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新熔剂石灰岩普查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5703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36.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阳新熔剂石灰岩普查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阳新熔剂石灰岩普查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阳新熔剂石灰岩普查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阳新熔剂石灰岩普查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阳新熔剂石灰岩普查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阳新熔剂石灰岩普查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阳新熔剂石灰岩普查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阳新熔剂石灰岩普查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阳新熔剂石灰岩普查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阳新熔剂石灰岩普查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阳新熔剂石灰岩普查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阳新熔剂石灰岩普查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阳新熔剂石灰岩普查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阳新熔剂石灰岩普查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阳新熔剂石灰岩普查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阳新熔剂石灰岩普查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阳新熔剂石灰岩普查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阳新熔剂石灰岩普查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阳新熔剂石灰岩普查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阳新熔剂石灰岩普查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阳新熔剂石灰岩普查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阳新熔剂石灰岩普查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阳新熔剂石灰岩普查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阳新熔剂石灰岩普查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拐点坐标

备注

X

Y

1

3320811.82

624502.19

矿区面积0.85平方公里。

2

3320909.65

624983.65

3

3320210.14

625769.07

4

3319731.18

626981.06

5

3319451.54

626769.77

6

3319568.90

626258.99

7

3320023.53

625610.32

第二节位置与交通

牛角尖矿区地处长江南岸,距离阳新县城北东50°

方向30公里,北距长江5公里。

行政区属阳新县黄颡口镇凤凰村管辖,地理座标:

东经115°

18′57″-115°

17′25″,北纬30°

00′01″-29°

59′13″。

黄(石)富(池)公路从矿区北侧沿长江南岸通过,有“村村通”公路直达矿区,交通便利(图一)。

第三节自然地理与经济概况

矿区属低山地貌,山脉总体呈近东西走向,海拔标高215.0—576.6米,相对高差一般350米。

矿区内植被较发育,主要有松树及樟树。

矿区中部有一条小溪沟,常年流水不断。

北部分布有一个较大的自然村落—凤凰村。

普查区属亚热带湿热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湿偏寒,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16.2℃--17.2℃,最高39.8℃,最低-13.8℃,一般年降水量895.8--1902.3毫米,平均为1382.6毫米,降水量集中在4--8月份,占年降水的68%。

全年无霜期250天左右。

普查区附近基本无具规模的工矿企业,为典型的农业经济,农作物主要为水稻、小麦、油菜及红薯,经济作物有柑桔、枇杷、桃等果树。

其北部有两家采石场,石料多由长江船运外销。

第四节以往地质工作评述

本地区地质工作程度较高,解放以来先后有多家地勘单位根据各自任务在本地区进行过工作。

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中期,湖北省区测队、鄂东北地质大队先后在本地区开展1/5万区调工作,分别于1979年提交了白沙铺幅、富池口西半幅1/5万区调报告(湖北省区测队),1989年提交了富池口东半幅。

以上区调工作对本地区地层、构造及岩浆岩作了较系统研究,其成果为本次工作的重要参考资料,勘查区所在部分1/5万地质图被直接采用。

2003年、2008年,湖北非金属地质公司,在勘查区以东地区分别对明子山、梅子山矿区石灰岩矿进行地质普查工作并提交普查报告,上述工作对本地区找矿及勘查区地勘工作部署均具一定指导意义。

2010年11月及12月份,湖北非金属地质公司,在阳新县沿长江沿岸一带,分别开展过两次对熔剂石灰岩矿资源调查工作,并提交了《湖北省阳新县熔剂石灰岩矿资源调查报告》。

第五节本次工作情况

2011年5月至6月份,我公司对阳新县黄颡口镇牛角尖矿区开展普查工作,2011年6—7月进行室内资料综合整理及普查报告编写。

累计完成工作量见表2。

表2普查工作量汇总表

序号

工作项目

单位

工作量

备注

地质填图

Km2

0.85

1/5000

水、工、环地质调查

工程测量

121

地质点剖面端点等

勘探线剖面地质编录

Km

1.34

1/1000

地表拣块取样

40

连续拣块

样品加工

基本分析

4项

8

抗压样

18

三组

通过普查工作,大致查明了矿区地质构造特征、矿体(层)形态、规模、产状及厚度;

大致查明了矿石质量、矿石类型及品级,矿体围岩及夹石(层)的种类、规模及分布特征;

大致查明了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特征。

并对下一步地质勘探工作提出了具体建议。

在探矿权范围内,本次普查工作提交熔剂石灰岩矿石内蕴经济资源量(333)1464万吨。

矿层平均品味为CaO55.27%,MgO0.19%,SiO20.07%,Fe2O30.05%。

第二章区域地质

第一节区域地层

区域出露地层从志留系至第四系均见有出露,其岩性特征由老至新简述如下。

志留系下统高家边组(S1gj):

灰黄-灰绿色、黄绿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及页岩。

厚度大于1000米。

志留系上统坟头组(S2f):

灰绿、黄绿色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细砂岩,夹少量页岩。

厚度225-433米,

泥盆系上统五通组(D3w):

灰白色石英砂岩夹石英砾岩。

厚度6-29米。

石炭系中统黄龙组(C2hn):

下部灰色厚层块状白云岩、角砾状白云岩,上部灰色厚层灰岩、生物碎屑灰岩。

厚度68-132米

二迭系下统栖霞组(P1q):

深灰色厚层含燧石结核灰岩、炭质瘤状灰岩及生物碎屑灰岩。

厚度53-102米。

二迭系下统茅口组(P1m):

灰-浅灰色厚层灰岩、生物灰岩、含燧石团块灰岩。

厚度136-200米。

二迭系上统龙潭组(P2l):

下部紫红色粘土岩夹炭质页岩、煤层;

中上部灰色含燧石团块灰岩薄层硅质岩。

厚度25-66米。

三迭系下统大冶组(T1d):

底部为红棕色薄层灰岩、泥灰岩夹页岩中部为灰色薄-中厚曾二迭系下统层灰岩、含泥质条带灰岩,夹较多厚层灰岩;

上部为灰色-浅灰色、浅肉红色厚层-块状白云岩、灰色中-厚层灰岩。

厚度大于600米。

第四系(Q):

网纹状粘土含砾粘土、含砂砾亚粘土、亚粘土及砂砾、淤泥等。

厚度1-20米。

其中石炭系中统黄龙组上段(C2hn2)为熔剂石灰岩含矿层位。

第二节区域构造

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淮阳山字形前弧西翼与东西向构造的交接部位,也是处于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与第二沉降带的过渡地区。

地质构造比较复杂。

在淮阳山字形和东西西向构造的联合应力作用下,矿区中部和北部的构造线自西向东由近东西向转为北西向乃至北西向,呈一向北东凸出的弧形。

南部的构造线呈东西向。

弧形构造线与东西向构造线之间,没有明显界限,互为过渡。

构成了矿区的区域构造格架的基础。

在伴生构造的扭力影响和后来新华夏系构造的复合、叠加,使弧形构造线或东西向构造线与北北西向、北东东向和北北东向构造线交织在一起,并使弧形构造线和东西向构造线复杂化,呈“S”形或反“S”形弯曲,组成了矿区的区域构造总貌。

与矿区有关的区域褶皱和断裂主要有太息寺倒转背斜、指导山向斜、峨眉山向斜,会奇山—黄家湾断层等。

主要区域构造特征简述如下:

太息寺倒转背斜:

位于太子庙幅与白沙铺幅交接处附近及富池口西半幅北部,横贯测区东西,西被北北西向龙山庵—赤马山断裂带所切,东延出图外,全长大于35公里。

轴线分布于太息寺、鸵螺山、沙湾寺、黄家湾、余家湾一线,总体走向呈向北东凸出的弧形,西段为东西向(270-280度),中段转向北西西向(280-295度),东段变为北西向。

背斜轴部出露最老的地层为志留系,两翼为泥盆系至三叠系下统。

(见区域地质图2)

背斜受断裂破坏比较严重。

发育有一组规模较大的压性、压扭性断层,使背斜南翼缺失部分地层;

另外还发育以北东东向或北东向为主的扭性、扭性兼压性断层,把背斜分割为若干段,各段落间错位明显,分段轴线呈“S”形或反“S”形弯曲。

两翼地层产状各地不一,驼螺山以西,北翼产状正常,倾向北,倾角40-60度,南翼产状倒转,倾向北,倾角60-80度;

驼螺山以东则相反,北翼产状倒转,倾向南或南南西,倾角25-50度,南翼产状正常,倾角30-50度。

在驼螺山至沙湾寺一带,背斜南翼发育次级褶皱。

次级褶皱呈紧密线状排列,长5-7公里,由石炭系和二叠系组成。

指导山向斜:

位于白沙铺幅东北部富池口西半幅西北部,图内长约5公里,轴线走向约270度。

轴部出露三叠系下统,两翼由二叠系和石炭系组成,由西仰起。

两翼地层产状正常,北翼倾角较缓,为25—35度;

南翼较陡,在55度左右。

峨眉山向斜:

位于白沙铺幅东北部富池口西半幅西北部,图内长约3公里,轴线走向275度。

南两翼为断层所切,向西仰起。

轴部出露二叠系,翼部由二叠系组成,北翼产状正常,倾向南,倾角40度左右。

会奇山—黄家湾断层(F1、F2):

位于太子庙幅东南部,富池口西半幅北部,规模大于20公里,断层北端已延伸出图,走向300—310度,倾向南南西,倾角约80度。

由二条(南部F1断层、北部F2断层)相互平行的断层组成,发育于太息寺倒转背斜东段,切割于志留系至三叠系下统中,缺失地层较多,沿走向明显呈舒缓波状,有宽几十米的断层破碎带,由压碎岩、糜棱岩及构造透镜体组成,局部见张性角砾岩,具拖拉褶皱,劈理化等现象,可能是先压兼扭性后张性。

第三节区域岩浆岩

区域未见岩浆岩分布。

第四节区域矿产

区域分布矿产主要有煤、铜、铅、锌及熔剂石灰岩、水泥用石灰岩、砂页岩等。

目前本区已有多处建材用石灰岩等矿山,分别由金誉欣矿业有限公司、长江矿业有限公司、顺海建材有限公司等企业不同程度的开采。

溶剂石灰岩矿主要分布于石炭系中统黄龙组上段(C2hn2)。

第三章矿区地质

第一节地层

矿区内分布地层由老至新叙述如下。

志留系系中统坟头组(S2fn):

为泥质粉砂岩,中部夹有石英砂岩。

厚约225-433米。

为石英砂岩、石英岩状砂岩、石英砾岩。

厚约6-29米。

按岩性划分为两段,分述如下。

黄龙组第一段(C2hn1):

为白云岩、角砾状白云岩。

厚约56-88米。

黄龙组第二段(C2hn2):

为灰岩、生物碎屑灰岩。

厚约12-44米。

二叠系下统栖霞组(P1q):

为碳质瘤状灰岩、含燧石团块状灰岩。

厚约53-102米。

主要分布于冲沟及岩溶洼地中。

岩性主要为砾石、粘土质砂土、亚粘土、粘土等。

厚度0.5-3米。

第二节构造

矿区处于太息寺倒转背斜北翼,背斜轴部出露最老的底层为志留系,两翼为泥盆系至三叠系下统。

岩(矿)层总体走向为北西西向,倾向北北东,但由于小褶皱发育,以及断层影响,其倾向、倾角总体变化较大。

矿区北段地层因受F2断层影响,为倒转地层。

矿区内大断裂构造亦较发育,规模较大,且对矿体(层)连续性影响亦较大的断裂构造目前见有二条(F1、F2)平行断层,其特征简述如下。

会奇山—黄家湾平行断层(F1、F2):

位于太子庙幅东南部,富池口西半幅北部,规模大于20公里,断层南、北两端均已延伸出矿区范围,走向300—310度,倾向南南西,倾角约80度。

由二条相互平行的断层组成,发育于太息寺倒转背斜东段,切割于志留系至三叠系下统中,缺失地层较多,沿走向明显呈舒缓波状,有宽几十米的断层破碎带,由压碎岩、糜棱岩及构造透镜体组成,局部见张性角砾岩,具拖拉褶皱,劈理化等现象,可能是先压兼扭性后张性。

第四章矿床地质特征

第一节矿体(层)特征

矿体赋存于石炭系黄龙群上段(C2hn2),矿体总体呈东西走向,主要分布于矿区中部山脊,出露标高295.8—504.1米。

矿体延伸长度大于2500米,出露宽度60米左右。

矿体呈层状产出,

第二节矿石质量

1、矿石类型

矿区矿层为石炭系中统灰岩,其特征简述如下。

浅灰—深灰色有时带肉红色后厚层状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夹鲕状灰岩,底部夹白云岩透镜体,偶含燧石结核。

单层厚5-50cm、局部大于50cm。

主要矿物成份为方解石,有时含少量白云石、粘土和碎屑等矿物。

经拣块样分析测试,该类型矿石质量好,CaO含量一般大于54%,MgO含量小于0.3%。

1、矿石质量

黄龙组上段(C2hn2):

矿石质量较好,单样CaO最高55.69%,最低55.79%,平均55.27%,品位变化系数0.37%;

MgO最高0.32%,最低0.15%,平均0.19%,品位变化系数17.49%。

矿层平均化学成分CaO55.27%,MgO0.19%,SiO20.07%,Fe2O30.05%。

2、其它有益有害成分

通过对有代表性样品的多元素分析,各矿层其它有益有害成分含量甚微,均在工业指标要求范围之内,对矿石质量无不良影响,具体见表3。

表3其它有益有害成分表

勘探线

矿层

样号

厚度(米)

平均化学成分(%)

CaO

MgO

SiO2

Fe203

P1q

H012

4.00

51.21

0.35

6.85

0.10

H013

53.18

0.47

2.70

0.13

H014

48.82

0.44

10.00

H015

44.58

17.31

0.54

H016

54.13

0.37

2.30

0.17

H017

54.21

1.25

0.12

H018

47.69

0.36

12.01

0.31

H019

42.66

20.70

0.50

H020

53.46

0.40

1.58

0.11

其平均化学成分CaO49.99%,MgO0.40%,SiO28.3%,Fe2O30.27%。

第四节矿体顶底板

矿体顶板:

为二叠系下统栖霞组(P1q),分布于矿区北部,由灰色厚-巨厚层碳质瘤状灰岩、含燧石结核灰岩组成。

根据0勘探线取样所得化学分析结果,其质量情况CaO最高54.21%,最低42.66%,平均49.99%,MgO最高0.54%,最低0.35%,平均0.40%。

地表燧石结核率统计见附表5。

矿体底板:

为石炭系中统黄龙组一段(C2hn1),分布于矿区南部,为白云岩、角砾状白云岩组成。

另外,在矿体内岩溶洼地及局部山坡分布有较多第四系粘土盖层。

第四章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第一节水文地质

矿区属低山地貌,山脉总体呈北西-南东走向,南、北山顶坡度陡峭,山顶相对平缓。

北坡较缓,并逐步向北过渡为低缓低山、丘陵地貌。

矿区北5公里有长江。

地下水多以裂隙、层间水赋存,埋藏较深,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

长江水质优良,可作为矿床开采的供水源地。

矿体高于当地侵蚀基准面,矿体内无大的地表水体,北距长江5公里,基本无影响。

低凹处有小水塘分布,区内孙家湾处有一条流向由南至北的小溪沟,常年流水不断。

大气降水均可沿山沟形成地表径流向外排泄。

矿区内岩溶多以溶沟、溶槽和溶蚀裂隙为主,规模较小,一般宽度0.05-0.15米,延伸小于0.5米,延长1-2米,收敛呈楔形尖灭。

发育地段主要集中在下矿层,岩溶较发育程度与矿石类型有关。

综上述,水文地质条件较为简单。

第二节工程地质

1、岩体结构特征及岩石物理力学性质

区内矿层及顶、底板围岩为沉积岩,属薄-中厚-厚层状,致密块状,层状结构,抗压强度高。

其结果见表4。

表4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表

工程号

取样位置

层位

岩石名称

受力方向

天然单轴极限

抗压强度(Mpa)

0线

KY1-1

0线地表

C2hn1

白云岩

平行层面

129.33

KY1-2

142.14

KY1-3

85.73

KY1-4

垂直层面

149.71

KY1-5

135.55

KY1-6

160.33

KY2-1

C2hn2

石灰岩

144.02

KY2-2

86.90

KY2-3

145.41

KY2-4

123.92

KY2-5

133.56

KY2-6

146.59

KY3-1

119.57

KY3-2

84.44

KY3-3

86.82

KY3-4

160.57

KY3-5

159.01

KY3-6

122.80

2、边坡稳定性分析

影响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叙述如下。

(1)断裂构造

矿区内构造较发育,小断层居多,主要为F1、F2两条平行大断层,断层破碎带多被方解石胶结,胶结后的构造角砾岩强度与临近矿石的强度基本相当,断裂构造只是使矿体形态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对矿体的整体强度影响甚微。

与矿床边坡走向相近的断层其倾角均大于最终边坡角,故断裂构造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甚微。

(2)节理裂隙

矿区内节理裂隙较发育,主要有以下三组:

a组315°

∠62°

,b组42°

∠74°

,c组255°

∠54°

各组节理与矿层呈同向或反向相交,与最终边坡有一定交角,对矿床开采边坡稳定性影响不大。

综上所述,本矿床矿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之上,矿区地形有利于自然排泄。

矿体由灰岩组成,岩石结构致密,岩石强度较坚硬。

矿体最终开采边坡高度多小于100米,边坡角不大于55°

,边坡稳定性良好。

 综上述,本矿床开采条件简单,适于露采。

第三节环境地质

1.地震

2005年11月26日发生在江西省瑞昌市的5.7级地震对本区有一定影响,另据武汉地震大队编《湖北省地震烈度区划图》,该区属地震烈度六度区,但不属危险设防区,对普通建筑物和高度不大的边坡影响甚微,一般不需设防,但个别情况下边坡上可能有土石散落或小片滑落。

2.矿床开采可能引起的自然地质灾害

崩陷:

矿区岩溶不甚发育,故矿山开采时不可能出现大的崩陷区。

滑坡:

本矿床为海相沉积层状矿床,大多数岩(矿)层完整性较好,属坚硬岩石,基本不易产生滑坡。

但当开采掌子面形成后,长期暴露和在水的作用下受到程度不同的震动或冲击均有可能导致滑坡事故的发生,因此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尤其是雨后应多观察边坡稳定性,发现疑点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泥石流:

泥石流一般发生在废石场,而本矿床开采不会形成大的废石场,因此不可能产生泥石流。

3.矿床开采对区域地质环境的影响

本矿床为山坡露天矿,矿山开采圈定面积不大,因此,矿山开采对区域地质环境影响甚微。

4.闭坑后可能造成的自然灾害

矿山闭坑后,形成凹陷,可采用回填方试平台覆土,种植植被,逐步恢复生态环境,以防止水土流失。

5.矿床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及其防治

矿山在剥离、穿孔、爆破、采装、运输及破碎过程中,将产生废石(土)、粉尘、废气及地震波等,对矿山及其附近的生态环境有一定影响。

因此,矿山开采时应配备洒水车定时洒水等防尘措施,将废石作为建筑石料综合利用,在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矿山开采时应采取限制用药量等措施,以降低震动及飞石造成的危害等。

6.小结

矿区附近无水污染源,地表、地下水水质良好,矿石和夹石不易分解出有害组分,因此,该区地质环境类型应实属简单。

第五章地质勘查工作及质量评述

第一节勘查方法及工程布置

一、勘探类型及勘探工程布置原则

本矿床为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层状矿床,矿体呈单斜层状产出,形态简单,矿体沿走向延伸约2700米。

矿层延伸连续、标志清楚。

矿层厚度及矿石质量变化均不大。

但矿区内断裂构造较发育,破坏矿体完整性。

故本次将本矿区勘探类型确定为Ⅰ类型偏复杂。

根据DZ/T0213-2002《冶金、化工石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原料矿产地质勘查规范》对水泥原料勘查工程间距的要求及考虑以后工作的延续性并结合矿区工作实际,本次普查工作将勘探线间距确定为800米。

二、工作阶段划分

本矿区于2010年底分别开展过两次对矿区范围内溶剂石灰岩资源调查工作,依据前两次地质工作所取得的成果,于2011年4月由我公司对该区展开普查工作,对矿区地质构造特征、矿石类型及质量、矿床开采条件进行进一步的了解。

因此,本次工作主要进行地形、地质测量,勘探线剖面地质编录,地表化学样采取等地表工作,最后提交矿区普查报告。

第二节勘查工程质量评述

一、槽探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本次工作采用勘探线法进行地质勘查工作,根据“冶金、化工石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原料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13—2002)”对Ⅰ勘探类型灰岩矿床的工程间距要求,结合本矿区实际,普查工作以800米间距布置3条勘探线,由西往东分别为3、0、4线,控制矿体总长度1600米。

第三节地形测量、地质勘查工程测量及其质量评述

1.地形测量:

普查阶段不进行专门地形测量,而全野外的数字化数据采集以收集的湖北省阳新县冯家畈及下蔡幅1/10000地形图为底图,其比例尺为1:

10000,等高距为5米。

所用成图软件为AutoCAD2008。

2.地形剖面测量:

勘探线的起始点由地质人员确定,起始方位垂直含矿层走向,即40°

方向,由西向东为3、0、4线。

其具体施测方法为:

用罗盘及标尺按地质的设计要求进行施测,点距不大于50米,一般30米左右。

3.剖面端点:

采用GPS施测其坐标及高程后,展绘在地形地质图上。

地质点、取样点测量:

均以GPS坐标及高程,并展绘于地形地质平面图上。

第四节地质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地质填图:

地表进行1/5000地质填图,面积0.85平方公里。

以同比例尺地形图为底图,参照区域地质报告对地层的划分,结合矿区具体情况,以剖面编录成果为基础,对测区内地层进行综合分析对比,从而确定填图单元:

Plm、P1q、C2hn2、C2hn1、D3w、S2fn、Q共7个单元,填图方法以追索法为主,穿越法为辅,重点填绘矿区内各矿层及顶底板界线、对矿体分布有影响的断裂构造。

点距一般20—50米;

矿区共定地质点121个;

地质点用手持GPS-60仪现场观测;

地质界线在野外实地勾绘。

勘探线剖面地质编录:

对0、3、4三条勘探线进行系统地质编录,勘探线上各种地质现象,包括岩性、产状、构造、岩溶发育情况等均进行详细观察和记录。

勘探线剖面均准确标定各种取样位置、地质界线、地层产状等内容,地质界线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