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5623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03 大小:109.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3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3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3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3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3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3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3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3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3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3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3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3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3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3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3页
亲,该文档总共10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并在实践中获得巨大发展。

在新的形势面前,资本主义也不得不作出一些调整。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使共产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但是,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并没有因此而中断,而是在曲折中顽强地继续前进。

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以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丰硕成果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展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

三是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全面崩溃。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领土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完毕,整个世界被区分为帝国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形成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实践和其他人类进步力量的共同推动下,在被压迫国家和人民长期艰苦抗争、流血牺牲的奋斗下,世界范围内的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亚非拉各国逐步取得了民族独立,开始自主探索实现现代化的道路。

由于帝国主义殖民统治造成的长期影响,以及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仍然存在,使获得独立的亚非拉国家人民选择和探索自身发展的道路充满艰辛。

但20世纪民族解放运动的巨大进步意义是毋庸置疑的。

它是人类社会打破资本主义统治体系的一个重大进展,发展和壮大了人类社会进步的历史潮流。

四是和平与发展逐步成为时代主题。

20世纪人类社会历经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空前浩劫,冷战、核军备竞赛、霸权主义横行肆虐,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巨大威胁。

世界各国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追求发展的愿望日益强烈。

20世纪90年代以后,和平与发展逐步成为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国与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和影响迅速上升,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方向演变,世界和平与发展虽然仍充满变数,但大局总体稳定。

当今时代,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并没有解决。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南北差距拉大,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和潜在风险增多,要真正实现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长远目标,还需要各国人民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

五是人类文明程度和生活质量空前提高。

20世纪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物质文明加快发展的时代。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极大改善,人类社会的文明程度大大提高。

公众的民主法制意识、公平正义意识、和谐包容意识普遍增强,文明多样性获得广泛承认;

国民教育、医疗保障、居住条件、社会福利、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生活质量的改善。

与此同时,文明发展程度和生活质量差异仍然存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仍然极不平衡,一些国家和地区社会矛盾与冲突不断。

2.20世纪人类社会遗留的主要问题

20世纪是人类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世纪,人类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获得长足进步,但仍然给21世纪人类社会遗留了许多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任务仍然繁重。

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后,世界进入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大多数国家人民的共同期望和时代主题。

但是世界还很不安宁,人类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

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此起彼伏,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

二是发展问题仍然突出。

20世纪人类社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成就。

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经济增长,许多国家创造了增长奇迹。

但是,这种增长带来的并不完全是人们预期的结果。

一些国家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导致经济结构失衡、社会发展滞后、贫富悬殊、失业增加、社会矛盾激化;

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严重制约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同时也成为制约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因素;

忽视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造成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和能源资源紧张,成为制约发展并可能危及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

如何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如何改变旧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缩小南北差距,实现均衡发展,仍然是21世纪的重大问题。

三是民族宗教矛盾冲突仍然严重。

民族宗教问题始终是国际经济政治斗争的重要问题,根源非常复杂,既有经济社会原因,也有历史文化原因。

其中,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对落后国家的长期政治统治、经济剥削、民族压迫、文化歧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对发展中国家的干涉或侵略,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等是全球民族宗教矛盾日趋复杂和严重的重要原因。

此起彼伏的民族宗教冲突不仅影响到区域性的和平与安宁,而且对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事业构成严重威胁。

四是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20世纪的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了社会财富的巨大增长,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突出问题。

环境破坏、生态失衡、资源紧张、气候变化等问题,已经带来了严重后果。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传统能源资源有限和不可再生与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矛盾,当代发展与后代发展的矛盾,成为摆在全人类面前的突出问题。

如果处理不好这些问题,人类进步的诸多努力将化为乌有,人类将面临异常严峻的生存危机。

五是改善人类生存质量的挑战仍然严峻。

不断改善生存质量和生活条件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追求。

20世纪的发展使人类生存质量和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

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人类目前的生存状况仍然堪忧。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贫困人口仍然占相当大的比重,洁净饮用水、必要的食物、基本居住条件、基本医疗卫生条件仍然难以保障,一些落后国家和地区居民普遍贫困、基本生活需求及基本教育条件无法得到保障的状况令人震惊。

人类生存条件的改善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现实条件的制约,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

3.2l世纪人类社会面对的机遇和挑战

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着更为复杂多变的局势。

随着许多国家特别是大批新兴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强力推进,各国自身的问题总在不同程度上与全球问题交织在一起。

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给更多的民族国家带来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前所未有的全球性风险。

一是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的机遇和挑战。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有利于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各国各地区加强经济技术合作。

经济全球化为世界各国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发挥后发优势、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也给所有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带来了许多风险和挑战。

在长期形成的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遭到威胁,经济安全受到挑战,同时国际资本加速流动,加大了发展中国家的金融风险。

发达国家在对发展中国家输出资本、转移落后产业的同时,还极力推销西方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和社会制度,在许多落后国家中引发了社会混乱和经济灾难。

消除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

广大发展中国家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既要积极参与,又要趋利避害,在提高自身适应能力的同时,加快自身的发展。

二是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两极格局的解体和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壮大,由少数国家决定世界命运的状况已经发生了改变,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但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传统安全面临的威胁依旧严重,非传统安全问题不断凸显,维护世界和平仍面临诸多挑战;

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围绕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明显增多,发达国家的经济科技优势对发展中国家的压力将长期存在。

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引发了一系列新的矛盾,对各国发展模式、发展道路、执政能力产生了重大考验,争取发展主动权的国际竞争将日趋激烈。

三是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机遇和挑战。

文明多样性是当代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维护文明多样性、反对文化霸权已成为大多数国家的共识。

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成为信息化时代人类文明发展的客观趋势,对于增进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互相理解、促进人类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这种全球范围内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加剧,也带来了许多新矛盾和新问题。

特别是西方一些政治势力借助其在经济、政治、国际文化和国际舆论方面尤其是传播手段上所占有的优势,极力推销其意识形态、价值观和社会制度,以图“塑造”和改变其他国家的文化和政治制度,给世界造成了新的不安定。

否认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文明发展的多样性,是文化自大主义或文化霸权主义的表现,是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巨大威胁。

四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创新日新月异,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增强了人类认识自然和控制人与社会自身的能力,但如果人类社会缺乏对科学技术的全面认识,缺乏对其产生的多种后果的有效制度制约和伦理道德约束,也会对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人的和谐造成很大的威胁,带来诸如生态环境恶化、自然资源枯竭、发展失衡、科技伦理失范等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重问题。

如何加快科学技术发展,同时克服科技发展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使之更好地为人类造福,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

21世纪的人类社会既面临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也迎来了许多难得的机遇,总体来讲机遇大于挑战。

世界各国人民只有共同努力、维护和平、推动发展、实现合作,才能向着美好未来不断前进。

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我们讲的当代(中国),主要是指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的时期。

20世纪,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推动社会主义在实践中获得巨大成功。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科学真理和富有感召力的学说,是世界各国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解放和发展的思想武器。

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国情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态,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

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系统回答了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并对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探索,以独创性的内容为马克思主义宝库增添了新的财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当

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这一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这一理论体系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深化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深化了关于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

2.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涵十分丰富,包含了一系列富有时代特征的独创性的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清晰地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为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是立足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实施“三步走”战略,努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是坚持改革开放,始终把求真务实、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坚持以人为本,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明确规定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项重大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当代中国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突破了人们对传统市场经济的认识,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与市场经济的优点结合起来,既体现了市场经济的普遍原则,又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在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以及调控手段上都表现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发挥国家宏观调控对经济发展的调节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人民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必须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关系全局的重大任务,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中国共产党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必须把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贯穿于现代化建设始终,坚持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还包括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外交和国际战略等丰富思想。

这一理论体系是在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并且必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三、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认识中国与世界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认识当代中国与世界,要努力学习和掌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增强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不断提高认识水平和分析能力。

1.努力掌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所谓“世界观”,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形成的关于世界的总体理解和根本看法。

所谓“方法论”,是人们运用一定的世界观去认识、评价和改造世界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

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必然形成关于世界各种事物的看法,进而形成关于世界的总体理解和根本看法,运用这个总体理解和根本看法去认识、评价和改造世界,必然形成根本的方法论。

哲学是理论形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或者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它的基本理论形态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认识、评价和改造世界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

学习和掌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就是要学习和掌握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存在决定意识的观点,掌握认识的本质是能动的反映论的观点,掌握事物是普遍联系、辩证发展的观点,掌握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和社会生活的本质的观点,掌握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的观点,掌握社会物质生产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的观点,等等。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相统一的方法论。

恩格斯曾经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由此可见,学习和掌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是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求。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就要学习和掌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思想方法,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掌握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眼光来分析和认识问题的方法,掌握分析事物矛盾、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的方法,以及群众路线的方法、阶级分析的方法、历史分析的方法、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方法、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等等。

2.增强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

运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评价和改造世界,必须善于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认识问题,增强世界眼光,提高战略思维。

增强世界眼光,要善于从全球视野来观察和认识问题。

深刻把握当今世界各种力量、各个要素、各方面动因的内在根据、相互联系和发展趋势,准确地透视当今世界纷繁复杂的各种现象的本质,把握时代发展的基本规律。

要善于从历史纵深观察和认识问题。

列宁说过“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

”《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认识和分析中国和当代世界问题,必须具备历史的纵深感,善于以史为鉴,从深刻的历史比较中汲取智慧、把握规律。

要善于通过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来观察和认识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革命和现代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深化,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紧密,当代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

中国经济发展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对国际市场和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也在提高。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必须通过中国与世界在各个方面的联系来观察问题,制定科学的国际发展战略,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

增强战略思维,就是要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发展战略来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对关系中国发展全局的、长远的、根本性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前瞻谋划、科学把握和正确决策。

要深入准确了解基本国情,使思想认识始终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

要深刻认识当今世情的变化,深入了解当代中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自觉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要做到视野开阔、统筹兼顾,既看到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又看到当今世界仍然充满各种风险和不确定因素,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要做到善于学习、学以致用,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善于汲取世界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不断总结经验,深入探索新形势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

3.深刻把握规律、坚定理想信念

掌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能力,归结起来就是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信念。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现阶段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这一共同理想,集中反映了全体人民对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美好前景的向往,代表了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揭示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

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特别是运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更加宽阔的视野中丰富和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把理想信念建立在科学分析的理性基础之上,清醒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最终必然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清醒认识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清醒认识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始终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

四、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意义和方法本课程是博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程。

学习本课程就是要在本科和硕士相关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和掌握,进一步提高运用这一科学理论体系分析和理解当代中国和世界重大问题的能力。

1.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主要是深入理解和系统把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自觉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分析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为进一步开展科学研究和实践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准确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高理论水平和战略思维能力,从思想深处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博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是高等教育的最高阶段。

本课程对于博士研究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和坚定信念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有助于系统了解和科学分析当代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以及重大挑战。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革,老问题、旧弊端仍需解决,新问题、新挑战不断涌现。

只有全面认识和准确分析这些问题、弊端和挑战,才能不断开阔视野,培养世界眼光,增进人文关怀;

才能在具体学科研究中增强问题意识,提高研究的针对性和现实性,夯实科研工作的基础。

二是有助于全面了解其他学科的最新发展,丰富知识储备。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