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污水处理工艺调试方法简述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56146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污水处理工艺调试方法简述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城市污水处理工艺调试方法简述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城市污水处理工艺调试方法简述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城市污水处理工艺调试方法简述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污水处理工艺调试方法简述Word文件下载.doc

《城市污水处理工艺调试方法简述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污水处理工艺调试方法简述Word文件下载.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城市污水处理工艺调试方法简述Word文件下载.doc

  调试的主要内容有:

第一,带负荷试车,解决影响连续运行的各种问题,为下一步工作打好基础;

第二,活性污泥培养,主要是积累处理所需微生物的量;

第三,活性污泥驯化,其目的是选择适应实际水质情况的微生物,淘汰无用的微生物;

第四,确定符合实际进水水质水量的工艺控制参数,在确保出水水质达标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能耗;

第五,编制工艺控制规程,以指导今后的运行。

  二、调试方法

  

(一)准备工作

  1.人员准备:

  a.工艺、化验、设备、自控、仪表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各一人。

  b.接受过培训的各岗位人员到位,人数视岗位设置和可以进行轮班而定。

  2.其他准备工作:

  a.收集工艺设计图及设计说明、自控、仪表和设备说明书等相关资料。

  b.检查化验室仪器、器皿、药品等是否齐全,以便开展水质分析。

  c.检查各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尺寸、标高是否与设计相符,管道及构筑物中有无堵塞物。

  d.检查总供电及各设备供电是否正常。

  e.检查设备能否正常开机,各种闸阀能否正常开启和关闭。

  f.检查仪表及控制系统是否正常。

  g.检查维修、维护工具是否齐全,常用易损件有无准备。

  h.购置絮凝剂。

  

(二)带负荷试车

  开启水处理设施、管道中所有阀门和闸阀,启动进水泵送水,根据各构筑物进水情况,沿工艺流程适时启动其他设备。

在此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检查进线总电流是否符合要求,变配电设备工作是否正常,各种设备工作情况是否正常以及能否满足设计要求,仪器仪表工作是否正常,自控系统能否满足设计要求。

第二、用容积法校核进出水、回流以及剩余污泥流量计计量是否准确,校核各种仪表,检测进水水质,测量流速,测量并记录设备的电压、电流、功率和转速。

第三、及时解决试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第四、编制设备操作规程。

  (三)活性污泥培养

  活性污泥培养的实质就是在一段时间内,通过一定的手段,使处理系统中产生并积累一定量的微生物,其培养方式主要有连续式和间歇式。

  1.连续式培养:

连续式培养是指在连续进水、连续出水的情况下进行的活性污泥培养方式。

选择该种培养方式的条件是要有足够的进水,即日进水量至少可以满足一台进水泵24小时的水量,连续式培养的优点是培养时间短,微生物所需驯化时间短。

其具体操作方法是根据来水量的大小确定进水泵开机台数和生物池开启组数,格栅机、沉砂池、二沉池全开,开启外回流泵(若有内回流泵,选择不开),回流量控制在大于100%,曝气区溶解氧大于2mg/l,生物池流速平均不小于0.3m/s,绝对流速不小于0.2m/s,连续运行。

在此过程中,每天做好各项水质指标和控制参数的测定。

当sv%达到10%以上时,活性污泥培养即告成功,此时的出水BOD5、SS、COD等指标一般可达到设计要求。

  2.间歇式培养:

间歇式培养是按进水、曝气、沉淀、撇除上清液等四个阶段往复循环的培养方式,是在进水量小不能满足连续运行的一种培养方式。

其特点是微生物积累周期长,驯化时间长,操作工作量大。

其具体操作方法是同时开启进水泵、格栅机、沉砂池,待生物池充满水后开始曝气,同时停止进水,定时测量生物池,当COD、SS明显小于进水时停止曝气,沉淀2小时后再进水,同时撇除上清液。

在此过程中的水质指标和控制参数的测定及完成的标志同连续式培养。

  (四)活性污泥驯化

  驯化的目的是选择适应实际水质情况的微生物,淘汰无用的微生物,对于有脱氮除磷功能的处理工艺,通过驯化使硝化菌、反硝化菌、聚磷菌成为优势菌群。

具体做法是首先保持工艺的正常运转,然后,严格控制工艺控制参数,DO在厌氧池控制在0.1mg/l以下,在缺氧池控制在0.5mg/l以下,在好氧池控制在2-3mg/l,好氧池曝气时间不小于5小时,外回流比50%~100%,内回流比200%~300%,并且,每天排除日产泥量30%~50%的剩余污泥。

在此过程中,每天测试进出水水质指标,直到出水各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五)工艺控制参数的确定

  设计中的工艺控制参数是在预测的水量、水质条件下确定的,而实际投入运行时的污水厂其水量水质往往与设计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必须根据实际水量水质情况来来确定合适的工艺控制参数,以保证运行的正常进行和使出水水质达标的的同时尽可能降低能耗。

  1.工艺参数内容:

  需确定的重要工艺参数有进水泵房的控制水位、沉砂池排砂周期、生物池溶解氧DO及氧化还原电位ORP、污泥回流比R、污泥浓度MLVSS,污泥沉降比SV%、污泥指数SVI、污泥龄SRT、剩余污泥排放周期及日排放量、二沉池泥面高度等,其中影响能耗大小的主要因素是进水水位的高低和污泥浓度MLVSS的大小,影响脱氮除磷效果的主要因素是溶解氧DO和污泥龄SRT。

  2.确定方法:

  进水泵房水位在保证进水系统不溢流的前提下尽可能控制在高水位运行。

用每天排除大海量的体积与集砂容积对比来确定排砂周期,排砂量体积小于集砂容积。

生物池DO及ORP根据厌氧池放磷情况、缺氧池反硝化情况、好氧池吸磷和硝化情况来确定,一般情况下厌氧池的DO小于0.1mg/l,缺氧池的DO小于0.5mg/l,好氧池的DO控制在2~3mg/l之间,厌氧池ORP小于-250mv,缺氧池ORP在-100mv左右,好氧池ORP大于40mv。

回流比R的大小应根据污泥在二沉池的停留时间和磷的释放来确定,一般情况下80%左右较合适。

污泥浓度MLVSS通过污泥负荷来确定,脱氮除磷工艺的污泥负荷一般在0.12kgBOD5/(kgMLVSS*d)左右较合适。

污泥龄SRT要考虑设计水质的要求,对脱氮除磷工艺而言,其一般控制在8天左右。

  (六)工艺控制规程:

  工艺控制规程主要是用来指导生产运行的,是工艺运行的主要依据,其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各构筑物的基本情况;

第二,各构筑物运行控制参数;

第三,设施设备运行方式;

第四,工艺调整方法;

第五,处理设施维护维修方式。

工艺控制规程应在工艺参数确定后编制。

  (七)调试中的其他工作:

  污水厂要正确运行,还应有一套完善的制度,其主要包括管理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程、运行记录、设备设施档案等,在调试过程中可分步完成上述工作。

  三、应注意的问题

  1.通过前对所有设施、管道及水下设备进行检查,彻底清理所有杂物,以避免通水后管道、设备堵塞和维修水下设备影响调试的顺利进行。

通水后进行水下设施设备的维护困难相当大,主要是因为维修需将水池放空,而水池的容积小则几千个立方,大则上万立方,放空一次相当费时费工,特别是有活性污泥后,水往哪放本身就是个问题,放出去会发生污染事故,放到别的池子往往又装不下。

因此,在通水前一定要认真检查、清理。

  2.对进水水质严格进行监控,尤其是PH,超过要求时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否则会使培菌工作前功尽弃。

  3.培菌初期,曝气池会出现大量的白色泡沫,严重时会堆积两三米高,污染走道和现场仪器仪表,这一问题是培菌初期的必然现象,只要控制好溶解氧和采取适当的消泡措施就可以解决。

  4.自来水水量和压力大小往往容易被大家忽视,在调试过程中,化验室和污泥脱水的一些仪器、设备对水量和水压有严格的要求,若达不到要求,这些仪器、设备将无法使用。

污水厂一般远离城市,处于自来水的管网末梢,水量水压通常很小,因此,应设置一定的装置以提高水量水压。

  四、建议:

  工艺调试是关系到污水处理厂能否正常运行及效益能否充分发挥的重要工作,它有技术性强、难度高等特点,需要具备污水处理知识和长期运行经验的专业人员或专业机构来实施,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将工艺调试列入项目,并安排足够的资金,以保证调试工作的有效开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