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概念经典整理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6168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1.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概念经典整理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概念经典整理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概念经典整理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概念经典整理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概念经典整理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概念经典整理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概念经典整理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概念经典整理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概念经典整理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概念经典整理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概念经典整理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概念经典整理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概念经典整理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概念经典整理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概念经典整理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概念经典整理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概念经典整理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概念经典整理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概念经典整理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概念经典整理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概念经典整理Word下载.docx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概念经典整理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概念经典整理Word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概念经典整理Word下载.docx

法都是错误的,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而成为所谓的

“科学的科学”的看法也是错误的、

有害的。

6、哲学的基本问题[9-10]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言之,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个方面内容: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唯

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②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

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

的问题。

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可知论(大多数哲学家)与不可知论(如英国的休谟

/

德国的康德)的标准。

7、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P10-11]

(1)这一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这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这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因为哲学研究的就是世界的本原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

8、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P11-14]

(1)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物质决定意

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质不依赖于意识)。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意识决定物质,物质依赖意识。

(2)基本形态:

唯物主义有三种基本历史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由于对意识的不同理解形成两种基本形态,即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9、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的比较。

[11-12]

(1)在哲学基本问题上都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2)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不足在于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化了。

近代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一是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而具有机械性,二是在

历史观上陷入了唯心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体现在它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10、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比较。

[12-13]

(1)两者在哲学基本问题上都坚持意识是世界的本原这种唯心主义的根本方向。

(2)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11、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P83]

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

问题。

两者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2、什么是真正的哲学(作用)?

[P16-17]

(1)哲学属于思想文化的范畴,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因为它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3)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其作用体现为①它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旧制度、旧思

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②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

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的物质力量。

13、马克思主义哲学[P18-20]

(1)产生:

①时间-19世界中叶,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标志事件。

②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③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

物进化论这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其他进步。

④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基本内核)。

(2)性质:

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

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武器。

(3)内容: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4)产生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伟大的变革。

是人类认识史上一次飞跃。

(5)特征: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6)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意义[P25]:

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

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少走弯路。

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

锻炼我

们的思维能力,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

社会和人生的变

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与实践,从而为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14、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源于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

):

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规律)、质

量互变规律、辩证否定

(否定之否定规律)。

[P19]

1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的三大理论成果

(1)毛泽东思想。

实事求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贯穿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2)邓小平理论。

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P22-23]

性质:

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内容: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

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立党为公、执

政为民。

理论贡献:

它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意义作用:

是我们的指导思想。

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4)科学发展观(见贯彻十七大精神指导意见):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

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这一精辟概括,深刻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既体现了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

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承前继往,又体现了与时俱进和丰富发展。

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所指出的: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在当代中国,

坚持社会主义,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必须坚

持和贯彻科学发展观。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辩证)唯物论]

1、物质概念[P29]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它概括了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

2、世界物质性原理[P29-30]

(1)原理: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①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物是统一物质世界的

组成部分);

②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由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

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等基本要素构成);

③人类思维和意识也是物质的产物。

(也即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

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观实际相符合。

[P40]

实事求是,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使主观认识和客

(2)意识的反作用原理(另见第7项):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运动概念[P31-32]

(1)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①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

运动是

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

③世界

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离开运动谈物质(形而上学)

和离开物质谈运动(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①区别: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

特殊形式。

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②联系: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③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如“飞矢不动”,“刻舟求剑”),是形而上

学的不变论;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如“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也即形而上学的绝对静止论)。

(4)运动是有规律的。

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4、静止含义[P32]

(1)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2)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而言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5、规律[P33-34]

(1)规律的含义:

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

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3)规律的普遍性:

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4)规律客观性与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

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5)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6、意识概念[P35-37]

(1)起源:

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①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一切物质都具有

的反映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映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

②更重要的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是人脑的机能;

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2)生理基础:

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

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实现的。

意识是在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基础上产生的反映。

(3)内容和本质: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7、意识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性)[P38-40]

(1)人(通过意识活动)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③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即人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中的东西,创造

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发;

萎靡

的精神,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8、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P41]。

这一方法论的

要求

(1)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2)把高度的革命热情与严谨踏实的科

学态度结合起来(3)反对夸大意识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的无所作为思想。

9、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原理[P41]

(1)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2)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3)方法论:

必须把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片面强调或忽视任何一方面都是错误和有害的。

(既要尊重规律,即尊重规律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

又要充分发挥主

观能动性,即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克服不利条件,创造新的条件,按规律办事,求真务实。

10、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统一的

(1)区别[P41/51]: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指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

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

我们行动的依据(了解p41小字毛泽东对实事求是的解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解放思想就是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与时俱进,就是我们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2)联系[P51]:

①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

②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目标和归宿。

11、世界物质性原理及其方法论的重要意义[P51]: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

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也是我们党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2)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发展真理,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论依据。

(3)求真务实,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认识论]

12、实践及其特点[P42-43]

(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其两层基本含义:

其一,凡实践,都是以

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其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

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特点:

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1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P44-46]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

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14、真理[P47-49]

(1)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不正确的反映和不符合客观对象的认识则是谬误。

(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3)真理与谬误的界线不容混淆。

真理具有主观性和差别性,人们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只能有一个真理。

(4)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

(5)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真理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走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

就会变成谬误。

任何真理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

历史的统一。

(6)追求真理-真理具有发展性。

①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②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③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因为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A认识的反复性: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在从认识到实践的

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B认识的无限性:

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C认识的发展性: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不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而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D如何追求真理(真理客观性与发展性原理的方法论):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15、典型例题。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说真理很难存在。

(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得是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见解,这是主体差异性所

形成的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说明了同一事物具有不同的属性,人们的认识包括正确认识具有一定的主观性、选择性和差别性。

(2)真理的客观性是指人们的正确认识中含有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是对客观事物

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这与认识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矛盾。

因为经过实践检验的对于同一事物的某一确定特性的正确认识只有一个真理性认识。

(3)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唯物)辩证法]

1、唯物辩证法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思想方法。

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两个总特征),矛盾是联系的根本内容,又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事物发展的原因,是事物内部矛盾(内因)和外部矛盾(外因)共同作用的

结果。

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问题的根本方法。

唯物辩证法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P53]

2、联系概念/联系的观点

(1)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P54]

(2)联系的普遍性[P54]: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3)联系的客观性[P55]:

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要求)它

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反之是诡辩论)。

(4)联系的多样性[P56]: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

它要求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

移。

3、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1)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区别的[P57]。

含义不同;

地位、作用、功能不同。

(2)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P58]。

部分离不开整体;

整体离不开部分;

关键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可以决定整体的功能。

(3)方法论要求[P58]:

①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

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②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4、系统优化的方法。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1)系统的基本特征:

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P58]

(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P59]:

①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②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③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④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综合与分析相结合)。

5、发展观

(1)发展的实质(什么是发展)[P63]:

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趋向性),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发展的普遍性-世界是永恒发展的[P60]:

自然界是发展的;

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3)发展观的方法论要求: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6、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前途光明,道路曲折)[P64-65]

(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因为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

(3)方法论(坚持发展观的一种要求):

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鼓励、支持、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

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

7、量变质变辨证关系原理

(1)量变和质变的含义[P65]。

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

显著的变化。

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

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2)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②质变为

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③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返,不断前进。

(3)方法论(坚持发展观的又一要求):

①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③反对两个极端:

急于求成或优柔寡断。

8、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P68-69]

(1)矛盾的含义。

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矛盾的同一性,即矛盾的统一属性。

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有两层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容,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3)矛盾的斗争性,即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