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天津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55865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97.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天津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精品解析天津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精品解析天津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精品解析天津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精品解析天津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精品解析天津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精品解析天津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精品解析天津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精品解析天津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精品解析天津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精品解析天津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精品解析天津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精品解析天津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精品解析天津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精品解析天津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精品解析天津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精品解析天津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精品解析天津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精品解析天津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精品解析天津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天津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天津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天津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解析天津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天津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机密★启用前

2019年天津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

语文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为第1页至第4页,第Ⅱ卷为第5页至第8页。

试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答卷前,请你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点校、考场号、座位号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答题时,务必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你考试顺利!

第Ⅰ卷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摇曳(yè)亘古(héng)惟妙惟肖(xiào)

B.诘责(jié)伫立(zhù)哄堂大笑(hōng)

C.蜷伏(juǎn)滞留(zhì)一气呵成(hē)

D.蓦然(mò)亢奋(kàng)忍俊不禁(jìn)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

A.亘古(héng)-(gèn);B.正确;C.蜷伏(juǎn)-(quán);D.忍俊不禁(jìn)-(jīn)。

故答案为B。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校园艺术节开幕式上,校长首先致辞:

“艺术就像蓝天上舞动的云霞,时而洁白如雪,时而五彩缤纷,时而柔曼,时而辉煌热烈……艺术可以让人生充满诗意,时时处处我们的生活。

让我们从热爱艺术开始,热爱生活吧!

”热情洋溢的讲话深深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A.轻快点缀感慨B.轻盈连缀感慨

C.轻盈点缀感染D.轻快连缀感染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

(1)轻快:

不费劲儿;轻松愉快。

轻盈:

形容人或物(女子、蝴蝶等)动作、姿态轻柔优美漂亮。

所描写的对象是“舞动的云霞”,所以应该选用“轻盈”。

(2)点缀:

指衬托、装饰。

主要表示加以装饰,使事物变得更加好看的意思。

连缀:

意思是连结(多指具体的物)。

根据语境,应该是“点缀”生活,不是“连缀”生活。

(3)感慨:

情感愤激或感触、感叹。

感染:

医学上的感染是指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侵入人体所引起的局部组织和全身性炎症反应;心理上的感染是通过某种方式引起他人相同的情绪和行动。

根据语境,应该选用“感染”。

据此,依次选用的三个词语是:

轻盈-点缀-感染。

故答案为C。

3.下面一段话有语病的一句是

①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高居今年春节档电影票房排行榜首位。

②这部影片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人类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

③影片体现的英雄情怀、故土情结和国际合作理念,带给我们许多启示。

④由于《流浪地球》的热映,使中国科幻电影事业迈向一个新时代。

A.第①句B.第②句C.第③句D.第④句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

④句“由于《流浪地球》的热映,使中国科幻电影事业迈向一个新时代”缺少主语,去掉“由于”或“使”。

故答案为D。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孔子非常喜欢自己的学生颜回。

有一次,他问子贡:

“你与颜回,谁强?

”子贡谦虛地回答:

“我怎么比得上颜回呢

他听到一件事,便能推知十件

我听了一件事,才能推知两件。

”孔子点点头,笑着说:

“你不如他,我与你都不如他

A.,;”!

B.?

;!

”C.?

,”!

D.,,!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

“我怎么比得上颜回呢”是反问句,应该用问号;“他听到一件事,便能推知十件”与“我听了一件事,才能推知两件”分句之间构成并列,应该用分号;“你不如他,我与你都不如他”是孔子的感慨,应该用叹号。

据此,答案为B。

5.下面对《渡荆门送别》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队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太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首联点题,写出诗人乘舟到遥远的荆门外,将到楚地游览。

B.“山随平野尽”一句“随”“尽”两个字,让静止的山峦富于动态。

C.颈联描摹的朗月映照下的夜景和黄昏的天边云霞,宛如两幅图画,令人陶醉。

D.诗人在尾联直抒胸臆,借自己对家乡之水的恋恋不舍,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

诗人在尾联运用拟人修辞手法,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

所以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采用间接抒情的方法。

故答案为D。

阅读《啄木鸟真的是益鸟》一文,回答下列小题。

啄木鸟真的是益鸟

周大庆

①啄木鸟一直被人们誉为“森林医生”,是益鸟。

但近日,一篇宣称啄木鸟的“啄木”行为破坏树木、加速树木死亡的自媒体文章广泛传播,称啄木鸟绝非“益鸟”。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②其实,鸟本无好坏之分。

无论是啄木鸟,还是其他鸟,都是人类的朋友。

人类往往按照是否有利于农林业生产经营、是否造成经济损失等,将鸟划分为“益鸟”或“害鸟”。

然而,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角度看,所有鸟类都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正是多样的生物促进了整个生态系统的动态稳定,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③啄木鸟确实偏好在“生病”的树上觅食,科学工作者野外观察发现,啄木鸟的啄洞虽然会为某些病菌、害虫的滋生提供入口,但是,一般来说,不会导致树木死亡。

即使啄洞会导致少量树木死亡,对于整个森林生态系统而言也基本没有影响,因为森林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系统,树木有生有死,整个森林生态系统才会健康运转。

④从促进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说,啄木鸟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啄木鸟属于初级洞巢鸟,自己开凿树洞并在洞内繁殖。

同时,还为次级洞巢鸟(指没有啄洞本领,需要利用啄木鸟的旧洞进行繁殖的鸟类)提供“住所”。

例如猫头鹰和大山雀,它们很多时候就需要利用啄木鸟的旧洞进行繁殖。

如果某区域没有初级洞巢鸟,那么次级洞巢鸟也很可能消失。

不仅如此,啄木鸟的啄洞还能为花鼠、貂等哺乳动物提供繁殖栖息场所。

可以说,啄木鸟在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群落组织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名副其实的“基石”物种。

⑤此外,啄木鸟“森林医生”的称号可名不虚传。

山东省泰安林科所(今山东省泰山林科院)在1000多亩杨树林中连续3年开展实验,硏究发现啄木鸟对天牛、柳瘿虫、黄刺蛾等害虫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其中,仅光肩星天牛就由原来100株树80个幼虫降低至0.8个幼虫。

⑥可见,啄木鸟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总体上利远远大于弊,真的是“益鸟”,值得大家携手保护。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6.下面说法不能说明“啄木鸟真的是益鸟”的一项是

A.啄木鸟的啄洞会为某些病菌、害虫的滋生提供入口,导致少量树木死亡。

B.啄木鸟的啄洞不仅能被次级洞巢鸟所用,还能为一些哺乳动物提供繁殖栖息场所。

C.啄木鸟对天牛、柳瘿虫、黄刺蛾等害虫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D.啄木鸟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总体上利远远大于弊。

7.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使

说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使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杨树林的面积特别大。

B.使用列数字、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说明进行实验和得出结论所用的时间很长。

C.使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啄木鸟“森林医生”的称号名不虚传。

D.使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森林中害虫特别多,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8.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角度看,所有鸟类都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鸟并无“益”与“害”之分。

B.第③段中加点词“一般”表示通常的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C.第④段中加点词“基石”,说明啄木鸟在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群落组织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D.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条理清晰地说明了啄木鸟是益鸟的原因,也对文章开头的疑问进行了解答。

【答案】6.A7.C8.D

【解析】

6题详解】

试题分析: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题干要求选出不能说明“啄木鸟真的是益鸟”的一项。

A选项“啄木鸟的啄洞会为某些病菌、害虫的滋生提供入口,导致少量树木死亡”讲的是啄木鸟对树木的破坏,显然不能说明“啄木鸟真的是益鸟”。

故答案为A。

【7题详解】

试题分析:

考查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

文章第5段画线句子“山东省泰安林科所(今山东省泰山林科院)在1000多亩杨树林中连续3年开展实验,硏究发现啄木鸟对天牛、柳瘿虫、黄刺蛾等害虫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其中,仅光肩星天牛就由原来100株树80个幼虫降低至0.8个幼虫”这个句子,“仅光肩星天牛就由原来100株树80个幼虫降低至0.8个幼虫”运用的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1000多亩”“100株”“80个”“0.8个”等数据,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的是啄木鸟对天牛、柳瘿虫、黄刺蛾等害虫的防治作用,从而说明“啄木鸟“森林医生”的称号可名不虚传”。

据此,答案为C。

【8题详解】

试题分析: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文章先从一篇文章称啄木鸟绝非“益鸟”写起,引出说明的内容,然后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角度”“从促进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和“啄木鸟‘森林医生’的称号可名不虚传”三个方面说明了“啄木鸟真的是益鸟”。

由此可见,文章采用的是逻辑顺序,并不是时间顺序。

故答案为D。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的节选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①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②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

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母岁有裘葛之遗岁:

岁月

B.不必若余之手录若:

像,如同

C.生以乡人子谒余谒:

拜见

D.言和而色夷和:

谦和

10.下面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有司业、博士为之师B.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C.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D.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

11.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段写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和生活衣食无忧,与作者当年求学的艰辛形成鲜明对比。

B.作者以“岂他人之过哉”这一反问句式,鲜明地表达观点,显示出不容置疑的力量。

C.因为马生和作者是同乡,且学习勤奋刻苦,所以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高度赞美马生。

D.“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一句表明作者担心世俗之人对自己的歪曲,从反面强化了本文的主旨。

【答案】9.A10.A11.C

【解析】

【9题详解】

试题分析:

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A.“父母岁有裘葛之遗”中的“岁”是指“每年”,不是“岁月”。

故答案为A。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

考查对古今异义词的理解与掌握。

A.“有司业、博士为之师”中的“博士”是指当时掌管经常传授的学官;现在的意思是学位中最高的一级。

故答案为A。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这篇赠序是宋濂写给他的同乡晚生马君则的。

作者赠他这篇文章,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强调学习的“勤”,来勉励马君则要勤奋学习。

所以,C项的“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高度赞美马生”的理解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C。

第Ⅱ卷

12.请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

(王维《使至塞上》)

(2)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

(杜甫《春望》)

(3)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____________,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5)北风卷地白草折,____________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

(诸葛亮《诫子书》)

(7)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既展现自己乐观、自信的品格,又表现对理想执着追求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长河落日圆

(2).

(2)恨别鸟惊心(3).(3)海内存知己(4).(4)但愿人长久(5).(5)胡天八月即飞雪(6).(6)非宁静无以致远(7).(7)长风破浪会有时(8).直挂云帆济沧海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本题中的“长河、知己、长久、致、济、沧海”等字词容易写错。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况①守时,府治②被火焚,文卷悉烬,遗火③者,一吏也。

火熄,况守出坐砾④场上,呼吏痛杖一百,喝使归舍,亟⑤草奏,一力归罪已躬,更不以累吏也。

初吏自知当死,况守叹曰:

“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当哉!

”奏上,罪止罚俸。

公之周旋⑥小吏如此,所以威行而无怨。

使以今人处此,即自己之罪尚欲推之下人,况肯代人受过乎?

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

(节选自《智囊》)

【注释】①:

况钟,字伯律,南昌人,时任苏州太守,明朝著者名廉官。

②府治:

府衙。

③遗火:

因失职造成火灾。

④砾:

小石,碎石。

⑤亟:

急速,赶快。

⑥周旋:

这里是对待的意思。

13.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文卷悉烬悉:

(2)喝使归舍舍:

1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当哉!

15.选文结尾评论说“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况钟的“不可及”之“品”体现在哪里?

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答案】13.

(1)全,都

(2)房舍,住宅

14.这木来就是太守该负的责任,一名小吏怎么能够承担呢!

15.沈钟的“不可及”之“品”体现在勇于担当。

对小吏的过错,况钟在呈奏皇上时,自己承担了全部责任。

【解析】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

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比如本题中的“悉”是“全,都”;“舍”是多义词,“房舍,住宅”的意思。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

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在此题中,要注意“固(本来)、何(怎么)、哉(助词,呢)”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刻画人物的各种描写手法来分析;从叙写的事件上来分析。

从“亟草奏,一力归罪已躬,更不以累吏也”可以看出况钟勇于担当。

这正是“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的具体体现。

据此概括作答。

【点睛】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参考译文:

况钟做太守时,府衙被火烧,文件书卷都烧成了灰烬,失职造成火灾的人是个小官员。

火熄灭后,况钟出门坐在碎石场上,叫人狠狠杖打小官员百下,大声叫喊让他回到房舍中。

赶快亲自草拟奏折,尽全力把罪责归聚到自己身上,却不用罪责连累小官员,开始小官员自己知道将要承担死罪,况钟感叹说:

“这本来就是太守该负的责任,一名小吏怎么能够承担呢!

”况钟(将事情)上奏给皇上,论罪被罚没傣禄。

况钟对待手下小官都如此(有担当),这就是他行事有威严却不遭人怨恨的原因。

假如让如今的人处于这件事中,原本是自己的罪过还想要推脱给手下的人,更何况愿意代替别人承担过错呢?

况钟的品格,就是在这一点上让人望尘莫及啊!

阅读《母亲的刺绣时光》一文,回答下列小题。

母亲的刺绣时光

宫佳

①母亲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一针一线,在她灵巧的手里,会变化出生动形象的图样。

母亲不懂什么叫刺绣艺术,她只知道忙完了家务,捏起银针在变化无穷的图样里诠释着勤劳。

②刺绣又称女红①,是闺阁中的女孩子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

唐代罗隐有诗曰:

“一片丝罗轻似水,洞房西室女工劳。

”讲述的是古代女子用纤纤玉指做手工刺绣的场景。

可惜到了我这一代,我并没有继承母亲的刺绣手艺。

小时候,我常见母亲的银针一穿一拉地在毛衣上,鞋面上忙活,不久,美丽的图案就成型了。

那些刺绣出来的小动物、小花朵,装点着我们枯燥的生活。

③我稍微大一点,母亲就说,女孩子要学习女红,一个不会针线的女孩子是要被人笑话的。

可愚笨的我并没有遗传母亲的心灵手巧。

我捏起银针笨拙地如同握着一个大棒槌,不是让银针刺破了手,就是针脚歪歪扭扭。

我自我解嘲,可写几篇字,也不握这银针,我就不是握银针的料。

④母亲也不勉强我,银针在穿梭,流年在变幻。

⑤结了婚,每次回母亲家,我总看到母亲在捏着银针刺绣,母亲老了,戴着老花镜执着地绣出一花一叶。

我常常对母亲发牢骚,闲着没事出去遛遛弯,天天和这些针线较什么劲?

享享清福多好?

母亲说,你不懂。

我有点恼火,现在,谁还穿自己做的衣服?

商场什么样的衣服没有?

母亲头都没抬,继续她的刺绣时光。

⑥后来,我去外地谋生,母亲默默地递给我一摞做工精美的鞋垫,母亲说,丫头,遇到闹心的事就做做女红,忙活着,烦心事就没影了。

⑦我接过那一摞鞋势,看下去,有一双鞋垫赫然绣着四个字“一路平安”,还有一双鞋垫绣着“万事如意”。

忽然感觉鼻尖酸酸的,母亲把她对我的祝福绣在一针一线中,伴我走过万水千山。

我忽然理解了母亲,刺绣是她的一个爱好,而那些做工精美的绣品,是母亲用心在歌唱。

母亲把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理解融入千变万化的刺绣中,一针线里,绣出的是一寸一寸深沉的光阴。

⑧远离家乡的,磕磕碰碰,母亲的绣品却在我心中生了根。

终于,我拿起了笔,拾掇起荒废了很多年的文字。

有了爱好,生活在平淡如水中浸润了精致,活色生香起来,即便是面对惊涛骇浪,也如母亲一样内心沉稳。

虽然,我到如今也不会像母亲一样静坐一隅,在花花绿绿的针线里绣出种种鲜活,可我却以笔代银针,以墨代丝线,一笔一划里写出或柔美或磅礴的画卷。

我又何尝不是在刺绣自己的时光呢?

⑨刺绣时光,是两代人精神的相融。

勤劳日子里,我们的内心柔软,眼界辽阔;风风雨雨中,有爱好相伴,生活就有了小欢喜,即便是身处困境,也能心如磐石,攫取到欢乐的浪花。

(选自《中山日报》,有删改)

【注释】①女红(gōng):

旧时指女子所做的纺织、缝纫、刺绣等工作和这些工作的成品。

也作女工。

16.围绕刺绣,“我”和母亲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

请结合文章②~⑦段

内容概括。

人生阶段

小时候

稍微大一点

结了婚

后来去谋生

主要事件

“我”常见母亲忙活刺绣,绣品装点我们的生活

(1)

(2)

(3)

 

17.结合语境,品析第⑤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结了婚,每次回母亲家,我总看到母亲在捏着银针刺绣,母亲老了,戴着老花镜执着地绣出一花一叶。

18.联系全文,分析“刺绣时光”的含义。

19.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第②段中,引用唐代罗隐的诗句,只是为了突出母亲刺绣技艺的灵动高超。

B.第⑦段中,“我”看着母亲送的一摞鞋垫,感受到对去外地谋生的“我”的祝福。

C.第⑧段中,母亲的绣品在“我”心中生了根,表明作者开始拿起银针,静坐一角,绣出画卷。

D.随着时间的流逝,“我”领悟到刺绣是母亲的爱好,那些精美的绣品是母亲用心在歌唱。

E.本文作者拾取变幻流年中的点点滴滴,于叙述中流露真情,在抒情议论中揭示生活的哲理。

【答案】16.

(1)母亲让“我”学刺绣,“我”很笨拙,母亲并不勉强

(2)年迈的母亲依然天天在刺绣,令“我”不解(3)母亲送“我”刺绣鞋垫,“我”理解了母亲

17.“捏着”写出母亲刺绣时拿针的动作,“执着”写出母亲刺绣时的耐心、坚持。

这两个词表现了母亲的沉稳专注,心灵手巧,也表达出“我”对母亲的疼惜之情。

18.“刺绣时光”指母亲把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理解融入千变万化的刺绣中;“刺绣时光”也指“我”以笔墨为针线,绣出活色生香的生活。

“刺绣时光”是两代人精神的相融。

勤劳日子里,“我”与母亲拥有了柔软的内心,辽阔的眼界;人生风雨中,生活有了小欢喜,让“我”即便身处困境,也能找到快乐。

19.AC

【解析】

【16题详解】

试题分析: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解题时,要先分析出文章的行文思路(线索),再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主要人物的活动,采用“人+事+结果”的方法加以概括。

文章以时间为序,分别叙写了小时候,“我”常见母亲忙活刺绣,绣品装点我们的生活(1~2段);我稍微大一点,母亲让“我”学刺绣,“我”很笨拙,母亲并不勉强“我”(3~4段);等“我”结了婚,年迈的母亲依然天天在刺绣,让“我”感到不解(5段);后来,我去外地谋生,母亲送“我”刺绣鞋垫,“我”理解了母亲(6~7段);最后,抒发了“我”对母亲的美好品质的赞美之情。

据此概括填写作答。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

考查对词语的赏析。

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

采用答题格式是:

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

注意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

语句“结了婚,每次回母亲家,我总看到母亲在捏着银针刺绣,母亲老了,戴着老花镜执着地绣出一花一叶”中的“捏着”,准确传神地写出母亲刺绣时拿针的动作,“执着”这一形容词的使用,突出地表现了母亲刺绣时的耐心、坚持,形象地刻画出母亲的沉稳、专注,心灵手巧的特点,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疼惜之情。

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

考查重点词语的理解。

理解词语的含义不要仅浮于语句的表面意义,要重点进行片段研读和探究,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文章中心主题。

作答时要结合语段的具体内容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文章中的“刺绣时光”,既指母亲把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理解融入到刺绣中;也指“我”以“笔墨”为针线,“绣”出美好的生活。

还指母亲的勤劳坚韧的美好品质“刺绣时光”让“我”人生风雨中,即便身处困境,也能找到快乐。

据此理解作答。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A项,第二段中,引用罗隐的诗句,彰显文章底蕴,增添了文章文学色彩的同时,也描绘出了古代女子刺绣的场景,突出母亲刺绣技艺的灵动高超。

所以“只是为了突出母亲刺绣技艺的灵动高超”的理解不正确。

C项,第八段中,依据“终于,我拿起了笔,拾掇起荒废了很多年的文字。

有了爱好,生活在平淡如水中浸润了精致,活色生香起来”可知,C项“表明作者开始拿起银针,静坐一角,绣出画卷”的理解是错误的。

据此,答案为AC。

综合性学习

我国是海洋大国。

近年来,我国海洋事业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某班将开展以“建设海洋强国,我们在路上”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一位同学为活动搜集了四则材料。

请按照要求,回答下列小题。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相关部门实施有效管控,进一步提高了海洋维权巡航执法的时空覆盖率,有保障了我国海洋国土安全和海上通道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