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名词解释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5696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14.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名词解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宏观名词解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宏观名词解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宏观名词解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宏观名词解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宏观名词解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宏观名词解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宏观名词解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宏观名词解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宏观名词解释Word文档格式.docx

《宏观名词解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名词解释Word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宏观名词解释Word文档格式.docx

是指消费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率,表示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收入时消费的变动情况。

6、边际储蓄倾向(MPS):

是指储蓄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率,表示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收入时储蓄的变动情况。

7、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虽然也增加,但增加的幅度却不断下降,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8、相对收入消费函数理论:

其主要论点是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取决于相对收入水平。

其论点可归纳为:

消费的“示范效应”;

消费的“棘轮效应”。

9、生命周期消费函数理论:

消费者的收入及收入与消费的关系同整个生命周期内的不同阶段有关。

消费者会在很长的时间范围内规划他们的消费开支,以求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

10、持久收入消费函数理论:

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当前收入或现期收入决定,而是由他的持久收入决定。

11、投资乘数:

是指投资的变化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化的倍数。

12、政府购买乘数:

表示政府购买的变动对于国民收入变动的倍增或倍减作用。

13、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表示政府转移支付的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倍增或倍减作用。

14、税收乘数:

表示税收的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倍增或倍减作用。

15、对外贸易乘数:

表示的是出口的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倍增或倍减作用。

第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

IS-LM模型

1、投资:

指为了维持、形成和扩充生产经营能力而对资本品的购买及组合行为。

2、资本边际效率(MEC):

又称为预期利润率,即为使得等式(3.1.2)右边所表示的投资产生的所有预期收益和资本残值的现值之和等于该投资所购买的资本品总市值时的贴现率r。

3、金融创新:

指的是金融体系内的制度变革和金融技术进步。

4、货币的交易需求:

就是指个人或企业为应付日常的交易或日常的经济往来而持有货币。

5、货币的预防需求:

是指为了应付未来不确定的各种意外支出而持有货币。

6、货币的投机需求:

指个人和企业为了抓住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以获利而产生的持币要求。

7、挤出效应:

政府支出增加引起利率上升,从而抑制私人投资(及消费)的现象。

第四章国民收入的决定: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总需求:

是指经济社会在一定价格水平时所愿意且能够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

2、实际资产效应:

价格水平的上涨,金融资产的名义数量未变,但以货币实际购买力衡量的实际资产的数量会减少,人们会减少消费。

反过来,价格水平下降,人们会增加消费。

因此,AD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3、利率效应:

价格的上升会导致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的减少。

反过来,价格的下降会导致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的增加,使AD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4、进出口效应:

一国价格的上升,使得该国的进口增加,出口减少,即净出口会减少,也使得AD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5、总供给:

是指在任一价格水平,经济社会中的所有企业所愿意且能够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

6、工资刚性:

由于行业工会力量强大,降低货币工资将会遭到工会的强烈反对而难以实施,因而货币工资呈现出只能提高而无法下降的特征

7、工资粘性:

是指货币工资水平较为稳定,其变动很缓慢。

8、菜单成本:

调整价格的成本。

9、市场出清:

就是指供给与需求相等时的情形,这时没有超额供给。

10、总供给冲击:

是指生产成本或生产率状况发生突变,从而使总供给发生急剧变动,导致SAS曲线较大幅度移动。

11、价格粘性:

是指产品价格的变动迟缓。

第五章失业

1、失业者:

是指年龄在规定范围段(如美国规定16~65周岁),有工作能力并且正在寻找工作却没有工作的人。

2、摩擦性失业:

是指由于劳动市场或生产过程中难以避免的正常摩擦所产生的短期、局部性失业。

3、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技术水平的发展、变化及劳动供求区域结构之间的不对称等原因而导致的失业。

4、周期性失业:

是由短期的需求不足所造成的。

5、自愿性失业,是指虽然有就业机会,但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发生的失业。

6、非自愿性失业:

是指由于经济社会没有提供足够的劳动需求,导致许多人在现行工资率水平愿意工作却找不到工作。

7、隐性失业:

是指形式上有工作,但实际上就业者提供的边际产值低于企业的边际劳动力成本,甚至提供的边际产值为零或为负数。

8、自然失业率:

是自然失业与总劳动力的比率。

9、充分就业:

指消除了非自愿性失业或周期性失业时的社会就业状况。

10、效率工资:

是指高于市场工资率,使企业员工勤奋工作的工资。

第六章通货膨胀

1、通货膨胀:

简称通胀,它指的是经济社会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的上涨。

2、通货紧缩:

指的是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性下降。

3、温和型通胀:

或称低通胀。

它指每年总体价格水平上升的幅度在10%以内的通胀。

4、奔腾型通胀:

指总体价格水平以每年10%以上,直至100%、200%等三位数的速率上涨时的通胀。

5、超级通胀:

也称恶性通胀。

它一般是指总体价格水平每年上涨几十倍、成百倍乃至更高幅度的通胀。

6、实物资产:

名义价格随通货膨胀同步提高,实际价值不变。

7、货币资产:

名义价格不变,实际价值随通货膨胀降低。

8、负资产(负债):

9、费雪效应:

通胀率上升1个百分点,要求名义利率也上升1个百分点。

10、皮鞋成本:

为减少货币持有量而发生的成本。

11、需求拉上型通胀:

指的是总需求的增长速度超出了经济潜在生产能力而形成的通胀。

12、成本推动型通胀:

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通胀。

13、结构型通胀:

指由于社会经济结构不平衡引起的通胀。

14、输入型通胀:

指国外的通胀通过国际经济传导引起本国的总体价格水平上涨。

第七章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1、财政政策:

指的是政府通过调整、改变财政收入与支出来影响宏观经济,以使其达到理想状态的一种宏观经济调节政策。

2、权衡性财政政策:

又称为凯恩斯主义财政政策。

原则是要逆经济波动的风向行事,即总需求过大时,通过政策实施压缩总需求;

总需求过小时,通过政策实施扩大总需求。

3、货币政策:

指的是中央银行通过调节和改变货币供给量,以影响利率和国民收入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

4、法定准备金:

按法定准备金率提留的库存现金。

5、超额准备金:

银行总的库存现金中超过法定准备金的部分。

6、存款乘数:

是指初始存款所引致的银行系统存款总额的增加倍数。

7、基础货币:

将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额(包括法定的和超额的)加上非银行部门持有的现金。

8、货币乘数:

就是基础货币创造货币供给的倍数。

9、扩张性货币政策:

指通过增加货币供给、降低利率,以刺激总需求的政策。

10、紧缩性货币政策:

指通过减少货币供给、提高利率,以压缩总需求的政策。

11、道义劝告:

指中央银行以口头或书面等方式,劝告商业银行扩大或收缩贷款。

12、挤出效应:

由于政府购买的增加而使利率上升,从而导致私人投资下降的现象。

第九章经济增长

1、经济增长:

指的是国民总产出的增加,通常以GDP或人均GDP的增长来衡量。

2、哈罗德—多马模型所解决的正是:

投资应保持怎样的增长率,才能使经济长期、稳定地均衡增长。

3、资本―产量比率:

指的是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资本量。

4、要素生产率:

也称为总要素生产率或全要素生产率,它等于产值增长率减去生产要素投入量增长率后的差额。

5、人力资本:

内涵很广泛,包括劳动力数量、劳动力的技术水平、知识技能、健康状况及其改善等。

第十章经济周期

1、经济周期:

即商业循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

2、加速原理:

是用来说明收入或消费的变动如何引起投资的大幅度地加速变动的理论。

3、加速数:

又称加速系数。

指的是资本增量与产量增量之比,意味着新增―单位产量所需增加的资本量。

4、劳动供给的跨期替代:

指在不同时段、期限配置劳动供给量。

问答题:

1、什么是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它受哪些因素影响?

①由于政府购买的增加而使利率上升,从而导致私人投资下降的现象称为“挤出效应”。

②因素:

支出乘数的大小、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以及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等。

其中,支出乘数、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及投资需求时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与挤出效应成正比,而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则与挤出效应成反比。

2、什么是LM曲线的三个区域?

其经济含义是什么?

①三个区域:

凯恩斯区域、中间区域、古典区域。

②经济含义:

在水平线阶段的LM曲线上,货币的需求曲线已处于水平状态,对货币的投机需求已达到利率下降的最低点“流动偏好陷阱”阶段,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性极大。

3、国内生产总值有几方面的含义?

①第一,国内生产总值指一国在本国领土内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与劳务。

②第二,国内生产总值(英文缩写GDP)是指一国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因此,在计算时不应包括以前所生产的产品的价值。

③第三,国内生产总值是指最终产品的总值,因此,在计算时不应包括中间产品产值,以避免重复计算。

④第四,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不仅包括有形的产品,而且包括无形的产品──劳务,即要把旅游、服务、卫生、教育等行业提供的劳务,按其所获得的报酬计入国民生产总值中。

⑤第五,国内生产总值指的是最终产品市场价值的总和,这就是要按这些产品的现期价格来计算。

4、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是什么?

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

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

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5、何为自动稳定器?

请说明它对缓和经济波动的作用。

①自动稳定器,又称"

内在稳定器"

指现代财政制度所具有的一种无需变动政府政策而有助于减轻收入和价格波动的自动稳定的内在功能。

②财政制度的这种自动稳定经济的功能主要由下列情况来体现并发挥作用。

首先是政府收入的自动变化。

这主要表现在自动改变的税收。

收入水平上升时,就业人数增多,收入增加,政府税收会自动上升。

总之,税收在通货膨胀时上升,在衰退时下降,这种自动伸缩性被认为是有助于减轻经济波动的稳定因素。

其次是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主要表现在失业救济金和其他福利开支等转移支付的变化。

收入水平上升时,失业率下降,失业救济金和其他福利支出减少;

收入水平下降时,失业率上升,失业救济金和其他福利转移支付增多。

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被认为是对经济波动的第一道防线,它对经济波动起减震器的作用,但不足以完全消除经济波动。

6、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是什么?

①通货膨胀对实际收入和实际财产的再分配的效应,是最主要的效应。

工资收入不变或者增长慢于价格的上涨,工薪阶级会蒙受损失。

加剧了收入分配的不均等化进一步加剧。

通货膨胀对财产价值的影响主要取决于财产形式。

②通货膨胀对产量和就业的短期效应。

在未充分就业的情况下,未被预期的通货膨胀使实际公司成本下降,利润增加,产量和就业扩大。

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只会促进工资成本的上升而进一步推进通货膨胀,会对经济体系的各个方面产生破坏性影响。

③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效应。

7、什么叫理性预期?

它和适应性预期有何区别?

所谓理性预期是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作出的在长期中平均来说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相一致的预期。

这意味着作决策的经济主体是为追求最大利益而力求作正确预期的,并可以获得一切有关信息,在预期时不会犯系统错误,变量未来预期值与实际值是一致的。

适应性预期是指人们根据某变量过去的量值来预期未来的量值,比方说去年物价比前年物价上升5%,就认为今年物价也会比去年上升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