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能源管理建筑节能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63770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91.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同能源管理建筑节能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合同能源管理建筑节能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合同能源管理建筑节能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合同能源管理建筑节能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合同能源管理建筑节能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合同能源管理建筑节能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合同能源管理建筑节能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合同能源管理建筑节能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合同能源管理建筑节能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合同能源管理建筑节能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合同能源管理建筑节能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合同能源管理建筑节能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合同能源管理建筑节能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合同能源管理建筑节能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合同能源管理建筑节能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合同能源管理建筑节能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合同能源管理建筑节能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同能源管理建筑节能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合同能源管理建筑节能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按合同能源管理方式运作的专业化的节能服务公司是以赢利为直接目的的专业化服务机构,为客户提供能源效率改进服务,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机制运作、约定节能项目和节能目标、实施节能项目、通过节能量获得效益、以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为主业的专业化服务公司。

基于市场的节能机制合同能源管理方式的节能服务行业,是20世纪70年代首先在北美、欧洲等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发展起来的。

基于EMC机制运作的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最早成立于瑞典,目前在美国、加拿大、欧洲等国家和地区迅速发展壮大。

我国的节能服务产业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

1998年12月,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中国节能促进项目正式成立,率先将EMC机制引入我国,并且通过项目一期的成功示范证明了EMC这一节能机制在我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目前,我国节能服务产业进入了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时期,并形成了竞争性市场。

建筑节能是指在建筑材料生产、房屋建筑和构筑物施工及使用过程中,满足同等需要或达到相同目的的条件下,尽可能降低能耗。

建筑节能具体指在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新建(改建、扩建)、改造和使用过程中,执行节能标准,采用节能型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和产品,利用可再生能源,加强建筑物用能系统的运行管理,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和采暖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系统效率,在保证建筑物使用功能和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减少采暖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照明、热水供应等能耗,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的活动。

2、行业规模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2016年全年能源消费总量43.6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4%。

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2.0%,比上年下降2.0个百分点;

水电、风电、核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19.7%,上升1.7个百分点。

据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节能服务业总产值达1653.37亿元,同比增长32.20%;

2013年节能服务业总产值首次突破2000亿元达到2155.62亿元,同比增长30.40%;

到2014年增长至2650.37亿元,比上年增长22.95%;

截止2015年节能服务业总产值达到3,127.34亿元,中国节能服务业呈快速增长趋势,从2010年到2015年间,节能服务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30.19%。

同时,合同能源管理投资从2010年的287.51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1,039.56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9.31%。

“十二五”期间累计合同能源管理投资3,710.72亿元,形成年节能能力1.24亿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3.1亿吨。

据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国从事节能服务业务的企业从2010年底的782家增长到5,426家,增长了近6倍,产值超过10亿元的节能服务公司有25家,超过5亿元的有142家,超过1亿元的有286家;

其中,合同能源管理累计投资超过10亿元的有34家,超过5亿元的有112家,超过1亿元的有385家,已全面完成“十二五”之初设定的目标;

从业人员从2010年底的17.5万人增长到60.7万人,增长了近2.5倍。

未来,受益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节能服务行业还会快速发展。

2010-2016年中国节能服务业产值情况

据《“十三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在国家一系列政策支持和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产业规模快速扩大,2015年产值约4.5万亿元,从业人数达3000多万。

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形成了一批节能环保产业基地。

节能环保服务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合同能源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服务模式得到广泛应用,一批生产制造型企业快速向生产服务型企业转变。

到2020年,产业规模持续扩大,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3%左右,做大做强节能服务产业,创新合同能源管理服务模式,健全效益分享型机制,推广能源费用托管、节能量保证、融资租赁等商业模式,满足用能单位个性化需要。

到2020年,节能服务业总产值达到6000亿元。

3、行业发展前景

“十三五”时期,我国能源消费增长换档减速,保供压力明显缓解,供需相对宽松,能源发展进入新阶段。

在供求关系缓和的同时,结构性、体制机制性等深层次矛盾进一步凸显,成为制约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面向未来,我国能源发展既面临厚植发展优势、调整优化结构、加快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交织、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

国家“十三五”期间,国家设定的规划提出将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把节能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推行国际先进能效标准和节能制度,推动形成全社会节能型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

以智能高效为目标,加强能源系统统筹协调和集成优化,推动各类能源协同协调发展,大幅提升系统效率。

将“能效电厂”建设工程作为能源系统优化重点工程,在全国范围内扩大实施峰谷、季节、可中断负荷等价格制度,推广落实气、电价格联动机制。

鼓励发展咨询、诊断、设计、融资、改造、托管等“一站式”合同能源管理服务,积极开展合同能源管理示范工程。

这促进了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节能服务行业市场需求的增加。

市场环境将更加优化,政策机制更加成熟。

全国统一、竞争充分、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基本建立,价格、财税、金融等引导支持政策日趋健全,人民群众购买绿色产品和服务的意愿明显增强。

(1)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节能指标更严格

“十二五”的节能指标只有单位GDP能耗下降的要求,并没有能源消费总量的控制。

也就是说,即使能源消耗总量不变甚至有所上升,只要GPD是增长的,单位GDP能耗也有可能会下降。

而到了“十三五”,节能指标更加严格,不但对单位GDP能耗下降幅度有要求,同时加入了能源消费总量的红线。

根据《“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到2020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5%,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

新的指标体系对节能减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促进节能减排也将发挥更大的促进作用。

(2)以人为本,共享发展

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提升产业支撑能力,提高能源普遍服务水平,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提出,城镇绿色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重提高到50%,强化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实施改造面积5亿平方米以上,2020年前基本完成北方采暖地区有改造价值的城镇居住建筑的节能改造。

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和人均能耗分别比2015年降低10%和11%。

推动公共机构建立能耗基准和公开能源资源消费信息。

组织实施燃煤锅炉节能环保综合提升、电机系统能效提升、余热暖民、绿色照明、节能技术装备产业化示范、能量系统优化、煤炭消费减量替代、重点用能单位综合能效提升、合同能源管理推进、城镇化节能升级改造、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示范工程等节能重点工程,推进能源综合梯级利用,形成3亿吨标准煤左右的节能能力,到2020年节能服务产业产值比2015年翻一番。

推进公共机构以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节能改造。

加强公共机构节能。

公共机构率先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新建建筑全部达到绿色建筑标准。

积极推进政府购买合同能源管理服务,探索用能托管模式。

(3)能源供需形态深刻变化

随着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低风速风电、太阳能新材料等技术的突破和商业化应用,能源供需方式和系统形态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分布式供能系统将越来越多地满足新增用能需求,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和地热能在新城镇、新农村能源供应体系中的作用将更加凸显。

(4)能源国际合作迈向更高水平

立足国内,开放发展。

加强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增强能源储备应急能力,构建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保持能源充足稳定供应。

积极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深化能源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推进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升能源贸易质量,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

“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的深入实施,推动能源领域更大范围、更高水平和更深层次的开放交融,有利于全方面加强能源国际合作,形成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新格局。

三、行业上下游产业链

行业为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建筑节能服务行业。

1、上游市场供给情况

上游行业主要为各类节能设备及辅件供应商,上游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行业成熟度较高,供应商数量较多且分布广泛。

在上游行业竞争激烈的背景下,供应商价格较为公允,种类及质量也能很好的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有利于控制成本进而推动本行业的快速发展,不存在对特定供应商的重大依赖性。

2、下游市场需求情况

下游行业为有建筑节能需求的企事业单位,包括医院、学校等公共设施机构和商业建筑等各类有节能需求的建筑。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节能环保产业的重视程度,为了促进节能减排,国务院及相关部门陆续采取多项措施,对高耗能企业的调控政策不断趋严,有效的提升了下游行业自主接受节能服务的积极性。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建筑节能项目运行特点是能够有效的降低用能单位的前期巨额资金投入的风险,同时也可以给用能单位解决节能改造的技术局限,下游行业广泛,客户资源较为充足。

国家政策导向也带来了广阔的下游市场:

《“十二五”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规划》提到了“开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十二五”期间,完成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4亿平方米以上,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500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节能改造6000万平方米;

结合农村危房改造实施农村节能示范住宅40万套。

”的规划,以及“积极推进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的合同能源管理。

规范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能源服务行为,利用国家资金重点支持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为用户提供节能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一条龙服务,为国家机关办公楼、大型公共建筑、公共设施和学校实施节能改造。

《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提出:

“抓好公共机构节能降碳。

完善公共机构能源审计及考核办法。

推进公共机构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将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服务纳入政府采购范围。

开展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建设,将40%以上的中央国家机关本级办公区建成节约型办公区。

2014-2015年,全国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年均降低2.2%,力争超额完成“十二五”时期降低12%的目标”。

《“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提出加强公共机构节能,公共机构率先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推进公共机构以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节能改造,积极推进政府购买合同能源管理服务,探索用能托管模式。

2020年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和人均能耗分别比2015年降低10%和11%。

四、行业壁垒

1、资金壁垒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下的节能服务行业具有项目投入一次性和资金占用长期性的特征,其模式特点决定企业对于资金投入的依赖程度较高。

单个节能服务项目所需改造的体量较为庞大,项目一次性投入后需要未来分年通过节能收益收回投资,因此前期投入较大且回收周期较长。

同时节能服务上游行业发展较为成熟,各节能服务设备供应商对回款周期有着较高的要求。

因此,进入节能服务行业,需经历没有资金回收的投入期,必须拥有较强的资金实力、充足的流动资金以保障资金链的安全,对于处于初创期的业内新进入者来说,资金是否充足是制约其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节能服务行业存在一定的资金壁垒。

2、技术壁垒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下的节能服务行业具有技术密集、学科交叉的特点,涵盖能源审计、方案设计、改造、施工、节能评估、能耗监测、数据分析、设备维护等多项作业内容及专业知识,同时也对企业的项目集成能力、问题诊断能力、方案设计能力、能耗监测和分析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此外,节能服务业的下游客户分布广泛,行业跨度较大,节能服务企业需要考虑客户所属行业的特性及客户的特殊要求,针对具体项目特点制定切合客户实际需求的综合解决方案,具有定制化的特征。

对于业内新进入者而言,在短时间内,其技术水平往往难以满足不同领域的客户需求,从而对新进入者形成了较高的技术壁垒。

3、客户渠道壁垒

由于本行业所面对的客户多为国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这些客户对节能技术服务商的选择较为谨慎,多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选定产品或服务的供应商,并且看重节能服务企业的既往业绩和项目经验,一般是基于技术实力和项目经验被充分认可的前提下与节能服务企业进行合作。

凭借既往业绩优势以及对供热节能领域招投标流程的深入理解,有多年从业经验、信誉良好的成熟企业往往更容易拓展同类型的其他客户,更容易获得客户的认可。

因此,本行业对于没有成熟经验、缺乏成功项目案例的新进入者来说存在一定的客户渠道壁垒。

4、人力资源壁垒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下的节能服务行业是集技术、商务、融资三位一体的新型服务行业,专业化程度较高、业务跨度较大,需要对多个项目进行综合管控,统筹投融资、设计、建设、运营等各个环节,保障融资渠道的畅通、保障投资管理决策的科学合理、保障项目设计的优化和先进性、保障建设质量和施工安全进度、保障运营的稳定有效等,其业务的开展对节能管理和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层次、技术水平、综合素质要求较高。

在提供全程专业化服务的过程中,既需要拥有高端研发设计人员,又需要拥有经验丰富的现场执行技术人员,同时要求节能服务管理人员兼具技术、管理和投融资能力。

而业内有相关经验的复合型人才较为稀缺,因此,人力资源也对业内新进入者构成了较高的壁垒。

五、行业风险特征

1、客户信用风险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下的节能服务行业,前期投入较大且回收周期较长,较长的回收周期不仅对企业现金流的充足与稳定性提出了要求,也是对其客户信用水平的一大考验。

目前国内信用体系尚待完善,企事业单位信用意识不足,失信现象并不少见,而对于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开展节能服务的企业来说,客户延迟付款等违约现象会导致企业前期投入存在无法收回的风险,从而对企业资金链造成较大冲击,阻碍企业的健康发展。

2、市场竞争风险

本行业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新兴产业,政策利好不断,推动了市场的快速扩张,吸引了大量新进入者。

由于节能服务行业在中国发展历史较短,行业中具有核心优势的大型企业较少,业内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市场同质化竞争较为严重。

另外,境外先进企业也在国内节能服务行业热度持续上升的大潮中逐步进入国内市场,进一步加剧了行业内的市场竞争程度

3、项目管理风险

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服务项目所需改造的工程体量普遍较为庞大,业务开展相应较复杂,对企业项目综合管理的能力也有着较高的要求。

如项目前期的节能方案设计未能充分考虑客户的实际情况导致制定的项目方案不完善、项目实施过程中未能把控项目质量以及无法按时交工等管理漏洞、项目运行维护过程中运维方案未能及时调整,企业将面临达不到项目预期节能效果从而使节能收益受到影响的风险。

在节能服务项目的各个阶段均需企业具备较高的项目管理能力,较高的要求使得项目管理存在一定的风险。

4、企业技术研发与市场需求更新不符的风险

本行业属于高新技术行业,其业务的有效开展依赖于核心技术的支持,目前节能服务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市场需求方向的变动以及宏观政策的指引都将带动本行业新技术的快速涌现和更新,若企业前瞻性意识不足,固守原有技术,可能将无法满足未来市场需求,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

同时,节能服务技术的研发需消耗大量的时间与资金成本,一旦企业正在研发的节能服务技术与市场需求更新不符,将会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从而对企业的持续经营产生影响。

5、政策风险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倡导循环经济体系,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

节能服务行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广受政策支持,税收优惠、政府补贴等鼓励性政策的不断推出,支撑着本行业的快速发展。

从目前来看,相关产业政策发生重大不利变化的可能性较小,但从长远来看,由于节能服务行业对政策的依赖度较高,政策的变动会对本行业的发展产生较大影响,一旦国家产业政策发生不利变化,节能服务企业将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

6、人才流失的风险

本行业作为专业化程度较高、业务跨度较大的行业,需要有经验的复合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人员的专业性与稳定性是维持业内企业核心竞争力与持续经营能力的重要保障。

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也进一步加剧了对本来就较为稀缺的复合型人才的争夺,因此业内企业普遍存在着人才流失的风险。

六、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

(1)产业政策支持

随着能源供给的竞争及环境保护压力的与日俱增,国家将节能减排划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制定了明确的节能减排指标,将节能服务行业列入战略新兴产业中,并出台了政府补贴、税收优惠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支持节能服务行业的发展。

(2)市场需求较大,行业发展空间广阔

中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工业的增长、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对能源的需求更加迫切,有限的能源供给使得建筑节能显得尤为重要。

而我国幅员辽阔,节能服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可估量,因此,本行业市场需求较大、发展空间广阔。

一方面,国家积极实施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程,鼓励节能服务公司创新服务模式,为用户提供节能咨询、诊断、设计、融资、改造、托管等“一站式”合同能源管理综合服务。

国家对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节能服务行业的大力宣传和支持,使得国内用能单位的节能意识大大提高,从而给本行业带来了较大的市场需求。

另一方面,受国家节能降耗产业政策的推动,近年来我国高耗能行业较为低迷,市场化机制推动了全国节能减排,而我国能源供应不能完全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及用能单位降低自身生产经营成本的需求,所以未来本行业发展空间广阔。

(3)行业的认知度不断提高

合同能源管理作为一种用能单位无需承担前期投资的风险,同时实现节能目标的商业模式,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随着本行业的不断发展,节能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用能单位对本行业的认知度也不断提升,从而有利于推动本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4)简政放权,市场竞争更有活力

目前国家发改委已正式取消节能服务公司审核备案制度,并要求任何地方和单位不得以是否具备节能服务公司审核备案资格限制企业开展业务。

这条政策有利于营造更为有序的市场环境,对于新兴节能服务公司是一大利好,降低了行业准入门槛,拓宽了市场空间。

并且对于老牌知名节能服务公司也有好处,由于备案制度和财政奖励的取消,挤出了大部分蹭热度、拿奖励、快进快出的“洗澡式”公司,而留下了深耕细作、致力于节能服务的公司,使得市场竞争更有活力。

(5)行业环境的规范化

2015年4月4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节能标准化工作的意见》,制定了节能标准化工作的目标:

到2020年,建成指标先进、符合国情的节能标准体系,主要高耗能行业实现能耗限额标准全覆盖,80%以上的能效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标准国际化水平明显提升。

形成节能标准有效实施与监督的工作体系,产业政策与节能标准的结合更加紧密,节能标准对节能减排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支撑作用更加显著。

而在公共机构领域,则要求制修订公共机构能源管理体系、能源审计、节约型公共机构评价等标准。

2015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指出“结合重点用能单位节能行动和新建项目能评审查,开展项目节能量交易,并逐步改为基于能源消费总量管理下的用能权交易。

建立用能权交易系统、测量与核准体系。

推广合同能源管理。

2016年12月《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加快推进建筑节能改造,推广供热计量,完善绿色建筑标准体系,推广超低能耗建筑。

综上,节能体系的逐步完善、节能标准的逐步提高促进了行业环境的规范化。

2、不利因素

(1)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产业集中度较低

节能服务行业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行业基础较为薄弱,行业内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市场影响力有限,缺乏品牌效应和规模效应。

业内存在市场竞争无序、规范性差、监管力度有待加强等问题,并且业内企业区域性经营的特征较为明显,行业的市场份额比较分散,产业集中度较低。

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本行业的持续发展。

(2)行业技术和服务水平离国际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

节能服务行业在我国属新兴行业,与国际先进同行相比,国内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积累少、研发经费投入不足,特别是各类设备的技术水平差距较大,影响了整个行业的服务水平。

七、行业主要企业简况

1、上海环能新科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环能新科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主要从事节能环保领域内的技术研发、服务、运营,是医院建筑节能行业、发电企业电机节能等整体方案解决供应商。

目前公司在业内大型三级医院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市场占有率第一。

2、山东信合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信合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从事节能项目的投资、研发设计、安装调试和运营管理服务,并自主进行能源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及应用的节能服务公司。

公司将国内外成熟的节电技术与自主研发相结合,主要为钢铁、煤炭、电力等高耗能生产企业制定电机系统节能、余热余压利用、能源系统优化等节能方案,并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为其提供节能服务。

3、中嘉能源管理(北京)有限公司

中嘉能源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于2009年成立,主要业务为供暖系统的投资运营及托管服务、供暖系统节能诊断、节能改造及节能锅炉的销售。

公司在暖通节能方面拥有气候补偿、烟气余热回收、分时区控制、水力平衡、楼前混水、变频技术、集中控制、室温调控等多项节能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