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和碳的氧化物专项练习经典wordWord下载.docx
《碳和碳的氧化物专项练习经典word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碳和碳的氧化物专项练习经典word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故选D。
【点睛】
解答物质的鉴别题时要熟练掌握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或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3.下列关于CO和CO2说法正确的是
A.CO2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B.CO可以作燃料
C.用闻气味的方法能够区别CO2和COD.CO能用于人工降雨
【答案】B
试题分析:
A.是CO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
B.CO具有可燃性;
C.CO2和CO均是无色无味的气体D.经过压缩的固体CO2能升华吸热,使环境温度降低,可用于人工降雨。
考点: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4.“碳海绵”是已知最轻的固体材料,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都是碳单质),具有疏松多孔结构。
下列关于“碳海绵”性质的推测一定有错误的是()
A.碳海绵有吸附作用B.碳海绵是灰黑色固体
C.碳海绵易溶解于水D.碳海绵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
【答案】C
A由于碳海绵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所以具有吸附性的推测是成立的。
此项正确。
B碳海绵是碳的两种单质组成的,所以其为灰黑色固体的推测是可成立的。
C碳的单质大多难溶解于水,此项推测不正确。
D碳海绵中主要含碳元素,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
此项推测中成立。
所以应选C项。
碳的几种单质
5.有两份质量相等的碳,其中一份在充足氧气中燃烧生成ag的二氧化碳;
另外一份碳先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再将生成的一氧化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bg的二氧化碳,则a和b的关系是( )
A.a<bB.a>bC.a=bD.无法确定
根据元素守恒可知不管是通过什么渠道,碳元素都到了二氧化碳中,也就是说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就是参加反应的碳,又因为两份等质量的木炭,所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相等
故选C
6.C60的发现使人类了解到一个全新的碳世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足球由C60构成
B.C60这种物质由碳原子直接构成
C.C60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D.C60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
A、C60的分子结构和足球相似,但是足球不是由C60构成的,错误;
B、C60这种物质由分子构成的,C60分子是由碳原子构成的,错误;
C、C60这种物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而不是化合物,错误;
D、C60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正确。
7.如图是CO与CuO反应的装置,下列关于图示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①说明CO具有还原性;
②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成了红色;
③说明CO被还原后的产物是CO2;
④既有效地防止了CO对空气的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能源;
⑤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为分解反应
A.①③④B.①④⑤C.①②④D.全部正确
①氧化铜是黑色固体,铜是红色固体,玻璃管中的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则氧化铜被还原为铜,说明CO具有还原性,此说法正确;
②实验中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成了红色,此说法正确;
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生成了二氧化碳,说明CO被氧化后的产物是CO2,此说法错误;
④该实验中的尾气处理,既有效地防止了CO对空气的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能源,此说法正确;
⑤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为:
CuO+CO
Cu+CO2,由一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是分解反应,此说法错误。
故选C。
8.下列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CO2+H2O=H2CO3
B.CaCO3
CaO+CO2↑
C.Zn+H2SO4=ZnSO4+H2↑
D.2NaOH+H2SO4=Na2SO4+2H2O
【分析】
分解反应:
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
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A、CO2+H2O=H2CO3,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B、CaCO3
CaO+C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
C、Zn+H2SO4=ZnSO4+H2↑,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D、2NaOH+H2SO4=Na2SO4+2H2O,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9.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将CO2通入CaCl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B.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元素的单质
C.在一定条件下CO2能够转变成CO
D.将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可看到溶液变红
【解析】A、将CO2通入CaCl2溶液中,不会发生反应,没有白色沉淀生成,错误;
B、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元素的单质,正确;
C、在一定条件下CO2能够转变成CO,正确;
D、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水化合生成了碳酸,将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可看到溶液变红,正确。
10.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选项
归类
物质或现象
A
氧化物
水、双氧水、碳酸钙
B
可燃气体
氢气、氧气、天然气
C
还原性的物质
焦炭、氢气、一氧化碳
D
构成物质的微粒
分子、原子、电子
A.AB.BC.CD.D
氧化物:
物质有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A、水、双氧水属于氧化物,碳酸钙属于盐,故不正确;
B、氢气、天然气是可燃性气体,氧气具有助燃性,本身不燃烧,故不正确;
C、焦炭、氢气、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故正确;
D、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故不正确。
盐:
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非金属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碳单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所以他们的性质完全相同
B.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可以被还原成一氧化碳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有毒气体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组成元素相同,都具有可燃性
A.虽然碳单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但其中的碳原子的结合方式不同,所以他们的性质不完全相同,选项错误;
B.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可以被还原成一氧化碳,如二氧化碳与碳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选项正确;
C.一氧化碳是有毒气体,使人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二氧化碳没有毒性,选项错误;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组成元素相同,其中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不具可燃性,选项错误,故选B。
12.利用数据传感技术可以形象地比较不同形状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
某同学倾斜锥形瓶,使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碳酸钙发生反应,测得瓶内气压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对比分析a、b点可知,曲线①表示块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
B.对比分析c、d点可知,相同的气压时,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速率更快
C.碳酸钙粉末产生的CO2质量多
D.曲线②中b点表明反应已经结束
A.对比分析a、b点可知,曲线①单位时间内气压大,说明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气体多,反应速率快,曲线①表示粉末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B.对比分析c、d点可知,相同的气压时,①所需的时间短,说明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气体多,反应速率快,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更快,故选项说法正确。
C.最终曲线①、②的气压相等,说明最终产生的CO2质量相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D、曲线②中b点气压没达到最大值,反应没有结束,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3.超临界CO2流体是一种和水相似、能阻燃、溶解能力强的溶剂,被誉为“绿色环保溶剂”。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超临界CO2流体性质特殊,因此,与干冰的化学组成不同
②CO2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它参与自然界的碳元素循环
③超临界CO2流体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容易燃烧
④超临界CO2流体可代替许多有害、有毒、易燃的溶剂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①②③④
因超临界CO2流体是一种具有和水相似、能阻燃、溶解能力强的溶剂,所以超临界二氧化碳能做溶剂.且不燃烧.超临界二氧化碳只是二氧化碳的一种形态,所以它和干冰的化学性质一样.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14.为解决温室效应加剧问题,科学家正在研究如下图所示的二氧化碳新的循环体系(部分生成物已略去)。
从图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化合物甲可能含碳、氢、氧三种元素B.I、II、Ⅲ中都消耗了二氧化碳
C.循环过程中不需要吸收能量D.涉及的化学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A、化合物甲由氢气(含有氢元素)和二氧化碳(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化合生成,那么甲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正确;
B、二氧化碳是循环使用的,那么就有消耗和生成,错误;
C、光为能量,要吸收,错误;
D、氢元素在氢气中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甲中一定不为0,化合价是改变的,错误。
质量守恒定律,化合价
15.下图所示的实验组合,最终想证明的是
A.稀醋酸能使石蕊变红
B.二氧化碳和水都不能使石蕊变红
C.CO2与H2O反应的生成物是H2CO3
D.二氧化碳与水会反应,且生成物能使石蕊变红
A、将稀醋酸喷洒到蘸有石蕊的紫色花朵上后,发现花朵由原来的紫色变为红色,该实验只是先验证一下酸能使石蕊变红,这并不是实验的最终目的,故A错误;
B、向紫色花朵上分别水和二氧化碳接触,结果紫色花朵并不变色,第二个和第三个实验分别验证了水和二氧化碳都不能使石蕊变红,这并不是实验的最终目的,故B错误;
C、CO2与H2O反应的生成物是H2CO3,这并不是实验的最终目的,故C错误;
D、向紫色花朵上喷洒水后再放入二氧化碳中,结果紫色花朵变为红色,说明二氧化碳和水会反应,且生成物能使石蕊变红,前面三个实验是为此实验做铺垫,反映出该实验的结论的正确性,故D符合实验最终目的;
16.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已知氮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操作为:
①从b端通入氮气
②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
③从a端通入二氧化碳
④将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
其中实验操作顺序最合理的是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④①③①②D.④③①②③
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从a端通入二氧化碳,纸花不变色,证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
由于氮气的密度小于二氧化碳的密度,从b端通入氮气足够长的时间,装置中完全是氮气,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纸花不变色,证明水不能使石蕊变色;
再从a端通入二氧化碳,纸花变为红色,证明了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故选D。
17.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其相互转化关系如图,通常甲为固态单质,乙、丙为两种气体,且所含元素种类相同,乙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丙能产生温室效应
B.①②④三个转化的反应中有一种相同的反应物
C.③的转化只能通过和氧气反应来实现
D.乙和丙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其分子构成不同
A、乙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故乙是一氧化碳,则丙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过多能产生温室效应,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
B、反应①是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应②是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反应④是碳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三个转化的反应中有一种相同的反应物是碳,正确,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
C、一氧化碳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也可以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反应③的转化不只是通过和氧气反应来实现的,错误,符合题意,故C正确;
D、乙是一氧化碳,丙是二氧化碳,乙和丙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其分子构成不同,正确,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
18.有一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剩余气体经浓硫酸洗气后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上干冷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符合上述现象的气体组合是
A.H2、CO、CO2B.N2、O2、CO2C.H2、CH4、COD.H2、CH4、CO2
【解析】·
通过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说明无二氧化碳;
经浓硫酸洗气后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上干冷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该气体组合中含有氢元素。
19.下列关于一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一氧化碳易与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缺氧窒息
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
C.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是常用的气体燃料
D.冶金工业常用一氧化碳置换法
A.一氧化碳易与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缺氧窒息。
故A正确。
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
故B正确。
C.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是常用的气体燃料。
故C正确。
D.冶金工业常用一氧化碳还原法。
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关于一氧化碳的性质。
20.研究人员发现在镜片之间夹入石墨烯,具有“红外夜视”能力。
石墨烯可用石墨为原料来制备。
下列关于石墨烯的叙述错误的是()
A.石墨烯中碳原子之间存在间隔B.石墨烯中原子仍在不断运动
C.石墨烯与石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D.石墨烯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A、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都存在间隔,石墨烯中碳原子之间也存在间隔,选项A正确;
B、构成物质的粒子都在不断运动,石墨烯中原子也在不断运动,选项B正确;
C、石墨烯与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化学性质相似,碳的单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选项C正确;
D、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是单质,不是化合物,选项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