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解析天津市耀华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6159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36.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准解析天津市耀华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精准解析天津市耀华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精准解析天津市耀华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精准解析天津市耀华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精准解析天津市耀华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精准解析天津市耀华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精准解析天津市耀华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精准解析天津市耀华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精准解析天津市耀华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精准解析天津市耀华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精准解析天津市耀华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精准解析天津市耀华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准解析天津市耀华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下载.docx

《精准解析天津市耀华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准解析天津市耀华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准解析天津市耀华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下载.docx

A.雨季湖水含沙量增大B.热季洪泛区面积最大

C.旱季主湖区输沙量大D.湖面面积季节变化大

4.影响洞里萨湖4月含沙量大的主要原因是(  )

A.湖面风较大、湖泊水位低B.湖水流速快、流域降水少

C.湖水流速慢、湖泊水位低D.湖面风较大、流域降水多

5.若在湄公河R处修建大型水利工程将导致洞里萨湖(  )

A.生物多样性增加B.水温年际变化减小

C.洪泛区面积扩大D.泥沙淤积总量减少

【答案】3.D4.A5.D

【3题详解】

洞里萨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受季风影响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因此湖面面积季节变化大,故D正确。

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最显著的特征是一年可分为三季.3至5月的热季,西南季风尚未来临,高温少雨;

6至10月的雨季,西南季风带来大量雨水,湿热多雨;

从11月到次年2月为凉季,盛行干燥的东北季风,气候凉爽宜人。

读图可知雨季主湖区含沙量小;

洪泛区面积最大在雨季;

旱季主湖区含沙量少,输沙量小。

故A、B、C错误。

故选D。

4题详解】

4月为热季,降水少、蒸发旺盛,湖区面积小,湖泊水位低,湖滩裸露面积大,风大扰动,含沙量大,A正确。

【5题详解】

若在湄公河R处修建大型水利工程,泥沙首先在库区沉积,因此河流带入洞里萨湖的泥沙减少,泥沙沉积总量减少,D正确。

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可能会破坏生物的栖息地,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对水温年际变化没有影响;

水库调节河流径流,洪泛区面积减小。

A、B、C错误。

2020年最有看点的天象是发生在6月份的日环食。

我国厦门市日环食开始于北京时间21日14时43分,结束于17时24分,当厦门日环食开始时,G国的区时为21日7时43分。

G国北部地区此次日环食开始于北京时间6月21日12时47分,当地观测者可以看到“环食日出”的奇景。

完成下面小题。

6.G国北部的植被类型为()

A.热带荒漠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热带雨林D.温带落叶阔叶林

7.厦门观测者观测过程中应如何调整天文望远镜镜简的朝向和高度()

A.向东、升商B.向东、降低C.向西、升高D.向西、降低

【答案】6.C7.D

【6题详解】

根据材料中信息可以计算出G国所在的时区。

当北京时间即东八区区时为21日14时43分,G国的区时为21日7时43分,即G国所在区时与北京相差7小时,根据东早西晚,G国所在时区应为东八区减7小时,为东一区。

根据东加西减和7小时的时差,可以计算出G国环食日出的时间为:

6月21日12时47分减去7小时,即为6月21日5时47分。

根据6月22日G国北部日出时间接近6点可知,G国北部应位于赤道附近。

结合东一区和赤道附近两个信息,再结合世界轮廓图,可以推断G国北部位于非洲赤道附近,植被类型为热带雨林带,C正确;

【7题详解】

厦门位于东八区(118°

E),与120°

E相差2°

,即8分钟。

当北京时间(120°

E地方时)21日14时43分厦门日环食开始时,此时厦门的地方时为21日14时35分,已经过了正午12:

00,太阳位于西侧天空,而且太阳高度逐渐降低,因此天文望远镜镜简的朝向应为向西,且高度逐渐降低,D正确。

【点睛】厦门位于北回归线以北,6月21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厦门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正午12:

00太阳位于正南方,且太阳高度为一天中最大。

下图是“世界两岛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关于两岛屿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两岛山脉走向大致相同②两岛地形都是东陡西缓③甲岛的比例尺小于乙岛④两岛都处于板块边界处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9.关于两岛气候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岛东部受地形和暖流影响,降水丰富

B.乙岛东部受信风和暖流影响,降水丰富,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C.甲乙两岛都以热带气候为主

D.甲乙两岛东西两侧年降水量差异明显

【答案】8.A9.C

【8题详解】

读图,结合经纬度及岛屿轮廓可知,甲为台湾岛,乙为马达加斯加岛,根据等高线分布可知,两岛山脉走向大致相同,均为东北-西南走向,①对。

两个岛屿东部等高线密集,坡度陡,西部等高线稀疏,坡度缓,②对。

甲岛所跨经纬度较乙岛少,图幅面积相同,所以甲比例尺大于乙岛,③错。

台湾岛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马达加斯加岛位于非洲板块内部,④错。

【9题详解】

甲岛东部有日本暖流流经,加之受东南季风迎风坡影响,降水较多,A对。

乙岛东部有马达加斯加暖流流经,加之东南信风迎风坡,降水多,形成热带雨林气候,B对。

甲岛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C错。

受地形影响,两岛东西降水差异明显,D对。

【点睛】暖流流经对沿岸地区起到增温增湿作用,受地形影响,迎风坡降水较多,背风坡降水少。

面积近240平方千米,由火山喷发、湖盆相对下陷而形成的达里诺尔湖,位于我国某省达里诺尔自然保护区。

下图是该湖及周边的水系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达里诺尔湖位于()

A.黄土高原B.东北平原C.河北省北部D.内蒙古高原

11.以下描述完全符合该湖泊所处的地理环境的是()

A.地表广泛分布着石灰岩和大理岩,是淡水湖

B.分布着被风化的玄武岩或花岗岩地貌,是咸水湖

C.分布着被风化的玄武岩或花岗岩地貌,是淡水湖

D.地表多盐碱低洼地,是华北平原面积较大的淡水湖

【答案】10.D11.C

【10题详解】

读图结合经纬度判断,达里诺尔湖,位于内蒙古高原上,属于内蒙古自治区,故选D。

【11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该湖为火山喷发、湖盆相对下陷而形成的。

地表应分布有岩浆岩,石灰岩是沉积岩,大理岩为变质岩,A错。

由于图中河流有流入也有流出(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应为淡水湖,B错。

玄武岩和花岗岩均为岩浆岩,湖泊为淡水湖,C对。

该湖泊位于内蒙古高原,不是华北平原上的湖泊,D错。

【点睛】湖泊仅有河流注入的一般为咸水湖,既有河流注入也有河流流出的一般为淡水湖。

某游记记载:

“我驾车离开P地时,太阳已经在巴尔喀什湖的水面上了。

在约200km的行程中,车的影子始终在我的右侧一路伴行,快到终点时远处的雪山开始出现在我的视野中,雪峰在远处闪耀着亮的白光。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2.游记中的P地最可能位于图中的()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

13.此段旅行发生的时间最可能在()

A.3月B.7月C.9月D.12月

【答案】12.C13.B

【12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我驾车离开P地时,太阳已经在巴尔喀什湖的水面上了……快到终点时雪山开始出现在视野中”,表明离开P地时正处于日出,太阳日出方位在偏东方向,太阳在巴尔喀什湖水面上,说明出发的P地偏东方向临近湖泊,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偏东方向临近湖泊的地点只有①地和③地,因此P地不可能位于②地和④地,B、D错。

读图可知,该区域河流大致由东南流向西北注入巴尔喀什湖,因此东南部地势较高,雪山和雪峰应在图示区域的东南部,材料信息表明,“快到终点时雪山开始出现在视野中,雪峰在远处闪耀着亮的白光”,说明驾车行驶200km(根据图中比例尺判断在图中移动2cm)后,车应沿公路向该区域的东南方向行驶,图中显示,如果从①地出发,行驶200千米后,行车方向为向西南,不可能在远处能见到雪山和雪峰,A错。

如果从③地出发,行驶200千米后,行车方向为向东南方向,有可能在远处见到雪山和雪峰,因此游记中的P地最可能位于图中的③地,C对。

【13题详解】

根据上一题的分析可知,驾车出发地为③地,材料信息表明“我驾车离开P地时,太阳已经在巴尔喀什湖的水面上了”,图中显示,③地东北方向临近湖泊,由此推知,该日当地日出东北,直射点在北半球,为北半球的夏半年。

中亚地区7月气温相对较高,适合驾车旅行,B对。

3月和9月大致接近正东方向日出,12月东南方向日出,且气温较低,因此此段旅行发生在3月、9月和12月的可能性小,排除A、C、D。

故选B。

天津广播电视塔(简称“天塔”)高度约415米。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14.拍摄到该照片的时间(北京时间)最可能介于

A.5:

00—7:

00

B.8:

00—10:

C.12:

00—14:

D.15:

00—17:

15.拍摄到该照片的日期最可能介于

A.1月15日到2月15日

B.3月1日到3月30日

C.5月15日到6月15日

D10月1日到10月30日

【答案】14.B15.C

本题考查地球运动规律的应用、时差计算等,题目运算、推理量较大,相对较难。

根据天塔与影子的相互关系可以推知此时太阳位置,进行推断;

结合影子与塔高的关系估算出此时大致的太阳高度,确定时间。

14题详解】

结合天塔位置示意图中天塔周围连接天塔道路的形状,再观察天塔景观照片中天塔周围连接天塔道路的情况,可判断此时影子朝向西北,故太阳应位于东南,为上午,排除CD;

关于A项,如果是5:

00—7:

00,夏季日出东北,日影为西南,冬季5:

00多天津还未日出,故排除A,选B。

【15题详解】

结合塔影比塔身短,且塔影约250米,设此时太阳高度为α,则tanα=415÷

250≈1.66,故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肯定大于或等于60°

,结合天津市的纬度(接近40°

N)和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可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据此选C。

也可以结合图示信息,此时影长较短,水面无冰,结合天空云量较多等做初步判断。

【点睛】该题的推理性较强,需要考生仔细观察图示所给信息进行推理。

除了要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还要学会通过非正午太阳高度来推断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5分)

1.将本卷答案书写在答题纸上,写在II卷上无效。

2.本卷共3题,5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乌干达雨量充沛,植物繁茂,四季如春,被喻为“非洲明珠”。

大部分地区年降雨量在1000至1500毫米之间,3至5月、9至11月为雨季。

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水产、水力资源丰富。

材料二:

咖啡是热带雨林环境下生长的植物,在系统发育中,形成需要静风、温凉、荫蔽或半荫蔽及湿润环境的习性,赤道两边,南北纬25°

间适合咖啡树生长的条状咖啡带。

乌干达、肯尼亚、坦桑尼亚三国气候及咖啡出口量表

材料三:

东部非洲地区图

(1)描述乌干达地形特征。

(2)分析乌干达四季如春的主要原因。

(3)分析乌干达种植咖啡的区位优势。

【答案】

(1)东南高,西北低;

以高原地形为主:

海拔高,地表较为平坦;

西部发育南北纵列的裂谷带。

(2)原因:

地处赤道附近,纬度低,冬温高(冬季温暖);

地处高原,海拔高,夏温低(夏季凉爽):

湖泊多,面积大,受湖泊调节作用显著。

(热带草原气候,夏季为雨季,云量丰富,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且水汽蒸发带走大量热量,夏季凉爽。

(3)纬度低,光热充足,在东非高原,日较差大,四季如春,温凉环境;

年降水量丰富,水源充足,湿润环境:

常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气流上升,静风环境;

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丰富,地价低;

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国际市场广阔。

本题以乌干达基本状况及咖啡生长习性为材料,考查乌干达气候、地形及农业区位等知识,难度一般。

【详解】

(1)地形特征包括地势、地形。

乌干达全境大部位于东非高原,地势较平坦,海拔高,维多利亚湖流出的河流向西北注,故东南高,西北低;

东非大裂谷的西支纵贯西部国境,西部发育南北纵列的大裂谷。

(2)乌干达四季如春要从地形、纬度等方面分析。

乌干达虽位于赤道附近,纬度低;

但因为位于东非高原,地势较高,比较凉爽;

从图中可以看出湖泊多,面积大,受湖泊调节作用显著;

热带草原气候,夏季为雨季,云量丰富,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且水汽蒸发带走大量热量,夏季凉爽,因而气候凉爽,全年气候温和。

(3)乌干达种植咖啡的区位优势主要从气候、土壤、劳动力、种植技术、政策和市场角度结合咖啡生长习性进行分析。

由材料可知,“:

咖啡是热带雨林环境下生长的植物,在系统发育中,形成需要静风、温凉、荫蔽或半荫蔽及湿润环境的习性”,乌干达位于赤道附近,纬度低,平均气温较高,光热充足,在东非高原,日较差大;

四季如春,温凉环境;

热带草原气候,年降水量丰富,水源充足,湿润环境;

常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气流上升,静风环境;

土壤肥沃;

丰富的劳动力;

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政策支持;

欧美发达国家对咖啡需求量大,国际市场广阔等,有利于咖啡种植。

【点睛】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熊湖位于加拿大西北部,是加拿大第一大湖,湖形很不规则,长约322km,宽40~177km,面积3.1万km2。

大熊湖盐度低、结冰期长、风浪大、湖水清澈,湖岸陡立,湖区周边地区人口稀少,建有世界著名的大熊湖天文观测台。

下图为大熊湖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

(1)推测大熊湖形成的地质过程。

(2)分析大熊湖盐度低、风浪大、湖水清澈的自然原因。

(3)简述大熊湖天文观测台建设的优势条件。

(1)地质时期冰川刨蚀形成洼地;

冰川融化后积水成湖。

(2)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少,水量大,且与河流相连;

位于极地东风带且湖面广阔,摩擦力小,风浪大;

湖泊周边植被覆盖率高,入湖泥沙量少,纬度高,气温低,水中杂质沉淀,湖水清澈

(3)纬度高,冬半年夜晚时间长,利于天文观测;

周边地区人口稀少,干扰少,尘埃和烟雾较少,夜晚地光影响小;

湖泊周边大气稳定、清洁,透明度高等

(1)结合材料“结冰期长”和当地的纬度高,且当地位于北美洲,北美洲众多的湖泊多是冰川侵蚀而成。

北美洲大熊湖原系构造洼地,经第四纪冰川刨蚀;

(2)影响盐度的因素有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溶解度。

从图中可看出当地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少,水量大,且与河流相连,故湖水盐度低;

风浪大结合当地的纬度可看出当地的纬度高,位于极地东风带且湖面广阔,摩擦力小,风浪大;

湖泊含沙量的大小与植被覆盖率有很大的关系,湖泊周边植被覆盖率高,入湖泥沙量少,纬度高,气温低,水中杂质沉淀,湖水清澈。

(3)天文台应建在地势较高的地方,要求晴夜多,水汽含量少,且大气宁静度高。

从图中可看出当地纬度高,冬半年夜晚时间长,利于天文观测;

结合材料可知周边地区人口稀少,干扰少,尘埃和烟雾较少,夜晚地光影响小;

湖泊周边大气稳定、清洁,透明度高等。

18.读图和材料,回答问题。

(1)描述图所示区域积温空间分布的最主要特点,并分析原因。

图中的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

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

(2)通过歌谣可以反映出西宁地区什么样的气候特征?

(3)湟水谷地种植业比较发达,说明其发展种植业的主导因素。

某日,昼夜分布状况如下图所示,ABC弧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

,正在考察的李教授在距离B地正南方3330km的Q湖边观测到北极星仰角为37°

(4)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

李教授在青海湖边看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______;

此时赤道上东半球新的一天的范围与旧的一天范围的比值_______。

(5)此日北京时间6:

05,李教授在湖边观测日出,则该日昼长为_________小时。

(1)特点:

由东向西积温逐渐降低。

原因:

地势由东向西逐渐抬升。

(2)天气变化快:

昼夜温差大;

(地表垂直高差大,)气候的垂直地带性显著。

(3)地形

(4)(80°

W,23°

N)、76°

、1:

2。

(5)14.5

本题考查了青藏高原的河谷农业、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读图,可以判断图示区域西部位于青藏高原,东部位于内蒙古高原,地势由东向西逐渐抬升,所以由东向西积温逐渐降低;

河谷处地势较低,所以河谷较两侧积温高。

(2)歌谣中一日携四季装,反映了昼夜温差大;

山下百花山上雪,表现出地势起伏大,气候的垂直地带性显著;

日愁暴雨夜愁霜,体现了天气多变。

(3)湟水谷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势较低,热量较为充足,并且地形比较平坦,灌溉便利,有利于农业生产。

因此湟水谷地发展种植业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4)结合材料分析,北极星只能晚上看到,因此该游客所在地位于夜半球,弧ABC以南为夜半球;

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青海湖纬度是37°

N,纬度相差1°

,实地距离相差111千米,可算出B地与青海湖纬度差是30°

,B地位于北纬67°

N,67°

N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点在23°

N;

100°

E地方时为0时,80°

W地方时为12时,因此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80°

W,23°

N)。

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可算出青海湖边的正午太阳高度H=90°

-(37°

-23°

)=76°

新一天的范围是从0点经线向东到180°

,图中B点所在经线100°

E地方时0点,新一天的范围是从100°

E向东到180°

东半球是从20°

W向东到160°

E,东半球新一天有60°

,旧一天从20°

W向东到100°

E共120°

因此新旧一天范围比是1:

(5)北京时间为120°

E的地方时,该地位于东经100°

,比北京时间,1小时20分钟,北京时间6:

05时,该地的地方时为4:

45,昼长=(12-日出时间)*2,可算出该地的昼长为14小时30分钟。

【点睛】日期变更及日期范围的判定:

日界线有两条,一条是180度经线,另一条是0点经线。

由于地球自转,0点经线不断自东向西移动,当两条日界线重合时,全球为同一天;

两条线不重合时,从0点经线向东到180度经线为新一天,从0点经线向西到180经线为旧一天;

日界线问题实质就是地方时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