瓜已裂成了两半。

嘿,好一个shú

【熟】瓜!

粉红的瓜里嵌着历历可数的又黑又大的瓜籽,淡红的汁水顺着瓜慢慢地淌在桌面上。

④哎,光gù

【顾】着看,还不知道这瓜的味道如何呢。

我顺手切下一块想饱饱口福。

刚把西瓜送到嘴边,我的手就停住了:

对面的小厨房里不时闪动着妈妈的身影,妈妈(辛苦辛/勤)了一天,回家没顾得上擦把汗,却又在厨房里忙开了……

⑤我来不及多想,转身拿起调羹,往那半只西瓜上一插又拿了一条凉毛巾,(急步慢/慢)向厨房走去…

1.划去()里不恰当的词语。

2.在文中的“【】”内写出正确的字词。

3.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骄阳似火:

强烈的阳光,好像烈火一样。

形容天气炎热。

(2)爱不释手:

非常喜爱,拿在手里,舍不得放下。

(3)历历可数:

这里是指黑黑的西瓜子很明显,都能数出个数来。

4.仿照例句另写两个句子。

例:

要是在这时候能吃上一个凉爽鲜甜的大西瓜,那该有多美啊!

(1)要是在酷暑难耐的夏日傍晚下一场雷阵雨,那该多凉爽啊!

(2)要是我能去游泳,那该多好啊!

(句子仿写合理即可)

5.根据提示,请你概括出本文的主要内容并填空。

暑假的一天,(天气)很热,妈妈下班买回来(一个又大又圆)的西瓜,我刚想吃一口,看到了(在厨房忙碌的妈妈),于是,我(急忙把西瓜还有毛巾给妈妈送去)。

6.我们阅读文章时要根据作者描绘的情景,推测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最后一段写“我来不及多想,转身拿起调羹,往那半只西瓜上一插,又拿了一条凉毛巾,(急步慢慢)向厨房走去…”“我”会对妈妈说什么?

做什么?

请把作者没有写完的内容写出来。

我会说:

“妈妈,您辛苦了,吃一口西瓜吧!

”我把西瓜递给妈妈,又拿一块凉毛巾给妈妈擦汗。

7.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妈妈(感激、关爱)的思想感情。

第二节认识先概括再具体结构

1.概括是总写事物的特点、情感;

具体是指详细、分述事物的特点或情感。

2.概括和具体是作者根据内容需要做出的详略安排,也是很常用的写作手法。

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分析下面的句子之间有什么关系?

动物有各种各样的睡觉方法。

狗睡觉的时候,总是把一只耳朵紧贴在地面上,几十米远的脚步声也能使它惊醒。

马总是站着睡觉,你别担心,它绝不会跌倒。

猫头鹰睡觉的时候,两只眼睛一只睁着,一只闭着,保持着高度的警惕。

大雁睡觉的时候,总要一只雁站岗,一有动静,就可以唤起雁群飞走。

刺猬睡觉的时候,把身体缩成一团,满身锐利的刺使敌人无法偷袭。

1.动物有(各种各样)的睡觉方法。

2.然后分别介绍了(狗)(马)(猫头鹰)(大雁)(刺猬)五种动物的睡觉方法。

3.你从上面的两个问题中,发现句子间有什么关系了吗?

先概括再具体。

大墙下的小花苗

春风把一粒花种吹到一面墙的阴影里,它想通过自己的努力长成一朵美丽的花朵。

不久,种子变成了一棵小花苗。

大墙外边,小树、小草都长得生机勃勃,只有小花苗又瘦又小,它难过得哭起来。

“你千吗哭呀?

”蜜蜂问“我见不到阳光,长得太小了。

”“别难过,我替你把大墙推倒!

”蜜蜂用力推起来。

大墙纹丝不动!

小蜜蜂只好飞走了。

“你不是也有手和脚吗?

靠自己的力量,攀到阳光里去呀!

”墙顶上小蜗牛说。

是呀,自己细细的藤,就是毫改变。

手和脚呀!

小花苗擦去泪水,鼓足勇气,沿着墙壁开始往上爬了…有一天,它终于爬上了高高的墙顶。

阳光下真温暖!

小花苗使劲长,满身披上绿叶,开出金黄色的花朵。

孩子们从大墙下走过,都说:

“瞧!

这朵小花能爬上那么高的大墙,真勇敢!

1.认真读一读,为最后一句话补齐标点。

2.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温暖——(寒冷)难过——(高兴)

3.文章的第一句写的是(春风把一粒花种吹到一面墙的阴影里它想通过自己的努力长成一朵美丽的花朵)。

接下来分别写,在大墙的阴影里,小花苗(又瘦又小很难过),它靠自己的(力量)爬到墙顶上以后,小花苗(见到了阳光,满身披上了绿叶,开出金黄色的花朵),孩子们夸小花苗(真勇敢)。

这就是先具体再概括。

4.假如你是小花苗,爬上了墙顶,你会说些什么?

我能靠着自己的力量爬上墙顶,我真高兴。

我明白了,不能什么事都依靠别人,要学会靠自己的力量。

(一)

校园里有一棵老槐树,高大、粗壮。

说它高大,一点也不过分,它的树梢快要碰到三层楼的楼顶了。

说它粗壮,确实够惊人的,它那灰褐色的树干,两个小朋友也合抱不过来那笔直的树干撑起巨大的树冠,活像一把张开的绿色大伞。

茂密的树叶把阳光遮得严严实实,同学们最爱在大树下游戏、玩耍。

一阵阵风吹过,树叶哗啦啦地响,似乎老槐树也同我们一起发出了欢笑。

1.这段文字是围绕老槐树(高大)和(粗壮)的特点来写的。

其中有一句把老槐树当人来写,用“”画出来。

2.在文段中找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矮小——(高大)稀疏——(茂密)

3.文中把老槐树比作(一把张开的绿色大伞),多形象啊!

4.校园的老槐树给同学们带来很多快乐,请你对老槐树说几句感谢的话吧。

只要能表达出对老槐树的喜爱、赞美之情即可。

(二)可爱的山村

①前年夏天,爸爸妈妈的工作调动了,我跟着他们来到了山村。

爸爸妈妈在国营农场上班,农场的家属院就在山脚下的小山村。

②这里的景色真迷人啊!

搬到山村的第二天,我就忍不住去爬山。

山可高了,白云像围在它腰上的围裙,登上山顶,就像钻到了云彩里。

满山遍野遍布山野,形容绿树成荫,各种灌木有一人多高,要是两人离开六七步远,就只能听见声很多。

音,看不见人影。

有时,突然蹿出一只野兔还没等我捡起石头,野兔就箭一般地溜走了。

还有不知名的山雀,冷不丁地从脚底下“腾”地飞起来,吓了我一跳。

③山村不仅景致好,小朋友更有趣。

有一次,我到农场去,学着山村的孩子去放羊,可是我刚把羊赶出羊圈,羊一下就跑散了。

我使劲地喊着:

“回来,回来……”但是没有一只羊听我的,可把我急坏了。

和我一起来的两个小朋友赶紧跑来说:

“你别瞎喊了!

”边说着边冲着山腰跑去,“咩,咩——”地叫了几声,真是怪事,只见那些羊乖乖地跑回来了。

这两个小朋友真好,还有这么神奇的好办法!

④一晃两年多过去了,我听爸爸说,他又要调动工作了,可是我舍不得离开山村。

1.用“√”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调动(tiá

odià

o)跑散了(sà

nsǎn)

2.用“”画出文中一个比喻句,并仿写一句。

山里的小朋友爬树真快,像一只只小猴子,一眨眼的工夫就到了树枝上。

3.请从短文的第②自然段找出概括句,用“”画出来。

然后写一写,作者都看到了(白云)(绿树)(灌木)(野兔)(山雀)等景物,我们把这种写法称为先(概括)再(具体)。

4.作者说舍不得离开这个小山村,为什么?

可以自己总结,也可以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因为山村不仅景致好,小朋友更有趣。

(三)《乌鸦的经验》《乌鸦喝不到水》

①一个炎热的夏天,乌鸦出门去旅游。

路上,火辣辣的太阳晒得它口干舌燥。

它决定休息一下,喝口水,歇歇力,于是就收起翅膀,在路边的一个村口停了下来。

说来奇怪,乌鸦从村前找到村后,竟找不到一滴水。

村后以前有一条小溪,由于天气干旱,早已干涸得没有水了。

②这时候,迎面飞来一只花喜鹊。

乌鸦问喜鹊老兄:

“这儿有水吗?

”花喜鹊回答说:

“这儿村民用的是井水,村村有口井。

只是井很深,得想个办法才能喝到。

”乌鸦说:

“这个我有经验。

”它心里想:

以前我喝瓶子里的水,瓶子也是很深的,丢些小石子,水就涨上来……

③它来到井边看,井水果然很深。

于是,它四处寻找合适的石子,找到一块石子,就衔来,丢进井里,然后再去找下一块石子。

就这样,它一直忙到太阳下山,也没有见到井水往上涨。

④又累又渴的乌鸦回到村口,始终没有喝到一滴水。

它叹息着:

“唉,唉!

老办法怎么不管用了呢?

1.为第②段没有标点的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

《乌鸦第二次喝水》

2.给短文起个恰当的题目,写在上面的横线上。

《老办法不行了》

3.请你读一读第③自然段,你觉得哪句话是概括句,用“”画出来。

4.乌鸦没有喝到水,它的心情或者表情会是怎样的?

用一句话概括一下,写在下面。

乌鸦没有喝到水,心里很纳闷(难过、泪丧、着急等),它的表情可能是垂头丧气(愁眉苦脸、气急败坏等)。

5.请你想一想,乌鸦这一次为什么喝不到水呢?

1:

面对困难、解决问题时不能一成不变,要学会创新和变通,这样才能成功。

2:

因为井水很深,里面的水是流动的,不会上涨。

3:

还可以说乌鸦没动脑筋,是不会有结果的。

第三节认识因果段式

1.因果段式,一般都是由几句话讲明原因,几句话点明结果。

作者根据需要,安排因果顺序不一:

有的原因在前、结果在后;

有的结果在前、原因在后。

文中常用“因为”“由于”“因此”“所以”等词语表示这种因果关系。

2.这种段式分层时,“因”一层,“果”一层。

3.概括段意的时候以结果为主,有时也把原因简要地概括进去。

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想一想这篇短文介绍了什么内容,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愚公移山(节选)

①很久以前,有一位九十多岁的老先生,他的名字叫愚公。

愚公家的门口有两座好高好高的山,一座叫太行山,另一座叫王屋山。

这两座山正好在愚公家的门口,阻挡了往北的通道,无论进出都要绕很远的路,愚公对这个情况非常的头痛。

②有一天他召集全家人一起商量,对家人说:

“我们全家一起合作,把挡在门口的两座大山移开,让门口的路可以直通到外面的大路上,你们看好不好呢?

”儿子和孙子一听,都点头赞成说:

“好呀!

好呀!

”可是愚公的妻子却摇摇头说:

“不可能的,你连搬一个小土山的力气都没有,又能够奈何得了太行和王屋这两座高山吗?

就算你搬得动,那些挖出来的泥土、石块,你要扔到什么地方去呢?

”愚公和孩子们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

“那有什么困难的!

我们可以丢到海里面

去呀!

③第二天开始,愚公和他的子孙,三个人一起扛着锄头,挑着扁担,到山边开始挖。

愚公的邻居京城氏和她的小儿子,也兴致勃勃地加入他们的行列,通常一个寒暑才能往返一趟呢。

1.这篇短文每段讲了什么内容?

这篇短文主要写了愚公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住了他们的去路,愚公召集妻子与孩子一起移山,邻居听说后一起帮忙。

2.这三段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它们之间是因果关系(因为大山挡路所以要移山)。

陈叔叔被派往德国进修,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以全优的成绩通过了博士学位考试。

他的突出成就引起了德国很多研究单位的重视,并且以优厚的待遇请陈叔叔留在德国。

//但是,他婉言谢绝了德国人的挽留,说:

“比起贵国,我的祖国更需要人才。

”便毅然回到了祖国。

因为陈叔叔想到:

祖国培养了我那么多年,那里有我的亲人、同学和朋友,还有家乡的人们等着我为他们出力。

我一定要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才能,怎么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放弃我的祖国呢?

1.请你结合短文理解词语。

毅然:

回国的态度坚决,毫不犹豫。

2.陈叔叔成绩之所以优秀,文中有两个成语说明了原因,它们是(勤奋好学)和(刻苦钻研)。

3.陈叔叔为什么毅然回到了祖国?

文中有一句话概括了原因,请你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比起贵国,我的祖国更需要人才。

4.按划分好的层次总结一下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陈叔叔在德国进修时因为成绩优异,德国人想留下他。

但陈叔叔毅然回到了祖国,因为他知道祖国更需要他这样的人才。

人们常说“开卷有益”。

当你打开五彩缤纷的图书,你便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动人的小说,美丽的诗歌,感人的童话……让你爱不释手,给你带来无穷的快乐。

书不仅是知识的宝库,而且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一位大文豪说过:

“读一本好书就仿佛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

”寂寞时,它会给我们安慰有疑难时,它会给我们解答;

遇到挫折时,它会给我们鼓励和力量;

迷失方向时,它会指引我们向光明的前程迈进。

1.短文是围绕哪句话介绍的?

用“”画出来。

2.文中把读书比作(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这样比喻说明什么?

这样的比喻说明书籍是很多的,知识是无穷尽的,我们也是读不完的,但是,可以在读书中找到乐趣。

3.文章为什么说“开卷有益”?

请你用“因为……所以……试着回答一下。

因为多读书能给人们带来很多的好处,所以说“开卷有益”。

或因为“书不仅是知识的宝库,而且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所以说“开卷有益”。

(二)爱动脑筋的帕斯卡

①法国大数学家、物理学家帕斯卡,小时候不但喜欢问为什么,还喜欢自己去钻研,找出问题的答案。

②有一次,帕斯卡在厨房外边玩,听到厨师把盘子弄得叮叮当当地响。

这声音引起了帕斯卡的注意。

他想,要是敲打发出声音的话,为何刀一离开盘子以后,声音不马上消失呢?

他就自己做实验。

他发现盘子被敲打以后,声音不断,但是只要用手一按盘子边,声音就立刻停止。

帕斯卡高兴地发现,原来声音最要紧的是震动,不是敲打。

打击停止了,只要震动不停止,还能发出声音来。

③这样,帕斯卡11岁就发现了声学的震动原理,开始了科学的探索。

他能够在16岁就发表数学论文,22岁研制出世界第一台机械计算机,24岁完成著名的真空试验,这些都与他从小爱动脑筋是分不开的。

1.用“√”为加点字选出正确的读音。

一按(è

n)实验(shì

shí

)钻研(zuānzuà

n)

机械(jiè

xiè

)弄得(nè

ngnò

ng)发声(fāfà

2.把下面词语重新排列组成句子,写在横线上,注意添加标点。

(1)盼望着和劳动模范同学们见面

同学们盼望着和劳动模范见面。

(2)人民我们心连心灾区和我们和灾区人民心连心。

3.帕斯卡能够在16岁就发表数学论文,2岁研制出世界第一台机械计算机,24岁完成著名的真空试验,最正确的原因是(B)。

A.帕斯卡是伟大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

B.帕斯卡取得伟大成就,是因为他从小爱动脑筋,喜欢钻研

C.帕斯卡很聪明

4.文章的第

(一)自然段是概括叙述,第

(二)自然段是具体描写。

你能说出文章的第一段和后文是什么关系吗?

第一段和后文是因果关系。

(三)我的外公

我的外公,刚刚60出头,已是满头银发了,还挺着一个啤酒肚,一副学者的气魄。

我的外公识渊博,是一名工程师,每天一早,外公便到建筑设计院去上班,经常坐在办公室里进行楼房设计,有时也到施工现场作指导。

附近哪家要造房子,肯定少不了我外公出课划策,大家都称外公为“专家”呢。

他更是我心中的好榜样。

外公不仅在工作上非常认真,而且对我是有求必应。

那次,市教育局、市科协等四个部门联合举办了一届“市中小学生手工大赛”。

老师交给我的任务是用白板纸做一个沙发模型,要求长、宽、高分别是50厘米、50厘米、80厘米,不能用胶布连接因为外观用胶布很丑。

我绞尽脑汗也想不出个好法子来。

放学后,我打电话对外公说了这件事,外公笑着说:

“小意思,等我下班就搞定了!

傍晚,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外婆家,外公说:

这个沙发我已经有些眉目了。

坐垫用一张纸,靠背用一张纸两个扶手各一张,共四张纸,互相穿插保证严丝合缝。

”我说:

“外公,坐垫下面应该放一个“井’字架,这样才牢靠。

”外公笑着夸我随他爱动脑,将来一定有出息。

第二天,我把讨论的结果告诉了老师。

老师按照外公的提示帮我做了修改,之后,我顺利完成了一个非常棒的沙发模型,在比赛中,还获得了一等奖呢!

这里面,外公的功劳还不小哩。

1.这篇短文共有(6)个自然段。

全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请用“”画出来。

2.因为外公的职业是(工程师),经常为大家帮忙,所以大家称他为(专家)。

对我的要求是(有求必应)。

因此,在我做模型的时候,外公为我(出谋划策(出主意/想办法)),让我最终获得了(一等奖)。

3.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出谋划策:

这里指为别人出好主意,想好办法。

(2)有求必应:

这里是指“我”提出的要求外公都一答应。

(3)学识渊博:

这里是指外公学识很丰富,懂得多。

4.你能看出作者对外公是怎样的感情吗?

请帮作者写两句话表达对外公的爱,好吗?

写出对外公敬佩、赞扬的感情即可。

第四节认识顺承段式

1.顺承段式: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或时间顺序一步一步写下来的段式结构。

2.完成顺承段式的文章阅读可以按照以下五步法。

第一步:

查看文章中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的段意是什么。

第二步:

分析文章的写作顺序。

先看哪几个自然段联系紧密,确定层次。

第三步:

确定哪一层次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