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东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6092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1.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东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江西东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江西东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江西东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江西东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江西东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江西东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江西东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江西东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江西东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东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Word格式.docx

《江西东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东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西东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Word格式.docx

地理坐标东经116°

36′09″-116°

37′12″,北纬29°

09′26″-29°

10′02″,总面积为46.8公顷

2气候

白沙洲年均气温16.9℃~17.7℃之间。

七月份气温最高,平均气温29.6℃,极端最高气温39.7℃;

一月份气温最低,平均气温5.0℃,极端最低气温为-13.3℃。

年平均日照时数达2000小时以上。

冬季受大陆高压影响,地面多为偏北风。

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偶有台风影响,地面多偏南风。

春秋为过渡性季节,偏北风和偏南风可以互见,但以东北风为主,西北风也时有可见。

降雨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夏季明显多于冬季。

年平均降雨量1600毫米。

霜冻有早霜冻、晚霜冻,10月到11月出现的霜冻为早霜冻,3、4月出现的霜冻为晚霜冻。

3水文

白沙洲西部有两个相连的湖,中部和南部有大小不一的水塘10余个,水面面积共计4.6公顷,年最高水位多出现在7至8月。

年最低水位出现在12月或次年1月。

水位年变幅,一般为6~8米。

4地质地貌

白沙洲位于东南地洼区赣桂地洼系东北端。

元古代起进入地槽阶段。

震旦纪后期地槽封闭为陆台。

志留纪至下泥盆纪,形成了北北东——南南西向褶皱状山脉。

石炭纪至二叠纪,地壳下降。

二叠纪末、三叠纪初,海西运动发生。

三叠纪中,南部、中部下沉,形成砂页岩含煤建造。

侏罗纪末,发生燕山运动,伴随激烈的火成岩活动。

白垩纪开始,地壳活动更加强烈,西南部急速下降,末期燕山运动结束,地壳又急速上升。

各期地层,除古代部分缺失外,均有出露。

白沙洲地貌主要为平原,区最高海拔28.8米,最低海拔12.3米。

.5土壤

白沙洲的典型湿地土壤为潮土。

受地形、水位变化和植被覆盖的影响,由圩堤向湖盆可把潮土粗分为4带:

16~18米高程的主要生长芦、荻的草甸土带;

14~16米高程的苔草等湿生植被密集生长的草甸沼泽土带;

12~14米高程的主要生长苔草等湿生植被的沼泽土带;

12米高程以下为水下沉积物带。

根据监测,土壤中的有害细菌及微生物含量低于国家标准,有益细菌及生物含量高于国家标准,土壤环境质量达到了国家一级标准。

1.6脊椎动物资源

白沙洲具有比较典型的湿地景观,是鄱阳湖候鸟栖息的主要场所之一,每年吸引着数万只水禽来此越冬,场景十分壮观。

据统计,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白鹤、白头鹤、白鹳、黑鹳、大鸨等12种,国家二级保护的有斑嘴鹈鹕、白琵鹭、红胸黑雁、大天鹅等40余种,还有省级保护的鸟类有58种。

1.7植物资源

白沙洲植被为次生林,常见的有湿地松、冷杉、樟树等树种,其中以主干道两侧及西北段的植被最好,其间树木浓密,适宜探幽避暑。

珍贵树种有银杏、香樟、柏树、桂花树等。

2入口处景观

(1)正门

白沙洲景区主入口处的大门设在白沙洲东端堤坝处,称之为“正门”,大门造型采用树型,两株巨型塑树相互交错构成入口,外围栽植厚重的绿色植物将其连成一体,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体现湿地生态文化涵,突出白沙洲景区的主题。

(2)侧门

白沙洲景区的另一个次入口处设在白沙洲西侧的堤坝末端,称之为“侧门”,采用中式传统风格的牌坊式大门,在横梁上雕刻“白沙圣境”四个大字,两侧冲天柱各书“欲识庐山真面目,还到鄱阳白沙洲”。

(3)生态停车场

在正门和侧门外各有1个生态停车场,面积500平方米,20个停车位。

厚石压密实,30厚粗沙层。

并设置标志牌和停车线。

(4)配套设施

分别在正门和侧门边建100平米和60平米的售票室,也可作为值班室;

分别在正门和侧门外各建立1处160平米和80平米小型餐饮、购物设施,满足部分游客就餐、购物的需要;

分别在正门和侧门设置1个生态厕所。

另外,东、西两个入口处还需设立导游牌、广告牌,有关提示性规定,提供、照相、儿童车出租、物品寄存、游览指导等服务。

3湿地休闲游憩区分析

1现状分析

湿地休闲游憩区位于白沙洲西部,占地13.8公顷,占总面积的29.5%。

这里景观资源丰富,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拥有西山岛的大部分和近4公顷两片水域组成的港湾,非常适合开展陆地与水上游憩项目。

2规划构思

以“生态休闲、修身养性”为主题;

合理有效的利用西山岛及港湾水域为游客提供湿地体验和参与项目。

3.景区特色

3.1西山野营岛和野营仓库

西山野营岛和野营仓库主要为游客提供只有一个房间过夜的独立的“小木屋”。

规划建设7座小木屋,每个小木屋建筑面积25平方米,总面积175平方米。

为木石或木石竹混合,以及纯泥石结构的单栋宿夜建筑物。

它们大部分是固定的,小部分是活动的,可以撤拼组装的小木屋。

野营仓库为砖混结构,建筑面积125平方米,为存放野营用具所用。

木屋架空离地约1.0~1.5米,木屋之间以走廊或小径连接,架空的木屋下面种植小叶黄、麻叶绣球、兰花、结缕草等耐荫性植物。

在木屋野营区的中心地带设公共餐厅和酒吧等服务设施。

木屋野营由于它的私密性,能较好地满足隐私保护的需要,同时由于是由木、石构建,符合了人类早期洞居,巢居时期残留在人类遗传中的思旧情结,使游客能产生非常明显的异质环境享受体验,因而倍受青睐,并经久不衰。

依托白沙洲规划建设中良好的旅游条件和基础设施,开发水上观光和鄱阳湖渔家特色菜肴系列,利用水上旅游交通线,连接礼恭脑和百沙洲、长山岛等地,利用疏浚的水上航道和木船港湾,开展木船野营,拓展水上观光围,以增强旅游产品的丰富。

3.2观光风能发电场

规划在白沙洲和西山岛分别设置观光型风能发电场,规划设置2台风力发电机以观光为主,同时兼顾特殊情况下的给西山岛和白沙洲供电(风力发电机组规模大小及装机容量等需做专项设计)。

3.3水族馆

规划鄱阳湖水簇馆分为水生植物馆和水生动物馆,占地1.5公顷,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

外形设计成“水立方”式样,为湿地休闲游憩区的标志性景观建筑。

水族馆以鄱阳湖及长江中下游流域湿地水生动植物为主要展示对象,通过采取高科技手段和先进设备,在室向大众展示鄱阳湖及长江中下游流域湿地典型的水生动植物的种类、生活习性、重要性,让大众能够在短时间了解相关水生生物的知识,提高其湿地保护意识。

3.4水上游乐园

利用西山岛对面的港湾既含蓄又安全的特点,开辟适于各年龄段游客参与的水上游乐园。

修建各类水上娱乐设施,如:

水上滑道、水上跳台、水下漫步等,开辟沙滩区、海浪池、摸鱼池、环流池、泡泡浴、VIP水吧、沙滩排球区等水上游乐场所,开展独具特色的湿地水上娱乐活动,如:

湿地摔跤、湿地拔河、湿地游泳等,并购置一定数量的水上游乐器材,如:

水滑梯、大水车偏心斗、电动充气玩具,淘气堡等,购置15艘既美观轻盈,又安全舒适的小木船用于水上游览。

3.5木船港湾

规划在西山岛对面的港湾建设野营木船港湾,湾港主要为木船野营的出发点以及非野营期间的停靠点,木船港湾主要对现有港湾进行清淤,设置码头,配置相应的安全设施和木船停靠设施。

3.6湿地栈道

在港湾区域设立湿地栈道,全长1.0公里,蜿蜒起伏,湿地栈道为钢质基架,上铺防腐木板,宽2米,两边设置护栏。

栈道上设立休憩点6处,每处12平方米,与栈道风格和结构相同。

3.7亲水平台

结合湿地栈道建设亲水平台4处。

亲水平台4处,每处面积30平方米,游人可与湿地亲密接触,创造出丰富的亲水空间。

3.8垂钓台

规划在西山岛对面港湾周边水域环境较好且安全的地段设立10处垂钓台、适当修整湖岸地形,硬化堤岸、布置可拆卸太阳伞装置,每处建筑10平方米,设置垂钓商品购物部和垂钓休闲部,作为销售、租用垂钓商品和垂钓游客休闲用房。

选用观赏性植物对垂钓点周边区域进行绿化美化。

3.9白沙洲直升机停机坪

规划在白沙洲南部比较平坦和开阔场地进行小型直升机停机坪建设。

规划直升机停机坪为混凝土结构,面积3800平方米,按照半径35米的圆形规格设计,满足可以停放四架小型直升机。

3.10热气球草坪

规划在白沙洲西南部比较平坦和开阔地进行热气球草坪建设。

热气球草坪面积为200平方米,满足可以停放10个收放热气球,种植比较耐踩踏的草种,并设置相应的热气球游憩项目设施。

4.水乡民俗文化展示区

4.1特色餐饮饮食中心

考虑到游客的需求和旅游线路的布置,规划在白沙洲中部进行湿地特色餐饮服务中心建设。

湿地特色餐饮服务中心以鄱阳湖的特色饮食为主,同时融入鄱阳湖的特色饮食文化,以纯自然的绿色产品来招待八方来客。

主要包括湿地特色餐饮服务中心的建设,砖混结构,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

同时,开发鄱阳“十大鲜”菜系。

4.2水乡集市

水乡集市设在白沙洲现乡政府东边附近,占地面积1.0公顷,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

有多家乡间店铺的水乡集市建筑采用传统民居风格,中间有河道穿越,上置石拱小桥。

该景点将努力营造小桥流水、河塘民居、水乡集市的氛围。

水乡集市中多布置娱乐、购物、等民俗活动设施。

这是集水乡民俗风情游览和购物为一体的综合活动区。

4.3水乡乡村景观道

白沙洲景观大道长1000米,宽6米,沿路多为风情通透的农家院落,路两旁的绿化采用孤植、丛植的方式,并有意构植小片树林,主要种植当地树种;

路旁的视廊应能频频透现芦苇丛,芦荡和荷塘等湿地景观;

路旁建仿古凉亭2座,木质六角亭,每座15平方米,供游人休憩;

路灯造型应是具有别致风格的水乡传统灯具;

在经过游人中心和民居较密集的地段,规划铺设石板路面。

4.4水月庄

水月庄健在白沙洲乡政府对面,为山庄式建筑,占地0.2公顷,建筑面积500平方米。

有水榭,整个庄园为传统庭院格局,灰瓦粉墙,园林环境,自然野朴,清静幽雅,努力营造一种水月交融,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意境,设民族古典音乐茶座,烘托出水乡民族文化区的主题。

5.交通分析

5.1.1景区园路

主干道(一级道路)

规划总长度为2.2公里,主干道为景区主要交通路线,用于交通运输,引导游人进入主要景区。

路宽6.0米,采用水泥硬化。

详见交通规划图。

次干道(二级道路)

规划总长度为2.5公里,次干道为各主要景区之间的联系通道,路宽4米,采用水泥硬化。

游步道(三级道路)

规划总长度为4.2公里,主要是为了方便游人游览及管理工作的需要而设,通常不通机动车,以步行为主,有时也起分界线的作用。

路宽1.2~2.0米。

栈道(三级道路)

规划总长度为5.6公里,分陆地栈道和湿地栈道两种类型,主要是为让游人从最佳角度饱览湿地美景,体验心灵震撼;

线路曲径通幽,让游人走近湿地感受自然界和谐静美。

钢质基架,上铺防腐木板,宽2.0米。

步石与汀步

步石是置于陆地上的天然或人工踏步石,多用于草坪中,也要布置在林间、岸边或庭园等处。

材料通常为块石或就地取材的天然片石。

汀步是设计在水中的步石,可自由地布置在浅涧、滩池中(水深不大于0.6米)。

踏步石间距离通常按游人步距放置,其净距多为0.2~0.3米。

5.1.2游步道材料选择

材料

游步道所选用的材料可选择水泥、鹅卵石、青石、花岗岩等。

合理的结合搭配,可设计出不同的图案,不仅可以丰富游人的观赏效果,而且还可以防滑。

园路的质量好坏和材料的运用对游人游览的情绪和公园清洁维护有很大影响,“各式方圆,随意铺砌”,达到功能与艺术的统一。

为了获得自然、亲切的感受,应尽量选用各种天然的石料,采用各种美观图案的形式铺砌,以达到自然、野趣的效果。

图案设计

根据白沙洲景区各功能区的主题,在设计道路图案时需与景区主题及周边环境风格保持一致。

5.1.3游步道的布设

布设原则和要求

(1)游步道等级和布设路线要根据景区绿地容和游人容量大小来决定;

(2)游步道布线应与原有地形融合为一,利用地形地貌造景,尽量减少动用土石方的工程量。

(3)利用自然植物群落与植被,建造生态绿廊工程景观。

游步道应按四度空间(三度空间加时间)来设计,依据美学法则,利用自然植物群落,建立人工植物群落,采用有障、有透;

有疏、有密;

多层次的、成片大手笔地创造景观,通过群落的分隔变化来衬托道路绿带的绿色轮廓线,形成植物随时间季节变化的季相彩练和群落,在风景景观中作美的创造。

(4)设计标志栽植、块面效果、小品和服务设施景观。

游步道的景观特色可利用植物的不同类型品种在外观上的差异和乡土特色,通过不同的组合和外轮廊线特定造型产生标志感;

同一物种种植达到一定数量,形成一组“块面效果”和“色块效应”。

同时路旁设置独具匠心的景观小品、服务设施和反映地方人情风俗特征的标志小品,点缀风景,指示导游,丰富旅途生活。

(5)组织环网式导游交通景观。

游步道结合园区主路、次路尽可能布置成“环网式”,便于游人不重复游览,有利于游人疏散。

游步道的分类

根据白沙洲景区路网构成及游人数量情况,将游步道划分为三级。

主游步道为景区之间联系的主要通道,与主道、次道构成园的环状路网,路宽2.0米;

次游步道为景区各景点之间的联系纽带,主要将主游步道与各景点进行联接,路宽1.5米;

三级游步道主要是指各景点之间以及景点的连接,便于游人深入景点进行欣赏,路宽1.2米。

5.2停车场规划

停车场分布在东、西入口处、游客服务中心和西山岛,每个停车场必须提供一定熟练公的停车位,可根据不同区域的功能建造相应的车位,按大巴40平方米、小轿车15平方米、电瓶车12平方米的停放空间计算。

5.3码头规划

水上交通是白沙洲景区重要的交通方式,因此规划在白沙洲东入口处和西入口处分别修建1个中型游船码头,在水上游乐园端修建1个小型非机动游船码头,方便游客上岸游览。

码头的修建需按照游客最大量和游船数量来设置大小,中型码头设计可停靠游船50艘,小型码头30艘。

6.绿化分析

6.1湿地植物

莲萍蓬草睡莲千屈菜金鱼藻穗状狐尾藻石龙尾荇菜黑藻水鳖苦草芡实

6.2

园路绿化

对景区的主干道、次干道、游步道进行绿化。

主干道两侧主要种植乔木如樟树

、荷花玉兰、棕榈、日本晚樱等树种,沿途隔段设置花坛,花坛种植灌木、草本花卉类,灌木如紫荆、小叶女贞、大花栀子、红檵木等,草本花卉类按季节变化种植,常见的有鸢尾、红花酢浆草、矮牵牛、一串红、鸡冠花、彩叶草等。

次干道以种植灌木为主

,如紫荆、女贞、碧桃、月季等,灌木下种植一些草本花卉,如鸢尾、红花酢浆草、虎耳草、朱顶红、车轴草、麦冬等。

游步道两旁以灌木为主,如四季桂、栀子、朱槿、红花檵木等,采用自然式配置,在创造植物景观的同时要注意人们对空间的封闭与开敞的感受,使高于视线的灌木、草本层不超过线路总长的1/3。

7.方案感言

湿地公园生态敏感,环境优美,当在保护原有生态环境前提下进行规划。

园以自然风光为主辅以规划,并且添设人文乡土景观,并建设博物馆,水族馆宣传科普知识。

于本次设计有很大借鉴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