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四川资中的历史文化故事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5532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2.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四川资中的历史文化故事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有关四川资中的历史文化故事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有关四川资中的历史文化故事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有关四川资中的历史文化故事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有关四川资中的历史文化故事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有关四川资中的历史文化故事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有关四川资中的历史文化故事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有关四川资中的历史文化故事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有关四川资中的历史文化故事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有关四川资中的历史文化故事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有关四川资中的历史文化故事Word格式.docx

《有关四川资中的历史文化故事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四川资中的历史文化故事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有关四川资中的历史文化故事Word格式.docx

骆成骧是清末屈指可数的最后几位状元之一,在他中状元的10年后,科举制度被取消,状元这个词永远的尘封进了历史的记忆中,他也因此成为清代四川惟一的一个状元。

骆成骧从资中赴京,参加考试的那一年是公元1895年,正是康有为公车上书的那一年。

在那年的殿试上,渴望维新变法的年轻皇帝光绪出了四道题,而在殿试的对策上,骆成骧只用了不到两千字,却引经据典、言辞恳切地提出了为国分忧,改革图强的主张。

那一年,南海举人康有为中了进士,而资中的骆成骧却被光绪钦点为头名状元。

六十年后,大画家张大千在海外画了一组思念故乡的《资中八胜册》,其中的一幅《三峰毓秀》,还记述了骆成骧中状元的故事。

“三塔成,状元出”虽然只是传说,却传达出资中人对地灵人杰的美好期许。

3.板板楼

板板楼是个集餐、茶、旅于一体的客栈,早在宋朝就已经有了,是资中最为古老的一家千年老店。

据《通志外纪》记载:

赵逵青少年之时爱在夏天晚上乘凉的时候在街上吹箫,北街茶馆里有五个吃茶的,一见到他吹箫而来便像见到什么大人物似的,连忙回避了,当时资中正在瘟疫流行,那五个人走了之后瘟疫也停止了,原来那五个茶客竟是五瘟神,知道赵逵今后要当状元,是贵人,所以回避。

文中所说的“北街茶肆”便是后来的板板楼客栈,它像马房街的栈房一样,非常出名,虽然不能停放车马,但位处城中,又兼营餐馆、茶馆、酒店,从北门进城的行客都喜欢在这里住宿,但是人员冗杂,既有发迹之前外出求学赴考的李石、赵雄、周冕、骆成骧等文人学士,也有浪迹江湖卖艺谋生的三教九流。

清朝光绪十年(1884),南溪县来了个“叙州三杰”之一的饱学之士包弼臣,到资州任学正。

由于初来乍到,州官老爷高培谷暂时没有给他解决住房问题,便临时住在板板楼的上官房。

他听人说了赵状元吹箫驱鬼的故事,感慨系之,便在学署门前写了副对联:

假胜地作诗寮,倘子渊有灵,当吹起洞箫,助予叠韵;

得诸生为雅友,问郑虔何事,只斟满斗酒,与尔消愁。

他的“雅友”中有个骆成骧,特别的聪明好学,看了这幅对联,说道:

“老师写得实在是好,但只写了王褒,没有写赵雄,未免美中不足。

”于是包弼臣便为板板楼客栈也写了一副:

纯而后肆,读制策万言,重文艺尤先器识;

正以祛邪,听长笛三弄,为芦生即动鬼神。

此联由板板楼老板刻成木牌,挂于茶肆,生意更加兴旺。

民国年间,板板楼仍然长盛不衰,茶馆里高朋满座,每天都有打围鼓的,打金钱板的,讲评书的,说说唱唱,热闹非凡。

板板楼旅馆现在还在,但面目全非,从前的木瓦建筑变成了钢筋水泥建筑,并且只有旅馆,没有餐馆、茶馆了。

4.孝子街

清朝道光年间,资中西门外城墙边住着一个年轻寡妇,与报恩寺的一个和尚有私情,每天二更(晚上九点)之后,和尚就要前来幽会。

报恩寺到寡妇家有三里多路,城边有条河沟,一年四季水流不断,那时没有修桥,来往行人只有踩水而过,和尚也不例外,每晚走到河边都要脱下鞋袜,虽然水不深,但很不方便,特别是冬天,冰凉的溪水冷得人钻心透骨。

但和尚“忠于爱情”,不管刮风下雨,严寒酷暑,都要按时而去,若是有时因事未去,寡妇就会失魂落魄,茶饭不思,卧床不起。

寡妇有个年约十五六岁的儿子,小名金哥,看到和尚同他母亲偷情,十分反感,见到和尚总是怒目而视,和尚同他谈话也从不搭理。

然而奇怪的是:

他如此仇恨和尚,却又每天晚上都脱了鞋袜,涉水而过去到对岸等待和尚,和尚来了,他一言不发,背起和尚就走,一直走到家门。

就这样,天天背,年年背,一直背了五六个年头,后来他又喂了几头大肥猪,将猪卖了,修了条简易的石板桥。

因为是卖猪来的钱,便将石桥取名为卖猪桥(即现在的桃源酒家后楼下面)。

金哥长到二十二三岁的时候,他母亲病逝。

和尚很是悲痛,前来念经,超度亡灵。

金哥表面上不露声色,暗中却将菜刀磨得锋快,趁和尚不注意,一刀下去,把和尚的光头砍了下来。

其余的和尚见他白昼杀人,将他扭送官府,要求严惩。

里长(相当于现在的居民委员会主任)也说他罪大恶极,一方面帮助母亲乱搞男女关系,另一方面又蓄谋杀人,是罪上加罪。

州官也感到他的行为不可思议,叫他从实招来,否则大刑侍候。

他却只是痛哭,也不争辩,直到州官追得急了,他才要求把纸笔给他,伏在地上写了两句供词:

“搭桥顺毋意,杀僧报父仇”。

州官问他这是什么意思,他说:

“母亲生前喜欢和尚,我如果反对,就是对母亲的不孝,所以我只好顺从她老人家的意愿,每天背和尚过河,还卖了猪儿搭桥,方便和尚。

但是,和尚对母亲再好,也是我父亲的仇人,所以母亲一死,我就要杀他,为我死去的父亲报仇。

这就是‘母在顺母意,母死报父仇’的本意。

”听了这番表述,州官将惊堂木一拍,高声赞叹:

“好一个敬父顺母的大孝子!

”不仅不问罪,反而申报朝廷将他举为孝廉,卖猪桥头的那条街也叫孝子街(百世街对面,现已改建为市场)。

这就是孝子街名的来历。

5.君子泉

薛涛是我国中晚唐时期一位著名的女诗人。

她才华横溢而身世坎坷,大部份时间都是在成都度过的,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位才女在资中也生活了几年。

唐德宗贞元年间,薛涛的丈夫郑纲任资州刺史,她便随夫到了资州,过着夫唱妇随的闲逸生活。

郑纲同她一样,酷爱吟诗作赋,著有五言十三韵的古风,刻于资州唐明渡和北崖的石壁上;

又在北崖的积翠泉(即现在之君子泉)建有折柳亭一座,夫妻二人常来此处诗酒唱和,其乐融融。

贞元十七年(公元801),西川节度使韦皋第五次征战吐蕃,调各路军马出征。

韦皋建了支“安夷军”,屯于资州,用以“维制诸蛮”。

在这次决战中,郑纲奉令率军参战。

据《唐书》记载,韦皋镇蜀共二十一年,先后同吐蕃进行过五次大战,贞元十七年是最后的一次,也是规模最大、战果最为辉煌的一次。

这次大战中歼灭了蕃兵二十多万,活捉了主帅论莽热,但郑纲却在疆场上壮烈牺牲了。

“月照千门掩袖啼”,女诗人悲痛欲绝。

资州城边重龙山腰有个苍崖壁环的幽深石潭,当时名叫北山池,又叫积翠泉。

郑刚生前最爱偕同妻子到此游玩;

郑纲死后,薛涛也时常来到这里转游,见物思情,缅念夫君。

郑纲之后的资州刺史为羊士谔。

此人原是朝中的监察御史,因弹劾宰相李吉甫,触怒了宪宗帝,斥责他拉帮结党,诬告不实,贬为资州刺史。

此人雅好诗文,颇多吟咏,久仰薛涛芳名,为之倾慕不已,他得知薛涛爱到北山池散步,便轻装简从,前去与她攀谈。

薛涛知道他是新任刺史,对他的态度不卑不亢,不冷不热,后来接触多了,见他温文儒雅,谈吐不凡,才产生了好感,引为知己。

北山池是个半月形的天然石潭,高约八丈,宽约五丈,山崖上有十余股涓涓清泉注入潭内,各股泉水大小不同,流速不同,高度和方位也不同,有的滴在石阶上,有的落入水潭中,发出的声音便有大小和轻重之别,只听叮叮咚咚,噼噼叭叭,恰似无形的音乐家在那里弹奏古琴。

羊士谔道:

“眼前这番景致,很象白居易在他的《琵琶行》中描写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意境。

今天是寒食节,我写了一首小诗,敬请夫人指正。

寒食宴城北山池

别馆青山郭,游人折柳行。

落花径上己,细雨带清明。

鶗鴂流芳暗,鸳鸯曲水平。

归心何处醉?

宝瑟有馀声。

对于这首诗的弦外之意,薛涛假装没有听懂而故意把话题岔开,说道:

“要是在这水潭中埋几个金盆,泉水发出的声音就更象‘大珠小珠落玉盘’了。

”这句话本是薛涛信口而谈的无心之言,羊土谔却从中受到启发,连称“好主意,好主意!

”后来他果真在水池中悄悄地埋了八个金盆,使得各股泉水滴人潭中发出金声玉振的共鸣声,宛如仙乐,从而成为资中八景之一,人称“滴水弹琴”,又叫“灵崖泉韵”。

那一天是寒食节,古人按惯例在这三天之内不能生火做饭,羊士谔所谓的“寒食宴”实际上只是一些瓜果凉菜而已,并不丰盛,但酒是有的。

薛涛酒量不大,那天与羊士谔谈诗论文,心情舒畅,多喝了两杯,便感到昏昏沉沉,周身无力,索性双目一闭,靠在亭柱上小憩片刻。

薛涛不仅是诗人,也是美人,醉了之后更是美艳撩人。

羊士谔本来早就钟情于她,于今心上人就在身边,妩媚婀娜如雨后海棠,不由欲火焚心,浑身热燥,一时控制不住,猛地扑身而上,抱住薛涛狂吻。

这番粗暴的举动使薛涛从酒醉状态中清醒过来,睁眼一看,马上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奋力挣扎,无奈周身软绵绵的,毫无力气,反而被羊士谔搂得更紧,不由珠泪夺眶而出,那泪水注入泉中,引来泉水中的游鱼争相吞食,羊士谔惊奇不已。

薛涛泣不成声地说:

“郑郎!

你在哪里?

我好苦啊!

听到这声惨叫,羊士谔像被雷电击了一下,失控的理智重新恢复过来。

他将薛涛的腰肢缓缓地松开,喃喃自语道:

“郑郎,郑纲,郑拾遗(郑钢在朝中任过拾遗)!

我好糊涂!

好无礼!

干的啥子事情啊!

我真的寡廉鲜耻,禽兽不如!

你血战疆场,为国捐躯,我却欺负你的孀妻,羞煞人也!

我对不起你呀,郑公!

”接着又向薛涛长揖赔罪,连称酒后失礼,恳请夫人宽恕。

这一戏剧性的变化,反而使薛涛哭笑不得,连忙擦去泪痕,整了整衣装,静下神来,说道:

“大人深明大义,醉而不乱,真松柏襟怀,君子高风也!

”羊士谔更加羞愧不已。

薛涛又说:

“此处名曰积翠泉,依我之见不如称为君子泉,以证大人之美德卓行,不知大人意下如何?

”羊士谔连称“不敢当!

不敢当!

”内心却十分乐意,从此之后人们便将这里叫做“君子泉”。

5.状元塔

资中有三座古塔,一在高山观,一在笔架山,一在唐明渡。

这三座塔都与状元有关。

高山观的古塔名曰“三元塔”,建于清代嘉庆二十年(1816),共7层,高28米,下宽6米,呈四方形,面江开门,门上用碎瓷片嵌着“三元塔”三字,门内有59级砖阶盘旋而上,每一层的四面都有窗洞,往外浏览山光水色,气象万千。

此塔为砖砌,每块塔砖长36公分,宽21.5公分,内中有十余块的砖身上刻着“联捷三元”的文字,东一块西一块地毫无规则地混在那些没有文字的普通塔砖之中,让人寻找,谁找得快、找得多,谁就功名有望,就能考上秀才、举人、进士,乃至状元。

在清代,每年农历二月举行县试的时候,参加考试的童生们就要三五成群地从城内顺着河边春游五里,来到这风光旖旎的三元塔前,从那数千块塔砖中寻找那只有十来块的神秘之砖。

相传骆成骧也同着一群莘莘学子前去寻找过,他一口气就找到九块,后来在县试中考上第一名,为“案首”;

省试中考上第三名,为“经魁”;

殿试中光绪皇帝钦点第一名,为“状元”,成为联捷三元的“小三元”(大三元是省试第一名的解元,会试第一名的会元,殿试第一名的状元)。

离三元塔不远有几个农家院落,其中一家是当代著名女诗人傅天琳的故居。

傅天琳的外侄王小鸥的青少年时代也是在这里度过的,他的诗歌也写得很好,大概都是受了三元塔的灵气所致吧!

笔架山上的塔是石塔,塔身上刻着“文峰塔”三字。

笔架山原为三个沿着沱江南岸并排而立的山峰,形状很像搁放毛笔的笔架。

相传宋代有个反穿狗皮衣服的狗皮道人,常年栖息在半山腰的一个山洞里,每当见到贵人就要“汪汪汪”地作狗叫。

有一次他见到一位身材矮胖,脸上有几颗麻斑的少年在山顶上盘膝而坐,向着山下江面上的打鱼船吹洞箫,他便像狗儿似的向着麻面少年摇头摆尾,又跳又叫。

少年用洞箫往他头上轻轻一敲,说道:

“我又没有肉骨头,你守着我叫什么?

”狗皮道人说:

“现在没有,以后会有。

不仅有肉骨头,还会有宫廷液,琼林宴。

”接着又疯疯癫癫地唱道:

“毓秀三峰笔架山,魁星点斗连三元。

大江后浪推前浪,浪出金鳌七百年。

”少年说:

“照你这样说来,我能考中状元,但是要七百年之后才能独占鳌头,我活得到那么久吗?

”狗皮道人笑而不答,在地上打了七个滚就跑了。

那麻面少年名叫赵逵,数年之后金榜夺魁,中了状元,这时人们才领悟到资中七百年后还要出个状元。

可是七百年过去了,一直没有动静,人们便对狗皮道人的预言产生了怀疑,直到光绪二十年(1894),成都来了个莽老道,看了笔架山的山形,连称“好风水!

”当时的资州学政是南溪宿儒包弼臣,将狗皮道人的预言没有应验的事情告诉了他,他说:

“可在笔架山的三个峰尖上修建三座石塔,必见奇效。

包弼臣依言而行,建了三座小巧玲珑的石塔,中间一座叫“文峰塔”,东面一座叫“文秀塔”,西面一座叫“文瑞塔”。

三塔修好之后,第二年就文运大开,资中人骆成骧独领风骚,中了状元,破了大清朝没有四川人摘取状元桂冠的天荒。

为此,国画大师张大千还在《资中八胜》的组画图中画了幅《三峰毓秀》,在画面上写道:

“三峰在珠江南岸,青乌家言:

当建三塔象笔架,必出状头。

塔成明年,骆公骕大魁天下。

遗憾的是:

三峰的三塔现在只剩下中间的一峰一塔,另外的两峰两塔在1951年修筑成渝铁路的时候被炸掉,开成路基了。

中间留下的石塔为方形,四层,塔上临江一面刻着“雁塔峰”,背面刻着“山岳钟灵”。

第三座与状元有关的古塔在唐明渡,建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是骆状元的父亲骆文廷为纪念儿子高中状元修建的。

塔呈圆形,白色,五层,高约10米,塔名”苍颉塔”,由包弼臣题写。

苍颉是我国轩辕黄帝的史宫,汉字就是他创造的,作为文章魁首的骆成骧,对于文化鼻祖的造字之功自然是顶礼膜拜的。

6.冬尖

传说后周时盘石县(即今资中县)城郊沱江之滨,住着一对农民夫妻。

家门前有块菜地,四周长着十几种批把树。

农闲时节,丈夫从白云山挖得一大担草药归来,离家不远时,抬头一看,原来满树金灿灿的批把现在一颗都不见了。

这是何故?

心里一惊,肩头上的那一担草药一下子滑到河中,草药被水冲走。

回家一看,原来那满树枇杷全被大风吹落地下烂了。

妻子安慰沮丧的丈夫说,枇杷虽然落了,它的甜汁却漫透了菜园的泥土,以后,夫妻俩再园里种满了青菜。

奇怪,青菜的叶子长的得象枇杷叶一样。

枇杷叶青菜成熟后,味道又甜又香,夫妻俩吃不完,就加盐制成咸菜装入坛中,埋人菜园地下,丈夫便又进山采药去了。

春去冬来,转眼又过了一年,等丈夫满载而归,妻子杀鸡煮酒接风时,才想起埋在地下的菜坛。

掘土开坛,顿时芳香扑鼻,经久不散,这就是冬尖的传说。

资中冬尖系用资中特有的枇杷叶青菜(又叫冬菜)腌制窖储发酵而成,早在清代道光年间即已驰名全国,远销北京、上海等地。

光绪27年,(1901),骆成骧中状元之后,托人在家乡带了两担冬尖上京,分赠同僚,大学士孙家鼎食后赞不绝口,题诗赞道:

“枇杷青菜取其尖,巧制精腌有秘传。

调味佐餐冠厨膳,资州冬尖不虚传”。

于是更加美名高涨,连李莲英都来索讨,说是“老佛爷闻到香味了”。

资中冬尖确实很香,如果你旅行袋里放了两包乘火车,在秦岭以南还不明显,可是一旦出了秦岭,马上就会芬芳四溢,满车厢都是香的,有的人从外车厢走来无不发出惊奇的疑问:

“啥东西这么香哟!

冬尖用途颇广,用刀剁啐,可作饺子、包子、馄饨的馅儿;

可作蒸肉、咸烧白的底菜;

可以调汤;

还可以合着猪肉宰成啐粒,再合点酒曲,炒成干馅子,用以下饭,可口无比,故而畏惧麻辣的北方人最为喜爱。

1957年在全国干腌菜会议上资中冬尖被评为第二名;

1958年由广州进出口公司出口50顿,销往香港和东南亚各国;

1983年获四川省商业厅、省经委联合颁发优质产品奖,并获得巴蜀食品节金奖。

冬菜梢尖的下节菜叫“二筒子”,可切成薄片,腌制成“菜皮子”,合上调料,也是味道绝佳的小食品。

7.圣灵山

圣灵山风景区位于资中城西,由圣灵山大溶洞、天坑、恐龙脚印遗址和圣灵寺组成。

圣灵山大溶洞在圣灵山半山腰,贯穿十九座山峰十六个山丘五个湖泊三条峡谷,现仅开发了一部分,全长13.8公里,深入地下296米,是亚州最长的溶洞之一,是我国西部浅丘陵地区非常珍贵的一大景观。

洞内有六条大支洞,若干小岔洞,一条暗河,它们分布在层层相连、整体贯通的四个层次中。

这隧道式的洞穴,曲折环绕,幽深神秘;

洞内时而开阔,时而狭长,大厅连着小厅,变化莫测。

千姿百态、琳琅满目的石笋,晶莹剔透,呈现风情万种;

五光十色的石花,绚烂多姿,朵朵相拥,如牡丹吐芳,似菊花争艳,象山茶迎春,如腊梅傲雪;

随处可见的石竹、石柱、石塔、石慢、石瀑、石果、石禽、石兽、石人、石佛,把溶洞布置得象令人惊叹不已的地下宫殿,使溶洞成为了让人观赏不尽的艺术长廊。

你行进在这地下长廊中,一定会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圣灵山中的圣灵寺,佛教文化源远流长。

新罗国(即今韩国)国王金兴光的三太子因支持其妹崇尚佛教,在新罗国郡南寺出家,唐玄宗开元十六年(728年)来到长安。

后又四处周游,寻师访道,到了资州德纯寺(今资中宁国寺),便拜处寂大师为师,处寂赐名“无相”(资中人又称之为金和尚)。

无相禅师后来成了一位在世界佛教史上享有盛誉的一代宗师。

据大溶洞内无相大师的遗物推断,他曾在洞内修行,来此朝拜。

此后,虽经一千多年的风风雨雨,圣灵寺的香火,都长盛不衰。

距圣灵山仅两公里的辗盘山村11组,有一个200平方米的细腻坚硬、浅紫褐色的石质晒坝,晒坝石头表面,清晰可见三行鸡爪型恐龙足印。

这是一亿五千万年前的中侏罗纪时期留在褐红色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层面上的。

200平方米范围内共有大小足印68个,有三条较明显的行走路径和前进方向,由此可推断为一大恐龙携两只小恐龙在湖滨沙滩上由南东向北西行走的行为。

中间一行,脚印粗大深厚;

两边两行,脚印小巧浅淡。

大足迹,长约40厘米,宽约30厘米,深约3厘米;

小足迹,长约20厘米,宽约15厘米,深约1.5厘米。

脚尖距一般约30~40公分,最多的近一米。

足迹保存完好,足印清晰,动态感很强。

(周围还有很多硅木化石)已有20多个国家的科学家来此考察。

专家们称这些足印是“真雷龙足迹”。

科学家考察后说:

“在这个地球上,恐龙和恐龙蛋发现很多,但圣灵山的恐龙足迹遗存罕见,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

”目前,村民认真负责地保护着这难得的遗迹。

8.资中八胜图

古资州八景之一“重龙晴岚”

“镜影远从天上落,岚光晴向日边开”。

这是镌刻在重龙山永庆寺前石坊上的一副楹联。

“岚光”是山林中一种被日光折射而蒸腾闪耀的雾气。

这种到处都有的自然现象,唯数重龙山奇特。

此山坐北向南,宛若游龙,林木葱茏加之地处沱江边和城内,山林中的水蒸气、江上烟波与城内万家炊烟浑然一体,形成一种非烟非雾的奇妙景观。

这就是古资州八景之一“重龙晴岚”。

要是雨后初晴,凌顶极目远望,但见“山下天光,一碧万顷”,大有登上岳阳楼“心旷神怡,宠辱皆忘”之感。

古资州八景之二“珠江夜月”

岷江,从白雪皑皑的千里岷山穿峡削峪,奔腾而下,流至都江堰,分支为“毗河”,汇金堂之水为沱江,经简阳、过资阳,流至资中,资中人的祖先称为“珠江”。

古资州八景之一的珠江夜月,说的是江水南岩有片陡峭的石岩,岩上有座观音庙(在现在的老县委后面),若在庙中观月,就会看到江心中竞有两个月亮,这优美的夜景,不说古人感到神奇,就是现代人也会惊诧莫名。

为此,笔者曾多次到石岩上的观音庙夜观天象,可惜从没看到过天上一轮,水中双月的奇观,是什么人和什么缘故坏了这股“灵气”不得而知,可能嫦娥仙子慑于后羿射日的神威,便将珠江里面多出的这个“夜月”收回到广寒宫去了。

古资州八景之三“灵岩泉韵”

重龙山北麓,苍崖壁环,石潭幽深,四周草木茂密,山上有十余股涓涓清泉沁入潭内。

各股泉水大小不同,流速不等,高度和方位不同,有的滴在石阶上,有的落入水潭中,发出的音响便有大小和轻重之别,只听叮叮咚咚、噼噼叭叭,大泉嘈嘈如急雨,小泉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恰似无形的音乐家在那儿弹琴,曲调优美极了,人们把这里叫做“滴水弹琴君子泉”,又称为“灵岩全韵”。

但是乾隆之后便失去琴声了。

传说那时乾隆35年,资州来了个州官,满族人,名叫本著,自称“本大老爷”,看到资中的山水奇异,日后必出贵人,便存心破坏此地的“风水龙脉”,通过堪察,知道君子泉潭内有八个金盆,就悄悄地将金盆盗走,这“灵岩”便失去了仙乐一般地泉韵。

古资州八景之四“醮坛云梯”

出县城西门二里许,有一拔地而起,峻峭峻峭绰约的高峰,俗称“吊台山”,实为“醮坛山”,是古资州又一处美名远扬的风景名胜:

醮坛云梯。

此山得名于东汉末年著名的道教真人李阿在这里采药炼丹,后来功德圆满,修成正果,羽化成仙,宋代于山顶修建延恩殿,供奉李阿塑像,朝廷还派遣使节到这儿筑坛设醮,故名醮坛山。

据考证,“醮坛云梯”得传说是宋代之后。

“云梯”是山腰至山顶有条石板铺得小路,共有一百级,直陡陡的,云遮雾绕,活像仙梯入云霄。

传说这“云梯”如果从下往上数,刚好一百级;

但从上往下数,就只有九十九级了。

相传本大老爷不信,派了一百个兵丁,每人站一梯,从下往上数,一百个人一个不少,可是从上往下数,却只有九十九个了,那一人到哪里去了呢?

只见半天云中有个兵丁,木楞楞地站在一块石梯上。

他便张弓搭箭,嗖的一声射向云天,将成了“怪物”的兵丁和石梯射落江心,从此,“百步云梯醮坛山”的灵异就同“滴水弹琴君子泉”一样,被“治死”了。

本大老爷是资中人的灾星,至今,人们对他也是愤恨不已。

古资州八景之五“渔灯晚照”

资中城倚江而建,城南门江心有个岛子,称为”中坝“将江水平分为二,一边河道狭窄,银波飞卷,一边河床平阔,浪静鱼稠,打鱼船来往游弋,甚为壮观。

渔民们以岛为家,在岛上芦苇丛中搭了许多竹蓬,形成错落有致的水上村落,晚上,灯火闪烁。

从城内望去,宛如仙境,极富诗情画意,因而谓为”渔灯晚照“。

清代嘉庆年间的资州州牧刘炯诗曰:

”空江一带秋,芦荏白于雪。

中有打鱼人,灯光任明灭“,一派乐乐陶淘的渔家生活,跃然诗中。

张大千的《资中八胜图》中没有”渔灯晚照“这一胜景,却画了中坝南崖的三座山峰,题为”三峰毓秀“,画上有段跋文,曰:

三峰在珠江南崖,青乌家言:

‘当建三塔像笔架,必出状元。

’塔成明年,骆公骕大魁天下”。

此跋语说了个有趣的故事:

一个风水先生(青乌家)叫资中人在三峰上修三座塔,形状似笔架。

那么,这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